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国美学如何走出百年困境

2017-03-23 3页 doc 7KB 9阅读

用户头像

is_435706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美学如何走出百年困境中国美学如何走出百年困境   回首20世纪中国美学,有足以令学界欣慰的成就——中国已当仁不让地成为世界美学大国。20世纪是西方美学危机的世纪,早在本世纪初,西方“许多智力过人的学者都已放弃了对美的本质的思考”,认为“美学注定具有悲剧的色彩” 。但美学却在中国得到长足发展,以至到20世纪下半叶,中国美学依然流派纷呈,甚至高潮迭起。       回首20世纪中国美学,也有足以令学界辛酸的结局——到了世纪末,中国美学的危机同样来势迅猛,中青年美学学者在纷纷背弃或解构美学的同时,也开始对元美学 “合法性”进行质疑。        这...
中国美学如何走出百年困境
中国美学如何走出百年困境   回首20世纪中国美学,有足以令学界欣慰的成就——中国已当仁不让地成为世界美学大国。20世纪是西方美学危机的世纪,早在本世纪初,西方“许多智力过人的学者都已放弃了对美的本质的思考”,认为“美学注定具有悲剧的色彩” 。但美学却在中国得到长足发展,以至到20世纪下半叶,中国美学依然流派纷呈,甚至高潮迭起。       回首20世纪中国美学,也有足以令学界辛酸的结局——到了世纪末,中国美学的危机同样来势迅猛,中青年美学学者在纷纷背弃或解构美学的同时,也开始对元美学 “合法性”进行质疑。        这是为什么呢?季羡林老先生认为,这是由于中国美学家“老跟在外国学者屁股后面走” 的结果。的确,如果再盲目跟着西方美学走下去,中国美学是没有出路的,要么是“转型”,要么是“破产”。季老文中提及的王德胜等先生,是“转型”派;同样美学出身的赵汀阳先生则是“破产”派。他曾尖刻地指出“通常意义上的那些美学研究……美学理论没有用处。”“美学只是1种手法”而已 。既然变成1种手法,哪里还有美学!因此,季老说“既然已经走进死胡同,唯1的办法就是退出死胡同,改弦更张,另起炉灶,建构1个全新框架,扬弃西方美学中无用的误导的那1套东西,保留其有用的东西。”        对季老所说“退出死胡同”“建构1个全新框架”的倡导,笔者虽深为赞同,但对于导致美学危机原因,却认为并非这样简单。美学本来就是来自西方的学科,不学习西方,就没有中国美学。中国当代美学之所以陷入困境,不是由于跟在西方后面学习,而是由于我们学习中的盲目性,使美学学科建设中出现了许多失误。        1、观念上,对美学学科性质的认识存在着误区。        多年来,我们把西方经典美学脱离开西方的哲学文化背景,作为纯粹人文学科引进,同时,又不断创造新的马克思“美学”体系、不断“继承”中国传统美学,希望能将西方美学与中国传统美学嫁接,并以“马克思美学”为本体生成新的元美学。其实,这样的美学根本就不可能存在,因为它混淆了不同美学的学科性质。        美学究竟是什么性质的学科?在我们的美学研究中,这似乎是1个无需提出的自明性问题。翻开任何1本美学史,尤其是中国人编著之美学史,我们会看到,几乎中外古今所有名家涉及“美”的学术言论艺术思想统统被纳入视野之内,横串纵联,网络成篇,似乎人类历史上真有那么1门以“美”为探究对象的“美学”,流派纷呈、但学科性质相同,有某种与伦理学比肩平坐之学术地位。其实,这只是近现代人,尤其是专冶“美学”学者自作多情地主观。从严格意义上讲,人类从来就没有过同1性质的美学。同样“美”的“话语”,在不同学者那里,其语义所指、逻辑意义、哲理内涵是大不相同的。依据各自研究的方法和向度的不同,我认为,实际上存在着两大类4种不同的美学:1大类是从属于哲学和人文学科的思辨美学、诗化美学,另1大类则是社会科学美学和自然科学美学。当然,这两类美学是有关联的,哲学人文美学自然也要摭拾1些美的经验羽片,但那只是它用来进行哲学思辨和美感体验的素材,它们往往是所谓唯心哲学或哲学、生命哲学、人本哲学、艺术哲学等等的附属,其美学往往是与相应哲学1体的自足世界;科学美学也有哲学基础,但它的哲学基础1般是科学的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哲学,这些哲学只是其探讨美的本质、美的规律的理性工具,其美学本身形成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这便是所谓美学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殊和复杂之处 。因此,那种希望把中外古今美学融为1炉,并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美学”努力,只能是悲剧性。难道事实不是这样吗?        2、方法上,把“经典推演”作为美学治学的主要方法。       这突出现在以马克思《巴黎手稿》中涉及美的话语为逻辑起点,推演建构各种美学体系。最近,朱立元先生著文批评了陆梅林先生从马克思“美的规律”论述中,推导客观美论的作法。其实蔡仪先生著名的“美是典型”说也是这样推导的:“凡是符合美的规律的东西就是美的事物。……那也就是说,事物的美不美,都决定于它是否符合于美的规律。那么美的规律就是美的事物的本质。……事物的美就是由于它具有这种规律。”这里的关键是把“符合规律”偷换成“具有规律”。“具有规律”虽然极不合常理,但却是蔡仪先生得以推出他的结论的关键环节。因为“美的规律就是典型的规律”所以,“美是典型”“是根据马克思的话的意思合乎逻辑地得出来的。” 这样的美学研究,其实恰恰违反马克思的严禁科学态度。我们应以马克思那样严谨的科学态度来对待马克思的美学遗产,不应轻言“马克思美学”或“马克思主义美学”。如果马克思地下有知的话,我想,他肯定会像他晚年严正声明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1样,否认自己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家”!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经典推演”的方法,并不仅仅表现在对待马克思美学遗产的态度上,同样也表现在对待西方现当代美学态度上。如果把自己研究的逻辑起点放到某1西方美学理论和概念上,我们又怎能不陷入同样的“失语”困境之中呢?        
/
本文档为【中国美学如何走出百年困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