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则见风月暗消磨

2017-05-19 7页 doc 11KB 66阅读

用户头像

is_142125

暂无简介

举报
则见风月暗消磨则见风月暗消磨 啊 姐姐 小生哪一处不寻到 却在这里 曾经因为一个念头到了苏州,在纪录片中得知苏州评弹艺术家周明华,而这位老人是全国最后一位会说岳飞全传评话的苏州评弹传人,招不到徒弟的老人,只能在老年大学里义务教学。满腔热血的我起了去拜师学艺的心思,可惜,被拒绝了,因为我是北方人,不会说苏州话,就是听,也是听不懂的,何况去学。那时的我很伤心,为这门艺术,也为我自己。 历史并不公平,四方歌曲必宗吴门,小小一方吴地,却有着评弹,锡剧,苏剧,沪剧,吴歌,宣卷,道乐,丝竹等众多音乐艺术。记得小学语文课,讲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老师...
则见风月暗消磨
则见风月暗消磨 啊 姐姐 小生哪一处不寻到 却在这里 曾经因为一个念头到了苏州,在纪录片中得知苏州评弹艺术家周明华,而这位老人是全国最后一位会说岳飞全传评话的苏州评弹传人,招不到徒弟的老人,只能在老年大学里义务教学。满腔热血的我起了去拜师学艺的心思,可惜,被拒绝了,因为我是北方人,不会说苏州话,就是听,也是听不懂的,何况去学。那时的我很伤心,为这门艺术,也为我自己。 历史并不公平,四方歌曲必宗吴门,小小一方吴地,却有着评弹,锡剧,苏剧,沪剧,吴歌,宣卷,道乐,丝竹等众多音乐艺术。记得小学语文课,讲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老师还在逐字讲解,我却被一句“醉里吴音相媚好”勾了魂去,低低的屋檐下是一堆老夫妻,他们有着少年人的容颜与神采,说着俏皮话,可惜我听不懂,只能把镜头拉得很远,一双紫燕低回,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北方人的身份一直带给我一种自卑的感觉,仿佛江南才可采莲,才可以“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又好像红豆只生南国,才会有“家家结伴收红豆,未解相思已解羞”。这种自卑感在音乐上尤其明显,一直记着一首《南朝北》,其中便有一句“开口便唱冤家的,歪腔,哪里有春风一曲杜韦娘”。 只到有一天,“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我第一次听到有人唱李白的这首《忆秦娥》,将北方的风景唱得气无烟火,这是苏州大学的周秦老师,唱的昆曲水磨调。 啊 姐姐 咱一片闲情 爱煞你哩 这都要感谢明朝的清曲唱家魏良辅一次科学的改革。当时的昆山腔不过是和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并行于世的一种南戏地方唱腔。熟悉北曲的魏良辅,遇见了南下而来擅唱北曲的年轻人张野塘,这对忘年之交同洞箫名家张梅谷,笛师谢林泉,曲家过云适等人一起,费事十年,不断试验增添筝,阮等乐器,最终创出水磨调。这腔调同苏州园林一样,成为了艺术家对美的高度追求与集中体现。“功深熔琢,气无烟火,启口轻圆,收音纯细,一字之长,延至数息”,细细的雕琢与探索,成就了这昆曲唱腔。 而使昆曲兴盛起来的是放弃吴歌,采用中州韵的决定,改变了昆曲“止行于吴中”的困境,得当的放下,并不意味着舍弃,而是正确地拿起来。 而梁辰渔专为昆曲写就的传奇《浣纱记》,也让昆曲由自家院内低唱的清曲,变为了可以传唱四方的剧曲,才有了家家争唱梁郎雪艳词的风光无两。文人也就此与昆曲结缘,中国的文化总是从分散走向聚合,文史哲不分家,诗书画为一体,儒释道三教合一,戏曲上也是如此。不像西方由最初的古希腊悲喜剧,分割成俄罗斯芭蕾舞剧,意大利歌剧和莎士比亚戏剧。这是中国哲学的科学选择,不再仅仅是通才与专才的无聊争论。   是哪处曾相见 想看俨然 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 中国传统文学一直在士与民的两个阶级中交替繁荣,时至明清,没落的士大夫阶级和富裕的小市民群体逐渐走向融合,人们追求着物质的丰富,也渴望着精神的高贵,书坊的兴盛和元杂剧本的复兴,引来了多少文人才子的回眸,昆曲的发展伴随着传奇剧本的创作高潮。 “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明朝万历年间,一部改写自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的昆曲剧本出事,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而闺阁绣户中也多有解人。多少幽闺自怜的少女含泪深情写就评本,多少薄命堪怜的佳人一曲未终柔肠寸断。作为富商侍妾的冯小青正是因一部《牡丹亭》而18岁含恨夭折,她的故事被写进了另一个昆曲剧本《疗妒羹》,留下一句“若都许死后自寻佳偶,又岂惜留薄命活作羁囚”。 杜丽娘没有死于爱情的不可得,而是因对爱情的徒然渴望而一梦而亡,她代了汤显祖对爱的最美好的想象,由她的以情抗理,来写人性的窒息,湮灭,苏醒与重生。这与西方世界此时文艺复兴时期呼唤的人文主义如出一辙,但不是绝对的人本思想,更多的是对情的无上赞美与不懈追求。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天下岂少梦中之人。 牡丹亭的成功,并不只在曲调音色的婉转迤逦,也不只在风月消磨的断肠笔触,更重要的是对闺阁人世爱的求索与叩问。 清朝出现的南洪北孔《长生殿》与《桃花扇》,都是借男女离合之情,写家国兴亡之感。继承了浪漫主义的唯美情感,也增加了现实主义转眼兴亡的时代悲音。就像启蒙运动之于文艺复兴,成就了昆曲和其承载的人文情怀的又一次发展与深刻。   天呵 昨日所梦 池亭俨然 只图旧梦重来 其奈新愁一段 折子戏的出现与发展,有人说是辉煌,在我看来,却是昆曲的没落。人们也看厌了冗长的全本大戏,开始细品短短几幕的折子戏。家门行当的细分,人物形象的脸谱化,唱念做表的程式化,将昆曲细细雕琢成了完美的戏曲表演艺术。而这背后是传奇创作高潮渐退的不争事实。最终的结果是观众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而哄然散去。花部乱弹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戏曲舞台上锣鼓不衰,从盐商徽班一路唱到了皇宫的畅音阁去。题材通俗,唱词直白的京剧代替昆曲,成一时之盛。 看似科学的折子戏改革,在短暂的辉煌之后,是昆曲绵绵若存的无尽等待。   咳 寻来寻去 都不见了 牡丹亭 芍药栏 怎生这般凄凉冷落 杳无人迹 好不伤心也 花雅之争,连年战乱,十年浩劫,在昆曲最疼痛的记忆里,有那么一群人秉承着口传心授的传统,用文人性质的教育,留住了昆曲的微弱一脉,那就是昆曲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代人——传字辈师兄弟们。 没有他们,昆曲便也要在那艰苦的岁月流年中亡佚了。 小生忽听 花下琴声嘹亮 清响绝伦 不觉闲步到此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被迫的近代史。我们从最初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变法到新文化运动,每一步都是为了救国存亡。从学习器物到技术,从学习到思想,我们的近代化,就是向西方先进文明学习的过程,似乎在那样的危难关头,西方的才是有科学精神的,西方的才是有人文思想的,连科学,人文这两个词也是向西方学习后才有的。这样的想法确实可以推翻政治格局,推动经济发展,却将历史局限性全部的丢给了文化艺术。 中国的现代史是一部盲目的现代史。我们在政治独立了,经济发展了的历史大背景下,并没有迎来文化的觉醒与觉悟,而是开始更加拼命地学习西方的文化艺术。没听过太平广记的孩子一定听过安徒生童话和伊索寓言,没有民族乐器特长生的学校一定有一个金帆或者银帆管乐团,每一个孩子都有一段学习油画或者素描的童年,每一个少年都有一个痴迷的摇滚或者乡村乐队。这背后是每一中国人都不曾放弃的“超英赶美”的隐秘的愿望,无论是在科学还是人文领域,大抵都是如此。 直到2001年5月18日,首批世界口头文化非物质遗产的选定,在外国专家一致的肯定下,昆曲全票通过,我们才开始惊醒,古老的民族才开始回忆,我们是怎样作践了一位花间美人的命运,而和昆曲一起被遗忘的,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科学观,人文观和生活方式。   “此乃雉朝飞也 君方盛年 何故弹此无妻之曲” “小生实未有妻” “这也不关我事” “欲求仙姑” “啊?” “面教一曲” 现在我们有人依旧倔强地写古诗,填旧词,画水墨丹青,却不得不悲哀的发现,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不能直接入时入画了。中国经历了那么多朝代看尽了那么多兴亡,惟有文化一脉相承,而现在我们反思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前后,我们的新文化走进了一个不能上承传统,也不能立足世界的尴尬境地。是我们不够科学吗?是我们没有人文吗?或许不是。我们的二十四节气是长期实践中总结而来的天地人关系的认识论,这种在实践与认识相依的观念比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更为淳朴,这种将人生与自然顺应的思想比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更为开阔。中国本来是佛教发展最好的国家,因为我们传统的孔孟儒学很好的代替了教人自渡的小乘佛教,让我们用智慧和慈悲作修行者的双足,成就大乘,慈航普度。而现在我们丢掉了自渡的小舟,又何以渡人? 我们常说科学无国界,人文无国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可是我们分明一直把世界的附庸为民族的。 或许我们需要昆曲,来复原那一种生活的姿态,来唤醒那一种思考的方式,来追回那一种独特的气质。   “今朝两下轻离别 一夜相思枕上看” “潘相公 花荫深处 仔细行走” “借灯一照如何” “啐” “呀啊” 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田沁鑫青春版《桃花扇》的推出,让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的知识分子,开始了解昆曲这一门古老的艺术。我们才发现原来可以美得很静很柔很中国,我们才发现原来可以爱得很深很远很古典,我们才看得懂西湖四时景,我们才读得透明清小品文。 可是我们的态度那么高高在上,我们同样的眼光审视着东方与西方,俯视着文化,比较着文化,却没有瞧见自己的残缺。 小文艺,小清新成了新的时尚追求,我们只把昆曲当作旧时光的深深馈赠,当作可以说出去炫耀的资本,我们甚至忘记昆曲离了文人比失了观众更可怕,我们甚至忘记现在即是过去与未来无穷尽的对话,我们太习惯于去做一个消费者了,这不科学,也没有半点人文情怀。   他独自理瑶琴 身上寒冷了 我独立苍苔冷 分明是西厢行径 昆曲,一开始就和文人密不可分,可是现在的中国,还有文人吗?还有那种“外以儒道修其身,中以释教治其心,旁以山水,风月,琴酒,歌诗乐其志”的妙人吗?这语气听起来更像是一种叹息。 昆曲在等着谁的出现呢?我不知道,希望有一天,可以知道。   妙常 我不是负心人啊 想着你初相见心甜意甜 想着你乍别时山前水前 我怎敢转眼负盟言 我怎敢忘却那些灯边枕边 只愁你形单影单 又愁你衾寒枕寒  
/
本文档为【则见风月暗消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