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探讨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建立套管针静脉通路的方法

2017-03-21 2页 doc 8KB 25阅读

用户头像

is_314871

暂无简介

举报
探讨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建立套管针静脉通路的方法探讨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建立套管针静脉通路的方法 【摘要】  目的  探讨二次穿刺法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快速建立套管针静脉通路中的作用与效果。  方法  将64例急诊就诊的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二次穿刺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法。观察两种方法套管针穿刺次数与成功率、建立有效套管针通路所需时间、病人血管的保护程度、病人的医疗费用。  结果  两种方法套管针穿刺1次成功率、建立有效套管针通路所需时间、病人血管保护程度、病人的医疗费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
探讨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建立套管针静脉通路的方法
探讨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建立套管针静脉通路的 【摘要】  目的  探讨二次穿刺法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快速建立套管针静脉通路中的作用与效果。  方法  将64例急诊就诊的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二次穿刺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法。观察两种方法套管针穿刺次数与成功率、建立有效套管针通路所需时间、病人血管的保护程度、病人的医疗费用。  结果  两种方法套管针穿刺1次成功率、建立有效套管针通路所需时间、病人血管保护程度、病人的医疗费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二次穿刺法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建立套管针静脉通路中的速度快、病人痛苦小并且费用少,可明显提高套管针一次穿刺法成功率,达到良好的抢救效果。 【关键词】  低血容量性休克   静脉输液   套管针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急诊常见的休克,是机体丢失大量血液、血浆或体液而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降低和微循环境障碍,包括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和烧伤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治疗的关键是迅速止血和快速补充血容量,因此,护理关键是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保证药物的输注和血液的补充,为了达到更好的抢救效果,缩短建立有效静脉通路的时间,我科于2008年10月—2010年5月对31例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采用二次穿刺法建立套管针静脉通路,并与常规方法进行了观察对比,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0月—2010年5月在我科急诊建立套管针静脉通路、实施抢救的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中选择了64例作为探讨对象。按照建立套管针静脉通路的方法分为两组,实验组31例,其中男17例,女14例,平均年龄31.8岁;失血性休克16例,创伤性休克15例。对照组33例,其中男22例,女11例,平均年龄31.2岁;失血性休克22例,创伤性休克11例。两组病人一般资料、选用的套管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  探讨所选择的64例病人既往均健康,无慢性疾病,无心血管疾病,均为突发事件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血管弹性较好。         1.3  实验用物  实验组:止血带2条、5.5号头皮针、16G套管针、20ml注射器、生理盐水、静脉穿刺常备物品。对照组:止血带1条,16G套管针、静脉输液常备物品。穿刺所用套管针之所以选用16G套管针,是因为16G套管针输液速度快,每分钟可以输注液体62.5ml,能迅速补充血容量;能保护病人的外周静脉;保证药物随时和及时的输注;减轻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血标本的采集与重新穿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         1.4  穿刺方法  常规方法:直接在穿刺静脉上常规消毒、用套管针穿刺,若不成功,重新反复选择血管再次穿刺,直至穿刺成功。二次穿刺法:分为两个步骤,首先进行头皮针初次穿刺,用20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15ml~20ml,拔去针头后连接5.5号头皮针并排气,选择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贵要静脉为穿刺静脉,在穿刺点上方10cm及20cm处各扎1条止血带,常规消毒并穿刺成功后,松开远心端止血带间的静脉充盈;然后进行套管针二次穿刺:在充盈的静脉上按照常规方法用16G套管针进行穿刺。         1.5  观察项目  ①观察记录穿刺次数及成功例数;②人均穿刺所需时间;③观察病人血管的保护情况;④病人的医疗费用情况。      1.6  评价标准  ①1次成功:使用套管针穿刺1次成功;2次成功:进行2次套管针穿刺后成功;3次成功:经过3次套管针穿刺后成功。②血管保护:穿刺的次数,多根血管遭到穿刺破坏的例数。③医疗费用:主要统计套管针所消耗的个数以及头皮针、注射器的费用。         1.7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3  讨论         目前,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的抢救过程中,多采用传统的套管针穿刺方法为病人开放静脉通路,由于血容量过低,血管欠充盈,使得套管针穿刺的1次成功率较低,反复对血管进行选择和穿刺,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破坏了血管,增加了医疗费用,而且会耽误抢救时间。         3.1  二次穿刺法的创新之处  刘桂平等[2]首次提出了二次穿刺法,应用于失血性休克病人,方法为初次穿刺使用头皮针连接输液器进行输注,止血带为1条,距离穿刺点连接上方约20cm;二次穿刺使用套管针进行,不足之处在于:初次穿刺止血带系的距离较远,不利于穿刺静脉的充盈;输注器输注液体的压力不够。本次实验采用的二次穿刺法的改进与创新之处在于:止血带两条,增加初次穿刺的压力和静脉充盈度;使用注射器连接头皮针,保证生理盐水快速、顺利的进入静脉;选择的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压力低、较笔直、粗大,易于穿刺。         3.2  二次穿刺法的特点  本次实验使用的二次穿刺法有其自身的特点:①用小号头皮针初次穿刺笔直、粗大的前臂静脉,提高了头皮针一次穿刺的成功率。②采用双止血带:近心端止血带在初次穿刺中起作用,靠近初次穿刺点,阻断血流、增大压力,使血管充盈;远心端止血带在二次穿刺中起作用,加压在初次穿刺点与止血带之间,使得期间的静脉充盈,为二次穿刺创造条件。③初次穿刺头皮针连接注射器,可以借助推注的压力保证生理盐水顺利进入静脉,使血管充盈。④使用二次穿刺:初次用小号头皮针穿刺,二次用套管针穿刺。⑤缩短套管针穿刺的时间,提高套管针穿刺的成功率。         3.3  二次穿刺法的优点  “以人为本”,承认人的价值和主体地位,关注人的生存状况,是人文关怀的重要[3]。对于低血量性休克病人来说,他们处于休克状态,我们不能通过言语与其交流,而对他们生命的及时抢救、对他们肢体的保护和利益的维护,就是对他们无声的关怀,二次穿刺法正是本着对病人的“人文关怀”而进行操作的。从1、表2的结果来看,二次穿刺法与常规方法相比,其优点是:可以锁定穿刺静脉,减少由于盲目选择静脉而耽误抢救的时间,减少多次穿刺破坏多根血管对病人造成的痛苦,提高套管针1次穿刺的成功率(77.47%),降低了病人因多次套管针穿刺而产生的医疗费用。         4  小结         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建立套管针静脉通路的二次穿刺法速度快,可明显提高套管针1次穿刺的成功率,病人痛苦小,减少常规方法因多次穿刺而引起的血管破坏,减少病人的医疗费用,能达到良好的抢救效果。 参 考 文 献 [1]范勤梅.套管针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应用[J].中原医刊,2003,32(5):60-61. [2]刘桂平,吴坤艳,王敏.失血性休克病人快速建立套管针静脉通路的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2):95. [3]朱雅芝,姜东九.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文的思路与实践[J].护理管理杂志,2005,5(10):10-11.
/
本文档为【探讨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建立套管针静脉通路的方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