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王羲之书法作品欣赏

2017-09-21 18页 doc 283KB 44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3124

暂无简介

举报
王羲之书法作品欣赏王羲之书法作品欣赏 王羲之书法作品欣赏 (1) 录入时间:2007-12-14 11:52:00 点击:2798 来源:清韵书院 关键词: , 书法 , 王羲之 王羲之生平 “唐诗,晋字,汉文章。” 文赋盛行于汉,诗歌辉煌于唐,而汉唐之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则书家辈出,书体纷呈,在书法艺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王羲之,便是这一时期书法艺术的代表人物。 王羲之字逸少,西晋末年(约公元307年)出生于琅琊(今山东临沂)。东晋太和年间(约公元365年)卒于会稽(今绍兴)。幼时随家族渡江南下,定居建康(南京),住所就在刘禹...
王羲之书法作品欣赏
王羲之书法作品欣赏 王羲之书法作品欣赏 (1) 录入时间:2007-12-14 11:52:00 点击:2798 来源:清韵书院 关键词: , 书法 , 王羲之 王羲之生平 “唐诗,晋字,汉文章。” 文赋盛行于汉,诗歌辉煌于唐,而汉唐之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则书家辈出,书体纷呈,在书法艺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王羲之,便是这一时期书法艺术的代人物。 王羲之字逸少,西晋末年(约公元307年)出生于琅琊(今山东临沂)。东晋太和年间(约公元365年)卒于会稽(今绍兴)。幼时随家族渡江南下,定居建康(南京),住所就在刘禹锡诗中所言的乌衣巷(现在夫子庙一带)。王家是仕族世家,王羲之的伯父王敦,王导,父亲王旷,都是东晋元老,“司马与王共天下”,权重一时。由于门第的关系,王羲之早年入仕,颇为顺当。但他生性恬淡,受魏晋玄学的影响很深,对仕途不很在意,而是流连山水,热衷于佛、道、音乐书画。父辈相继离世后,他在政治上连连失意,于是称病去职,定居会稽,专心书画。 王羲之在书法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他完成了中国书法由古体的篆隶向今体的楷、行、草的转化,开创了妍美俊健的书风,框定此后数千年中国书法的大致面貌,而被后人尊为“书圣”。 最初的汉字,是图象性很强的大篆(甲骨、金文、籀文)和小篆。后来逐步被简化、抽象,成为隶书。隶书体的出现标志着汉字正式由具象的“图画”,转变成抽象的符号。到秦汉时期,隶书达到发展的高峰,成为一种官方的书体。此后隶书写法的程式化日益严重,过分的波折,“蚕头燕尾”,不仅千篇一律,而且浪费时间。到魏晋时期,战乱频仍,军令纷飞,隶书已经不合时宜了。于是流行于民间、在隶书基础上进一步简化了写法的楷书体,就逐渐为统治阶级所认可,开始出现于正式场合。而作为楷书附属书体的行书,也随之开始萌芽。 另一种书体--草书,则起源很早。从大小篆开始,就有所谓的“篆草”。隶书出现以后,出现了对应的草写法--“章草”。书法史上第一位“草圣”--汉代的张芝,就是以章草出名。到了魏晋时代,章草已经相当成熟,出现了索(靖)、卫(凯、瓘、恒)、皇(象)、陆(机)等一批章草名家。 尽管魏晋时期各种书体均已齐备,但是各种书体又都还处在发展变化之中。楷书经过钟繇的变革,虽然大致成型,但是从《宣示表》等楷书作品中,可以看出钟书结体扁方,捺脚波磔,尚保留有浓重的隶书笔意。章草虽然已经成熟,但是在隶书即将让位于楷书的情况下,也要求章草向对应于楷书写法的“今草”发展。行书,则刚刚萌芽,写法远未成熟,地位也 不足以和篆隶楷草并列。 皇象《文武将队帖》 钟繇《宣示表》 王羲之书法作品欣赏 (2) 录入时间:2007-12-14 11:52:00 点击:2802 来源:清韵书院 关键词: , 书法 , 王羲之 王羲之大约六七岁开始学书,在表姑卫夫人的指导下学习钟繇的楷书。后来博涉群家,于楷书之外,广泛临习索、卫章草,上追张芝,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从唐人摹写他的《姨母帖》,大致可以看出他早期书法用笔凝重,结体扁方,继承了魏晋以前那种朴质的美感。 由于老庄玄风的影响,加上晋代仕族优裕的生活条件,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已经逐步从古朴转向妩媚。“古质而今妍”,王羲之也越来越不满意于当时书法用笔滞重,结体稚拙的局面,在他中晚年的时候,开始尝试变革书风。 王羲之首先从变革真(楷)书入手。为了摆脱魏晋以来真书的“古质”,在结字、点划、书态等各方面加以变革,使楷书结体趋向匀称俊俏,点划细微之处蕴蓄变化,挺拔多姿。开创今草,则是删除了章草中带有隶书笔意的波磔,加强了用笔的使转,使得转折处笔势连绵,流畅而富有韵致。而笔法的流畅化又使得他的行书比起前人有了质的飞跃。因为行书与楷书相比,比较随意,不要求笔画平正严谨,而是强调变化,要求字里行间变化多姿。这个特点,决定了前人谨严滞重的笔法不可能写出高水平的行书。而王羲之,则用他婉转灵动的笔法, 写出了俊逸、妍美而又雄健的行书,从此确立了行书与篆隶楷草并列的地位。 王羲之书法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他的作品中处处流露出一种随心从化,恬淡平和的意境。这和魏晋时玄理的盛行是分不开的。玄学讲顺应自然,自由任情,“不滞于物”。所以魏晋的名士,大多好山乐水,“放浪形骸”,倘佯自得。王羲之也不例外。并且他把这种玄远的风度,自觉或不自觉的,融入了自己的书法之中。他运笔富于变化,却没有雕饰;笔画秾纤折中,不激不厉,超逸优游,有一种晋人特有的风韵。由于运笔达到了随心所欲,无拘无束的境界,内心的情感于是能自然流露于笔端。《兰亭序》写在江南三月天朗气清之际,点画之间让人感受到的是“思逸神超”。《乐毅论》讲名将乐毅受谗遭忌之事,间接反映了自己政治上的失意,孙过庭说其点画“怫郁”。《丧乱帖》,则又“号慕摧绝”,几至不能落笔„„。中国书法发展至此,终于真正成为一门“达其性情,形其哀乐”的艺术。 王羲之的书风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尤其是经过唐太宗的大力提倡,他所开创的流美俊逸的书风一直笼罩着中国书坛。唐宋元明诸家,很少听说没有临习过王羲之的。直到清代碑学兴起,北派强雄粗犷的风格重新为人们所重视,这种局面才有所改观。 王羲之书法作品欣赏 (3) 录入时间:2007-12-14 11:52:00 点击:2804 来源:清韵书院 关键词: , 书法 , 王羲之 王羲之作品欣赏 姨母帖 释文 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王羲之顿首顿首 赏析 《姨母帖》唐摹本,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此帖字体端庄凝重,笔锋圆浑遒劲,尚存隶书痕迹。可能是王羲之早年的作品。 快雪时晴帖 释文 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赏析 此迹圆劲古雅,意态闲适,对赵孟俯(左“兆”右“页”,同“俯”)的行书有很深影响。从笔法看,此帖多圆钝的用笔,点画勾挑都不露锋。结体平稳匀称,在质朴内敛的意韵之外,已经开始注重姿态的俊美。 王羲之书法作品欣赏 (4) 录入时间:2007-12-14 11:52:00 点击:2805 来源:清韵书院 关键词: , 书法 , 王羲之 兰亭序 兰亭序 兰亭序局部 释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赏析 东晋永和九年,暮春三月的时候,王羲之和谢安等人在兰亭聚会“修契”(类似祈服、祭祀),饮酒作诗。正当酒酣意畅之际,王羲之在诗集的前面作了这篇序。全篇气韵流畅,字体妍美,很好的表现了春和景明好友相聚时的愉悦之情。 这是王羲之最重要的一件行书作品,在技法上,几臻完美,成为后来行书法的典范,有“天下第一行书”之誉。用笔中锋为主,笔画多露锋,表现细腻,牵丝流畅优美。字的结构,体势纵长,左低右高。字的大小相应,长短相间,虚实相生。布局上纵有行,横无列,每行又有摇曳动荡,变化多姿。在王羲之的所有作品中,此帖最能显示出他妍美清劲的风格,也招致了王字“女郎气”的非议。 王羲之书法作品欣赏 (5) 录入时间:2007-12-14 11:52:00 点击:2806 来源:清韵书院 关键词: , 书法 , 王羲之 圣教序(选页) 释文 大唐三藏圣教序 太宗文皇帝制 弘福寺沙门怀仁集。 晋右将军王羲之书。 盖闻二仪有像,显复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然而,天地苞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像也。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故知像显而微,虽愚不或。形谮莫覩,在智者迷。况乎佛道,崇虚、乘幽,控寂。弘济万品,典御十方。举威灵而无上,抑神力而无下。大之则弥于宇宙,细之则摄于毫厘。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不古。若隐若显,运百福而长今。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际。法流湛寂,挹之则莫测其源。故知蠢蠢凡愚,区区庸鄙,抆其旨趣,能无疑或者焉。然则大教之兴,基乎西土,腾汉庭而皎梦,照东城而流慈。昔者,分形分迹之时,言未驰而成化。当常现常之世,民仰德而知虚。及乎晦影归真,迁仪越世,金容掩色,不镜三千之光。丽象开图,空端四八之相,于是微言广被。拯含类于三途,遗训遐宣,导群生于十地。然而真教难仰,莫能一其旨归、曲学易遵,耶正于焉。分就所以空有之论,或习俗而是非,大小 之乘,乍谐时而隆替。有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幼怀贞敏,早悟三空之心,长契神情,先苞四忍之行。松风水月,未是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故以智通无累,神测未形。超六尘而迥出只千古而无对。凝心内境,悲正法之陵迟。栖虑玄门,慨深文之讹谬。思欲分条,抒理广彼前闻。截伪存真,开兹后学,是以翘心净土。法游西域,乘危远迈,杖(,)策孤证,积雪晨飞,途闻失地,鹜砂夕起,空外迷天,万里山川,拨云霞而进影。百重寒暑,蹑霜雨而前踪。诚重劳轻求,深弘达周。游西宇十有七年,穷历道邦,询求正教。双林八水,味道餐风。鹿菀鹫峰,瞻奇仰异。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贤。探赜妙门,精穷奥业。一乘五津之道,驰骤于心田。八藏三箧之文,波涛于口海。爰自所历之国,总将三藏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译布中夏,宣扬胜业。引慈云于西极,注法雨于东垂。圣教缺而复合,苍生罪而还福。湿火宅之干焰,共拔迷途。朗爰水之昏波,同臻彼岸。是知,恶因业坠,善以缘升。今坠之端,惟人所托。壁未桂生高岭,云露方得泫其花。莲出渌波,飞尘不能污其叶。非莲性自洁,而桂质本贞。良田所附者高,则微物不能累。所凭者净,则浊类不能沾。夫以卉木无知,犹资善而成善。况乎,人伦有识,不缘庆而求庆。方翼兹经流施,将日月而无穷。斯福遐敷,与乾坤而永大。朕才谢珪璋,言惭博达,至于内典,尤所未闲,昨制序文,涂为鄙拙。唯恐秽翰墨于金简,标瓦砾于森林。忽得来书,谬承褒赞。循躬省虑,弥盖厚颜。善不足称,空劳致谢。皇帝在春宫述三藏。圣记。 夫显扬正教,非智无以广其文。崇阐微言,非贤莫能定其旨。盖真如圣教者,诸法之玄宗,众经之辄(足属)也。综括宏远,奥旨遐深,极空有之精微。体生减之机要,词茂道旷,寻之者不究其源。文显义幽,履之者莫测其际。故知圣慈所被,业无善而不臻。妙化所敷,缘无恶而不翦。开法纲之纲纪,弘六度之正教。拯群有之涂炭,启三藏之秘扃是以。名无翼而长飞,道无根而永固。道名流庆,历遂古而镇常。赴感应身,经尘劫而不朽。晨钟夕梵,交二音于鹫峰。慧日法流,转双轮于鹿菀。排空宝盖,接翔云而共飞。庄野春林,与天花而合彩。 伏惟皇帝陛下。上玄资福,垂拱而治八荒。德被黔黎,敛衽而朝万国。恩加朽骨,石室归贝叶之文。泽其昆虫,金匮流梵说之偈。遂使阿(禾辱)达水,通神旬之八川。耆阇崛山,接嵩华之翠岭。窃以性德凝寂,麋归心而不通。智地玄奥,感恳诚而遂显。岂谓重昏之夜、烛慧炬之光、火宅之朝、降法雨之泽。于是百川异流,同会于海。万区分义,总成乎实。岂与汤武校其优劣,尧舜比其圣德者哉。玄奘法师者,夙怀聪令。立志夷简,神清龆龀之年。体拔浮华之世,凝情定室。匿迹幽岩,栖息三禅,巡游十地,超六尘之境。独步迦维,会一乘之旨。随机化物,以中华之无质。寻印度之真文,远涉恒河,终期满字。频登雪岭,更获半珠。问道法还,十有七载。备通释典,利物为心。以贞观十九年九月六日奉。 敕于弘福寺,翻译圣教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引大海之法流,洗尘劳而不竭。传智灯之长焰,皎幽暗而恒明。自非久值胜缘,何以显扬斯旨,所谓法相常住,齐三光之明。 我皇福臻,同二仪之固,伏见御制。众经论序,照古腾今。理含金石之声,文抱风云之润。治辄以轻尘足岳,坠露添流。略举大纲,以为斯记。 治素无才学,性不聪敏。内典诸文,殊未观览。所作论序,鄙拙尤繁。忽见来书,褒扬赞述。抚躬自省,惭悚交并。劳师等远臻,深以为愧。 贞观廿二年八月三日内府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沙门玄奘奉诏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盡。无苦集滅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礙,无罣礙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揭帝揭帝般罗揭帝般罗僧揭帝菩提僧莎诃 般若多心经 太子太傅尚书左仆射燕国公于志宁 中书令南阳县开国男来济 礼部尚书高阳县开国男许敬宗 守黄门侍郎兼左庶子薛元超 守中书侍郎兼右庶子李义府等奉 敕润色 咸亨三年十二月八日京城法侣建立 文林郎诸葛神力勒石 武骑尉朱静藏镌字 赏析 圣教序是唐代僧人怀仁集王羲之字而成。王羲之的法帖,流传下来很少,而且的都是临摹本,这本碑帖集于唐代,里面的字又是从唐太宗收藏的王羲之书迹中选出,于是显得格外珍贵。因为是后人集字,所以行气不很连贯,但字迹点画精妙,历来为书家所喜好。 王羲之书法作品欣赏 (6) 录入时间:2007-12-14 11:52:00 点击:2808 来源:清韵书院 关键词: , 书法 , 王羲之 丧乱帖 释文 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盖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 现藏日本皇室。此帖对武当张翠山五侠“铁钩银划”武功影响极深。 王羲之书法作品欣赏 (7) 录入时间:2007-12-14 11:52:00 点击:2810 来源:清韵书院 关键词: , 书法 , 王羲之 行戎、近得书帖 旦极寒 王羲之书法作品欣赏 (8) 录入时间:2007-12-14 11:52:00 点击:2812 来源:清韵书院 关键词: , 书法 , 王羲之 十七帖 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内容为他所写信札。因卷首有“十七日”字,故名十七帖。 此帖草书行笔自然洒脱,笔画中还保留着隶意的风貌,笔笔到家,字与字以气相贯,绝少笔画连属。这是章草的特点。而此帖更具有楷书结构精严,点划分明的形态特色。王羲之兼师张芝草法,钟繇隶字,然后顺应楷书发展的大势,创造出融会草、隶、楷为一体的今草,此帖即可窥一斑。 王羲之书法作品欣赏 (9) 录入时间:2007-12-14 11:52:00 点击:2814 来源:清韵书院 关键词: , 书法 , 王羲之 乐毅论局部 《乐毅论》是王羲之小楷名作。原文为魏夏侯玄所作,讲诉战国时人乐毅,官拜上将军,贤而好兵的故事。王羲之写这篇文章给王献之,一是作为书法教材,另一方面也有勉励献之好好学书做人的意思。乐毅率五国之兵伐齐,却为谗言所中,燕惠王改用骑劫为帅,以至失国。王羲之写这篇文章时,联想到东晋的时局和自己的命运,难免有失意之感,所以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说,《乐毅论》“情多怫郁”。 现在我们看到的《乐毅论》是后人摹本,由于辗转翻刻,与原作已经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大致还能看出王羲之楷书点画清劲,笔法遒丽的特点,已经明显不同于前人的楷书风格。 远宦帖 释文 省别具足下大小问为慰多分张念足下悬情武昌诸子亦多远宦足下兼怀并数问不老妇顷 疾笃救命恒忧虑余粗平安知足下情至
/
本文档为【王羲之书法作品欣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