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并发三尖瓣反流的原因分析

2017-03-24 2页 doc 7KB 48阅读

用户头像

is_574951

暂无简介

举报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并发三尖瓣反流的原因分析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并发三尖瓣反流的原因分析 毕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室间隔缺损 3尖瓣闭锁不全 摘  要:目的:探讨经导管膜部室间隔缺损(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mVSD)封堵术并发3尖瓣反流的可能原因及注意问题。方法:对 542 例成功行 mVSD 封堵术患者术前、术后即刻行超声心动图检测 ,术后 5 d ,1、3、6、12 个月随访。结果:术后 14 例出现3尖瓣反流 ,其中 11 例术后即刻及 3 d出现少量反流。22 例术前超声心动图显示3尖瓣前叶腱索附着异常中...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并发三尖瓣反流的原因分析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并发三尖瓣反流的原因分析 毕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室间隔缺损 3尖瓣闭锁不全 摘  要:目的:探讨经导管膜部室间隔缺损(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mVSD)封堵术并发3尖瓣反流的可能原因及注意问题。方法:对 542 例成功行 mVSD 封堵术患者术前、术后即刻行超声心动图检测 ,术后 5 d ,1、3、6、12 个月随访。结果:术后 14 例出现3尖瓣反流 ,其中 11 例术后即刻及 3 d出现少量反流。22 例术前超声心动图显示3尖瓣前叶腱索附着异常中 3 例最短术后 4 d、最长 1 个月发现3尖瓣前叶腱索断裂 ,出现中量反流。3尖瓣隔叶、腱索和(或)缺损周缘增生的组织粘连融合 ,形成缺损口右室侧多孔及不同形态 ,其中 7 例呈较大的囊袋样不规则形或瘤形 ,缺损口周缘部分由3尖瓣隔叶和(或)腱索构成。结论:mVSD封堵并发3尖瓣反流的原因可能为导管损伤腱索、输送杆损伤腱索和封堵器磨损腱索。术前选择适应证时 ,除常规观察项目外 ,还应注意观察3尖瓣前叶腱索位置、缺损周缘构成的组织结构及缺损口右室侧形态 ,以减少并发症。    经导管膜部室间隔缺损(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mVSD)封堵术在国内已广泛开展 ,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 4]。随着治疗例数的逐渐增多 ,各种并发症相继出现[4 ,5 ] ,3尖瓣反流作为 mVSD 封堵术并发症之1 ,其出现原因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该并发症产生的可能原因及注意问题 ,以降低3尖瓣反流的发生率。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002 年 7 月至 2004 年 12 月间心血管内外科中心拟行 mVSD 封堵术患者 553 例 ,手术成功者542例,男272例,女270例,年龄 1.5~45 岁,平均(11.4 ±9.7)岁。其中22例伴3尖瓣前叶腱索附着位置异常, 男、女各11 例 ,年龄 2.5~35 岁 ,平均(13.4 ±9.4)岁 ,<10 岁者 9 例。成功封堵中发现3尖瓣反流者 14例 ,男、女各 7 例 ,年龄 4~39 岁 ,平均(15.5 ±13.3)岁。未成功封堵中3尖瓣反流者 1 例 ,女 ,5 岁。    2、仪器与方法    采用 HP Sonos 1500 及 5500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2.5 MHz 及 2.0~4.0 MHz。封堵术前选用自然组织谐波功能 ,必要时可选择局部放大功能。    采用胸骨旁及心尖部或剑突下检查部位 ,选择左心室长轴、大血管短轴、心尖5腔观等 ,于封堵术前观察 mVSD 的大小 ,缺损残端距主动脉瓣和3尖瓣距离 ,3尖瓣腱索附着位置 ,缺损口右室侧形态 ,缺损口分流及瓣膜有无反流。封堵术中判断封堵器的位置是否正常,有无残余分流及瓣膜反流。封堵术后 5 d 及1、3、6、12 个月时随访 ,随访最长时间为 24 个月 ,以判断术后疗效及有无并发症。    3尖瓣反流半定量判定:少量反流为反流束面积与右心房面积的比值 < 20 %;中量反流为比值20 %~40 %;大量反流为比值 >40 %。     3、封堵方法    先行 X线左心室造影 ,以确定室间隔缺损的位置及大小;建立室间隔缺损封堵轨道;释放封堵器左、右室侧伞盘 ,经 X 线左心室造影及超声心动图检查 ,无残余分流及瓣膜反流时 ,最后释放封堵器。    结   果    1、3尖瓣前叶腱索附着异常    542 例成功封堵者中 ,超声心动图检查于大血管短轴、胸骨旁5腔观等显示 22 例3尖瓣前叶腱索附着于缺损口边缘 ,多数位于缺损口的前下缘(图 1A) 。其腱索相对较长 ,形态各异(图 1B) ,并随心动周期变化来回摆动。    2、缺损口大小、形态及残端与瓣膜间距离    成功封堵伴3尖瓣反流者 ,超声心动图术前测定的缺损大小:左室侧(9.2 ±4.0)mm(5.1~17.0 mm) ,右室侧呈多孔 ,大孔径 (4.1 ±1.7) mm (1.8~5.2mm) 。缺损右室侧3尖瓣隔叶、腱索和(或)缺损周缘增厚及组织增生 ,并相互粘连融合 ,形成缺损口右室侧不同形态 ,其中 7 例呈较大的囊袋样不规则形(图 2)或瘤形[6] ,缺损口周缘部为3尖瓣隔叶和(或) 腱索。缺损残端与主动脉右冠状动脉瓣及3尖瓣隔瓣距离分别为(2.7 ±1.6) mm(1.0~6.7 mm) ,(3.0 ±1.8) mm(0~6.0 mm) 。    3、3尖瓣反流出现时间及程度    成功封堵者中于封堵术后即刻及 3 d 出现少量3尖瓣反流 11 例(2.0 %) ,反流面积(2.6 ±0.8)cm2 ,长度(1.8 ±1.2)cm ,反流束容积(1.7 ±0.9) ml。连续随访观察 ,3尖瓣反度无明显变化 ,右房、右室大小正常。3 例于术后 4 d、7 d及 1 个月 ,发现3尖瓣前叶腱索断裂(图 3) ,瓣叶呈连枷样改变。彩色多普勒显示中量3尖瓣反流 ,反流面积(5.6 ±0.6) cm2 ,长度(4.2 ±0.6)cm ,反流束容积(7.0 ±2.0) ml。随访观察发现 ,术后 1 个月出现右房或右房及右室不同程度扩大 ,目前仍在随访观察中。未成功封堵中1 例在输送封堵器操作过程中造成3尖瓣前叶腱索断裂 ,导致大量3尖瓣反流 ,放弃封堵术 ,而行外科手术治疗。本组出现3尖瓣前叶腱索断裂(共 4 例)的发生率分别占成功或未成功封堵者的 0.6 %及 9.1 %。 图1  A:胸骨旁5腔观,显示3尖瓣前叶腱索附着于缺损口边缘(箭头所示) ;B:大血管短轴观,显示3尖瓣前叶腱索较长及形态异常(箭头所示) (RV:右心室;IVS:室间隔;LV:左心室;RA:右心房;LA:左心房;AO:主动脉;VSD:室间隔缺损;RVOT:右室流出道;CT:腱索) 图2  心尖5腔观显示缺损右室侧呈囊袋样不规则形(箭头所示) 图3  胸骨旁4腔观显示断裂的3尖瓣前叶腱索(箭头所示) 讨   论 1、3尖瓣反流原因分析 2、mVSD 封堵术应注意问题 [1 ,3 ,5 ,7 ,8] [5]
/
本文档为【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并发三尖瓣反流的原因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