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知其白 守其黑”

2018-03-01 5页 doc 16KB 35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1137

暂无简介

举报
“知其白 守其黑”“知其白 守其黑” “知其白 守其黑” 【摘 要】“知白守黑”见于《老子》第二十八章。本文试图从《老子》文本入手,将“知白守黑”与“披褐怀玉”、“难得糊涂”相联系,探讨知与守的关系,阐释对“知白守黑”这一辩证思想的理解。 【关键词】《老子》;知白守黑;披褐怀玉;难得糊涂 《老子》?一书版本驳杂,然而对《老子》二十八章的疏证、诠释却是各抒己见、众说不一。从古代的王弼到现代的高明、陈鼓应等,在章节、句式、文字、语义的考订、解说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分歧。限于篇幅,关于《老子》的版本问题不在此进行讨论,而采用王弼注本。 老子在这...
“知其白 守其黑”
“知其白 守其黑” “知其白 守其黑” 【摘 要】“知白守黑”见于《老子》第二十八章。本文试图从《老子》文本入手,将“知白守黑”与“披褐怀玉”、“难得糊涂”相联系,探讨知与守的关系,阐释对“知白守黑”这一辩证思想的理解。 【关键词】《老子》;知白守黑;披褐怀玉;难得糊涂 《老子》?一书版本驳杂,然而对《老子》二十八章的疏证、诠释却是各抒己见、众说不一。从古代的王弼到现代的高明、陈鼓应等,在章节、句式、文字、语义的考订、解说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分歧。限于篇幅,关于《老子》的版本问不在此进行讨论,而采用王弼注本。 老子在这里提出来一种知与守的选择模式:我也知道雄强、知道明亮、知道荣耀,但是我却宁愿安于雌柔、安于暗昧、安于卑下。老子之所以提倡“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这样一种处下不争的思想,与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有关。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社会动荡,各诸侯国抢先贪夺、危机四伏。所以老子主张谦下涵容,同时呼吁人们要返归真朴。随着历史的发展,当时老子写作此话的时代背景早已不在,现如今的我们在阅读《老子》时,对于“知白守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 一、“知白守黑”与“披褐怀玉” “知白守黑”可以看成是“披褐怀玉”的一种述。正如严复所说:“知其雄是内自强,守其雌是外谦下;知其白是心底嘹亮,守其黑是外貌糊涂;知其荣是内自尊,守其辱是外卑下。是守雌,守黑,守辱,莫非韬光养晦而已。这样,才能足此常德而归于朴。雄、白、荣是朴之质,雌、黑、辱是朴之表。此正是老子‘披褐怀玉’之意。” “披褐怀玉”出自《老子》第七十章。老子说我的话很容易了解,很容易实行。大家却不能明白,不能实行。言论有主旨,行事有根据。正由于不了解这个道理,所以不了解我。了解我的人越少,取法我的就很难得了。因而有道的圣人穿着粗衣而内怀美玉。 老子提倡虚静、柔和、慈俭、不争,这些都是本于自然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上最易实行,最见功效的。然而世人多惑于躁进,迷于荣利,和这道理背道而驰。老子的思想企图就人类行为作一个根源性的探索,对于世间事物作一个根本性的认识,而后用简朴的文字说出个单纯的道理来。文字固然简朴,道理固然单纯,内涵却很丰富,犹如褐衣粗布里面怀藏着美玉一般。可惜世人只慕恋虚华的外表,所以他感叹地说:“知我者希”。 《庄子?山木》篇说:庄子穿着一件补过破洞的粗布衣服,用麻绳绑着破鞋子,去见魏王。魏王见他这副模样便问道:“先生为什么这样疲困呢,”庄子说:“我是贫穷,不是疲困。读书人有理想却不能施行,这才是疲困;衣服破旧鞋子破烂,这是贫穷,这就叫做生不逢时啊~„„现在处于昏君乱相的时代,要想不疲困,怎么可能呢,像比干的被剖心,不就是个显明的例证吗,”庄子衣着褴褛,却心怀美玉,然而处于“昏上乱相之间”,也只能感慨一句生不逢时。 二、“知白守黑”与“难得糊涂” 联系“知白守黑”,还能想到中国人常说的一个词,叫做“难得糊涂”,就是俗语所说的“揣着明白装糊涂”。“揣着明白”就是“知其白”,“装糊涂”就是“守其黑”。“难得糊涂”其实包含着两重意思。其一就是大事聪明小事糊涂,做人不能什么事都聪明,什么事情都计较,否则会疲惫不堪,甚至得不偿失。其二,你也不能什么事都糊涂,如果什么事一问三不知、不负责任,那就成真糊涂了。因此,这里实际上存在着一个“分寸”问题。 “难得糊涂”往更早一点说,在老子孔子的时代,还包含一个意思,就是根据社会的环境来确定自己的选择。《论语?公冶长》篇载:“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宁武子在国家太平时节,便聪明;在国家昏暗时节,便装傻。所以孔子感叹:“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意思是说别人或许可以学到他的聪明,但是他的“愚”比他的“知”还有境界,还要高明,令人难以企及。那么,在“邦无道”的时候,除了佯装愚笨来保全自身,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呢, 《庄子?山木》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庄子在山中行走,看见一颗很大的树,枝叶长得很茂盛,伐木的人却不去砍它。问他是什么缘故,他回说:“这树虽大,却没有一点用处。”庄子于是说道:“这棵树因为不中用所以能享尽自然的寿命吧~”又一天,庄子宿在朋友家。朋友于是叫童仆杀只鹅款待客人,童仆问说:“一只鹅会叫,另一只鹅不会叫,请问要杀哪一只,”主人说:“杀那只不会叫的。”第二天,学生就问庄子:“昨天山上的树木,因为‘不材’所以能享尽自然的寿命;现在主人的鹅,因为‘不材’而被杀。请问先生要怎样处世呢,” 庄子先是回答:“我将处于‘材’和‘不材’之间。而后又说道,‘材’和‘不材’之间,虽然似乎是妥当的位置,但这样还是不能免于累患。“材与不材之间”听起来似乎挺有道理,事实上却是很难办到的。所以庄子否定了它。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做呢,庄子给出了答案:“乘道德而浮游”,就是说在无奈的境况中,唯有将心思从纠结的现实中提升一级,以卫护精神的自主性而免于沦为工具。 三、知与守的关系 严复曾说过:“守雌者必知其雄,守黑者必知其白,守辱者必知其荣;否则雌矣,黑矣,辱矣,天下之至贱者也,奚足贵乎~今之用老者,只知有后一句,不知其命脉在前一句也。”这段话是说我们在学习《老子》时,往往强调 “守黑”,而忽略了在对待白与黑时,老子不仅“守黑”,而且“知白”。对于“白”的一面有透彻的了解,而后处于“黑”的一方。“守黑”的“守”,并不是指退缩或回避,而是含有主宰性在里面,它不仅执持“黑”的一面,也可以运用“白”的一面。因而,“知白守黑”实为居于最恰切妥当的地方而对于全面境况的掌握。 深知雄强而甘于雌柔,深知明亮而甘于暗昧,深知荣耀而甘于卑下,与不得不处于雌柔、不得不处于暗昧、不得不居于卑下是绝然不同的,就像只能忍受贫贱与身居富贵却选择贫贱是两回事一样,一个是主动选择,一个是被动接受,这是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不得不忍受贫贱未必安于贫贱,甚至可能害怕贫贱和厌恶贫贱,而可以处于富贵之中却选择过贫贱的生活,则是荣华落尽见淳真。 老子的“知白守黑”同样可以理解为一种为人、处世之道。虽然知道奋勇争先会给自己带来名利,却还是坚持默默地耕耘;虽然明白荣华富贵能使自己过得舒适,却安于过粗茶淡饭的日子;虽然懂得圆滑谄媚能给自己带来好处,却坚守自己的原则。这样一种理论,不只是对个人,更深深的影响了整个中华文化。使得中国人凡事常讲退让,懂得急流勇退,使得我们的民族更有韧性,既能处逆境,也能处顺境。中华文化也因为有了老子的思想,而显得更加博大精深。 注释: ?本文所引用《老子》文献均依据陈鼓应先生《老子注译及评介》,中华书局,2009年。所引用文献均以文中夹注形式注出,且只注篇名。 【参考文献】 [1]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 [3]高亨.老子注译[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0. [4]严遵.老子指归[M].北京:中华书局,1994. 文档资料:“知其白 守其黑” 完整下载 完整阅读 全文下载 全文阅读 免费阅读及下载 感谢你的阅读和下载 *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或者发站内信息。我将尽快删除。*
/
本文档为【“知其白 守其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