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017-09-05 8页 doc 21KB 225阅读

用户头像

is_314871

暂无简介

举报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昨天下班后我在煤炭总院急诊科输液~这已经是第四天啦。同往常一样~我手里拿着《读者》杂志在看。一篇反应边远山区教师12年没有一分钱工资报酬而无怨无悔奉献教育的文章吸引了我。我的感动翻江倒海~我的眼泪一泻千里。急诊科医务人员中有我几个学生~她们误以为是我疼痛所至流的泪. 教师节要到了~我送上这篇文章作为礼物~给自己~也给我的教育同仁们。 感动之后要淡 定。 我有103个孩子 崭新的白衬衫,刚理的头发,黝黑的脸上神情局促,李兹喜就像一个来城里相亲的山里男人。 他扯扯衣服:“这是县教育局的同志给买的衬衫...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昨天下班后我在煤炭总院急诊科输液~这已经是第四天啦。同往常一样~我手里拿着《读者》杂志在看。一篇反应边远山区教师12年没有一分钱工资报酬而无怨无悔奉献教育的文章吸引了我。我的感动翻江倒海~我的眼泪一泻千里。急诊科医务人员中有我几个学生~她们误以为是我疼痛所至流的泪. 教师节要到了~我送上这篇文章作为礼物~给自己~也给我的教育同仁们。 感动之后要淡 定。 我有103个孩子 崭新的白衬衫,刚理的头发,黝黑的脸上神情局促,李兹喜就像一个来城里相亲的山里男人。 他扯扯衣服:“这是县教育局的同志给买的衬衫、裤子。他们一看我就说,要上北京,哪能穿成这样哦,要穿得漂亮点~这也是我第一次来北京,第一次坐飞机。” 作为贵州省罗甸县班仁乡金祥村油落代课教师,能够获得2008年五四青年奖章,李兹喜有些惭愧,觉得自己“不够杰出”,做的都是小事,有很多人都在大山里教。 “没有一分钱的工资能够坚守岗位12年,哪是小事,有报道说你是出自一个教师的责任和良心。这句话真的是你说的,” 他憨厚地摇摇头,笑了:“是记者替我想的。我就是舍不得那些娃娃。有的娃儿年纪小,常常忘了我是老师,围在我身边就喊,爹,爹~你说哪个爹能离开自己的娃娃,就这样,身边的老师来来走走,我只是想着上课下课,一天一天就走到今天了。” 对于记者的每次提问,李兹喜都要沉吟许久,除了谈到孩子,基本只回答寥寥数字,偶尔还会老实承认:“你刚才问我有没有‘粉丝’,我不明白指什么。” 扎根偏僻山乡,为贫寒的孩子点亮知识的第一簇火苗,这位风华正茂的青年,对新兴的网络语言一概不知,更不奢谈游戏娱乐、享受自我。然而,他常常 露出幸福的笑脸,仿佛103个学生娃娃的淳朴和爱, 时刻都在内心如浪奔腾。 一个错误的决定, 2005年的阳春三月,贵州的油桐花开遍野,像一片片白色浮云,温柔地落进金祥村的莽莽群山。李兹喜却无心欣赏这云海花山,在芭蕉弯的山脚用白色塑料桶打好50斤泉水,用背篼背在肩上,顺着崎岖的山道往油落小学赶。 说是小学,其实只有三间窝在半山腰的简陋房子:其中两间教室20张课桌,一间小办公室。这所小学是2000年由县中医院和两位个体老板捐资修建的,如今共有二三十名学生,从到四年级,从语文课到美术课,唯一的老师就是李兹喜,兼任校长和后勤处长。 贵州极度干旱,每天早晨,李兹喜都要背水上山,倒进学校的大水缸里。孩子们正长身体,又贪玩,口渴着呢。曾有年轻人想要接班,一看李兹喜天天背水上山,就喊苦不来了。 李兹喜又想起妻子昨晚问他:“你的衣服怎么老是烂肩头,补了三次了,再烂没办法补了~”他可 没钱置办新衣服,只能不时用手调整背篼的位置,希 望少点磨损。 怎么喂饱破衣衫裹着的这副皮囊,对李兹喜而言,也是个长达十年的顽固问。 1995年,李兹喜19岁,初中刚毕业,被金祥村的村长找到。金祥村坐落在双江口北岸杀人坡的半坡上,是全县最边远最贫穷的村寨。撒播于崇山峻岭里的山民,只能吃上粗糙的苞谷饭,村里孩子每天走几十里的山路去乡小学,小娃娃没有韧劲,村里就自筹场地办了一所“小学”。 那天,村长跟李兹喜诉苦道:“老师又嫌苦,跑掉了,二十几个娃娃没人教,村里找不到有学问的人,你帮个忙吧。” 李兹喜难为情地问:“那工资多少,” 村长更难为情:“哪有工资哦。每个娃娃每个学期就交30元书杂费,只够购买课本和教学用品的,老师一年能收365斤苞谷籽,由学生家长来平摊。” 反正是帮忙,那就去吧,谁知流年似水,一帮就是十年。 最初娃娃们连教室都没有,暂时在油落组组长吴兴国家的茅草房里借读,村民们自己做了小板凳,孩子们三四个挤在一块儿,瞪大眼睛看着新来的老师。那些清亮的眼神,忽然就灼痛了李兹喜的心——为什么,他们就该输在起跑线上, 李兹喜没有教具,只好到山上找来各种形状的石块,一样样地举起来教:“这是长方形。这是正方形~”第二堂课,他把新折的一捆小树枝摆来弄去,讲解加减乘除。孩子们以为在玩儿游戏,嘻嘻哈哈。 生活艰苦也无妨,李兹喜犯愁的是吃不饱。有些村民家里穷困,每学期几斤苞谷籽都拿不出来。他从不上门讨要,倒让淳朴的村民很是歉疚。为了留住他,村民们给他介绍了村里的姑娘陆小招。两人结婚后,李兹喜住在岳父家,后来丢不下学生,依旧回到学校宿舍,周日才回家。他将苞谷“年薪”磨成苞谷面,一部分拿回家里,一部分自己吃。 相继添了两个孩子后,光靠妻子在田里劳作,根本不能解决温饱。农忙季节,妻子常常找到学校,催他回去干活,他只有一个回答,指着教室里的孩子反问:“那我的学生怎么办,” “你自己的孩子饿得哇哇哭,你就不管,我一个人种两个人的田,太累了~” 妻子劝过,吵过,哭过,骂过,李兹喜一概“不理”。到了周末,他走上40里山路回家,一路打猪草,全天忙农活,尽量分担,好脾气地跟妻子解释:“我什么都可以让步,但教书的事情非得坚持,你不理解我,我也无法„„” 妻子面带怒色地说:“你就是变着法子偷懒~成天赖在学校~” 李兹喜有些被激怒了:“孩子们喊我老师,我就得对他们负责,不能让他们辍学~” 为此,两人曾经大闹到要离婚。但是自己的生活举步维艰,自己的孩子骨瘦伶仃,身为家庭顶梁柱,这个男人觉得颜面尽失——难道这真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你们所不懂得的幸福 2005年8月6日,城里的学校欢天喜地开学了。油落小学却是愁云惨淡。 已经过了十天,学生的课本费大部分都没交。那年收成不好,山民们也无可奈可。李兹喜等到19日晚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眠,索性顶着月亮,磕磕碰碰地摸着山路回了家。 面对纳闷的妻子,李兹喜歉疚地说:“孩子们没有课本,没有办法开学。要不然,把家里留着过年的那头猪杀了卖吧,”妻子严词拒绝:“你不拿一分钱补贴家用,反倒找我要钱,” 一番争执,最终李兹喜还是把猪卖了,第三天下午,他背着新课本回到学校。 生活并不因崇高的情怀而减少磨难,困境接踵而至——妻子生了场大病,他身无分文,焦头烂额,是父亲拿出了大半辈子的积蓄;孩子生病了,他无暇照看,是母亲昼夜不息精心照顾;雨季到了,是老人担当起他的责任,帮着抢水打田;米缸空了,是岳父岳母常常周济„„ 坚持教书,究竟要付出多大的代价,连累几个家庭, 此时,外地打工的弟弟又来信了,劝李兹喜出去打工,“出来一年至少挣好几千元。你窝在山里这样辛苦,到底图哪样啊,” 那个周末,李兹喜把自己关在了学校,窝在两平米的宿舍里。所谓的“床”在墙角,几块木板垫着一层谷草,再铺上土布床单,平常父子三人就挤在那里。桌子斑驳破旧,却整齐地摆放着作业本和备课本。 抚摸着作业本上稚嫩的笔迹,李兹喜含泪下了决心:出山打工。 收拾了行李,离开了学校。满山油桐花,一个伤心人。他正失魂落魄,一个个村民家长却从岔路赶了过来,面色焦虑地劝道,“李老师,听说你要走,可走不得呀,孩子们都在教室里等你„„” 有的家长更是连连保证,“今后我们一定把苞谷交齐,再苦也不能饿着您~” 那一张张朴实热忱的脸,让李兹喜的决心土崩瓦解。他一路小跑回到学校,孩子们马上齐刷刷地起立,开心地大喊:“李老师好~”好多孩子脸上还有泪痕,有一个小声说:“李老师,还以为你真的也不 要我们了呢~”李兹喜头一次当着学生们,哗哗掉了 眼泪。 哪怕要做“村里最穷的人”,李兹喜也不能离开孩子。苞谷籽不够,那就去挖野菜。妻子不满,就继续交出耳朵听着„„ 李兹喜留在了学校,村民们常常送来一点宝贵的蔬菜,或者一篮野果。而孩子们则在作文里写道:“我最大的理想就是给李老师每月发工资,让李老师成为最富有的人~” 乡村教师的困窘生活里,藏着外人所不懂得的幸福。正如李兹喜的父亲说:“儿子,你为山里的穷人做善事,即使穷,也受人尊敬~” 每个学生,都像我自己的孩子 大山的孩子,只有逢年过节去赶场的时候,能够看到四个轮子飞转的汽车。李兹喜常常对厌学的孩子说:“你们想不想天天都能看见车子和高楼大厦,” 孩子们无限盼望地点头。 李兹喜严肃地说:“那就一定要好好学习~” 晚上,李兹喜常常去差生家家访辅导。他会吃点玉米粥再去,不忍心让村民为难。有的家长提出笼里唯一的鸡,非要宰了下锅,他就变脸丢了课本说:“那我马上走掉,再不来了。” 班上有个9岁的男孩,患有怪病,隔三两天就发作,常常在课堂上口吐白沫,晕倒过去。每次都是李兹喜背着孩子送回家。几十里的山路啊,他的衣衫都湿透好多回。家长想让孩子辍学,李兹喜不同意,下次照样背着犯病的孩子在山路上飞奔。私底下,李兹喜找来两本药书,对照着上山寻采草药。草药多长在山势险峻之地,他冒险割回一小篮,煮好后自己先喝一大碗,确定没有危险,如古书所言“养生健胃”,才敢拿给孩子喝。 李兹喜对每一个孩子,无论成绩优劣或者身体强弱,都一般疼爱。孩子们都说:“李老师就像我的爸爸~” 与此同时,李兹喜还承担着金祥村的扫盲教育任务。有段时间,李兹喜走家串户,动员扫盲对象到学校来“识字”。村民们逢夜往学校赶时,一盏盏煤油灯亮在漆黑的山路上,仿佛知识的光芒,刺破陈年的黑暗。 2005年10月,罗甸县的“两基”终于通过验收。 喜事频传。2005年12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提出了深化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决定从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果然,从2006年春季开学起,贵州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油落小学新校舍也已建成,通村公路于2006年年底全线贯通。 也就在那一年,坚守岗位11年分文不取的李兹喜,获得了“贵州省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并且引来了第一位记者。当时,李兹喜居然没有听说过“记者”这种职业,认为从县里下来的,都是“领导”,“这个领导问的好多问题我都听不懂。” 那位记者在大山里采访完,很是感慨,拍着胸脯保证:“你放心,这篇文章一见报,上面知道了你的情况,会给你解决工资问题的~” 李兹喜兴奋得一晚上都没睡好。 秋天开学时,李兹喜对学生说:“老师很快就有工资了,所以今年的苞谷就不用交了~你们每天也可以吃得更饱些~” 但因种种原因,他从年中盼到年尾,工资的事儿影都没有,只好空着肚子教书,隔三岔五地从家里拿粮食吃,自嘲那是“讨粮食的一年”。 2007年9月,县里终于开始给李兹喜这位代课教师发放工资,每月600元,他笑得合不拢嘴。两个孩子蹦蹦跳跳,说,“爸爸终于有钱给我们买新作业本啦~” 记者问:“如今回想,最难的是什么时候,” 李兹喜说:“就是家里常常无米下锅,要去借。一般夫妇两人种田,我爱人只能种一亩多点的稻谷,哪够四口吃呢,生活中我是个失败者„„有时也羡慕别人有钱,但是无法。再难,也放不下那些孩子。每个学生,都像我自己的孩子。” 青春13年,三尺讲台,李兹喜将一个个学生送走,升学成绩比同级同类学校靠前,在学校服务半径内没有一个学生辍学,巩固率100%。全村3个组144户,青壮年非盲率达96%。 “走到今天,最感激的是谁呢,” “第一感激我的岳父岳母和妻子。有了他们的无私支持,我才能继续执教。第二感谢自己的学生,他们喜欢我,依赖我,支撑我走过了最孤独的岁月。希望孩子们能走出大山,成为好公民,将来改变山村落后的面貌。” 在付出中得到,在奉献中感恩,这位淳朴的乡村教师自有幸福天地。
/
本文档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