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云东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测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2017-12-04 50页 doc 499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358746

暂无简介

举报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云东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测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云东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测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2015-2016学年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云东中学高二(下)第一次段测生物试卷 一、客观题:(共60分,1-40题,每题1分,41-50题,每题2分) 1(下列有关内环境与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 B(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C(细胞外液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种类和大小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血浆的主...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云东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测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云东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测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2015-2016学年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云东中学高二(下)第一次段测生物试卷 一、客观:(共60分,1-40题,每题1分,41-50题,每题2分) 1(下列有关内环境与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 B(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C(细胞外液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种类和大小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2-C(HCO、HPO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34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3(如图示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关于该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液、B液和C液分别是组织液、血液和淋巴 B(A液、B液和C液组成人体细胞的体内生活环境一内环境 C(A液、B液和C液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D(体液包括A液、B液和C液以及细胞内液 4(成年大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时,可能出现( ) A(体温升高、耗氧量减少 B(体温下降、耗氧量增加 C(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耗氧量增加 D(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体温下降 5(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抗原侵入宿主细胞时,细胞免疫才开始发挥作用 B(效应B细胞的产生,需要T细胞和抗原的共同刺激 C(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每个效应B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D(当同一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效应B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 6(关于人体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淋巴因子通过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作用 B(机体一旦接触过敏原就会发生过敏反应 C(效应T细胞都是由T细胞经增殖、分化形成的 D(人体获得某种免疫能力后,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将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7(如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示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方向(以下有关的选项中,正确的是( ) A(如果该图表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则a表示感受器,b表示神经中枢,c表示效应器,且其中的信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由a传到c B(如果该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激素过多对于a 分泌d,b分泌e均具有抑制作用 C(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的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d过程只发生在细胞核中 D(如果a表示抗原,b表示吞噬细胞,c表示T细胞,则该过程只发生在细胞免疫中 8(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9(如图甲为接受单侧光照的胚芽,图乙为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的胚根,下列关于生长素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对a处和c处的作用效果可能不同 B(a侧生长素浓度降低抑制生长 C(b侧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 D(c、d两点生长素浓度相同促进生长 10(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烯浓度越高脱落率越高 B(脱落率随生长素和乙烯浓度增加而不断提高 C(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互对抗的 D(生产上可喷施较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降低脱落率 1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可以进行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 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很少,且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C(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预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再次实验可以不再设置空白对照 D(植物激素既可以直接参与代谢,也可以给细胞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 12(丝瓜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将刚萌发的丝瓜种子浸泡在下列5种溶液中24小时,然后种植(比较雄花与雌花平均数,求出性别比如表所示:表中数据,不能得到的推论是( ) 雄花:雌花比浸泡液 雄花 雌花 值 蒸馏水(对照) 21.1 3.8 5.6 甲(赤霉素100毫克/升) 4.7 4.7 1.0 乙(CP 100毫克/升) 7.8 6.2 1.26 丙(乙烯利 1 000毫克/升) 19.6 3.7 5.3 丁(整形素10毫克/升) 33.1 1.2 27.6 甲液、乙液等体积混合 3.1 7.2 0.43 (赤霉素+CP100毫克/升) A(甲液对丝瓜花性别分化影响不大 B(丙液对丝瓜花性别分化影响不大 C(丁液最有利于雄花的形成 D(甲液、乙液等体积混合较利于雌花的形成 13(如图中能说明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部位的最佳实验组合是( ) A(?? B(?? C(?? D(?? 14(在农业生产上,移栽棉花的产量比非移栽棉花的产量高许多,通过比较发现移栽棉花的根系发达,其侧根比非移栽棉花的侧根多且密,这是因为在移栽过程中( ) A(促进侧根细胞的分裂 B(促进侧根产生生长素 C(抑制侧根生长素的产生 D(破坏了根的顶端优势,促进了侧根的生长 15(如图为去除顶芽对拟南芥主根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横轴表示不同处理方法,纵轴表示主根长度,据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顶芽能促进主根生长 B(生长素可由顶芽合成向下极性运输 C(外源生长素能替代顶芽促进主根生长 D(去除顶芽不能合成生长素 1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的实验是:在胚芽鞘切面一侧放置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测定各胚芽鞘弯曲生长的角度(如图),结果如下表(表中数据说明( ) 琼脂中生长素浓度( ) 0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胚芽鞘弯曲的角度α(?) 0 3 7 12 15 18 15 10 A(生长素浓度不同,促进效应就不同 B(胚芽鞘弯曲的程度与其它激素无关 C(琼脂中生长素浓度为0.35mg/L时,胚芽鞘生长受抑制 D(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在0.25mg/L左右 17(跳蝻是蝗虫的若虫,没有翅,能够跳跃,其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 A(样方法 B(黑灯光诱捕法 C(标志重捕法 D(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 18(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t,t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02 B(若在t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时种群的数量为N/2 21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时 2 D(在t,t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12 19(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如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0,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 B(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 D(c,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增长 20(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动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21(有关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B(常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 C 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22(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 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23(为了降低一种真菌对果树的毒害,园艺家引入一种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原真菌相似,但毒性较低的真菌,从而使果树增产,园艺家利用的原理是( ) A(寄生 B(竞争 C(捕食 D(共生 24(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竞争强度弱?强?弱 B(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乙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t1,t2时间内甲乙种群都呈“J”增长 D(t4时间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乙的种群密度最大 25(如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D(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26(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小型土壤动物 土壤有机质边坡 处理方式 植被覆盖率(%) 物种个体(g/kg) 数 数 甲 种植植物 97 37 260 19.8 乙 不干预 8 9 28 11.9 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B(小型土壤动物的减少是不干预的预期结果 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但也可能自然长出乔木 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过程达到相对稳定阶段后不会再继续加剧 27(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 B(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C(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D(人类活动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变,但可以改变演替速度 28(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到达森林阶段时,群落中还能找到苔藓阶段、灌木阶段的植物种群 B(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但是不能改变方向 C(草本阶段各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29(在自然界中,大多数种群总是处在波动中的原因是( ) A(人类的干扰 B(食物的不足 C(多种因素的影响 D(环境条件是无限的 30(如图所示成分可构成一个( ) A(食物链 B(食物网 C(生物圈 D(生态系统 31(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 B(?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一般情况下,?为?的10%,20% C D(从能量关系看:?,?+? 32(如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e代表各营养级的生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共有三条食物链 B(各营养级中,能量最多的是c,生物个体数量最多的是a C(若水体受有机磷农药轻微污染,则受害最严重的是a 987D(若c所含能量为5.8×10kJ,d含1.3×10kJ,则 a至少约含4.5×10kJ 33(下列有关生态学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的能量越多 A B(深海热泉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一些有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 C(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将会导致生物进化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隐含的食物链中含有的营养级数为3个 934(如图为某个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简图,若E生物种群总能量为7.1×10kJ,B8生物种群总能量为2.3×10kJ,从理论上计算,A贮存的总能量最少为( ) 8A(7.1×10 kJ 7B(4.8×10 kJ 7C(5.95×10kJ 7D(2.3×10kJ 35(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取食方式为吞食的三个物种随食物颗粒大小而产生的种群数量分布(下列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三个物种的食物资源完全相同 B(物种甲与物种乙为竞争关系 C(物种丙与物种甲为捕食关系 D(能量流动方向由甲经乙到丙 36(如图是一个人工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大棚温度、CO浓度等可适当控制)(据2 图分析,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此生态系统能够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 B(此生态系统能够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C(此生态系统能够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D(玻璃大棚内能够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 37(如图中的甲、乙、丙分别代表人体液中物质交换、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据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D与B间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D与A之间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B(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丙图中的B所处的营养级 C(乙图中B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中,C占的比例为a(B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A的量为y,则:y=20ax+5x D(从研究内容来看,甲和乙、丙分别属于生命系统的个体水平、群落水平和群落水平 38(研究表明,赤霉素(GA)与生长素(IAA)在促进生长等方面具有相似的效应,二者的关系可用如图表示(“+”表示促进,“一”表示抑制),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GA能促进蛋白质水解,使合成IAA的前体物色氨酸增多 B(GA能促进束缚型IAA转化为游离型IAA C(GA能抑制IAA氧化酶的活性,使IAA的含量提高 D(GA通过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发挥作用,IAA则直接参与细胞生长 39(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 ) A(滥伐森林 (水体污染 B C(南极冰川融化 D(臭氧层破坏 40(保护环境的两大重要是( ) A(治理“三废”和植树造林 B(防止环境污染和保护自然资源 C(封山育林和建立自然保护区 D(减少城市规模和建立自然保护区 41(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的是( )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 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 C(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 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 42(如图所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代表整个大圆,?包含?(下列各项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A(?体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组织液 B(?突触?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小泡 C(?核酸?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信使RNA D(?免疫?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 43(为探究血糖调节的影响因素,设计如图实验流程(实验中5只家兔的注射剂量和生理指标均按单位体重计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号家兔出现糖尿,则该兔的尿量将会增加的原因是血浆渗透压降低 B(二次注射后,低血糖症状最先得到缓解的是?号家兔 C(二次注射后,?号比?号家兔产生尿素的量增加的原因是脱氮基作用加强 D(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只是?号家兔 44(我国科学家成功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谜,这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没有信息传递功能(如图所示的反射弧中具有“沉默突触”(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为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内一定具有“沉默突触” B(如果神经元内不能合成神经递质或者突触后膜缺乏相应受体,可能形成“沉默突触” C(该反射弧的信息传导途径一定是????????? D(若图中?为“沉默突触”,则刺激?不能引起e处的电位变化,同时?检测不到反应 45(如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盐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下丘脑能够合成和释放神经递质; ?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直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e激素; ?如图表示神经调节,该过程中效应器为肾上腺、皮肤( A(???? B(???? C(???? D(???? 46(某人不小心从高处摔下后,导致高位截瘫,大小便失禁,这表明( ) A(大脑高级中枢受损 B(小脑维持身体平衡功能受损 C(脊髓排尿中枢受损 D(大脑对脊髓的调节功能受损 47(若甲、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相互联系,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a分泌的激素作用于细胞b,使其激素分泌增加 B(人体对寒冷刺激做出的反应与图乙有关,与图甲无关 C(细胞c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形式传递给细胞d D(信号从细胞c传递到d的速度比从细胞a传递到b的快 48(甲图是一株盆栽植物,乙图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如将该植物向左侧水平放置,根将向下生长,表现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B(给予该植物右侧光照,?、?侧生长素浓度可分别用乙图中c、g点表示 C(甲图?处生长素浓度可用乙图f点表示,此处生长受抑制 -6-1D(如果摘除甲图中的部位?,则?处生长素浓度会高于10mol•L 49(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刺激?处,该处细胞膜电位变为外正内负 B(若从?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E不能产生反应 C(兴奋在?处神经纤维上传导速度比在?处快 D(若在?处施加一较强电刺激,图中?-?处能测到兴奋的只有? 50(如图所示,图1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I侧为细胞膜内侧,?侧为细胞膜外侧 B(脂质分子可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1中A密切相关 C(图2中E为突触后膜,F为突触前膜,C物质被释放出来依靠主动运输 D(图2中C名称为神经递质,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可以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二、主观题(共40分) 51(如图是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_共同完成的( (2)图中丙的名称为_________,判断依据为_________;物质A、C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具有_________作用( (3)物质B的生理作用表现为促进组织细胞加速_________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4)除图中所示之外,血糖降低还可影响_________(结构名称),其作用效应表现 为_________,这种调节方式叫_________调节,它对于机体__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52(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乙图是甲图中_________(填字母)的 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________(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___( (3)已知A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B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_________( (4)某同学参加体检过程中,当采血针刺向手指时,缩手反射并未发生,这说明了_________( (5)兴奋通过突触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速度要慢得多,分析兴奋通过突触速度变慢的原因是_________的过程需要相当的时间( (6)假设a是一块肌肉,现切断c处(分别用足够强的电流刺激e、b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e处,肌肉_________;刺激b处,肌肉_________( 53(科研人员选取若干生理状态相同且良好植物(已知该植物体内生长素可由幼芽运输至根部),研究了使用生长素对该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表为研究结果( -11-10-9-8-7-6-5-4施用生长素浓度(mol/L) 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主根长度(%) 100 98 96 75 25 18 10 2 0 -6-5-4-3-2施用生长素浓度(mol/L) 0 10 10 10 10 10 每株树根数 3 7 13 5 3 0 请回答问题: (1)生长素的本质是吲哚乙酸,是由_________(填氨基酸的名称)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 -4(2)施用10mol/L生长素,对主根的生长表现为_________作用,这是因为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总量过高,促进了主根处_________(填激素名称)的含量升高,从而抑制了细胞伸长的作用( -3(3)施用10mol/L生长素,对侧根的生长表现为_________作用,将未施用IAA的植物除去部分芽,会导致主根长度_________,侧根数量_________( 54(如图甲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图中a,e代表过程,A,C代表能量(请据图回答: (1)该草原中所有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_,生态系统的结构是_________(草原中能量进入群落的途径是_________(填图中字母) (2)为控制草原鼠害,对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宜采用_________法;某时期调 查发现,该草原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如图丙,该鼠种群数量变动趋势是_________,该变动将直接导致牧草被大量捕食,使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3)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这说明信息能够________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图乙中的A表示鼠同化的总能量,B的含义为_________;B的能量除图中所示去路外,还有一部分是_________( 2015-2016学年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云东中学高二(下)第一次段测生物试卷 参考与试题解析 一、客观题:(共60分,1-40题,每题1分,41-50题,每题2分)0 1(下列有关内环境与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 B(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C(细胞外液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种类和大小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专题】正推法;内环境与稳态( 【分析】1、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其中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2、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解答】解:A、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A错误; B、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衡,B正确; C、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与溶质微粒的种类和大小无关,C错误;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一但内环境稳态失衡,机体的细胞代谢会发生紊乱,D正确( 故选:AC(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及生理意义,明确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即可(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2-C(HCO、HPO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34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内环境的成分包括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和调节类物质等,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酶等(稳态的调节机制是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pH的调节是靠缓冲物质( 【解答】解:A、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不属于血浆的成分,A错误; B、稳态的维持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正确; -2-C、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是靠缓冲物质,如HCO、HPO,C正确; 34 D、淋巴细胞生活在淋巴管或血液中,故其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的概念、成分以及稳态的调节机制,正确区分内环境的成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如图表示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关于该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液、B液和C液分别是组织液、血液和淋巴 B(A液、B液和C液组成人体细胞的体内生活环境一内环境 C(A液、B液和C液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D(体液包括A液、B液和C液以及细胞内液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根据图示:A液是组织液,B液血浆,C是淋巴,三者构成了细胞生活的内部环境--内环境;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相互交换物质,而A?C?B之间是单向的( 【解答】解:A、A液、B液和C液分别是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体不包括血细胞,而血液包括血细胞,A错误; B、A液是组织液,B液血浆,C是淋巴,三者构成了细胞生活的内部环境--内环境,B正确; 、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相互交换物质,而A?C?B之间是单向的,C正确; C D、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内环境),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组成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别内环境组成成分的图象,理解内环境成分之间的关系,血浆输送给组织液营养物质,而组织液输送给血浆代谢废物( 4(成年大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时,可能出现( ) A(体温升高、耗氧量减少 B(体温下降、耗氧量增加 C(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耗氧量增加 D(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体温下降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本题主要考查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分析】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代谢,增加产热;能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能促进幼小动物的生长发育( 【解答】解:AB、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时,体温升高、耗氧量增加,AB错误; CD、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时,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耗氧量增加,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5(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当抗原侵入宿主细胞时,细胞免疫才开始发挥作用 A B(效应B细胞的产生,需要T细胞和抗原的共同刺激 C(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每个效应B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D(当同一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效应B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 (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过程为: (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 (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 (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 【解答】解:A、细胞免疫中,抗原入侵后,会被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它会呈递给T细胞,T细胞再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也就是说,无论抗原还有没有侵入细胞内,只要进入了,细胞免疫就会开始,产生效应T细胞,A错误; B、抗原刺激吞噬细胞,抗原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T细胞,T细胞摄取处理呈递给B细胞,B细胞再分化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另外,当抗原第二次侵入时,抗原直接刺激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再分化成效应B细胞,(这个过程与T细胞无关,B错误; C、抗体具有特异性,是由一种效应B细胞分泌的,C正确; D、同种抗原再次入侵时,产生的效应B细胞来自记忆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分化,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6(关于人体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淋巴因子通过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作用 B(机体一旦接触过敏原就会发生过敏反应 C(效应T细胞都是由T细胞经增殖、分化形成的 D(人体获得某种免疫能力后,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将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解答】解:A、淋巴因子不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A错误; B、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才会引发过敏反应,B错误; C、效应T细胞是由T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C错误; D、人体获得某种免疫能力后,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将产生二次免疫反应,而二次免疫反应比初次免疫更快、更强,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7( 如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示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方向(以下有关的选项中,正确的是( ) A(如果该图表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则a表示感受器,b表示神经中枢,c表示效应器,且其中的信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由a传到c B(如果该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激素过多对于a 分泌d,b分泌e均具有抑制作用 C(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的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d过程只发生在细胞核中 D(如果a表示抗原,b表示吞噬细胞,c表示T细胞,则该过程只发生在细胞免疫中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动物激素的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专题】信息转化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的知识点是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基因表达【分析】 和免疫调节,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图解,根据具体描述做出判断( 【解答】解:A、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a代表感受器,b代表神经中枢,c代表效应器,d代表传入神经,e代表传出神经,在兴奋的传导过程中,不仅有电信号,还有化学信号,A错误; B、如果该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对a分泌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分泌e促甲状腺激素具有抑制作用,属于负反馈,B正确; C、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a代表DNA,b代表RNA,c代表蛋白质,d代表转录,e代表翻译,所以d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中,在线粒体中也可发生,C错误; D、如果a表示抗原决定簇、b表示吞噬细胞和T细胞、c为B细胞,并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只出现在体液免疫中,所以该过程为体液免疫,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基因表达和免疫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点评】 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具备识图能力,并能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8(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一般情况下,富含氧气的血浆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生成组织液,生活在组织液中的组织细胞通过有氧呼吸消耗部分氧气,导致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的组织液通常氧气含量相对较低( 【解答】解:A、一般情况下,生成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高,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低,故A选项错误;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故B选项正确; C、血浆中的大部分小分子物质均可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故C选项正确; D、组织液中的大部分小分子物质也可以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故D选项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各种细胞外液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中等( 9(如图甲为接受单侧光照的胚芽,图乙为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的胚根,下列关于生长素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对a处和c处的作用效果可能不同 B(a侧生长素浓度降低抑制生长 C(b侧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 D(c、d两点生长素浓度相同促进生长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植物不同器官对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反应不同,根最敏感,茎最不敏感;茎的向光性只是体现了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没有体现抑制生长的作用( 【解答】解:A、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需求不同,A正确; B、当单侧光照射植物,植物产生的生长素会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向光侧生长素分布较少,细胞生长慢,而不是抑制生长,B错误; C、当单侧光照射植物,植物产生的生长素会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背光侧生长素分布较多,细胞生长快,从而产生向光性生长(C正确; D、c、d两点生长素浓度相同,促进生长,根的生长表现为向地性,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生长素的作用,了解顶端优势、植物的向光性等,并结合题意,灵活分析( 10(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烯浓度越高脱落率越高 B(脱落率随生长素和乙烯浓度增加而不断提高 C(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互对抗的 D(生产上可喷施较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降低脱落率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分析曲线图: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乙烯的浓度也不断提高,成熟叶片的脱落率是先增加后减少;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乙烯浓度的升高,脱落率提高,但是超过一定范围后,随着乙烯浓度的升高,脱落率逐渐降低( 【解答】解:A、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乙烯浓度的升高,脱落率提高,但是超过一定范围后,随着乙烯浓度的升高,脱落率逐渐降低,A错误; B、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乙烯浓度不断增加,但成熟叶片的脱落率是先增加后减少,B错误; C、生长素浓度较低时,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乙烯浓度和叶片脱落率均增加,C错误; D、由图可知,高浓度生长素可降低叶片脱落率,因此生产上可喷施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降低脱落率,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激素的功能(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曲线图,能结合所学的知识,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得出正确结论,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本题要注意的是C选项( 1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可以进行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很少,且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B C(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预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再次实验可以不再设置空白对照 D(植物激素既可以直接参与代谢,也可以给细胞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1)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 (2)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分布在根尖); (3)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衰老脱落(分布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 (4)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5)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6)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解答】解:A、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可以进行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输至形态学下端)和非极性运输(如在成熟组织中是非极性运输,是通过韧皮部运输的),A正确; 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很少,且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B正确; C、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有预实验和正式实验,预实验设置空白对照,作用是找到大致的最适浓度范围,再次实验作用在此浓度范围内设一系列梯度,找到最适浓度,C正确; D、生长素不能直接参与代谢,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激素和调节,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理解课本所列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 12(丝瓜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将刚萌发的丝瓜种子浸泡在下列5种溶液中24小时,然后种植(比较雄花与雌花平均数,求出性别比如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不能得到的推论是( ) 雄花:雌花比浸泡液 雄花 雌花 值 蒸馏水(对照) 21.1 3.8 5.6 甲(赤霉素100毫克/升) 4.7 4.7 1.0 乙(CP 100毫克/升) 7.8 6.2 1.26 丙(乙烯利 1 000毫克/升) 19.6 3.7 5.3 丁(整形素10毫克/升) 33.1 1.2 27.6 甲液、乙液等体积混合 3.1 7.2 0.43 (赤霉素+CP100毫克/升) A(甲液对丝瓜花性别分化影响不大 B(丙液对丝瓜花性别分化影响不大 C(丁液最有利于雄花的形成 D(甲液、乙液等体积混合较利于雌花的形成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分析甲、乙、丙、丁与水的比较( 【分析】 【解答】解:A、甲与水比较,雄花与雌花的比值为1.0,小于5.6,说明赤霉素能促进雌花的形成,对丝瓜花性别分化影响较大,A错误; B、而丙与水比较,雄花与雌花的比值相差不大(5.3和5.6),说明丙液对丝瓜花性别分化影响不大,B正确; C、丁与水比较,雄花与雌花的比值为27.6,大于5.6,故乙液能促进雄花的形成,C正确; D、甲液雄花与雌花的比值为1.0,小于5.6,说明甲液有利于雌花的形成,而乙液也能促进雌花的形成,故两者等体积混合较利于雌花的形成,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结合数据图表,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13(如图中能说明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部位的最佳实验组合是( ) A(?? B(?? C(?? D(??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分析】 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生长素的合成不需要光,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要说明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部位,所以胚芽鞘尖端是否感受到光刺激是实验的自变量,在受到侧光照射时,由于胚芽鞘尖端有向光性,会弯向光源生长(又?与? 所以最佳实验组合是说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而不是尖端下面一段, ?和?( 故选:D( 【点评】本题以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部位的实验为背景,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难度不大( 14(在农业生产上,移栽棉花的产量比非移栽棉花的产量高许多,通过比较发现移栽棉花的根系发达,其侧根比非移栽棉花的侧根多且密,这是因为在移栽过程中( ) A(促进侧根细胞的分裂 B(促进侧根产生生长素 C(抑制侧根生长素的产生 D(破坏了根的顶端优势,促进了侧根的生长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顶端优势体现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双重作用,即低浓度促进芽的生长,高浓度抑制芽的生长(顶端产生较多的生长素,生长素高由于顶端向下运输,导致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升高,离顶端越近的芽生长素的浓度越高,这种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而顶芽处则由于生长素向下运输,生长素的浓度较低,所以生长的较快,这样就出现了,顶芽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而侧芽生长素浓度高抑制了生长,这种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抑制生长的现象,叫做顶端优势(本题是一个延展题,移栽会破坏棉花的根尖,题干的信息是移栽棉花的侧根多且密,这和茎的顶端优势相似( 【解答】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非移栽棉花的主根没有被破坏,产生较多生长素,生长素运输到侧根,导致侧根的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侧根的生长;移栽的棉花,主根被破坏,即破坏了根的顶端优势,促进侧根的生长,故侧根多且密( A、促进了侧根细胞的伸长而不是分裂,A错误; B、降低了侧根处的生长素浓度,促进了侧根的生长,B错误; C、侧根生长素正常产生,并促进侧根的生长,C错误; D、破坏了主根的顶端优势,降低了侧根处的生长素浓度,促进了侧根的生长,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及顶端优势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生长素两重性在生产上的运用,这类题型关键在于判断植物的浓度以及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 15( 如图为去除顶芽对拟南芥主根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横轴表示不同处理方法,纵轴表示主根长度,据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顶芽能促进主根生长 B(生长素可由顶芽合成向下极性运输 C(外源生长素能替代顶芽促进主根生长 D(去除顶芽不能合成生长素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与正常植株相比,除去顶芽的植株 的主根生长较正常植株的主根短,除去顶芽加外源生长素后植株主根的长度与正常植株相同( 【解答】解:A、分析题图可知,与正常植株相比去顶芽植株主根长度短,说明去顶芽主根生长减慢,A正确; B、生长素由顶芽向下运输是极性运输,B正确; C、由题图三组柱形图可知,外源生长素能替代顶芽促进主根生长,C正确; D、顶芽能产生生长素,去顶芽后植株合成的生长素量减少,不是不能合成,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是知识点生长素的产生部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生长素对主根生长的影响,准确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16(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的实验是:在胚芽鞘切面一侧放置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测定各胚芽鞘弯曲生长的角度(如图),结果如下表(表中数据说明( ) 琼脂中生长素浓度( ) 0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胚芽鞘弯曲的角度α(?) 0 3 7 12 15 18 15 10 A(生长素浓度不同,促进效应就不同 B(胚芽鞘弯曲的程度与其它激素无关 C(琼脂中生长素浓度为0.35mg/L时,胚芽鞘生长受抑制 D(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在0.25mg/L左右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解答】解:A、生长素浓度不同,促进效应也可能相同,如琼脂中生长素浓度为0.20mg/L和0.30mg/L时,胚芽鞘弯曲的角度α相等,A错误; B、植物生长是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B错误; C、琼脂中生长素浓度为0.35mg/L时,胚芽鞘弯曲的角度α为10?,说明胚芽鞘生长仍是促进作用,C错误; D、由于生长素浓度在0.25mg/L左右,胚芽鞘弯曲强度最大,所以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在0.25mg/L左右,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生理作用及双重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7(跳蝻是蝗虫的若虫,没有翅,能够跳跃,其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 A(样方法 B(黑灯光诱捕法 C(标志重捕法 (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 D 【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专题】正推法;种群和群落( 【分析】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 【解答】解:由于跳蝻个体较小,数量较多,没有翅,活动能力小,所以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的大小可采用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8(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t,t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02 B(若在t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时种群的数量为N/2 21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时 2 D(在t,t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12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分析题图:t时,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t-t时,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001 升高,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加快;t时,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1 速率最快;t-t时,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降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减慢;t时,122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 【解答】解:A、在t-t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A错误; 02 B、若在t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t时刻的种群增长率最大,对应的种群数量为21 N/2,B正确; C、根据S型曲线的增长率,可知捕鱼的最佳时刻是超过K/2,即捕捞至K/2,因为此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使鱼群获得可持续捕捞,C错误; D、在t-t时,种群数量增长率虽然下降,但仍在增长,因此该种鱼的种群数量12 呈上升趋势,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要求考生掌握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能准确分析曲线图,明确各段曲线中种群增长率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明确t时种群数量为K/2,1 t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再结合曲线图对各项作出正确的判断( 2 19( 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如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0,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 B(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 D(c,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增长 【考点】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据图分析:0,a年,λ值等于1,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a,b年,λ值小于1,种群数量减少,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b,c年,λ值小于1时,种群数量减少,λ值大于1时,种群数量增加,种群数量先减少后增加(c,d年,λ值等于2,种群数量增加,呈“J”型增长( t:【解答】解:A、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nλ(n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t00 时间;n:t年后种群数量;λ:增长的倍数(),那么0,a年,λ值为1,所t 以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A正确; B、a,b年,λ值小于1,所以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B正确; C、b,c年,λ值小于1时,种群数量减少,λ值大于1时,种群数量增加,种群不呈“S”型增长,C错误; D、c,d年,λ值等于2,种群数量增加,呈“J”型增长,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种群数量变化的有关知识,大多数试题都从种群的增长曲线来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而本题的创新点在于从λ值入手,突破思维定式,当λ=1,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当λ,1,种群数量增加;当λ,1,种群数量减少( 20(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动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考点】种群的特征( 【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 【解答】解:A、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最基本的特征,能反应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动,A错误; B、年龄组成能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B错误; C、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C错误;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D正确( D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种群特征,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21(有关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B(常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 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考点】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分析】群落的特征包括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其中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寄生和互利共生等,空间结构分为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不适宜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调查其丰富度( 【解答】解:A、土壤动物群落存在分层现象,A错误; B、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研究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B错误; C、土壤盐碱度会影响土壤中生物的分布,进而影响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C正确; D、土壤表层只有一部分小动物分布,应该选择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小动物的丰富度,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土壤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等知识点,属于对课本中生物群落结构和种间关系的迁移应用,这就要求考生识记群落的特征,掌握土壤中动物的特点和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方法( 22(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 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考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分析】养分、空间、温度和有毒排泄物等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的限制因素(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盖玻片下,培养液4厚度为0.1mm,可算出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的公式:2.5×10x(x为小方格内酵母菌数)( 【解答】解: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会改变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故A错误; B、样方法是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采用抽样检测法,故B错误; C、应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计算,则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不对,故C错误; C、养分、温度,PH,有害物质的积累等都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意在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会分析本实验的结果( 23(为了降低一种真菌对果树的毒害,园艺家引入一种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原真菌相似,但毒性较低的真菌,从而使果树增产,园艺家利用的原理是( ) A(寄生 B(竞争 C(捕食 D(共生 【考点】种间关系( 【分析】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物种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关系,主要包括互利共生、寄生、竞争和捕食等( (1)互利共生是指两种共居一起,彼此创造有利的生活条件,较之单独生活时更为有利,更有生活力;相互依赖,相互依存,一旦分离,双方都不能正常地生活( (2)寄生指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后者摄取营养以维持生活的种间关系( (3)竞争是指两种共居一起,为争夺有限的营养、空间和其他共同需要而发生斗争的种间关系( (4)捕食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种间关系(前者谓之捕食者,后者谓被捕食者( 【解答】解:A、两种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相似的真菌之间不会是寄生关系,A错误; B、引入的另外一种真菌与原真菌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相似,因此两者最有可能是竞争关系,B正确; C、两种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相似的真菌之间不会是捕食关系,C错误; D、两种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相似的真菌之间不会是互利共生关系,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种间关系,要求考生识记种间关系的类型,能根据题干信息“一种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原真菌相似”,判断两种真菌之间的种间关系,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4( 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竞争强度弱?强?弱 B(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乙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t1,t2时间内甲乙种群都呈“J”增长 D(t4时间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乙的种群密度最大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专题】坐标曲线图;种群和群落( 【分析】坐标的纵轴为“种群增长速率”,分析甲乙两种群的数量变化可以看出,它们的关系属于竞争力悬殊较大的竞争,从结果看,乙处于竞争优势地位(种群增长率是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增长率为正值,则种群数量增加;S型曲线的增长率是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变为0(即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为K/22值,对应时间点为t和t( 4 【解答】解:A、甲、乙两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的种群数量最终减少,说明竞争力弱,t,t时间内甲乙种群数量都增加,则竞争强度由弱?强,t时间后,133甲种群数量减少,则竞争能力减弱,A正确; B、t,t时间内,甲种群增长速率下降,使得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出23 生率仍大于死亡率,B错误; C、甲在t,t呈现“S”型增长曲线,而乙种群在t,t呈现“S”型增长曲线,1315 C错误; D、t4时间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t5时间时,乙的种群密度最大,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的相关知识,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种群增长率是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 25(如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D(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考点】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采集的原理应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暗、避高温、趋湿的生活习性,灯罩【分析】 的功能是为了保证更多的光线和热量集中到土壤样品,一些小动物正是通过金属筛网向下移动进入广口瓶的,广口瓶中可以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 【解答】解:A、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也便于小动物的采集,A正确; 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运动能力较强的土壤动物如跳虫的采集,B正确; C、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暗、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C错误; D、由于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所以若采用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将其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实验图示,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6(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小型土壤动 物 土壤有机质边坡 处理方式 植被覆盖率(%) (g/kg) 物种个体 数 数 甲 种植植物 97 37 260 19.8 乙 不干预 8 9 28 11.9 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B(小型土壤动物的减少是不干预的预期结果 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但也可能自然长出乔木 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过程达到相对稳定阶段后不会再继续加剧 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考点】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边坡(甲)上移栽灌木,边坡(乙)不进行移栽,与边坡乙相比,边坡甲的植被覆盖率高,物种数和个体数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解答】解:A、移栽植物物后物种数较不移栽植物时多,营养结构复杂化,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错误; B、移栽植物会影响土壤的结构,使土壤动物的数量增多,而不干预导致了小型土壤动物的减少,B正确; C、边坡甲上虽没有移栽乔木但却可能自然长出乔木,因为在风力或鸟类等的作用下,可把乔木的种子带到该环境中,C正确; D、到后期,群落达到相对稳定,演替相对较弱,因而不会再继续加剧,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以公路边坡保护为素材,结合调查表格,考查群落演替、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知识,要求理解和掌握群落演替的过程及结果,能结合表中信息,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 27(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 B(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C(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D(人类活动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变,但可以改变演替速度 【考点】种间关系;种群的特征;群落的演替( 【分析】种群是一定区域内的同一物种,杂草不是同种生物;稳定型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内是处于动态平衡的或者说在近期内相对稳定;捕食关系对稳定群落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捕食是一种重要的种间关系;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改变( 【解答】解:A、稳定型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内是处于动态平衡的或者说在近期内相对稳定,A错误; B、种群是一定区域内的同一物种,杂草不是同种生物,B错误; C、捕食关系对稳定群落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捕食是一种重要的种间关系,C正确; D、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改变,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所学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难度适中( 28(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到达森林阶段时,群落中还能找到苔藓阶段、灌木阶段的植物种群 B(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但是不能改变方向 C(草本阶段各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考点】群落的演替( 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分析】 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群落演替特点 (1)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可预测的( 2)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 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3(群落演替的原因 (1)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即内因是群落演替的决定因素( (2)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 解:A、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取代是一种优势取代,而不是完全取代,【解答】 则森林中还能找到苔藓和灌木;故A正确( B、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故B错误( C、昆虫进入,生物种类增多,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加,群落调节能力发生变化;故C错误( D、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群落演替种类,能列表比较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掌握群落演替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明确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29(在自然界中,大多数种群总是处在波动中的原因是( ) A(人类的干扰 B(食物的不足 C(多种因素的影响 D(环境条件是无限的 【考点】种群的数量变动( 【分析】影响种群数量波动的因素有:(1)外源性因素:气候、食物、疾病、寄生和捕食等((2)内源性因素:行为调节和内分泌调节( 【解答】解:在自然界中,大多数种群总是处在波动中,原因是种群数量受到各种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的影响(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意在考查学生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的理解( 30(如图所示成分可构成一个( ) A(食物链 B(食物网 C(生物圈 D(生态系统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图示这些成分都存在,可以过程一个生态系统( 【解答】解:图示中,光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植物是生产者,虫和鸟是消费者,细菌属于分解者,植物、虫、鸟构成一个食物链,所以图示成分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故选:D(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植物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清楚各成分之间是怎样联系才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一道基础题( 31(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 B(?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C(一般情况下,?为?的10%,20% D(从能量关系看:?,?+?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据图分析:?表示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即初级消费者的同化能,?表示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是其同化能,?表示流入三级消费者的能量,是其同化能(?表示交给分解者的能量( 【解答】解: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是筛选流动,逐级递减,原因是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A正确; B、?表示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即初级消费者的同化能,B错误; C、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同化能之比,一般情况下,能量传 递效率为10%,20%,所以,?为?的10%,20%,C正确; D、次级消费者的同化能的去向主要有呼吸作用消耗、流入三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和未被利用,所以从能量关系看:?,?+?,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意在强化学生对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 32(如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e代表各营养级的生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共有三条食物链 B(各营养级中,能量最多的是c,生物个体数量最多的是a C(若水体受有机磷农药轻微污染,则受害最严重的是a 987(若c所含能量为5.8×10kJ,d含1.3×10kJ,则 a至少约含4.5×10kJ D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据图可知,图中共包括3条食物链,即c?b?a,c?e?a,c?d;各营养级中,a为最高营养级,一般情况下,生物个体数量最少;有机磷农药可随着食物链富集,因此受害最严重的是a;食物链最长,传递效率最低时,a从c中获得能量的最少( 【解答】解:A、图中共包括3条食物链,即c?b?a,c?e?a,c?d,A正确; B、各营养级中,能量最多的是c,a为最高营养级,一般情况下,生物个体数量最少,B错误; C、有机磷农药可随着食物链富集,因此受害最严重的是a,C正确; D、食物链最长,传递效率最低时,a从c中获得能量的最少,即以10%的传递效98率从c?b?a计算,c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最少量是5.8×10×10%=5.8×10kJ,8减去d含有的能量,b、c可得到的最少量为4.5×10kJ,由此a能得到的最少87量是4.5×10×10%=10kJ,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食物网,考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33(下列有关生态学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的能量越多 B(深海热泉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一些有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 C(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将会导致生物进化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隐含的食物链中含有的营养级数为3个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基因频率的变化;生态系统的功能( 【专题】信息转化法;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营养结构、和生物进化的实质等内容,回顾和梳理相关知识,认真分析各个选项,即可正确作答( 【解答】解:A、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能量散失越多,储能越少,生物个体数量也越少,因此食物链越短,能量散失越少,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的能量越多,A正确; B、深海热泉生态系统中,没有光照,生产者是一些有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B正确;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正确;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隐含的食物链为植物?蝉?螳螂?黄雀,营养级有4个,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关系即生物进化的实质的了解,要求学生能熟练地找出题目隐含的题意( 34( 9如图为某个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简图,若E生物种群总能量为7.1×10kJ,B生物8种群总能量为2.3×10kJ,从理论上计算,A贮存的总能量最少为( ) 8A(7.1×10 kJ 7B(4.8×10 kJ 7C(5.95×10kJ 7D(2.3×10kJ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专题】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D为生产者,要使A获得的能量最少,则必须保证三个条件,即:一是能量来源途径最少;二是能量传递效率最低(按10%算);三是食物链要最长(故从理论上讲,与A贮存的总能量最少相关的食物链不可能是D?A,也不可能是D?A、D?E?C?A同时存在,只能是D?E?C?A( 【解答】解:根据题意,A储存的总能量最少需要按最长食物链,最低能量传递效率计算,所以食物链是D?E?C?A(为此,E的能量在传递给A的途径中,只有确保:?E在传递给B时用去的能量最多;?E的总能量减去传递给B的后再 C在传递给A时效率最低,结果才能使A获得的能量最少(所传给C时效率最低;?98以据此计算得A贮存的总能量最少为:(7.1×10-2.3×10?10%)×10%×710%=4.8×10 kJ(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的计算,意在强化学生对能量流动计算的过滤的理解与掌握( 35( 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取食方式为吞食的三个物种随食物颗粒大小而产生的种群数量分布(下列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三个物种的食物资源完全相同 B(物种甲与物种乙为竞争关系 C(物种丙与物种甲为捕食关系 D(能量流动方向由甲经乙到丙 【考点】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由图示可知,三个物种之间在食物颗粒大小上不完全相同,说明它们的食物资源不完全相同,但又存在重叠部分,那么它们之间就存在竞争关系( 【解答】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三个物种的食物资源只有部分相同而不是完全相同,故A错误; B、物种甲与物种乙在食物颗粒大小上有很大部分重叠,说明它们具有部分相同的食物,故具有竞争关系,故B正确; C、在图中,看不出是否有捕食关系,故C错误; D、三个物种之间没有食物关系,因此不能形成食物关系,也不会构成食物链而出现能量流动关系,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群落的种间关系,有一定难度,必须根据图示信息,得出“它们之间一定存在竞争关系,而是否有其它关系不明确”这样的结论,才能正确作答此题( 36(如图是一个人工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大棚温度、CO浓度等可适当控制)(据2 图分析,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此生态系统能够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 B(此生态系统能够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C(此生态系统能够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D(玻璃大棚内能够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 【考点】生态农业工程( 【分析】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人是主要成员和中心环节(人们建立生态农业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作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包括身体代谢的利用和生活上的利用),同时又要降低生产成本和避免环境污染,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优点有能量的多级利用、物质循环再生、废物资源化( 解:A、此生态系统中能充分的利用粪便等废物中物质和能量,实现了【解答】 物质循环利用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A正确; B、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能量能够多级利用,B正确; C、充分的利用粪便等废物中物质和能量,以及农作物作为饲料和发酵的材料,人类能利用其中的能量,大大提高了能量利用率,C正确; D、玻璃大棚内的农作物中的有机物大量输出,需要不断的输入碳元素,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构建生态农业工程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37(如图中的甲、乙、丙分别代表人体液中物质交换、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生态 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据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D与B间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D与A之间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B(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丙图中的B所处的营养级 C(乙图中B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中,C占的比例为a(B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A的量为y,则:y=20ax+5x D(从研究内容来看,甲和乙、丙分别属于生命系统的个体水平、群落水平和群落水平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分析甲图:甲图代表人体液中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A为组织液、B为淋巴、C为血浆、D为细胞内液( 分析乙图:乙图代表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为生产者、B和C为消费者( 分析丙图:丙图代表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其中A为生产者、B为分解者、C为消费者、D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解答】解:A、甲图中D为细胞内液,B为淋巴,其中淋巴细胞的细胞内液可以与淋巴之间直接进行物质交换,A错误; B、图丙中B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B错误; C、已知高营养级的能量,求低营养级能量时:(1)需最多能量:按10%计算; (2)需最少能量:按20%计算(乙图中B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中,C占的比例为a,则B占的比例为1-a(B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A的量为y,按照能量传递效率20%计算,从A?C?B这条食物链,需要A的量为ax?20%?20%,即25ax;按照A?B这条食物链,需要A的量为(1-a)x?20%,即5(1-a)x,则总共消耗A的量y=25ax+5(1-a)x=20ax+5x,C正确; D、乙表示食物链,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因此不能构成群落,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概念图,考查内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要求考生识记人体体液的组成及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能准确判断甲图中各字母的名称;掌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能利用能量传递效率进行相关计算;掌握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准确判断丙图各字母的名称( 38(研究表明,赤霉素(GA)与生长素(IAA)在促进生长等方面具有相似的效应,二者的关系可用如图表示(“+”表示促进,“一”表示抑制),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GA能促进蛋白质水解,使合成IAA的前体物色氨酸增多 B(GA能促进束缚型IAA转化为游离型IAA C(GA能抑制IAA氧化酶的活性,使IAA的含量提高 D(GA通过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发挥作用,IAA则直接参与细胞生长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据图示显示了赤霉素和生长素之间的关系,赤霉素(GA)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原因作用原理可能是通过促进生长素的生成,从而促进生长(植物体内IAA含量的多少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GA可通过促进蛋白酶的活性,进而促进蛋白质的水解为生长素的合成提供原料;还可以通过促进束缚型IAA释放出游离型IAA而增加生长素的浓度;另外GA还可以通过降低了IAA氧化酶的活性,阻止IAA的分解,从而延长生长素作用的时间( 【解答】解:A、据图示可知,植物体内IAA含量的多少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GA可通过促进蛋白酶的活性,进而促进蛋白质的水解为生长素的合成提供原料,A正确; B、据图示可知,GA可以通过促进束缚型IAA释放出游离型IAA而增加生长素的浓度,B正确; C、据图示可知,GA还可以通过降低了IAA氧化酶的活性,阻止IAA的分解,从而延长生长素作用的时间,C正确; D、据图和题干可知,赤霉素(GA)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原因可能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其作用原理可能是通过促进生长素的生成,从而促进生长(IAA只起调节代谢的作用,不直接参与细胞生长,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植物激素的调节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中等( 39(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 ) A(滥伐森林 B(水体污染 C(南极冰川融化 D(臭氧层破坏 【考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分析】在地面空气中的臭氧是一种污染物,对生物有毒害作用,但在大气层的上部,位于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却是地球的一个保护层,能阻挡过量的紫外线到达地面(紫外线辐射能被蛋白质和核酸吸收,并破坏蛋白质和核酸的化学键,因此对生物有极大的杀伤力,还能引起基因突变(紫外线能使一此氧分子裂变成游离的氧原子,并和另一砦氧分子结合成臭氧(O),紫外线也可使臭氧裂变成3 氧气,在平流层,氧气和臭氧是保持平衡的(但是近年来,人类的活动正在逐渐破坏着这种平衡,使臭氧的分解过程大于合成过程(导致大气中臭氧减少和耗竭的物质主要是平流层内超音速飞机排放的大量含氮废气以及冰箱和空调使用过程中散发出的氟利昂(臭氧层耗损和臭氧层空洞对人类与其他生物的主要危害包括:人类皮肤癌和白内障等疾病的发病率提高;人体免疫系统受到抑制等( 【解答】解:紫外线能使一此氧分子裂变成游离的氧原子,并和另一砦氧分子结合成臭氧(O),紫外线也可使臭氧裂变成氧气(但平流层内超音速飞机排放的3 大量含氮废气以及冰箱和空调使用过程中散发出的氟利昂,使得臭氧层被破坏,从而不能阻碍紫外线对人类和其他食物的伤害(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的相关内容,解题的注意点是臭氧层的作用( 40(保护环境的两大重要措施是( ) A(治理“三废”和植树造林 B(防止环境污染和保护自然资源 C(封山育林和建立自然保护区 D(减少城市规模和建立自然保护区 【考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专题】正推法;生态环境( 【分析】1、人类的活动正在改变着自然界中各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致出现了全球性的环境危机,如酸雨、温室效应等( 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保护措施: (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2)易地保护:如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易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补充,它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了最后的生存机会( (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 (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解答】解:人类的生存环境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主要原因是工业和城市建设的布局不合理,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合理(因此,保护环境一方面要防止环境污染,一方面要对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进行保护(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保护环境的两大重要措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41(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的是( )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 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 (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 C 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 【考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解答】解: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这属于直接价值,A错误; B、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是指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调节气候,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等,B正确; C、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这属于直接价值,C错误; 、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这也属于D 直接价值,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意义和措施,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层次;识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能准确判断各选项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哪种价值,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 42( 如图所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代表整个大圆,?包含?(下列各项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A(?体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组织液 B(?突触?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小泡 C(?核酸?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信使RNA D(?免疫?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 【考点】突触的结构;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内环境的组成( 【专题】图形图表题;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内环境与稳态(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代表整个大圆,分为?和?,?中又包含?( 【解答】解:A、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主要包含组织液、血浆和淋巴,A正确; B、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小泡不属于突触结构,B错误; 、核酸包括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其中RNA又分为mRNA、C tRNA、rRNA,C正确; D、免疫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其中特异性免疫又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体液的组成、突触结构、核酸的种类和免疫的种类,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3(为探究血糖调节的影响因素,设计如图实验流程(实验中5只家兔的注射剂量和生理指标均按单位体重计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号家兔出现糖尿,则该兔的尿量将会增加的原因是血浆渗透压降低 B(二次注射后,低血糖症状最先得到缓解的是?号家兔 C(二次注射后,?号比?号家兔产生尿素的量增加的原因是脱氮基作用加强 D(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只是?号家兔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专题】探究性实验;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 【分析】1、从图示可看出,该实验设计了五组,第一次注射时,?号为对照组,第二次注射时,?号为对照组( 2、首次注射胰岛素后,实验组出现了低血糖症状,证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3、二次注射时,每组所注射的物质不同(?号注射的是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能迅速地缓解低血糖症状,?号注射的是肾上腺素溶液,?号注射的是胰高血糖素溶液,二者都能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缓解低血糖症状,说明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方面具有协同关系 【解答】解:A、分析实验可知,?号家兔二次注射了葡萄糖溶液,导致血糖含量过高,在排出糖的同时,带走更多的水,导致多尿,A错误; B、二次注射时,每组所注射的物质不同,?号注射的是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能迅速地缓解低血糖症状,B错误; C、二次注射后,?号比?号家兔产生尿素的量增加,原因是胰高血糖素能够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即氨基酸的脱氮基作用加强,导致含氮部分以尿素的形式排出体外,C正确; D、在首次注射实验中,?是对照组(空白对照),?,?都是实验组;在二次注射实验中,?是对照组,?,?是实验组,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以实验的形式,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二次对照实验中每组中没有人为处理的则为对照组,人为处理的为实验组( 44( 我国科学家成功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谜,这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没有信息传递功能(如图所示的反射弧中具有“沉默突触”(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为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内一定具有“沉默突触” B(如果神经元内不能合成神经递质或者突触后膜缺乏相应受体,可能形成“沉默突触” C(该反射弧的信息传导途径一定是????????? D(若图中?为“沉默突触”,则刺激?不能引起e处的电位变化,同时?检测不到反应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是感受器,?是传入神经,?是神经中枢的一部分,?是传出神经,?是效应器,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解答】解:A、神经中枢内不一定具有“沉默突触”,A错误; B、神经元内不能合成神经递质或者突触后膜缺乏相应受体,都不能完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形成“沉默突触”,B正确; C、该反射弧可以不经过?结构而完成,C错误; D、若图中?为“沉默突触”,刺激?可以通过?左侧的结构完成反射活动,D错误( 故选:B( 【点评】对于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即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过程和特点的综合理解,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45(如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盐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下丘脑能够合成和释放神经递质; ?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直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e激素; ?如图表示神经调节,该过程中效应器为肾上腺、皮肤( A(???? B(???? C(???? D(????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据图分析,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e是抗利尿激素(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 【解答】解:?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d是肾上腺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来增加产热,而甲状腺的分泌依靠分级调节模式,所以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正确; ?在体温调节过程中,c、d激素作为产热的激素,其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正确;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而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错误; ?下丘脑能够合成和释放神经递质,?正确; ?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错误; ?e是抗利尿激素,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e,但是释放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正确; ?上图表示的神经调节过程中,效应器为肾上腺、皮肤及运动神经末梢,?错误; 故叙述正确的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体温调节和水无机盐平衡的调节,意在考查下丘脑分泌的相关激素和功能,试题难度中等( 46(某人不小心从高处摔下后,导致高位截瘫,大小便失禁,这表明( ) A(大脑高级中枢受损 B(小脑维持身体平衡功能受损 C(脊髓排尿中枢受损 D(大脑对脊髓的调节功能受损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往往受大脑皮层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如脊髓中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解答】解:A、某人不小心从高处摔下后,导致高位截瘫,大小便失禁,这说明排便排尿的反射失去了相应高级中枢的控制,大脑对脊髓的调节功能受损,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往往受大脑皮层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这一知识点,意在考察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47(若甲、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相互联系,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a分泌的激素作用于细胞b,使其激素分泌增加 B(人体对寒冷刺激做出的反应与图乙有关,与图甲无关 C(细胞c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形式传递给细胞d D(信号从细胞c传递到d的速度比从细胞a传递到b的快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由图可知,甲表示细胞分泌激素进行信息传递,属于体液调节;乙表示神经细胞分泌神经递质进行信息传递,属于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解答】解:A、细胞a分泌的激素作用于细胞b,使其激素分泌增加或减少,如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垂体,会使垂体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A错误; B、寒冷条件下,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即与图甲和图乙均有关,B错误; C、细胞c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以化学信号(神经递质)形式传递给细胞d,C错误; D、神经调节比体液调节快,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以信息传递的图解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理解,同时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需要学生熟记并理解相关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48(甲图是一株盆栽植物,乙图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如将该植物向左侧水平放置,根将向下生长,表现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B(给予该植物右侧光照,?、?侧生长素浓度可分别用乙图中c、g点表示 C(甲图?处生长素浓度可用乙图f点表示,此处生长受抑制 -6-1D(如果摘除甲图中的部位?,则?处生长素浓度会高于10mol?L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较地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植物个的向地生长和顶端优势是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重要体现;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植物的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依次降低;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是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长得快,向光侧分布少,长得慢( 【解答】解:A、将植物水平放置,由于重力的作用使植物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对生长素敏感,近地侧由于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根的生长,根表现出向地生长的特点,A正确; B、单侧光照使生长素在背光侧分布多长得快,?比?侧的浓度高,促进作用强,因此可以用一天中的g、c两点表示,B错误; C、甲图中?是顶芽,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部位的生长素浓度不可能用f点表示,因为f表示抑制顶芽生长,C错误; D、摘除?顶芽,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降低,解除顶端优势,则?处生长素-6-1浓度会低于10mol?L,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植物向光性的原因,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运用植物生长素的作用、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特点和植物的 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解释生物现象是本题的关键( 49(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刺激?处,该处细胞膜电位变为外正内负 B(若从?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E不能产生反应 C(兴奋在?处神经纤维上传导速度比在?处快 D(若在?处施加一较强电刺激,图中?-?处能测到兴奋的只有?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B、C、D、E分别是感受器、传入神【分析】 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处为突触结构(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A、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表现为外正内负,刺激产生兴奋后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A错误; B、若从?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处的兴奋仍然能向E出传导,E能产生反应,B错误; C、突触上兴奋的传递要将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变为电信号,兴奋传递的时间较长,C正确; D、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在?处施加一较强电刺激,图中?,?处能测到兴奋的只有???,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及兴奋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0(如图所示,图1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I侧为细胞膜内侧,?侧为细胞膜外侧 B(脂质分子可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1中A密切相关 C(图2中E为突触后膜,F为突触前膜,C物质被释放出来依靠主动运输 D(图2中C名称为神经递质,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可以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突触的结构( 【考点】 【分析】图1中A是蛋白质,B是磷脂双分子层;图2中E是突触前膜,C是神经递质,D是受体,F是突触后膜;脂类物质的跨膜运输是自由扩散( 【解答】解:A、多糖分布在膜的外侧,故?侧为细胞膜外侧,?侧为细胞膜内侧,A错误; B、脂质分子优先通过细胞膜与膜中的磷脂分子有关,B错误; 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释放方式为胞吐,C错误; D、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由静息电位变成动作电位,即外正内负?外负内正,D正确( 本题选:D( 【点评】判断膜的内侧与外侧可跟据糖的分布,跟据神经递质的释放可判断突触的结构( 二、主观题(共40分) 51(如图是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 (2)图中丙的名称为肾上腺(髓质),判断依据为肾上腺只接受下丘脑神经调节,不直接受血糖浓度影响;物质A、C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3)物质B的生理作用表现为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细胞(结构名称),其作用效(4)除图中所示之外,血糖降低还可影响胰岛B 应表现 为抑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这种调节方式叫反馈调节,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 【分析】据图分析: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为胰岛A细胞,A为胰高血糖素,B为胰岛素,C是肾上腺素;结构?对血糖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通过释放神经递质,直接影响甲分泌激素,所以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当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葡萄糖进入肝脏、肌肉、脂肪 等组织细胞,并且在这些细胞中合成糖元、氧化分解或者转化成脂肪;另一方面又能够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血糖含量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促进肝糖元分解,促进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解答】解:(1)据图分析,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共同结果( (2)肾上腺只接受下丘脑神经调节,不直接受血糖浓度影响,故图中丙为肾上腺(A为胰高血糖素,C是肾上腺素,两种激素在调节血糖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3)胰岛素B能够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4)血糖降低还可影响胰岛B细胞的分泌,即抑制器分泌胰岛素,属于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故答案为: (1)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2)肾上腺(髓质) 肾上腺只接受下丘脑神经调节,不直接受血糖浓度影响 协同 (3)摄取、利用和储存 4)胰岛B细胞 抑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反馈 维持稳态 (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的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52(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感受器,乙图是甲图中d(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3)已知A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B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 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B神经元即被 持续兴奋( (4)某同学参加体检过程中,当采血针刺向手指时,缩手反射并未发生,这说明了脑控制脊髓的反射( (5)兴奋通过突触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速度要慢得多,分析兴奋通过突触速度变慢的原因是递质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过程需要相当的时间( (6)假设a是一块肌肉,现切断c处(分别用足够强的电流刺激e、b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e处,肌肉不收缩;刺激b处,肌肉收缩(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据图分析:图甲中,a表示效应器,b表示传出神经,c表示神经中枢,d表示突触,e表示传入神经,f表示感受器(图乙中,A表示突触小体,B表示突触后膜( 【解答】解:(1)分析题图可知,f与神经节相连,为感受器;图乙是突触的结构,即图甲中的d,乙图中的B是突触后膜,是下一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上一神经元A传到下一神经元B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3)某种药物可以阻止神经递质的分解,使得神经递质不能被及时灭活而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故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使B神经元持续兴奋( (4)题干所述现象说明了低级中枢的活动受到高级中枢的控制,即脑控制脊髓的反射( (5)由于兴奋经过突触结构时神经递质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过程需要相当的时间,所以兴奋通过突触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速度要慢得多( (6)假设a是一块肌肉,现切断c处(分别用足够强的电流刺激e、b两处,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被破坏,刺激传入神经e处,兴奋不能传递,肌肉不收缩,刺激传出神经b处,兴奋可以传递至肌肉,肌肉收缩( 故答案为: (1)感受器 d 胞体膜或树突膜 (2)神经递质 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3)B神经元持续兴奋 (4)脑控制脊髓的反射 (5)递质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 (5)不收缩 收缩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及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图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 53(科研人员选取若干生理状态相同且良好植物(已知该植物体内生长素可由幼芽运输至根部),研究了使用生长素对该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表为研究结果( -11-10-9-8-7-6-5-4施用生长素浓度(mol/L) 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主根长度(%) 100 98 96 75 25 18 10 2 0 -6-5-4-3-2施用生长素浓度(mol/L) 0 10 10 10 10 10 每株树根数 3 7 13 5 3 0 请回答问题: (1)生长素的本质是吲哚乙酸,是由色氨酸(填氨基酸的名称)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 -4(2)施用10mol/L生长素,对主根的生长表现为抑制作用,这是因为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总量过高,促进了主根处乙烯(填激素名称)的含量升高,从而抑制了细胞伸长的作用( -3(3)施用10mol/L生长素,对侧根的生长表现为促进作用,将未施用IAA的植物除去部分芽,会导致主根长度变长或不变或变短,侧根数量变少(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专题】表格数据类简答题;植物激素调节( 【分析】分析题表可知,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较高,施用生长素对主根的伸长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施用生长素对诱导侧根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5-5(在0,10浓度范围内,对侧根起促进作用逐渐加强;大于10浓度时对侧根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解答】解:(1)生长素的本质是吲哚乙酸,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 -4(2)由表格可知,施用10mol/L生长素,对主根的生长表现为抑制作用,这是因为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总量过高,促进了主根处乙烯的含量升高,从而抑制了细胞伸长的作用( -3(3)施用10mol/L生长素,对侧根的生长表现为促进作用,将未施用IAA的植物除去部分芽,会导致主根长度变长或不变或变短,侧根数量变少( 故答案为: (1)色氨酸 (2)抑制 乙烯 (3)促进 变长或不变或变短 变少 【点评】本题结合表格数据,主要考查生长素的相关知识,意在强化学生的识图判断和分析作答能力( 54(如图甲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图中a,e代表过程,A,C代表能量(请据图回答: (1)该草原中所有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草原中能量进入群落的途径是a(填图中字母) (2)为控制草原鼠害,对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宜采用标志重捕法;某时期调查发现,该草原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如图丙,该鼠种群数量变动趋势是增加,该变动将直接导致牧草被大量捕食,使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3)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这说明信息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图乙中的A表示鼠同化的总能量,B的含义为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的能量除图中所示去路外,还有一部分是未被利用(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专题】对比分析法;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分析】分析题图:图甲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表示光合作用;b、c表示捕食关系;e表示分解作用;d表示呼吸作用( 分析乙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其中A表示鼠同化的总能量;B表示鼠生长、发育和繁殖;C表示被分解者利用( 分析丙图:幼年个体明显多于老年个体,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种群密度逐渐升高( 【解答】解:(1)该草原中所有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是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进入群落的途径是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2)估算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如鼠)的种群密度(图丙属于增长型,说明该鼠种群数量会逐渐升高,这将直接导致牧草被大量捕食,使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3)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这说明信息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乙中B表示鼠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某一营养( 级(最高营养级除外)的去向: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因此B的能量除图中所示去路外,还有一部分未被利用( 故答案为: (1)生物群落 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a (2)标志重捕法 增加 (3)调节种间关系 (4)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未被利用 【点评】本题结合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鼠能量流动示意图和柱形图,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生理过程的名称;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掌握某一营养级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能准确判断乙图中字母的含义(
/
本文档为【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云东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测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