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2011信息技术中的德育教学论文

2011信息技术中的德育教学论文

2020-03-05 4页 doc 16KB 2阅读

用户头像

is_180829

暂无简介

举报
2011信息技术中的德育教学论文2011年参评论文 “e”时代的德育渗透 太和县双庙中心学校石兴中 2011年3月 1 E时代的德育渗透 【内容摘要】古人云:德才兼备者谓之圣人,有德无才者谓之君子,无德无才者谓之庸人,有才无德谓之小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络作为传播的新媒介,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网络成了我们生活的工具。但在网络环境中,网络是把双刃剑,利用得好,可以成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的阵地,反之,则效果恰恰相反。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
2011信息技术中的德育教学论文
2011年参评 “e”时代的德育渗透 太和县双庙中心学校石兴中 2011年3月 1 E时代的德育渗透 【内容摘要】古人云:德才兼备者谓之圣人,有德无才者谓之君子,无德无才者谓之庸人,有才无德谓之小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络作为传播的新媒介,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网络成了我们生活的工具。但在网络环境中,网络是把双刃剑,利用得好,可以成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的阵地,反之,则效果恰恰相反。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道德责任感 e时代 【正文】 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的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教育部周济部长说过,“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教育人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使他们健康、快乐、幸福成长。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必不可缺的。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教师,我始终奉行“成人才能成才”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e时代德才兼备的人才是我们责任。 一、“爱”字当头,认识e时代。 作为教师只有真诚关爱教学,才能干好本职工作。人都有自尊心,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宽容学生。我们若是真正的关爱学生,大度的宽容学生的各种孩子气的举动的话,那才是“恩”师,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蹲下来与学生谈话”,与学生平等相处,与学生朋友般的交换彼此的看法和意见,让双方明晓共同点和差异性,求同存异,相互理解。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的生活与学习,用“爱”来灌溉他们的心灵。 网络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我们应该主动指导孩子们如何去接受网络的挑战。未来的少年应该走近 e 时代,应该进入 e 时代;我利用每一节课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上网的目的,懂得网络应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服务。总之,使学生与网络贴得更近。 二、正确引导点击 e 时代。 “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的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在信息社会,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发学生学习信息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健康上网、文明上网,冲击e 时代。作时代的主人。 在学校我们从学生中建立了网络监督小组和兴趣小组,网络监督组主要任务是发现学生在网吧上网的立即上报老师,由老师出面了解该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从全方位入手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兴趣小组主任任务是在课余时间在本校机房内上网学习,以点带面,实行“一帮一”、“接对子”对经常上网的同学进行跟踪服务,让他们 认清网络的利和弊。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活动课等让学生走进网络教室实际操作练习。教会学生正确的上网方法。 三、认清网络,冲击e时代。 “一切真挚的爱,是建筑在尊敬上面的”。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理解学生,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去对待网络,让学生认清网络“好”与“坏”。 (一)网络的负面作用 1.网络特性冲击了学生未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互联网拉近了世界的距离,不同的文化形态、思想观念在计算机网络上或交融或冲突。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异化思想的冲击。网络上信息的自由度已经超越了文化、政治、军事、经济、地域、民俗等方面的绝大部分限制,形成信息传播的无人管辖。 2.网络传播的信息垃圾弱化了学生的道德意识。网络传播信息垃圾数量多,而且网络传播信息垃圾难以控制。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学术信息、娱乐信息、经济信息以及各种各样的黄色、暴力信息混杂在一起,使网络成为信息的万花筒。据不完全统计,60%的青少年学生是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的,而接触过网络上黄色信息的青少年90%以上有性犯罪行为或动机。 3.网络传播的伴生品毒害了学生的心灵。网络空间到处充满新鲜的事物,而且在不断地增加着。因此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少年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青少年学生对网络的极度迷恋。“网络上瘾症”、“网络孤独症”、“网络诈骗”等网络传播的 伴生品就应运而生,它像毒品一样,极大地毒害学生的身心。中学生一旦沉迷于网络,轻者使学生精神颓废,学习成绩一落千丈,重者导致学生精神失常甚至命丧黄泉。 (二)网络道德的培养 在学生查阅资料,学习网页制作等,融入网络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和道德素养。 1.网络传播中急需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首先主动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同时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做学生的率。在了解网络运用网络的同时,教师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做好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模范。 2.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知识技术和道德要求的教育。让中学生全面地了解网络知识掌握网络技术,使其懂得利用网络去认识社会、接触社会、服务社会,懂得利用网络去获取知识、搜索信息、促进创新;重要的还要使其了解网络社会的复杂性,认识到网络对人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并懂得网络是一个人们共享的社会,也需要规则和美德。 3.培养学生的思想免疫力和道德自律能力。①引导学生正确识别网络信息中的“垃圾”,合理利用电脑游戏。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杜绝不文明的网上行为。不文明的网上行为,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4.树立遵守信息法律法规的法制意识。要让学生了解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法制观念,养成在信息活动
/
本文档为【2011信息技术中的德育教学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