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国教育制度的发展

中国教育制度的发展

2017-10-19 25页 doc 48KB 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995397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教育制度的发展中国教育制度的发展 时代 学校的设立与发展 教育内容 教育目的 教育意义及作用 原 1.成均和庠是原始社会末期1.军事教育为基本内1.教育权利平等。 1.男女分别教育是为 始 你开展活动的机构。 容 2.为了培养合格了适应劳动分工需要。 时 2.“孝”成为道德教育的氏族成员。 2. 期 的新内容 3.强调礼乐之教生产 4.以生活经验为教育 内容 夏 1.夏代有“序”这种学校,1.统治者重视军事教1.把本阶级的成1.教育工作是国家的“序”起初是教射的场所,练 员及其后代培养重要事务,由国家行政后来发展成为奴隶主贵族...
中国教育制度的发展
中国教育的发展 时代 学校的设立与发展 教育内容 教育目的 教育意义及作用 原 1.成均和庠是原始社会末期1.军事教育为基本内1.教育权利平等。 1.男女分别教育是为 始 你开展活动的机构。 容 2.为了培养合格了适应劳动分工需要。 时 2.“孝”成为道德教育的氏族成员。 2. 期 的新内容 3.强调礼乐之教生产 4.以生活经验为教育 内容 夏 1.夏代有“序”这种学校,1.统治者重视军事教1.把本阶级的成1.教育工作是国家的“序”起初是教射的场所,练 员及其后代培养重要事务,由国家行政后来发展成为奴隶主贵族2.宗教教育 成为能射善战的管理机构中六卿政务一切公共活动的场所,也是3.人伦道德教育 武士。 官之一的司徒主管教奴隶主贵族教育弟子的场 化。 所。 2.教育为政治服务。 2.不仅国都有学校,地方也3.国家已把教育事务有学校。 作为行政管理的重要 任务之一。 商 1.对贵族子弟有集中进行教1.思想政治教育。 1.商代学校由国1.商代处于奴隶制发育的场所。 1)极力提倡宗教迷信,家管理,受教育展阶段,贵族的教育也2.教育设施比较完备,邻近把本族的祖先作为至是奴隶主阶级的得到发展。 诸侯也送子弟前来游学 高无上的神,尊神和效特权,其目的是2.对夏的教育制度有3.建立大学,大学作为祭祀祖实际就成为同一回培养尊神重孝勇所继承和发展,而达到场所之一。 事。 敢善战的未来统奴隶主贵族教育的繁4.“庠”是教养机构名称,2)“孝”成为奴隶主治者。 荣阶段。 利用养老的活动对青年一贵族最强调基本道德2.为了维持贵族 代进行思想教育;“序”以准则,也成为思想教育的统治地位,以 习射为义,强调思想品德修的中心内容。 增强其继世传 养,礼乐教育也是其基本内3)学习统治经验对未业、巩固统治的 容。 来的统治者是需要的。 意识。 5.根据不同年龄,已有大学2.军事教育 小学或右学左学之分,实际3.礼乐教育。 划分了教育阶段。 1)礼乐教育中,乐教 6.王都有大小学,地方也有尤显重要,“以乐赵士” 学校。 是殷人教育的特点。 4.书数教育 1)阅读和书写是教学 的要求,读、写两者结 合进行,写字要经过长 期练习,是教学。 2)在数学上已采用十 进位法,数量观念比较 齐全。 - 1 - 时代 学校的设立与发展 教育内容 教育目的 教育意义及作用 西周 .在文化教育上,其历史特征1.贵族子弟需受礼、1.奴隶主根据维1.六艺教育有符合教就是“学在官府”。只有官乐、射、御、书、数等护贵族专政的需育规律的历史经验,可府有学,民间私家无学术,所谓“六艺”的专门训的确定的教育目供后世借鉴。在历史发故要学习专门知识只有到练。 的,是要把贵族展过程中,有的教育家官府中才有可能。 2.在家庭中,从小就进子弟培养成为具想借助六艺教育的经2.奴隶主贵族建立国家机行基本的生活技能和有贵族政治道德验,解决当时教育的某构,设官分职,从事管理。 习惯的教育,进而教以思想和军事技能些弊端,因此把六艺教3.家庭教育 初步的礼仪规矩,以及的未来统治者。 育当作当作理想模式4.小学教育 确立初级的数的观念、来强调,为自己的主张5.大学教育 方位观念和时间观念,作历史论证。 6.乡学乡学 能按儿童年龄的发展2.六艺被奉为,凡7.六艺教育 提出不同要求,家庭教有所主张,要从六艺教 育的过程有较明显的育寻找论据,有所批 计划性。 判,则指斥异端背离六 3.小学教育首先强调艺教育传统,六艺教育 的是德行教育,教育内思想产生了深渊的历 容就是德、行、艺、仪史影响。 几方面,实际上是关于 奴隶主贵族道德行为 准则和社会生活知识 技能的基本训练。 4.大学的教学,服从于 培养统治者的需要,学 大艺,履大节。大学的 教学已具有计划性,表 现为定时定地进行教 学活动。 5.乡学的教育内容以 德、行、艺为纲,基本 要求与国学一致。 6.不论是国学或是乡 学,不论是小学或是大 学,都是以“六艺”为 基本学科,知识在要求 上有层次的不同。 7.礼、乐、舞、射都是 重要的学术,在教育 上,也是学习的重要学 科。 8.西周的教育内容可 以总称为六艺教育,是 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 志。六艺包括多方面的 - 2 - 教育因素。 时代 学校的设立与发展 教育内容 教育目的 教育意义及作用 - 3 - 春秋 1)官学衰退 1.官学的教学内容限1.有教育思想,有1.私学的发展促进了2)私学兴起 于传统的“六艺”,灌教育实践,从而思想学术上的百家争3)孔丘的教育思想 输的是旧的政治观念积累丰富的教学鸣。 和道德思想,偏重于历经验,使教育思2.私学代替官学,是中 史文化,教育内容脱离想理论有较大的国教育史上一次重大 现实生活。 发展。 的变革。 2.私学以多种目标、多2.教育是为了适3.私学依靠自由办学, 种规格培养人才,适应应新的经济,新自由就学、自由讲学、 建立封建制度的需要,的政治需要而兴自由竞争等四大自由 为地主阶级的利益服起。 来发展教育事业,以适 务。 应当时社会对人才的 3.孔丘继承了以往教需求。 育思想遗产、六艺教育 传统,提倡“有教无 类”,培养德才兼备的 君子,以“六艺”为教 学内容,主张自觉修养 德行。 战国时1.养士之风盛行 1.子思、孟轲一派继承1)为更多的人脱1.战国时期的教育是 期 2.百家争鸣 孔丘“仁学”思想,提离物质生产从事对春秋时期教育的延3.私学发展 出充分肯定人的主观脑力劳动,为思续与超越。以私学为据4.齐国的稷下学官 作用的教育思想;荀况想、科学、文化点形成和发展的一些 学派提出“礼治”主张,的发展提供了更著名学派培养了大批 确认封建等级制度的丰裕的物质产品人才,极大地推进了战 天经地义,并提出“恶和更宽广的活动国时期教育的发展。战 性论”,作为其以“外舞台。 国时期的教育思想呈 铄”为特征的教育思想2)促进生产力大现出前所未有的广度、 的理论根据;墨家主张解放,推动生产深度和包容度。 消弭社会等级,强调社力的大发展。 2.面对社会变革,人们 会实利,在教育上信奉出于不同的阶级和社 会集团的利益,纷纷著经验与实践,讲究思维 书立说,议论时事,阐训练,十分重视科学技 术知识的价值;老子开述哲理,产生了一批著 创的道家学派主张“自名学者和学派。 3.各家各派之间既相然”、“无为”;法家 互批判、辩驳、又相互主张凭借实力和暴力 得到统一,反对德化,影响、吸取乃至融合; 同一学派在发展过程主张法治,强化君权。 中也往往发生演变和2)对教育发展影响最 大的则为儒、墨、道、分化,思想学术因之空 法家四家私学。儒家私前繁荣。 学在教育理论方面颇 有造诣;墨家私学传授 生产和科学知识,既是 - 4 - 教学团体,也是带有宗 教色彩的政治团体;道 家私学是一个思想异 常活跃的学派,以独特 的思维方式去社 会和文化教育,有独到 的见解,触及教育本 质;法家私学重“耕战” 主张“燔诗书而明法 令”的主张。 3.百家争鸣呈现出相 当复杂的局面,各个学 派之间、同一学派不同 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 又相互影响和吸收。 时代 学校教育的设立与发展 教育内容 教育目的 教育意义及作用 秦汉时1.严禁私学 1.太学传授的知识是1.为了达到思想1)在文化教育上所采 期 2.吏师制度 单一的儒家经典。 的高度统一,使取的这种宽容的态度,3.各家并存,推重“黄老之2.鸿都门学它打破了法家思想深入人使各种学派得到了发学”的汉初文教政策 儒学独尊的教育传统,心,同时也是为展机会,各家学说重新1)允许开办私学 以社会生活所需要的了培养一大批知得到了自由发展的机2)废除“挟书律” 诗、赋、书画作为教育法、执法的封建会,其中特别的儒家学4.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文内容,它是一种专门学官吏,实现以法派更为突出的发展起教政策 校,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治国的目的,秦来。 5.设置太学 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采取了以法为2..教育加上选士制度6.设置鸿都门学和宫邸学 校。 教、以吏为师的的激励,对推行以“三7.设置地方官学 3.书馆第一阶段主要教育政策。 纲”、“五常”为核心1)书馆 进行识字教育,也传授2.秦是中国历史的封建伦理和培养援2)经馆 一些数学常识,第二阶上第一个统一的儒饰法的治国人才起 段虽然继续进行读写中央集权的封建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训练,但重心已开始转国家。秦朝的教3.汉朝太学、地方官 移到注重培养学生的育政策遵循着一学、私学等各类学校相 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个中心原则,即继发展起来,逐渐形成 上。 维护国家的统一了一个以儒家经籍为 4.经馆实际是一些著和君主集权的封基本教学内容的学校 名学者聚徒讲学的场建统治制度,以教育系统。汉朝教育不 所,以此相教授。 法治思想指导教仅确立了儒学在中国 育实践。 封建社会教育中的独 3.为把“无为”政尊地位,同时也在教育 治转变成具有进制度、设施、内容、形 取精神的政治,式等各个方面为后来 强调“文失武备”整个封建时代的教育 的儒家学说上台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5 - 时代 学校教育的设立与发展 教育内容 教育目的 教育意义及作用 魏晋南1.三国时期的学校教育 1.学校体制多样化,专1.统治者为了维1.专科教育的发展,丰 北朝时1)太学 科教育得到发展。学习持其在政治、经富了封建教育制度的 期 2)地方学校 律学、书学、算学、文济等方面的特内容,也拓展了教育的3)律学 学、医学等实用知识。 权。 职能,使教育适应社会2.蜀与吴的学校教育 2.东汉时期佛教的传2.在各少数名族发展的需求。 3.两晋时期的学校教育 入,新崛起的汇合儒、统治者的倡导2.地方教育制度正式1)太学 道的玄学,以及史学、下,为了少数名确立,是我国正式实行2)国子学 书学、文学等成为主族的政权,注意地方学校教育制度的3)东晋的中央官学 流。经学吸收佛、玄思儒学教育,学习开始。 4)两晋的地方学校 想,力求简洁明了。 先进的汉族文3.家庭教育得到重视,5)十六国的学校 3.少数名族统治的政化,以期加速封出现了许多儒学世家,4.魏晋时期的私学教育 权崇儒,学习汉族先进建化的过程。 家训、家诫等有关家教5.宋与齐的官学教育 文化。 3.实行崇儒兴学的著述也大量出现。 宋朝时,官学出现过暂时的4.儿童教育主要在家政策,学习汉族4.落后地区文化教育繁荣,兴复过国子学,设立庭进行,对儿童教育提先进文化,为了事业起步与发展。 过总明观,使原来四个单科出的原则和方法,应当加速封建化进5.少数名族教育的兴性质的大学发展为在多科遵守严与慈相结合原程,对促进民族盛。 性大学中实行分科教授的则。德与艺是教育的主大融合,推动历6.教育思想多元化。 制度;齐朝制立国学,兴复要内容。 史前进是起了积7.社会安定是学校教国学,废除总明观后曾开学极作用的。 育事业发展的前提,教士馆。 4.重视家庭教育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6.梁与陈的官学教育 的士族们认为教的需求,教育必须实行梁朝的中央官学设有五馆,育的目标在于培“开放”政策,允许办集雅馆,士林馆,律学五所。养于国家有实际学形式多样化,允许不梁陈的专科教育主要是律效用的各方面的同的教育思想之间的学。 统治人才。 学术争鸣。 7.南朝的私学教育 教学内容多元化,特殊性质 的家学得到较大发展,私学 包含童蒙教育。 8.北朝的中央官学 北魏时改国子学为中书学, 抑制私学发展,之后儒学又 得到重视,官学教育趋于衰 弱;北齐唯置国子一学,设 置了国子寺;北周废除了太 学,设立了进行文学教育的 麒趾学以及露门学,还设有 专门学校。 9.北朝的地方官学 北朝注重州郡立学,地方官 学亦曾设置,州县有学生。 - 6 - 时代 学校的设立与教育的发展 教育内容 教育目的 教育意义及作用 隋唐时1.崇儒兴学 1.推行儒学主张的礼1.为了巩固中央1.隋唐创立一些新的 期 2.兼用佛道 教,选择儒学为指导思集权统治的需教育制度,唐朝加以继3.任立私学 想,确定崇儒兴学的文要,贯彻德治路承发展,学校教育的发4.中央官学(中央专设学校,教政策。 线,统一人们的展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中央附设学校) 2.学习国子学、太学、思想。 2.以儒家经典为教育隋朝时从中央到地方广泛四门学等三学;学书,2.为了适应新经内容的经学和以专科建立了学校,号召人们学经日纸一幅,见习时务济、新政治、新知识为教育内容的专习礼,在中央设立国子寺,策;律学,以学习唐律环境。 科性学校并立。 创建书学和算学,复开庠令为专业,格式法例也3.为扩大社会影3.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序,改国子寺为国子监。 兼习之;书学以学习响、提高政治地学的联系,官学和私学5.唐朝初恢复国子学、太学《石经》《说文》《字位开展激烈的竞的并存,共同构成了隋和四门学,地方州县学校也林》为专业,余字书也争,在斗争过程唐时期的学校教育体恢复招生,为皇族及功臣子兼习之;算学,以学习中交互影响与吸系,对这一时期社会的弟开办了小学;将国子学改算经为专业。 收,又形成新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为国子监;唐高宗时学校教3.私学传授《三礼》学、融合思想。 用。也为以后封建教育育事业继续发展,至武则天《易》学、《春秋》学、 的发展奠定了基本的时则对教育制度进行频繁《汉书》学、谱学、《文框架。 变动,直至中宗复位开始修选》学、文学、科学技3.隋唐先进的教育制葺久废的学堂,广招学生,术。 度,成为东方邻国学习唐玄宗时从中央到地方建的对象,在世界教育发立了相应的学校教育机构,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还允许私人办学。 位。 6.地方官学 7.私学(初级私学,高级私 学,创立书院) 8.隋唐科举制的产生 宋辽金1.“三次兴学”,广设学校。1.宋朝确立了“兴文1.为了巩固政权,1.宋朝以“兴文教、抑 元时期 中央官学设有国子监、太教”的政策,尊孔崇儒,维护统治。 武事”为国策,先后发学、辟雍,小学、四门学、提倡佛教;重视科举,2.为了适应新经动了三次兴学运动,建广文馆,专科学校设有六重用士人。 济、新政治、新立了中央和地方教育所:武学、律学、医学、算2.太学的教学内容,主环境。 行政官学体系。 学、书学、画学,还有贵胄要是学习儒家的经书。 3.为了培养本民2.辽、金、元推行“汉学校;地方官学。 3.专科学校设有武学、族人才。 化”政策,在发展教育2.辽朝在皇都创置国子监;律学、医学、算学、书的过程中重视民族学地方官学有府学、州学和县学、画学,学习专门的校的设立,促进了民族学;曾创立“诸王文学馆”,知识。 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设有“诸王伴读”:“诸王4.辽金元由于是我国3.宋辽金元时期的蒙教授”。 境内的少数民族,所以学也得到较大发展,在3.金朝,中央官学设有国子大力推行“汉化”政策,教育内容、方法以及教监、太学、女真国子学、女学习孔孟之道。 材编写等方面,形成了真小学、女真太学;地方官5.金朝还学习各种教自己的特点,积累了丰学有府、镇、州学,女真府、材,如《易经》、《尚富经验,对后来明清时州学,地方医学 书》、《诗经》《史记》、期的蒙学教育产生了 - 7 - 4.元朝中央官学设有国子《前汉书》、《后汉书》重要影响。 学,蒙古国子学,回回国子等书籍。 4.教育思想非常丰富学;地方官学设有路学、小6.宋元时期蒙学教育和活跃,涌现出了一大学、社学、蒙古字学、医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初步批有重要影响的教育阴阳学。 的道德行为训练和基思想家和实践家,他们5.书院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组本的文化知识技能学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织形式,元朝对于书院采取习。 中国古代教育理论宝保护、提倡和加强控制的政库,在中国古代教育思策。 想发展史上具有十分6.宋元时期的蒙学形成了自重要的意义。 己的特点。 时代 学校的设立与教育的发展 教育内容 教育目的 教育意义及作用 明朝 1.广设学校,培养人才。 1.人材以教导为先 1.为了培养人才。 1.程朱理学教育是明2.重视科举,选拔人才。 2.国子监以孝弟、礼2.鉴于历史的经朝的统治思想,是明朝3.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文化义、忠信、廉耻为之本,验和治国的实际占统治地位的教育理专制: 以六经、诸史为之业; 需要。 论,大王守仁创立的与1)推崇程朱,删节《孟子》。 学习本朝律令;此外每3.明朝学校教育之异趣的“心学”教育2)严格管理学校,禁止学月塑望还须习射,每日的直接目的是为理论,在明中后期产生生议政。 还要习字200字,以著了参加科举考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3)屡兴文字狱。 名书法家的字帖为法。试,这样,科举2.明初统治者比较清4.中央官学 3.专门学校包括武学、以学校教育为基醒地认识到教育对于设有国子监,其他中央官学医学和阴阳学。 础,学校以科举治国的重要作用,把教设有宗学,武学 4.在教学活动方面,社考试为目的,两育置于国家发展的重5.地方官学设有儒学、专门学教儿童念书、看书、者紧密结合,共要地位,大力发展学校学校和社学三类。 作文、记文、培养儿童同为当时的社会教育事业,使中央官6.明朝的书院的发展经历了学习习惯以及每日活政治服务。 学、地方官学得到空前沉寂—勃兴—禁毁的曲折动安排等,都有较具体 规模的发展,在全国形过程。 的要求。 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7.明朝的科举制度中八股文网络,并创造出了许多成为固定的考试文体,学校成功的经验。 教育纳入科举体系。 清初至1.崇尚儒家经术,提倡程朱1.国子监的教学内容1.清朝统治者巩1.清朝统治者重视发 鸦片战理学。 主要是《四书》、《五固清王朝封建统展文化教育事业对于 争前 2.清初广兴学校,严订学规 经》、《性理》、《通治,加强对汉族治理国家的作用,在立4.清朝的官学制度: 鉴》等书;还要学习清知识分子的控国之初便制定了“兴文清朝中央官学设有国子监,朝有关的诏、诰、表、制。 教,崇经术、以开太平”宗学、觉罗学、八旗官学、策论、判、每日临摹晋、2.为了适应当时的文教政策。 景山官学、咸安宫官学、算唐名帖数百字,乾隆的社会环境、新2.在中央和地方广泛学、俄罗斯文馆;地方官学时,还要诵习明清时期的经济、新的政设立各类学校,学校教设有府、州、县、卫学、社的所谓优秀时文。 治。 育得到了恢复和较大学、义学、井学。 2.宗学入学者年满103.为了科举中式。 的发展。 5.清朝书院的发展经历两个岁以上者入学学习清3.实学教育思潮是中不同的时期,前期表现为从(满)书,王、公、将国古代教育理论向近沉寂转变为复苏,后期表现军及闲散宗室子弟十代教育理论发展的中 - 8 - 为在积极提倡的同时,加强八岁以下,入学分习间环节,不仅在当时士了控制,使书院得到很大的清、汉书、兼骑射;八人耳目一新,而且对中发展。 旗官学等学校学习内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教6.清朝的科举制度是国家人容为满书、汉书、骑射。 育思想也产生过积极才选拔的根本制度,舞弊现3.学校的教学内容空的启蒙作用。 象严重,使学校成为科举的疏无庸。八股文为主要 附庸。 教学内容。 时代 学校的设立与教育的发展 教育内容 教育目的 教育意义及作用 鸦片战1.官学教育有名无实 1.教育内容不切实际。1.面对列强的凌1.对传统教育进行改 争时期 官学在中央有国子监,有专清初将理学列为儒学逼,一些开明的革,要求向西方学习的为宗室和觉罗氏子弟设立正宗,但教育内容实际官吏和知识分子思想开始萌芽并得到的宗学和觉罗学等贵胄学上都没有超出传统儒从关心国家民族发展,开明地主阶级知校,有主要面对满足官僚子学的范畴。 的命运出发,睁识分子喊出了“师夷长弟的八旗官学等;在地方有2.改革派的文化教育眼看世界,率先技以制夷”的口号,在府、州、县学和程度较低的主张出现了“不拘一格发出了要求变革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社学、义学等。私学分为启降人才”,“师夷长技和向西方学习的起到了思想先导的作蒙教育的“私塾”和专经教以制夷”等,复兴“经呼声,成为中国用。 育的“经馆”等。还有大量世致用”学风。 教育近代化的思2.教会学校的存在,是官学化程度不等的书院。 3.太平天国时期教育想先导。是为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的2.太平天国批判儒学;对文容主要是在“拜上帝拯救当时的中国家地位在教育上的字、文风与科举制度的改教”的名义下,以宗教国,摆脱资本主反映,同时也是中国传革;建立普及教育组织,改教义的形式组织起来义国家的魔爪。 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过革教育内容。 的,把政治思想,道德2.以太平天国为渡的促进因素。 3.太平天国时期教堂兼学教育融汇到宗教教育主体的农民革命 校;设有育才书院,育才馆与宣传之中。 风暴搅乱了整个 和义学 4.有的教会学校兼采封建社会秩序, 4.教会学校的兴起 中英文教科书,教授学严重动摇了清王 生阅读、写作、算术、朝的统治,封建 地理及其他科学知识,政治和经济结构 学校还提供《圣经》课因此有些松动, 程,并给予指导和帮为了进一步瓦解 助;有的设计课程广清王朝的统治, 泛,包括天文学、历史、扭转局面,宣传 地理、算术、代数、几太平军思想。 何、初等机械学、生理 学等各种学科 洋务运1.创立,发展洋务学堂 1.洋务学堂的教学内1.洋务学堂的培1.洋务学堂以西方近 动时期 1)外国语(“方言”)学容以所谓的“西文”与养目标是造就各代科技文化作为主要堂 “西艺”为主,课程包项洋务事业需要课程,在形式上引入了2)军事(“武备”)学堂 括外语、数学、格致、的专门人才,广资本主义因素,期初具3)技术实业学堂 化学等一般性课程以泛分布于外交、备了近代教育的特征。 2.设立京师同文馆 及和各自专业相关的律例、水路军事、2.洋务运动时期的中3.设立福建船政学堂 科学技术课程。 机械制造、电报、国教育仍然以传统的4.洋务留学教育 2.各国语言包括英文、矿务、铁路、冶封建教育为主体,但在 - 9 - 1)派遣首批留美学生 法文、俄文、德文;汉炼、企业管理、传统教育主体中萌生2)派遣留欧学生 文、外文、算学、绘画、科学出版和教育了近代教育的幼芽。正5.教会学校的发展 军事、炮法等;分管轮、等诸多领域。 是洋务派举办的新式 驾驶、分马步、枪炮、2.鸦片战争有,中学堂和留学教育,还有 营造;地舆图说、数学、外交涉活动日渐大量涌现的教会学校, 天象测量、驾驶诸法、纷繁,为了培养开辟了传统教育之外 化学格物;航海知识;多方面的外交人的另一番天地。 研习兵法、阵地、地利、才,适应当时社3.洋务教育活动受“中 测量、绘图等 会的需求。 学为体,西学为用”指 导思想的制约,处在封 建传统文化为主体的 教育环境中,其成效有 限。但是,洋务教育实 际启动了中国传统教 育向近代教育过渡的 进程,将魏源等人“师 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 践,冲击了传统封建教 育体制,传播了近代资 本主义文化和教育观 念。 时代 学校的设立与教育的发展 教育内容 教育目的 教育意义及作用 维新运1.早期改良派的教育主张 1.早期改良派提出效1)维新派们为了1.维新运动中,康有 动到清全面学习西学,改革科举制仿西方学制设立小学、挽救当时的中为、梁启超、严复等维 末新政度,建立近代学制,倡导女中学、大学的三级学制国,改变人们的新代表人物,一致强调 时期 子教育 系统,实行分科教育,思想,不使中国教育的作用和地位,把2.维新派兴办学堂 分文、武科两大类,文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作为改变中国落建立了万木草堂,湖南时务科类有六科:文学、政社会的性质进一后状况的出发点,呼吁学堂,北洋西学堂与南洋公事、言语、格致、艺学、步加深。同时王改革科举制度,建立新学等著名学校 杂学;武科类只有陆军国维等提出以体的学校制度,发展新式3.维新派兴办学会与发行报和海军两科。 育培养人的身体教育,开放女子教育。 刊 2.维新派所设的万木之能力,智、德、2.清末新政教育改革4.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 草堂的教学内容虽沿美三育培养人的最终导致中国传统教设立京师大学堂;废除八股用了义理、考据、经世精神之能力,相育制度的解体,近代教考试,改革科举制度;实力和文学之学等传统提应发展真善美之育在形态上得以确立。 讲求西学,普遍建立新式大法,但包括了西方哲理想。 3.新政教育改革牵动学堂。 学、万国史学、地理学、2.清末新政的提着整个社会。为资产阶5.清末建立学制;废科举,数学、格致原理学、中出迫于当时社会级革命派利用教育阵兴学堂;改革教育行政体国政治沿革得失、政治发展的形势,最地开展革命教育,宣传制,厘定教育宗旨。 应用学、群学等学科内终的目的也只是革命思想,组织革命力6.留学教育的勃兴 容。 想维护封建统量,培养革命骨干提供7. 资产阶级革命派亲自创3.女校课程分中西两治。 了现实条件。 办学校和成立学会 大类,中文课程授中国 传统女性读物如《女校 - 10 - 经》、《女论语》、《女 诫》等;西学课程有英 文、算术、地理、体操 等。 4.京师大学堂分溥通 学和专门学两大类,溥 通学即基础课程,包括 经学、理学、掌故学、 诸子学、逐级算学、初 级格致学、初级政治 学、初级地理学、文学、 体操等10门;专门学 分高等数学、高等格致 学、高等政治学(包括 法律学)、高等地理学 (包括测绘学)、农学、 矿学、工程学、商学、 兵学、卫生学(包括医 学)共10门。 时代 学校的设立与教育的发展 教育内容 教育目的 教育意义及作用 民国成1.教育部的成立及对教育的1.初等小学校开设修1.民国初年改革1京临时政府组建的 立初期 维持与改革 身、国文、算术、手工、封建教育的纲领教育部,筹备召开了全2.民初教育方针的确立 图画、唱歌、体操等七性文件,对保障国临时教育会议,通过3.壬子癸丑学制体系 门课程,女子加缝纫政体变更之际普了民国教育方针,建立主系划分为三段四级 课;高等小学校开设修通教育的顺利过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4.课程标准 身、国文、算术、本国渡和稳定发展起教育制度体系,完成了1)小学校 历史、地理、理科、手到了重要的作资产阶级依法改革封2)中学校 工、图画、唱歌、体操用。 建教育的法定程序。他3)师范学校 共十门课程,女子加缝2.民国成立后,教们成立了“社会教育5.学制的调整 纫课,男子加农业课,育部在蔡元培的司”,将社会教育纳入 有条件的可加英文课。主持下,制定了教育部的管辖范围,表 2.中学校开设修身、国一系列改革封建明资产阶级对近代教 文、外国语、历史、地教育的措施,力育的平民化和开放性 理、数学、博物、物理、求使教育的发展特征的深刻理解。 化学、法制经济、图画、符合民主共和的2于辛亥革命的不彻 手工、乐歌、体操等课精神。 底,封建势力的根深蒂 程,女子中学加家事、3.以培养受教育固以及袁世凯的倒行 园艺(可缺)、缝纫等者具有共和国国逆流,民国初期民主政 课。 民的健全人格作治建设经历的巨大反 3.遵孔复古时期确定为首要任务。 复,导致严重的封建教 儒学作为学校教育的4.袁世凯利用封育回潮现象。 基本课程。 建文化教育来配 4.师范学校,预、本科合他的独裁统 的课程为修身、教育、治,稳定其专制。 - 11 - 国文、习字等,女子师 范学校免农业,加家 事、园艺、缝纫课。 5.高等师范学校预科 课程有:伦理学、国文、 英语、数学、图画 等。 时代 学校的设立与教育的发展 教育内容 教育目的 教育意义及作用 新文化1.新文化的兴起 1)新文化运动下的学1.为了促进教育1.在积极学习和引进 运动和复古主义逆流 校教育推行白话文和观念的变革,并西方各种教学理论和 大革命2.新文化运动对封建教育抨国文,中学开始实行选推进以改善教教学方法的同时,中国 时期 击,促进教育观念转变,推课制,准许学生在完成育、改进社会为教育的自主意识极大动教育改革 必修课的前提下,依个宗旨的各种教育地加强。 教育个性化、平民化、实用人兴趣、特长和需要自思潮和教育运动2.民主战士从目的、内化、科学化 行选择选秀科目。 的兴起。 容、方法等方面对中国3.新文化运动时平民教育、2.中国公学中学部开2.以探索中国社教育现状作了深刻判工读主义教育、职业教育、设了文、理、商、师范会改造和进步的断,力图以包含人权、勤工俭学、科学教育、国家等科。选修设有工、商、出路为目的。 自由、平等等民主思想主义教育思潮 农等科,还有的学校设3.中国民族资本和重视科学技术、崇尚4.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立了实验室、科学馆。 主义工商业的发自然、讲究实用等科学验 3.教会学校以发展教展,对教育提出精神的新教育,来取代5.1922年的“新学制” 徒为鹄的,强调对学生了新的需求和条迷信权威、窒息思想、6.教会教育的快速推进 进行宗教教义灌输,强件;由文学革命压抑个性、脱离实际、7.提出新民主主义教育纲领 迫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引发的思想解放忽略身心的旧教育,为8.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始终重宗教活动,粗暴干预学潮流,为教育的新教育观念的形成做视工农教育 生的思想和信仰。 改革提供了思想了准备。 9.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办干部4.自修大学规定设文、养料。 3.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学校 法两科。文科设:中国4.以民主和科学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10.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文学、西洋文学、英文、为旗帜的新文化领域里兴起了反思和校 论理学、心理学、伦理运动,促使中国改革封建传统教育,学 学、教育学、社会学、现代化教育观念习和引进西方近代教 历史学、地理学、新闻发生巨大变化。 育,倡导和建设民主、 学、哲学;法科设:法科学、实用的中国新教 律学、经济学、政治学育的热潮,教育思想空 等课程。 前活跃。 5.黄埔军校先后开设4.中国的教育家和学 中国国民党史、三民主者探索教育的热情前 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所未有地高涨,中国教 史等课程,内容丰富。 育也前所未有地开始 融入世界性的教育发 展潮流中,不仅教育观 念发生了重大转变,教 育教学改革也屡有尝 试和创新,为20世纪 - 12 - 二三十年代中国教育 繁荣发展时期的到来 打下了基础。 时代 学校的设立与教育的发展 教育内容 教育目的 教育意义及作用 国民政1.“党化教育”的实施和废1.初中课程为公民、国1.以实现三民主1.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府时期 止 文、英语、历史、地理、义为目的的教的教育,是中国现代资2.“三民主义”教育宗旨的算学、物理、化学等;育,发扬民族精产阶级教育发展的成颁行 课程为公民、国神,实现民主政熟期。 3.“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文、英语、中国历史等 治,完成社会变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育方针 2.文学院设中国文学、革。 的各种学校教育的规4.国民政府的教育制度和管外国语文、哲学、历史2.课程的设置是制渐趋完备。各级各类理措施 学等系;理学院设数国家为了严格训学校的数量与质量较1)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试学、物理学、化学、生练学生身心、培之清末、北洋政府时行与废止 物学、地质学、地理学、养健全国民。 期,都大大提高了,学2)“戊辰学制”的颁行 心理学等系;教育学院3.为了适应当时校教育的制度日趋完3)颁布课程标准,实行教仍设教育原理、教育心新的政权体制、备、观念日趋现代、内科书审查制度 理、教育方法等系。 新的环境所需。 涵日趋丰富、方法手段4)人民的民主教育运动 3.为统一规范全国公4.为了提高民族日趋多样,走上了现代5.国民政府各级教育的发展 私立大学的培养工作,科学、文化、教学校和教育的发展道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先后颁布了文、理、法、育水平,以使祖路。 中等教育、高级教育 医、农、工、商、师范国的振兴。 8个院校的共同必修 科目、分系必修科目和 选修科目表,强调基础 训练、基本要求和扩大 知识面。 中国共1.苏维埃根据地的教育 1.“左”倾错误时期曾1.中国共产党领1.根据地教育史新民 产党领苏维埃根据地的教育一切照搬苏联的教育经验。 导的新民主主义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组 导下的服务于战争,因陋就简,因2.干部学校特别版教教育先后经历了成部分。在明确教育性 革命根地制宜,多种渠道,多种形育下设土地、国民经萌芽、形成和成质的前提下,结合不同 济、财政、工农检查、熟的阶段。各个时期中国革命的中心据地 式地办教育。苏区学校的形 内务、劳动、司法等专阶段的教育都为任务,制定了不同的方式主要是:一是各种夜校, 如读书班、星期学校等,对业,后增设外交、粮食当时的社会状况针政策,并就如何解决象多为成年人;二是列宁小等班。 所服务,教育都干部教育、群众教育、 3.抗日根据地小学的是在探索中曲折普通教育以及处理几学、劳动小学,对象主要为 儿童;三是专门学校,如师教育内容十分注意适前进的。 种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范学校、艺术学校、农业学应战争的需要。边区小2.适时的根据当入了深入的探索和实 学的课程,初小设国时各阶段的实际践,既为前线培养了一校等;四是培育高级干部的 语、算数、常识、美术、需要制定的教育支足敷应用的干部队学校。这四种形式的学校承 担着三类教育任务,即干部音乐、劳作、体育。高方针,带来教育伍,也使根据地民众的教育,成人教育和儿童教小增加政治、自然、历发展的兴盛时思想文化素质得到极 史、地理。 期。 大提高,还创造了儿童育。 3.根据地教育既青少年普及教育的崭2.干部教育 包括在职干部教育,干部学有力地支援和配新局面。 - 13 - 校教育 合了土地革命战2.提出体现新民主主3.成人教育 争、抗日战争和义教育精神的教育纲4.普通教育 解放战争,也积领,并积极开展工人教5.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极地推动了根据育、农民教育和干部教学 地的政治、经济、育。根据地的教育是在6.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教育 文化建设和社会探索中曲折前进的。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风气、社会风俗 的教育方针政策:抗战初期的改变,催化着 毛泽东关于教育方针政策新中国教育的诞 的论述、“干部教育第一,生。 国民教育第二”的政策、“实 际生产劳动”的教育政策。 6.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确 立 7.干部教育 干部教育是抗日民主根据 地教育的重心。高级干部学 校分为中共中央党校、陕北 公学等;中级干部学校。 8.社会教育 9.普通教育 10.创建和发展中国人民抗 日军事政治大学 11.解放区新民主主义教育 建设: 中小学教育的正规化;高等 教育的整顿与建设。 12.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 经验: 教育为政治服务;教育与生 产劳动相结合;依靠群众办 学。 - 14 -
/
本文档为【中国教育制度的发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