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2016临床助理医师《内科学-血液系统》溶血性贫血

2016临床助理医师《内科学-血液系统》溶血性贫血

2017-03-17 2页 doc 5KB 13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1635

暂无简介

举报
2016临床助理医师《内科学-血液系统》溶血性贫血2016临床助理医师《内科学-血液系统》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寿命缩短),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骨髓有6~8倍的红系造血代偿潜力。如红细胞破坏速率在骨髓的代偿范围内,则虽有溶血,但不出现贫血,称为溶血性疾患。正常红细胞的寿命约120天,只有在红细胞的寿命缩短至15~20天时才会发生贫血。  一、发病机制:  1.红细胞易于破坏寿命缩短  (1)红细胞膜的异常  (2)血红蛋白的异常  (3)机械性因素  2.异常红细胞破坏的场所:  (1)血管内:血型不合、PNH。  (2)血管外:遗...
2016临床助理医师《内科学-血液系统》溶血性贫血
2016临床助理医师《内科学-血液系统》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寿命缩短),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骨髓有6~8倍的红系造血代偿潜力。如红细胞破坏速率在骨髓的代偿范围内,则虽有溶血,但不出现贫血,称为溶血性疾患。正常红细胞的寿命约120天,只有在红细胞的寿命缩短至15~20天时才会发生贫血。  一、发病机制:  1.红细胞易于破坏寿命缩短  (1)红细胞膜的异常  (2)血红蛋白的异常  (3)机械性因素  2.异常红细胞破坏的场所:  (1)血管内:血型不合、PNH。  (2)血管外: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二、临床现:  短期大量血管内溶血:严重的腰背及四肢酸痛,伴头痛、呕吐、寒战、高热、面色苍白、血红蛋白尿、黄疸,严重者周围循环衰竭和急性肾衰,慢性溶血:以血管外溶血多见,有贫血,黄疸,肝、脾大三大特征。  三、实验室:  1.提示红细胞破坏:  (1)血管外溶血:  a.高胆红素血症  b.粪胆原排出增多  c.尿胆原排出增多  (2)血管内溶血:  a.游离血红蛋白血增高  b.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  c.血红蛋白尿  d.含铁血黄素尿  2.提示骨髓幼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的实验室检查:  a.网织红细胞增多  b.周围血液中出现幼稚血细胞  c.骨髓幼红细胞增生  3.提示红细胞寿命缩短的实验室检查:  a.红细胞形态改变  b吞噬红细胞现象及自身凝集反应  c.海因小体  d.红细胞渗透性脆性增加
/
本文档为【2016临床助理医师《内科学-血液系统》溶血性贫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