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高一物理公式

高一物理公式

2017-09-02 5页 doc 28KB 1034阅读

用户头像

is_196623

暂无简介

举报
高一物理公式高一物理公式 第一章 力 1( 重力:G = mg 2( 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f = μF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N (2) 静摩擦力:?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 f =μF;?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 (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NN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1)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第二章 直线运动 1( 速度公式: v ...
高一物理公式
高一物理公式 第一章 力 1( 重力:G = mg 2( 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f = μF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N (2) 静摩擦力:?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 f =μF;?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 (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NN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1)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第二章 直线运动 1( 速度公式: v = v + at ? t0 12 2( 位移公式: s = vt + at? 02 223( 速度位移关系式: - = 2as ? vvt0 s4( 平均速度公式: = ? vt 1 = (v + v) ? v0t2 v = ?t v2 2 5( 位移差公式 : ?s = aT ? 公式说明:(1) 以上公式除?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公式?指的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这样就在平均速度与速度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 6.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 (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 :2:3:„„:n. 2 222(2). 1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2:3:„„:n. (3).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3:5:„„: (2 n-1). (4).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3:5:„„:(2 n-1).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二定律: F= ma 合 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 (2)同时性: F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 合 (3)瞬时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与a的瞬时关系. 合 (4)局限性: 只成立于惯性系中, 受制于宏观低速. 2. 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 用此法解较为简单, 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 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 一般比较繁琐, 但在求内力时必须用此法, 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 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 3. 超重与失重: 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 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 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 1 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 第四章 物体平衡 1. 物体平衡条件: F = 0 合 2. 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 (1). 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 (2). 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 就应该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 第五章 匀速圆周运动 1(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 s?( 线速度的定义式: v = (s指弧长或路程,不是位移 t ,?( 角速度的定义式: = ,t r2,?( 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v = T 2,?( 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T ?(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 r , 2v2?( 向心加速度:a = 或 a = r,r 2v22. (1)向心力公式:F = ma = m = m r,r (2) 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在计算向心力时一定要取指向圆心的方向做为正方向。向心力的作用就是改变运动的方向,不改变运动的快慢。向心力总是不做功的,因此它是不能改变物体动能的,但它能改变物体的动量。 第六章 万有引力 1(万有引力存在于万物之间,大至宇宙中的星体,小到微观的分子、原子等。但一般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非常之小,小到我们无法察觉到它的存在。因此,我们只需要考虑物体与星体或星体与星体之间的万有引力。 Mm2(万有引力定律:F = G (即两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大小跟这两个质点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距2r 离的平方成反比。) -1122说明:? 该定律只适用于质点或均匀球体;? G称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N?m/kg. 3. 重力、向心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 (1).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 重力和向心力是万有引力的两个分力(如图所示, 图中F示万有引力, G示重力, F示向心力), 这里的向心力源于地球的自转. 但由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很小, 致使向心力相比万有引力很向 小, 因此有下列关系成立: F?G>>F 向 因此, 重力加速度与向心加速度便是加速度的两个分量, 同样有: a?g>>a 向 切记: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与重力并不是一回事. F向 (2). 脱离地球表面而成了卫星的物体: 重力、向心力和万有引力是一回事, 只是不同的说 G F 2 地 轴 法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说到卫星就会马上写出下列方程的原因: 2Mmv2 = m = m Gr,2rr 4. 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GM (1). v= 即: 半径越大, 速度越小. r GM (2). = 即: 半径越大, 角速度越小. ,3r 3r (3). T =2 即: 半径越大, 周期越大. ,GM GM (4). a= 即: 半径越大, 向心加速度越小. 2r 说明: 对于v、、T、a和r 这五个量, 只要其中任意一个被确定, 其它四个量就被唯一地确定下来. 以上, 定量结论不要求记忆, 但必须记住定性结论. 第七章 动量 1. 冲量: I = Ft 冲量是矢量,方向同作用力的方向. 2. 动量: p = mv 动量也是矢量,方向同运动方向. 3. 动量定律: F = mv– mv 合0t 第八章 机械能 1. 功: (1) W = Fs cos (只能用于恒力, 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 , (2) W = pt (此处的“p”必须是平均功率) (3) W = ?E (动能定律) 总k 2. 功率: (1) p = W/t (只能用来算平均功率) (2) p = Fv (既可算平均功率,也可算瞬时功率) 123. 动能: E = mv 动能为标量. k2 4. 重力势能: E = mgh 重力势能也为标量, 式中的“h”指的是物体重心到参考平面的竖直距离. p 11225. 动能定理: Fs = mv- mv 合2122 11226. 机械能守恒定律: mv+ mgh = mv+ mgh121222 3 4
/
本文档为【高一物理公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