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传染病报告制度

2018-12-05 6页 doc 18KB 282阅读

用户头像

is_083599

暂无简介

举报
传染病报告制度传染病报告制度 《传染病防治法》将全国发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危害严重的39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并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危害程度,分为甲、乙、丙三类: 甲类传染病(2类)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5类)是指: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1N...
传染病报告制度
传染病 《传染病防治法》将全国发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危害严重的39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并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危害程度,分为甲、乙、丙三类: 甲类传染病(2类)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5类)是指: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 丙类传染病(12类)是指: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2008年5月2日新增手足口病为丙类传染病。 一鼠疫: 鼠疫(plague) 是由啮齿动物和蚤把鼠疫杆菌传给人和动物的一种特殊的人兽共患病,其开始的症状与体征是无特征性的发热、畏寒、不适、头及四肢疼痛、恶心、喉痛,常见的是最早被蚤叮咬的地方其相关的淋巴结出现淋巴腺炎,这就是腺鼠疫,其90%发生在腹股沟淋巴结,少数发生在腋下或颈部,受害的淋巴结肿胀、红肿、变软、化脓,发热是最常见的。 鼠疫的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南方的鼠疫(主要是腺鼠疫) 多发生在春夏季节,青藏高原等地区的鼠疫(主要是肺鼠疫) 多发生于夏秋季节。 鼠疫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1.经鼠蚤传播鼠蚤叮咬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啮齿动物→蚤→人的传播是腺鼠疫的主要传播方式。 临床症状 鼠疫的潜伏期很短,多数为2-3天,个别病例可达到9天。 (一) 全身中毒症状:起病急,高热寒战,体温迅速达到39-40℃,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伴有烦躁不安,意识模糊,心律不齐,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皮肤黏膜先有出血斑,继而大片出血及伴有黑便,血尿。 防控措施 (一)预防措施 1.健康教育:是预防鼠疫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宣传培训基层卫生人员,以电视等各种形式,使广大群众了解鼠疫对人类的危害,懂得预防鼠疫的知识。 2.免疫接种:目前我国选用菌苗是EV76鼠疫冻干活菌苗,由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所生产,免疫有效期为6个月,在鼠疫流行期前1-2个月以皮上划痕法进行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的范围:a.在发现人间或动物间鼠疫的地区,人群进行普遍接种。b.进入鼠疫动物病疫区工作或捕猎的人员,在工作之前两个月内完成预防接种。c.从事鼠疫强毒实验室工作人员。 禁忌症:a.体温37℃以上,周身不适者。 b.患急性传染病者。 c.严重心、肝、肾及结核病患者。 d.妊娠前6个月及哺乳期、月经期。 e.体质极度衰弱者。 f.怀疑感染鼠疫或潜伏期内者。 (二) 疫情报告: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第21条的规定:任何人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时,都应及时向附近的医疗保健机构或者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报告程序:县(市、旗)卫生防疫机关判定鼠疫病人或动物鼠疫疫情后,填写疫情报告卡,迅速上报上级卫生防疫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机关,县卫生行政机关收到疫情报告卡片后,立即转报上级卫生行政机关直到卫生部,县卫生防疫机构接到材料后,在24小时内作出预报,在96小时内做出最初诊断。 二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有些患者出现荨麻疹、关节痛或上呼吸道症状。 我国是个肝炎大国,病毒性肝炎发病数位居法定管理传染病的第一位,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就达1.2亿。慢性乙型肝炎病程迁延,如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将会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只有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做好易感人群的保护,才能减少疾病发生。 甲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症状 典型病例发病初期常有乏力、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随后出现黄疸,小便深黄,大便灰白,皮肤巩膜黄染,肝脾肿大,体温升高,甲肝病人还可出现腹泻,肌肉疼痛,咽炎等。 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症状 乙型肝炎起病隐匿,主要症状为全身乏力、疲乏、厌食、腹部不适、少数病人有恶心、呕吐症状,无黄疸或轻度黄疸,检查可发现肝肿大,压痛、脾肿大、少数病人有肝区疼痛。 防控措施 一、乙肝是一种危害大的严重传染病,但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和其它措施预防。 二、乙肝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乙肝病毒。 三、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关键。新生儿出生后要及时并全程接种三针乙肝疫苗。 四、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已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管理,免费接种。 五、推广新生儿以外重点高危人群接种乙肝疫苗。 六、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使用安全自毁型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器具,杜绝医源性传播。 七、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工作和生活能力上同健康人没有区别。由于乙肝传播途径的特殊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中不对周围人群和环境构成威胁,可以正常学习、就业和生活。 八、目前,乙肝病毒感染尚无理想的特异性治疗药物,医学科技领域亦尚未攻克有些媒体广告宣传的“转阴”“根治”等难。 九、乙肝病毒携带者应定期接受医学观察和随访。乙肝患者要治疗、定期检查。 十、乙肝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预防乙肝是全社会的责任。 三流行性感冒 流感的传播途径: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传播。也有人因为接触了污染了流感病毒的物品(如食具、茶杯或玩具等),然后又接触自己的嘴或鼻子,感染病毒。 流感的主要合并症:细菌性肺炎、耳部感染、窦感染、脱水,同时伴有的慢性基础疾病(如充血性心衰、哮喘或糖尿病等)可恶化。 老人、儿童、伴有某些基础疾病、或体质虚弱者感染流感后容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临床症状 季节性流感的潜伏期约为1~3天,急性起病,通常表现为高热、头痛、肌痛、乏力等中毒症状,可伴有咽痛、流涕、干咳、胃肠不适等症状。 防控措施 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主要预防措施包括: (一)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二)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三)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五)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六)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七)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也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
/
本文档为【传染病报告制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