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常见鱼病及防治(含图谱)

常见鱼病及防治(含图谱)

2017-11-14 50页 doc 1MB 112阅读

用户头像

is_601191

暂无简介

举报
常见鱼病及防治(含图谱)常见鱼病及防治(含图谱) 寄生虫引起的肠道病 病 症 由鲩变形虫引起的一种肠道病。虫体寄生在肠内,由于肠黏 膜组织遭到破坏,充血发炎,出现乳黄色黏液,因此与细 菌性肠炎有些相似,但无细菌性肠炎其他症状,常与六鞭 虫、肠袋虫同时存在,或与细菌性肠炎病形成并发症。 防治方法(1)可采用生石灰清塘等措施,以杀灭落在水中的胞囊。 (2)加强饲养管理工作,防止有病原体的水流人或其他媒介 物把病原体带人池中。 病 症 由日本侧殖吸虫寄生在肠道中而引起的鱼病。发病鱼苗体色变黑,群 集于鱼池下风处,停止摄食,故又称“闭口病”。发...
常见鱼病及防治(含图谱)
常见鱼病及防治(含图谱) 寄生虫引起的肠道病 病 症 由鲩变形虫引起的一种肠道病。虫体寄生在肠内,由于肠黏 膜组织遭到破坏,充血发炎,出现乳黄色黏液,因此与细 菌性肠炎有些相似,但无细菌性肠炎其他症状,常与六鞭 虫、肠袋虫同时存在,或与细菌性肠炎病形成并发症。 防治方法(1)可采用生石灰清塘等措施,以杀灭落在水中的胞囊。 (2)加强饲养管理工作,防止有病原体的水流人或其他媒介 物把病原体带人池中。 病 症 由日本侧殖吸虫寄生在肠道中而引起的鱼病。发病鱼苗体色变黑,群 集于鱼池下风处,停止摄食,故又称“闭口病”。发病6—7天的鱼 苗,鱼体透明,可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肠道中的吸虫。6—7厘米的 鱼种发病,除了鱼体消瘦外,并无明显症状,刮下肠道内含物和内壁, 在低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虫体。 防治方法 (1)每100千克鱼每天用90,晶体敌百虫30—40克拌饲料投喂,连 喂6天。 (2)鱼种阶段须加强投喂,随着负种的生长,症状可自然消 失。 病 症 由隐藏棘衣虫寄生而引起的肠道病。棘衣虫是黄鳝、草鱼肠道中常见 的寄生虫之一,肉眼可见,大量感染时可达数百条。病鱼腹部膨大, 伴随充血现象,慢性感染,外表不显症状,危害不大。 防治方法 (1)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3克,以杀灭 中间宿主剑水鳋,以防夏花草鱼种的急性感染而致死。 (2)黄鳝肠道中的成虫,对黄鳝危害不大,一般不显病症,尚无治疗方 法。 病 症 由长棘吻虫寄生而引起的肠道病。病鱼少量感染除局部病灶部位有炎 症外,一般不显病症。大量感染时,虫体聚集成簇,有的甚至穿透肠 壁。大量寄生能使肠道堵塞,使鱼丧失食欲,逐渐死亡。进一步确诊 需刮下肠液置于解剖镜下观察虫体并统计数量。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清塘,消灭水体中的虫卵和中间宿主,并严格隔离病鱼。 (2)病鱼池每立方米水体用90,晶体敌百虫0(3克全池遍洒,以杀灭 中间宿主。同时,每50千克鱼用90,晶体敌百虫15,20克拌饵喂 鱼,每天1次,连喂3,5天。 病 症 由鲤蠢绦虫寄生而引起的鲤、鲫鱼肠道病。严重的病鱼,肠道被虫体 堵塞,并引起肠道发炎和贫血,刮开鱼腹,取出肠管,并小心剪开, 即可见到充塞在肠中的鲤蠢绦虫。 防治方法 (1)彻底搞好清塘消毒工作。 (2)用含90,晶体敌百虫50克和面粉0(5千克混合做成药饵投喂, 每天1次,连续投喂6天,有一定疗效。 病 症 由中华黏体虫寄生而引起的肠道病。患此病的病鱼,外表病症不明显, 须剖开鱼腹,取出鱼肠,在肠外壁上可见芝麻状的乳白色胞囊。剪开 肠管,内壁胞囊数量更多。取下胞囊少许内含物,加上压片在显微镜 下观察,便可见到中华黏体虫的成熟孢子。 防治方法 (1)彻底清塘,改善水质,可以减少孢子感染。 (2)每100千克鱼每天用200,400克盐酸左旋咪唑拌饲投喂,连喂 20,25天。 病 症 由艾美寄生虫而引起的肠道病。大量感染艾美虫的病鱼,腮瓣苍白, 腹部膨大,肠道前段的肠壁上,有许多白色小结节病灶,肠管肿大, 严重时肠壁溃烂穿孔,病鱼体色发黑。主要危害1,2龄青鱼。 防治方法 (1)发病前,用碘液拌豆饼喂青鱼,每50千克青鱼用4,碘液30毫升, 连喂4天。 (2)用硫磺粉拌豆饼喂青鱼,每50千克青鱼用硫磺粉50克,每天1 次,连续投喂4天。 病 症 由九江头槽绦虫、马口头槽绦虫等寄生而引起的肠道病。主要危害草 鱼种,病鱼黑色素增加,口常张开,但食量剧减,故又称“干口病”。 严重的病鱼,腹部膨胀,剖开鱼腹,可见肠道形成胃囊状扩张,破肠 后,即可见到白色带状虫体聚集在一起。 防治方法 (1)彻底清塘,杀灭剑水鳋。 (2)用含90,晶体敌百虫50克和面粉500克混合做成药饵,按鱼定量 投喂,每天1次,连续6天。 (3)每千克鱼用48毫克吡喹酮拌饲料投喂1次,隔4天用同样剂量再 投喂1次。 寄生虫引起的皮肤病 病 症 由尺蠖鱼蛭寄生而引起的鱼病。虫体呈长筒形,后端扩大,背部稍扁, 体长2—3厘米,体色一般为褐绿色。主要寄生在鲤、鲫等底层鲤科鱼 类的皮肤、鳃或口腔内。少量寄生对鱼影响不大,大量寄生时,虫体 在鱼体爬行并吸血,引起病鱼焦躁不安,伤口溃烂,同时鱼蛭还是锥 体虫和细菌性鱼病的传播者,对鱼危害较大。 防治方法 (1)用2(5,的食盐水浸洗病鱼0(5—1小时,使虫体脱落鱼体,再 收集杀死。 (2)用生石灰清塘,杀死病原。 病 症 由一种未定名的吸虫引起的鱼病。此病又名黑斑病,病鱼身体消瘦, 体表及鳍条、鳃盖、下颚等部位布满黑点,手摸有粗糙感,严重时, 可引起鱼体弯曲,甚至脊椎骨弯曲。只要挑下黑点,置于显微镜下观 察,鉴定吸虫囊蚴便可诊断。主要危害草鱼、鲢、鳙和泥鳅等鱼苗鱼 种。 防治方法 (1)彻底清塘消毒,杀灭吸虫中间寄主椎实螺。 (2)发病鱼池,可用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7克, 可杀死椎实螺。 病 症 由鲫嗜子宫线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此病又称鲫红线虫病。虫体寄生 在鲫鱼尾鳍鳍条的间膜内,偶尔也有寄生在背鳍和臀鳍上。虫体血红 色,肉眼可见。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清塘,以杀灭幼虫和阳性中间寄主剑水蚤。 (2)用1,高锰酸钾溶液或碘酒涂擦病灶部位。 (3)用2,—2(5,的食盐水浸洗病鱼15—20分钟。 病 症 由多种锚头鳋寄生而引起的鱼病。常见的有寄生在鲢、鳙鱼体表的多 态锚头鳋,寄生在草鱼鳞片下的鲩锚头鳋,寄生在鲤、鲫、金鱼、乌 鳢等鱼体的鲤锚头鳋。锚头鳋体大、细长,呈圆筒形,肉眼可见。锚 头鳋把头钻人鱼体吸取营养,使鱼消瘦。被钻人部位鳞片破裂,皮肤 肌肉组织发炎红肿,往往有水霉菌侵入丛生。1条6,9厘米长的鱼种, 如有3,5条锚头鳋寄生,就能引起死亡。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可以杀灭水中的锚头鳋幼虫。 (2)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5克,隔7天 1次,连续3次。 病 症 由棍形线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虫体粗短,形如棍棒,皿红笆。虫体 常寄生鲇鱼鳃盖附近的体表,肉眼可见盘曲的虫体,寄生部位有时有 发炎症状。主要危害鲇鱼。 防治方法 (1)每立方米水体用90,晶体敌百虫0(2,0(5克全池遍洒,杀死中 间寄主剑水蚤。 (2)用生石灰带水清塘,以杀灭幼虫和阳性中间寄主。 病 症 由多种鱼鲺寄生而引起的鱼病。常见的有日本鲺、大鲺和中华鲺等。 虫体椭圆形,透明,肉眼可见。鱼鲺寄生到鱼体后,用口刺刺破鱼的 表皮,并用大颚撕破表皮,吸食鱼的血液,造成许多伤口,使组织溃 烂,病鱼呈现极度不安。能造成病鱼死亡。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杀灭水中的鱼鲺成虫、幼虫和虫卵。 (2)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5克。 (3)用4,5根号筒杆扎成一束,每667平方米水面插7—9束,浸入汁 液防治鱼鲺。 病 症 由中华尾孢虫寄生而引起。孢子梨形,缝脊细而直,壳片后端延长为 两根等长的针状尾巴,叉尾分开。患病的乌鳢鳍条间有中华尾孢虫的 淡黄色条状胞囊;患病的胡子鲇体表有许多中华尾孢虫的白色点状胞 囊。患尾孢虫病的病鱼,体瘦发黑,常浮于水面。 防治方法 (1)每50千克鱼用硫磺粉75克拌饵投喂,每天1次,连喂4天。 (2)每立方米水体用高锰酸钾500克,充分溶解后浸洗病鱼30分钟。 病 症 由多子小瓜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成虫为球形,全身纤毛均匀,胞口 圆形,大核香肠形或马蹄形。病鱼的体表有许多被小瓜虫侵袭而形成 的白色小脓泡,故又称白点病。寄生处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 瞎眼;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游动异常,呼吸困难而死亡。对高密度 养殖的幼鱼及观赏鱼危害最为严重。 防治方法 (1)每立方米水体用孔雀石绿0(2—0(4克,浸洗病鱼2小时。 (2)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合理放养。 寄生虫引起的其他器官病 病 症 由复口吸虫的囊蚴寄生而引起的鱼病。复口吸虫的囊蚴体前部有口吸 盘、腹吸盘。病鱼脑区和眼眶周围呈明显的充血现象,在水中处于挣 扎状态,鱼体颤动逐步弯曲,短期内即可出现大批死亡。慢性感染时, 病鱼眼球浑浊呈乳白色,严重时水晶体脱落瞎眼,故又称“瞎眼病”。 (1)鱼苗下池前彻底清塘,杀灭吸虫的中间寄主椎实螺。 防治方法 (2)发病池每立方米水体用0(7克硫酸铜全池泼洒,24小时内用药2 次,杀死椎实螺。 (3)每50千克鱼每天用晶体敌百虫7(5,10克拌饵喂鱼,连喂5,6 天。 病 症 由一种似子宫线虫的雌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虫体粗壮,呈血红色, 两端圆钝。虫体寄生在黄颡鱼眼腔中,对红肿、突眼的病鱼,先剪开 眼周围的肌肉组织,逐渐向眼窝剖进去,可见虫体盘曲在眼窝内,有 时数条缠绕在一起。病鱼往往造成瞎眼。 防治方法 此病因常在水库等大水面发生,尚无有效控制方法。 病 症 由鲢碘泡虫寄生在鱼的脑腔中引起的鱼病。鲢碘泡虫的孢子为椭圆形 或倒卵形,前宽而后稍狭,前端有2个大小不等的梨形极囊。病鱼极 度消瘦,体色暗淡无光,尾巴上翘,在水中狂游乱窜,似疯狂状,故 又名疯狂病。死亡率较高。 防治方法 (1)鱼种放养前,每667平方米水面用125千克生石灰带水彻底清塘, 杀灭淤泥中的孢子,减少病原的流行。 (2)鱼种放养前先进行鱼种消毒,每立方米水体用高锰酸钾500克充 分溶解后,浸洗鱼种30分钟,能杀灭60,-70,孢子。 病 症 由球状鳗居线虫和粗厚鳗居线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虫体呈圆筒形, 肉眼可见。线虫在鳗鲡鳔中吸血,导致鳔壁充血,当鳔感染6,10条 虫体时,幼鳗出现贫血消瘦,体色发黑。感染15条以上时就会出现鳔 壁增厚,鳔囊显著增大,压迫内脏器官及血管,腹部肿大。 防治方法 (1)消灭中间宿主,切断鳗居线虫生活史,以控制感染。 (2)在春季每立方米水体用90,晶体敌百虫0(2,0(4克全池泼洒, 每周泼洒1次,能有效地控制幼鳗的感染率。 病 症 由鲢四极虫寄生在胆囊中引起的鱼病。虫体孢子球形,一端有4个形 态和大小相似的球形极囊。患病的白鲢身体消瘦,有时体色发黑,眼 圈出现充血现象或眼球稍突出,鱼腹和鳍基部变黄色,有的病鱼与水 霉或斜管虫病并发,可造成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能杀灭塘底淤泥中的孢子,预防此病蔓延。 (2)每千克饲料拌人呋喃唑酮0(5,1克喂鱼,能降低发病率。 病 症 由舌状绦虫、双线绦虫的裂头蚴寄生在鱼的体腔而引起的鱼病。虫体 扁平,乳白色,俗称“面条虫”。病鱼腹部膨大,但身体消瘦,常侧 游或腹部朝天,游动缓慢无力。剖开鱼腹,即可见到腹腔内充满白色 卷曲的虫体。 防治方法 (1)90,晶体敌百虫杀灭剑水鳋和虫卵,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3克, 或用粉剂敌百虫,每立方米水体用药1—2克,全池泼洒。 (2)驱赶鸥鸟,以控制此病蔓延。 病 症 大多由格留虫、匹里虫等寄生在生殖腺、脂肪等内脏组织器官上引起 的鱼病。格留虫前端有一极囊,并有极丝,另一端有液泡;匹里虫孢 子呈卵形,其中极囊较大,极丝清楚。病鱼无论是脂肪组织或其他器 官均可见到白色胞囊,生殖腺中更有显而易见的白点,对鱼的繁殖能 力有一定的影响。 防治方法 (1)每50千克鱼用硫磺粉75克拌饵投喂,每天1次,连续4天。 (2)每50千克鱼每天用100,200克盐酸左旋咪唑拌饵投喂,连喂20, 25天。 (3)每立方米水体放500克高锰酸钾,充分溶解后,浸洗病鱼30分钟。 病 症 由锥体虫寄生在血液中而引起的鱼病。锥体虫为狭长的叶状,从后部 的基粒中长出1根鞭毛,沿着身体组成波动膜,至前端游离为鞭毛。 病鱼身体瘦弱,严重时有贫血现象,但不会引起大量死亡,诊断的方 法是在病鱼的鳃动脉或心脏吸一小滴血,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防治方法 (1)杀灭水蛭。水蛭是锥体虫传播媒介,可用盐水或硫酸铜浸洗病鱼。 (2)对鱼种可用少量氨苯基胂酸酮拌人饵料中喂鱼,疗效较好。但此药 有毒,不能用于即将食用的成鱼。 细菌、真菌性疾病 病 症 由点状产气单胞杆菌引起的细菌性传染病。病鱼腹部膨大,体色变黑, 特别是头部显得更黑,有很多体腔液,肠壁充血,呈红褐色。肠内没 有食物,只有许多淡黄色的黏液,病鱼不吃食,如不及时治疗,病鱼 会很快死去,是草、青鱼的主要鱼病之一。 防治方法 (1)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克全池遍洒。 (2)每100千克鱼,每天用鱼复康A型250克拌饵料分上、下午2次投 喂,连喂3天。 (3)每50千克鱼第一天用磺胺胍5克,第二至第六天用药2(5克,制 成药面投喂,连续6天。 病 症 由一种杆菌引起的细菌性鱼病。腐鳍病多发生在泥鳅上,患病泥鳅的 背鳍及附近肌肉腐烂,甚至背鳍可以全部烂掉,肌肉下骨骼外露,鱼 体两侧从头部至尾部均浮肿,有红斑。患此病的其他鱼类,鳍因组织 坏死而逐渐缩小,并逐渐腐损,只剩有鳍条骨外露。 防治方法 (1)外部涂孔雀石绿(或碱性绿)预防因鳍条腐烂造成水霉菌感染。 (2)选择对病原菌敏感的药物对病鱼洗浴,用青霉素100微克,毫升、 赤霉素12(5微克,毫升等药物浸洗病鱼。 病 症 由鳗弧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病鱼的肝脏明显肿大,从外表上 便可看到肝区部位的躯干部明显外突。主要危害南方养殖的鳗鲡,对 北方养殖的鲑、鳟鱼也有一定的危害。 防治方法 (1)向病鱼池泼洒漂白粉,或三氯异氰尿酸,或漂粉精,或优氯净,每 立方米水体用药分别为1克、0(4—0(5克、0(5—0(6克、0(5, 0(6克。 (2)每千克鱼每天投喂磺胺甲基嘧啶0(2克,连续5天。 (3)每千克鱼每天投喂土霉素50,80毫克,连续5天。 病 症 由鱼害黏球菌引起的鱼病。病鱼鳃丝腐烂带有污泥,鳃盖骨的内表皮 往往充血,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 开天窗)。主要危害当年草鱼种,每年的7—9月为流行盛期。1,2龄 草鱼的发病期多在4—5月。 防治方法 (1)用漂白粉在食场挂篓。在草架的每边挂密篓3,6只,将竹篓口露 出水面约3厘米,篓内装入100克漂白粉,每天换药1次,连续3天。 (2)每100千克鱼,每天用鱼复康A型250克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 连喂3—6天。 病 症 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病鱼臀鳍充血,胸鳍及鱼体腹部皮肤也常充血, 严重时全身充血,但有时濒死的鱼仍只轻微充血。病鱼不吃食,靠近 池壁静止不动。有的头部向上,无力地“竖游”,多数在几天内死亡。 防治方法 (1)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克,全池遍洒。 (2)每立方米水体用痢特灵0(3,0(5克,全池遍洒。 (3)每100千克鳗鱼用舒鳗1号药物10克拌饲投喂,每天投喂2次, 连喂7天。 病 症 由真菌水霉科中的许多种类寄生而引起的鱼病。此病又称肤霉病、白 毛病。病鱼最初感染水霉菌时,肉眼看不出什么病症,当肉眼看到时, 菌丝已向外生长,呈灰白色棉絮状,病鱼焦躁不安,常出现与其他固 体摩擦现象,以后患处肌肉腐烂,最终死亡。 防治方法 (1)在牵捕、搬运和放养过程中,勿使鱼体受伤,同时注意合理的放养 密度。 (2)每667平方米水面用2,5千克菖蒲汁,0(5千克食盐,加入2, 20千克人尿,全池泼洒。 (3)用食盐、小苏打合剂各4,10000的溶液全池遍洒。 病 症 由嗜水气单胞菌为主的多种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细菌性传染病。病鱼早 期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球、鳍基和鱼体两侧轻度充血,进而严重 充血,有的有肠炎症状,有的表现为竖鳞症状,有的表现为烂鳃症状, 也有的因急性传染而表现病症不明显而突发性死亡。 防治方法 (1)在鱼种下池前要彻底清塘消毒。 (2)每667平方米水面用生石灰35—50千克兑水全池泼洒,并用“出 血止”、“出血康”、“渔家乐—A”或呋喃唑酮等药物配成药饵投 喂,连喂3—5天。 病 症 由一种未定名的细菌引起,又称烂尾病。病鱼的尾鳍边缘呈白色,随 之腐烂而造成鳍条残缺不齐,特别是以尾鳍最为突出。有时鳍条软骨 间结缔组织裂开,随着病情发展,结缔组织腐烂,只剩下软骨,使鳍 呈扫帚状。 防治方法 (1)每立方米水体用禽用红霉素0(4—1克,全池遍洒。 (2)用1,呋喃西林溶液涂擦鳍条破裂处,反复涂擦多次,再用呋喃西 林全池遍洒。在水温20?以下时,每立方米水体用药1(5,2克; 若水温超过20?,每立方米水体用药1—1(5克。 真菌、寄生虫引起的鳃病 病 症 由卵形车轮虫、微小车轮虫等寄生而引起的鳃病。这些车轮虫对幼鱼 和成鱼都可感染,在鱼种阶段最普遍,常成群地聚集在鳃丝边缘或鳃 丝缝隙里,使鳃腐烂,严重影响鱼的呼吸机能,使鱼死亡。 防治方法 (1)每立方米池水用0(5克硫酸铜和0(2克硫酸亚铁全池泼洒,可杀 死鳃上车轮虫。 (2)每667平方米水面,水深1米时,用苦楝树枝叶30千克煮水全池 泼洒,可有效地杀死车轮虫。 病 症 由拟马颈鱼鲺寄生在中华鲟的鳃部等而引起的鱼病。虫体除寄生在鱼 鳃以外,也有寄生在中华鲟的口腔、鳍上的。虫体以五角形的固着器 深深地插入寄生的组织内,其余部分则裸露鱼体以外,呈白色或乳白 色。虫体寄生部位发炎,血管扩张呈蛛网状,甚至引起组织溃烂。 防治方法 可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2克,可治疗 马颈鱼鲺病。 病 症 由鳃霉菌寄生在鱼鳃上引起的。感染鳃霉病的急性型病鱼,表现为鳃 出血,部分鳃丝颜色苍白,鱼不摄食,出现病情后几天内大量死亡。 慢性型的病鱼,坏死的鳃丝部分腐烂脱落,鳃丝贫血,呈苍白色,死 亡率稍低,剪下少许腐烂的鳃丝,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鳃霉菌的菌丝。 防治方法 (1)发病池立即冲注新水,平时经常加水,可减少发病机会。 (2)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克全池遍洒。 (3)鱼苗、鱼种培育池不要用大草粪肥直接沤水,而要用混合堆肥培水, 清塘消毒要用生石灰。 病 症 由鳃隐鞭虫寄生而引起的鳃病。病鱼鳃部无明显病症,只是表现黏液 较多。当鳃隐鞭虫大量侵入鱼鳃时,能破坏鳃丝上皮和产生凝血酶, 使鳃小片血管堵塞,黏液增多,体色变黑,鱼体消瘦,以致死亡。如 在显微镜检查鳃小片的视野里发现几十个以上虫体,可诊断为此病。 防治方法 (1)鱼种放养前用硫酸铜溶液洗浴20,30分钟,药液浓度为每立方米 水体含药8克。 (2)每立方米池水用0(5克硫酸铜和0(2克硫酸亚铁合剂,全池遍洒。 病 症 由狭腹鳋寄生而引起的寄生虫性烂鳃病。病鱼外表症状不明显,在发 病季节,观察鱼的鳃丝末端,可以看到乳白色的虫体。主要危害乌鳢、 鳜鱼和鲫鱼。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杀死水中幼虫。 (2)根据狭腹鳋对寄主有严格选择性的特点,可采用轮养其他鱼的方法 来预防。 (3)每立方米水体用0(5克90,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也有好的疗效。 病 症 由血居吸虫寄生在循环系统引起的鱼病。病鱼腹部膨大,内充满腹水, 肛门红肿,有时有竖鳞、突眼等病症,且病鱼鳃盖张开,鳃丝肿胀。 鲢、鳙鱼感染的为龙江血居吸虫,团头鲂感染的是鲂血居吸虫,草鱼 感染的是大血居吸虫,而鲤、鲫感染的为刺血居吸虫。 防治方法 (1)在鱼苗下池前彻底清塘消毒,以杀死吸虫的中间寄主椎实螺。 (2)发病池每立方米水体用0(7克硫酸铜全池泼洒,24小时内连续2 次,以杀死椎实螺。 (3)在每万尾鱼种的鱼饵中,拌人90,晶体敌百虫15,20克投喂,每 天1次,连喂5天。 病 症 由指环虫寄生在鱼鳃上引起的鳃病。病鱼大量感染指环虫时,鳃丝黏 液增多,鳃丝全部或部分苍白,妨碍鱼的呼吸,有时可见大量虫体挤 出鳃外。鳃部显著肿胀,鳃盖张开,病鱼游动缓慢,直至死亡。 防治方法 (1)鱼种放养前,每立方米水体用高锰酸钾20克给鱼种洗浴,可杀死 指环虫。 (2)水温20,30?时,每立方米水体用90,晶体敌百虫0.2,0.5克全 池遍洒,对杀灭指环虫也有很好效果。 病 症 由大中华鳋和鲢中华鳋寄生而引起的鳃病。大中华鳋寄生在草鱼鳃上, 鲢中华鳋寄生在鲢鱼鳃上。雌虫用大钩钩住鱼的鳃丝,像挂着许多小 蛆,它破坏鳃组织,并分泌一种酶,刺激鳃组织增生,使鳃丝末端肿 胀发白、变形,严重时,整个鳃丝肿大发白,甚至溃烂。 防治方法 (1)鱼种放养前,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5克、硫酸亚铁2克,浸洗鱼 种20,30分钟,杀灭鱼体上的中华鳋幼虫。 (2)病鱼池用90,晶体敌百虫泼洒,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5克。 非寄生性疾病和鱼类敌害 危 害 性 有些鸟兽对鱼类的危害是很大的,不仅直接捕食鱼类,有的还是鱼类 疾病的传播者。危害鱼类的鸟类最常见的有鸬鹚、池鹭、苍鹭、鹗、 红嘴鸥、翠鸟等。1只鸬鹚一天能捕食鱼类0(5千克以上:鹗又名鱼 鹰,常在鱼池上空盘翔,直冲水中用锐利的脚爪捕鱼;红嘴鸥不仅捕 食鱼类,又是复口吸虫等的终寄主,虫卵随粪便落到水中,造成传播。 对鱼类危害最大的兽类是水獭,它捕食鱼类,有时能将全池的鱼咬死。 防治方法 主要是采取驱赶法,使敌害鸟兽不能接近鱼池,并可用诱捕器、药饵 捕杀。 病 症 由于水中溶解氧不足而引起的鱼病。养鱼水体要求每升水中溶解氧含 量在5毫克以上,如果低于1毫克,鱼就要浮头,甚至发生泛塘死鱼。 泛塘前,一般池塘水面出现泡沫,甚至有一股腥臭味,小鱼虾聚集于 塘边。泛塘时塘内鱼群狂游乱窜,翻白,如不及时抢救,可能全塘的 鱼死光。 防治方法 (1)冬季干塘清除淤泥,注意投饵施肥,勤捞残渣,并防止放养过密而 缺氧。 (2)注意巡塘,发现泛塘迹象,立即冲注新水,开动增氧机增氧。 (3)施放鱼浮灵、“991”和“993”等复方增氧剂。 危 害 性 危害鱼卵、鱼苗的甲壳动物最常见的有蚌虾和剑水蚤。蚌虾又称蚌壳 虫,有圆蚌虾和狭蚌虾两种,它们在鱼塘的出现和消落,总是突然发 生的。它们在池塘大量繁殖时,翻滚池水,变浑水质,骚扰鱼苗,消 耗池塘中氧气和养料,影响鱼苗生长和成活率。剑水蚤主要危害未脱 膜的鱼卵胚胎和刚脱膜的幼小鱼苗。 防治方法 (1)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体用药1克,杀灭蚌虾。 (2)用敌敌畏泼洒孵化水源或孵化器内,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5毫升, 杀灭剑水蚤。 病 症 由于食物缺乏引起的鱼病。主要发生在鱼苗和夏花苗种培育阶段。常 见于草、青鱼。鱼苗成群绕池边狂游,长时期不停止,如跑马状,故 称“跑马病”。多因鱼苗下池后,阴雨连绵,水温较低,池水肥不起 来,缺乏鱼苗适口饵料所引起的。此病能使鱼苗体力枯竭而死亡。 防治方法 (1)一是要注意鱼苗放养不能过密,特别是草、青鱼;二是鱼苗下池 10天后,要投喂一些豆浆或豆渣等鱼苗适口饵料,并及时堵塞池中 漏洞,有利培肥水质。 (2)发生跑马病的鱼池,可用芦席从池边向中间横立,以隔断鱼苗成群 狂游路线。 病 症 由于鱼苗肠内充积大量气泡或鱼体粘满气泡而使鱼苗无法下沉所致。 其原因有二,一是鱼池中施了过多的未发酵的肥料而产生许多细小的 甲烷和硫化氢小气泡,被鱼苗误当食物而吞人,充积于肠内,从而增 大鱼的浮力,使鱼苗失去平衡能力;二是池中氮含量和氧含量过饱和 所致。 防治方法 (1)禁止在鱼苗池中施放未经发酵的肥料,且施肥投饵要适量,防止池 塘中腐殖质过多。 (2)往病鱼苗池中冲注新水,防止病情恶化,患病较轻的可能排出气泡, 恢复正常。 危 害 性 蛙、蛇捕食鱼苗鱼种,有的还能传播一些鱼病,所以对养鱼而言,蛙、 蛇是鱼苗鱼种的敌害生物。对鱼类危害较大的蛙类有虎纹蛙(泥蛙)、 黑斑蛙(青蛙)。除成蛙和蝌蚪直接吞食鱼苗鱼种外,蝌蚪在池塘大量 发生时,消耗水中氧气和养料,还是车轮虫的传播媒介;水蛇又称泥 蛇,常出现在鱼池中,捕食鱼种和幼鱼。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清塘,杀死蛙卵和蝌蚪;在鱼池中发现蛙卵及时捞除,驱 赶成蛙,趁拉网之机,将蝌蚪清除出池。 (2)捕杀水蛇。 病 症 由于水中含重金属盐类过多,刺激鱼的神经和肌肉收缩所致。弯体病 又叫畸形病、龙尾病。主要症状是身体呈“S”形弯曲,有的病鱼身体 ,3个弯曲,有的只尾部弯曲,有的鳃盖凹陷或嘴部上下腭和鳍出有2 现畸形。患病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新开的鱼池重金属盐类溶解 于水中所致,二是鱼类缺钙。 防治方法 (1)新开的鱼池先养1,2年成鱼,以后再养鱼苗鱼种。 (2)加强饲养管理,多喂营养全面的饵料,并经常冲注新水,改良水质。 (3)若因缺钙患病,在5千克豆浆中加0(5千克石灰投喂,效果较好。 病 症 由缺乏食物而引起。多因放养过密、放养比例不当和投饵不足而发生 此病。以越冬池中的鳙鱼种较为常见。鱼体发黑,身体干瘪、消瘦, 头大身小,身体两侧的肋骨清楚可数。对于有此病症的鱼,应取鳃和 内脏镜检,若不是由于寄生虫和其他病菌所致,才可确诊为此病。 防治方法 (1)掌握放养密度和混养比例,做好定时、定质、定量投饵工作,并要 做好鱼种越冬前的培育工作,使鱼种膘肥体壮越好冬。 (2)发现病鱼的鱼池,要多投喂一些适口的精饵料,在发病早期可使 鱼体逐渐恢复健康。 细菌性疾病 病 症 由一种黏球菌引起。病鱼自吻端至眼前的头部前端呈乳白色。唇似肿 胀,嘴张闭不灵活,因而造成呼吸困难,口圈周围的皮肤腐烂,稍有 絮状物黏附其上。病鱼体瘦发黑,反应迟钝,常停留在下风处近岸边, 不久死亡。青鱼、草鱼、鲢、鳙、鲤的鱼苗和夏花鱼种均能发病,是 常见的严重鱼病。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全池遍洒,每667平方米水面用15—20千克。 (2)每立方米水体用五倍子2,4克全池遍洒;或每立方米水体用乌桕 叶干粉6(25克或鲜叶25克,放入含2,的生石灰水中浸泡并煮沸10 分钟,全池遍洒。 病 症 由荧光极毛杆菌引起。此病是草、青鱼种和成鱼阶段的主要鱼病之一。 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及腹部 最明显,鳍的基部充血,鳍的末端腐烂似一把破扇,有时病鱼的肠道 也充血。 防治方法 (1)给病鱼投喂磺胺噻唑,其方法是每100千克鱼第一天用药10克, 第二至第六天减半,用适量的面糊作黏合剂,拌入饵料中,做成药饵 投喂。 (2)用漂白粉或五倍子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l克或五倍子 2—4克。 病 症 由点状产气单胞菌中的点状亚种引起。病灶主要发生在背鳍和腹鳍以 后的躯干部分,其次是腹部两侧,少数发生在鱼体前部。发病部位先 是出现圆形的红斑,好似在鱼体表皮上加盖的红色印章。随后表皮腐 烂,严重时露出骨骼和内脏。病灶周围的鳞片埋人已腐烂的表皮内形 成鲜明轮廓。 防治方法 (1)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克或五倍子10克,全池遍洒。 (2)亲鱼发病可用金霉素或氯霉素注射,每千克鱼注射5毫克。或注射 四环素,每千克鱼注射2毫克,进行肌肉或腹腔注射,同时采用高锰 酸钾等杀菌药物涂于病灶处。 病 症 由疖疮型点状产气单胞杆菌引起。患病初期鱼体背部皮肤及肌肉组织 发炎,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部位出现脓疮,手摸有浮肿的感觉,脓 疮内部充满含血的脓汁和大量细菌,所以又名瘤痢病。鱼鳍基部往往 充血,鳍条间组织破裂,像把烂纸扇。主要危害青鱼。 防治方法 (1)鱼池彻底清塘消毒;鱼种放养时,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5—10 克药液给鱼种浸洗半小时左右。 (2)用漂白粉或五倍子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克或五倍子 2—4克。对于患疖疮病的亲鱼,可在病灶部位涂高锰酸钾或金霉素软 膏消炎。 病 症 由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中的一些细菌引起。发病早期,体表病灶部 位充血,周围鳞片松动竖起并逐渐脱落,病灶烂成血红色斑块状并凹 陷,严重时可烂及骨骼。主要危害罗非鱼、大口鲇、斑鳢、乌鳢和鲤 等,尤其在高密度养殖、饲养管理不善、水质差、鱼体受伤等情况下 更易发生此病。 防治方法 (1)在发病早期,将病鱼转入水质优良、水温稳定的水体中,并投喂优 质饲料,病鱼会逐渐自愈。 (2)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克或五倍子10克,或呋喃唑酮0.3克, 全池遍洒。 病 症 由恶臭假单胞菌及荧光假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引起。患病初期 可见鱼的体表有点状白色黏液物附着并逐渐蔓延扩大,严重时鳞片基 部充血、竖起,鳞片脱落,体表及鳍基部充血,肝、肾充血,靠边缓 游不吃食,不久即死亡。在早春或越冬期鲤鱼易得此病,当水温上升 到20?以上,此病会不治而愈。 防治方法 (1)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克,全池遍洒。 (2)每50千克鱼,用磺胺噻唑5克拌饵喂鱼,每天1次,连续6天。 病 症 由链球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病鱼主要症状是体色变黑,眼球 突出,鳃褪色,肝脏肿大褪色,并有出血斑块,脾脏肿人呈暗幻:色, 胃肠积水。主要危害鲑、鳟鱼类、香鱼、银人麻哈鱼等。这是我国近 年来新发现的一种鱼病,很可能是随从国外引进的养殖鱼类中传入的。 防治方法 (1)病鱼池用漂白粉、或二三氯异氰尿酸、或漂粉精、或优氯净泼洒, 每立方米水体分别用药1克、0(4,0(5克、0(5,0(6克、0(5, 0(6克。 (2)每100千克鱼每天用土霉素2,8克拌料投喂,连喂5,7天。 病 症 由水型点状极毛杆菌引起。病鱼体表用手摸有粗糙感,鱼体鳞片张开 像松球,鳞的基部水肿,以致鳞片竖起。用手指在鳞片上稍加压力, 渗出液就从鳞片基部喷射出来。金鱼、鲤鱼均有此病发生。 防治方法 (1)鱼体受伤是此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牵捕、搬运、放养等 操作时,要严防鱼体受伤。 (2)用链霉素或氯霉素进行腹腔注射,金鱼每尾注射1—3毫克,亲鲤 每尾注射6毫克。 (3)每100千克水加捣烂的大蒜0(5千克,搅匀给病鱼浸洗数次。 (4)用2,食盐与3,小苏宁丁混合液给病鱼浸洗10分钟,或3,食盐 水浸洗病鱼10—15分钟。 病毒性疾病 病 症 由呼肠孤病毒引起。体侧肌肉、鳍基部、口腔、鳃盖和肠道、眼睛充 血。剥开皮肤,轻者肌肉呈点状充血,重者全身肌肉充血,鳃丝失血 苍白。 防治方法 (1)注射灭活疫苗。当年草鱼种于6月下旬每尾注射疫苗0(2毫升,l 龄鱼种每尾注射1毫升,其免疫力可达14个月以上。 (2)每千克鱼用克列奥一鱼复康50克拌饲投喂,每天1次,连喂3—5 天,可预防此病。 (3)发病季节,每667平方米水面,水深1米时,每次用生石灰15千 克溶水全池泼洒,每隔15—20天泼洒1次。 病 症 由一种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早期病鱼体表出现白色斑点,以后变厚、 增大,形成表皮的“增生物”。由乳白色逐渐变为石蜡状,长到一定 程度后会自然脱落,但又会重新长出。当“增生物”不多时,对鱼危 害不大,当蔓延到鱼体的大部分时,就会使鱼消瘦,并影响亲鲤的性 腺发育。 防治方法 (1)将病鱼放到含氧量高的清水或流水中饲养一段时间,体表的“增生 物”会逐渐脱落转愈。 (2)每立方米水体用0(4,1克红霉素全池泼洒,对治疗痘疮病有一定 的效果。 病 症 由一种截面呈六角形颗粒的病毒引起的鱼病。病鱼严重贫血,鳃及肝 脏的颜色苍白,并常伴有腹水,肝脏有淤血点,肠内充满淡黄色黏稠 物。病毒可在鳜鱼体内长期潜伏,在广东省流行于5,11月。 防治方法 严格执行检疫,进行综合预防,如注射灭活疫苗,在发病季节及 时预防细菌、寄生虫感染,保持水质优良、稳定等,治疗方法尚未研 究成功。 病 症 由鲤舂病毒和点状产气单胞菌双重感染而引起。患病初期鱼体两侧和 腹部由于充血发炎,出现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浮肿斑块,全身竖鳞,鳃 苍白,全身浮肿。急性型病鱼——般2—14天即可死亡,而慢性型病 鱼可拖至45—60天或更长的时间,也有自然痊愈的。 防治方法 (1)严防鱼体受伤,受伤的鱼不能用作亲鱼,更不能将受伤的鱼和健康 的鱼一起混养。 (2)每立方米水体用氯霉素50克,浸洗病鱼24小时。 (3)每千克饵料中加土霉素1(8克做成颗粒饲料,每50千克鱼每天投 喂颗粒饲料1(5千克,连喂日天。 病 症 由一种脱氧核糖核酸类型的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病鱼严重出血,主要 是颅腔出血,引起上下颌萎缩;其次是口腔、头部肌肉出血;病鱼的 骨质疏松,极易碎裂,颅腔“开天窗”,齿骨与关节之间连接处松脱, 因此口腔张开,不能闭合,故叫出血性开口病。主要危害1龄以上鳗 鲡。 防治方法 严格执行检疫制度,进行综合预防。治疗方法尚在研究。 病 症 由冠状病毒样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病鳗在水中上下乱窜,打转狂游, 张口;肌肉痉挛,在胸部有明显擦伤,严重时可见穿孔;肝脏肿大。7, 8月为发病高峰期,呈暴发性流行,死亡率高,体重100,150克的当 年鳗和400克以上的2龄鳗均易发病死亡。 防治方法 严格执行检疫制度,进行综合预防,治疗方法尚未研究成功。 病 症 由一种未定名的病毒所引起的。与草鱼出血病相似,体表充血不明显, 主要表现为肠道、肌肉充血。 防治方法 (1)给青鱼种注射灭活疫苗,方法同草鱼种。 (2)每万尾鱼种用大黄或枫香树叶0(25,0(5千克,研成粉末,煎煮 或用开水浸泡过夜,与饵料混合投喂,连续5天。并以克列奥一鱼复 康拌饵投喂,每100千克鱼用药50克拌饵,每天1次,连喂3—5天。 (3)在发病季节,鱼塘每立方米水体,用敌菌灵0(6克或硫酸铜0(7 克全池遍洒,2天为一个疗程。 肤孢虫病 肤孢虫病是由肤孢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已发现的肤孢虫有3种,即鲈肤孢虫、 广东肤孢虫 和一种未定名的肤孢虫,孢子椭圆形或近圆形,外包一层透明膜,细胞质中有一大而发亮的圆形折光体,孢核圆形,有颗粒状的孢质结构。孢囊有的呈香肠形,有的 呈带形或盘曲成一团的线形。在草、鲤鱼等体表寄生的肤孢虫,为盘卷成团的线状孢囊,全身都有分布,数量可多达数百个,鱼体发黑消瘦,被寄生处的皮肤发炎、 溃烂;严重感染的夏花草鱼,往往会引起死亡。斑鳢上的广东肤孢虫孢囊呈带形,被寄生处在椭圆形凹陷,孢囊周围的鳃组织充血。 防治方法: 1、对病鱼要隔离,对发生鱼病的鱼塘要进行消毒,杀灭孢子等; 2、每50千克鱼饵拌磺胺噻唑5克,药饵可防伤口溃烂; 3、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高锰酸钾,充分溶解后,浸洗病鱼30分钟。 痘疮病 痘疮病是由一种疱疹病毒类群引起的一种病毒性鱼病。 主要危害2龄鲤鱼、红鲤鱼,一般流行季节在秋末至初冬或春季,水温在10?-15?时易发病。在发病期间,同池的草、青、鲢、鳙、鳊鱼都不感染,此病流行不广,水库网箱养的鲤鱼此病较常见。 患痘疮病的病鱼在发病初期,皮肤表面出现许多白色小斑点,覆盖着一层白色粘液。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白色斑点的数量逐渐增加,区域逐渐扩大并增厚形成石 蜡状的"增生物"。这些"增生物"如果占据了鱼体表面的大部分,就会严重影响鱼的正常生长,使鱼体消瘦,游动迟缓,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 1、将病鱼放到清水或流水中饲养一段时间,体表的"增生物"会逐渐脱落; 2、每立方米水体用0.4-1克红霉素全池遍洒,对治疗痘疮病有一定的效果。 鲮鱼碘泡虫病 鲮鱼碘泡虫病是由野鲤碘泡虫、佛山碘泡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佛山碘泡虫的虫体壳片内前端有两个瓶状极囊,内有螺旋形极丝,细胞质内有两个胚核和一个明显的嗜碘泡,孢子为椭圆形。而野鲤碘泡虫的孢子为长卵形。受碘泡 虫侵害的鲮鱼种,体表出现肉眼可见的小量乳白色瘤状胞囊,使鱼体消瘦,无力游动直至死亡。越冬鲮鱼种体表往往有许多点状胞囊,虽不会使鱼种致死,但会影响 其生长发育。此病主要流行于两广地区。 取下体表胞囊,在显微镜下压成薄片观察,可发碛大量碘泡虫孢子。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可抑制孢子大量繁殖,减少此病发生; 2、鱼种放养前,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高锰酸钾,搅拌使之充分溶解,成500毫克/升浓度的溶液,浸洗鱼种30分钟,或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石灰氮,充分搅拌成悬浮液,浸洗鱼种30分钟。 车轮虫病 车轮虫病是养殖鱼类最常见的一种原生动物寄生虫病。 车轮虫的身体侧面观像碟子状。身体隆起的一面叫口面,相对的面叫反口面,向中间凹入,构成吸附在寄主身上的胞器,叫附着盘。从反口面看,可以看到一个像齿 轮状的结构,叫齿环。在齿环外围有许多辐线状的辐线环,在辐线环周围边缘长着一圈长短一律的纤毛。 车轮虫的种类很多,卵形车轮虫、眉溪车轮虫、球形车轮虫、微小车轮虫等主要寄生在鱼的鳃上;而显著车轮虫、粗棘杜氏车轮虫、中华杜氏车 轮虫和东方车轮虫等主要寄生在鱼的皮肤和鳍上;车轮虫主要危害幼鱼。当鱼体大量感染车轮虫时,由于车轮虫的骚扰,不能正常生活,更重要的是它们剥取鱼的组 织为营养,破坏鳃组织,严重影响鱼的呼吸,使鱼致死。 每年5-8月,鱼苗饲养成夏花鱼种的池塘,常发生车轮病,使鱼苗、鱼种大批死亡。此病一般在面积小、水浅、放养密度大的情况下最容易发生;尤其是经常用稻草或粪肥直接沤水饲养鱼苗、鱼种的池塘,水质一般比较脏,是车轮虫病发生的主要场所。 防治方法: 1、鱼塘放鱼前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堆肥代替用稻草和粪肥沤水饲养鱼苗和鱼种,避免车轮虫的大量繁殖; 2、每666.7平方米水面,1米水深,用苦楝枝叶30千克煮水全池泼洒; 3、用0.7毫克/升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比例为5:2)全池泼洒。 变形虫病 变形虫病是由鲩内变形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虫体淡灰色,运动活泼, 胞质分内外两层,内层比较浓密,具细小空泡,外质透明,能不断伸出叶状伪足,使虫体向前推进。细胞核透明,圆形。当环境不良时,伪足消失,体积变小,不活 动也不摄食,分泌一层薄膜把身体包围,形成胞囊,随寄主粪便排出体外,被鱼吞食而感染。此病主要危害草鱼,10厘米草鱼种开始感染,但以2龄以上 的大鱼较 普遍,一般寄生在后肠。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均有发现,春、秋两季感染率比较高,常与细菌性肠炎病并发流行。 诊断时可剖开鱼腹,观察鱼肠病变情况,如发现病鱼后肠形成溃疡,肠粘膜组织遭到破坏,充血发炎;轻压鱼腹,即出现乳黄色粘液,这些情况虽与细菌性肠炎相似,但肛门不发红。取后肠粘液,在显微镜下即可观察到鲩内变形虫。 白皮病 白皮病是由白皮极毛杆菌引起的。这种细菌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菌体为杆状,多数2个相连,有1-2根鞭毛,借以运动。 白皮病发病初期,在尾柄或背鳍基部出现一小白点,以后迅速蔓延扩大病灶,致使鱼的后半部全成白色。病情严重时,病鱼的尾鳍全部烂掉,头 向下,尾朝上,身体与水面垂直,不久即死亡。主要危害夏花鲢鱼。白皮病主要由于拉网、囤箱、过筛、运输时操作不细致,使鱼体受伤后感染了细菌的结果。 防治方法 1、遵守养鱼操作技术规程,避免鱼体受伤; 2、用1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泼洒; 3、用2-4毫克/升浓度的五倍子捣烂,用热水浸泡,连渣带汁泼洒全池; 4、每66.7平方米水面(水深300厘米),用博落回1千克,捣烂洗汁2.5千克,加生石灰500克,调匀后,全池泼洒; 5、用2%-3%食盐水浸洗病鱼20-30分钟; 6、病鱼池泼洒痢特灵,每1立方米水用药0.3-0.5克。 水霉病 水霉病是鱼体表的一种真菌--水霉寄生病。水霉的主要特征是有细长而分枝的菌丝, 只有少数种类不分枝。菌丝的长度可达3厘米,呈灰白色,柔软,成丛生长的水霉像棉花絮。水霉病用无性和有性两种方法繁殖新的菌丝。 当鱼体受伤以后,水中自由游动的水霉的动孢子侵入伤口,吸取鱼皮肤内的营养萌发,迅速生长。菌丝的一端橡树根一样着生于鱼的皮肤上和皮 肤组织内,其余大部分露在体表外面。菌丝茁壮整齐,呈白色或灰白色。鱼体寄生于水霉以后,由于菌丝吸取鱼皮肤和皮肤组织内的营养,菌丝与伤口的组织细胞缠 绕粘附,使组织坏死,鱼体质很快瘦弱。 水霉病在早春和晚冬最为流行,进入越冬池的鱼种和冬季在成鱼池放养的鱼种,在第2年3-4月最容易发生水霉病。 防治方法: ?拉网、运输和放养鱼种时,操作要细致,不使鱼体受伤; ?用3%-4%的食盐水浸洗病鱼5分钟 ?用食盐与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或浸泡病鱼,1立方米水用食盐和小苏打各400克; ?每666.7平方米水面用5千克菖蒲、0.5-1千克食盐对15-20千克人尿全池泼洒; ?用石灰溶液浸洗鱼卵和病鱼10-15分钟,每天1次,连续3天; ?受了伤的亲鱼,可直接在伤口上涂抹高浓度的龙胆紫或高锰酸钾,防止水霉菌感染。 黑点病 黑点病又叫黑斑病,是由一种未定名的吸虫引起的一种体表寄生虫鱼病。 这种吸虫与复口吸虫相似,也分前后体,囊蚴的前体中可见口、腹吸盘和粘附器,但前端两侧无侧器官,后体较长,并可见到雏形的生殖腺。成虫寄生在吃鱼的鸟类 肠中,如苍鹭、翠鸟等。第一中间寄主是椎实螺,在其中有母胞蚴、子胞蚴和尾蚴各发育阶段,尾蚴为叉尾型。第二中间寄主是鱼类,在鱼的皮肤中发育成囊蚴。 病鱼身体消瘦,体表及鳍条、鳃盖、下颚等部位布满黑点,手摸有粗糙感,严重时,可引起鱼体弯曲,甚至脊椎变弯。主要危害草、鲢、鳙等鱼苗鱼种。长江流域都有发现,春末至秋末均有流行。 只要挑下黑点,置于显微镜下观察,鉴定吸虫囊蚴便可确诊。 防治方法: ?彻底清塘消毒,杀灭椎实螺; ?发病鱼池,可用硫酸溶液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7克,杀灭椎实螺; ?枪击或驱赶鸥鸟。 鱼怪病 鱼怪病是由日本鱼怪寄生于鲫鱼、麦穗鱼等胸腔、腹腔中引起的鱼病。 雌虫较雄虫身体大1倍以上,呈乳酪色,常向左或右扭曲,怀卵时,呈笨重的圆球状。雄鱼怪长卵形,身体左右对称。鱼怪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小,呈三 角形,深陷于胸部,背面两侧有2只腹眼,胸部由7节组成,宽大而隆起,腹部6节,第6节称尾节。 病鱼在胸鳍基部附近,有一个似黄豆大小的椭圆形孔洞,个别有两个,孔内寄生鱼怪。若鱼苗被1只鱼怪幼虫寄 生,几分种内即死亡;若3-4只鱼怪幼虫寄生于夏花草鱼种的鳃上,也会导致鱼种死亡。鱼怪成虫寄生于鲫鱼、麦穗鱼体内,使病鱼完全丧失生殖能力。鱼怪病在 我国流行甚广,尤以云南、山东为严重。 防治方法: ?利用网箱养鱼条件,在鱼怪释放幼虫的6-10月中,可按网箱水体,用晶体敌百虫挂袋,每立方米水体1.5克,或用0.5克敌敌畏(80%)乳剂遍洒,均可杀灭网箱内鱼怪幼虫; ?加强对患病鲫鱼、麦穗鱼、雅罗鱼的捕捞,以减少鱼怪病的传播。 白点病: 由寄生虫感染导致的疾病,在淡水和海水中都有发生, 最明显的体貌特征就是鱼体外表覆盖一些白色的点状物,此外下列特征也可能标志着该疾病的发生:鱼只经常在其它物体上摩擦;皮肤有大量黏液;拒绝进食;活动力减少,体色黯淡 黄点病: 和白点类似,由寄生虫引起,如果在鱼鳃部大量寄生的话,首先的特征就是鱼腮活动频率较高,其它特征和白点病类似. 水霉病: 特征明显,真菌感染产生的菌丝可能出现在鱼体表面任何位置. 烂嘴病: 鱼嘴部出现溃烂 头洞:感染此病的鱼的会减少进食或者完全绝食,粪便呈现白色纤维状,长时间后鱼体消瘦,头部区域出现孔洞状伤疤. 腮寄生虫:(显微照片) 腮寄生虫感染后, 鱼出现类似缺氧的症状, 呼吸急促, 有时病鱼在水中呈直立姿态.有时鱼体表面出现血丝.确诊此病的最终方式是: 将病鱼捞出,放在潮湿的平面上,用小镊子小心的掀开鳃盖,在10倍的放大镜下可见白色的寄生虫. 细菌感染:体表出现各种溃烂和其它感染性症状,进一步还会出现眼睛突出,消化道水肿, 体色暗淡, 游动不正常等等症状. 草鱼出血病 草鱼出血病是由呼吸弧病毒引起的鱼病。病毒的个体极小,呈颗粒状,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清。这种病毒寄生在鱼体组织细胞中,具有很强的抗药性,所以难以用药物治疗。 草鱼出血病的流行季节:5-9月主要危害草鱼种,5-7月主要危害2龄草鱼种,8-9月主要危害当年草鱼种。病鱼体色发暗,微带红色。病症主要有三种类 型:"红肌肉"型,撕开病 鱼的皮肤或对准阳光或灯光透视鱼体,可见皮下肌肉充血;"肠炎"型,病鱼肠道充血,常伴随松鳞、肌肉充血。 由于该病的症状复杂,容易与其他细菌性鱼病混淆,所以诊断时务须仔细观察病鱼体外和体内肠道等器官。首先检查病鱼口腔、头部、鳍条基部有无充血现象,然后 用镊子剥开皮肤观察肌肉是否有充血现象,最后解剖鱼体,观察肠道是否有充血症状。如果充血症状明显,或者有几种症状同时表现,可诊断为草鱼出血病。 草鱼出血病的病毒可以通过水来传播,患病的鱼和死鱼不断释放出病毒,更由于该病毒的抗药性强,这样就造成药物治疗的困难,目前比较有效的是采取预防方法: 1、注射灭活疫苗。对草鱼进行腹腔注射免疫。当年鱼种注射时间是6月中下旬,当鱼种规格在6-6.6厘米时即可注射。每尾注射百分比浓度疫苗 0.2毫升, 1冬龄鱼种每尾注射1毫升左右。经注射免疫后的鱼种,其免疫保护力可 达14个月以上。同时还可用浸泡疫苗进行浸泡免疫。 2、每100千克鱼用克列奥-鱼复康(江苏省武进县第三兽药厂生产)100克拌饲料投喂,一天1次,连喂 3-5天。在发病季节(7-9月)还可每月用该药2次,每次连用3天,用药量为治疗用量的一半,对预防出血病有效。 3、在发病季节,每666.7平方米水面,水深1米,每次用15千克生石灰溶水全池泼洒,15-20天泼洒一次,也有一定预防效果。 赤皮病 赤皮病主要是因为在打网或运输时鱼的皮肤受伤,被萤光极毛杆菌感染所引起。萤光极毛杆菌菌体呈短杆状,单个或成对排列,两端圆形,极端 有1-3根鞭毛, 有运动能力。菌体较小,须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病鱼的症状明显,病鱼体表的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病灶处的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突 出,而且在鳞片脱落的地方往往有水霉生长。鳍基部充血,鳍条末端腐烂,鳍条裂开,呈烂纸扇状。病鱼的体质瘦弱,行动迟钝,若不及时治疗,就会出现死亡。 此病无明显的发病季节,终年可见。主要危害当年草鱼种和2、3龄草鱼。常与草鱼肠炎病并发。防治方法如下: 1、在打网、运输、放养鱼种时,操作要细致,不要使鱼体受伤; 2、用漂白粉挂篓(具体方法见"5.细菌性烂鳃病的防治方法"2、),如果防治青鱼的赤皮病 ,则漂白粉篓要吊得深一些,离池底18-20厘米处; 3、用1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泼洒; 4、投喂磺胺噻唑药(投喂方法见"疖疮病"部分); 5、用渔家乐A型等药物防治。 打粉病 打粉病又叫白鳞病、卵甲藻病,是一种嗜酸性卵甲藻寄生鱼体表的结果。嗜酸性卵甲藻是一种适合生活在酸性水质中的浮游植物。身体呈肾脏形,体外有一层透明 的玻璃纤维壁, 体内充满淀粉和色素体,中央有一个圆形的核。嗜酸性卵甲藻用纵分裂法形裸甲子,在水中自由活动,碰到鱼类就附着于鱼体上,开始过寄生生活,成长为嗜酸性卵 甲藻。池塘水质呈酸性(PH5-6.5),水温22-32?的条件,最适合它的生长繁殖。 病鱼在患病初期,在池中拥挤成团,体表的粘液增多,背鳍、尾鳍和背部先后出现白色小点,随后,白点逐渐向尾柄,身体两侧,头部等处蔓延扩大,以致连接重叠,全身像涂了一层米粉一样,故叫打粉病。 打粉病的发病时间长,感染快,死亡率高。以夏、秋两季流行最盛,草鱼种最易感染。夏花和刚入池培育的"冬片"鱼种容易发生此病。 防治方法: ?鱼池要彻底清塘消毒,在鱼种培育过程中,定期用生石灰泼洒,把池水的酸碱度调节到8左右; ?将病鱼转到水质为微碱性的鱼池内饲养。 打印病 打印病是由一种与腐败极毛杆菌相似的细菌引起的。细菌菌体短杆状,单个或两个连在一起,病症明显。病灶主要出现在 肛门附近的两侧,呈圆形或椭圆形, 周围充血发红,形状好象打了一个印记,因此叫"打印病"。发病初期,肛门两侧皮肤、肌肉发炎,出现红斑,有时似脓胞状,摸之有浮肿的感觉。随着病情的发 展,鳞片脱落,肌肉发烂,严重时露出骨头和内脏。病鱼身体瘦弱,游动缓慢。病情严重时,陆续死亡。此病多在春、秋季发生。主要危害鲢鱼的鱼 种、成鱼和亲 鱼,鳙鱼次之。消毒不彻底的老鱼塘,多发生此病。 防治方法: 1、池塘每666.7平方米用100-120千克生石灰清塘消毒。 2、发病季节用1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泼洒; 3、病鱼池泼洒漂白粉,每1立方米水用药1克; 4、直接在病灶上涂抹1%高锰酸钾水溶液; 5、亲鱼患打印病,每千克鱼注射5000单位金霉素或 硫酸链霉素20毫克; 6、用20毫克/升呋喃唑酮液浸洗病鱼10-15分钟; 7、每100千克鱼每天用呋喃唑酮10-20克拌饲料, 分上、下午两次投喂,连喂4天。 白头白嘴病 白头白嘴病的病原体是粘细菌,也有因车轮虫大量侵袭而引起的。 在病灶部位取组织制片放在显微镜下检查,可以看到成丛寄生的粘细菌不停 地摆动,或者能看到成群的车轮虫活动。病鱼的额部和嘴的周围皮肤的色素消失,呈现白色。这种症状,病鱼在水中游动时观察得最清楚,所以叫"白头白嘴病"。 病情严重时,头部和嘴周围发生溃烂,个别病鱼的头部有充血的现象。病鱼体瘦发黑,散乱地浮游在岸边,不停地浮头,不久即出现大量死亡。 一般在每年5-7月流行。青、草、鲢、鳙鱼苗和初期夏花鱼种,均可发生此病,但以对夏花草鱼危害大。鱼苗下池1星期左右就可发生此病。鱼苗下池后饲养一段时间(15-20天),如不及时分池就有发生此病的危险。 防治方法如下: 1、彻底清塘消毒,不投放未经发酵的肥料; 2、鱼苗发花饲养的密度要适中,及时分池饲养,保证鱼苗有充足适口的饵料; 3、用1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泼洒; 4、用2-4毫克/升浓度的五倍子捣烂,用热水浸泡,连渣带汁全池泼洒; 5、每6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5-20千克,和水调匀,全池泼洒; 6、病鱼池泼洒呋喃唑酮,每1立方米水用0.07克。 弧菌病 孤菌病是由缦弧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鱼病。主要危害我国南方养殖的鳗鲡,对北方养殖的鲑、鳟鱼也有一定的危害。 病鱼的肝脏明显肿 大,从外表上便可看到肝区部分的躯干部明显向外突出。用细菌学方法可以进一步诊断。先用无菌操作取下一小块肝脏言行在弧菌培养平板上,经在25?的温度下 24小时培养后,挑出少许进行细菌涂片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有呈弧形弯曲的细菌,即可确诊为弧菌病。 防法方法: ? 采取积极措施预防:不投喂变质的饵料,驱除、灭杀寄生虫,或投喂口服或注射弧菌疫 ?病鱼池泼洒漂白粉、或三氯异氰尿酸、或漂粉精、或优氯净,每1立方米水用药分别为1克,0.4-0.5克,0.5-0.6克和0.5-0.6克。 ? 每千克鱼每天投喂磺胺甲基嘧啶0.2克,连续5天 ? 每千克鱼每天投喂50-80毫克土霉素,连续5天 链球菌病 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鱼病,主要危害鲑、鳟鱼类、鱼、香鱼、银大麻哈鱼等。这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现在一种鱼病,很可能是随从国外引进新的养殖对象时传入的。 病鱼主要症状是鱼体变黑,眼球突出,鳃褪色。检查内脏可以看到肝脏肿大褪色,并出血,脾脏肿大,呈暗红色,胃肠积水。也可以用细菌学方法进一步诊断:取 病鱼肝脏一小块,放在琼脂平板上,在25?条件下,经24小进培养后,挑起少许进行涂片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如细菌呈圆形,链球状排列,即 可诊断为链球 菌病。 防治方法: ? 病鱼池用漂白粉、或三氯异氰尿酸、或漂粉精、或优氯净泼洒,每1立方米用药分别为1克,0.4-0.5克,0.5-0.6克和0.5-0.6克; ? 每100千克每天用土霉素2-8克拌饲料投喂,连喂5-7天; ? 每100千克鱼每天用磺胺甲基嘧啶10-20克拌饲料投喂,一天1次,连喂5-7天. 腐鳍病 腐鳍病是由一种杆菌引起的细菌性鱼病,很多饲养经济鱼类和观赏鱼类都可感染此病,尤以泥鳅发病率最高。 患腐鳍病的泥鳅,背鳍及其附近 肌肉腐烂,甚至背鳍可以全部烂掉,肌肉外露,鱼体两侧从头部至尾部均浮肿,有红斑。患腐鳍病的其他鱼类,鳍因组织 坏死而逐渐缩小,鳍的边缘呈锯齿状;随着病情发展,逐渐腐损,最后仅剩鳍条软骨外露。 防治方法: ? 外部涂抹碱性绿预防因鳍条腐烂造成水霉菌感染; ? 选择病原菌敏感的药物对病鱼洗浴,用青霉素100微克/毫升,赤霉素12.5微克/毫升等药物浸洗病鱼。 气 泡 病 气泡病主要发生在鱼苗鱼种阶段,成鱼很少见。这种病由三种原因引起。 第一是鱼池中施了过多的未发酵腐熟的肥料。因为未发酵的肥料在池底积压多了,在分解过程中释放出许多细小的甲烷和硫化氢小气泡,徐徐冒出水面,鱼苗误将这 些小气泡当作食物吞入,积聚多了,慢慢地变成了大气泡,充积在肠内,从而增大鱼的浮力,使病鱼上浮,失去平衡能力,即行死亡。 第二是由于池水中的氮含量达到饱和状态所引起。据报道,1升水中含氮量达到18.6-19.73毫克,便可使鱼发生气泡病。 第三是水中的氧气达到过饱和状态所引起。池塘内的水生藻类如金鱼过多,在强阳光照射下进行旺盛的光合作用,而释放大量的氧气于水中,使水中的氧气过饱和,在鱼的体表、鳍上、鳃上形成许多气泡,也可使鱼的浮力增加,失去正常的游动能力而死亡。 防治方法: 1、禁止在鱼苗池中施放未经发酵的肥料;施肥和投饵要适量,防止池塘中的腐殖质过多; 2、清除鱼池中的水草,控制水质的肥度,保持水质肥、爽、活; 3、往病鱼也中冲注新水,可防止病情恶化,加入新水后,病情轻的鱼可以排出气泡,恢复正常。 鳃霉病 鳃霉病是由鳃霉菌寄生在鱼鳃上引起的鱼病。国内发现的鳃霉有两种类型:寄生在草鱼鳃上的鳃霉, 菌丝体比较粗直而少弯曲,通常是单枝延长生长,分枝很少,不进入血管和软骨,仅在鳃小片的组织中生长;另一种是寄生于青、鳙、鲮鱼鳃上的鳃霉,它的菌丝常 弯曲成网状,分枝特别多,分枝沿着鳃丝血管或穿过软骨生长,纵横交错。 感染鳃霉病急性型的病鱼,出现病情后几天内即大量死亡,表现为鳃出血,部分鳃丝颜色苍白,鱼不摄食,游动缓慢。慢性型发病的病鱼,死亡率稍低,坏死的鳃 丝部分腐烂脱落,鳃丝贫血,呈苍白色。诊断鳃霉病必须借助显微镜确诊。剪少许腐烂的鳃丝,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鳃霉菌的菌丝。 防治方法: ?经常向池中注入新水,改善鱼池水质,可减少此病发生。 ?改用稻草粪肥直接沤水法为混合堆肥法来培育鱼苗鱼种,改茶饼清塘法为 生石灰清塘法,可以预防鳃霉病的发生; ?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克全池遍洒。 鲤 蠢 病 鲤蠢病是由鲤蠢科的鲤蠢引起的鲤、鲫鱼肠道寄生虫病。鲤蠢的身体呈带状,乳白色,不分节, 只有一套生殖系统,精巢在近头端处,卵巢呈"H"形,在身体后部。它的中间寄主是环节动物的颤蚓,原尾蚴在颤蚓的体腔内发育,呈筒状,体长1-5毫米,前 端有一吸附的沟槽,后面有一带小钩的尾部,当鱼吞食感染有原尾蚴的颤蚓,即被感染而发病。 严重的病鱼,肠道被堵塞,并引起肠道发炎和贫血,剖开鱼腹,取出肠道,并小心剪开,即可看到充塞于肠中的鲤蠢。 防治方法: ?彻底搞好清塘消毒工作; ?用含90%的晶体敌百虫50克和面粉0.5千克混合做成药饵投喂,每天1次,连续喂6天,有一定治疗效果。 肠 炎 病 肠炎病又叫烂肠瘟、乌头瘟。病鱼行动缓慢,不吃食,腹部膨大,体色变黑, 特别是头部显得更黑,腹部有红斑,肛门红肿。用手轻压腹部,有黄色粘液从肛门流出。打开病鱼的腹腔,有很多体腔液,肠壁充血,呈红褐色。肠内没有食物,只 有许多淡黄色的粘液。如不及时治疗,病鱼会很快死去。 防治方法: 1、用1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泼洒; 2、喂大蒜头:把大蒜头捣烂,制成每0.5千克含大蒜100克的药饵,每天投喂1次,连续投喂3天; 3、喂磺胺胍:每50千克鱼第1天用药5克,第2-6天用药2.5克,制成药面投喂,每天喂1次,连续喂6天; 4、每100千克鱼,每天用5-10克呋喃唑酮拌饲分上、下午2次投喂,连喂3天; 5、每100千克鱼,每天用鱼复康A型250克拌饲料分上、下午2次投喂,连喂3天; 6、每50千克鱼用干地锦草250克或鲜地锦草1.3千克,煮汁或切碎拌饵投喂,每天1次,连喂3天; 7、用渔家乐-A型等鱼药防治。 鲢碘泡虫病 鲢碘泡虫病又叫疯狂病,是由鲢碘泡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鲢碘泡虫的孢子为椭圆形或倒卵形, 前宽而后稍狭,孢子前端有两个梨形极囊,大小不等,嗜碘泡明显。鲢碘泡虫在病鱼各个器官中均可见到,但主要寄生在脑、脊髓、脑颅腔的拟淋巴液内。主要危害 1龄以上的白鲢,严重时可引起死亡。病鱼极度消瘦,体色暗淡丧失光泽,尾巴上翘,在水中狂游乱窜,打圈子或钻入水中复又 起跳,似疯狂状态,故称疯狂病。病 鱼失去正常活动能力,难以摄食,终至死亡。此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现,但以浙江杭州地区最为严重。 取下病鱼的嗅球或脑颅腔的拟淋巴液,在显微镜下压片观察,可见大量成熟孢子或带单核的营养体,剖开鱼腹,病鱼肝、脾脏萎缩,腹腔积水,肠内空空。 防治方法 : 1、每666.7平方米用125千克生石灰彻底清塘杀灭淤泥中的孢子,减少病原的流行; 2、鱼种放养前,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高锰酸钾充分溶解后,浸洗鱼种30分钟,能杀灭60%-70%孢子。 侧殖吸虫病 侧殖吸虫病又叫"闭口病"。 是由日本侧殖吸虫寄生在肠道中而引起的鱼病。虫体像小芝单麻,体内有口、腹吸盘;虫体后半部中可见睾丸和卵巢各一个,以及在体侧排列着块状的卵黄腺。阴茎 和子宫末段开口于身体的一侧,并有小刺。卵梨形并具卵盖。侧殖吸虫的生活史;卵随鱼粪落入水中,孵化出毛蚴,然后进入螺体内发育成雷蚴、尾蚴为无尾型,形 似成虫,它们移行到螺蛳的触角上,为鱼苗吞食后,在鱼肠中发育成成虫。或进入其他螺体仙发育成囊蚴,被青,鲤鱼吞食后在其体内发育成成虫。发病鱼苗体色变 黑,游动无力,群集于鱼池下风处,停止摄食,故称"闭口病"6-7天的发病鱼苗,鱼体透明,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肠道中的吸虫。6-7厘米的鱼种发病,除 了鱼体消瘦外,并无明显的症状。刮下肠道内含物和内壁,在低倍 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虫体。此病是鱼苗阶段常见的肠道病,可引起大批死亡,但对鱼种仅影响其生长,并不造成大批死亡,发病季节在5-6月。 防治方法: ?每666.7平方米水面,水深1米时,用100-125千克生石灰或50千克茶枯饼带水清塘,杀灭螺类中间寄主; ?每100千克鱼每天用晶体敌百30-40克拌饲料投喂,连喂6天; ?鱼种阶段须加强投喂,随着鱼种的生长,症状可自然消失。 杯体虫病 寄生于淡水鱼的杯体虫主要有筒形杯体虫、中华杯体虫和卵形杯体虫。 杯体虫的身体充分伸展时像喇叭或呈高杯形。身体的前端是口围盘,边缘着生纤毛。身体的中部后部,有一个圆形、卵形或近似三角形的大核,旁边有一个圆形或细 棒形的小核。在身体的后端有一个吸盘,借以把身体附着在鱼的鳃或皮肤上。 杯体虫对鱼类并不是真正的寄生,只是用附着在鱼的鳃或皮肤上,摄取周围水里的食物粒作营养,所以对寄主的组织没有严重的破坏作用,对年龄大的鱼影响不 大。如果是幼鱼被附着的数量很多,鱼的呼吸就受到妨碍,同时严重骚扰、影响鱼的正常生长,使鱼体逐渐瘦弱,严重时可引起死亡。此病以夏、秋两季最流行。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清塘消毒,保持池塘水质清洁; 2、对病鱼用8毫克/升的硫酸铜溶液浸洗30分钟; 3、用0.7毫克/升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比例为5:2)全池洒。 尺蠖鱼蛭病 尺蠖鱼蛭病是由尺蠖鱼蛭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尺蠖鱼蛭虫体呈长圆筒形,后端扩大,背部稍扁,体长2-5厘米,体色一般为褐绿色,有时会随寄主皮肤的颜色而变化。身体前、后端各有一吸盘,后吸盘约比前 吸盘大1倍。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或自体受精。鱼蛭把卵产在黄褐色茧内,茧附着于水底各种物体上,从卵内孵出来即成鱼蛭。 尺蠖鱼蛭主要寄生在鲤、鲫等底层鲤科鱼类的皮肤、鳃或口腔内。少量寄生时对鱼的影响不大,大量寄生时,尤其是鱼种,因鱼蛭在体表爬行并吸血,鱼常被引起 不安而跳出水面,咬破的体表呈现出血性溃烂,严重时则坏死。鳃被侵袭时,病鱼呼吸困难,严重贫血,以致死亡。同时鱼蛭又常是锥体虫病及鱼类 细菌性鱼病的传 播者,对渔业危害甚大。在我国长江中下游一带地区、华北和东北地区发现此种病,流行面广。 防治方法: 1、采用2.5%盐水浸洗病鱼0.5-1小时,或用1/2万的二氯化铜溶液浸洗病鱼15分钟,鱼蛭便可从鱼体上跌落下来,再用机械方法将鱼蛭处死; 2、用生石灰清塘,杀死病原。 复口吸虫病 复口吸虫病又叫"白内障病"、"瞎眼病"。是由复口吸虫的囊蚴寄生引起的鱼病。 我国常见的有湖北复口吸虫、倪氏复口吸虫和匙形复口吸虫三种。复口吸虫的囊蚴体前部有口吸盘、腹吸盘。复口吸虫的生活史:成虫寄生在鸥鸟的肠道中,排出的 卵随粪便落入水中,孵化出毛蚴,遇第一中间寄主-椎实螺,在其体内发育成胞蚴,产生无数尾蚴离开螺体后,遇第二中间寄主-鱼类。寄生于鱼眼水晶体内,逐渐 发育成囊蚴,鸥鸟吞食病鱼后,囊蚴在其肠道中发育成成虫。 病鱼头部脑区和眼眶周围呈明显的充血现象,在水中呈挣扎状活动,或卧于水面,或倒立水中,鱼体颤动逐渐弯曲,短期内即可出现大批死亡。慢性感染时,病鱼 眼球浑浊,呈乳白色,严重时水晶体脱落或成瞎眼。此病能造成鱼苗、鱼种大批死亡,尤以鲢、鳙鱼为甚,主要流行季节是春、夏季。 防治方法: 1、鱼苗、鱼种下塘前彻底清塘消毒,杀灭第一中间寄主椎实螺; 2、发病鱼池每立方米水体用0.7克硫酸铜全池遍洒,24小时内连续施药2次,杀死椎实螺 ,或用水草诱集椎实螺清除; 3、枪击或驱赶鸥鸟。 钩介幼虫病 钩介幼虫病的病原体是蚌类的钩介幼虫。每年的8月, 蚌卵在母体的外鳃腔内受精后发育为钩介幼虫。到第2年春天或初夏,钩介幼虫脱离母蚌,感染鱼类。钩介幼虫在鱼体寄生的时间与水温有关,水温18-19摄氏 度时寄生6-18天。钩介幼虫吸取鱼体营养发育为幼蚌后,才离开鱼体,在水中长成成蚌。钩介幼虫的身体略呈三角形,有两片壳,壳的腹侧边缘生许多钩,壳内 并生出一条细长而粘的足丝。幼虫就用钩和足丝固着在鱼的鳃和鳍上。遭到钩介幼虫寄生的鱼,寄生部位组织增生,将幼虫包在内面发育,并使微血管阻塞。如寄生 在嘴角、口唇或口腔内,则使鱼丧失摄食能力,从而萎瘪致死。病鱼头部往往充血,出现红头白嘴现象,因此,群众称它为"红头白嘴病"。此病主要危害草、鳙鱼 夏花。流行时期在5-6月。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消毒,或每666.7平方米水面用40-50千克茶饼清塘,清除池塘内的河蚌; 2、鱼苗、夏花、鱼种培育池内不混养蚌类; 3、发病初期,将病鱼转到没有蚌类的鱼池饲养,可以使病情好转。
/
本文档为【常见鱼病及防治(含图谱)】,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