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五月初五端午节的来由

2017-08-03 2页 doc 7KB 10阅读

用户头像

is_180829

暂无简介

举报
五月初五端午节的来由五月初五端午节的来由   波宽浪阔的汨罗江上,龙舟的鼓点一阵紧似一阵,来自澳大利亚、荷兰和国内一些省市的12支龙舟队正劈波斩浪,一决雌雄。汨江两岸,“龙舟竞渡,纪念屈原”的巨幅标语在夏日阳光下分外醒目。   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流放汨罗江畔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闻讯楚都被攻陷后,悲愤交加,自沉汨罗江。沿岸百姓纷纷引舟抢救,并抛洒食物防止鱼虾伤了屈原遗体。此后每年的这一天,当地群众都举行这样的活动,表达对他的怀念之情。从此,划龙舟、包粽子成为端午习俗的主要内容,这一习俗逐渐被人称为端午节的来由。   汨罗市楚塘乡,这是当年屈...
五月初五端午节的来由
五月初五端午节的来由   波宽浪阔的汨罗江上,龙舟的鼓点一阵紧似一阵,来自澳大利亚、荷兰和国内一些省市的12支龙舟队正劈波斩浪,一决雌雄。汨江两岸,“龙舟竞渡,纪念屈原”的巨幅标语在夏日阳光下分外醒目。   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流放汨罗江畔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闻讯楚都被攻陷后,悲愤交加,自沉汨罗江。沿岸百姓纷纷引舟抢救,并抛洒食物防止鱼虾伤了屈原遗体。此后每年的这一天,当地群众都举行这样的活动,表达对他的怀念之情。从此,划龙舟、包粽子成为端午习俗的主要内容,这一习俗逐渐被人称为端午节的来由。   汨罗市楚塘乡,这是当年屈原投江殉国地。村民雷孟和把从地里采回的艾叶挂在大门两侧,又忙着将雄黄酒洒在房前屋后。这是专门用来避邪的,端午节里的这些风俗,可保我们今年百病不侵,风调雨顺。   每到端午节的这几天,这里家家户户都在准备糯米、红枣、花生包粽子。这些粽子主要用于端午节到江边祭奠屈原,及请亲戚朋友一起过节品尝。   而在千里之外的屈原故里湖北秭归,正举办丰富多采的纪念屈原端午活动。每年端午节,当地人都要举办祭诗魂、办诗会、包粽子、挂菖蒲等端午风俗活动,纪念屈原。 两千多年来,当年驾舟相救、抛洒食物的情景被沿袭演变,逐渐扩展。   端午习俗有歧异   其实,从人类学或民族学的角度看,端午节来源是十分多样而又互为歧异的,与汨罗市数百公里之遥的湖南麻阳县的龙舟竞渡并非纪念屈原,而是为了祭祀盘瓠。彝族在端午节期间,一般要进山采草药;仡佬族要抬纸船到田间,由师公巡船赶虫;一些地方的苗族,除划龙舟外,还有跳鼓舞、赶花山及唱歌游方等活动。   中国传统节日的节俗,有的是原始部落先民的遗风。随着生存环境的变迁,后代人往往模糊了先民遗风的真正动因,而根据自己时代和地域的生存环境和意识,对先民遗风作出合乎自己逻辑的解说。如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包粽子,楚人挂上屈原,吴人挂上伍子胥,越人挂上勾践,湘西和桂林等地挂上伏波将军马援。经过历代的选择,屈原越来越突出出来,甚至说端午节“起源”于营救和纪念屈原。   端午源头探索   端午的源头在哪里?海内外一些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不懈的“求索”。   中国端午节在汨罗江原始社会稻作文化时期产生,源于五月大水时期农田的祭祀活动。曾任中国考古学会会员、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的张中一说。他认为,中国龙舟文化由汨罗江原始社会稻作文化使用的“农田拖船” 演变而来,距今至少有七八千年历史。屈原于战国晚期一年的五月五日逝世后,端午节增加了纪念他的内容。   华中师范大学楚学研究所教授、所长蔡靖泉研究发现,据先秦和汉代文献记载,当时人们将仲夏五月视为阴阳相争、死生分判的恶月,将五月五日视为阴气萌作、“感阴气者死”的凶日。故在这一天恐怕物生不茂、人生不长,举行一些活动祈求丰收、禳除灾害。五月五日的祈禳活动,因为朝廷确认为仪典而成为全国的重大节日。   蔡靖泉研究发现,东汉时期,这一节日虽然仍以禳灾祛害、祈祝平安的活动为主,但“亦因屈原”而纪念屈原。魏晋南北朝时期,纪念屈原逐渐成了南方端午节活动的主要内容,一些本为祈禳的活动也与纪念屈原联系起来,关于屈原与端午节的传说不断得以丰富。到了隋唐,南北文化汇融,南朝文化成了主导文化。盛行于南方的以纪念屈原为中心、以食粽子和竞渡为主要内容的端午习俗,逐渐北传而成为全国性的习俗。   端午的源头在上古时期,并非始于屈原投江殉国时。但端午节成就了屈原,屈原丰富了端午节。
/
本文档为【五月初五端午节的来由】,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