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浅谈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

2017-03-24 4页 doc 9KB 19阅读

用户头像

is_574951

暂无简介

举报
浅谈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浅谈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 摘要:民事责任能力制度存在于过错责任制度之中,是适用过错责任制度的逻辑结果,是认定过错的逻辑条件。所以只要有过错责任制度的存在就有民事责任能力制度的存在。民事责任能力是行为人对自己的过失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资格。目前我国民法的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制度在制度设计、体系结构和规范形式上均存在明显的缺失。在举国瞩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制定之际,为完善我国的民事立法,我们应认真检讨现行的民事责任能力制度,不失时机地探讨对该项制度的重构。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先容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的含义和性质;第二部...
浅谈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
浅谈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 摘要:民事责任能力存在于过错度之中,是适用过错责任制度的逻辑结果,是认定过错的逻辑条件。所以只要有过错责任制度的存在就有民事责任能力制度的存在。民事责任能力是行为人对自己的过失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资格。目前我国民法的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制度在制度设计、体系结构和规范形式上均存在明显的缺失。在举国瞩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制定之际,为完善我国的民事立法,我们应认真检讨现行的民事责任能力制度,不失时机地探讨对该项制度的重构。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先容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的含义和性质;第二部分主要讨论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制度的基础和价值;第三部分是关于我国民法典中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制度的设计构想。  关键词:民事责任;责任能力;过错责任;民事法律主体  一、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  (一)关于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含义的不同界定  1.不法行为能力说。持此学说的学者以为“然人对实在施的不法行为承担民韦责任的资格或能力、违约责任能力和其他责任能力。”   2.意思能力说。该以为自然人的民事责任能力,是其能够理解自己的行为并且预见其违法行为结果的心理能力,亦即关于违法行为的意思能力。   3.识别能力说。以为民事责任能力是“足以辨识自己的行为结果的精神能力”。   4.广义民韦行为能力说。“通说为,自然人的民韦行为能力是自然人能够以自己的行为行使民韦权利和设定民韦义务,并且能够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资格。”   (二)作者的观点  本文以为,责任能力的概念应界定为:行为人对自己的过失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资格。这一概念界定包含两层含义:其一、责任能力的适用对象是过失行为,这体现了过错责任主义,无过失责任及公平责任并不适用责任能力制度;其二、责任能力是行为人承担责任的法律资格,有责任能力就应承担民事责任,否则行为人则可免责。实在卡尔·拉伦茨在其著作《德国民法通论》中就已有相似的论述:“不法行为能力或过失责任能力是指对自己的过失行为能承担责任的能力。”   (三)民事责任能力的性质  关于民事责任能力的性质,学者间存在较大的分歧,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回属能力说,一种是构成说持构成说的学者把责任能力理解为行为是否可以产生责任的能力,有时甚至把责任能力当作过错的基础,以为责任能力解决的是行为人就其不法行为能否成立过失的目。我国台湾学者王泽鉴在讨论侵权责任能力时,就将之视为侵权行为成立的一个要件逐一过失逐一的条件。“加害人因故意或过失侵害他人权利者,具主观‘可回责性,,而此项可回责性须以责任能力(回责能力)为条件。此属侵权行为人负有损害赔偿责任的资格,故也称侵权行为能力,在思考逻辑上应先肯定加害人有责任能力,进而认定其有无故意或过失。” 回属能力说则以为,民事责任能力用以确定一个人是否对不法行为的制裁取得回属。凯尔森说,为不法行为的能力(在德文中)往往用“回责”概念来加以表示,不可回责,并不是说行为不可回责,在任何情况下,行为总是“他的”行为,这意思就是行为总是回责于他的,不回责于他的只是制裁而已 。由此,在回属说之下,责任的成立和责任的承担就被分为两个题目,责任的成立与否由过错来判定,而责任的承担与否则由责任能力决定。  对于这两种学说,笔者以为它们在实际效果上是一样的,都能达到使无民事责任能力人免责的效果,但笔者以为构成说更具公道性。由于从责任能力与过错的关系来看,责任能力制度被看作是过错原则适用的必然逻辑结果。近代民法是理性主义思想支配下的个人本位(或称权利本位)的法律,自然人被看作是理性的主体,能以自身的理性能力认清法律为其规定的活动领域,并有义务在该领域内活动而不侵进他人的领域。假如自然人违反了这种理性熟悉而超出自已的活动领域进进他人的领域,则具有过错,构成侵权,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过错原则下的过错,就被看作是一种背离理性熟悉而应当受到谴责的主观状态。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无论故意或过失都以行为人对行为后果的熟悉为条件,即过错的形成以行为人具有熟悉能力为条件。这就产生了不具有识别能力的主体其行为效力题目,而对这个题目的解决就是民事责任能力制度。  二、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制度的存在基础和价值  (一)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制度的存在基础   本文以为,过错责任制度是责任能力的制度基础。责任能力制度是过错责任制度的下位制度,其法律效果及适用范围由过错责任制度决定。责任能力制度仅于过错责任制度中适用,而不能适用于无过错责任及严格责任制度。民法上的法定能力有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及责任能力。从法的表现形式来看,权利能力作为法律概念直接在民法典的总则部分的民事主体部分予以规定;行为能力也作为法律概念于民法典的总则部分的法律行为部分予以规定;而责任能力则并不是法律概念,只是体现于民法典债篇的相关条文当中。这说明,责任能力是解决责任承担题目的法律制度,而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则是主体的取得权利承担义务的主体性条件。所以,我们并不能以对待权利能力、行为能力的思维来分析责任能力,不能从人格的高度来界定责任能力,从而以责任能力为基础来分析责任承担题目,以至使责任能力成为上位概念,而各种责任制度就成为下位制度。责任能力制度的最直接的法律后果模式是:有责任能力者应对其造成的他人损害承担责任,无责任能力者则免责。而有无责任能力的判定是能够辨识行为后果的识别能力。对无责任能力人予以免责,  (二)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的制度价值  1.平衡无识别能力人、受害人及监护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责任能力的首要制度价值就是在于充当无识别能力人、其监护人及受害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器,而控制这个利益分配器的阀门就是责任能力的判定标准。责任能力制度之所以如此引起学者的重视,主要在于责任能力在未成年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事件中,对未成年人、其监护人及受害人之间的利益进行调节。法者、司法者可以利用责任能力的判定标准——识别能力这一阀门对三者之间的利益进行调控。如立法者将识别能力之有无的年龄标准进步时,就会使更多的受害人得到监护人的赔偿;反之,受害人的利益可能会由于未成年人的责任财产的不足而得不到赔偿。如司法者将识别能力的认定标准作严格解释,就会使受害人因未成年人的免责而从监护人那里得到赔偿;如采取较宽的标准,则一样会使受害人因未成年人的财产不足而得不到赔偿。其所适用的回责原则是什么呢?我们知道,无过错责任及严格责任制度并不考虑主观因素——行为人的过错,其回责依据是损害事实与因果关系。既然行为人由于不具有识别能力这一主观因素,而被免于承担责任,那么显然是在回责时考虑了主观因素。从而说明,该情形并不是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严格责任原则或公平责任原则,而是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可见,责任能力制度的法律后果是适用过错责任制度的结果。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过错责任制度决定了责任能力制度的法律效力,而责任能力制度的适用范围只限于过错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制度就是责任能力的制度基础。  2.进一步丰富民事主体制度的具体内容  从 1804 年第一部资产阶级民法典《法国民法典》颁行以来,权利能力在民事主体制度中就占有了一席之地,尽管此时尚未有此称呼。到了《德国民法典》,对民事主体享有的能力进行了具体分类,从此便有了权利能力、行为能力之别,二者共同构成主体人格制度的主要内容。而责任能力制度发展到今天,不断充实着新的内容,理应与权利能力、行为能力一起丰富主体人格制度。首先,就目的设计而言,权利能力主要考察民事主体独立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能力;行为能力主要考察民事主体独立设定权利义务的能力;而责任能力则主要考察民事主体独立承担责任的能力。其次,就法理基础而言,权利能力以同等为核心,使各种民事主体均等地享有权利、承担义务,体现了民事主体法律地位一律同等的基本原则;行为能力以意思自治为核心,关注的是民事主体能否依自己的行为取得权利、设定义务,体现了民法的自由理念以及自由与秩序的协调;而责任能力最大限度地填补受害人的损害,以保护他人与社会的利益为目的,体现了民法的公平理念,反映着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平衡。再次,就道德价值而言,权利能力是民法正义理念在同等层面的体现,它赋予每位民事主体以均等的机会进进法律体系之中;行为能力是民法正义理念在自由层面的体现,它答应有意思能力之人自己创设权利义务为自己谋福利,实现法的社会价值;责任能力是民法正义理念在公平层面的体现,为自己行为负责,确保各种法律关系终极都能回回常态。由此可以看出,权利能力、行为能力、责任能力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依存,共同同一于主体人格制度之中,丰富了民事主体制度的具体内容。[论-文-网LunWenNet]  三、我国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制度的缺陷和完善  (一)现行规定的不足  1.我国民法对责任能力制度的规定在回责原理上模糊不清。譬如,第 133 条第 1 款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她的民事责任。”这一规定似乎与德国法、日本法的规定相似,监护人所承担的是过错责任。但“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只能适当减轻其责任,而不是免除,这又与“没有过错就没有责任”的过错责任主义不相符。再者,假如这一规定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负责任的依据是过错责任制度,那么就应该以是否有过错来判定是否负责任,也就是就以是否有具体的识别能力来决定之,而不是以是否有行为能力来判定。由于限制行为能力人是已满 10 岁未满 18 岁的未成年人,这个年龄段的人一般都是有识别能力的。第四,第 133 条第 2 款与前一款相矛盾。既然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无责任能力人,就不应该由这两类人承担责任,由于其没有责任能力而不能形成过错,这时应由有过错的监护人来承担;而这一款却由于该两类人有财产而由其承担责任。为了避免该两款在回责原理上的矛盾,只能以公平责任来解释第二款。但是,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有财产时,第二款显然比第一款优先适用,这样所得出的结论是公平责任比过错责任优先。这显然又不公道,由于公平责任是在用尽其他救济手段而得不到救济时才能适用,理应是过错责任的补充。所以,本文以为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可谓漏洞百出。  2.从民事责任能力确立的两个标准来看,反映出立法者在两种价值取向眼前的摇摆不定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
/
本文档为【浅谈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