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

2017-06-16 8页 doc 16KB 35阅读

用户头像

is_044822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 五.新题预测 01.在先秦诸子散文写得较有特色的人物中,以刚柔相济的辩论见长的是 C A.老子 B.庄子 C.孟子 D.韩非子 02.下列关于汉赋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B A.汉赋的特点是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 B.汉赋的特点是形式朴实、语言通俗 C.西汉时汉赋代表作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D.东汉时汉赋代表作有班固的《两都赋》 03.文学是社会时代内容的重要反映形式,下列文学作品中具有相同体裁的是 D ①《采桑度》 ②《桂苑笔耕》 ③《窦娥冤》 ④《东门行》 A.①②③④ B.①④C.②③④ D.①②④ ...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 五.新题预测 01.在先秦诸子散文写得较有特色的人物中,以刚柔相济的辩论见长的是 C A.老子 B.庄子 C.孟子 D.韩非子 02.下列关于汉赋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B A.汉赋的特点是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 B.汉赋的特点是形式朴实、语言通俗 C.西汉时汉赋代表作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D.东汉时汉赋代表作有班固的《两都赋》 03.文学是社会时代内容的重要反映形式,下列文学作品中具有相同体裁的是 D ①《采桑度》 ②《桂苑笔耕》 ③《窦娥冤》 ④《东门行》 A.①②③④ B.①④C.②③④ D.①②④ 04.下列诗歌反映了流落南方的士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是 C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回. B.烽火连三月,家抵万金 C.京洛胡尘满人眼,不知能似浙江不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05.辛弃疾写道:“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从这句词中不能体现的是 B A.忠君报国的情怀 B.大公无私的情操 C.收复失地的愿望 D.壮志难酬的悲愤 06.明朝曾把《水浒传》列为禁书,主要是因为它 C A.具有反专制的民主思想B.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腐败 C.歌颂了人民的反抗精神D.在民间广泛传播,影响很大 07.清初诗人赵翼在《论诗》一首中云:“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与“骚”这一文体与下列人物有关的是: B A司马迁 B屈原 C司马相如 D班固 08.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她身上打扮是“妾有绣腰懦,葳蕤自生光”;她床上装饰是“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这些描述主要反映 C A.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女子被受压迫,日夜劳作 B.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为普通小吏,家里竟可以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 C.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 D.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09.“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反映唐代和谐社会生活的有 A ①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 ②同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 ③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④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小专题四:中国古代艺术史专题 一.知识归纳 (一)大纲版: 1.美术 (1)春秋战国时期:①绘画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当时许多贵族府第都有壁画。②长沙楚国遗址出土的《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③青铜器装饰从图案花纹发展为完整的画面,如嵌错赏功宴乐铜壶的画面。 (2)秦汉时期:绘画艺术丰富多彩,主要有壁画、帛画、木刻画等。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彩色帛画是珍品。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题材丰富,艺术性强,是了解当时人们物质生产与精神生活的珍贵资料。 (3)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的绘画,往往带有宗教色彩。①三国时期的曹不兴,是我国佛像画的始祖。②东晋:顾恺之是著名画家,以擅长画人物著称,布局严密、线条流畅,《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4)隋唐时期:隋唐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姿多彩。①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②人物画注重用线条表现人物的神态。③山水、花鸟成为绘画的主题。④杰出的画家有隋朝的展子虔。唐朝的阎立本、吴道子。 (5)北宋:表现人们生活的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多,代表作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2.音乐 (1)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全套青铜编钟和其他乐器,说明了那时音乐的发展。 (2)隋朝有九部乐,唐代扩充为十部乐,受到了西域和周边邻国的影响。著名的乐曲有《秦王破阵乐》。 3.舞蹈、 隋唐的舞蹈也受到了西域和周边邻国的影响。舞蹈分为雄劲的健舞和柔美的软舞。唐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舞》成就很高。 4.雕塑 (1)秦汉:雕塑成就辉煌。陶塑精品最突出的是秦始皇陵兵马俑。东汉成都的说唱俑和洛阳的杂技俑,造型生动活泼。秦汉大量的砖瓦、瓦当也极具艺术价值。 (2)魏晋南北朝:因佛教传播,在一些地方修造了石窟寺。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3)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5.书法 (1)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著名的书法家是蔡邕。 (2)魏晋南北朝时期:①曹魏的钟繇开始把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这是汉字书法的一种进步。②东晋:“书圣”王羲之《兰亭序》《黄庭经》,其子王献之与王羲之合称“二王”。③十六国北朝时期:魏碑。 (3)隋唐书法:隋唐书法汇合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的风格。①由隋入唐的初唐三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主要受王羲之的影响。②盛唐的颜真卿,创立了气势雄浑的“颜体”,《严氏家庙碑》。③中晚唐的柳公权,创立了“柳体”,代表作《神策军碑》。④唐朝的草书大家有“草圣”张旭和怀素等。 (二)新课标版: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1.汉字与书法艺术:六千多年前,中国的原始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图画文字”。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形成汉字。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此后,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草书、行书,日臻成熟,使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楷书笔画说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唐代楷书步入盛世,欧阳洵、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色。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魏晋以来,草书名家辈出。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历来备受世人喜爱。 2.笔墨丹青中国画:中国绘画艺术,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是其中的杰作。留存至今的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和《人物驭龙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中国画又称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秦汉以后的历代画家,创作出大量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东晋画家顾恺之不仅留下了《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传世佳作,还提出“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强调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隋朝时期,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画家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创作出《游春图》、《步辇图》和《送子天王图》等优秀作品。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更是盛极一时。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代表作有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都是写意画中的精品。 3.京剧的出现:中国戏曲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明代,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清朝前期,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跃。从乾隆末年到道光年间,安徽的徽剧戏班和湖北的汉剧艺人形成“徽汉合流”局面。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京剧”。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京剧山北京走向各地,成为全国广泛流行的剧种。民国以来,它又逐步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赞赏。除京剧外,清朝各地还出现了名目繁多的戏曲剧种,如秦腔、越剧、川剧、粤剧和黄梅戏等。 二.规律小结 1.中国古代艺术作品具有浓郁的时代色彩。如南北朝绘画的宗教色彩,隋唐绘画的生活气息等。 2.中国古代艺术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很多艺术作品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如秦始皇陵兵马俑、莫高窟等。 3.隋唐的音乐、舞蹈还受到西域和邻国的影响,这正是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的反映。 三.热点冷点 1.中国古代不同时期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是高考的热点。 2.中国古代不同时期艺术反映的时代背景,是高考的冷点。 四.高考题例 01.(2007四川文综23)图7反映的艺术形式,具有浓郁四川地方文化特色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④ 02.(2004全国三卷文综13)宋朝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 反映了当时哪一城市的繁华景象? A.苏州B.东京C.泉州D.临安 03.(2006北京文综13)图7所示艺术盛行的朝代是 A.秦 B.隋 C.唐 D.元 04.(2009年浙江文综12)隶书是我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 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古文和金文 B.始于秦朝,李斯以该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廿六年诏铭》 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 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 05.(2009广东文科基础19)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06.(2009年全国Ⅰ卷文综14)南朝秀美灵动,北朝刚健雄浑,南北文化共同孕育了唐朝文化的新气象。以下最能体现南方文化特征的是 A.初唐书法 B.秦王破阵曲 C.飞天壁画 D.唐三彩 07.(2009年安徽文综14)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 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择端 D.郑板桥 08.(2009上海文综30)中国古代艺术精彩纷呈,享誉世界,其中集彩塑、壁画和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是 A.麦积山石窟 B.敦煌莫高窟 C.大足石刻 D.云冈石窟 09.(2009海南历史34)世界文化遗产荟萃(8分)敦煌位于今天甘肃省的西部,是内地通往西域的门户。从汉代经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中外交往频繁,敦煌因此汇聚了东西方的多种文化。规模宏大的莫高窟石窟中保存的精美壁画、雕塑,融汇了中国、印度、中亚乃至希腊文明等多种元素。1899年,在敦煌石窟中发现了大批写本残卷。这批珍贵文书被闻讯而来的英、法、俄、日等国的所谓“探险家”劫走,仅有小部分留存于国内。文献时间跨度从晋到宋,唐朝的最多,总数在四万件以上,被称为敦煌文书。其内容以佛经为主,也有大量的儒家经典、官私文书以及道教、摩尼教、基督教的经典。除了汉文文献外,还有丝绸之路上许多民族多使用语言文字写成的文献,如藏文、梵文、于阗文、粟特文等文献。敦煌文书、敦煌石窟以及相关考古发现,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学者,在20世纪形成了一门世界性的学问——敦煌学。———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敦煌学所依靠的资料。(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敦煌学成为一门世界性学问的原因。(4分) 高考题例答案及解析: 01.B ①项为东汉成都说唱俑,③项为川剧变脸。 02.B 《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 03.D 杂剧是元曲的一种,盛行于元代。 04.A 从隶书的结构特点上思考。 05.D 其余三项为小篆、行书和楷书。 06.A 从初唐书法的时代背景可判断。 07.B 题中处于公元600—800年间的只有唐朝的画家。 08.B 从敦煌莫高窟的主要艺术内容作判断。 09. 答案要点: (1)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雕塑;敦煌出土文书;相关考古资料;现存汉至唐五代中外相关文献。(4分) (2)敦煌是汉唐间东西文化交汇地;各种文化遗存为研究古丝路上民族、语言、宗教及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资料宝库;敦煌文献资料散藏世界各地,20世纪世界联系与学术交流加强。(4分) 五.新题预测 01.古汉字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下列甲骨文能够反映商周政治状况的是 D 大 巫 人王 A B C D 02.一位历史老师在暑假期间参观了西安临潼秦陵兵马俑,拍摄了一些典型历史图片(图片略)并在班上展览,引起了学生热烈讨论。学生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D A.再现了秦朝的强盛国力 B.暴露了秦始皇奢侈残暴 C.体现了秦民的勤劳智慧 D.反映了秦朝的保守落后 03.《女史箴图》是我国古代人物画的珍品,其中的“箴”含有规谏、劝教之意,对“女史”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C A.指古代妇女B.对妇女的尊称 C.古代女官的名称 D.古代宫廷妇女的生活历程 04.2008年北京奥运会五“福娃”之一的“火娃欢欢”创作灵感来源于敦煌壁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C A.敦煌壁画都是隋唐时期的作品 B.敦煌莫高窟坐落在今天青海省境内 C.敦煌莫高窟反映了我国古代佛教艺术的繁荣 D.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和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 05.林语堂说:“在书法上,也只有在书法上,我们才能够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写出“天下第一行书”,把行书艺术推向极致的古代书法家是 B A.曹不兴B.王羲之C.王献之D.钟繇 06.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为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黑色”一般用来表示 D A. 忠勇正义 B.奸诈狡猾 C. 凶狠残暴 D.铁面无私 小专题五:中国古代其余文化成就专题 一.知识归纳 1.中国古代的史学发展 (1)春秋时期:①《春秋》,相传为孔子编定,我国第一部编年史。②《尚书》,相传为孔子编定,是夏商周三代一些历史文献和传说资料的汇编。 (2)两汉时期:①西汉:《史记》,司马迁,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人物传记为主,编年纪事为辅,叙述了从黄帝至汉武帝二三千年间的历史。体例严谨,内容丰富,有很高的史料和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之为“无韵之离骚”。②东汉:《汉书》,班固,中国古代第一部断代史。叙述了西汉一朝的历史。 (3)宋代时期:宋代史学有重要发展,史学家的成就大,巨著多。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上起战国,下至五代,记述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取材重在历代政治兴衰,意在使君主借鉴其中经验教训,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价值。 2.中国古代的图书发展 (1)明朝:明成祖时期,由解缙主持编撰了一部庞大的类书《永乐大典》。全书两万多卷,辑入七八千种图书,装成一万一千多册。 (2)清朝:清代康熙帝时官修类书《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类书。乾隆时,由纪昀主持编撰了《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全书分经、史、子、集四大类,收录典籍三千四百多种,装成三万六千余册。对保存文化遗产贡献很大,但在修书时禁毁的书籍数量也十分可观。 3.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 (1)春秋时期: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大破了奴隶社会“学在官府”、只允许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使平民的子弟也有受教育的机会,这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2)秦汉时期:秦朝规定教育由官府举办,严禁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西汉武帝时创建了中央太学与地方郡国学两级官学,确立了中国古代封建官学,以儒学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 (3)唐朝时期:唐太宗时期,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唐玄宗时期,发展科举,设集贤院。 (4)北宋时期:王安石变法中改革教育,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重新编撰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考试成绩优秀者可以直接受官,已资鼓励,使学校变成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 4.中国古代宗教的发展 (1)佛教: ①两汉时期:西汉末年,佛教经中亚传入中国内地。东汉明帝派使臣到西域求佛法,请来两位高僧,还用白马驮来佛经,在洛阳传教,建造白马寺。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宣扬的灵魂不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为苦难中挣扎的穷苦百姓找到了一条精神解脱的道路,也适合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因而迅速传播。当时的名僧有法显,曾西行取经,著有《佛国记》。魏晋南北朝时期,反佛思想出现,范缜《神灭论》从理论上给佛教以沉重打击。此外,北魏的太武帝和北周武帝曾先后两次灭佛。 ③隋唐时期:唐朝时期的佛教对外交流广泛,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教,高僧玄奘和义净西游印度学习佛法,对于佛教的发展和对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唐朝唐玄宗时期限制佛教,裁汰僧尼,禁止建新佛寺。 (2)道教: ①两汉时期:东汉时,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与道家学说相结合,形成了道教。《太平经》是当时道教的主要经典,以阴阳五行解释治国之道,宣扬散财救穷、自食其力。东汉末年,道教的派别有张角的太平道,张陵、张鲁传布的五斗米道。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发生变化。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宣扬采药炼丹、长生不老,道教变成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宗教。萧梁时期,道教经典增多,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丰富了道教教义,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 5.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 (1)荀子:战国时期。他认为自然有自己的规律,星坠日食,刮风下雨,春生夏长,是自然的正常现象,具有唯物思想。他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即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 (2)王充:东汉前期,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思想家。对神学展开了深刻的批判。代表作《论衡》,王充认为,万物是由元气构成,元气是一种客观的物质。他反对天人感应说,反对有鬼论,认为精神依存于形体,“人死不为鬼”。他从无鬼论出发,反对厚葬,提倡薄葬。 (3)范缜:南朝齐梁之际。从理论上给佛教以沉重一击。代表作《神灭论》,针对佛家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形体存在,精神就存在;形体死亡,精神也就消失。《神灭论》的反佛思想,是随我国古代朴素唯物思想得爱女个重大发展。 (4)王夫之:明清之际,杰出的唯物思想家。他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观点。他还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否定理学家主静的形而上学思想。他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历史。 中国唯物主义的优良传统,表现在它确认世界的物质性,确认存在的客观性,确认规律的可知性,并往往与政治上的进步倾向相联系。 二.规律小结 1.中国古代代表性历史典籍(如“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可信依据。 2.中国古代大型官修图书的编成,是中央集权制下的文化产物。 3.中国古代教育,由私学到官学,尤其是儒学教育的推广,使古代教育逐渐成为培养封建统治奴仆的工具。 4.中国古代宗教,特别是佛教,日益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工具。 5.中国古代唯物哲学,承认了世界的物质性和客观规律的可知性,具有极大进步意义。 三.热点冷点 1.中国古代史学、教育、宗教是高考的热点。 2.中国古代图书、唯物哲学是高考的冷点。 四.高考题例 01.(2004广东历史1)提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治史思想的史学家是 A.司马迁B.司马相如C.班固D. 司马光 02.(2005广东历史2)东汉明帝让西域高僧在洛阳传教,为他们建造了 A.龙门石窟 B.云冈石窟 C.莫高窟 D.白马寺 03.(2005全国三卷文综12)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其中吸收了 A.佛教教义 B.法家思想 C.墨子学说 D.《神灭论》的观点 04.(2005江苏历史5)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是 A.《永乐大典》 B.《古今图书集成》 C.《天工开物》 D.《四库全书》 05.(2009年上海历史1)史书有不同的体裁,不同的体裁又有不同的特征 A.以事件为中心 B.以人物为中心 C.以年代为中心 D.以制度为中心 06.(2009年重庆文综14)下列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发展的史实是 A.吸收儒家思想对道教进行改造 B.吸收佛教思想以丰富道教教义 C.形成了道教主要经典《太平经》 D.开始变成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宗教 高考题例答案及解析: 01.A 根据教材中的材料,可判断这是《史记》的作者司马迁。 02.D 回顾课本中关于佛教传入的知识。 03.A 回顾课本中关于南北朝时道教发展概况的介绍。 04.D B项为最大的类书,D项为最大的丛书。 05.B 如《史记》,以人物为中心的列传有70篇,占总篇幅一半以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
本文档为【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