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成都市锦江区体育发展规划(20072011)

2017-10-08 21页 doc 166KB 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471618

暂无简介

举报
成都市锦江区体育发展规划(20072011)成都市锦江区体育发展规划(20072011) 成都市锦江区体育发展规划,2007—2011, 编制说明 成都市锦江区是成都市五个中心城区之一,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商贸商务业繁华,基础设施完善,锦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体育工作。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指导体育工作的发展,锦江区决定编制本发展规划,作为今后五年体育工作开展的指导原则和重要依据。 一、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规划背景 ,二,规划总则 ,三,保障措施 二、规划的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奥运争光计划》、《四川省全民健身条例...
成都市锦江区体育发展规划(20072011)
成都市锦江区体育发展规划(20072011) 成都市锦江区体育发展规划,2007—2011, 编制说明 成都市锦江区是成都市五个中心城区之一,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商贸商务业繁华,基础设施完善,锦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体育工作。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指导体育工作的发展,锦江区决定编制本发展规划,作为今后五年体育工作开展的指导原则和重要依据。 一、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规划背景 ,二,规划总则 ,三,保障措施 二、规划的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奥运争光计划》、《四川省全民健身条例》、《成都市体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成都市体育条例》、《成都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成都市土地使用和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成都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成都市、锦江区其他重点项目规划。 三、规划目的 第一、通过本规划的编制,进一步指导今后五年社区体育工作的普及以及全民健身意识的提高。 第二、通过本规划的编制,进一步明确今后五年学校体育工作的 重点,提高青少年竞技体育水平。 第三、通过本规划的编制,进一步整合体育资源,提升资源价值,促使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有效结合,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资源基础,促使体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四、发展目标的制定原则 ,一,导向明确性 基于体育发展的特殊性,目标选择体现明显的行业特色。体育事业的发展目标侧重于贯彻和落实,可量化、可评估。体育产业的发展目标侧重于与其他产业的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可持续发展原则。 ,二,目标可实施性 充分估计发展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明确阶段性目标的可行性,使确定的目标能够实现或基本实现。 把定性和定量结合起来,把体育事业的发展前景与锦江区体育发展现状结合起来,把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与锦江区其他产业发展相结合,尽可能地体现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 第一章 规划背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都市运会为契机,以推动全民健身、构建“幸福锦江、和谐锦江”为目标,抓住成都市 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历史机遇,超前求创新,务实谋发展,为锦江体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出贡献。 二、锦江区经济发展环境 2007年,锦江区实现GDP300亿元,同比增长14%,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6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5.4亿元,同比增长50%,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20亿元,同比增长1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3亿元,同比增长18%,全年引进资金85.63亿元,实际到位4.5亿美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50.4%和54.8%,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95亿元,同比增长14%,一二三产业占GDP比重由2006年的0.3:36.1:63.6调整到0.2:34.8:65。第三产业作为锦江区的优势主导产业地位十分明显,经济结构日趋合理。锦江区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为锦江区体育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一、经济总量较高,综合实力较强,发展势头强劲,锦江体育发展基础良好, 第二、财政收入不断增加,锦江体育发展后劲充足, 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向二、三产业倾斜,民间资本更多进入体育产业领域, 第四、物质水平不断提高,体育健身和健康需求增大。 三、锦江区体育发展现状 ,一, 锦江区体育发展优势 1、高度重视体育工作 区委、区政府将体育工作纳入全区社会经济事业发展重要位置,实施通盘考虑。2007年专门从区文体局把体育工作分离出来,单独成立区体育局,全面统筹体育事业发展,为锦江体育与经济建设和城市 建设同步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青少年体育工作稳步推进 截止2007年9月,锦江区共有43所中小学。其中,中学12所、小学29所、民办学校2所。建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训练点32个,创建成都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9所,各学校长期开展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项目12项,每年向各级运动队输送运动苗子3,6人。 3、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健身意识和健康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截止2007年10月,锦江区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703人。拥有区体育总会、区老年体育协会、区武术协会、区门球协会、区钓鱼协会、区信鸽协会6个单项体育协会,会员总数达1500余人。全区16个街道办事处,平均每个街道拥有8,10支群众业余体育队伍。 4、体育设施逐年增加 截止2007年,区属范围共有各类体育场地199个,占地面积388078平方米。其中,88个场地,占地面积293585平方米,33个非标准场地,占地面积77443平方米,83条全民健身路径,占地面积17050平方米。 ,二, 锦江区体育发展劣势 1、群众体育需求的增长与体育资源短缺的矛盾尚未解决 随着锦江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群众体育需求在消费、生活和精神多层面上呈现大幅度增长,满足群众体育需求的设施、人才等体育资源供给不足。 2、学校体育工作尤其是竞技体育水平有待提高 青少年身体素质有所下降,竞技体育后备力量不足,高水平体育尖子人才较少,传统优势体育项目偏少,弱势项目亟待提高。 3、体育产业发展基础薄弱 在体育工作中,存在着重视体育事业发展,轻视体育产业发展的倾向。体育产业发展在锦江区尚处于初创阶段,体育产业发展面临体制创新、资源整合、政策支持等多方面的问。 ,三, 锦江区体育工作面临的机遇 1、锦江区大力推进“四区”建设带来的机遇 锦江区处于成都市的中心城区,正在大力推进成都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先导区、城市化引领区、区域合作示范区、社会协调创新区的“四区”建设,其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无疑将为体育工作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2、成都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引导带来的机遇 成都市获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试验区的设立为锦江区实施“三个转型”,即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传统工业向总部经济转型,传统农业向都市休闲旅游业转型,提供了开拓创新、先行先试的政策支持。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引导将为体育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 3、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带来的机遇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为激发人民群众的奥运热情,掀起全民健身热潮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契机。运动休闲健身活动将成为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 ,四, 锦江区体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1、需求与保障的挑战 如何通过抓好群众体育事业,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促进“和谐锦江”的建设,是锦江区体育工作 面临需求与保障的挑战。 2、普及与提高的挑战 如何全面提升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使每个青少年学生能掌握多种体育健身技能,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加强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是锦江区体育工作面临普及与升华的挑战。 3、同步与协调的挑战 如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体育工作拓展新局面,以超常的胆略和构想,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基层体育道路,促进锦江体育事业和产业的全面发展,是在新形势下面临同步与协调发展的挑战。 第二章 规划总则 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关系 ?体育事业的普及与提高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群众基础, ?体育产业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和发展动力, ?依托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挖掘发展潜力,构建锦江体育与锦江区优势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体育产业发展格局。 第一部分 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一、发展原则 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努力探索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发展规律,全面提高锦江体育的整体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体育服务社会,体育服务群众的思想,加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全区人民身体素质。 ,一,创建一个平台 在现有市场环境下,充分发挥体育局政府职能作用,制定出台优惠政策,整合利用各方资源,搭建体育事业发展有机平台。通过平台吸引各方力量参与体育事业投资、开发、经营,形成互惠互利、有机发展协作关系,并使发展平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健康发展。 ,二,发展两条主线 以满足人的各种需求,构建“和谐锦江”为主线,建立全民健身活动站点,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完善体育多元化服务体系,推动锦江区全民健身运动向深层次发展。 以提高锦江区竞技体育运动水平为主线,推进业余训练网络建设,构筑体育人才培养和体育技能培养体系,进一步巩固和完善锦江区青少年竞技体育发展基础,为国家、省、市运动队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推进锦江区竞技体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十一五”期间,锦江区体育事业发展目标是:紧紧依托锦江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准确定位锦江体育发展趋势,加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体育重点项目,扩大影响,做大品牌,建设成都市一流体育强区。 ,二,具体目标 1、全社会体育意识普遍增强,群众体育蓬勃开展 健康向上的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活动成为全区人民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体育人口有较大幅度提高,到2011年全区体育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55%以上。全区人民的身体素质明显改善,成年人体质测定 合格率超过70%,青少年体质显著增强,到2011年学生体质健康及格标准人数占学生总数比例达到90,以上。 2、进一步提高全区青少年运动竞技水平,培养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 超额完成优秀运动员输送任务,为省市和国家输送优秀体育人才。抓好专业优秀教练员引进和培养,力争在2008年成都市第十一届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进一步确立锦江区在成都市的体育强区地位。 3、加大经费投入,不断完善基础体育设施建设 结合《成都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2007,2020,》,加大经费投入,不断完善体育设施建设。到2011年,体育设施占地面积力争达到人均1.1平方米。 三、主要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以构建体育多元化服务体系为抓手,全面落实全民健身计划 1、大力推进群众体育社会化进程 以全民健身周活动为契机,每年开展至少1次大型群众体育活动。以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为重点,每年组织至少1次全区性青少年体育比赛。积极创建标志性社区体育品牌。到2011年全区体育人口达到55%,90%的综合健身中心、社区健身活动室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群众体育健身活动更加科学化、普及化、生活化。 将社会体育指导员纳入社区专,兼,人员管理,每年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轮训2,3次,提高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到2011年,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800名以上,争取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0 名。 2、充分发挥社区体育组织作用 形成政府搭台、社会承办、市民广泛参与的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在社区建立全民健身体育组织,逐步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到2011年,实现60%的社区建有全民健身体育组织,全区10%的社区建立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 3、加强国民体质测试和监测 建立区、街道两级国民体质监测站,完善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常年向市民开放。到2011年,完成区国民体质监测站设备器材更新,建成市民体质健康检测网络。 4、大力加强全民健身宣传 开展体育组织、体育设施、体育队伍、体育活动“四进社区”活动,向群众宣传科学健身观念,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培养科学健身习惯,提高体育素养,使群众体育融入大众生活。通过街道、社区宣传栏开展“全民健身进万家”活动。到2011年,30%的街道达到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标准。 5、重视发展残疾人体育运动 广泛开展残疾人体育宣传工作,提高社会和公众对残疾人体育的关注度,加强对残疾人体育的指导。残疾人社团组织积极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公共体育设施和群众健身设施为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提供便利。到2011年,50%的街道建有残疾人卫生康复中心。 ,二,以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为目标,全面提升竞技运动水平 1、加强协调配合,抓好青少年体质锻炼 支持配合教育部门严格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认真推行《学 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划期内学生体质健康及格标准人数占学生总数比例达到90%以上。落实全区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学校体育活动,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综合性运动会。协调教育部门搞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区开放工作,有效利用学校体育设施资源。到2011年体育设施开放学校达到100%,开放时间每周不少于10小时。 2、挖掘项目潜力,巩固竞技优势地位 贯彻实施《奥运争光计划》,进一步提高全区青少年运动竞技水平,培养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规划期间运动竞技水平保持在成都市先进行列。每年向省、市专业运动队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2,3名,向对口市级传统项目学校、重点项目学校输送体育后备人才10,20名。 突出重点,加快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步伐,探索建立锦江竞技体育事业发展长效机制。建立锦江体育重点项目基地,对体育重点项目训练基地加强宏观调控、分类指导,形成分布科学、衔接有序、渠道畅通、特色明显的体育项目网络。定期召开体育特色项目经验及人才交流会,加强普通中小学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将部分项目下放到重点学校,建立从小学到初中、高中 “一条龙”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训练体系。 重视弱势项目扶持。对游泳、田径、艺术体操、举重、柔道等全区基础弱势项目,发挥集体智慧,制定发展计划,采取多方有力措施,力争在2011年追赶加入全市优势项目行列。 3、实施人才战略,增强发展后劲 抓好专业师资引进。通过各种渠道,规划期内争取引进1,2名 高职称、高学历并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练员充实到业余体校。协调教育部门接收5,10名体育专业院校毕业大学生补充到区属各类学校,加强体育教学师资力量。 抓好在职体育专业教师培训。每年与省、市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合作,组织在职体育教师培训不少于一次。协调选派优秀体育教师到重点体育院校进修深造。 发挥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作用。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和管理,依托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场馆、社区和基层体育协会,积极培养青少年体育兴趣、爱好和习惯,传授体育运动技能,发挥聚集效应和示范效应。规划期间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在全区学校布点率达到90%以上。 ,三,以规划为龙头,完善体育设施建设 1、实施新居工程和新型社区体育设施重点规划布局 对实施的“117”范围柳江、皇经楼、包江、华兴、花果及“198”范围石胜、大安、万福8个新居工程和新型社区进行体育设施规划建设,每个新居工程规划新建“一场一室”,即篮球场或网球场、羽毛球场,综合运动室。2008年开工建设,2010年全部投入使用。规划期内,选择1,3个经济、环境等综合条件相对较好的社区进行体育资源整合利用,打造统筹城乡体育设施建设亮点工程。 2、实施社区体育设施分散规划布局 结合商品房居民小区的开发建设和《成都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预留足够的体育设施用地,建设相应的体育场馆。根据居住区人口规模合理分配体育设施用地指标,达到全区体育设施布局总量平衡。 在已建成有体育设施规划布局用地指标的居住区,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体育资源配置,对不能满足人均基本体育设施指标的社区,增建社区体育健身设施,保障社区居民健身的基本需求。督促新建居住区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预留足够的体育设施用地,建设相应的体育场馆。到2011年,将通过政府投资、吸引社会资金等方式完成30%的社区级体育设施规划点建设,50%的街道建有150,200平方米体育综合健身室,1,3块300平方米以上的室外小型体育运动场。所有社区建有1,2条全民健身路径。 3、实施体育重点项目布局 打造猛追湾体育文化特色街区。结合RBD区的建设,重点提升猛追湾水上休闲运动规模和档次,以水上运动为主,集健身、休闲、商务为一体的体育文化特色街区。 打造锦江体育公园休闲片区。2007年完成初步规划建设,2008年投入建设,2009年完成锦江体育公园片区建设任务。 打造三圣综合体育休闲运动片区。依托现有的成都金港赛道和即将开工建设的高威高尔夫体育公园,结合成都市运动综合训练基地建设,在三圣片区打造综合体育休闲旅游片区。 第二部分 体育产业发展规划 一、发展原则 以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将体育产业发展纳入锦江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挖掘、延伸体育产业核心价值,建立与锦江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体育产业。将体育产业同其他产业发展相结 合,创新机制,打造体育健身休闲精品区。 二、定位与目标 结合锦江区优势产业,积极推动体育产业的联动发展,通过重大项目带动和系列体育赛事举办,到2011年初步构建起体育文化传播、体育商务经济、体育运动休闲业等产业联动的结构体系。 图:体育产业与锦江区优势产业联动 三、发展思路和措施 依托锦江区产业发展优势,借助锦江区经济建设机遇,推进锦江区特色体育产业的发展,打造三大亮点。 ,一,依托总部商务经济优势,打造体育商务聚集片区 依托锦江区商务聚集优势,借助国际金融总部经济区的建设机遇,与CBD建设相结合,在CBD区域内大力引进国际化的体育商务公司、体育经济公司总部,打造以国际体育商务公司、体育经济公司聚集为主,集国际体育商务、运动休闲、商务接待、技能培训于一体的体育商务聚集片区,同时建设为国际金融总部经济区配套的体育基础设施。 ,二,依托猛追湾游泳场品牌优势和文化创意产业优势,打造以水上运动为主的体育文化特色片区 依托锦江区猛追湾游泳场品牌优势和传媒聚集优势、“红星路35号”文化创意产业优势,借助RBD区将猛追湾游泳场打造成水上运动休闲片区的建设机遇,大力吸引相关体育文化传媒机构入驻,将文化创意产业与体育文化相结合,打造以水上运动为主,集体育文化传播、体育商业、综合健身于一体的体育文化特色片区,在玉皇观街和五昭路打造创意文化特色街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建设体育文化特色街区和兴建“体育信息港”。 ,三,依托高档住宅、休闲旅游板块打造优势,打造具有鲜明锦江特色的综合性运动休闲片区 依托锦江区高档住宅、休闲旅游板块打造优势,借助现有住宅项目、旅游项目的建设机遇,通过多个子项目的共同打造,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形成“宜居、宜体、宜乐”的综合性运动休闲片区。 依托锦江区大力完善基础体育设施建设优势,在锦江体育公园基础上,采取引入社会资金形式进行综合开发建设,完善体育场馆周边服务业配套,营造“宜居、宜体”的良好体育健身、休闲运动环境,打造以综合健身为主,集多种运动、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运动健身片区。 依托锦江区汽车运动优势,借助金港赛道建设机遇,在“金港赛道”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以汽车运动为主的汽车文化体验区,打造以汽车运动为主,集汽车文化体验、零配件供应、改装车驾驶、专业训练指导于一体的汽车运动休闲文化片区。 依托锦江区“三圣花乡”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借助市级体育综合训练基地建设机遇,重点引入青少年户外运动主题项 目,开发体育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丰富旅游内容,延伸旅游产业链,在“三圣花乡”片区打造以青少年户外运动为主,集文化旅游、近郊度假、商务接待于一体的“三圣花乡”大型运动体验观光旅游片区。 成都高威体育运动公园占地约2100亩,主要建设城市商务高尔夫运动场、商务酒店和商务会所,在休闲运动中促进商务交流。 四、空间引导 以锦江区经济社会发展条件、自然资源条件为基础,统筹考虑现有和未来生产力发展格局、人口分布格局,结合锦江区产业空间布局,在全区形成“体育商务聚集片区、体育文化特色片区、综合性运动休闲片区”的基本格局。 图:空间引导图 五、重大项目支撑 ,一,体育商务聚集片区 借助国际金融总部经济区的建设机遇,在CBD区域内,大力引进 国际化的体育商务公司、体育经济公司总部,形成集国际体育商务、商务接待于一体的体育商务聚集片区。同时结合总部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为总部基地配套的运动休闲、技能培训等体育综合设施。 1.选址意向 图:体育商务聚集片区选址意向 2.功能配置 ,1,体育商务办公:利用总部商务经济发展区商务聚集优势,形成国内外知名体育商务公司、体育经济公司总部聚集。 ,2,商务接待:为商务办公、商务交流提供高品质、专业化的接待服务。 ,3,运动休闲:建设为总部基地配套的运动健身俱乐部,定期举行体育活动、体育聚会、小型体育赛事。 ,二,体育文化特色片区 结合猛追湾游泳场运动休闲品质的提升,“红星路35号”创意 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在玉皇观街和五昭路打造创意文化特色街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建设体育文化特色街区和兴建“体育信息港”,大力吸引相关产业入驻,搭建具备体育产品销售、体育文化传播、技能培训等功能的体育产业平台,打造以水上运动为主,集体育文化传播、体育商业、综合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体育文化特色片区。 1.选址意向 图:猛追湾体育文化特色片区选址意向 2.功能配置 ,1,体育商品销售:形成以水上运动休闲用品销售为主,各种体育用品销售集聚的现代体育商品购物区。 ,2,体育信息港:利用锦江区传媒优势,着力打造成都体育信息中心,建设以体育赛事转播为主,集体育赛事宣传、体育产业信息发布为辅的体育信息港,介绍各商家最新产品,及时发布各种动态信息。 ,3,休闲娱乐:作为现代城市的特色文化街区,休闲娱乐是支撑特色街区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可设立运动餐饮、体育影院、球迷主题酒吧。 ,三,综合性运动休闲片区 子项目一,锦江体育公园,: 与锦江区基础体育设施建设相结合,借助锦江体育公园建设机遇,进一步拓展区域,拉伸运动休闲产业链,打造以综合健身为主,集多种运动、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运动健身片区。 子项目二,汽车运动信息港,: 利用位于锦江区三环路以南目前已建成并且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金港赛道汽车运动场地和建设现代化汽车产业园区优势,建设为车迷和市民提供房车、跑车、越野车和改装车的驾驶体验区,同时建设相关信息采集、售后、物流和零配件供应等配套设施,为消费者提供改装车驾驶,举行专业训练指导,普及安全驾驶观念,将该片区建设成为成都乃至全国著名汽车运动休闲文化片区。 子项目三,青少年体育运动基地,: 依托锦江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在“三圣花乡”整体打造现代化的综合性市级体育训练基地。训练基地可承办篮球、排球、手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体操等综合运动项目的训练和比赛。同时开展体育科学研究,接待组队集训,举办一定规模的运动竞赛。在市级体育训练基地的基础上,依托“三圣花乡”丰富的旅游资源,建设集体验式户外运动、极限运动、拓展训练、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青少年户外运动场。建成后将开展青少年时尚运动、自行车、轮滑等项目,满足青少年健身需求,为青少年搭建户外运动交流的平台和体验 户外生活的场所。运动场同时开展户外运动拓展培训、革新训练,这些项目也适合中小企业举办培训人力资源开发、户外拓展训练。丰富“三圣花乡”旅游内容,打造集户外运动、文化旅游、近郊度假、商务接待于一体的大型运动体验观光旅游片区。 子项目四,成都高威体育公园,: 建设占地约2100亩的成都高威体育公园,打造城市商务高尔夫运动场、商务酒店和商务会所于一体的高尔夫休闲片区。 1.选址意向 项目选址意向: 2.功能配置 子项目一,锦江体育公园,: ,1,综合健身:具有康体综合健身中心等功能,主要为体育运动的延伸服务,同时为周边高品质住宅区提供配套。 ,2,配套体育商业:兼容专业性较强的体育产品,包括服装、器械、资讯等。其他业态,如便利店、电信、银行营业厅等。 ,3,配套休闲娱乐:建设集酒吧、综合健身、量贩KTV等配套休闲娱乐场所,服务于体育公园消费者和高品质居住区消费。 子项目二,汽车运动信息港,: ,1,赛车跑道:为车迷和市民等业余爱好者提供房车、跑车、越野车和改装车的竞赛场地和驾驶体验区。 ,2,汽车运动信息港:体现锦江体育运动特色,借助锦江传媒优势,着力打造“汽车运动信息港”,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赛车胜地提供商贸流通信息服务系统平台、技术平台及服务机构的综合体。 ,3,汽车运动训练中心:为业余爱好者提供专业赛车训练、指导,普及赛车知识、安全驾驶理念。 子项目三(青少年体育运动基地): ,1,体育训练场:建设高标准市级体育训练场标准草坪足球场、塑胶跑道田径场、灯光网球场、游泳训练馆、室内篮(排)球馆等体育综合训练场,以提高锦江区、成都市体育竞技水平,吸引全国体育队伍前来集训。 ,2,青少年户外运动基地:建设自行车、直排轮滑道、休闲露营活动等青少年户外运动设施。 ,3,配套设施:建设高品质运动员宿舍,同时设有会议室、教室、餐厅、医务室、康复中心、娱乐室、健身房、停车场等,实现功能的综合化。 子项目四(成都高威体育公园): ,1,高尔夫运动场:大型城市高尔夫练习场主要针对高收入、高知群体,追求工作事业之外健康、品味较高的休闲消费形式。 ,2,商务会所:主要为会议商务活动客户、团体客提供专业化的商务服务。 ,3,商务酒店:针对商务型客户和团队开展服务丰富项目内部的配套。 第三部分 工作建议 一、创新体育产业的投融资机制 成立区级体育产业投资公司,或授权于某一投资公司以投资体育产业的职能,为项目引进投资管理公司进行整体包装、管理、招商,搭建锦江区体育产业发展的投资、融资平台,使体育产业在投资公司的组织和相关部门的参与下稳步、健康向前发展。设立区级体育产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体育事业建设项目的贴息或补助,形成体育事业与产业良性互动发展。 二、“锦江体育”品牌的塑造与形象营造 实施品牌创建策略,打造锦江现代体育产业品牌,不断提升“锦江体育”在成都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 ,一,组织精品体育赛事,塑造“锦江体育”的品牌 精心策划和组织好社区体育赛事,做大“广场体育”和“假日体育”,组织太极拳表演、民间民俗体育表演以及各类竞赛活动,打造锦江特色的精品赛事和精品体育表演,展现“和谐锦江、幸福锦江”风貌,塑造“锦江体育”品牌。 依托成都金港赛道,积极引进和举办系列具有地区及国际、国内影响力的专项体育赛事,加强体育交流,体现“锦江体育”特色。 ,二,加强体育宣传,扩大“锦江体育”影响力 发挥锦江区文化、传媒产业集聚的优势,政府及时向外界发布体育产业项目发展信息,搭建基层政府与产业投资机构直接交流的平台。同时,广泛、深入地开展体育宣传和国民体质指导,让全区人民关心体育、了解体育、参与体育、支持体育,形成体育意识,加快锦江区体育事业的发展,扩大“锦江体育”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打造锦江特色体育产业,提升“锦江体育”品质 加强对“锦江体育”的整体营销。打造“锦江体育”的形象标识,大力提升“锦江体育”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建设影响全市的现代体育产业核心区。 打造一批锦江体育品牌。加强猛追湾、体育公园以及“三圣花乡”的形象营销,着力推出:猛追湾体育特色文化片区、锦江体育公园综合体育片区、“三圣花乡”运动体验观光旅游基地等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体育品牌,提升“锦江体育”品质。 第三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锦江区体育局作为全区体育工作的主管部门,在锦江区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高度重视锦江体育,将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纳入锦江区目标管理和考核范畴,使锦江体育与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同步协调发展。区政府有领导分管体育工作,各街道、社区有领导分管体育工作,每个社区有1,3名兼职体育骨干。 二、深入造势宣传 借助迎奥运、备市运的机遇,切实加大体育工作宣传的力度,动员社会各界和全区人民积极关心体育,了解体育,参与体育,支持体育,让体育健身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进千家万户,营造强烈的全民健身氛围,充分调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报道锦江体育动态,展示锦江体育风采,推动锦江体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使“锦江体育”走出四川,走向全国。 三、依据规划建设 严格按照规划要求,逐年逐项抓好体育设施的建设,区政府将体育事业经费、基本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体育事业的投入。坚持高、中、低档体育设施合理布局,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消费,重点保证全民健身的需要,保证建设质量,打造体育精品工程。 四、依法实施管理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体育工作的各项政策法规。加大体育设施管理的力度,保证体育彩票公益金定额用于全民健身事业。广泛引进外资参与锦江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遵循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公共体育设施和健身工程有专人维护、维修,对破坏健身设施的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本文档为【成都市锦江区体育发展规划(2007201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