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基于农户行为的耕地保护的研究——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可编辑)

2017-09-17 38页 doc 64KB 10阅读

用户头像

is_751406

暂无简介

举报
基于农户行为的耕地保护的研究——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可编辑)基于农户行为的耕地保护的研究——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可编辑) 西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农户行为的耕地保护研究??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 姓名:石彦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人文地理学 指导教师:杨庆媛 20090401基于农户行为的耕地保护研究 ??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 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石 彦 指导老师杨庆媛教授 摘 要 耕地资源是一种稀缺性资源,是土地资源的精华和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 展,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如何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既是世界各国关注的...
基于农户行为的耕地保护的研究——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可编辑)
基于农户行为的耕地保护的研究——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可编辑) 西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农户行为的耕地保护研究??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 姓名:石彦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人文地理学 指导教师:杨庆媛 20090401基于农户行为的耕地保护研究 ??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 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石 彦 指导老师杨庆媛教授 摘 要 耕地资源是一种稀缺性资源,是土地资源的精华和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 展,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如何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既是世界各国关注的问, 也是我国长期面临的重要问题。农户作为耕地保护的主体之一,在耕地保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农 户是耕地利用的组织者和耕地保护的直接执行者,其行为意愿和行为方式是影响我国耕地保护效果 的关键因素。因此,从农户视角出发,研究农户在耕地保护中的行为态度、行 为方式及其变化状况, 为耕地保护研究开辟了新视角,为进一步完善我国耕地保护政策,强化耕地保护效果提供了新思路。 本文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从农户行为视角出发对耕地保护进行研究。首先,明确农户耕地 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运用经济学原理对农户耕保护行为进行理论分析。其次,在对九龙坡区耕 地利用变化态势、耕地保护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以农户调研数据为支撑,剖析九龙坡区农户耕地保 护的意愿和现状。再次,运用二项回归模型对农户耕地保护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研究,确 定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主要因素。最后结合九龙坡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重设 耕地保护目标、优化耕地保护模式和完善耕地保护的政策及措施。 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 耕地保护的实质是耕地生产力的保护,耕地保护需要各个保护主体的共同努力。农户在 耕地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不但是耕地保护的微观主体,而且是耕地保护的直接执行者。 农户保护耕地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不能得到合理的补偿,影响了其保护耕地的 积极性。通过政府干预,对农户的耕地保护行为给予合理的补偿,是调动农户 耕地保护积极性的重 要举措。 .年间,九龙坡区耕地保护形势严峻,耕地数量减少的同时耕地质量有所下降。 非农建设对耕地的占用与耕地保护矛盾突出,耕地补充难度大,难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九龙 坡区耕地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农户调研结果表明:受农户家庭特征、耕地资源禀赋、农业收益低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九龙坡区农户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不高。其一方面体现在农户对耕地质量变化的关注程度不高,另一 方面体现在农户对耕地投入资金、劳力等进行农建道路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的积极性不高。西南大学硕学位论文 农户对耕地保护的认知程度是决定其耕地保护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农户的耕地保护行 为主要体现在对耕地的利用上,农户耕地利用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体现 其耕地保护行为和保护效果。此外,经济利益直接影响农户的耕地保护意愿,随着征地补偿的提高, 农户耕地非农化的意愿明显增强。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户耕地保护意愿受到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对 农户耕地保护意愿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包括户主特征、耕地资源禀赋、政府对 耕地保护的投入、国家 和区域政策特征。但影响农户耕地保护意愿最主要的因素为农户家庭对土地 的依赖性和外部环境提 供的其他创收机会。 关键词:耕地保护 农户行为 农户意愿二项回归重庆市九龙坡区 ’??: ?? 一 一 一 : : .。 .. ., . ,, .., ’, , ,. . ’. ,, .., .. , :, 潞..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 .; ?. 伍 . . , , ,,,,. , . , ; . . . . . , .. , , .,,. :? 一一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题目: 基王壅庄堑羞的趱地握控硒窒二丝重迭直扛蕉速匡羞倒 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文中已加了特别标注。 对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撰写曾做出贡献的老师、朋友、同仁在文中作了明确 并表示衷心感谢。 学位论文作者: 乃亏 签字日期:勿哆年争月力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 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筹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 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口不保密,口保 密期限至 年 月止。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石考 月 日 签字日期: 签字日期: 年 加’年争月够日第章绪论 第章绪论 .选题背景及意义 ..选题背景 ...耕地保护是世界各国都关注的问题 耕地资源是一种稀缺性不可再生资源,是土地资源的精华和人类社会的宝贵 财富。其不仅是国 家粮食安全最有力的保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 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尽管各个国家国情各有差异,耕地的主导功能各不相同,耕地安全隐患的类 型和程度不同,耕地保护目的和侧重点存在很大差异,但保护耕地是世界多数国家都关注的重要课 题】。大多数国家保护耕地的目的在于保障粮食安全、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特别是人多地少、 粮食需求量大或粮食自给率低的国家,如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等。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偏重 农业用地的存在形态、质量以及自然景观多样性的保护。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我国耕地资源面临的现实问题日益突出。一 是耕地数量锐减,一是耕地质量日益衰退。据国土资源公报显剥,年我国仅有耕地.× ,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与年相比,耕地减少.×, 年均减少率为.%,其中建设占用耕地.×,占耕地减少量的.%。建设占用的大多 是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水利条件较好的优质良田,而补充的耕地质量较差造成了耕地的隐形流失。 此外,农户对耕地的不合理管理、过度利用也严重影响了耕地的生产能力,导致耕地质量的日益下 降。 经济发展过程必然要占用一定数量的耕地,这是经济发展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也称为农地代价 性损失?。国外众多国家和我国台湾的经济发展历程表明,经济发展需要一定的耕地资源消耗 是难以避免的,特别是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和加速阶段。因此,如何协调“耕地保护经济发展?农民 增收”之间的关系,避免耕地资源的过度减少和浪费;如何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使其得到永续利用 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 ...农户行为直接影响耕地保护的效果 在我国耕地属于公共资源,耕地资源的具体利用和管理通过各个利益主体来实现嘲。耕地保护 主要涉及中央、各级政府和农个层次,各个利益主体均有独立的利益目标,都期望实现自身利 益最大化,如何协调彼此之间的利益目标与收益,避免对社会公共利益产生冲突是耕地保护得以全 面落实的关键。当前,农户是我国农村最基本的微观经济单元,是农村经济活动的主体,更是耕地 利用的组织者和耕地保护的主体。农户自身的行为态度和行为方式不但是决定农业生产总量及增长 速度的直接力量,而且是关系我国耕地保护效果的关键因素。为了有效执行耕地保护政策,防止政 策实施过程中的变形,应加强对耕地保护直接的执行者??农户的关注,有效 激励和约束农户行为。 因此,深入研究农户在耕地保护中的行为态度和行为方式,对进一步完善我国耕地保护政策,强化 两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耕地保护效果十分必要。 目前,众多学者基于不同的视角对我国的耕地保护进行了研究和讨论,但大多从法律政策及耕 地利用技术角度进行研究,而对耕地利用的主体??农户视角进行的研究仍显不足。农户的耕地利 用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尽管部分学者对东部地区的部分农户耕地保护意愿及行为做了 研究,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因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各地农户的行为态 度和行为方式差异明显。因此,从微观层面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对农户的行为态度和行为方式进 行研究,能够为耕地资源的有效保护提供新视角和新途径。 ...九龙坡耕地保护的区域特殊性 九龙坡区是重庆市经济发达都市圈的核心之一,其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及质量在重庆市经济 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重庆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强的带动作用。随着高新技术产 业战略的实施和主城核心区部分工业企业的迁入,更多的新兴产业和项目落 户本区,建设用地需求 量将不断增加。年底,全区耕地为.,远低于批准的《重庆市九龙坡区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年确定的耕地保有量指标.,人均耕地面积仅为.,远 低于确定的.警戒线【’们。在耕地数量大量减少的同时,本区还出现耕地质量下降、 耕地生态功能弱化问题,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受到了严重威胁。耕地作为土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 分与粮食安全基础和保障必须加以严格保护,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又需要以占用一定数量的耕地为代 价,这一矛盾的日益尖锐使本区的耕地保护形势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农户作为耕地直接使用者, 在耕地保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耕地质量保护上,农户更是关键因素。研究耕地保护的 效果需要考虑到农户经济行为对耕地利用的影响。九龙坡区优越的区位条件、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 基础以及有利的政策环境为农户的经营决策提供了多种选择;而农业比较利益低下、地块破碎、人 均耕地面积小等限制因素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户扩大规模经营的积极性。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农 户经济行为的主要目标和基本激励因素,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农户在耕地利用和耕地保护 上的行为态度和行为方式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进而会对九龙坡区的耕地保护效果产生什么样的影 响,都是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因此,从农户角度出发对本区农户的行为态度和行为方式进行 研究,找出影响农户行为态度和行为方式的主要因素及农户耕地保护面临的困难,以期为耕地保护 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提供依据。 ..研究意义 对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有限的耕地资源,不同领域的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建议和对 策。但总体而言,基于农户行为的耕地保护研究还比较缺乏。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立 足于耕地保护的内涵,从农户角度出发,结合土地科学、行为科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原理 和方法,有针对性地选择重庆市九龙坡区为实证研究对象,对农户在耕地保护中的行为态度和行为 方式进行研究。通过研究以期明确农户在耕地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构建农户耕地保护行为的微观 第章绪论 理论,探索国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农户微观层面影响耕地保护效果的各种因素,使中央政府、国家整 体利益和农户利益在耕地保护中能得到充分反映,从而实现公共利益与个人 利益的协调。本研究一 方面可以深化农户行为理论,丰富相关学科的研究内容,促进相关学科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可以 为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政策提和措施提供实证基础和现实参考。此外,希望对相似区域及重庆市耕 地保护的决策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国内外研究动态 ..耕地保护的相关研究 ...国外耕地保护的相关研究 耕地保护,国外一般称之为农地保护。其起源于人们不合理利用土地导致土地生产能力退化、 城市化扩张中优质农田的过快损失以及对无公害食品生产的环境保护需求【。。随着农地耕地 研究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农地耕地保护问题。基于不同的国情,国外学者对 耕地保护的关注点不相同。以北美和欧洲为研究范围的学者主要关注耕地非农化过程对环境的影 响,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宏观经济政策与土地利用行为变化对耕地资源质量与数量的影响以及对土 地景观生态的保护。以亚洲、中美洲为研究范围的学者则关注耕地数量变化对粮食供给的影响以及 针对性的调控措施。 美国耕地质量和农业生产率皆高,但其仍非常重视城市化不断蚕食农地的问题,力图不断提高 城市土地的利用率,在不影响城市发展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护耕地。其通过建立比较完善的农地保 护法律体系,设定他项权和规划控制等手段来保护耕地【刀。诸如制定《水土保持和国内生产配给 法》、《农地保护政策法》、提出“土地评价与立地系统”,进行农地发展权购买等。同时,美国还提 倡和推行保护耕作法。 加拿大高度重视农地保护和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某些省份通过划分农地保护区以便有效保护 农地。从年开始加拿大对全国人口超过.万的城市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深入分析土地城 市化的范围、速度、趋势、分布和对策。同时,针对水土流失、土壤结构恶化、盐渍化等耕地退化 问题建立了耕地质量监测系统【。 英国人多地少,政府对农业和农地的保护相当重视。其重视农地环境价值,通过制定鼓励、确 保农业发展的法令和灵活的规划制度实现对耕地的保护【】。此外,政府还对农业直接投资、农 业基础设施较差的山区进行补贴。因此,英国在城市发展的巨大压力下很好保留下广阔的乡村土地 成为世界公认的成就。 日本人口众多,国土资源极为有限,一直重视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最严 格的国家之一。为了保障优良的农地,对农地的购买、转用等都做了严格的管制。例如为了保障农 地有效利用制定了《农业振兴地域整备法》、《国土法》和《农业法》,划定农业振兴区域范围, 限制农业区与土地利用;制定《城市规划法》,限制城市用地,不允许超过规划范围乱占耕地。同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时,日本比较重视城乡土地调查和土地利用计划,广泛进行地籍调查、土地分类调查、水资源调查 等各类调查工作,为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其他国家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加强农地保护。韩国划分农业地域,包括耕地地区和聚落地区 作为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波兰将土地划分为特级、一般和局部三类保护等级,规定特级和一 般保护地不能作为非农利用,局部保护也只限于质量差的土地用于非农建设。澳大利亚经过长期的 实践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耕地保护制度主要有:通过规划管理控制土地用途的改变。加强 对农用地的保护,农用地要转为非农建设用地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 从对耕地保护的认识看,国外关于耕地保护的研究主要有三种观点:耕地保护应该主要用 市场调节,运用政策手段和法律手段进行调控,并合理确定国家与个人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耕地保护应该以国家干预为主,要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依法管理。耕地保护应该注重 可持续发展,处理好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耕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从保护手段看,国外对耕地保护可以分为直接的农地保护和限制城市发展的间接保护两方面。 直接保护主要是采取各种措施限制农用地转为其它用地和鼓励农地农用。间接保护主要是通过限制 城市的蔓延和提高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度来达到保护耕地的目的。具体保护手段有制定相关政策法 律体系、加强规划和利用先进技术等。 ...国内耕地保护的相关研究 我国的耕地保护可以追溯到解放初。世纪.年代,中央政府公布了一系列国家建设和农 村宅基地的管理办法,强调非农用地尽量不占用耕地。.年代全国开展了以基本农田建设为中 心,以水利建设和土壤培肥为主要内容的耕地改造运动。进入年代中期,在黄土高原、西北风 蚀区和南方红黄壤丘陵山区开展了农田生态环境治理改善工作,提高了农田 生产能力。随着改革开 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耕地快速非农化和耕地的大量流失造成许多负面影响,耕地 保护问题受到我国政府和学者的高度关注。国内学者对耕地保护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耕地保护相关理论研究 当前,我国学者从耕地保护的内容、原则及模式、理念等方面对耕地保护的理论进行了丰富和 完善。徐彬彬认为耕地保护必须既重数量又重质量【】。陈海燕认为耕地保护是为了满足国家计划和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所必需保有的具有较高生产能力、适宜生态环境、优越立地条件、直接服 务于农业生产的农田及立法、管理、监测等手段的总和【】。丁洪建等从耕地保护理念的内涵入手, ‘。纪吕品 在此基础上对其拓展创新提出“温饱型”、“小康型”和“生态型”耕地保护理念等方案 认为耕地保护包括数量、质量、生态、时间、空间和利益的保护,耕地保护的出发点应该是保证耕 地的农作物生产能力不下降,落脚点在于为农户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农业经营环境【。张凤荣认为 在特大城市,耕地保护的重点是保持耕地生产能力的平衡,应把耕地纳入城 市系统,作为城市的隔 离带加以保护‘。蒋承菘认为保护耕地的实质是保护耕地的生产能力【。邵建英通过对耕地保护的 外部性进行分析,认为耕地保护应该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刘卫东认为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快 第章绪论 速发展阶段耕地保护应提升到耕地多功能性保护【引。白易等认为耕地保护问题更是行为和心理问 题,将社会心理学的思想引入耕地保护,为更有效地保护耕地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们。周小萍等 认为我国应从注重耕地保护向注重农地保护的理念转变,构建耕地保护保障口粮安全一农地保 持保障食物安全一农地保护保障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多级实施框架【。赵华甫等认为 在大都市耕地保护上,应重新审视城市居民需要下的耕地功能,把耕地保护提升到保护耕地多元性 功能的高度【】。 耕地变化趋势及驱动力研究 耕地的变化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其变化和流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社会经济的基本 态势。因此,加强耕地资源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力的研究,对于保障耕地资源安全、实现耕地资源持 续利用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张国平等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耕地总量有所增加,但耕地的生态 质量下刚。封志明等研究表明年以来我国耕地资源数量呈现波动变化,年以后耕地数量 迅速减少,预计年以后耕地资源数量将趋于稳定【”。王梅通过变异率分析发现我国近些年来耕 地面积的减少趋势逐步变缓,情况总体好转【】。邵晓梅认为我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势头加速增长, 独立工矿用地和城镇扩展占用耕地比较严重,经济发达地区和粮食主产区的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尤为 突出【】。在耕地变化的驱动力研究方面,张士功认为造成耕地非农化无序流转的主要原因在于盲目 的城市化、土地管理法制建设滞后、利益驱动、执法和监管不力【。严岩等认为退耕还林还草、农 业结构调整、建设占用、自然灾害是耕地减少的直接原因,而人口、经济、社会、政策因素对土地 利用变化的驱动作用是耕地变化的根本作用【。孙燕等认为影响耕地面积波动的主要因素是政策因 素,此外还有自然因素和经济因剥那。 粮食安全、城镇化与耕地保护关系的研究 耕地保护源于粮食安全问题,粮食安全是耕地保护的最基本目标,加强耕地保护是实现粮食安 全的重要保障。王群、朱红波认为耕地资源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基础,粮食安全可以促进耕地资源安 全程度的提高【。傅泽强等认为中国世纪粮食安全战略必须高度重视耕地的数量保持和质量 改善【。谭术魁等认为基于我国粮食安全的耕地利用与保护存在众多问题,调整耕地利用思路,扩 大耕地保护途径迫在眉睫【。封志明等对中国未来人口发展的粮食安全与耕地保障程度研究表明随 着人口的增长和消费扩张,中国未来的耕地规模和人均耕地面积会进一步下降,需要实施“藏粮于 土”工程,扩大耕地保护的范围,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生产能力【。颜彦、于波华等研究认为我国 耕地资源可以保障未来的粮食安全,但是形势不容乐观【’】。 由于我国处于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对城市化建设与耕地保护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多。但对它们 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学者们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些学者认为城镇化建设是提高土地利用的 效率和保护耕地的有效途径。如唐红波认为城镇化是解决我国耕地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谢金宁 认为城镇发展和耕地保护可以相互协调,合理的城镇化能够促进资源集约利用,对耕地保护产生积 极作用】。潘思东认为科学的城镇化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保护耕地资源的 有效措施【引。朱莉芬等 认为不同城镇化模式对耕地的影响是不同的,在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城镇化对耕地减少还起到 两南大学硕士学何论文 一定的缓解作用。宋戈等认为城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从而可以缓解耕地减少 的强度或可以扩大耕地面积】。而另一些学者认为城镇化不利于耕地保护,是耕地流失的主要因素 之一。如谈明洪等认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城市化和城市用地的蔓延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我国耕 地资源的紧张【。 耕地保护的机制、制度及法律研究 蔡运龙认为保护耕地的经济机制是提高农业的比较经济效益,重视耕地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实 现至关重要;在政策管理机制方面,要强化政府在耕地保护中的作用,规范土地管理行为,明确独 立于市场的政府土地管理目俐】。钱忠好提出农地保护中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他指出当前我国 农地保护政策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原因在于耕地保护政策出现偏差及政策执行具有不完全性【。郑 丽认为耕地保护具有外部性和出现市场失灵,当前的耕地保护规则主要是宏观方面的,存在一定程 度的政府失灵【。谭荣通过建立模型测算了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农地非农化在配置方式上存 在的效率损失及其导致的农地过度性损失。指出政府对土地价格的干预造成了农地非农化配置上的 效率损失,不完善的土地市场体系导致土地价格扭曲是引起农地非农化配置效率低下、农地过度非 农化的主要原酬”。郑培等认为在我国由于地方政府公共决策失效、政府的内部性和寻租行为等导 致了耕地保护中的政府失败【。在耕地保护体制、制度方面,李明艳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我国 现行耕地保护制度的供给和需求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有的耕地保护制度水平是供给双方以及供给 方内部成员依据各自的影响力博弈的结果【】。张效军认为以产权不清为特征的基本制度缺陷和地方 政府的制度扭曲是耕地保护制度失灵的主要原因【】。李边疆等认为地方政府在个体理性支配下的博 弈行为是耕地保护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区地方政府比落后的西部内陆区 地方政府有更强的耕地保护意愿,建立耕地异地代保市场可以将这种较高的意愿变为现型】。郭春 华认为由于我国的耕地保护的各个主体在追求目标上存在差异性,导致其在耕地保护中的行为明显 不同四。郭贯成等通过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发现中国耕地保护体制存在深刻的体制障碍,主要 表现为代理人的激励机制不足,监督成本过高,代理人其他工作对耕地保护工作有负面影响【。史 小亿等认为我国耕地保护政策运行与目标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的跟本原因之一是地方政府的“内部 性”【。 耕地保护的对策措施研究 陈茵茵等认为我国耕地保护要立足于可持续发展,与“三农”问题相结合、注重制度创新和全社 会参与【”】。王晴认为应该突破省域范围限制,实行“异地指标调控”,从而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实现全国范围内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完成耕地保护政策目标【。张效军认为在当前耕地保护责任 和义务在区域间界定不清的情况下,通过构建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可以有效地保护耕地【。李建 章提出通过建立耕地保护信息系统来实现耕地保护的动态监测、科学规范管理【】。王兴运认为必须 健全法制,不断完善土地的利用规划、征收、用途管制、违法预防、违法监督、违法查处和违法惩 处等法律制剧吲。孔祥斌等认为北京市应构建“保持粮食生产能力为基础、发挥耕地生态价值”的 耕地保护目标【。黄大全等认为选择合理的城市化道路,实施大都市发展战略是中国应对耕地资源 第章绪论 紧缺的重要途径,“开源节流”是保持耕地面积稳定的重要保证【胡。于伯华等认为我国应该关注城 市化与工业化后期的耕地非农化问题,坚持土地长期保护政策‘们。孙强认为我国需要建立耕地保护 的结构性长效机制、实现都市圈的紧凑型发展,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张全景等认为应从加强 耕地国情教育、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构建与耕地保护相配套的政策激励和经济约束机制、 规范耕地管制行为【。朱亚夫等提出深入研究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规律,高度关注农村劳动力大转 移、加大对农业和农民利益保护力度、更新思路等观点【。藏红梅提出通过运用农地发展权来实现 耕地的有偿保护,从而激励地方政府和农民保护耕地【。 ...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耕地保护研究的评述 通过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外农地保护与中国耕地保护不尽相同,不仅在概念上 有所区别,而且保护重点也有一定的差异。国外农地保护偏重于农业用地的存在形态和质量的保护。 同时,由于耕地资源禀赋的差异和各国发展阶段的不同,不同学者研究耕地 保护的视角各不相同。 发达国家的学者更多地关注耕地非农化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及耕地综合价值体现,所以提出的政策措 施也主要从减少耕地非农化的环境损害和农地功能和价值保护出发。在耕地保护区的确定上,不但 考虑农田的自然背景特征、还考虑立地条件和机会成本,诸如农田连片性、农业发展相关因子、税 收激励机制等。对于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而言,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耕地保护的关注点从如何遏制耕 地的大量流失转变到耕地非农化的环境影响上尚有一定的困难,但在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周边地 区,耕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和景观生态价值越来越受到关注,借鉴国外研究和成果开展这方面的 研究将会有很大的价值,为我国大城市区域的耕地保护提供新思路和新对策。同时,这种转变将会 是我国耕地保护研究的新方向。国内学者对耕地保护的研究多从保证国家粮食安全、遏制耕地大量 流失等角度出发,涉及到耕地利用变化驱动力、耕地保护的机制、制度、法律以及解决措施等。总 体而言,国内学者对耕地保护的研究视角中以耕地保护主体为出发点,在政府、农户等耕地保护主 体的行为意愿及行为方式等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尤其是从农户视角对耕地 保护进行研究还较薄 弱。 ..农户行为的相关研究 ...国外农户行为的相关研究 一般认为,国外对农户行为方面的研究最早始于世纪年代,主要是对农户经济行为的研 究。在农户经济行为研究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以前苏联.恰亚诺夫为代表的组织生产学派。该学派认为农户家庭经营不同于资本主义 企业,农户经济发展依靠的是自身的劳动力而不是雇佣劳动力,其生产的产品主要是为满足家庭需 求而不是追求市场利润最大化。农户选择满足自家消费需求和劳动辛苦程度之间的平衡,追求一种 家庭效用最大化,对家庭收入及利润等概念不予考虑‘川。其研究的背景是农户生产高度自给的社会, 观点不太符合我国目前的情况。当前,我国农户土地利用目标是在满足家庭需要的前提下,追求市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场利润最大化【】。 以西奥多..舒尔茨为代表的理性小农学派。该学派认为在一个竞争的市场机制中,农户 经济运行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并没有多少差别,农户的行为选择完全是有理 性的,是在权衡各种利 弊之后做出的,其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应该从经济本身对农户经济行为进行分析。传统 农业增长的停止是来自传统边际投入下的收益递减,在传统农业改造过程中应在现存组织和市场中 确保合理成本下的现代生产要素的供应,保证现代技术要素投入获得现有价格水平上的利润【】。此 外,该学派还认为对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成就最好用政策的差异去解释。该学派的理论更能恰当地 解释我国农户行为变化特征。 以西蒙为代表的有限理性假说。运用“效用”模式来分析传统农户,走出了农户完全理 性的困境,认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人类行为中的理性和非理性同时存在,信息的局限性导致决策 和行为中的非理性。 以黄宗智为代表的历史学派。其认为小农家庭在边际报酬十分低下的情况下仍然会继续 投入劳动,可能是因为农户家庭没有边际报酬概念或农户家庭耕地规模制约,家庭劳动力剩余过多, 由于缺乏很好的就业机会,劳动的机会成本几乎为零。他在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好几个世纪的 农业发展后提出中国农业是“没有发展的增长”和“过密型的商品化”的概 念,并通过对华北平原 。但 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发展的分析,认为中国的农业仍然处于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状态 是,农户通过活体劳动的额外投入、精耕细作等达到增加收入的目的。 国外对农户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从经济学和社会学进行研究,从地理学角度对农户的研究较少, 且主要是分析土地配置与气象因素对农户农业生产的影响。和利用随机边界法和数据 打包分析,对孟家拉国农户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技术效率受到环境退化和灌溉设 施的显著影响【引。、和利用模型,以冈比亚为例探讨了农户经济效率, 结果表明农户技术效率比较高、规模成本效率适中、金融资本和非农业雇佣市场中的非理性对配置 效率显著】。在农户时间配置研究方面,和认为孩子多的家庭,其父母趋向减少农 业劳动力供给,而非农业劳动力供给增加【?】。和利用纳什合作交易框架分析 了美国农户家庭成员如何在工作和闲暇之间配置他们的时间,结果证实美国妇女和儿童做出了最重 要的劳动贡献,男人和女人都是他们自己和他们孩子时间配置的决策者【?。此外,家庭内部时间配 置在性别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父亲的经济收入对家庭成员的时间配置具有重要影响。和 分析了埃塞俄比亚土地重新配置政策对其南部土地使用安全、购买农场投入和植树的影 响,认为一些地方政策因素与农场规模和土地占用却呈正相关关系。政策因素对使用可能性和施用 农业投入强度或常年植树没有负面影响【眩。 ...国内农户行为的相关研究 目前我国关于农户行为的研究主要为实证调查和模型分析。赵登辉等以农户土地利用模型为起 点,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相关政策对农户土地利用的影响,并提出转换农业政策、促进土地可持续利 第章绪论 用的对策引。陈佑启研究认为农户的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行为具有较为明显的非持续性特征,政策 和政府行为的正确引导是实现农户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诸培新、曲福田等对农户经营行 为进行实证分析和不同经营规模农户经营行为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黎元生针对耕地利用中的农 户行为所引起的耕地破坏,分析农户行为调整并论述了农户行为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及其产生的 深层根源。王跃生对家庭责任制、农户行为的研究表明土地的产权是影响农 户行为的决定性因素 。史清华认为农户的各种行为常常受到各种自然和社会环境及风俗习惯的影响,农户经营行为目 的在于合理配置农户家庭经济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引。孙德凤等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在市场 经济条件下农户经营决策的影响因素,探寻影响农户经营行为选择的主导影响因素【。谭淑豪等从 生产规模、收入水平和兼业行为等方面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差异进行比较,探讨了不同类型农户 对经济政策刺激的反应,以及可能采取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地保护的影响唧。欧阳进良等通过对土 壤质量变化与农户行为的分析,认为农户种植选择、经营投入和资源利用是对土地质量和环境影响 最直接的行为【。等人研究表明农户土地利用方式选择决策和技术选择影响土壤肥力状况, 把握农户投资行为特点、投资决策特点及影响农户的因素,是实现农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 【。刘玉振等人通过对农户生产投资行为变化的研究认为随着农户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实力的增 强,农户对农业的投入也会相应地增加,以期获得更高的收入】。欧小鸥对怀化市农户耕地利用调 研表明耕地利用单元变小、耕地质量下降、农户对耕地关注程度下降等是耕 地非农化加剧的主要原 因【。孔祥斌研究认为建国之后我国农户的土地利用目标,在时间上先后经历了产量最大化、产量 与利润最优化和利润最大化的三个不同阶段。陈屹松等通过对耕地资源稀缺地区农户自然资源利 用行为的研究,发现该类地区农户重视粮油等生活必需品的生产,但以获取净产值作为资源利用的 主要经济目标,从经济效益出发安排生态型作物的生产【。田志会等通过北京山区小流域的农户土 地利用行为调查发现农户在土地利用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可持续行为,其中位于浅山丘陵区的农 户表现得尤为明显【。韩书成等通过对不同类型农户土地投入行为差异发现不同类型农户对土地的 投入偏好是不同的,农户类型不同其经济行为不同,进而会影响到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及土地的可持 续性‘。齐永华等通过农户劳动力和物质资本的投入强度、方向及其差异来反映农户的经济行为, 发现对土地利用未来收益的预期,种植各业预期经济效益的不同是农户土地要素投入产生差异的主 要原刮引。韩书成以高原沟壑区小流域的农户为例,对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土地经营行为的差异进行 了研究,发现农户的土地经营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收入水平越高,耕 地比例越小岬。孟媛 认为农户土地利用的首要目标是满足基本生活和获取经济效益,农户的经济利润最大化目标决定了 其土地利用行为。郝仕龙通过对黄土丘陵区耕地变化与农户经济行为响应分析发现耕地变化对 农户经济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农业系统内和农业系统外部经济活动的变化,农业系统内部主要表 现为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及利用形式的变化,农业系统外农户经济活动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农业系统外 收入不断增加和农户外出劳务人数增加【?。张建杰认为农户粮作经营行为取向是对自身因素与外 界环境变化的理性反应。农户从事粮作经营的主要动机是满足自身需要以及增加现金收入,随着种 植规模的扩大,农户满足自家需要的动机减弱,而增加现金收入的动机增加【。钟涨宝等认为农 两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户只具有有限理性,其经济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行为选择,它既是对社会、经济和自然资源环境相适 应的结果,也是根据环境调整自己行为方式的表现【。高明认为农户是耕地经营的微观主体,其 对耕地投入的积极性是由种地的比较收益决定的。受到粮食单产不高、社会比较收益低下等因素的 影响,现阶段农户对耕地的资金投入和劳动投入双下降,影响了耕地的可持续利用【】。丁中义等 认为在县域尺度,农户粮食生产行为是土壤有机质最主要、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当前农户在粮食生 产过程中,多是基于经济利益考虑,对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考虑较少【。 陈美球等人通过实地问卷调研对当前农户耕地保护的积极性、资源禀赋对农户耕地保护的意 愿、农村生存发展环境与农户耕地利用行为进行了探讨,发现当前农户的耕地保护积极性并不很高, 资源禀赋对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影响不大。此外随着生存发展环境的改善,农民保护耕地的责任意 识不断降低【纠?】。邵绘春研究了农地价值表现及其对农户经营决策的影响,认为农地的直接生产 价值是影响农户种植决策的关键因素,而农地的社会保障价值是影响农户农地非农转用决策的主要 因素【】。赵华甫认为农户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耕地和和基本农田保护的成效,但当前农户 层面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问题很多,需尽快通过政策宣传、理念革新、经济补偿等措施加以解决。 总体而言,国外学者的研究多侧重于从经济学和社会学进行研究,而从地理学视角进行研究的 较少,得出的结论对我国只有一定程度上的适应性和借鉴作用。在中国,随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的实施和不断完善,农户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有关农户的研究成果也日益增多。 这些成果既有理论方面的分析,也有实证方面的研究,其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研究基础和研究思路。 .研究思路及方法 ..研究思路 本文以农户为研究对象,运用经济学、社会学、土地学、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在 对耕地、农户、农户行为等基本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农户在耕地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 同时从经济学视角对耕地保护中的农户行为进行理论探讨;在对九龙坡区耕地利用变化态势、耕地 保护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九龙坡区实地调研资料剖析农户耕地利用与耕地保护现状特征及其影 响因素,并优化九龙坡区耕地保护模式、提出耕地保护对策。技术路线见图。 第章绪论 图.基于农户行为的耕地保护研究技术路线图 .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分析法。通过查阅和分析国内外耕地保护和农户行为的相关文献资料,掌握国 内外相关研究动态。通过收集九龙坡区土地利用变更资料、统计年鉴和农经报表等相关资料了解九 龙坡区耕地利用变化态势和农户的耕地资源禀赋、农户耕地利用效益。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即在对九龙坡区耕地利用变化态势定性分析的基础 上,结合二项逻辑回归模型对农户耕地保护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 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法。以调查问卷为工具,通过农户对问卷的填写以及相关问题的回 答收集农户耕地利用现状、保护意愿等资料。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研究目标及内容框架 ..研究目标 本研究从耕地的直接使用者??农户角度出发,结合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等分析农户在 耕地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经济学角度剖析耕地保护中的农户行为。同时结合九龙坡区的土地利 用变更数据、社会、经济等统计资料、明确九龙坡区耕地利用变化态势及耕地保护现状。此外,结 合农户耕地利用和保护意愿调研资料,弄清九龙坡区农户耕地利用与耕地保护的现状特征、农户耕 地利用与耕地保护影响因素、以期能够明确九龙坡区农户耕地利用与耕地保护的现状及主要影响因 素,揭示九龙坡区耕地利用变化态势和农户在耕地保护中的行为特征,为政 府制定和完善区域耕地 保护政策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研究内容 农户在耕地保护中的地位及作用 耕地保护中的农户行为特征 九龙坡区耕地变化态势和耕地保护现状 九龙坡区农户耕地保护现状分析 九龙坡区农户耕地保护影响因素分析 九龙坡区耕地保护模式优化及保护对策分析 第章耕地保护中的农户行为研究 第章耕地保护中的农户行为研究 .基本概念 ..耕地 在英文里,可以将耕地译成 , 、和 指种植短期 作物的土地,供割草或放牧的短期性草场,供应菜市的菜园和自用菜所用的 土地及温室,以及休耕 地或闲置不超过五年的土地。包括种植农作物的土地、牧地、果园等农业用 地,是农场范 围的总称。 又包括两部分, 和 , 包括种植农作物的土 地、果园、花卉、葡萄园等用地: 指牧草地。 世界资源研究所和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所将耕地定义为包括暂时种植和常 年种植作物的土 地、暂时草地、商品菜园、暂休闲耕地,还有包括种植可可、橡胶、果树和葡萄等这些在每次收获 以后不需要重新种植的土地;不包括用来种植为获取薪材的林地。 在中国,耕地一般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目前广为接受的耕地的定义是根据国家农业区划委 员会制定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及有关规定划分的,具体包括以下三种情形:种植 农作物的土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种植三年以 上的滩地和海涂。此外,耕地还包括南方宽.,北方宽.的沟、渠、路和田埂。年 月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土 地利用现状分类》中对耕地的界定在前面的基础上增加了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 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 总体而言,耕地的概念是动态变化的,随着人们对土地开发、利用、改造的深入,随着科技的 不断进步,耕地的概念不断发展,其内涵日益丰富。为了研究方便和数据统一性,本文中所使用的 耕地概念与国家农业区划委员会制定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规定 相一致。 ..农户 农户是以家庭为单位,完全或主要以家庭成员为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李 光兵,。农户作为我国农村微观经济行为的主体,具有以下特点: 以家庭为单位,家庭为其生产提供劳动力。农户经济行为和家庭关系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土地是农户的主要生产资料和生活基础,从事农业劳动是其主要经济活动。 农户具有消费和生产的两重性,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根据当前我国农户的现实情况,本研究中的农户是指具有农村户籍,享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的家庭。包括具有农村户籍实际承包并正在经营农地的农民家庭以及具有农村户籍承包土地但没有 经营农地的农民家庭。 两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农户行为. 行为是指行为主体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达到一定目标而表现出来的一系列活动过程。人的行为 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其随行为主体的性别、年龄、职业及所处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而呈现 出极大的差异性。从行为的构成看,可分为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前者指一个人的行为,这种行为 千差万别,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后者是个体行为的集中表现,过滤了个体行为的差异性,而保存 了个体行为的共同性。 农户行为是指农户为了满足自身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并达到一定目标而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的 活动过程,主要是指农户的经济行为。农户的经济行为是指农户为了实现纯收入最大化目标对经营 约束所做的规律性反映。它由三部分组成:目标、行为模式和行为后果,其中行为后果处于决定性 地位,它决定了目标及行为模式。不同的农户经济行为模式,都是特定要素环境下的产物,都存在 一定的合理性。在本研究中,农户行为指农户在土地利用中所采取的一系列选择决策的活动过程, 具体包括农户耕地保护意愿、农户耕地投入状况与利用方式和农户耕地保护行为等。 .农户在耕地保护中的地位与作用 ..农户在耕地保护中的地位 耕地保护的主体不仅包括土地所有者,也包括土地管理者以及土地的使用者。国家是公共利益 的代表,拥有耕地的所有权,是耕地的所有者。同时,耕地资源的公共性质和耕地保护的外部性要 求国家在耕地保护和管理上发挥主导作用。国家主要通过行政干预、法律法 规、经济激励等手段, 重点对耕地的数量和用途加以控制和保护。耕地保护仅仅依靠政府部门是管不过来的,也管不好的。 地方政府作为权利的执行者,受到耕地非农化巨大利益的诱惑,往往成为与国家耕地保护目标背道 而驰的主体。因此,耕地保护需要各个保护主体的共同努力。耕地保护的实质是耕地生产力的保护, 耕地生产能力除了受自然环境因素限制外,更主要的是受农户对耕地的肥料、劳动、农药等短期投 入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耕地质量改良等长期投入以及农户的耕地利用和耕地管理状况的影响。农 户对耕地的长期投入、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是保障耕地生产能力不下降的关键。对农户而言,耕地 是农户最直接、最重要的家庭资源之一,其给农户提供家庭生活来源、就业机会和社会、医疗保障 等多种功能。当前及将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农户是耕地最基本的经营主体、最直接使用者,其在耕 地利用和耕地保护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农户是耕地保护的微观主体,是耕地保护的真正 实施者。 ..农户在耕地保护中的作用 在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农户是农业生产的 微观组织主体,是 耕地的直接使用者和耕地保护的主要承担者。农户的耕地保护意愿、耕地利用方式等都会对耕地保 护起到促进或阻碍作用。农户耕地经营积极性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耕地保护的效果。农户的积极性越 高,农户投入到耕地中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多,越会注重耕地的管理和耕地质量的提高。同时,农户 第章耕地保护中的农户行为研究 对耕地的投入特征和耕地利用特点对耕地保护效果有重要的作用。农户越注重长期投入,对耕地利 用越科学合理、越注重耕地管理,对耕地负面作用越小,耕地的生产力才越能得到更好保持。如果 农户非农化冲动强烈,对耕地过度使用、投入不足、管理不善等会导致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从 而影响耕地保护效果。此外,农户对耕地保护政策及耕地利用政策的认知程度会影响其对耕地保护 的执行效果。 .农户耕地保护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耕地资源不仅具有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存在价值和遗赠价值等多元价值,而且具有生产服务、 生态服务、社会保障、文化景观服务等多种功能。耕地资源作为一种公益物品,其具有效用的整体 性,消费、收益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国家的每一个人都可以享用耕地保护带来的收益。正是耕 地资源提供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和生态安全效用的非排他性导致消费上的“搭便车”现象,任何理 性的个人都不会主动为保障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和维持生态环境而保护耕地。 农户作为耕地保护的微观主体,他们保护耕地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但耕地保护的社会价 值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和生态价值生态服务、生态保育、景观遗存等却不能体现在市场价 格之中。农户承担保护耕地的全部成本,耕地保护的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却被其他社会成员无偿享 用,抑制了农户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同时,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在经济活动中追求利润最大化。 由于农业比较利益低下以及“搭便车”的存在,维持和保护耕地并不是他们的最优选择。在耕地非 农化产生的短期经济效益更为可观的驱动下,农户有耕地非农化的冲动。 如图.曲线为耕地的边际收益曲
/
本文档为【基于农户行为的耕地保护的研究——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可编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