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涤棉混纺色纱纺织行业标准

2017-09-18 13页 doc 34KB 71阅读

用户头像

is_954223

暂无简介

举报
涤棉混纺色纱纺织行业标准涤棉混纺色纱纺织行业标准 核准通过,归档资料。 未经允许,请勿外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 12016-2006 涤与棉混纺色纺纱 Polyester and cotton blended colour yarn 2006-05-06发布 2006-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 布 前 言 涤与棉混纺色纺纱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涤纶纤维与棉纤维混纺而成的有色纱。本标准在主要技术内容和技术要求等方面参照GB/T398-1993《棉本色纱线》和2001乌斯特统计值制...
涤棉混纺色纱纺织行业标准
涤棉混纺色纱纺织行业 核准通过,归档资料。 未经允许,请勿外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 12016-2006 涤与棉混纺色纺纱 Polyester and cotton blended colour yarn 2006-05-06发布 2006-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 布 前 言 涤与棉混纺色纺纱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涤纶纤维与棉纤维混纺而成的有色纱。本标准在主要技术内容和技术要求等方面参照GB/T398-1993《棉本色纱线》和2001乌斯特统计值制定。本标准与2010乌斯特统计值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采用了涤棉混纺纱中下列统计值作为本标准技术要求中相关技术指标制定的依据: ——百米重量变异系数CV(%); ——条干均匀度变度系数CV(%); ——千米棉结数(+200%)(粒/1 000m); ——单纱断裂强度(cN/tex); ——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CV(%); 5——偶发性纱疵(个/10m)。 本标准技术标准水平优等品接近于国际先进水平,一等品相当于国际一般水平。 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浙江省棉纺织行业协会、宁波百隆特种纺织品有限公司、余姚华联纺织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北娜、章友鹤、吴迪、吴爱儿、叶戬春。 涤与棉混纺色纺纱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涤纶(棉型短纤维)与棉混纺的色纺纱产品的术语、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鉴定环锭纺机制涤与棉混记色纺纱的品质。 本标准不适用于鉴定特种用途涤与棉混记色纺纱的品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50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T 398,1993 棉本色纱线 GB/T 2543.2,2001 纺织品 纱线捻度的测度 第2部分:退捻加捻法 GB/T 2910 纺织品 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方法 电容法 GB/T 3292 纺织品 纱条条干不匀试验方法 GB/T 3916 纺织品 卷装纱 单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的测定 GB/T 392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摩擦色牢度 GB/T 3921.3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洗色牢度:试验3 GB/T 3922 纺织品而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 GB/T 4743,1995 纱线线密度的测度法 绞纱法 FZ/T 01050 纺织品 纱线疵点的分级与检验方法 电容式 FZ/T 10007 棉及化纤纯纺、混记本色纱线检验规则 FZ/T 10008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纱线标志与包装 FZ/T 10013.1 温度与回潮率对棉及化纤纯纺、混纺制品断裂强力的修正方法 本色纱线及染色加工纱线断裂强力的修正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涤与棉混纺色纺纱 由两种及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涤纶纤维与棉纤维混纺而成的有色纱。 3.2 明显色结 由染色的和本色的涤与未成熟棉或僵棉因轧花或纺纱过程中处理不善集结而成的、颜色显现的棉结。 4 分类 4.1 涤与棉混记色纺纱的线密度以1000m涤与棉混纺纱在公定回潮率时重量(g)示,单位为特克斯(tex)。 4.2 涤与棉混纺色纺纱的原料代号:涤为T,棉为C。当棉?50%时,应书写为C/T;当棉 ,50%时,应书写为T/C。 4.3 涤与棉混纺色纺纱的公定回潮率按干重量混纺比例,以棉公定回潮率8.5%和涤纶回潮 率0.4%,加权平均计算,其计算如式(1): W,P,W,PCCttW= …………………(1) 100 式中: W——涤与棉混纺色纺纱的公定回潮率,%; W——棉公定回潮率,%; c W——涤纶公定回潮率,%; t P——棉含量比例,%; c P——涤纶含量比例,%; t 4.4 涤与棉混记色纺纱的标准重量 4.4.1 100m纱在公定回潮率时的标准重量按式(2)计算: ,lm= …………………(2) g10 式中: m——100m纱在公定回潮率时的标准重量,单位为克每百米(g/100m); g ——纱的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s)。 ,l 4.4.2 100m纱的标准干燥重量按式(3)计算: ,100l,m= …………………(3) d10100,W 式中: m——100m纱的标准干燥重量,单位为克每百米(g/100m); d ,——纱的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s)。 l W——涤与棉混纺色纺的公定回潮率,%。 4.5 涤与棉混纺色纺纱设计线密度必须与其最后成品公称线密度相等。 4.6 涤与棉混纺色纺纱公称线密度的100m标准重量规定,应按不同回潮率、不同混纺比进 行分别计算。 示例:T/C 65/35 18 tex 涤棉混纺色纺纱100m标准重量的计算。 a) T/C 65/35 18 tex 涤棉混纺色纺纱公定回潮率W(%)的计算: 0.4,65,8.5,35,3.2W(%)= 100 b) T/C 65/35 18 tex 涤棉混纺色纺纱100m纱在公定回潮率时的标准重量(g/100m) 的计算: 18.00,1.800m = g10 c)T/C 65/35 18 tex 涤棉混纺色纺纱标准干燥重量(g/100m)的计算: 18.00100,,1.744m= d10100,3.25 要求 5.1 普梳涤与棉混纺色纺纱的技术要求见表1。 表1 普梳涤与棉混纺色纺纱技术要求 条干均匀度变异系千米棉结(+200%)单纱断裂强度/ 单纱断数 百米重十万/(粒/1000m) (cN/tex) 裂强力公称线密明显 (CV)/(%) 量变异百米 米纱? ? 变异系度/ 色结/ ? 等系数重量 疵/ Tex 数 (粒/ 级 (CV)/偏差/ (个/ (英制支(CV)/100m) 涤纶含量 涤纶含量 涤纶含量 5(%) (%) 10m) 数) ? (%) ? ? 20%,20%,20%,? ,20% ,50%, 20% ,50% ,20% ,50% 50% 50% 50% 优 12.0 1.8 18.0 17.5 17.0 850 800 750 5 5 8,10 一 15.5 3.0 21.0 20.5 20.0 1800 1700 1600 8 11.0 12.5 14.5 (70,56) 二 21.0 5.0 24.0 23.5 23.0 2900 2800 2700 15 优 11.5 1.8 17.5 17.0 16.5 700 650 600 5 5 11,13 一 15.0 3.0 20.5 20.0 19.5 1500 1400 1300 8 11.0 12.5 14.5 (55,44) 二 20.5 5.0 23.5 23.0 22.5 2300 2200 2100 15 优 11.0 1.8 17.0 16.5 16.0 550 500 450 5 5 14,15 一 14.5 3.0 20.0 19.5 19.0 1250 1150 1050 8 11.5 13.5 15.5 (43,37) 二 20.0 5.0 23.0 22.5 22.0 1750 1650 1550 15 优 10.5 1.8 16.5 16.0 15.5 400 350 300 5 5 16,20 一 14.0 3.0 19.5 19.0 18.5 950 850 750 8 11.5 13.5 15.5 ?2.5 (36,29) 二 19.5 5.0 22.5 22.0 21.5 1480 1380 1280 15 优 10.0 1.8 16.0 15.5 15.0 250 200 150 5 5 21,30 一 13.5 3.0 19.0 18.5 18.0 600 500 400 8 12.0 14.0 16.0 (28,19) 二 19.0 5.0 22.0 21.5 21.0 850 750 650 15 优 9.5 1.8 15.5 15.0 14.5 100 70 50 5 5 32,34 一 13.0 3.0 18.5 18.0 17.5 250 200 150 8 12.0 14.0 16.0 (18,17) 二 18.5 5.0 21.5 21.0 20.5 400 350 300 15 优 9.0 1.8 15.0 14.5 14.0 80 60 40 5 5 36及以上 (16及以一 12.5 3.0 18.0 17.5 17.0 180 150 120 8 12.0 14.0 16.0 下) 二 18.0 5.0 21.0 20.5 20.0 350 300 250 15 5.2 精梳涤与棉混纺色纺纱的技术要求见表2. 表2 精梳涤与棉混纺色纺纱技术要求 条干均匀度变异系千米棉结(+200%)单纱断裂强度/ 单纱断数 百米重十万/(粒/1000m) (cN/tex) 公称线密裂强力明显 (CV)/(%) 量变异百米 米纱? ? 变异系度/ 色结/ ? 等系数重量 疵/ Tex 数 (粒/ 级 (CV)/偏差/ (个/ (英制支(CV)/100m) 涤纶含量 涤纶含量 涤纶含量 5(%) (%) 10m) 数) ? (%) ? ? 20%,20%,20%,? ,20% ,50%, 20% ,50% ,20% ,50% 50% 50% 50% 优 11.5 1.8 16.0 15.5 15.0 150 125 100 5 3 8,10 一 15.0 3.0 19.0 18.5 18.0 400 350 300 8 12.0 13.5 15.5 (70,56) 二 21.0 5.0 23.0 22.5 22.0 600 550 500 15 优 11.0 1.8 15.0 14.5 14.0 120 100 80 5 3 11,13 一 14.5 3.0 18.0 17.5 17.0 350 300 250 8 12.0 13.5 15.5 (55,44) 二 20.5 5.0 22.0 21.5 21.0 550 500 450 15 优 10.5 1.8 14.5 14.0 13.5 80 75 70 5 3 14,15 一 14.0 3.0 17.0 16.5 16.0 240 220 200 8 12.0 13.5 15.5 (43,37) 二 20.0 5.0 21.5 21.0 20.5 460 440 420 15 优 10.0 1.8 14.0 13.5 13.0 70 60 50 5 3 16,20 一 13.5 3.0 16.5 16.0 15.5 200 180 150 8 12.3 13.8 16.0 ?2.5 (36,29) 二 19.5 5.0 21.0 20.5 20.0 350 320 300 15 优 9.5 1.8 13.0 12.5 12.0 45 35 25 5 3 21,30 一 13.0 3.0 15.5 15.0 14.5 90 80 70 8 12.3 13.8 16.0 (28,19) 二 19.0 5.0 20.0 19.5 19.0 160 140 120 15 优 9.0 1.8 12.0 11.5 11.0 30 20 10 5 3 32,34 一 12.5 3.0 15.0 14.5 14.0 40 30 20 8 12.5 14.0 16.5 (18,17) 二 18.5 5.0 19.0 18.5 18.0 60 50 40 15 优 8.5 1.8 11.0 10.5 10.0 15 10 5 5 3 36及以下 (16及以一 12.0 3.0 14.5 14.0 13.5 25 20 15 8 12.5 14.0 16.5 下) 二 18.0 5.0 18.5 18.0 17.5 30 25 20 15 5.3 涤与棉混纺色纺纱色牢度的技术要求见表3. 表3 涤与棉混纺色纺纱色牢度技术要求 项 目 优等 一等 二等 变色 3,4 4 耐洗色牢度 沾色 3,4 3 变色 3,4 允许两项指标比一等4 品低半级,湿摩擦牢度耐汗渍色牢度 为2级者,不允许再低 沾色 3,4 半级。 3 耐摩 变色 3,4 4 沾色 3(深2,3) 2,3(深2) 注:耐汗渍色牢度只考核针织用纱 5.4 涤与棉混纺色纺纱的纤维含量(%)应严格控制?2.0%。 例如:60/40涤棉混纺色纺纱的纤维含量允许范围为涤纶58.0%,62.0%,棉为38.0%,42.0%。 5.5 分等规定 5.5.1 涤与棉混纺色纺纱规定以同品种一昼夜的生产量为一批,按规定的试验周期和各项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按其结果评定纱线的品等。 5.5.2 涤与棉混纺色纺纱的品等分为优等、一等、二等,低于二等指标者为三等。 5.5.3 涤与棉混纺色纺纱以单纱断裂强度变异系数、百米重量变异系数、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十万米纱疵、明显色结及千米棉结、耐洗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九项评定,当九项的品等不同时,按九项中最低的一项品等评定。 5.5.4 单纱断裂强度或百米重量偏差超过允许范围时,在单纱断裂强度变异系数和百米重量变异系数两项指标原评定的基础上顺降一个等处理。如单纱断裂强度和百米重量偏差都超出范围时,亦只顺降一次,降至二等为止。 5.6 涤与棉混纺色纺纱的实际捻系数一般不低于280。 5.7 涤与棉混纺色纺纱的色差,对标低不低于4级。 6 试验方法 6.1 试验条件 6.1.1 各项试验应在各方法标准规定的标准条件下进行。 6.1.2 快速试验:由于生产需要,要求迅速检验产品的质量,可采用快速试验方法。快速试验可以在接近车间温湿度条件下进行。但试验地点的温湿度必须稳定,并不得故意偏离标准条件。产品发生质量争议时,应以各方法标准规定的标准条件下的试验为准。 6.2 试验周期 物理试验一般为两天试验一次,以一次试验为准,作为该批纱的定等依据。节假日的生产量,可与相邻批并批,但周期一经确定不得任意变更。色牢度检验一般同批原料测试一次。 6.3 试样 6.3.1 涤与棉混纺色纺纱的黑板明显色结、十万米纱疵的检验皆采用筒子纱,其他各项指标的试验可采用管纱。用户对产品质量有异议时,以成品质量检验为准。 6.3.2 百米重量变异系数、百米重量偏差的取件数及试验次数见表4。 生产同一品种的开台数 8,9 11,14 16,29 30及以上 1 2 3 5 6 7 10 15 每机台上采取管纱数 7,8 4,5 3,4 2,3 1,2 30 15 10 6 5 3 2 1每个管纱上摇取缕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全部机台总试验次数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6.3.3 生产厂为减少拔管数,开台数在5台及以下的品种,可拔取15管,每管摇取2缕。 6.4 百米重量变异系数和百米重量偏差的试验 按GB/T4743-1995执行。其中百米重量变异系数采用方法1,线密度、百米重量念头采用方法3。百米重量偏差的计算按式(4): mm,dd1D= ………………………………(4) ,100%md1 式中: D——百米重量偏差,%; ——试样实际干燥重量,单位为克每百米(g/100m); md ——试样设计干燥重量,单位为克每百米(g/100m)。 md1 6.5 单纱断裂强度及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的试验 6.5.1 单纱断裂强度及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的试验按GB/T 3916执行。单纱断裂强度如不在标准大气压条件下进行试验,其测试强力应按FZ/T 10013.1进行修正。 6.5.2 单纱断裂强度及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的试样可与百米重量偏差用同一试样。单纱每份试样30个管纱,每管测试2次,总数为60次(开台数在5台及以下者,可每份试样15个管纱,每管测试4次)。采用全自动纱线强力试验仪的取样数为20个管纱,每管测试5次,总数为100次。试验应注明所用的强力试验仪类型。 6.5.3 单纱断裂强度的回潮率可采用百米重量偏差试验的同一份回潮率数据,核算修正强力。但如两种试验不在同一条件下测试时,其回潮率应另行测试,每份试样重量不少于50g。 6.6 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试验 按GB/T 3292执行。 6.7 千米棉结(+200%)试验 按GB/T 3292执行。 6.8 十万米纱疵(A3+ B3+C3+D3)的试验 按FZ/T 01050执行。 6.9 明显色结试验 按附录A执行。 6.10 单纱捻度试验 按GB/T 2543.2,2001方法A(一次退捻加捻法)执行。 6.11 涤、棉纤维含量分析的试验 按GB/T 2910,1997执行(计算方法按4.5.1净干含量百分率的计算)。试验周期每周不少于一次。 6.12 耐摩擦色牢度试验 按GB/T 3920执行。 6.13 耐洗色牢度试验 按GB/T3921.3执行。 6.14 耐汗渍色牢度试验 按GB/T 3922执行。 6.15 色差试验 按GB250执行。 6.16 单纱成包重量试验 按GB/T398执行。 6.17 试验结果的表示 一批纱线各种试验结果是由该项试验的全部试验值的计算结果表示,各种试验结果的计算值精确度, 除已规定者外,按表5规定。 表5 计算值的数值修约规定 项 目 小数点后有效位数 单纱断裂强度/(cN/tex) 1 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CV)(%) 1 百米重量变异系数(CV)(%) 1 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CV)(%) 1 千米棉结(+200%)/(粒/1000m) 整数 明显色结/(粒/100m) 整数 5十万米纱疵(个/10m) 整数 百米重量偏差(%) 1 百米重量/(g/100m) 3 平均线密度/tex 1 捻系数 整数 修正强力用回潮率/(%) 1 折算重量用回潮率/(%) 2 7 检验规则 按FZ/和10007执行。 8 标志和包装 按FZ/和10008执行。 9 其他 用户对本标准有特殊要求者,生产厂与用户可另订协议。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明显色结试验方法 A.1 取样 每种纱线(包括纱线的棉结杂质和纱的条干)每批检验一次。 检验以最后成品为对象,不得固定机台或锭子取样,每个筒子或每绞摇一块黑板,每份试样共检验十块黑板。 A.2 检验条件 A.2.1 检验条件参照GB/T 398,1993附录A。 A.2.2 明显色结的检验地点,要求尽量采用北向自然光源,正常检验时,必须有较大的窗户,窗户不能有障碍物,以保证室内光线充足。 A.2.3 明显色结的检验一般应在不低于400 lx的照度下(最高不超过800 lx)进行,如照度低于400 lx时,应加用灯光检验(用青色或白色的日光灯管)。光线应从左后方射入。检验面的安放角度应与水平成45??5?,检验者的影子应避免投射到黑板上。 A.3 检验方法 A.3.1 将试样摇在黑板上,摇黑板机上除游动导纱钩及保证均匀卷绕的张力装置外,一律不得采取任何除杂措施。卷绕密度应保证黑色压片(符合GB/T 398,1993附录A中图A2规定)每个检验格中包含20根纱,每个筒子或每绞摇一块黑板,每份试样共检验十块黑板。 A.3.2 检验时,先将浅蓝色(或其他色)底板插入试样与黑板之间,然后用黑色压片压在试样上,进行正反两面的每格内的明显色结检验。 A.3.3 检验时,应逐格检验并不得翻拨纱线,检验者的视线应与纱条垂直,检验距离以检验人员的目力在辨认疵点时不费力为原则。 A.3.4 明显色结计算见式(A.1): 明显色结(粒/100m)=10块黑板正、反两面10格内明显色结的累计数 ……………(A.1) A.4 明显色结的确定 A.4.1 色纺纱中深色纤维含有量在30%及以上时,明显色结指深色的大棉结和本色棉结。深色纤维含量在30%以下时,明显色结指本色的大棉结和深色棉结。 A.4.2 色纺纱的明显色结不同于本色棉纱的棉结,是影响针织品质量的重要指标,故明显色结的检验应与针织布面的实物质量相结合。 A.4.3 明显色结中的大棉结是指粗度达到原纱2.5倍的色结。 A.4.4 色纺纱的深色纤维含量或本色纱纤维含量在15%及以下时,其本色束纤维或深色束纤维缠于纱上的,因颜色比较显现,均以明显色结计数。
/
本文档为【涤棉混纺色纱纺织行业标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