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浅针围刺法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32例

2017-03-17 2页 doc 7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281650

暂无简介

举报
浅针围刺法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32例浅针围刺法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32例【关键词】 浅针围刺法;原发性面肌痉挛;疗效原发性面肌痉挛(FS)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都不佳。笔者采用浅针围刺法治疗32例,并与常规疗法进行比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02年9月~2008年9月口腔科及针灸科门诊原发性FS患者64例,符合原发性FS诊断标准〔1〕。男30例,女34例;年龄45~64岁,平均年龄52岁;病程45d~36个月。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试验组取穴:取患侧...
浅针围刺法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32例
浅针围刺法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32例【关键词】 浅针围刺法;原发性面肌痉挛;疗效原发性面肌痉挛(FS)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都不佳。笔者采用浅针围刺法治疗32例,并与常规疗法进行比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02年9月~2008年9月口腔科及针灸科门诊原发性FS患者64例,符合原发性FS诊断〔1〕。男30例,女34例;年龄45~64岁,平均年龄52岁;病程45d~36个月。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试验组取穴:取患侧面部阿是穴(找准局部痉挛剧烈,最早出现痉挛处,或以痉挛处为主)。针具:28~30号3.0寸的不锈钢针。浅针围刺法的操作:患者仰卧,面部阿是穴严格消毒,采取浅针围刺,间隔为0.5~1cm宽,术者单手持针,针尖紧贴皮肤,然后快速捻转进针,破皮即止,进针约0.1~0.2cm,针尖在皮下形成一小丘,使针柄自然下垂,针体悬吊而不下落,针刺后不施任何行针手法。10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休息3~5d,一般治疗2~3个疗程,观察疗效。  1.2.2对照组取穴:痉挛中心,患侧丝竹空、下关、四白、地仓、颊车、合谷。针具:28~30号1.5寸的不锈钢针。操作:丝竹空向后斜刺,面部余穴直刺进针,平补平泻,针感向病灶区放射,以到达病灶中心或遍及整个患侧面部为佳,痉挛中心浅刺0.5cm左右,平补平泻,针感向四周扩散,合谷直刺,平补平泻,针感向上传递。两组均于得气后行针3~5min,间隔5min行针1次,留针30min。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d,最长为3个疗程,随访3个月。  1.2.3检测方法〔2〕由于肌电图、MRI检查均非特异性检查,因此本研究选择抽搐区肌肉异常机械运动的振幅及频率作为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抽搐区肌肉相对移位的程度,面肌每秒钟抽动的次数即波的频率,分别在疗程开始前后测量病人局部的痉挛波。病人安静仰卧于治疗床上,于痉挛中心固定一直径为0.2mm小金属丝做成的小钩,用细线与换能器按一般操作要求相连,固定头部,将换能器另一端插入电脑主机进行测量。若测量时30min内没有出现FS,则刺激面神经所支配的痉挛区神经分支,来诱发FS(正常人或经治痊愈的病人不能诱发FS),方法同上。  1.3疗效标准将FS的强度按CohenAlbert标准分级:0级:无痉挛;1级:外部刺激引起轻度痉挛;2级:轻度痉挛,可见面部肌肉颤动,无功能障碍;3级:中度痉挛,面肌痉挛明显,有轻微功能障碍;4级:重度痉挛,严重痉挛和功能障碍,影响工作和生活。复发标准:痉挛强度上升≥1级。临床治愈:症状消失,痉挛分级为0级,3月内无复发。好转:症状明显减轻,痉挛频率幅度均明显减小,痉挛分级下降大于1级以上。无效:痉挛分级没有下降,或反而上升。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用x±s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2结果  两组治疗结果见表1、表2。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与对照组比较:1)P<0.05表2两组治疗前后痉挛波振幅及频率变化比较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2)P<0.01;组间比较:3)P<0.05  3讨论  FS病位较浅,祖国医学认为多为经脉空虚,风邪外侵,或肝阳化火生风,循经上扰,或肝肾阴虚,阳亢风动,或气血不足,筋脉失养所致。一般无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脑电图正常,肌电图上显示肌纤维震颤和肌束震颤波。一般情况下为一侧面部,因此又称半面痉挛,偶见两侧。可因疲劳、紧张加剧,讲话、微笑时更加明显,通常不能自行控制,严重者连续发作呈持续状态。针刺过深或手法过重往往使患者精神和局部肌肉紧张而加重病情〔3〕。“浅针围刺法”是取十二刺中浅刺法中的毛刺、浮刺、扬刺三法之长,以散寒舒筋,调和气血,使经脉气血畅达,经脉得养。“浅针”是将3寸针快速浅刺后将针柄悬吊,针尖将穴位处皮肤挑起。“围刺”是选取患侧面部阿是穴多针围刺,其间隔为0.5~1cm宽。浅针围刺法操作手法轻巧,使疼痛刺激温和而持久,有效抑制痉挛,加速患者康复。【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75.  2王谅.“经络一穴区带”疗法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03;23(7):391?3.  3宗慧梅.针灸毛刺治疗面肌痉挛32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19(6):492.
/
本文档为【浅针围刺法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32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