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针灸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

2017-03-17 1页 doc 6KB 19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808

暂无简介

举报
针灸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针灸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主要是由甲型或乙型或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所致的传染病,其主要病变为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肝脏间质炎性浸润。目的 讨论针灸急性病毒性肝炎。方法  根据诊断进行针灸治疗。结论  治疗原则:湿热熏蒸者,清热祛湿为主;湿困脾胃者,祛湿健脾为主。 针灸  急性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主要是由甲型或乙型或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所致的传染病,其主要病变为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肝脏间质炎性浸润。病毒性肝炎有急性、慢性之分,急性病毒性肝炎又包括黄疸型、无黄疸型、重型三种类型。这里主要介绍前两种类型的针灸治疗。  ...
针灸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
针灸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主要是由甲型或乙型或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所致的传染病,其主要病变为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肝脏间质炎性浸润。目的 讨论针灸急性病毒性肝炎。方法  根据诊断进行针灸治疗。结论  治疗原则:湿热熏蒸者,清热祛湿为主;湿困脾胃者,祛湿健脾为主。 针灸  急性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主要是由甲型或乙型或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所致的传染病,其主要病变为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肝脏间质炎性浸润。病毒性肝炎有急性、慢性之分,急性病毒性肝炎又包括黄疸型、无黄疸型、重型三种类型。这里主要介绍前两种类型的针灸治疗。        本病属于中医“黄疸”、“恶心”、“呕吐”的范畴,认为多由湿热熏蒸或湿困脾胃所致。        辨证治疗        1.治疗原则        湿热熏蒸者,清热祛湿为主;湿困脾胃者,祛湿健脾为主。        2.处方        (1)主穴:分为两组,第一组取肝俞、胆俞、脾俞、胃俞,第二组取中脘、内关、足三里、阳陵泉。两组主穴交替使用。        (2)配穴:湿热熏蒸者,配太溪、三阴交;湿困脾胃者,配阴陵泉、丰隆。        3.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选用28~30号毫针,向脊柱方向45°角斜刺肝俞、胆俞、脾俞、胃俞0.6±0.2寸。直刺中脘1.4±0.4寸,直刺内关1.2±0.2寸,直刺足三里2.0±0.5寸,直刺阳陵泉1.4±0.2寸。直刺阴陵泉1.4±0.2寸,直刺丰隆2.0±0.5寸。直刺三阴交1.4±0.2寸,直刺太溪0.8±0.2寸。        每天治疗1次,每次留针2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均用平补平泻法针刺或行针,捻转幅度2~3圈,捻转频率每秒2~4个往复,每次行针5~10秒。        4.按语:取肝俞、胆俞穴,以疏调肝胆气机;用脾俞、胃俞,以调理中焦,消除呕恶,增加纳食。足三里调理脾胃,内关以宽胸理气;取中脘以健脾和胃,降逆化郁。阳陵泉通利胆腑。配阴陵泉、丰隆在于运脾胃,除浊湿;配太溪、三阴交在于导引湿热下行。辨病治疗        (一)体针疗法        处方:取穴分为三组,第一组取背部相关节段区内的穴位,如臑俞、肝俞、胆俞、T7~T9夹脊穴,第二组取腹部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中脘、建里、下脘、日月、期门、关门、太乙等,第三组取特殊穴位,如太溪、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太冲等。第一组与第三组穴位中的太溪、三阴交配合使用,第二组与第三组穴位中的足三里、阳陵泉、太冲配合使用。两种处方交替使用,每次可选用双侧8~12个穴位。        (二)电针体穴疗法        处方:与体针疗法的选穴相同。取穴分为三组,第一组取背部相关节段区内的穴位,如臑俞、肝俞、胆俞、37±19夹脊,第二组取腹部相关节段内的穴生.如中脘、建里、下脘、日月、期门、关门、太乙等,第三组取特殊穴位,如太溪、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太冲等。第一组与第三组穴位中的太溪、三阴交配合使用,第二组与第三组穴位中的足三里、阳陵泉、太冲配合使用。两种处方交替使用。
/
本文档为【针灸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