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阎真小说中知识分子的生活面貌及思考

2017-08-02 5页 doc 12KB 17阅读

用户头像

is_882336

暂无简介

举报
阎真小说中知识分子的生活面貌及思考阎真小说中知识分子的生活面貌及思考     中国自古有"文人无用"的说法。时至如今,当下人文知识分子的面貌又是如何? 如果"文人无用",那么为何古今中外人文学科一直延续并燃烧着他的生命? 为何国家的教育体制培养出一批批文人? 然而,为何当下人文知识分子的处境如此艰难? 阎真的四部长篇《曾在天涯》( 1996)《沧浪之水》( 2001) 《因为女人》( 2007) 《活着之上》( 2014) 用理性、审视的眼光为我们呈现了当下人文知识分子的面貌,引人思考,给人启示。   一、"学而优"的教育背景   至今为止,阎真笔下的四部长篇...
阎真小说中知识分子的生活面貌及思考
阎真小说中知识分子的生活面貌及思考     中国自古有"文人无用"的说法。时至如今,当下人文知识分子的面貌又是如何? 如果"文人无用",那么为何古今中外人文学科一直延续并燃烧着他的生命? 为何国家的教育体制培养出一批批文人? 然而,为何当下人文知识分子的处境如此艰难? 阎真的四部长篇《曾在天涯》( 1996)《沧浪之水》( 2001) 《因为女人》( 2007) 《活着之上》( 2014) 用理性、审视的眼光为我们呈现了当下人文知识分子的面貌,引人思考,给人启示。   一、"学而优"的教育背景   至今为止,阎真笔下的四部长篇中塑造的主人公均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文化人".《曾在天涯》中的主人公高力伟是国内优秀的历史学硕士毕业生,为了与远在加拿大的妻子林思文团聚,他放弃了国内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继续读博的机会。   作为女性知识分子的林思文客居异国他乡,无依无靠,希望丈夫高力伟的帮助与呵护; 《沧浪之水》中的男主人公池大为是当时为数不多、出类拔萃的医学界的硕士研究生,妻子董柳也是专门学习医学的毕业生,在一家医院从事护士工作。   从学科归属看,医学不属于人文学科,但是池大为毕业后就职于卫生厅,而没有专门从事科学研究与发现,在政府部门扮演了一个人文知识分子的角色。他们在时代背景与工作环境下的命运与大多数人文知识分子的命运是相同的; 《因为女人》中的主人公柳依依考进了当地人颇为赏识的财经大学,她是父母逢人就夸的骄傲。然而,即使她拥有智慧、青春与美貌,与几个男人坎坷的经历使她明白: 他们都不是也不能成为她一生的依靠与寄托。她最终也难逃离社会背景给予她的伤害---人老色衰的悲凉; 《活着之上》一出版便引起不同凡响的效应,被评为"第一届路遥文学奖".书中男主人公聂致远是获得历史学的国内名牌大学的博士生。然而,即使他才高八斗,在这个充满腐败、斗争与投机取巧的社会环境中,他依然是一个不得志的"零余者".与女友赵平平情感的曲折经历验证了金钱带给年轻一代的辛酸。同样不得志并充满愤怒的妻子赵平平,单位的编制遥遥无期。名牌大学的博士毕业生聂致远为房子、孩子、职称、等焦虑不安。本科室友蒙天舒虽然在学术上不及聂志远,但却有对世俗的敏锐,依附于导师的职权,平步青云。   阎真笔下的四部长篇中的男女主人公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这些"学而优"的品学兼擅者没有在市场经济的大浪里充当时代的弄潮儿,反而在事业、学业、爱情、生存面前表现出身不由己、无可奈何的无力感。   二、"安之若命"与"保持愤怒"之间的矛盾   "鲁迅在表现觉醒的知识者个人与整个社会对立的同时,还善于表现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新旧意识的冲突".   而阎真笔下的人文知识分子除了这些冲突之外,他的特长还在于表现了这些知识分子在面对选择时心理的种种矛盾。   《曾在天涯》的开头部分,一方面写了高力伟在国内的工作与读博的优势,另一方面写了他对加拿大的美好的想象。"尽管思文在信中告诉了我,这里并不繁华,工作也不好找,但在我的想象中它仍是天堂般的美妙。"而入驻加拿大之后,一系列问题便浮现出来。第一个问题,也是众多留学生普遍存在的最重要问题,即经济问题。没有经济保障,他不能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不能完成学业,不能给妻子想要的幸福。而与妻子林思文之间的关系由隔膜到争吵,最后彻底破裂。在妻子面前,作为一个男人的尊严荡然无存,然而妻子并无过错。这中间的矛盾与纠结使他重新为自己定位。在异国他乡遇到的情人张小禾给他带来了尊严,同时也带来了"去"还是"留"的新一轮的矛盾。想当初之所以放弃国内得天独厚的优势,远赴重洋,最主要的也无非是因为妻子思文,现在寄托已经不再。为了最后的梦想"挣够五万加元,然后回国",在加拿大的几年里,他做过各种兼职,放弃了与妻子的感情、学位以及众人求之不得的绿卡,带着血汗钱飞回了祖国。   《沧浪之水》则描写了一个深受中国传统思想---儒家与道家思想浸染的知识分子池大为起伏跌宕的半生。作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医学研究生,马厅长视他为卫生厅的一面旗帜。这面旗帜一面写着卫生厅的光荣,一面写着马厅长的赏识人才。然而,这面旗帜在卫生厅里表现得格格不入,没有达到马厅长想要的效果,反而给马厅长带来了不利影响。节能俭约意见的提出结束了他在卫生厅的政治生涯。儿子一天天长大,儿子入学成为一大难题。经过努力仍不能进条件更好的幼儿园后,夫妻俩本已放弃这个念头并准备带着儿子去另一个相对较好的幼儿园,这时,丁小槐的儿子进入重点幼儿园的消息传来。董柳的不平的心声与愤怒也引起了池大为内心的波澜。董柳为治疗马厅长孙女的病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这不仅为董柳的工作环境带来了多年所求的方便,也为池大为的职业生涯带来了转机,带来了希望。   由于妻子的劝说、宴老师的指点与内心不甘于活在人下的愤怒,池大为面对领导时内心的拧巴有了明显不同。而这种改变与不同,虽有时机的因素,更多的是因为他在这里吃了苦头,他想为自己、为家人、为那些可怜的百姓做出改变。作为与池大为形成另外一种对比的是妹夫的飞黄腾达。   虽然没有过人的才识,但却凭借灵活的头脑乘市场经济的大潮成为不可小觑的时代弄潮儿,最后,令池大为刮目相看。与妹夫的对比体现了池大为在时代政策的迟钝,也体现了池大为对时代浪潮的不屑一顾。   《因为女人》谱写了一曲当代女性知识分子的悲歌。考进财经大学的女儿柳依依是母亲逢人就夸的骄傲和谈资。怀着对人生与爱情的美好的追求,柳依依在大学校园度过了一段纯洁的青春时光。与夏伟凯的交往是她真正沦陷的开始。对这个同样身处校园的英俊学长,柳依依动心了。   可是,夏伟凯是一个久经情场的人。"她原来想,自己的爱情应该是像简·爱和罗切斯特那样的,缓慢的,优雅的,从容不迫的,绅士和淑女般的,在精神上渐渐靠近。可现在吧,自己的设想一点都没实现,完全被夏伟凯裹挟着走了。每次见了面,就要亲密亲密,突破突破,是急峻的,粗俗的,如饥似渴的,总之是身体在这里扮演着主角。"校园中的夏伟凯依然不是柳依依所想象的恋人。她在几个男人身边周旋,虚度着最后的青春与无边无际的落寞。最后身不由己委身与宋旭升结合,过着平淡无趣的生活。   《活着之上》中,作者以一个身居高校教授的身份向我们披露了高校中学术腐败、政治压迫、投机取巧等不正之风,也写出具有人文知识分子气质的历史学博士生聂致远怀着知识分子的人格在爱情、学业、职业中遭受的坎坷。聂致远出身于一个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庭,身心均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在面临导师的选择时,他的心态是随遇而安的。结果,其精明油滑的室友蒙天舒以灵敏的政治嗅觉为自己赢得了升官发财之道。与世无争、谨遵知识分子的人格道德的心态致使他处处碰壁,壮志难酬。女友赵平平也曾因为经济原因离开过他。后来,妻子赵平平的编制不仅成了妻子的软肋,也逐渐成为聂致远心头的一股不平之气。工作中,他凭着专业知识的积累与对学术的热爱也曾小有成就,可是当他面对当年同学的趾高气扬与不公平待遇以及妻子的言之有理的抱怨时,他也在以一种不卑不亢的心态努力去争取自己应该得到的。这与《沧浪之水》中的池大为有着内在的不同。池大为的性格有一个明显的转型,那就是他在儿子生病却无能为力,看到当年自己看不起的丁小槐的处境越来越好,而自己的人格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内心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愤恨,逐渐为妻子与儿子的幸福考虑并深切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正是这种责任意识与愤恨改变了他与领导相处的方式,从他心里活动前后鲜明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个人物性格的转型。   聂致远的人生追求多半是有一份可以搞点学术的工作,他的所得含有"幸运"的因素。这也多少寄托了作者对人文知识分子的怜悯与对命运的希冀: 希望命运可以垂爱这些心灵的守护者。   阎真四部长篇中的主人公的生存和精神面貌是当下人文知识分子的典型塑造。在别人眼中,他们是读书人,有体面的工作。可是只有他们懂得自己生存的困境,在追求满足内心的声音与满足生存的需要中挣扎。他们内在的精神世界也有一个转换的过程,而在这种转换过程中又充分体现了知识分子的那种矛盾、执拗的人格气质。   三、结局: "公正总在时间的路口等待"   小说作为一种叙事体裁,结局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很多优秀作家在创作时往往出现原、原构想中途夭折的情况,比如列夫·托尔斯泰在创作《安娜·卡列尼娜》时出现的创作"出轨".但是,无论怎样的构思和中途或结尾出现怎样的结局,我想这都是作家本人的潜意识。正如"最能体现作者意图的就是结局,其中包含了作者对现实与生活的最基本的态度和判断,正是因为结局如此重要,才使之备受关注,也最容易引发争议。"阎真的四部长篇小说仔细比较起来,其故事人物的结局是相似的而且拥有耐人寻味的哲理。   其早年的《曾在天涯》以"尾声"作为一个单独的部分来收尾。"事业其实不过是一种对自己来说更好的生存方式罢了。存在着的生命在完结之前必须以这种方式存在,这就是意义了,我不能一厢情愿地去设想意义之外又有某种看不透的意义。   因了这点意义,该做的事还得努力去做,生命的挣扎不能放弃,毕竟生命存在的现实需求对虚无有着本能的反抗。""飞机起飞了……我想起了来加拿大那一个遥远的早晨,除了口袋中那一张支票和一些零散的记忆,这一千多个日子竟像不曾存在过一样。我知道自己在时间中飞行,它正迅速地离我而去,一去不再复返。我望着窗外的白云,好像是时间的帷幕在轻轻飘动,遮掩了后面浩漫的生存景象。我意识到这种景象无限地周而复始,我只是其中偶然的一环。新的生命新的事物新的创造新的成功从时间深处迅速地无限涌流出来……林思文、张小禾、孙则虎、周毅龙、葛老板、赵文斌……所有的记忆蜂拥而来,像一阵风聚集起来的尘埃,又随着另一阵风飘散。"诗一样的语言里蕴涵着曾经沧海的人生阅历。主人公高力伟带着最后的收获五万加元回到了生命与精神的家园---祖国。虽然,在异国他乡的日子里,所有的苦和难、爱与恨都得到了释然。灵魂有了归属与寄托,生命更有分量。   池大为最后坐上了众人艳羡的卫生厅长的宝座。对于池大为的结局,作者采用了大丰收、理想化的笔法。不可否认,池大为的结局是圆满的。   一方面,在处理家庭后花园问题上,他是成功的。另一方面,他坐上厅长的位置但依然尽量遵循内心的声音,采取一系列措施为百姓谋福利。   柳依依辜负了自己的青春美貌,更重要的是虚度了青春---一段需要奋斗的大好时光。也丢掉了一个女子最珍贵的贞洁。人老色衰之际,委身嫁于宋旭升并生有一女。夫妻关系并不和睦,更不用谈"恩爱""相敬如宾""举案齐眉"之类的字眼了。对于柳依依的结局,作者还是采取手下留情的笔法,由此可见作者的人本主义思想人性关怀。虽然柳依依在青春里所做所为有社会与时代的原因,可是她也不是不可以独善其身的。柳依依这个人物形象正如作者给予她的名字一样,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子在市场经济浪潮下没有主见,而是随风摇摆。   作者赋予聂致远以"幸运","幸运"是作者对人文知识分子的垂怜,是知识分子本人的人格素养与个人实力的积淀。聂致远的人生经历虽然不比池大为大风大浪,但他不是一帆风顺的,他的人生也是充满坎坷、波浪起伏的。聂致远在两虎相斗的评职称事件中得了个"便宜",小说以他评上教授了用随遇而安的心态去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尾。   综观四位人文知识分子的故事结局,用阎真在《沧浪之水》中的一句话可以概括为"公正总在时间的路口等待".作者没有为当下人文知识分子的艰难处境悲观,而是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鼓励、指引当下的读者。   四、艰难处境下的自我解读   "个人与社会( 现实) 的对立、冲突,只有在知识分子体裁的小说中才得以整体显现".这种冲突、对立与矛盾为知识分子本人带来了艰难的生存处境,面貌亦是不容乐观的。   首先,知识分子要有自己"坚挺"的心灵与人格,即使在充满金钱、权利的浪潮下,我们依然要维护内心的良知与道义。道义与良知不只是存在于我们的意识里,正如许纪霖所言: "道德首先不是一个话语,而是一种实践。德性不是以一种话语的方式存在,而是以一种实践的人格方式存在的。"良知与道义要切实付诸实践中。就如《活着之上》中的聂致远与蒙天舒为室友,接受相同水平的高等教育,蒙天舒却为自己的利益扮演了一个精明世故的小人物。   其次,对于当下女性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也是一个重点。女性知识分子有自己的特点,不是全靠青春与美貌来求得生存与显达的。柳依依、林思文、董柳、赵平平等均是女性知识分子,可是他们的人生命运却有显著不同。青春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青春不是人民币,不能存银行保值,也没利息。"青春不是人民币,但却是你为人民币与真诚的亲情、友情、爱情储蓄的宝贵时光。像柳依依一样的女性知识分子完全可以凭着自己的知识与能力、辛劳与汗水去成就坚实的经济基础,一个充满知识与智慧头脑的女子一定会得到一个人格高贵的异性的欣赏,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
/
本文档为【阎真小说中知识分子的生活面貌及思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