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常用中药细辛

2017-03-16 4页 doc 10KB 36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7433

暂无简介

举报
常用中药细辛常用中药细辛  常用中药细辛  摘要:细辛是一味常用的解表药。由于历代本草和中国药典中记载细辛的主要品种、药用部位、采集季节、加工方法等均有很大差异;因此本文对细辛进行本草考证,以正本清源,保证临床用药准确,有效。  关键词:来源  形态  药用部位  用量  药理    一、细辛的来源与主要品种  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根及根茎。前两种习称“辽细辛”夏季果熟期或初秋采挖,除净地上部分和泥沙 阴干[1]。   关于细辛的产地,最早见载于《名医别录》,谓“生华阴。”[2]《本草经集注》曰:“今东阳、临海者,...
常用中药细辛
常用中药细辛  常用中药细辛  摘要:细辛是一味常用的解药。由于历代本草和中国药典中记载细辛的主要品种、药用部位、采集季节、加工方法等均有很大差异;因此本文对细辛进行本草考证,以正本清源,保证临床用药准确,有效。  关键词:来源  形态  药用部位  用量  药理    一、细辛的来源与主要品种  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根及根茎。前两种习称“辽细辛”夏季果熟期或初秋采挖,除净地上部分和泥沙 阴干[1]。   关于细辛的产地,最早见载于《名医别录》,谓“生华阴。”[2]《本草经集注》曰:“今东阳、临海者,形段乃好,而辛烈不及华阴、高丽者。”《本草图经》曰:“今处处有之,然它处所出者不及华州者真。”《本草别说》曰:“非华阴者不得为细辛用。”《本草衍义》曰:“今惟华州者佳。”《证类本草》、《本草品汇精要》 和《本草纲目》均沿用了上述本草记载。   根据以上历代本草记载的细辛主要产地,结合细辛属职务种类在我国分布和药用情况,可以认定历代本草记载的细辛主要是品种产于我国陕西、河南、山东、湖北、四川、安徽、浙江、江西等地的细辛属植物细辛。至于在《本草经集注》中提到产于高丽的品种,可能是产于我国辽宁、吉林、黑龙江的辽细辛和产于我国吉林、辽宁的汉城细辛  二、细辛的原植物形态与鉴定  1.细辛?多年生草本。根茎直立或横走,直径2~3mm,节间长2.5~11mm,有多数须根。叶基生,通常2枚;叶片心形或卵状心形,长4~11cm,宽4.5~13.5cm,顶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深心形,全缘,表面疏生短毛,脉上较密,背面仅脉上被毛;叶柄长8~18cm,光滑无毛;芽苞叶圆肾形,长与宽各约13mm,边缘疏被柔毛。花单生,紫黑色;花梗长2~4cm;花被管钟状,直径1~1.5cm,内壁有疏离纵行脊皱,顶端3裂,裂片三角状卵形,长约7mm,宽约10mm,直立或近平展,不反折;雄蕊12,着生于子房中部;花丝与花药近等长或稍长,药隔突出,短锥形;子房半下位或几近上位,球状,花柱6,较短,顶端2裂,柱头侧生。蒴果近球形,直径约1.5cm,棕黄色。花期4~5月,果期6月。分布于陕西、河南、湖北、浙江、安徽、江西、山东、四川等省区,四川等地有栽培。     2.汉城细辛 与细辛主要区别特征:叶表面通常密生较长的毛;叶柄有毛。分布于辽宁和吉林两省东南部,辽宁有少量栽培。     3.辽细辛?与细辛和汉城细辛主要区别特征:叶片顶端急尖或钝,表面脉上有短毛,有时其它部分亦疏生短毛,背面全部密生短毛;叶柄无毛。花被裂片在开花时由基部向外反折。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辽宁有栽培。[3]   以上细辛属原植物分类检索表   1.花被裂片直立或近平展,决不反折;叶片顶端短渐尖,表面通常散生短毛。      2.叶片背面通常无毛或有疏毛;叶柄无毛………………………细辛      2.叶片背面通常密生较长的毛;叶柄有毛…………………汉城细辛   1.花被裂片在开花时由基部向外反折;叶片顶端急尖或钝,表面仅脉上有短毛,背面全部生短毛;叶柄无毛……………………………辽细辛      三、细辛的药用部位、采集季节和加工方法?     《名医别录》曰:“二月、八月采根,阴干。”《本草经集注》曰:“用之去其头节。”《本草图经》曰:“其根细而其味极辛,故名之曰细辛。二月、八月采根,阴干用。”《雷公炮炙论》曰:“凡使,一一拣去双叶,服之害人,须去头土了……。”《本草衍义》曰:“细辛用根。”《证类本草》、《本草品汇精要》和《本草纲目》均沿用了以上的本草记载。根据以上历代本草和医书的记载考察,可以得出结论传统细辛的药用部位是根部,与2005版药典规定相同。值得注意的是05版药典规定细辛的用药部位是根及根茎与之前药典规定入药部位不同,以前规定是全草及根及根茎,因为细辛药材茎叶含微量马兜铃酸,具肾毒性,而根则不含此类成分。从古代的《雷公炮炙论》中就有去除茎叶的记载:“凡使细辛,一一拣去双叶,服之害人。”故新版药典将药用部位定为根,删除了地上部分。   《本草害利》曰:“二,八月采跟存阳,切去头子。”细辛采集时间春秋两季连根挖取除净泥土及时阴干(不宜晒干,勿用水洗,否则会使香气降低,叶变黄根变黑而影响质量)至干燥通风处,防止霉变。[4]   四、细辛的用量     《本草纲目》引《本草别说》曰:“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一线。”[5],并在细辛条附方项的治“虚寒呕哕、饮食不下”方中曰:“细辛去叶半两,丁香二钱半,为末。每服一钱(其中实含细辛三分之二钱),柿蒂汤下。”《得配本草》曰:“其性极辛烈。气血两虚者,但用一二分,亦能见效。多则三四分而止。如用至七八分以及一钱,真气散,虚气上壅,一时闷绝。”[6]《本草求真》曰:“所用止宜几分。”[7]《本草害利》曰:“即入风药,亦不可过五分,服过一钱,使人闷绝。”[8]?以上历代本草所载细辛用量不超过一钱,均是指以根部入药的细辛。由于传统药用细辛在初春二月或仲秋八月采挖,此时其根部的营养物质最为丰富,通常其药用化学成分的含量也比较高;同时在细辛的传统加工方法中,要除去非药用部位地上部分和根头部根茎,所以其用量比较小。根据部分细辛产地调查,目前由于药材收购部门对细辛要求收购全草,而挖全细辛的地下须根比采全其地上部分及根头部根茎要困难一点,因此药农大都在细辛地上部分茂盛的“夏季果熟期或初秋”季节采集,所采细辛多数叶全根残。同时,目前临床上实际用量超过一钱的细辛,主要是因采集不当而须根残缺、地上部分与根头部的根茎较完全的细辛及辽细辛的干燥全草,故其用量必然超过历代本草和中国药典[9]规定的传统细辛用量。  另外,细辛入汤剂,安全性要远远高于散剂。《本草新编》有言:“细辛,止可少用,而不可多用,亦止可共用,而不能独用。多用则气耗而增痛,独用则气尽而命丧”。根据上海中医药大学王智华等人的研究,细辛全草经不同时间煎煮后,其煎液中挥发油含量随煎煮时间增加而降低。细辛在煎煮三十分钟后,其毒性成分黄樟醚的含量能大大下降,不足以引起中毒。故细辛“单用末”,应遵循“细辛不过钱”之说,而入汤剂则可适当加大剂量。细辛在临床使用中多入汤剂,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受“细辛不过钱”的束缚[10],以致影响了细辛应有的功效。      五  药理作用:  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的功效。  1.镇静、镇痛作用细辛挥发油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小剂量可使动物安静、驯服、自主活动减少;大剂量可使动物睡眠,并有明显的抗惊厥作用。细辛煎剂灌服也有镇痛作用。其较强的镇痛作用为其治疗头身痛、牙痛等的重要药理学基础。  2.解热作用细辛挥发油灌服对多种原因如温刺法、四氢β-胺、伤寒、副伤寒混合疫苗所引起的家兔实验性发热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对啤酒酵母所致的大鼠发热也有明显的解热效果。还能降低正常大鼠的体温。  3.抗炎、免疫抑制和抗变态反应细辛挥发油灌服或注射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如细辛对致炎剂角叉菜胶、酵母、蛋清、甲醛等所致的大鼠关节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对抗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抑制抗血清引起的大鼠皮肤浮肿、由组织胺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及抑制塑料环和棉球肉芽增生。对去肾上腺的大鼠,仍有抗炎作用。  细辛的有效成分甲基丁香酚、N-异丁基十二烷四酰胺和去甲乌药碱均可明显抑制组织胺所引起的脉鼠离体回肠收缩。细辛水或醇提取物均能使速发型变态反应总过敏介质释放量减少40%以上,说明其有抗变态反应作用。  4.提高机体的代谢功能从细辛中分离的消旋去甲乌药碱具有β-受体激动剂样的广泛药理效应,有强心、扩张血管、松弛平滑肌、增强脂质代谢和升高血糖等作用。现知去甲乌药碱含于多种药性温热的中药内,如细辛、附子、吴茱萸等,其呈现的药理作用与中药散寒或祛寒功效相吻合,因此可将其视为散寒药效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  5.平喘、祛痰作用细辛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而呈现平喘作用。离体实验证明,细辛挥发油对组胺和乙酰胆碱所引起的支气管痉挛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其挥发油成分甲基丁香酚对脉鼠气管亦有明显的松弛作用。细辛醚也有一定平喘、祛痰作用。此外,其醇浸剂静注,可对抗吗啡所致的呼吸抑制。  6.强心、抗心肌缺血、升高血压作用细辛具有强心、抗心肌缺血和升高血压的作用。离体实验表明,细辛挥发油对兔、脉鼠心脏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表现为正性肌力,正性频率作用,并能增加冠脉流量。对犬实验性心源性休克,细辛能提高其平均动脉压、左室压峰值和冠状血窦流量等作用,其作用强度与多巴胺相似,但其不加快心率。  细辛挥发油给麻醉犬、猫静脉注射,可见降压作用,但其煎剂却有明显的升压作用,其升压作用可能与去甲乌药碱有关。  7.抗菌、抗病毒作用细辛醇浸剂、挥发油等对革兰阳性菌、枯草杆菌和伤寒杆菌有一定的体外抑制作用,煎剂对结核杆菌和伤寒杆菌亦有抑制作用。细辛挥发油对多种真菌如黄曲霉菌、黑曲霉菌、白色念珠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抗菌的有效成分为黄樟醚。α-细辛醚有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增殖的作用。  8.局麻作用50%细辛煎剂能阻滞蟾蜍坐骨神经冲动传导,作用可逆。其麻醉效果与1%普鲁卡因接近。挥发油有表面麻醉、浸润麻醉作用。50%细辛酊涂于人舌也有局麻作用。  六  讨论  根据以上考证,细辛A. sieboldii Miq.在我国应用历史最悠久,分布范围广泛,蕴藏量丰富,是传统药用细辛的主要品种。历代本草明确规定细辛以根部入药,初春二月或仲秋八月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根头部的根茎。同时历代本草和医书规定细辛的用量标准不超过一钱,均是指以根部入药的细辛。因此,可以认定历代本草记载的传统药用细辛是正品细辛。     然而,在中国药典1995年版中,细辛的主要品种(第一来源)为辽细辛A. heterotropoides Fr. Schmidt var. mandshuricum (Maxim.) Kitag.],药用部位为全草,采集季节为其地上部分茂盛的“夏季果熟期或初秋”,并且没有记载除去地上部分和根头部根茎的细辛传统加工方法。由于中国药典1995年版仅片面沿用传统细辛的用量标准1~3g(不超过一钱),而没有继承传统细辛的主要品种、药用部位、采集季节和加工方法,以致影响了目前细辛的临床应用疗效。为了正确继承使用历代医家以细辛组方的经验处方,保证临床用药准确、有效,应严格按照05版药典规定细辛的主要品种(第一来源)为细辛(A. sieboldii Miq.),药用部位为根,采集季节为春、秋两季,并在其加工方法中明确规定除去地上部分和根头部根茎。     此外,目前在我国部分地区尚有其它各类“土细辛”混作细辛药用,其植物来源十分复杂,其中有的疗效差,有的甚至无效,这是影响细辛在临床应用疗效的又一个原因。笔者认为,对“土细辛”中的伪品应予以取缔,而对其中混乱品种则应予以澄清。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05年版, 一部 :159.  [2]任仁安,等.中药鉴定学.第1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459.  [3] 江苏新医学院编著  中药大词典  上册:3082.  [4]刘尚延.细辛真的不可过钱吗  《中药通报 》 1983.8(4):38.?
/
本文档为【常用中药细辛】,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