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与预防

2017-03-17 2页 doc 8KB 31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886

暂无简介

举报
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与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与预防【摘要】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减少因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方法对1991年1月~2005年6月我院妇产科剖宫产术者3196例,针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加强术中、术后护理,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38例患者予以心理疏导,合理安排饮食,采取头低足高位,在抗凝溶栓治疗时,加强病情观察,严格操作规程,采取双静脉通道输入,恢复期加强康复锻炼。结果38例患者,35例临床治愈,2例因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留...
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与预防
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与预防【摘要】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减少因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对1991年1月~2005年6月我院妇产科剖宫产术者3196例,针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加强术中、术后护理,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38例患者予以心理疏导,合理安排饮食,采取头低足高位,在抗凝溶栓治疗时,加强病情观察,严格操作规程,采取双静脉通道输入,恢复期加强康复锻炼。结果38例患者,35例临床治愈,2例因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1例转院治疗失访,无1例肺栓塞发生。结论对剖宫产者合理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关键词】 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剖宫产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据统计55%发生于分娩或手术后3周内[1],术后一旦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严重者还会致残,甚至发生肺梗塞而危及生命。因此越来越受到妇产科医护人员的重视。1999年1月~2005年6月我院妇产科共实施剖宫产术3196例,其中38例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通过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有效地预防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3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年龄23~39岁;发病时间:术后6h3例,术后12h2例,术后5天10例,术后7天15例,术后12天8例;发病部位:左下肢29例,右下肢9例;剖宫产指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6例,巨大儿头盆不称5例,双胎妊娠6例,胎儿宫内窘迫8例,社会因素3例;临床表现:不同程度肢体肿胀、增粗、疼痛、肢体活动受限、皮肤苍白、肢体温度低、体温升高、全身不适等。根据临床症状,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及静脉造影确诊。   1.2 治疗方法 38例患者均采用抗凝、溶栓、降低血液粘稠度、热敷、卧床休息等综合治疗。即肝素5000u皮下注射,q12h,连用3天;尿激酶10u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1~2h内滴完);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复方丹参注射液12ml静脉滴注,每天1次,10天1个疗程。治疗期间每日检查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以此调节溶栓、抗凝药物的剂量。   1.3 护理   1.3.1 一般护理   1.3.1.1 心理护理 术后出现肢体肿胀,皮肤温度下降,肢体活动受限,疼痛,患者多表现为紧张、恐惧心理。心理压力较重,护士要尽可能多向患者及家人讲解下肢肿胀、疼痛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消除病人的顾虑,让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及护理。   1.3.1.2 体位护理 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特别是发病3~4天之内和溶栓期间,抬高患肢,保持患肢高于心脏平面20~30cm,膝关节屈曲15°,避免膝下垫枕,使髂骨静脉呈松弛不受压状态,以利小腿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肿胀,期间注意观察下肢肤色、温度、感觉及肿胀程度,保持被褥平整,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发生褥疮。   1.3.1.3 饮食护理 避免食用生硬食物,给予低脂、清淡、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饮食,以增强体质。保证水分摄入,多饮水可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速度,术后3h即可进食米粥,以增加体液,防止脱水[2]。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以防腹压增加,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1.3.1.4 热敷 血栓溶解后,即用50%硫酸镁加温到50℃左右,将纱布蘸湿后放在肢体患处,反复多次。硫酸镁具有扩张血管、解痉止痛作用。高渗镁可吸附水分,有消肿和促进侧枝循环建立作用。   1.3.2 抗凝溶栓时的护理   1.3.2.1 病情观察 每日测量并记录肢体周径2次,同时观察皮温、色泽、浅静脉怒张及动脉搏动情况,如患肢疼痛减轻,肿胀逐渐消退,皮肤颜色转红,皮肤温度转暖,表示治疗有效,反之则不佳。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有无齿龈异常出血、血尿、黑便,尤其要注意有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迹象。遵医嘱按时抽血化验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抽血时应做到一针见血,保证标本符合检测。   1.3.2.2 静脉给药途径 采用双路静脉输液方式,即选用上肢静脉输入常规药物,选择患肢足背静脉作为输入抗凝溶栓药物专用通道。在输入抗凝溶栓药物的同时,应在同侧大腿中上1/3处用血压计袖带加压60mmHg,阻断浅静脉,利用下肢静脉交通支的生理功能,减少药物经近端开放的静脉腔进入体循环。最好使用输液泵加压快速静脉输入,使浅静脉内压力升高,溶栓药物通过交通支进入深静脉,增加血栓部位的药物浓度以增强疗效。   1.3.2.3 操作要求 抗凝和溶栓期间,尽量减少有创性检查和治疗。静脉穿刺时要做到一要准、二要稳,保证一针见血,尽量减少穿刺次数,以防血管壁损伤。穿刺时止血带不宜捆扎过紧,最好选择静脉留置针,以减少静脉穿刺的机会。拔针时,应局部压迫5~10min,以防止出血。尿激酶稀释过程中不可剧烈振荡,稀释后立即应用,禁止与酸性药物混合使用。保持静脉通畅,确保在单位时间内将溶栓剂顺利滴注。   1.3.3 恢复期的康复护理 适当下床活动,避免久坐久站。活动时穿合适的弹力袜或捆绑弹力性绷带3~6个月,促进深静脉回流。注意患肢保暖,避免外伤。血栓再通后,还要坚持口服抗凝药物3个月,预防复发。告诉病人戒烟、限酒、多饮茶。茶叶有促进排泄,抵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少量饮酒,有活血作用,利于疾病恢复。  2 治疗结果   35例患者经过7~14天的综合治疗,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减轻,体温下降,肢体明显消肿,疼痛减轻,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侧支循环建立良好,治疗时间最短者20天,最长者35天,临床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无复发。2例患者错过了治疗最佳时机,留下了不同后遗症;1例患者家属要求转上级医院治疗,未跟踪随访。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出现新血栓形成和肺栓塞。
/
本文档为【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与预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