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oc】甘为后人作便桥

2017-12-01 17页 doc 38KB 40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6065

暂无简介

举报
【doc】甘为后人作便桥【doc】甘为后人作便桥 甘为后人作便桥 记和目录,知道这是一部什么书.如有价 值,再找机会从头去读.这样既熟悉了书, 也不耽误工作. 三,新知书店当时出版了范老(范文澜) 的《中国通史简编》,受到学术界和读者的 欢迎,但却遭到国民党当局的查禁,南京和 重庆的《中央日报》还为此发表社论,国民 党中宣部部长陶希圣向新闻界发表谈话,攻 击它是一部"亡国主义的宣传品".我认真 地阅读过这部着作,也向杜老提出过一些疑 问,杜老认为我读书能提出问题,是一大进 步.他说:"中国历史久长,问题很多,要 写好一部科学的历史着作并不容易,...
【doc】甘为后人作便桥
【doc】甘为后人作便桥 甘为后人作便桥 记和目录,知道这是一部什么书.如有价 值,再找机会从头去读.这样既熟悉了书, 也不耽误工作. 三,新知书店当时出版了范老(范文澜) 的《中国通史简编》,受到学术界和读者的 欢迎,但却遭到国民党当局的查禁,南京和 重庆的《中央日报》还为此发社论,国民 党中宣部部长陶希圣向新闻界发表谈话,攻 击它是一部"亡国主义的宣传品".我认真 地阅读过这部着作,也向杜老提出过一些疑 问,杜老认为我读书能提出问题,是一大进 步.他说:"中国历史久长,问题很多,要 写好一部科学的历史着作并不容易,将来是 可以做到的."杜老亲切而又语重心长的教 诲,使我认识到读书要动脑筋,即使进步史 学工作者的着作,由于条件限制,存在这样 那样的不足是不奇怪的,但陶希圣的诋毁显 然别有用心. 杜老那时写了本《先秦诸子思想概要》, 列为"青年自学丛书",在生活书店出版. 由于杜老文字和理论都很有修养,对我国古 代思想史和哲学研究有素,所以这本着作虽 篇幅不长,但对先秦诸子及其思想做了既全 面又概括的通俗介绍,很引人人胜.我读了 这本着作,认识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 鸣的局面,学术思想很活跃,而孔子是变官 学为私学的第一人,他对我国学术发展产生 了积极的影响.其他诸子百家都是在百家争 鸣中形成的,受孔子影响很深.他们对先行 和并世的其他学说多有所批判,但在批判过 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被批判者的影响, 所以在主观上虽都想"以其学易天下",但 其实在他们的思想中,有不少相互包容的东 西.对他们的思想不能用纯哲学的观点去 看,否则"窥得一斑,失其全豹".杜老对 墨子的评价较高,认为墨子虽略后于孔子, 但是在先秦,墨子和孔子都是弟子满天下的 圣人,自独尊儒学以后,儒墨才不再并称. 文章,都很有说服力,多正面说理,批判对方 时很讲分寸,有时还在发表前寄给对方阅看. 有一次在访问杜老时,他说到中国哲学 史上的"仁"字,不能按字典上的字义解 释.他说:"孔子提出'仁'有一定思想内 容,宋儒所谓'仁'的内容就不同,涵义扩 大了,谭嗣同着<仁学》,也赋予'仁'字 以特殊的涵义.一个哲学概念的发展,反映 了哲学史的发展.孟子的'义'和墨子的 '义'也不同,因为墨子认为不劳动而剥削 别人是不'义'的.后来戴震着<孟子字义 疏证》,虽然运用孟子所使用的字眼,但孟 子是唯心主义者,戴震却是唯物主义者,戴 震当时不运用儒家经典中传统术语,他的着 作就会被认为明显地逆潮流而动了."杜老 又说:"<老子》一书,说它是唯物主义当 然不对,但也不能一笔勾销.研究哲学史, 不能把古人的思想看得很纯粹,要好就完全 好,要坏就完全坏.我们喝的水,也不是纯 粹的H,0,纯粹的东西就不是具体的东西, 纯粹的东西只有试管里有.费尔巴哈是唯物 主义者,但他对社会的看法却是唯心的." 他还风趣地说:"中国古代第一个教条主义 者是战国时的赵括,他很会谈兵,长平一 役,40万军队都被秦兵活埋.第二个是三国 时失街亭的马谡,他说什么'置之死地而后 生',但没有考虑自己的军队能不能这样甩. 王安石是个经验主义者,他的新法曾经在一 些地方试行有效,便要向全国推行,没有考 虑这种经验别的地方是否适用." 通过杜老的着述和谈话,我十分钦佩杜 老的博学,他善于把复杂的问题运用自如, 通俗地加以说明.要做到这一点,显然需要 深厚的根底和长期的修养,决不是朝夕间所 能办到的. 杜老当时还和侯外庐一起,主编<文汇 报》副刊<新思潮》.又和侯外庐,纪玄冰 (赵纪彬)等合作,在1946年底到1948年11 月两年左右时间里,完成了《中国思想通 史》第1至3卷,1948年由新知书店在上海出 版了第1卷,其他两卷也都已交稿.这是一 项巨大的工程,杜老是在极其简陋和困窘的 环境中,完成他所承担部分的写作任务的. 杜老在那几年经常用"杜守素"的名字 发表文章,内容大多有关中国思想史方面或 指导青年学习历史的.发表在《读书与出 版》等许多报刊上,我们经常有机会读到. 此外他还写过<怎样写论辩文》一书.许多 青年读者可能也与我一样,以为他是一位研 究先秦诸子或中国古代思想史的老先生,决 不会想到他还是一位着名的经济学家,尤其 还是一位革命家. 从研究王阳明到信奉马克思主义 在一段时间里,杜老在中华工商专科学 校讲授中国经济思想史,我凑巧去听了几堂 课.杜老在课堂上讲课的口音不太好懂,幸 而他都发了讲义,给我很大帮助.因为这个 缘故,我去杜老家时又多了一些话题.在多 次闲谈和一些报刊的介绍中,我逐渐知道杜 老是广东澄海人,生于清光绪十五年四月一 日(1889年4月30日).父亲是清末的秀才, 以教书养家馏口,因其去世较早,杜老少时 家境贫寒.但他秉赋聪颖,在母亲的教育 下,七岁入私塾前已能熟练地背诵《千字 文》.入学不久,读了<诗经》,<论语》, <左传》,<史记》等古典名着,成绩优异. 15岁时,写了篇《策论》,痛斥日,俄列强 妄图瓜分中国的阴谋,抒发自己的爱国思 想,深受教师吴冠英(吴贯因)的赏识. 19o7年18岁时,得到吴冠英和县里同善祠资 ,杜老考入早稻田 助,到日本留学.1908年 大学留学生部普通科,毕业后在1912年又考 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学习. 1915年初,杜老在日本参加了进步的文 学团体一南社.他曾经多次在南社辑印的 刊物上发表旧体诗,吐露深切的爱国思乡的 炽热情怀: 其一<新秋》五律 众芳摇落尽,客里见新秋. 桐色侵窗冷,雨声入梦凼. 乡心生白发,绮思隔红楼. 何处鸣筝急,宵深未肯休. 其二<吴淞夜泊》七律 风雨凄凄夜泊舟,吴淞港外几帆愁. 心伤野岸玄黄血,肠断江声呜咽流. 边塞祗今烽火急,中原何日鼙鼓收. 明朝解缆应惆怅,惨淡芦花满地秋. 1916年9月杜老考入京都帝国大学经济 科(学制三年)学习.杜老初到日本时,曾 广泛涉猎了中国古典文学,文字学,佛学和 因明学,但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的方法论, 都不能使他满意.他考进京都帝大,原来想 用点工夫研究王阳明,并从王阳明追溯禅宗 的学说,但听了日本早期着名马克思主义学 者河上肇博士讲授的政治经济学,开始接触 辩证唯物论的方法论,十分钦佩,因而信仰 了马克思主义.这时他又结识了郭沫若,彭 湃,周恩来,李大钊等人,自觉地走上了革 命的道路. 杜老出国时,中国还处在清朝的封建统 治之下,当他在京都大学毕业的时候,清朝 已被推翻,民国业已建立,但国家仍处在军 阀割据状态,而袁世凯又勾结帝国主义,企 图复辟帝制.杜老在日本与李大钊等人组织 丙辰学社,积极投入反对袁世凯复辟的斗争. 1919年10月,杜老回到了北京,经李大 钊介绍,在北京大学讲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济学说,政党论,社会政策等课程,同时在 中国大学,朝阳大学和平民大学校兼课, 他和进步青年李春涛(柯柏年)等一起住在 地安门内慈慧殿南月牙胡同,以房屋为红砖 砌成,取名"赭庐",北大政治系主任周鲠 生和早期共产党人谭平山,彭湃等常在这里 聚会,实际上成了传播进步思想和研讨马克 思主义的场所.杜老还和谭平山合办了<社 会问题》杂志,杜老的"列宁与第三国际" 一 文,就是在1924年为悼念列宁逝世发表 的. 1925年初杜老辞去北大教职,回到家 乡.恰逢澄海中学校长,因阻碍学生反帝爱 国运动,遭到学生反对和社会各界谴责而引 咎辞职.校董会立即推举杜老出任校长,杜 老聘请柯柏年等任教,他们对学校做了重大 改革,如:招收女生入学,团结进步教师, 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他们努力下,澄海 中学为革命培养了一批人才.同年11月,国 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到达潮汕地区,杜老奉 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之命,改组了国民党澄 海县党部,使革命声势大振.12月问,潮州 金山中学校长因反对革命,被教职员工和学 生所驱逐.金山中学原为金山书院,是潮汕 地区着名的学府,社会上影响很大.杜老接 受周恩来的委派,出任金山中学校长.他接 任后全力整顿校务,对不适宜当教员的进行 了撤换,实行民主治校.他还大刀阔斧地改 革旧的教育,如把中学四年制改为高初 中各三年,并将高中分为文,理,师范三 科,切切实实地提高了教育效益,培养了人 才.与此同时,他还彻底清理校产,提高教 职员工的待遇,充实了大量教学设施和图 书.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革 命遭到挫折.反动派在潮汕地区也跟着大肆 逮捕共产党人,杜老幸得一位工友报讯,才 得以隐匿乡间,免遭毒手.这年10月问,八 一 南昌起义部队在周恩来等领导下到达潮 汕,杜老随总指挥部撤退,在普宁县境被打 散,辗转到达海丰县境内.当地农民听说杜 而碉63 老是彭湃的朋友,便将他隐蔽起来,后又用 小船安全送到了香港. 反"文化围剿"的杰出战士 1928年初杜老到了上海.经蒋光慈,钱 杏村(阿英)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 现了他多年来所追求的理想.杜老以他对祖 国的无限忠诚,非凡的勇气和杰出的才华, 投入到反"文化围剿"的斗争中去.他先是 参加了太阳社,随着在5月间又和洪灵菲 (洪伦修)等人组织了我们社,创办<我们》 月刊,在上海北四川路开办了我们书店(一 说晓光书店),既销售书刊,又做聚会的场 所.由洪灵菲任社长兼总编辑,杜老和郁达 夫担任正副顾问,但<我们》月刊只出了三 期,就遭国民党当局查禁.在这段时间里, 杜老着力于文艺理论的探讨,用林伯修, 吴念慈等名字,翻译介绍了俄国普列汉诺夫 的<艺术论》,<史的一元论》,雅各式莱夫 的<普列汉诺夫论》,卢那察尔斯基的<艺 术之社会底基础》,德波林的<辩证法唯物 论入门=》,亚克色列罗德的<社会学底批 判=》,列宁的<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与 柯柏年合译),以及日本藏原惟人的<到新 写实主义之路》等大量哲学文艺着作.1929 年在<海风周报》,杜老发表了"一九二九 年亟待解决的几个关于文艺的问题"一文, 提出了文艺的"大众化","新写实主义" 和"艺术运动的二重性"等问题,对当时文 艺界的一些错误思想进行了分析批判,是较 早的关于文艺大众化的论文. 为了更好地传播马克思主义,杜老很重 视哲学社会科学新名词新术语的介绍.1929 年由潮汕同乡留日学生陈卓凡,王鼎新(J 民),许美勋等集资创办,并由杜老主持编 辑工作的南强书店在虹口北四川路开业,先 后编辑出版了郭沫若,沈端先(夏衍),邓 初民,柳岛生(杨贤江),李达,阿英等人 的作品,杜老还和柯柏年合着<新术语辞 典》,《新经济学辞典》,读者需求尤其迫 切,多次重印,影响很大. 同年秋,中共中央成立了中央文化工作 委员会(简称"中央文委"),杜老任中央文 委领导成员,主编机关刊物<中国文化》和 <正路》等刊物.在中央文委领导下,杜老 积极参加筹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并出席1930年3月2日召开的左联成立 大会.5月,又与潘梓年,邓初民等发起成 立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简称"社联"),任 党团成员,并一度任党团书记.左联,社联 成立之后,杜老又参与学联,教联,影联, 音联,剧联,美联几个左翼联盟(也叫"八 大盟")联合成立了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 (简称"文总").文总是公开的领导机构, 杜老既是秘密的中央文委领导成员,又是文 总的负责人之一,他把全部精力放在中央文 委和文总的工作上,十分重视哲学社会科学 的普及和青年社会工作者的培养,积极从事 讲学,办学和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当时在上 海劳动大学上学的许涤新和在上海邮局工作 的蔡家桂(蔡馥生)等,杜老都曾经为他们 个别讲授过政治经济学.原在上海泉漳中学 教书的李生萱(艾思奇)加入社联,并担任 社联研究部的工作,也是杜老的主意.当时 社联的成员,还多在码头工人集中的场所办 读书班或研究班,英商太古洋行码头职工的 读书班是杜老亲自主持的.社联作为革命文 化团体和党的外围组织,为发展新兴的社会 科学,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文化战士.他们 还团结,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走上革命道 路. 在1933年冬至1935年春一年多时间里, 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危害,上海中 央局遭到国民党当局三次大破坏.在第三次 大破坏中,杜老和中央文委的阳翰笙,田汉 '杜国庠文集) (人民出版社1962年7,q出版) 等一起被捕.这次被捕的共有36人之多,他 们先被关押在上海市警察局.杜老用了"吴 啸仙"的假名,几天后警方提审"犯人", 杜老在走廊里和田汉相遇,在田汉手心上写 了"坚决"二字,相互勉励.田汉点头会 意,稍后填了一阕《虞美人?狱中赠伯修》, 表达自己的决心: 虞美人?狱中赠伯修 艳阳照遍阶前地,狱底生春意. 故乡流水绕孤村,应有幽花数朵最销魂. 由他两鬓丝如雪,此志坚如铁. 四郊又是鼓鼙声,我也懒抛心力作词人. 在警察局的囚室里,杜老向警方作了针 锋相对的斗争.当警方知道杜老就是当时鼎 ,便假献殷勤,表 鼎大名的"林伯修"以后 示只谈"政治",不谈"组织",企图使杜老 改变立场.这种伎俩当然瞒不过杜老.杜老 回答他们说:"我四十多岁了,要改变自己 的气质,怕也要三十年吧,急是急不来的." 在杜老始终以打太极拳的策略对付下,警方 终于恼羞成怒,以用刑相威胁,杜老微笑着 说:一吃苦头也不算什么,打到发昏,便不 觉得痛了."甚至冷笑着说:"权在你们手 中由你,假如在我们手中便由我,杀便杀, 发脾气彼此都不合卫生."杜老在狱中慷慨 陈词,.滔滔不绝地宣传抗日,因而被不断调 换囚室,这却又为杜老提供了更多的宣传场 所.有次正逢巴黎公社64周年,同室难友请 杜老作关于巴黎公社的.为了鼓舞士 气,杜老高兴地答应了下来.3月18日上午, 杜老作完报告,当天深夜,便和黄文杰,朱 镜我,田汉,阳翰笙等八人,被解往南京国 民党宪兵司令部看守所,在那里关押了五个 多月.1925年初又被押送苏州反省院.院方 把杜老和李初梨,章汉夫等二十多人编了个 "研究班",要他们研习三民主义,杜老被指 定评论陈立夫的《唯生论》.杜老拖了一年 多,才写了篇《中国哲学史上对"生"的看 法》,共三万余字,绝大部分篇幅写的是中 国历史上唯物论哲学家关于"生"的看法, 另外照抄了几段《唯生论》的文字,院方看 了提出质问:"为什么不加评论?"杜老说: "《唯生论》实在是经不起批评的,以我看还 是这样的好.如若批评,势将体无完肤." 院方也无可奈何. 当时在两广做官的刘某也是潮汕人,杜 老担任金山中学校长时,他是潮安县县长. 有次来到反省院看望杜老,劝杜老"写点东 西,表示悔意".杜老说:"我要愿意写东 西,早在南京就出去了.我无过可悔,更不 愿意躯壳出去而把灵魂留在这里." 1937年,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西安事变后,国共谈判,国民党同意释放一 丽面网65 批政治犯,共同抗日,杜老也幸而被释放出 狱. 战地服务队和政治部三厅 杜老结束了两年多的狱中生活,不久爆 发七七事变,抗日的一天终于来到了.当时 郭老从日本回国不久,国民党将领张发奎与 郭老联系,希望在军队中建立政治工作部 门.于是在张的第八集团军中,建立了战地 服务队,这是党在国民党军队中派出的第一 个战地服务队,由共产党员领少将衔的钱亦 石担任队长,队员由上海文化界和狱中出来 的共产党员,进步人士为骨干,还有一批上 海青年知识分子,共三十多人.设有音乐, 绘画,戏剧等组织,许多着名的专家,如左 洪涛,张健甫,石凌鹤,刘田夫,何家槐, 孙慎,麦新,沈振黄,林默涵,杨应彬等人 都参加了这支队伍.杜老也奉党组织之命调 到了战地服务队,担任上校衔的总务科长, 协助钱亦石工作.这支战地服务队在上海浦 东和江浙两省的青浦,嘉定,嘉兴,杭州, 江山,金华一带城乡开展广泛宣传,《义勇 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等抗战歌声响 遍了城乡,有力地推动了东战场的抗日救亡 运动. 钱亦石不久因病重住院治疗,不幸于l2 月间病故,战地服务队由杜老代理队长.这 时日本侵略军从杭州湾北岸的金山卫登陆, 配合上海日军主力分成三路向苏州,吴兴, 杭州进犯.在隆隆炮声中,日机整天在空中 盘旋.杜老受命于危难之时,他把外出工作 的同志召集回来,要大家以最快的速度,整 理好一切公私行装,冒着滂沱大雨连夜率队 经松江撤退.但他们到达松江时,松江专员 公署的人员已经逃跑一空,而日军的先头部 队也已距松江不远.杜老立即重整队伍,命 令全队同志改穿便服,经青浦西撤,在富春 江上游集中.杜老这时和第八集团军司令部 已失去联系,敌我情况不明,又无一枪护 送.仅凭判断和一幅普通学生用的地图指导 行动.他们恰与沿沪杭铁路进犯的日军并 行,穿插在日军之间,由东北向西南方向行 进.战地服务队组建不久,大多是知识分 子,年长的五十多岁,年轻的只有十五六 岁,虽然缺乏严格训练,抗日的热情却很 高,最后都能按照要求赶到富春江边集中, 乘船溯江而上,到达兰溪,然后又步行到达 江山整训.他们前前后后经历了50天的战地 生活,一路遇到许多险象.后来战地服务队 由张发奎借调给新到任的浙江省省长黄绍 ,他们便又到了金华,从事新的战斗.当 地青年有迫切要求去武汉转赴延安的,杜老 和战地服务队也尽可能设法介绍前往.直到 五十多年后的今天,在浙江金华一带,人们 还亲切地怀念当年杜老和战地服务队对他们 抗日救亡工作的支持和帮助. 1938年春夏,杜老和战地服务队相继离 开金华到达武汉.周恩来等领导人对他们的 工作给以充分肯定.当时张发奎正在组建第 二兵团,按照党的指示战地服务队仍旧回到 张发奎的部队,后来在鄂东北和鄂东南以及 鄱阳湖两岸,参加了武汉会战.杜老则应郭 沫若的要求,到了政治部第三厅. 政治部第三厅是1938年4月在武汉成立 的,是国共第二次合作的产物.当时国统区 大批着名文化人在三厅任职,三厅的工作实 际上是中共中央长江局和周恩来直接领导 的.在三厅由杜老,董维键,冯乃超,田 汉,阳翰笙等组成党的领导小组,由周恩来 直接领导,下面由冯乃超领导的党的基层特 别支部,负责党的日常工作. 三厅负责宣传,设第五,六,七三个处 (一,二厅各设两个处,即一至四处,所以 三厅为五至七处)分工动员,艺术宣传和国 际宣传,杜老担任国际宣传处(即第七处) 第一科科长,负责和日文翻译.处长范 寿康.大量工作实际上由杜老,董维键(七 处第二科长),冯乃超(七处第三科长)主 持.杜老为开展对日宣传工作,日以继夜地 付出了艰苦的劳动.除了编印《对敌宣传通 知》,《对敌宣传标语口号集》分发部队政 工人员使用外,还设计印制了大批标语,传 单和在前线散发的供日军使用的各种通行 证.持这种通行证的可以受到中国方面的优 待,这种通行证有五六种形式,除了中日两 国文字,还有着名画家叶浅予,梁向波作的 画,并用彩色印刷,每种印几万份.据郭沫 若在《洪波曲》中说,国民党当局有关机关 却不给以配合,航空委员会很少利用飞机散 发;后勤部门则囤积在仓库里,很少运送到 前方去;运送到前方的,有的用来当糊墙 纸,有的干脆扔掉.有人曾经从前方捡回几 大捆,送还三厅.这大概也是国民党政府腐 败和消极抗战的表现吧.尽管杜老他们在工 作上阻力重重,还是有日军士兵在前方战壕 里捡到这类通行证,持通行证投奔过来的. 1938年七八月间,日机大肆轰炸武汉, 三厅大部分人马撤往湖南衡山,周恩来,郭 沫若都认为杜老具有行政组织工作能力,又 有与国民党当局周旋的丰富经验,决定由他 带队.杜老在8月中,带领三厅大部分人马 和孩子剧团撤离武汉.到达衡山,各项工作 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在杜老指导下,三厅人 员和孩子剧团还到长沙,衡阳,湘潭等地宣 传演出. 随着武汉陷落,三厅全体人员撤往衡 阳,不久又从衡阳经桂林撤往重庆.由于有 些人去了延安,有些人转移去了新四军,在 桂林又留下一部分人,三厅由原来的三处九 科改为四个科.他们住在重庆郊区赖家桥, 许多工作都由杜老承担了起来,杜老干得很 出色,实际上代理了厅长的工作.郭沫若曾 说:"三厅内部工作和应付国民党的事,主 要由杜老承担." ,蒋介石下手令说在三厅的人 194o年秋 必须加入国民党.郭沫若十分气愤,提出了 抗议.杜老等四十余人也都提出辞职.蒋介 石大概也觉得有点不大好办,没隔几天,突 然召见郭沫若,杜国庠,冯乃超,田汉,阳 翰笙等三厅主要负责人,说:"现在正是国 家用人之际,你们不能离开."随之,由蒋 的秘书李惟果出面,对大家说:"诸公都是 学问渊博的知名人士,委员长的意思,是部 里成立一个文化工作委员会.宗旨是对文化 工作进行研究,仍请郭先生主持,诸公参 加.这样也就离厅不离部嘛!" 这样,由郭沫若任主任委员的文化工作 委员会(简称"文工会")于同年l0月1日正 式成立.文工会设十名专任委员和十名兼任 委员,另外还有包括作家,诗人,音乐家, 记者等在内的雇员.杜老是十名专任委员之 一 .不久,发生皖南事变,周恩来指示重庆 的进步文化力量要适当疏散.杜老按照党的 安排,准备取道香港,前往仰光办报.但国 民党当局不发给护照,杜老只得在香港办了 家孟夏书店,据当时负责出版工作的同志回 忆,孟夏书店曾组织出版了郭沫若的《羽书 集》以及苏联剧本《持枪的人》和散文《波 兰烽火抒情》等书籍.不久,因发生太平洋 战争,日本侵略军占领香港而停业. 1942年春,杜老随同难民撤离香港,徒 步跋涉,回到家乡澄海,然后绕道韶关,桂 林,贵阳等地,返回重庆,仍旧到了文工 会.奉党的指示,着重从事学术研究,不公 开参与政治活动. 从这时起直到解放战争时期,杜老对中 国思想史做了较系统的研究.在文工会期 间,杜老除兼任《自由导报》总编辑外,先 后作过公孙龙子,明末清初顾,黄,王等学 术思想的报告,也讲过政治经济学中几个重 要问题的专题.他还着重研究了先秦诸子, 第二辑出版史料?人物写真-67 特别对墨子和苟子下了不少工夫,对宋明理 学和反理学的思想也都做了性的探索. 他所写的"略论礼乐起源及中国礼乐的发 展","两汉经今古文学之争论","魏晋清 谈及其影响"等论文,都是读者十分熟悉的 名篇.抗战胜利后,他的研究成果,选编成 《先秦诸子批判》和'《先秦诸子的若干研究》 两本集子出版.他还和侯外庐,陈家康等对 《中国思想通史》的编写工作进行了酝酿. 复员上海后,杜老又和郭沫若,茅盾,马寅 初,陶行知,张志让等发起成立中国学术工 作者协会上海分会和上海民主教授联谊会, 广泛开展统一战线活动. 把一生献给祖国和人民 1948年初冬,新知书店上海办事处宣布 结束,我暂时借住在虹口叶荫老师家里,很 少外出走动.没有多久,我奉命到石家庄 "新中国文化企业公司"报到.经过北平时 住在北京大学三院,因防止给杜老增添麻 烦,离开上海时没有向他告别.在北平我给 杜老写了封问候信.不久杜老也离开上海去 了香港.杜老在香港的时间并不长,但他从 不放弃思想斗争的机会,主编了香港《文汇 报》副刊《新思潮》周刊及《大公报》副刊 《哲学》周刊,同时在达德学院执教. 随着北平和平解放,我从山东潍坊光华 书店奉调到北平新中国书局总管理处(1949 年8月15日起改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总管理处),又在北平见到了杜老.他刚从 香港来,住在东交民巷六国饭店.这时《中 国思想通史》第2册正好出版,我又顺便送 了样本去,并且告诉他第3册也已在上海排 字.杜老原来担心原稿转来转去会丢失,现 在见到书出版了,非常高兴. 当时去看望杜老的人很多,因为大家在 胜利中相见,都十分兴奋.在这前前后后杜 老的几次谈话,也都使我终生难忘. 一 ,在闲谈中我流露过一种思想,以为 出版发行进步书刊,在1日中国可能遭到书店 被查封,干部被逮捕的危险,这种情况在新 中国已不复存在,是否可以读几年书再工 作?杜老认为新中国刚建立,需要大批干部 从事各方面工作,出版工作同样需要大量干 部.凡是党要求我们干什么,我们就要服从 分配,把工作做好.打算再读几年书,这个 想法并不错,但也要看实际情况.总之首先 要服从工作需要.他始终鼓励我抓紧时间自 学,把读书笔记寄给他看.他严肃地说: " 一 个人一生在学校里的时间毕竟是短暂的, 求知识主要靠自学."杜老还说:"什么是 知识,什么是学问都不是可望不可及的神 秘的事.学问和知识都是日积月累,不间断 地追求,探索才能得到."还说:"一个人 一 生几十年,看起来很长,其实没有几件事 情好做.千万要珍惜时间." 二,杜老还说:"只要我们是一点火 星,火星不灭,总会越烧越大;如果是一块 冰,冰再大也会越融越小,终有一天会全部 融化."杜老还意味深长地告诫我:"一个 人的一生好像水在源头,往下流的时候免不 了分支,一支流到死角,没有出路,变成死 水;一支东拐西弯,曲曲折折,还是流着, 成了活水.有的是主干,浩浩荡荡,奔流向 前,归向大海.每个人也不可能一样,都一 样就没有彼此了.我是曲曲弯弯的流,还 好,流出去了.我这个人就是平平淡淡,但 没有什么可惜的." 此外,杜老还谈到,在20世纪30年代他 尽力办了几个中间刊物,销路和影响都还可 以.后来"五一"劳动节要发宣言,一要求把 这几个刊物的单位名称都列在宣言上,以为 这样便可以壮大声势.结果国民党当局按图 索骥,一个个取缔,这是自己送上门去的. 还说当年有位同志到江西苏区去,竟要她挑 一 担红旗去,考验她是不是忠心.还有飞行 集会等等,他也都参加过.杜老说现在我们 党成熟了,这样的事不会再发生.杜老讲的 这些事情我没有经历过,只觉得有点好笑,当 时也还有几位同志在座,听了也都笑了起来. 杜老说:"你们不要笑,这都是真的,许多人都 经历过,'左'倾路线使我们党在幼年时期遭 到多大的损失,付出多大的代价啊!" 杜老这些谈话,和上海时一样,每当我 的工作面临抉择时,总会想到杜老和他的亲 切教诲,比较客观地思考,一生受益无穷. 只是我没有能够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按 照杜老的教诲去做,使工作做得更好一些, 学习也更加深入一些,有负他的期望,感到 十分惭愧和内疚. 杜老以待解放区民主人士首席代表身份 参加政协会议,担任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 委员.不久杜老去了广东,担任中南军政委 员会委员,中共广东省委委员,广东省人民 政府委员兼文教厅厅长和以叶剑英元帅担任 校长的南方大学第四部(研究部)主任等许 多职务,后又担任中共华南分局宣传部副部 长,广东省人民政府文教办主任,广东省哲 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广东省哲学社会科 学联合会主席.1954年,杜老又被选为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 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保卫 世界和平委员会广州分会主席,中国对外文 化协会广州分会主席.由于杜老在学术上的 卓越成就,他还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 部的学部委员.l957年冬,国务院科委成立 了由齐燕铭任组长的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 组,杜老又被聘为小组成员,杜老担任的职 务很多,工作繁忙是可想而知的.又由于相 隔两地,新中国建立后,除了有时他到北京 开会见到过几次外,就很少有机会见面了. 但是每次见到他时,看到他童颜鹤发,精神 不减当年,和蔼亲切的长者风度依然如故, 深感欣慰.他一生几十年来,一言一行,总 是处处从国家大局出发.有次他来北京,我 去前门饭店看望他,他对我始终坚持在出版 工作岗位上,没有见异思迁,表示赞许.但 他说起现在出版的书,用纸太次,影响视 力.从长远看,将来要选拔飞行员都会很困 难了.我虽然是普通的编辑工作者,也不禁 感到很惭愧.他还说,做编辑出版工作,对 知识分子要关心.像陈寅恪先生他虽然不是 马克思主义者,但他研究隋唐史时,能从关 陇集团的分野与西域文化的影响,阐明当时 社会经济与政治矛盾和斗争,这是符合唯物 主义的.杜老还和陈寅恪讨论过魏晋清谈与 玄学的关系,以及佛教传人中国后对中国文 化思想的影响等问题.对朱师辙,容庚,岑 仲勉,梁方仲等也以诚相待,关心他们的工 作和生活,介绍出版他们的着作.1950年, 在杜老推动下,成立了由杜老担任会长的中 国史学会广州分会,他们也多被推任为委 员.杜老还设法在香港《大公报》办了《新 史学》副刊,鼓励他们和青年史学工作者尝 试用新的史学观点研究和发表论文.杜老认 为苟子的《成相篇》可能是我国最早的弹词 文学,朱师辙十分赞同,以为这是一个创 见,并着文以证其说.总之,杜老在知识分 子问题上,能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政策,在知 识分子心目中,杜老既是一位老党员,也是一 位可亲可敬的长者.他高尚的道德风范和精 湛的学术修养,受到党内外人士的敬重. 在那几年里,杜老将他从40年代以来写 作的有关中国思想史和哲学问题的文章,有 论战的文字,有读书札记,有关中国古代唯 物论思想的介绍,也有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 研究的意见等等,都有很强的针对性,编成 《便桥集》出版.杜老在编后记中说:"一 俟更好的钢骨水泥乃至全钢结构的桥梁建造 出来的时候,便可毫不惋惜地弃置或拉杂摧 烧了它."杜老这种甘把自己的着作当做后 丽网69 人的"便桥",恰好说明了他谦逊,严谨的 科学态度和真诚正直的高尚品德.从历史观 点来看,没有便桥也就没有现代化的桥梁, 它在桥梁发展史上永远闪烁着光辉.在杜老 诞辰l0o周年纪念时,胡乔木的题词也说: "杜国庠同志为中国革命文化事业和中国学 术思想史研究,披荆斩棘,开拓前进的一 生,永远是后代的典范." 杜老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又能团结 人,又善于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意见.正 因为这样,他对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学校的 院系调整工作也做得比较妥善,广东的经验 为其他各省市所推广.为了有利于本省和外 来教师的团结,搞好教育事业,杜老还一度 兼任华南师范学院院长和华南医学院院务委 员会主任.遗憾的是,1961年1月12日杜老 因患胃癌,医治无效,不幸过早地离开了我 们,享年72岁.缅怀前辈的崇高风范和亲切 教诲,思念之情不能自已,因而将他一生奋 斗的业绩加以搜集整理,以志不忘.叙述错 误和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指正..1. 附注本文写作,曾得到中共广东省澄 海县委党史办的帮助,并承惠赠黄学盛,熊 泽初,徐扬等着"杜国庠传略","缅怀杜 老"等纪念文章,谨致深切谢意.此外,还 参考了郭沫若着《洪波曲》,夏衍着《懒寻 旧梦录》,许涤新着《风狂霜峭录》和郑逸 梅编着《南社丛谈》等书籍,并此说明. 中央及省两级党报创刊日期一览表郑元福 报纸名称创刊日期报纸名称创刊日期 大众日报1939年1月1日甘肃日报l949年9月1日 陕西日报l94O年3月25日四川日报l949年9月1日 吉林日报l945年l0月10日青海日报l949年lO月20日 内蒙古日报l948年1月1日南方日报1949年lO月23日 人民日报l948年6月15日宁夏日报l949年l1月l1日 天津日报l949年1月17日贵州日报l949年l1月28日 山西日报l949年4月26日广西日报l949年l2月3日 新华日报l949年4月30日新疆日报l949年l2月6日 浙江日报l949年5月9日云南日报1950年3月4日 解放日报l949年5月28日海南日报1950年5月7日 河南日报l949年6月1日安徽日报1952年6月1日 江西日报l949年6月7日北京日报1952年lO月1日 湖北日报l949年7月1日黑龙江日报1954年8月1日 河北日报l949年8月1日辽宁日报1954年9月1日 湖南日报l949年8月15日西藏日报1956年4月22日 福建日报l949年8月25日
/
本文档为【【doc】甘为后人作便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