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针灸临证指南

2017-12-07 50页 doc 107KB 5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808

暂无简介

举报
针灸临证指南针灸临证指南 一、中风 1、张玉璞:中风恢复期――半身不遂,上肢――C6旁开0.5寸向棘突斜刺得麻胀后上肢能抬高。下肢——第五腰椎旁开0.5,向棘突斜刺得麻胀后下肢能胎高。 2、陈克勤:中风尽早治疗效果好。 面瘫:早期多用浅刺、透刺,后期或出现肌肉萎缩,上穴宜直刺浅刺、浅刺,并施健健脾益气之 法针足三里、三阴交。 上肢:早期针法,取速刺不留针,后期留针5—15分钟 中风多选用扶突、秩边等穴 3、殷克敬:取头部俞穴较好。 4、徐笨人: 上肢--扶突+臂中 下肢--环跳+足三里 5、于致顺:率谷透曲鬓2-2.5寸...
针灸临证指南
针灸临证指南 一、中风 1、张玉璞:中风恢复期――半身不遂,上肢――C6旁开0.5寸向棘突斜刺得麻胀后上肢能抬高。下肢——第五腰椎旁开0.5,向棘突斜刺得麻胀后下肢能胎高。 2、陈克勤:中风尽早治疗效果好。 面瘫:早期多用浅刺、透刺,后期或出现肌肉萎缩,上穴宜直刺浅刺、浅刺,并施健健脾益气之 法针足三里、三阴交。 上肢:早期针法,取速刺不留针,后期留针5—15分钟 中风多选用扶突、秩边等穴 3、殷克敬:取头部俞穴较好。 4、徐笨人: 上肢--扶突+臂中 下肢--环跳+足三里 5、于致顺:率谷透曲鬓2-2.5寸 15度角 皮透刺(健、患侧均可)得气后200—250转/分,持缓捻针3分钟,然后休息5分钟,反复捻转3次后出针10天后为一疗程。 6、张战军:针哑门治失语 嘱患者张口,用左手将舌头牵出唇外,右手持28号3寸毫针,在距舌尖约1cm处,沿瘫侧舌体肌层,顺舌静脉走行方向,由舌尖向舌根平刺2.5寸,行平补平 手法当患者出现得气感并用力拽舌或喊出“啊”字即起针,隔日针1次,6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5天。 7、方幼安:屈肌张力高,三间配后溪。 三间后溪,进针1.5寸,左右两手持针同时操作,用捻转补得的泻法,能在1—2分钟内手指完全自动伸开 面 瘫 9(二)恢复期(10天—6w之间)诊疗为阳阴。少阳并重。 处方:局部穴、风池、完骨、翳风、阳白、四白、迎春、太阳、颧髎、地仓、颊车均用先外后泻 法。轻度刺激。刺至肌肉浅层。 远道穴位:双侧合谷.中渚.列缺.患侧足三里.中等刺激.足三里用补法。余 (三)后遗期 1、功能恢复不全.多现为局部性的治疗原则为舒筋活络.主要是局部取穴 (1)上唇活动功能不全、患侧鼻唇沟线:取人中.患侧鼻唇沟三针(沟两端点与沟中点) (1)抬眉无力.患侧额纹三针(纹两端与中点) (2)目闭合不紧.留泪.取患侧搌攒竹.丝竹空.晴明. (3)口角下垂:取患侧承浆.夹承桨。 补法;短暂强刺激,刺止肌肉浅层,可在局部或足三里配合灸法。病情顽固者可行耳内苍术灸。 数月经年不愈者可内服中药。 2 、面肌旁偏, 动;取患侧本神,头维、风池、完骨,太阳双侧合谷、曲池、三阴交、太冲、 血海。中等刺激,太冲、三阴交、血海用补法,余六用泻法。 3 、局部感觉异常,麻木发板,取患部多针浅刺皮部,用泻法。 7、罗诗荣:顽,施用雷火针。 8、何树槐:辨证治面瘫。 风邪 胃俞+中脘足三里 肝胆湿热+阳陵泉.行间解溪 肝肾亏损+肾俞、太溪、太冲 9、杨甲三.杨天德.分期辨证.加减配穴. (一)急性期(发病7-10天以内).掌握好此期的治疗时机至关中要.治患部功能的恢复.减 少或避免后遗症状. 此期重点-少阳.阳明(颜面部)可补刺或少刺.取穴:患侧局部和邻近穴位;风池.翳风.完 骨.头窍明.脑空.听会.牵正.肩井头天 .泻法.轻度刺激.刺至肌浅层;远道穴位;双侧 夜门.合谷.列缺.泻法.强刺激每日针1-2次. 加减;耳后或颊车穴处疼痛.压痛.在局补多针轻刺皮部.泻法.耳后或颈项部疮疹加刺郄门.泄 法。 耳鸣;耳堵加上关透耳门.泻法.舌前2/3味觉表失加业门透少府.泻法.少泪或泪液全无加照海. 补法.偏头痛.在局部多针浅刺皮部.泻法。 面 瘫 4、皮下有异物(如触及结节.条状物)患部施以麦粒灸5-7ml或隔姜灸3-5 。 三.面肌痉挛; 杨介宾;通气活络、熄风止痉。 手足三阳经穴为主。1、阳白.颧髎.地仓.合谷. 2、丝竹空、承泣、人中、颐中. 以上两组处方, 经远近相伍,交替治疗,每日1次,重泻手法。如攒竹透鱼腰,颧髎透大迎, 地仓透迎香,颐中透人中 3、邵经明、四穴为主,长时留针。 四白、地仓、风池、合谷 面肌痉挛重者,配颧髎,下关有较好的疗效。 四白1,5针向下沿皮刺入1—1,2寸 地仓透颊车 面肌痉挛与(面神经麻痹后遗症的口角抽搐相鉴别)眼眶下抽动者较少 4、殷克敬 翳风穴刺入后斜向内达完骨下(面神经出颅部位) 面肌痉挛 5、梁清湖,封闭与透刺行浅针补法 第一步:封锁、在印堂,人中、承浆穴由上而下浅刺,使患侧与健侧隔开。 第二步:找准抽动点,以此下针向跳动延伸方向透刺1—2寸,以上均采用 浅针法。 留针10—30 分钟。中间可以捻转2-—3次,行补法,一般1—2周可治愈, 6、于树庄、病分四型、 (1)气血亏虚 经络失养证 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 白会、风府、风池、合谷、列缺交替。面部拘紧,火针点刺四白,颧髎、大迎等穴。劳累后加重 加通里、`大钟(补法)。治疗后紧眼睑跳动者,合谷易养老。 (2)肝肾阴虚 太冲、太溪、关元(补)、百会、风池、郁怒加重者加丘墟 (4)太冲、合谷、百会、风池、便干加天枢,口苦加阳陵泉 (5)外风引动内风,以 除辨证外还辨经取方 7、石学敏 人中、四神聪、风池、太阳、下关、颧髎、痉挛局部面肌刺络拔罐。 操作:人中.针尖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施雀啄手法,至眼球四周光满泪水为度。四种聪进针0.3寸,施捻转补法1分钟,风池1.5寸太阳透迎香进针2.5-3寸.下关沿颧骨弓下缘进针斜刺1.5寸.颧 斜刺1.5寸. 痉挛的面肌局部刺络.三枝针点刺3—5点-火法拔罐每次出血量 3—5ml 8、戴铁城、耳穴配体针 耳神门、内分泌交感皮质下、清晨及睡前按摩3分钟,以疼痛又能忍受的程度。配双神门,三阳交、留针30分 四、感冒证治 1、 姜揖君:大椎合谷刺之甚效 2、 周楣声:艾灸及火针法 (一) 分型论治 (1) 风寒型:治以远道取穴 第一组:主穴大椎——--伙针、配穴孔最(单——-熏灸 第二组:主穴手三里、配穴足三里 (2)风热型: 第一组:肺俞、配三里 第二组:身柱、配膈俞 (3)中毒型:头部取穴 第一组:主穴、百会、配四神聪(用火针五穴全针、灸架重灸则单灸百会 第二组:主穴、脑户、配筋缩 3、 杨介宾 合谷、风门、大椎、太阳(风门针后加拔火罐) 4、 杨廉德 无汗补合谷泻复溜、多汗携合谷补复溜。 5、吕景山 解表三法 (1) 合谷、曲池、解表退烧 (2) 大椎、束骨、清热退烧 (3) 合谷、复溜、发表止汗 五、咳嗽 1、 周楣声、肺咳取俞、腑咳取合 许多咳嗽患者常在午夜后或黎明前加剧、每与肝胆之气太过或不足有关,取阳陵泉、可收显效与 奇效。 2、 李世珍、天突为主、随症配穴 天突——咳嗽特效穴、针刺1—1.5寸待有针感后捻泻1分钟.再留针20—30分钟期间捻写2—3 次. 3、 杨德 表邪未尽、肺气失宣、肝火犯肺、一般一周至两周左右郄门、太冲。 4、 张文进、埋线治疗慢性咳嗽。 选取中府为主,辨证配穴 六、哮喘证治 1、 邵经明:肺俞、大椎、风门、三穴为住、辨证配穴 2、 石学敏、风门、肺俞、膈俞及相应夹脊穴 3、 杨永璇 太渊、天突、急则治标为首 列缺、丰隆、邪胜祛疾降气为首 4、 何树槐 风池——眼、列缺——肘、配穴: 5、郭诚杰 内关――胸、天突――喉1.5寸 6、陈作霖 听会穴 间歇期以健脾益肾,平气化痰为主 可取膻中、太渊、大溪、足理、丰隆、阴陵泉 7 、李历城 实寒证:内关、肺俞 虚寒证:照海、公孙、气海 8、张文进、割经埋线 膻中定喘处长1.5深0.5 cm 切口、切口深处割取皮下脂肪蚕豆大小将止血钳插入切口给以尽 量强的刺激 哮喘 使病人有不可耐受的感觉 (1) 刺激膻中穴时,使麻胀感向左右传止乳部、向上传止天突穴处、向下传止剑突以下。 (2) 刺激定喘穴时,亦应使针感向较大范围传导。之后在上两穴及风门肺俞风隆足三里肾俞 等穴埋入1或2号羊肠线每月一次。 七、呕吐证治 陈维杨:单取肩井治疗呕吐 李世珍:分型取穴针灸并用 (1) 外邪犯胃型:内关、足三里、大椎 (2) 饮食停滞型:天去、中脘、点次四缝穴 (3) 痰饮内停型:内关火孙中脘(加灸)阴陵泉、风隆、内廷 (4) 胃火上冲型:火孙、内廷、点刺全胫、玉液出血 (5) 肝气犯胃型:内观、火孙、太冲 (6) 脾胃虚寒;针泻加灸足三里、艾灸种阚或针补脾俞、泻灸中脘、火孙 八、呃逆证治 1、 姜揖君:内关、火孙 2、 蒋幼光;扶突 颈部转向对侧约45度,头向后仰约30度,此时可显显胸锁乳突肌的轮廓,上端乳突与下二脚 (一为胸骨头一为锁骨头)之中点。针尖易向后下方,针刺深度0,5_0.7寸针感应为触电感,有颈部经肩肢至拇指、食指 3、 杨介宾,膻中中脘内关双(侧) 4、 喻喜春、刺络放血治呃逆 (1) 商阳穴:先用线紧缚腕部约5分钟后使手部淤碗部,以粗三枝针刺2—3下尽量挤血1-2ml 或至呃止出针 (2) 用28号粗豪针刺于舌尖,强捻不出针至呃止出针在挤出血15-20滴 (3) 用细三枝针刺舌下络脉,各出问题3――5ml 至呃止为度 重症:先用细三枝针中脘了针,用大号玻璃火罐拔出血3――5ml再在膀胱经取 胃俞用粗三枝针各3针同样拔现血,如再发每天可治病2――3次。 透视膈肌拆动? 咂逆 5、许瑞征、耳穴毫针 实证:耳穴、肝、胃、脾、神门皮质下 虚证:肝、耳背肝、脾、心、肺、耳中、皮质下用解法。 6、臧都文 子午针法,治咂逆 7、马瑞林 指针疗法:取穴攒、中脘、太冲、亦可取肝俞、胃俞。 足三里 每次送取决于1――2穴,各穴行指压手法2――3分钟 8、按上看欹风同时按压 9、葛培基,耳中揿针治疗呃逆 先用眼科小拨璃棒加压耳中穴(先取 一侧,左右均可)约一分钟后待呃逆之后揿针一枚用镊子夹住刺入耳穴后,用约0.7平方毫米的橡皮膏放在酒精灯上烘一下粘贴固定,3天换一次。 九、胃痛证治 1、 中脘、三里、内关、公孙 2、 贺普仁、中脘、内关、足三里 3、 申卓彬、中脘一针、透刺六穴 方法:用2---2.5寸针垂直刺入约1—1.5寸深,有针感为度。然后将针退至皮下,扳道针体用斜刺或横刺的角度透刺上脘,深度约1.5—2寸 之上脘穴有针感为度,再将针体退至皮下向下透刺足里针感向肚脐周围传导。留针2—3分钟, 然后退至皮下分别向左右两侧透刺阴部梁门深度约1。5—3寸要求针感向上腹部两胁下放散 4、 王宗 、急痛指压背部反应点 一般在胃俞或膈俞穴处出现明显压痛点或条索状结节时,用双手按压反应点,手指上下滑动使其 局部有明显的胀感,疼痛即可缓解。 5、 熊源请、指压神道能除疼痛 手拇指呈45度角压神道穴3—5分钟,力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疼痛一般在指压后一分钟左右 即可缓解。 十、泄泻证治 1、 曹一鸣、四穴为主 太白、天枢、足三里、阴陵泉 2、 黄延龄:长强为主、天枢、三里为辅 紧贴着尾闾骨下方直刺0。5—1寸深强刺激 3、 喻喜春:刺络拔罐 (1) 天枢、大肠俞以细枝针点刺后拔罐吸血各3—5ml。 (2) 国窝脉络放血10—15ml (3) 足三里三阴交拔血各3—5ml (4) 肾俞、大肠俞、天枢 (5) 四缝八穴以细三枝针电刺挤血 4、 张登部:急性泄泻,艾灸申脉 双侧申脉穴施雀啄灸法 十一、痢疾 1、 周楣声:阴交、命门、重灸治痢 2、 杨挺宇:三合穴 足三里、上巨墟、下巨墟 十二、便秘 1杨甲三 (1) 热秘:泻足三里、天枢、补照海、支沟 (2) 气秘:泻大郭、足三里、补支沟、太白 (3) 虚秘:补气海、足三里、和脾、胃俞 (4) 冷秘:补大肠与肾俞、支沟、照海、灸关元 2、 石学敏 先刺双侧丰隆、再刺腹部四穴 丰隆、水道(左)归来(右)、及水道归来各旁开2寸处 3、 颜幼斋:针大肠俞配以支沟 4、 陈巩荪:耳针治疗习惯性便秘 直肠、大肠、肝、脾等穴点 十三、心悸 十四、胸痹 1、 贺莆仁、针内关、膻中加然谷放血。 2、 刘柄权:艾灸膻中 十五、 肋痛证治 1、 曹一鸣:太冲、内关、支沟 2、 贺莆仁:丘墟透刺照海 3、 杨介宾:(乳根、天池、投火拔罐)支沟、阳陵泉 十六、 腰痛 1、 蒋幼光:殷门穴强刺治急性腰痛 以3寸长毫针针刺2—2.5寸深针尖捎偏向大腿外侧针感为电窜麻自大腿窜至足。 2、 于书庄:弹拨昆仑 仰卧术者立于患者足后、弹拨右昆仑穴以术者左食指尖放在昆仑上,先向下用力压然后向外踝方 向滑动弹拨时、术者感觉一下有一跟 滚动患者感觉麻疼或有触电感向足心放射,左右昆仑穴各 弹拨3次(弹拨出现麻触电感放疗法 腰痛 3、 戴铁城:双手中绪穴 十七、 失眠、是否配和暗示气功等配合交好 1、 查少农:艾灸涌泉 市售三根捆在一起,灸双涌泉15—20分钟,至入睡为度 2、 曲祖贻:指针治俞失眠 令患者仰卧在床上,神注丹田收神内视,耳听呼吸,约有5分钟,病人呼吸逐渐细微用两手大 拇指指尖轻轻点住双照海穴,上下轻轻点动,随着患者呼吸进行,一呼气两手拇指轻轻点一下。 一吸气两手拇指轻轻抬起不点,如此一呼一吸每次连作60下。捎停五分钟再作60下即可。要 求每日下午4点左右来此治疗。(依法连作3次) 3、 陈克勤:冰片耳压完骨双刺 完骨刺0.8—1寸,针感缓缓由耳后向头侧耳上传导留针30—40分钟 4、 张玉 、完骨神们 5、 何树槐:背俞为主,治疗失眠 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胃俞、四神聪、三阴交 十八、 眩晕 1、 彭静山:实眩三法,虚眩五法 实眩:(1)人迎泪刺、 (2)膈俞皮内针 (3)耳穴耳背沟51/3 (4)太渊脉刺 (5)眼穴疗法 (6)针印堂素 (7)太冲泻法 (8)合谷刺后奚 (9)三里置晕 (10)石门止晕 虚眩:(1)补足三里 (2)针刺大椎 (3)身柱 (4)侠溪上廉 (5) 眩晕兼有头痛者太冲透涌泉加育俞有效 2、 姜揖君:快速进针浅刺久留 眩晕临床虚多于实,浅刺约0.3cm快速进针轻微提插或留针、留针半小时以上 3、 师怀堂:温灸百合或火针百会(隔姜灸) 虚火——白会、悬颅、悬厘、率谷、合谷 疾火——百会、风池、瘛脉、丰隆、太冲、 4、陈克勤、埋藏皮内针预防晕车、 晕车 机前:在百会、四神聪、埋皮内针 自我:按压合谷、内观 4、 头针或百针 十九、 脏躁证治 1、 管遵惠:针刺音亮穴治疗梅核气及暴喑 患者正座仰首约在 廉泉穴与天突穴之中点甲状软骨下缘与环状软骨弓上缘的微凹处 刺法:用20号1.5寸针垂直进针快捷透皮进针后针尖略向上缓慢送针,当针进入1—1.2寸左右则会引起反射性咳嗽,此时应急提针少许。如治疗核梅气,令患者饮水一口如自觉喉中梗塞消 失即可出针。如治暴喑可待患者咳定令患者发音,发音不理想,可再进针刺激,如发音正常即可 出针 二十、 泌尿系结石 1、 陈金华、孟薇利:强刺“精灵”绞痛得宁 取穴:精灵穴又名精宁穴(属经外奇穴) 位于中诸直后方,手背第四,五掌骨、骨间隙后缘,腕背横纹与掌骨小头联接之 中点凹陷处。 二十一、 尿、便功能障碍 2安西川、中极、横骨什尖朝会阴部与胶壁成45剥入学2――3寸、施捻转提插补法用1分钟,以病人感到部有牵拉感放散尿道口为度,可配用温度。 二十二、癃闭 1张玉璞 五六为主 阳陵泉 蠡沟、中都、阴陵泉、三阴文。 2熊源清 (1) 指压六位法。用于急诊上虚证,选利尿穴(又名止泻穴,位于腹正线脐下跌2、5寸)术者右手拇指先轻按利尿穴。垂直用力压之,使按压六区凹陷入1――2cm,然后使力意向下,使患者出现酸胀重的紧迫感传至会阴部为度,约持续按压2――5分钟。一般癃闭即可解除(如属高度尿潴留,指压时、需另一助手用两手掌贴于癃起胶部的两测助接,以保护膀胱)。 (2) 提壶揭盖法,一般用于急诊实证。方法用压舌板压迫舌根,使入出现恶心,瞬间病者就 可奇迹般地排尿了。 (3)针炙疗法实证:阴陵泉、三阴文、泻法。 虚证:肾俞、脾俞、三焦俞、关元、补法。 3田从豁:太乙神炙治癃闭 (1)在所炙实位覆盖上10 层棉纸或5到7层棉布,再将艾火隔着纸或布紧按在穴位上稍 留1―2秒即可,若火熄灭可重新点燃炙上。(2)用7层棉布裹点燃针,紧按六法如太炅可将“针”略提起,等热减再炙如此反复,按炙5-7次。 二十二癃闭 选六、气海、关元、天枢、神阙。 4、 罗星照、治疗尿潴留针感是关键 先刺三阴交直刺1-3寸针感向下传到足底,向上传到腹股沟;阴陵泉直刺1-4寸可透阳陵泉 和关元直刺1-5寸可以上下透六,针感放散到阴部。一般在针后半小时能自动排尿,并用指压 耻骨以渐加压力,帮助排尿,如疗效不佳,可加刺气海直刺1-5寸上下透穴;和曲骨直刺1- 5寸。以上各穴均不留针。 5刘绍安 运气配针刺会阴 主穴:会阴 配穴:会阳、中极、至阴、三阴交。 加减:膀胱积热者加至阴,阴虚+三阴交 阳虚+肾俞 血瘀+血海 手法:会阴――先教患者俯到全身放松,两腿略开,调匀呼吸。继而在吸气时收腹提肛; 并带动会阴部以阴囊睾丸导均随之上提,呼气时则腹肌放松,会阴生殖器也放松 下来,如此一张一驰往来不已须持续至针刺的始终少时医者运气在指,持针乖患 者呼气时发力进针(以免误入阴部静脉丛),开始擒针贯气,同时会患者守会阴深深部。倾刻患者会阴深部当有热胀感出现,并 随着貫气时间延长热胀感逐渐增强. 然后向左搓捻针身一周,将穴道封闭暂予留针.会阳――先 轻声告知患者将继针某处,并嘱咐除了持续前述动作和意守之外,再 配合呼气时意守尿道。接着医者双手持针,乖患者吸气时缓慢进针,深度2.5寸进针后行小幅度高转的左右捻转,当出 现针感向尿道放射时,向右搓针转身一周 将针留。 患者则继续行吸提呼松意念会阴尿道等动作,时间接税15分钟或是30分钟不予勉强。留针完毕会阴穴候患者吸气时缓慢出针,医者并以右手劳抵穴左刻;会阳则随患者呼气快速出针。 中极――直刺激2.5――3寸,平解平泻。针感放射到尿道口,不留针 至阴――三陵针点刺后挤血6滴。 三阴交――直刺1――1.5寸,补法,令针感随经上过膝关节留针15分。 肾俞――隔附子饼炙9壮-27壮。视阳虚程度而定。 血海――直刺1-5寸,平补平泻,留针5分钟。 二十三、痹证 1、师怀堂 火针点刺、拔罐放液。 操作:令患者膝关节屈曲,然后检查肿大这关节处是否波动感。如感党指下有波动感,即在波动 处常规消毒,然后右手持粗火针,左手拿洒精灯,将火针在灯上烧后迅急剌入肿大波动处,要直 刺数下,待见有黄色透明液体流出,可用手按针孔周围使体尽量流出体外,尔后再用火罐拔出针 孔及一般这样治疗效3-4次,肿瘤即可消失。 2、彭静山 指(趾)关节痛治法:(1)手指屈伸受限运动失灵指者,针八利。屈指针刺各指缝端,由拇指 中缝起,名为大都、上都、中都、下都,上六可以全用或单用。加三间透后溪(2)每个指节处作痛,可在痛处点刺其指关节上而及西侧(3)一个指关节强直,伸而不屈,或拘挛而不伸,可 以在则愈。不愈者间隔3日再如法用之。 3、邵康吉 伏兔为主,刺不留针 取穴:伏兔、太冲、足理、阳陵泉、阴陵泉、膝眼(存的加针太溪委中纪委) 二十四、坐骨神经痛证治 1、申卓彬 孤针擅入法,擅入,是在病人还不知道情况下,针已直入深刺至腧六,进针时不捻转,针进入到 一定深度时再行捻转。这种刺适应于痛点在身死干,或肌肉丰满的部位,用长针直擅入病所。 操作:用4寸长的毫针,拇、食、中三指持针直刺擅入腧穴,然后进行轻微的捻动,使有酸、 麻、胀、沉重或电麻感,沿坐骨神位的行经至足跗,到趾端。针感现现后再铁勿深刺。将针轻轻 向上提1-2cm应用解法助阳散塞除温止痛。 2、夏玉卿 火针快刺,即刻出针 3、管遵惠 脊椎九宫六针刺法 取穴方法:在腰低椎仔细压诊寻找出最明显压痛点。以压痛最显著的椎节棘间突为中宫 、沿督脉在中宫上下椎间各取一穴、分别称为乾宫、坤宫、然后夹乾宫、中宫、坤宫左右旁开 0.8寸.各取2穴.因此穴形似九宫阁.故称”脊椎九宫穴” 针法:先针中宫。次针乾宫,针尖向上斜刺0.8-1.2寸,然后按兑巽坎震艮言依次进针,针尖斜,向椎体刺1.5-2寸,获得针感后,针大幅度捻转。捻转行针顺序与次数按九言数施 4、水针穴注射 安西川:水针穴位注射 头痈证治 1、申卓彬 飞针捷刺 用1寸以下短针――头面部。28# 0.5寸针――用右手拇、食、中三指持针,眼睛看准要刺的 穴位,指力集中,飞针敏捷刺入。针下有麻胀感。即将针体提动捻轻3-5圈,以增强针感,留 针10-20分钟即起针。 2、师怀堂 锋勾针勾割 百会,太阳(双)、天柱(双)、大椎、陶道、风池(双)。 操作:右手持锋勾针,用拇食二指捏信针体的1/3处,中指胶抵在勾尖上端略远处,对准穴位 快速刺入皮下。一般根据所勾部位肉薄厚掌握深浅度,每六勾割3-5下,须听到发出划割肌纤 维声音后,方可顺原进针方向快速出针。 3、风池 六位注射 黄延龄 取患侧风池六穴,局部消毒,然后用5ml注射器及18号针点吸取已经高压消毒的95%洒精 1.5ml迅速刺入患侧风池穴,1cm深。回抽针栓若无出血时缓缓注入1ml,针头再斜入穴位0.5ml,出针后用棉球轻按穴位,以防出血,隔日1次,一般2-3次可愈。 注意:有的病人可能现头晕,面如洒醉样的副作用,但旋即可消失,故需做解的工作。 4盲俞-留针20分钟、合谷、风池-不留钟,顺序进针取效。欧阳伟 二十八、偏头痛 1、彭静山 取痛点(最痛点)针刺位置越准效越佳。 二十九、癫痫 1、全息头针、快速捻针 李历城 选区:首先找出中线的位置,从眉枕线的中点向后1.25cm处定为a点;再从眉枕中点向前1.25cm处为垂足,向上作眉耳枕线的垂线,此线距垂足4cm处为b点,连接a.b两点成ab线,此即为中线,再在中线前方和后方,分划一条距中线1.5cm,并与中线平行的直线,称为前线和后线,这两条线之间的区域称为运感区。其分布规律恰象整个人体在这里的一个成比 例缩小的倒影。a为头穴,b为足穴头穴与足穴走线的中点为胃穴,胃与头走线中点为肺俞,胃 与肺中点为肝穴,胃穴与足穴分三等分从胃开始的中间两点依次为脐周穴和腰穴(即肾穴)以这 六个穴位的位置为参考点根据人体上竟下竟上的仿体原则,相应的确定共余穴的位置 2、 蒋文成:婶廷上星治痫验穴 3、 张玉璞 :发时开窍豁 ,缓时培补肝肾 三十、消渴 1、 王凤仅: (1) 气海、三阴交(3)胃俞、三焦俞 (2) 关元、太溪(4)内关、足三里、照海 2、 张玉璞:三焦俞、梁丘、天枢为主穴 三十一、周楣声三种治法急缓有别 第一法:手足中指间四针。再剧疼难忍时应用。约深0.3―0.5cm略旋捻 第二法:熏灸阴交 第三法;肾俞或命门鬃针埋藏 3、 邵经明:关元、三阴交、太冲 4、 楼百层:归来、中级 5、 刘炳权:独取至阴寒者加灸 6、 王品山:独取火孙,强烈刺激 7、 喻喜春:刺络放血,拔罐 (1) 、天枢终极 (2) 刺 臀部痛性皮下结节或条索状反应物为阿是穴。 (3) 阳阴交 (4) 大敦、先用手揉捏大趾后,再用细三枝针点刺3下,挤血1-3ml,如果出血困难, 先用热水浸泡或用止血带将足背部傅紧之充血后,再放血较易 8、李历城 内关公阳,复加素 9、骆方 十七椎下,用1.5针紧抵第腰椎棘突下缘直刺1施累按慢提手法候气晓 刻,待疫胀 后用力慢插至1.2-1.4寸,行快速捻转强刺激,气达病所然后拇指向前,食指向后为主, 推 针柄以宁气持续1-2分钟侍少胀热,痛减停捻针,留10-15分 三十二、月经不调 1、冯润身 辨证取穴加刺阿是点。 太多数月经不调患者在腰部有明显的阿是点(压痛般胀)多分布在上至关元俞,下至白环俞,下 一带,此阿是点诊断治疗均在效。 取法:患者背向而坐,解带露,处然屈膝,全脚着地、腰、背、臂、股肌肉均放松,头垂胸前, 上身前弓,双手放在膝上;医者两拇指持平,自患者腰部中线西侧换次向下循按,两手用力柔而 均,并告知患者如在异常感党当即加报;当医者得知敏感点或触得硬法时,要左右拇指交替用力, 较量哪一侧更为明显,即用色笔点记。 一般,盆腔炎,膀胱疾患多在关元俞至向环俞一线上,子宫附件疾患多在八穴或骶骨中线上。 三十三、闭经 1、刘炳权 针刺长强穴治疗闭经。 三十四、子宫脱垂 1、钱夕伍 芒针施治 维道、维宫(维胞穴内下方1寸)和维胞(在维道穴内下方1寸)为主穴 三十五、小儿为热 1、陈克勤 为针点刺 针刺大椎(或点刺出血,并拔火罐)曲池、合谷足理轻刺激手法留针10-15分钟,每日一次 直至烧退为止。 若体温过高尚未惊厥者,宜刺西手十宣穴出血。 当出现惊风抽搐时,宜大针劫刺人中,四神聪、合谷点刺两手四缝,挤出少许粘液后,针孔上涂 细食盐未竟化对局部进行持续刺激,并起消毒作用。 三十六、百日咳 杨永旋 首选四缝 三十七、痄腮 三十八、小儿腹泻 三十九、痢疾 吴庆昌、陆宏进、耳穴压丸治厌食 实证:脾、胃、大肠、交感皮质下、肝。 虚证:脾、胃、小肠、交感、肾。 四十、小儿遗尿 1、许平东 肾、膀胱皮质下、脑、配穴为外生殖器交感,耳尖奋点。 2、周幼民 以炙为宣 主方、关之肾俞膀胱俞 配穴、足理、三胶 每啄3-4下即用左手食指或拇指轻按所炙穴位1秒钟使热透达深部,每穴炙5-6分,配穴3 -4分。临睡前半小时为好。 3睡前针治顽固性一尿 主穴:巾极三阴交 配穴:大赫、百会、太溪 4、张唐法 揿针法治疗小儿夜尿 取穴:关元、三阴交。留针锋相对2-3天每睡前在胶布上按压数次,起针后,、间隔1-2天, 可重复埋入。 5、金伯华 王淑香 手针配体针,治疗小儿遗尿 取穴:1、手针遗尿点(双)(手小指未指横纹中点)。 2体针:气海关元、三用交(双) 手针采用30号毫针,直刺遗尿点,用轻捻转手法,使患儿感到局部在有麻胀并向掌部放射,然 后针刺气海关元,三阴交,使之产生胀针感。留针45分钟,间隔15分钟,行针一次,隔日治 疗一次。 四十一、落枕 1、吕景山 手足配穴、后溪束骨 2、刘炳权 患侧四穴、针加炙 天容、完骨、天鼎、天牖 3、颜动斋 三穴为主,再配“失枕” 风池、天柱、大杼 失枕:食指与中指的掌骨之间,距指掌关节约一同射,针时轻握拳。 4、 戴铁城:独取中渚,针用1写法。 5、 陈克勤:液门透中诸,左右捻转 取患侧或双学位宜握拳俯掌位取之,针由液门穴刺入沿第四五掌骨深刺1―1.2寸。得气后嘱 患者仿气功之缓慢匀调的胶式呼吸或随其自然呼吸,将针左右捻转,同时令患者左右前后货动头 颈,以使与针之捻转相配合,每次捻转时间以一分钟为度,间隔三至五分钟,再施针一般三至五 度即可。 若针治一刺效不著前俯后仰痛甚者可取人中或承浆直刺一至三分钟捻转0.5-1分钟留针十分钟 其间再捻转2-3次左右回顾痛患者取同侧或双侧风池 四 十二、肩凝 1、 记清山:漏肩穴甚效 取穴:漏肩穴、巨骨、肩三针、天余、中诸 漏肩穴:胫骨粗隆下缘的水平线,胫骨内侧后缘凹陷中。 2、 方幼安:天鼎、天柱 四十三、急性扭伤证治 1、手三里与曲池中间点 站立取穴主穴取手三里与曲池中间点 3、 贾庆荣:硼砂点清明,治疗腰扭伤 四十三、乳痛 1、 李世珍:针灸对郁乳期收效良好 针泻内廷(清胃)、太冲(蔬肝)、点刺泽穴(通乳散节) 2、 廉玉麟:点刺至阳穴 四十五、隐疹 1、 朱明清:顶颞后斜线留针12小时 头部双侧顶颞后斜线(百会到曲鬓穴的连线)泻法留针12小时 四十六、眼睑下垂 1、 脾经俞穴为主 (1) 针刺阴陵泉 (2) 鱼腰提皮向上针 (3) 皮肤滚针 2、眶上穴位主 位于鱼腰穴之下眶骨正中间 进针得气沿皮下直刺向鱼腰穴 配穴,丝竹空、攒作 四十七、鼻 1、 印堂上一寸止衄 (王置光) 入针后放倒针体,使针尖向下,呈15-20度沿皮刺向印堂穴下鼻骨入,边入针边捻转,使针 感直达鼻腔。 四十八、牙痛 1、陈之勤 独取太阳六 针感传至牙痛印位 四十九、吴旭 胆绞痛刺腓后点有效 位置:腓骨小头后下0.5-1.5寸 五十、经验三穴治疗吞咽困难(钱轶显) 1、上廉泉 以及下颌角和下巴中点联线的中点(计二穴)针尖指向舌根,进针1-1.2寸。 药饼炙 一、增生性脊椎炎 1、 主穴:患病椎体及其附近压痛点、大椎、大杼、阳陵灵、悬钟、曲池。 2、 药物组成: 生香附、乳香、没药、生草乌、防风、川芎、威灵仙透骨草、丁香、肉桂、研末。 3、 方法:病变部位局部皮肤针扣打后拔火罐3-5分钟以局部充血为度。取药未适量,滴入 少量食醋,并加入少许面粉,用温水调如糊膏,做成药饼(厚度约2ml)敷贴于病变部位局部。 上置艾炷施炙,隔日炙一次,每次炙治3壮,20次为1疗程,以温热感佳。 二、急性乳腺炎 1、 泥鳅土豆敷炙,土豆一个,泥鳅一条(10cmt长)捣烂做饼。 2、 仙人掌敷炙,去皮刺敷于患处(可加入少量食盐10-15g)加入蛋清 适量调敷于患处 1-2天换敷一次。 三、小儿腹泻 1、 丁桂散敷炙(丁香、肉桂、导量) 2、 白胡椒敷炙(寒性腹泻) 四、遗尿症 (关元、中极、肾俞、膀胱俞、神阚、三阴交) 1、 五倍子敷炙、五倍子、何首乌等分研末 取蜡调药末6g糊膏壮,贴敷于脐窝上盖纱布,每用胶布固定,每万临岁前贴敷,次日晨起取下, 三次为一疗程, 2、 遗尿膏敷灸、=蟾酥、桂枝、麻黄、雄黄、没药、乳香、各五克麝香3克、研米,酒调糊 膏状每3天换一次,3次为一疗程 3、桑螵蛸敷灸 桑螵蛸10—15克研为细末,加入葱白7根捣如糊状,贴敷于关远中级气海穴,上盖纱布脚 步固定即可3天换药一次,3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天 3、 艾火针衬垫灸 每次选3—5穴位,每穴每位灸5壮7—10次为一疗程 四、头痛 1、 决明子符灸,取决明子(炒)适量,堰为细末,备用,用茶调如你膏如1—2cm药饼敷贴 于太阳穴、每日一次风热头痛(或山豆根) 2、 雄黄敷灸: 鲜姜切成两薄片,每片厚约0.2—0.4cm再取0.5-1克夹在两片姜中间、将火上将生姜烤后趁热敷于疼处、胶布固定即可。 3、 年久头痛:川乌头、天南星、等分为末,葱汁调涂太阳穴 4、 止痛太阳丹、天南星、川 芎,等份为末,葱白作屏贴太阳痛处 五、失眠 穴位:印堂、百会、神门、三阴交 经验六:飞翅穴 上飞翅:肩胛岗内端上边缘,平第二胸椎棘突,距背正中线3.2寸 下飞翅:肩胛岗内侧缘平肩胛骨下角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4寸 翅跟:再肩胛岗内侧缘平第四、五胸椎棘突之间距背正中线3寸 1、 珍珠层粉敷灸 珍珠层粉、丹参粉、硫磺粉冰片等量混匀 纳入脐窝使与脐平、胶布固定即可5—7天换敷一次 2、 悬灸百会每晚睡前悬灸10—15分钟 3、 灸阴交 六、过敏性鼻炎 主穴:肺俞、迎香、印堂、合谷 配穴:内关、风池、大椎、风门、足三里、风扬等 1、 斑 蝥敷灸 斑蝥炒酥研末过筛取1cm平方胶布一块,中间剪好黄豆大圆孔对准穴位贴在内关或印堂穴 处.然后置少许斑蝥粉于穴上.再用稍大胶布盖在原胶上。24小时,揭去胶布,可见表皮上现 水泡,不须处理。待水泡自行吸收后,再贴第二次,第三次。 2、艾卷温和炙 肺俞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七、神经性皮炎 局部阿是穴,配、大椎、曲池、合池、血每、足理、三阴交。 方法:1、艾炷着肤炎:取蒜汁(或油剂)少许涂于皮损处,上置谷泣大,末 粒大或如火柴头 大,炙点间距为1.5cm选用炙点多少可根据皮损面 积而定,每点每次施炙1-3壮一般每周炙治1-3次或10天1次。 2、 药物艾区卷温和炙 艾叶 白芷 苍术各150g 硫磺(矸细)60g制成艾卷备用施炙时按艾卷温和炙,每次施炙1 5-30分钟,每日炙治1-2次7-10次为1疗程,对皮损面积较大者,可配合温盒炙法 3、 蒜泥敷炙:取大蒜适量,捣如泥膏状,敷于皮损局部,覆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次敷 炙1天,7-10敷炙1次。 4、 曲池、神门、合谷、施炙 注意:1、先炙痒剧,过一会缓解,每次施炙20-40分钟,每日炙治1次 2、着肤炙后局部要覆盖消毒纱布,胶布固定 3、忌食辛辣 八、湿疹、 阿是穴、曲池、血海 配穴:大椎、合谷、三阴交、足三里。 1、艾卷温和炙 2、药物艾卷温和炙 九、银屑病 1、艾卷隔蒜泥炙 厚0.2-0.3cm和每次施炙16-30分钟 2、艾炷隔蒜泥炙 每日或隔日炙治1次,7-10次为一疗程。 十、小儿夜啼症(参照成人失眼) 中冲、劳宫、涌泉、神阙、中脘、百会 1、 黑丑敷炙:研末敷炙时取上药末10-15g,加温水适量调如糊膏状临睡前敷于脐窝(神 阙)胶布固定每日敷炙1次。 2、 朱砂敷炙(4-6g)临睡敷于劳宫、涌泉(双)包扎成胶布固定,每日一次。 十、类风湿性关节炎 1、 艾炷瘢炙: 每次选1—2个穴位,每穴每次根据病情和部位施灸10—20壮,艾镞如麦粒或黄豆大,每隔2—4周灸治一次 2、 药物艾炷瘢痕灸 纯净艾绒1.000克,硫磺、防风、苍术、石菖蒲、小茴香、藿香、枫球、陈皮、各50克麝香1克、研极细末,密贮瓶状,施灸前可将药制艾绒搓捏成绿豆大小之艾炷数个备用每次选用2—4个穴位,常规消毒后用20%普鲁卡因每穴皮内注射0.5—1cm,即可在皮丘上安放艾炷施灸, 根据部位及病情每次每穴施灸10—100壮,使成焦痂,边缘表皮收缩为度,上盖无菌纱布,并 促其发 十一、风湿性关节炎 1、 班蝥父灸 班蝥研为极细末1寸胶布中央剪一小孔如黄豆大孔,敷灸0.5—2.5小时,出现水泡抽出液体 2、 复方川草乌敷灸 取川乌、草乌、生南星、生附子各30克炮姜、赤勺各90克肉桂白芷各1.5克\细辛1.2克上药共研细末,混匀后以热湎调如膏状,贴敷于患处,每晚换敷一次 十二精子缺乏症 穴位:关元、绅阚、肾俞、命门、精宫、三阴交 1、 艾卷温和灸 2、 温盒灸 3、 艾炷隔姜灸 4、 艾炷隔盐灸 十三、男性性功能障碍 关元、绅阚、中极、肾俞、腰阳关、命门、心俞 1、 艾炷瘢痕灸(艾炷如黄豆大或半个枣核大) 2、 艾火灸衬垫灸 3、 会阴穴艾卷温和灸与雀啄灸交替使用 十四、高血压病 [主穴]足三里绝骨涌泉绅阚内关百会 [配穴]风池杏仁各12克栀子3克胡椒7粒糯米14粒上药共捣烂,加一个鸡蛋请调或糊状,分 3次敷用于每晚临睡时敷贴于涌泉穴晨下每日一次每次一侧6次为一疗程 3、 眩晕糊敷灸 吴茱萸(胆汁拌制)100克.龙胆草500克.土硫磺200克.朱砂15克 明矾30克.小蓟根汁适量 将前5为药研为细末.过筛.加入小蓟汁和如糊敷灸时将药糊敷于神阙.涌泉(双)穴.每穴用 10-15克上盖纱布.胶布固定即可.2日换药1次.1个月为一疗程。 十五、气管炎 <主穴>:肺俞.膏盲.定喘.四花.大椎.天突 <配穴>: 中.气海.风门.膈余.脾余.肾盂.丰隆.涌泉等. 1、 艾炷隔姜敷药灸 白芥子3 克半夏3克火丁香0.5克麻黄5克细辛2克麝香少许.将上药研为细末. 神阚穴常规消毒后,取药粉适量填入脐中,将生姜切成厚0.3cm将片用针孔数眼上置大艾炷施灸,每日1次每次灸3—5壮10次为一疗程. 2、复方灸芥子: 灸百芥子21克元胡21克甘遂12克细辛12克研末 以上量为一人三次用量 1/3粉加鲜生姜汁调成膏状,并加麝香少许,分别摊为六块直径为5cm的油纸上敷贴于脐俞(双)心俞(双)隔俞(双)处胶布固定即可,一般每次敷灸4—6小时,每隔10天敷灸一次多在夏季三伏天使用共敷灸三次。一般连续敷灸三年 2、 复方火丁香敷灸 取火丁香0.5克肉桂5克麻黄5克苍耳字3克白芥子4克半夏3克上药共研为细末,用75%酒 精消毒趁酒精为干之际将药倒入脐内上盖纱布,每隔48小时换药一次,十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天 3、 芥吡膏敷灸 白芥子1.5克 吡石0.3克共研细末,用食醋调成湖状,取药少许贴在穴位上, 胶布固定,每次选用2-8个穴位,每天敷灸1次,3-5天为1疗程。 4、 三白高敷灸: 白芥子、白矾个30克共研末加适量白面粉.用米醋调成湖状.于每晚临睡前取药少许敷 贴于穴位上。每次选用3-5个穴位.敷灸12小时去掉.3-12次为一疗程 5、 斑蟊敷灸 斑蟊1克 冰片0.15克 明矾0.2克 细辛0.2克 薄荷0.2克 麻黄0.2克研末 选穴位快速针刺法不留针后用3cm平方胶布剪1cm圆孔在取豆粒大的抹倒入孔中然后再敷一块胶布贴在上 面敷药7天取下局部可起有岁水泡,每次选用3—5个穴位7天为一疗程 十六、支气管哮喘 主穴:大椎、肺俞定喘膏育俞天突膻中 配穴:大杼 风门 心俞 膈俞 脾俞 肾俞 灵台 气海 足三里 1、 白芥子敷灸 哮喘发作期、取生白芥子末适量,用请水或姜汁,调成糊状贴敷于上背部肩胛间区,每次敷灸 30—6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3次为一疗程 2、 复方白芥子敷灸 缓解期:白芥子30 甘遂15 细辛15将汁调膏如蚕豆大每次敷灸一小时 3、 硫甘三百敷灸(发作期) 取硫磺粉50克,甘草50g、白芍20g、白术20g、白矾粉10g。先将草、芍、术用水煎煮两次,煎液混合一起浓缩成稠膏加入硫、矾,烘干研末即成硫甘三白散。敷于神阙穴(20mg)5-7天放药一次(非棉非胶布固定)。 十七、胃炎 主穴:中脘、天枢、气海、内关、足理、神阙。 配穴:脾、胃、肝、肾俞、上脘、关元、公孙等。 1、 复方吴茉萸敷炙 吴茉萸、干姜、丁香50g、小茴香75g、肉桂、生硫磺30g、山子20g、拨25g、研细末 取25g药末加入等量面粉调成糊膏状,敷脐(神阙穴)上用热水袋热敷或上盖以敷料,胶布固 定,每次敷炙3-6小时,每日1-2次。 2、 胃痛糊敷炙 取川椒150g、炮姜100g、生附子100g、檀香100g、苍术100g、上药共研细末,混匀贮用。取药末30g、用生姜汁调或稠糊状敷贴在穴位上,用油纸或塑料覆盖,胶布周定即可。 每日敷炙1次,第1天:中脘、足理。第2天:脾、胃俞两侧交替应用。 3健脾膏敷炙 (萎缩性胃炎) 取:白术120g、茯苓60g、白芍60g、神曲60g、麦芽60g、香附60g、当归60g、枳壳60g、半夏60g、阵皮21g、黄连21g、吴茉萸21g、山桂21g、白蔻仁21g、益智仁21g、黄芪21g、山药21g、党参15g、广木香15g、甘草21g。 敷炙时将脐(神阙穴)顷平,外贴胶布固定,或用生姜汁调和成膏状,分别贴于上脘、中脘等六 处,一般每日敷炙1次。 十八、胃及十二指溃疡 主穴:中脘、期门、阴陵泉、足理、神阙。 配穴:脾俞、胃俞、肝俞、上脘等。 1、胃痛膏敷炙 2、溃疡膏敷炙 生附子30g、巴戟天30g、炮姜30g、炒茴香30g、官桂21g、党参15g、当归15g、白术15g、吴茉萸15g、炒白芍15g、白茯苓15g、良姜15g、甘草15g、木香12g、丁香12g、汽香末9g、麝香1g、15粉碎。 麻油加热到沸后,放入诸药炸枯,过滤用渣,再熬炼成膏状至滴水成珠为度,加入黄丹、兑入麝 香和沉香末搅均匀,摊成膏药。敷炙时,将药膏温化,乘热贴敷于中脘或脾俞(双)穴3日换1次,长敷期用。 十九、腹泻 主穴:天枢、神阙、中脘、气海、足三里、胶泻特效穴。 配穴:脾俞、肾俞、大肠俞、章门、百会、水分、关元、阴陵泉等。 1、 艾炷隔饼炙 取白附子、乳香、没药、丁香、细辛、小茴香、苍术、川乌、草乌上药各等分,研细粉加蜂蜜, 葱水适量调捏成药饼每天每次炙3-5壮。 2、 丁香散敷炙、丁香、肉桂、研为细末 取药末适量纳入脐窝(将脐填平,用胶布固定每日换敷1次,3-5天为一疗程。 3、车桂散敷炙 车前子、肉桂、冬粉 二十一、 敷贴治小儿支气管哮喘 药:白芥子、延胡各30g、甘遂、细辛各15g,研末姜汁调糊做饼6只。 临用时在药饼中心加丁桂散0.3g(丁香、肉桂等)贴百劳、肺俞、膏肓于三伏天,每贴1次 每次各两穴。经2小时见皮肤红而起水泡即可除去。 2敷贴疗法 白芥子2份、细辛、甘遂、仙茅各1分 用时生姜汁调成糊状涂在胶布上贴于穴位上 取穴:1、天突、定喘、丰隆 2、肺俞、中喘 3、挑入缝穴治疗支气管哮喘 三枝针挑刺0.8cm深,挤出白色或淡黄色液体隔3天或7天后再刺。 埋线 1、羊肠线埋植疗法不治疗喘咳病 取穴:定喘、膻中、身柱、丰隆、足三里 埋线:每次埋线一穴,隔2-3个月埋线一次 治喘针炙要穴 鱼际、关元、大椎、足天理 2、割埋手术治疗支气管哮喘 黎仲文、广西中医药1981(4)-48 取:膻中和鱼际常规消毒,用手术切开0.3cm切口,将显露的皮下脂肪剪除,把浸泡过的白 胡椒剪成楔形埋入穴内,胶布贴,待伤口自觉发痒时取下,结果 3、埋线 取膻中穴和掌1穴(食指第一节指胶正中、男左女右)纵切口1cm深达皮下组织,止血钳伸入达骨膜面来回捣动数次,然后埋入1号医用肠线1-2段,包扎切口6天拆线,结果。 三、<<张氏医通>>敷贴于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延胡索、北细辛、白芥子各30g,甘遂末15g、加姜汁,米醋、面粉制成直径2-2.5cm药饼6只,饼中心用笔杆按0.8cm大小的孔穴,孔中放1-1.5g丁桂散(丁香,肉桂等分)用时将米醋浸泡的纱布包裹药饼置于百劳、肺俞、膏肓3时穴上,并加置大小相等的两块电极固定(正-穴) (负-膻中组)以直脉冲电流2-5毫瓦,每次20分钟。 四、斑麝泡炙法治小儿咳喘 取穴:大椎、定喘(双)风门(双)、肺俞(双)为主穴痰多咳不出加丰隆(双)足三里(双)。 斑麝香粉用蜂蜜调糊状(米粒大小)放在胶布中间,贴走穴位上,每次不能超过5-7穴,7- 14天贴1次,3次为一疗程。 点穴基本手法 点 按 掐 叩 1、 电法 (1) 点法或压法:用中指、食指、拇指的指端点按穴位的方法 (2) 扣点法:两指如钳形相对点压穴位叫扣点法 要领:指端与许穴位垂直,其他手指夹持或支撑于其末节指关节处,力气通过上臂前臂到达指端 以每秒1—2下频率有节奏的一点(紧压一下)一提(梢 指)电时以臂力加压,提时肢节梢放减压扣点法:主要运用指掌腕部力量,按需要以前臂的力量相配合,每秒1――2下频率一点一 ,使患者产生酸麻胀垂感 2、 按法:用拇、中、食指腹(端)深压穴位的方法叫按压或按压法,两指如钳形相对按压叫 扣按法,指按一定的线路推移的方法缩按法,按法为重刺激,多用于四肢或肌肉丰满部位的穴位 (常与揉推拔法配合运用0 要领:用指腹按压时术指伸直,末节指关节梢后屈伸 用指端按压时,术指伸直,指端与穴位垂直,其他手指夹持或支撑与末节指关节处。施术 时运用臂力,使力气从臂部直贯指端,并逐渐增大压力,扣按法主要运用指掌腕部力量,并以前 逼和上臂的力量相配合。循按时,术者指腹(端),宜先涂少许食用油,凡士林骨石粉等润滑剂, 爽身粉,用力和移动速度要均匀,快慢适中一般每秒钟移动1――2厘米要求产生酸麻胀重痛感 3、 掐法 用拇指食指的指甲直接切压穴位的方法叫掐法或掐压法 两指相对切压穴位的方法叫扣掐法,似鸡啄似样间断切压穴位的叫点掐法 掐法为强刺激多用于较敏感的穴位他的反应较强烈适用与昏扑的急救止痛等常按法配合使用 要领:一手握住或托住施术局部,另一手除术指外也尽可能夹持与穴位附近,以保持施术部位稳 定,然后对准穴位掐压,一般运用指掌腕部的力量,如需要更重刺激,可运用前臂和上臂的力量 相配合,点掐以每秒钟1—2下的频率,有节奏地一掐一 要求:使患者产生酸麻胀重感 4、 扣法 用中指或食、中无名指并拢,或小指指端聚拢平齐,通过伸屈腕部关节扣击穴位的方法叫扣法或 扣击法 运用拇指食指与粗大肌腱旁配合按压叫按法。本法多用于头面颈项肩背脊旁四肢关节部的穴位 要领:指端对准穴位,以腕关节伸屈运动产生的力量为主,指关节伸屈产生的力量为辅相配合, 一般1—2下每秒有节奏地扣击,一般要求使局部产生酸麻胀感并出现微红发热 辅助手法 揉推拔三种 1、 揉法:在按法基础上以腕关节运动为主或肘关节为辅相配合作旋转动作,使穴位皮肤及其 皮下组织与腕指一同旋转的方法叫揉法或按揉法,指端按揉刺激重,指腹按揉刺激轻,多用于肌 内表浅位 2、 推法 在按法基础上,并结合上下或两旁推动挤压的方法叫推法,多用于肌内丰满部位 3、 拔法:再扣点扣按基础上,并结合左右弹拔的方法叫拔法,常于按揉法配合运用于筋腱教 表浅部位 1、 施术时间 掐法一般3分钟左右 点法按法5—10分或20分 扣法按法3分 危急症候施术不宜过厂 2、 晕针 手法过重刺激过强,或患者精神过度紧张等 轻:面色苍白,四肢发凉,汗出头昏眼花心慌或呕吐 重:晕厥 3、 注意 (1) 指甲:甲缘以平指尖背面边缘为适度,过长易掐破患者皮肤,过短不便操作,又易自伤 指端 (2) 小儿皮肤细嫩指端或血位处除使用油或爽身粉之类润滑指端 (3) 慎点禁点:肌肤浅厚腔内又有重要腔器者和特殊情况者慎用,如胸部肋间部位及孕妇的 手足指趾间与反应较敏感的部位点穴宜慎重,手法要轻 凡过饱过度疲劳,酒醉后及精神过度紧张,婴幼儿头部囟门未闭者,患皮肤病体表有溃烂者,孕 妇尤其是习惯性流产,严心脏病等,颈部颞部严禁双侧同时压按,以免发生意外 心绞痛 门穴掐法 心悸:人迎食或中指按压先左后右禁同时压 呃逆:天宗 胆区痛 阳 天宗 胆束 拇指按揉副部最痛点10—15分钟,压力由轻渐重,疼痛缓解, 尿路结石性腹痛 拇指重按双侧肾俞及其两旁的压痛敏感点,三阴交阑尾痛,重按右侧阑尾穴, 小儿腹痛:扣掐承浆 腹点(手大鱼际肌腹中央) 尿潴留:拇指压揉关元穴,另一只手掌用时自膀胱底部向尿道口捎用力往下,推按、利尿穴 齐 心寸 耻骨联合上缘上凹陷连线的1/2处 便秘:排便前患者用手掌自右向左按揉下腹部100-200下,蹲下排便时,改用西手中或食 指点压双侧回白穴,并闭目运气下行。即加大腹力使劲排便。 小儿局热:印堂、攒作、鱼腰、种庭 小儿夜啼:临睡时用拇指掐压一侧大陵穴5-10下,每日一次 失眠:睡前45摄氏度左右温水浸泡双脚,而足底与背面在水中相互交替轻轻擦搓,拇指按揉消 泉穴100下局部产生热感 痛经:三部胶、次 承将、合谷 肩痛:天宗、养志、手三里 腕痛:阳溪、外关、阳池 落枕:患侧养志穴,配合颈部活动 用拇食指自下而下,循环项局侧的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双双捏按,揉按肌腱上疼痛敏感点20- 30下。 小腿抽筋:录山穴、阳陵泉、人中穴 足跟痛:太溪、承山穴 红眼:攒作、丝竹空、太阳、回穴、合谷 耳鸣:点压翳风、风池、三阳交 鼻塞:上迎香、风池、风府 鼻出血:掌根穴、人中、五官科压血管 牙痛:下关、合谷、合谷、三间 下牙痛、大杼穴、颜孔穴、承浆颜开约-横指颊车穴 咽喉痛:合谷、鱼际、角孙、天突、风池 洪香穴?颈部,用拇食二指扪按患者颈西侧舌骨甲状软骨,其间隙处是本穴,即正中线颜开丰指 宽凹陷处。 <<灵枢、经筋篇>>“燔针却刺,以知为散,以痛为输” 扭伤穴妙用:先针腰印阿里穴,尔后针双侧扭伤穴(曲池穴下2.5寸靠桡骨内缘处)双手针并 嘱患者腰印 冠心穴:足背内外踝走线之中点(解溪穴)2-3趾跟之间点连线折合为6寸,在第2、3趾骨 与耻骨联合处凹陷处 指针:掐云门穴 止咳 神经性呃逆掐天突 心绞痛呃逆内关 上胃痛敏穴 足底前1/6与后5/6交界处引一横线,从第一趾趾间缝引一纵线,两线处是穴位 外关配四关--------治肢体疼痛 双侧第二掌骨侧头穴和列缺--------治偏头痛 1、 指针审穴位 对一些急性疼痛或某些体征明显的患者,用指针审穴位找到有敏治疗点,以后患者可自行治疗按 压,如癔病,棉痉挛等病,在相应区域寻找有敏穴位 2、 甲根穴(趾痛) 部位在手背侧,沿甲根后缘皮肤侧0.1cm处,自内角止外交穴位呈弧形,其部位正在甲根部, 故称“甲根”穴用指甲切压时很敏感,每指1穴共10穴,各指分别名为拇指、食指、中指、环指、小指 常用爪甲切压法进行治疗 拇指:主治咽喉痛胸闷、胸痛、咳嗽、气喘、胃痛、肩前痛 食指:主治牙痛、鼻塞、咽喉痛、前头痛、胃铜、肩痛 中指:主治胸痛、胸闷、心绞痛、失眠、胃痛、肝区痛 环指:主治耳鸣、偏头痛、咽喉痛、肩背部、胸肋痛、肝胀痛 小指:胸闷心悸、心绞痛、头痛、肩背痛 3、 指针穴治疗胁痛 患者位用手指尖按压 穴位上,由轻到重医生要集中精力,守神意念,使 穴有酸困感,向 胁肋传导按压三分钟即可,均压患侧 4、 隐白指针预测中风恢复期疗效 用0.5寸毫针针刺瘫痪恻隐白穴,并行捻砖强刺激手法,观察针刺时瘫痪肢体的活动情况,若针刺 后肢体不能活动为0级,针刺后可见肌肉收缩,并能在床面移动屈曲为一级,针刺后瘫痪肢体能拉 离床面并屈曲移动为二级 零级预后较差,一级预后较好二级预后最佳 5、 手针止痛二剂合床应用 痛灵穴:手背第3-4掌骨间指关节后1寸处治疗各种疼痛 取法:掌心向下,掌指自然微屈,针尖与前臂成70度角斜刺(或直刺)6-8分。令酸胀感向 上臀或手指方向放射,多数一针即痛止 6、指压攒针法疗膈肌痉挛 7、指压治术后顽固性呃逆 用拇食二指同时指压风府六与风池穴之间的部位,施以重压揉手法2分钟 8、 指压合谷穴治呃逆 9、 指压膻中穴法胃痉挛 10、 手指弹拔昆仑穴治腰痛 仰卧术者定于患者足后,弹拔右昆仑穴以术者左食指尖放在昆仑上,先向下用力压,然后向踝方 向滑动,弹拔时术者感觉指下有一跟腿在漓动,患者感觉麻、痛或有触电感向足心放射,左右昆 仑多浑拔3次 11、指 令患者仰臣床上,神注丹田,收神内视,耳听呼吸,约有5分钟,病人呼吸逐渐细微,用两手大 拇指指尖轻轻点双照海穴上下轻轻点动,随着患者呼吸而进针。呼气两手拇指轻轻点一下吸气两 手拇指轻轻抬起不点,如此一呼一吸每次迷作60下稍停5分钟,再作60下即可,要求每日下 午4点左右来此治疗。 1、 炙拳尖(位于手第三掌骨小头之高点) 用艾条炙5-7分钟,治白癜风 2炙夺命六法毒 再针血海,曲池委中 2、 炙关元中脘、百会、升血压 指针方法: 一、按压法:一般用拇食指或中指的指端或指腹按穴位,拇指按压力量大于中食指;指端力量又 大于指腹。一般按压力量是拇指端>拇指腹>中食指端>中食指腹。按压时先轻后重,也可一按 一松。按压时间一般1-2分钟。本法适用于各种疼痛,如牙痛、腹痛、腰痛等。 二、点叩法: 点是以屈曲中指申关节端,在穴位上有节律敲打。用于软组织较薄部位,如头部、关节导处,力 量较大,叩是用中指尖端或食中,无名指三指端叩去穴位。点叩法的频率一般100-200次/分 钟之间。有时也用较慢的频率。此法多用于胀痛,或关节不利等。 三、揉搓法:揉是先用拇指或中指指腹按在穴位上,不移动位置,仅是术者手部左右或回旋揉动 穴处,搓是指端来回或回旋移动,有时两者可合并使用,频率一般60-120次/分,揉的时间可稍长,一般1至数分钟,搓时充其量使皮肤瘀血为度,多用于痉挛,麻痹或知觉迟钝,非开放 性的外伤瘀血,轻组织肿胀或风湿等。 四、捏掐法:捏是用拇食指将穴位处皮肤或肌肉捏起,可以一捏一放。频率一般30-60次/ 分钟,掐是用拇指爪甲掐压穴位,-般是另四指大对侧辅助,也就是全手用力,或拇、食指,拇 中食在对应穴位(如内关和外关,太溪和昆仑,商丘和丘墟,内外劳宫,内外涌泉等。掐压,前 者多用于软组织较厚实之外,后者反之,用于软组织较薄处,四肢末稍部位。一般用于急救或急 症,晕厥,抽疯,呕吐等。 指针的禁忌及注意事项: 1、 皮肤病,急性炎症及癌瘤局部不施以指针。 2、 志年体弱,较小婴儿,孕妇或久病者慎用。应用时也需用力较轻。 3、 术者指甲需剪短,爪掐时不可用力过大,以免将皮肤掐破。 4、 经施治之穴位外,如果后疼痛时,可轻揉几下,便可消失。 肥胖的中医分型 1、 饮食失节、痰湿阻滞 平素嗜食肥甘厚味,过饮洒酪奶浆引起,伴有身体重着神倦乏力,头沉闷闷,或有有恶心,痰多, 时腹胀满,舌淡红,营滑或厚腻,脉濡滑。 2、 脾肺不健,气虚饮停 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精神疲困,自汗、心悸、浮肿、嗜卧为主。舌淡苔薄,脉沉细或濡缓。 3、 脾肾阳虚,水湿内盛 神倦嗜卧,呼吸气短,动则喘气,腰膝酸软,下肢浮肿,夜尿较频,心悸为突出表现,舌淡苔薄 白而滑,脉濡缓而弱。 4、 痰淤阻络,气不宣畅型 口唇紫绀,胸闷气短,呼吸不畅,白天嗜卧,甚至昏睡,夜寐不宁,烦躁记忆力减退,痰多,口 干不思饮等证候。舌暗紫苔薄或滑腻,脉沉涩。 肥胖的辨证论治 一、化湿法 主治:脾运不健,聚湿而为肥胖。症见脉濡或沉细,腹满、苔腻。 治则:健脾化湿,燥湿减肥。 方药:1.泽泻汤(泽泻白术) 2、四卷汤(白术、茯苓、猪苓、泽泻) 3、 加味防已黄芪汤(防已黄芪白术甘草仓川 活、生姜、红枣) 4、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5、 健脾除湿汤(炒仓术、炒白术苡仁汉防已五加皮防风独活 活姜皮、甘草威灵仙) 二、祛痰法 主治:用于痰浊肥胖。证见肥胖皮嫩胸闷气短虚嗜卧懒动苔白腻质淡,理气和中 六 、方药:1、二陈汤。 2、三字养亲汤 3、海藻玉壶汤(海藻、贝母、陈皮、昆布、青皮、川芎、当归连翘、半夏、甘草节、独活、海 带。 4、 导痰汤、半夏、甘草节、独活、海带 5、 竹沥达痰丸 三、 利水法 主治:有微利与推逐之分。证见肥胖肤肿、少尿腹胀、苔白、薄质淡.脉细 治则:利湿消水,理气健脾 方药:(1)五皮散(桑白皮,橘皮,生姜皮大 胶皮赤茯苓皮) (2)五苓散(泽泻、茯苓、猪苓、白术、桂枝) (3)导水茯苓汤(赤茯苓、买门冬、泽泻、白术、桑白皮、紫苏、木瓜、大腹皮陈皮、砂仁、门香) (4)七皮饮(大腹皮、陈皮、茯苓皮、生姜皮、青皮、地骨皮、甘草皮) 四、通腑法: 主证;以轻泻为主、多用于嗜食肥甘厚味所玖之肥胖.。证见肥胖肉嫩,肥头圆脸,行动不便,动则喘息,面红润光泽,苔微白质淡红,脉细缓。 治则:通腑除满,消实轻身。 方法:(1)小承气汤 (2)调胃承气汤 (3)复方大承汤(川朴、炒茉散子、枳壳、桃仁、赤芍、大黄、芝硝) 五、消导法 主证:用于饮食倍增而玫之肥胖,表现在食多懒动,肌肤肥嫩,腹满积食面红苔白,一般消内积 用山楂,消面积用神曲,消食积用麦芽,合而成方叫三仙玫。 治则:消食导滞消肥化积。 方药:大山楂丸、枳实导滞丸、保和丸。 六、疏肝利胆法 主证:1、用于肥胖兼有肝郁气滞或血瘀导症,患者兼有胁痛、急躁、眩晕、倦怠、腹胀等表现, 而红气粗,苔黄红脉法。 治则:复方大柴胡汤(紫胡、黄苓、枳壳、川栋子、延胡索、白芍、大黄、木香、蒲公黄、生甘 草) 清胰汤(柴胡、黄芩、胡黄连、白芍药、木香、延胡索、生黄芸硝) 3逍遥散 4、疏肝饮(才胡、玉金、姜黄、薄荷) 5、消胀散(砂仁、茉散子、)研末口服 七、健脾法 主证:肥胖以健脾内补肾为治法。健脾即可去湿,利水、消导、祛痰。证见脾气虚弱,胃纳减少, 体倦肥而无力苔白质淡脉细弱。 治则:益气健脾温补肾阳。 方药:1、参苓白术散2、异动散3、枳术丸4、加味肾气丸 八、温阳法 主证:用于肥胖兼见汗、气短、动则气喘、乏力、腰痛、劳倦、畏寒等气虚阳弱者。 治则:补益脾肾、温化水湿。 方药:加味肾气丸、肾气丸、甘草附子汤。 滋阴养血、减肥降肥的单方 1、女贞子 4、山荣萸 7、桑寄生 2、首乌 5、枸杞子 8、灵芝草 3、旱莲草 6、菊花 9、茅根 去痰化浊、利湿减肥的单方 1、生大黄 2、虎 3、苍术 降血糖、降血脂、减肥 4、泽泻 尿利、降脂、(肾虚滑精者忌服) 5、茵陈 利胆、降压、利尿、减肥 6、草决明、 降压、抗菌 7、半夏、 8、番泻叶、 泻下降脂 9、才胡、 解热、镇静、镇痛、抗炎、抗病原体、降压、降脂 10、金银花、 抗菌、降血脂、减肥 11、姜黄、 利胆、降压、抗菌、镇痛、减肥 12、薏 仁 活血化淤、减肥祛脂的单方 1、丹参 6、三楂 12.当归 2、赤勺 7、香附 13.川芎 3、光蔚子 8、三棱 4、益母草 9、王灵脂 10.鸡血腾 11.牛膝 减肥验方 一. 防风要圣散(大黄.芝硝.防风.麻黄.荆芥.生姜.薄荷.走翅) (实证肥胖,中风型体质)桔梗、石膏、白术、甘草、栀子。 二、大柴胡汤 适用于体肥驱大,腹壁肥厚,上腹角呈钝角,胁缘下紧张压痛,胸胁苔满显著,所谓“实胖”。常 伴便秘,脉治迟力加苡仁。 三、防已黄芪汤(白术、甘草) 适用于虚证及虚实中间症。表现为皮肤色白而无华的虚胖。 四、桂枝茯苓丸 适用肥胖而脸红,体力红,月经异常,下腹部有淤血但无小腹急结者。 五、还少丹 每用温洒或盐汤送下,补肾益气,适用于肾虚肥胖。 六、神仙巨胜子丸(奇效良方温补肾阳,壮筋骨,闷肌肤) 七、延寿丹(丹溪心法) 八、二精丸(圣络总录)滋阴补肾 九、胡桃丸(御药防方) 十、补骨脂丸(圣济总录温润补骨) 十一、琼玉膏(洪氏集验方)补气养阳,填精补髓 十二、五氏减肥方(浙江中医杂志) 黑牵牛子、白牵牛子各10-30g,草决、泽泻、白术各10g,山桂,制首乌各20g。 上药浸泡水中,水满过药面约2分许,1小时后,火益至沸约20分钟,倒出药汁,加开水1水 杯,煎沸15分钟,再倒出药汁,两次药汁混合,分2次空腹服,连服数10帖。 十三、海藻轻身汤 海藻、夏枯草、未仁、白芥子、山楂、泽泻、菌陈、柴胡、甘草,化痰祛脂,健脾利湿,调理气 机。 主治:女性青年肥胖症 十四、体可轻(市中联制药厂生产) 法夏、陈皮、三苓、炒卷术、大腹皮、川芎、炒白术、车前草、炒泽泻、冬瓜皮、枳壳、炙秃附、 菌陈,每日3次每次45粒。 十五、减肥荣 生首乌、山桂、石决、夏枯草、锦鸡儿、茉菔子、茶叶。 十六、七消丸 地黄、马梅、木瓜、白芍、北沙参,每日2丸晨服各1丸,空腹温开水送下。 十七、轻身1号 黄芪、防巴、白术、川芎、制首乌、泽泻、生山楂、丹参、菌陈、水牛角仙灵脾、生大黄。(脾 肾两虚、痰湿内阻、淤血阻络) 点穴基本手法 点、按、掐、叩 1、点法. (1)、点法或占压法:用中指、食指、拇指的指端按穴位的方法。 (2).扣点法:两指如钳形相对点压穴位叫扣点法。 要领:指端与穴位 垂直直,其他手指挟持或支撑于其末节指关处,力所气通过上臂前臂到达指 端以每秒1-2下频率有节奏地一点(紧压一下)一提(松指)。点时以臂力加压,提时肢节稍放 松减压。扣点法主要适用指,掌腕部力量,按需要以前臂的力量配合,每秒1-2秒下频率一点 一松,使患者产生酸、麻、胀、重感。 2按法:用拇、中、食指的指腹(端)深压穴位的方法叫按压或按压法;两指如钳形相对按压叫 扣按法。指按循一定线路推移的叫循按法,按法为重刺激,多用于四肢或肌肉丰满部位的穴位(常 与揉、推、捏法配合运用)。 要领:用指腹按压时,术指伸直,末节指关节稍后屈伸用指端按压时,术指伸直,指端与穴位垂 直,其他手指挟持或支撑于末节指关节处。施术时运用臂力,使力气从臂部直贯指端,并逐渐增 大压力。 扣压法主要运用指掌、指、腕部力量,并以前臂和上臂的力量相配合。循按时,术者指腹(端), 宜先涂少许食用油凡士林、滑石粉导润滑剂,用力和移动速度要均匀快慢适中,一般每秒钟动1 -2厘米。要求产生酸、麻、胀、重(痛)感。 3、掐法 用拇指、食指的指甲直接切压穴位的方法叫掐法或掐压法。 两指相时切压穴位的方法叫扣掐法。 似鸡啄食样间断切压穴位点掐法。 掐法为强刺激,多用于较敏感的穴位,它的反应较强烈,适用于昏迷的急救,止痛等,常与按法 配合使用。 要领:一手握住施术局部,另一手除术指外, 也尽可能掐挟持于穴位附近,以保持施术部位稳 定,然后对准穴位掐压。一般运用指、掌、腕部的力量,如需要更刺激,可运用前臂和上臂的力 量相配合,点掐以每秒钟1-2下/频率,有节奏地一掐一松。 要求:使患者产生酸、麻、胀、重感。 4、叩法 用中指或食、中、无名指并拢,或小指指端聚拢平齐,通过伸屈腕部关节叩击穴位的方法叫叩法 或叩击法。 运用拇指食指于粗大肌腱旁配合按压叫按法。本法多用于头面、颈项、肩、背、脊膀、四肢关节 部穴位。 要领:指端对准穴位,以腕关节伸屈运动产生的力量为主,指关节伸屈运动产生的力量为辅相配 合。一般1-2下/秒,有节奏地叩击。一般要求使局部产生酸、胀感,并出现微红、发热。 辅助手法 揉、推、拔三种 1、揉法 在按法基础上,以腕关节运动为主或时关节运动为辅相配合作施转动作,使穴位皮肤及其皮下组 织与腕指一同旋动的方法叫揉法或按揉法,指端按揉刺激重,指腹按揉刺激轻,多用于肌肉表线 部位。 2、推法 在按法基础上,并法合向上,下或两旁推动挤压的方法叫推法,多用于肌肉丰满部位。 3、去 在扣点,扣按基础上,并法合左右弹拔的方法叫拔法常于按揉法配合运用于筋腱较表线部位。 1、施术时间:掐法一般3分钟左右。 点法、按法一般5-10分或许20分钟。 叩法一般3分钟。危急症候施信不宜过长。 2、晕针 手法过重,刺激过强或患者精神过度紧张导致。 轻: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出汗,头昏眼花,心慌欲呕吐。 重:昏厥。 3、注意 (1)、指甲:甲缘以平指尖背面边缘为适度,过长易掐破患者皮肤,过短不便操作,又易自伤 指端。 (2)、小儿皮肤细嫩,指或穴位处深食用油或爽身粉润滑指端。 (3)、慎点和禁点,肌肤浅厚,腔内又在重要腔器者和特殊情况者慎用,如胸部胁肋间部位及 孕妇的手、足、指趾间与反应较敏感的部位,点穴慎重,手法要轻。凡过饥过饱、过疲劳、洒醉 后及精神过度紧张,婴幼儿头部囟门于闭者,患皮肤病体表有浓烂者,孕妇尤其是习惯性流产, 严重心脏病导,颈颞部严禁双侧同时压按,以免发生意外。 心绞痛:郄门穴掐按。 心悸:人迎食或中指扯压先左后右,同时压。 肌区痛:阳陵、天宗、肌囊。拇指按揉腹部最痛点10-15分,压力由轻渐重,疼痛缓解。 尿路结石性腹痛:拇指重按双侧紧肾俞,及其回旁的压痛敏感点,三阴交阑阑尾痛,重按右侧阑 尾穴。 小儿腹痛:扣掐承浆,腹点(手大鱼际肌腹中央)。 尿潴留:拇指压揉关元穴,另一手掌同时自膀胱底部向尿线的1/2处。 便秘: 排便前患者用手掌自右向左按揉下腹部100—200下,蹲下排便时改用两手中或食指点压双侧四白穴,并闭目运气下行,即加大腹力使劲排便。 小儿高热:印堂,攒作 ,鱼腰 神庭 , 小儿夜啼:临睡时用拇指掐压一侧大陵穴5――10下,每;日王一次 失眠:睡前45度左右温水浸泡双脚,两足底与背面在水中相互交替轻轻擦搓拇指按揉涌泉穴 100下局部产生热感(百会,风麻穴) 病轻:三阴交,承浆,合谷 肩痛:天宗, 养志,手三里 腕痛:阳溪,外关,阳池 落枕:患侧养 穴.配合颈部活动 用拇指自下而下.循颈项两侧的斜方肌、胸锁孔突肌双捏按,揉按肌腱上疼痛敏感点20 -30下。 小腿抽筋:录山穴、阳陵泉、人中穴。 足跟痛:太溪、承山穴。 红眼:攒作、丝竹空、太阳、四白穴、合谷。 耳鸣:点压翳风、风池、三阳交。 鼻塞:上边香、风池、风府。 鼻出血:掌根穴、人中、五官科压血管? 牙痛:下关、今谷、三间. 下牙痛、大杼穴、颜孔穴、承浆颜开约一横指宽颊车穴。 咽喉痛:今谷、立际、角孙、天突、风池 洪香穴?(颈部、用拇食二指扪按患者颈侧舌骨、甲状软骨, 其间隙外是本穴即正中线旁开丰指宽的凹陷处。 ((灵枢 ,经筋 篇))燔针却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 扭伤穴妙用 先针腰部阿里穴 尔后针双侧扭伤穴(曲池穴下2.5寸靠骨由桡缘处) 双手行针并嘱患者活动腰部 冠心穴:::足背内外踝连线之中点)解缓穴)至2—3趾跟之间点的连 线折合为6寸,在第2,3趾骨与跖骨联合处凹陷处定位 指针:::掐穴门穴止咳 神经性呃逆掐天突 心 绞痛呃逆掐内关 上胃痛穴 足底前1/6与 后5’6交界处引一横线从第一趾趾间缝引一纵线,两线交点处是穴 外关配四关 ------治肢体疼痛 双侧第二掌骨侧头穴和列,缺-------治偏头痛 1.指针审穴法 对一些急性疼痛或某些体征明显的患者用指针审穴找到有效治疗点,以后患者可自行治按压如癔 病,面肌痉挛等病,在相应区域寻找有效穴位。 2.甲根穴(止痛) 部位在手指背侧,沿甲根后缘皮肤侧0.cm处,自内角至外角穴位呈弧形,其部下根部,故称”甲根” 穴用指甲切压时很敏感,每指1穴, 共10 穴,各指分别各为拇根.食根.环根.小根 常用瓜甲切压法进行治疗 拇指:主治咽喉痛,胸闷,胸痛,咳嗽,气喘,胃痛,肩前痛 食指:主治牙痛,鼻,咽喉痛.前头痛.胃痛.肩痛 中指:主治 胸闷,胸痛,心悸,心绞痛,失眠,胃痛,肝区痛 环根:主治 偏头痛,咽喉痛,肩背部,胸痛,肝痛, 小根:主治胸决,胸痛,心悸,心绞痛,头痛,肩背痛 3.指针 穴治疗痛 患者 位用手指尖按压 穴上,由轻到重,医生要集中精力,守神意念,使 穴有困感,向肋传导 按压三分钟 即可,均压患侧 4.隐白试针预测中风恢复期疗效。(改指针_ 用0.5 寸毫针针刺瘫痪侧隐白穴,并行捻转强刺激手法,观察针 时瘫痪肢体的活动情况,若针刺后肢体不能活动为0级,针刺后可见肌肉收 缩,并能在床面移动屈曲为1 级,针刺后瘫痪肢体能拉离床面并屈曲为什么级 0级预后较差 1级预后较好 2级预后最隹 5.手针止痛的临床应用 痛灵穴:手背第3—4掌骨间指关节后寸处 治疗各种疼痛 取法::掌心向下,掌指自然 微屈,针尖与前臂成70度角针刺( 或直刺)6—8分,令酸胀感向上臂或手指方向放射,多数患者一针即痛止 6.指压攒竹治疗膈肌痉挛 7.指压治术后远大顽固性呃逆 用拇指食指同时指压风府穴与风池穴之间的部位,施以重压揉 手法2分钟痊愈 8.指合谷穴治呃逆 9.指压膻 中穴治胃痉挛 10.手指弹拔昆仑穴治腰痛 方( 仰卧术者立于患者足后, 弹拔右昆仑穴以术者左食指尖放在昆仑上,先向下用力压,然后,向外踝方向滑动,患者感觉麻,痛或有触电感向足心放射,左右昆仑穴各弹拔3次(弹拔出现麻触电感疗效隹) 11.指针治愈失眠 令患者仰卧床上,神注丹田,收神内视,耳听呼吸,约有5分钏病人呼吸逐渐细微,用两手大拇指指尖轻轻点住双照海穴,上下轻轻点动,随着患者呼吸而进行,一呼气两手拇指轻轻点一下一气两手 拇指轻轻抬起不点,如此一呼一吸连作60下,稍停5分钟,再作60下,即可,要求每;日下牛4,左右来此治疗 1. 灸 拳尖(位于手第三掌骨小头之高点) 用艾条灸5—7分钟治白癜 痤疮 2. 灸夺命穴治丹毒 再针血 海,曲池姜中逐 活血 3. 灸关元,中脘.百会,升血压 指针方法 一. 按压法::一般用拇指食指或中的指端或指腹按穴 位,拇指按压力量大于中食指,指端力量又大于指腹,一般按压时先轻后重,也可一按一 松.按压时间一般 1—2分钟.本法适用于各种疼痛,如牙痛,腹痛.腰痛等 二. .点叩法 点是以屈曲中指中节关节端,在穴位上有节律的敲打多用于软组织较薄的部位,如头部,关节等处,力量较大,叩是用中指尖端或食中,无名指三指尖端叩去穴位。点叩法的频率一般100-200次/分钟之间。有时也用较慢的频率。此法多用于胀痛,或关节不利等。 三、 揉搓法:揉是先有用拇指指腹按在穴位上,不移动位置,仅是信者手部左右迥旋揉动穴位 处,搓是指端来回旋移动,有时两者可合并使用,其频率一般60-120次/分,揉的时间可稍长,一般1至数分钟,搓时充其量使皮肤瘀血为度,多用于痉挛,麻痹或知觉迟钝,非开放性 的外伤瘀血,轻组织肿胀或风湿等。 四、 捏掐法:捏是用拇食指将穴位处皮肤或肌肉捏起,可以一捏一放,频率一般30-60次/分钟,掐是用拇指爪甲掐压穴位,一般是另四指在对侧辅助,也就是全手用力,或拇、食指,拇 中食在对应穴位处(如内关和外关,太溪和昆仑,商丘和丘墟,内外劳宫,内外涌泉等)掐压, 前者多用于软组织厚实之处,后者反之,用于软组织薄处,四肢末稍部位。一般用于急救或急症 人事不者,晕厥、抽疯、呕吐等。 指针的禁忌及注意事项 1、 皮肤病、急性炎症及癌瘤局部不施以指针。 2、 老年体弱、较小婴儿、孕妇或久病者慎用、应用时也需用力较轻。 3、 术者指甲需剪短、抓掐时不可用力过大、以免将皮肤掐破。 4、 经施治之穴位处、如果后遗疼痛时、可轻柔几下、便可消失。 针灸治痛 贺普仁 一、头痛 (一) 后头痛 1、太阳头痛 至阴 2、发际疮(后发际毛囊炎) 大椎放血 (二)前额痛 中脘 (三)偏头痛 丝竹空透率谷、合谷、列缺、足临缺、配用风池、曲池、绝骨、为一组。 (四)巅顶痛 四神聪、合谷、太聪 (五)前头痛 1、 痰湿—中脘 2、 肾虚—灸百会、上星、关元 3、 气血西空—补中脘、灸神庭 (六)瘀血头痛 局部放血或局部火针点刺。 二、颜面、五官痛 目痛 1、 青光眼(五风内障) 四神聪、曲池、合谷、太冲 2、 结膜炎(爆发火眼) 耳尖放血、严重者加太阳放血,内迎香放血。 三、带状疱疹 龙眼(小指尺侧第二,三骨节之间握拳于横纹尽处取之,立墟透照海。 五、泌尿系结石(沙石淋) 中封、沟、天枢、水道、关元、三阴交 六、 肛裂――承山、孔最 (二) 鼻痛:1、鼻疖-病灶局部放血 2鼻前庭-病灶局部放血。 (三) 牙痛:1、风火牙痛-合谷、外关、风池 2胃火牙痛-上牙-内庭,下关、颧 下牙-合谷、下关、颊车、太迎 3肾虚火牙痛-太溪、行间 (四) 口舌生疮-劳宫 (五) 三叉神经痛(颜面痛)天枢或局部火针点刺 三、颈项痛 (一)落枕 听宫-受风所致 绝骨- (二)颈椎病 疼痛局部火针点刺 (三)颈淋巴结炎 曲池、翳风、肩井 四、急性乳腺炎(乳痛) (一) 周围放血、曲池、足临位、天宗 (二) 乳腺增生1、照海、足临位、局部火针 常用腧穴 一、头面部 (一) 睛明(足太阳膀胱经) <取穴>闭目,目内眦旁0.1寸 正坐合眼,目内眦角内侧一分并向上一分处,即眼眶内缘与眼睑内侧之间即是本穴。 <解剖>在眶内缘睑内侧韧带中,深部为眼内直肌,有内眦动,静脉和滑车上下动,静脉,深层 上方有眼动表脉本干;布有滑车上、下神经,深层为眼神经,上方为鼻睫神经。 <主治>咳血* <刺法和注意>(同教科书164页) <操作>用手指向外侧轻压眼球,以加大进针间隙使恨球固定,避免刺中,针尖应接近眶内侧壁 但勿紧贴,略朝外呈85度角缓缓刺入0.2-0.6寸 ,可达1-1.5寸,不宜提插或大幅度捻转。针尖透过眼睑后始终有空松感(紧贴眶内侧壁处易刺伤筛前A筛位置固定细小深在) 出针要用手指按压2—3分 [附汪]手足太阳,,足阳阴,阴 ,阳五脉交会穴. (三)四白(足阳明胃经) <定位>(1)目正视,瞳 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 (2)正平视,瞳孔直下垂线与平鼻翼下缘水平线之交点既为巨 与瞳孔的正中点即是本穴. <操作>(1)刺0.2—0.3寸此穴正对眶下孔,不可深刺伤及眶下管,a,v在管内不易移动重点这成出血,( (2)沿结向下透刺 [四] 迎香 <定位>(1) 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当鼻唇 沟中 (2)仰卧或仰靠位,鼻唇沟平鼻翼个缘中点. <操作.>1.针尖缶鼻通穴透刺深0.5—0.8寸治鼻病(上迎香=鼻通:鼻沟上端尽处) 2.针尖向四白穴透刺深0.5—1寸治胆道蛔虫症,,不宜过深伤及眶下A,V,N局部酸胀泪和 痛感有时可扩散主鼻部 3.进针0.2—0.5寸深时再以35—40度斜刺到下鼻甲前上端治疗,慢性鼻窦炎 (五)下关 <定位>,颧弓下缘,下颌骨髁状突之前方,切迹之间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 <取法>闭口,由耳屏向前 循摸有一高骨,其下有一凹陷(若张口则该凹陷闭合突起) , 这一凹陷即是本穴 <操作>1.直刺略向下进针1.5寸, 酸扩散整个颞下颌关节 2.斜刺:向前后斜刺进针0.8—1寸整个颞 下颌关节 3.模刺:沿下合骨外向上齿(口角方向)下齿(颊车方向进针1.5—2寸酸胀扩散文上下齿 4、向后,斜刺进针1.5寸用于治疗耳病,感觉酸胀扩散文耳区 4、 向下刺斜1.5--2寸用于治疗咬肌痉挛,局部酸胀感 <注意>此穴不针刺过深,以免刺伤脑膜中A而引起严重出血. (六)承浆 <定位取法>(1)颊唇沟的中点 (2)正坐仰头位,微张口,可见颊唇沟较明显,下唇方正中之间凹陷即 是本穴. <操作>斜刺 从前方向后上方刺入0.3-0.5寸。 (七) 太阳 <定位>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处凹陷中。 <取法>(1)正坐位,取眉梢延长线与目外眦延长线之相交点即是本穴。 (3) 取眉梢与外眼角之间的骨凹陷处向后外旁开一横指处即是本穴 <操作>1、直刺0.5-1寸局部酸胀 2、横刺1-2寸向后沿皮透率谷,酸胀至同侧颞部 3、横刺3寸向下沿皮透颊车 4、点刺出血 (八) 百会 <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 <取法>将两耳廓向前对折,由两个耳尖连线跨越头顶与头部前后正中线之交点即是本穴(以骨 度分寸为首要条件,然后两耳尖连经中点为第七条件,两顶骨结节间,颅骨明显凹陷处) <操作>不宜用力提插 (九) 风府 <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下方凹陷中。 <取法>(1)坐位,头伏(或令患者低头术者用前胸腹部顶住患者头顶部,止针刺中突然移劝) 后发际中央直上一横指即是本穴,与耳垂横平。 (2 笔:体位如上,沿后发际正中线从枕骨粗隆(突起处)往下推 摸枕前下缘凹陷处(枕骨与矛一颈椎之间 (4) 与耳垂横平的后发际也缘处 <操作>朝下颌骨颏隆凸方向直到05—1.2寸。缓慢进针严禁提插大幅度旋转(最深《1.5寸》 <注意>1勿将针刺方向朝向鼻背(易刺伤延髓) 2.勿将针刺方向向两侧偏斜以免伤及椎如可见感觉针下搏动退针加压数分钟 风府进针深度Y=2.6475+0.0778X Y为进针深度 X为颈围 <操作>1.消毒严格 2.方向向鼻尖方向缓慢进针<4厘米的内为安全 当针下进行4厘米以上有抵触不要用力推针以免刺硬脊膜 深刺风府临证精要P74 惬 操作欠临证精要(五十三) 针尖交叉朝向对侧颧骨下缘深度1―1.5寸针感后脑颞颥部向上放射至前额 十.哑门 <定位>后发际下中直上0.5寸平耳垂下缘 <取法>1.坐位,头伏 (或患者头顶术者胸腹部)后发际中央往上五分(大约一个小横指上 处)即是本穴 2.体位同前在后发际正中线沿枕骨粗隆往下推摸大约2寸左右有一椎骨(枢椎第二颈椎)紧贴枢椎上缘凹陷中 <操作>(1)正坐伏案,头部前倾,经第二颈椎棘突上缘直刺0.5—1.2寸朝下颌,骨方向勿朝 鼻的方向最深<1.5寸 一般向两侧及下面无危险 公式:Y=2.7183+0.07X Y为进针深度 X为颈围 <>欠临证精要60页深刺哑门 治疗中风失语晏又平 (十一)风池 <定位> 胸锁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中,平风府穴处 <取法>俯伏坐位者以拇指食两指从枕骨粗隆两侧向下推按,当至枕骨下缘陷处与乳突之间用力按有酸胀麻感处即是本穴 <操作>1.针朝对侧眼内眦方向直刺0.8—1寸深度1.2寸内较为安全,此方向深面正对同侧椎神经,因此该方向不易过深更不能进行提插和大幅度旋转以免伤及椎神经 2.向鼻尖方向针刺安全深度40mm以内<1.5 针下感觉à皮肤à肌层(柔 )环枕后膜(或椎后方)针下感觉坚韧或坚硬到此不可,刺入以免穿过环 枕后膜相连的硬脊膜à蛛网膜 方向:1针尖微向上斜向同侧眼球进针――阳明头痛 2.内斜刺向头正中线微斜略向上进针一 阴 3.外斜刺向同侧目外进针―――少阳疼痛 4、 刺透刺头项强痛 上肢 (定位)1.仰掌屈肘成445度,肘关节,桡侧肘横纹头即是本穴 2. 仰掌微屈肘,肘横纹头与肘关节桡侧的高骨(肱骨外上髁)的中点即是本穴 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3. 曲肘当尺译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二) 尺泽 <定位>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 <取法>肘部微屈,手掌禹前上方触及肘弯里大筋(肱二头肌腱 )的桡侧(外侧),与肘横纹的交点即是本穴 (三) 消泺 《定位>在尺骨鹰嘴与肩 穴连线上,清冷渊穴上3寸 (清冷渊,屈肘 尺骨鹰嘴上2寸) (四) <定位>尺骨鹰下5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四) 外关 <定位>腕背横纹止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五) 内关 <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仰掌,微屈腕关节,从掌后第一横纹上 二横指,当两条尺筋之间即是本穴 <刺法>直刺1――1.5寸可[透向外关感应为局部疼胀 ,麻胀感可各手端放射,针尖向正心端斜刺1—2寸,使疼胀感向肘腋及胸部扩散 .(七)神门 <定位>腕槿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 <取法>仰掌屈肘手掌小鱼际上角有一突起圆骨,其后缘向上可扪及一条大筋,这一大筋外侧缘(桡侧缘与掌后腕横纹的交点即是本穴 (八)通里 <定位>腕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 (九)劳宫 ,定位>第二,三掌骨之间,握拳,中指尖下是穴 半握拳,食,中\.无名及小指四指轻压掌心当中指与无名指间即是本穴 (十) 十二井 1. 少商 <定位>拇指桡侧指角旁约0.主 伏掌于台面,伸出拇指,其内侧(桡侧), 拇指甲底部与桡侧缘所引垂线之交点处。 2、商阳 <定位>食指桡侧指甲角旁约0.1寸,沿食指指甲底部与桡侧缘各引线的交点。 3、中冲 <定位>中指尖端的中央。手中指指尖端中内,距离指甲约一分处。 4、关冲 <定位>第四指尺侧指甲角旁0.1寸. 5、少冲 <定位>小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小指指甲内桡侧缘与下部分别作一垂线之交点 6、少泽 <定位>小指侧指甲角旁约0.1寸 7、隐白 <定位>拇趾内侧趾甲角旁约0.1寸 <取法>足拇趾内侧,由拇趾趾甲内侧缘与下缘作一垂直线之交点即是本穴 8、大敦 <定位>拇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 <取法>拇趾背外侧,由趾甲根正中至趾关节外侧上作一“田”字的中央即是本穴。 9、历兑 <定位>第二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 <取法>脚第二?
/
本文档为【针灸临证指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