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短小精悍的爱情格言

2017-03-31 2页 doc 6KB 9阅读

用户头像

is_601191

暂无简介

举报
短小精悍的爱情格言深圳教育的现在与未来 目 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前言 .............................................................................................................................................. 1 发展背景 ............................................................................
短小精悍的爱情格言
深圳教育的现在与未来 目 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前言 .............................................................................................................................................. 1 发展背景 ...................................................................................................................................... 1 改革开放后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 2 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 3 对未来深圳教育的展望 ............................................................................................................... 7 总结 .............................................................................................................................................. 8 深圳教育的现在与未来 一、 前言 当前,深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都迈上一个新台阶。这对教育工作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在新的形势下,教育工作的任务是:遵循党的十四大精神,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快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大批人才,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科技体制改革需要的教育体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 发展背景 (1)、宏观背景: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事业的成就 从1978年到2008年,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走过了30年的风雨历程。党中央决定恢复高考制度,是教育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也成为改革开放的先声。从恢复高考这一标志性事件至今,中国教育事业经历了从恢复到改革、发展和创新的一系列巨变。改革开放30年,是党和政府大力发展教育、教育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的30年,是教育观念发生重大转变、教育理论不断创新的30年,是教育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的30年,是教育公平制度日益完善、受教育权利得到更好保障的30年。从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首次正式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到以具有法律效应的形式将“科教兴国”确定为基本国策,再到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成立,用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的话说,“科教兴国,一字千金”。国家的教育事业在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可谓是跨越式进步,教育事业的发展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 (2)、中观背景:广东经济迅猛发展和泛珠三角区域教育合作 广东省委、省政府已经提出全省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伴随着广州、深圳两个 中心城市的不断发展、壮大和东莞市、佛山市、中山市、珠海市等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城市的迅速崛起,对外辐射能力越来越强,已经影响到广东省各个地区,城市之间竞争与协作将始终存在于各城市的经济发展之中。经济的迅猛发展势必要求加强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合作,随着《关于加强泛珠三角区域教育交流合作的框架协议》将正式签署, 1 标志着泛珠三角区域教育合作由此正式启动,并在加强泛珠三角人才交流的基础上,着手构建区域人才交流和培训的统一平台,从而更有效地整合区域人力资源,以适应经济合作与发展的需要。 (3)、微观背景:深圳教育事业现状 目前,深圳的教育事业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1994年,由农村教育转向城市教育转型阶段,标志事件:普及高中教育;二、1995年至2004年,全面实现城市化阶段(1995—2004年),标志事件:宝安、龙岗全面实现城市化;三、2005年至2020年教育向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发展阶段,标志事件:2020年深圳将基本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城市。 从这三个发展阶段可以看出,各级政府重视教育和各区的均衡发展,以用超常规的硬件投入拉动发硬件为主的教育发展,但是仍然存在这教育人才资源供给紧张、教育制度落后等问,还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三、 改革开放后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在深圳各区的教育改革中,罗湖区的成绩尤为突出、全面,涉及教育事业的各个方面。2006—2010年,是罗湖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五年,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科技的进步,依赖于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多元、全面的发展。为迎接挑战,加强教育发展的性,结合罗湖经济、社会、人口发展的实际为建设“和谐罗湖”、“效益罗湖”,打造罗湖现代服务强区,特制订罗湖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 (一)、主要成绩: 1、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日益提高,教育综合实力位居全市六区前列。截止2005年,我区已有中小学72所(含筹办的3所民办学校),在校学生、幼儿104965人(其中,中小学生88392人,在园幼儿16573人),在职在编教职员工总数4700多人;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1所,省一级学校(幼儿园)24所,市一级学校21所,省市一级以上学校占全区公办学校总数的62%;幼儿园99所,其中省级、市级11所,我区于2002年通过了广东省教育强区的验收,目前,正向优质化、均衡化方向迈进。 2、教育投入逐步加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2001——2005年,全区财政财政性教育总投入340577万元,年平均增长率为4%,社会力量投资总投入32846万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2%,教育费附加28033万元,财政性教育投入中,用于学校化建设投入18000万元,办学效益奖励资金2040万元,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 3、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软硬件环境建设和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推广得到全面发展,基本实现了区域性的宽带校校 2 通,班班通的目标,罗湖被中央电教馆确定为全国第一个信息化实验基地。 4、以课改为重点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试点到全面铺开,教育观念发生全新的转变,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5、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整体教育质量逐年提高,师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频频获奖,中考高考连年进步,教育综合实力名列全市六区前列。 6、逐步形成六大特色和品牌。在罗湖教育多年发展的优势和强项基础上,对“双语教学”和“教育信息化”等方面强化和提升,逐步形成了双语教学、教育信息化、德育一体化、体育艺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科学教育等六大特色和品牌,尤其是双语教学,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的投入仍然未达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第三次全教会提出的要求(占GDP4%)。 2、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质量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初中、高中学位,尤其是优质学位的供需矛盾仍然突出,教育发展不够均衡,民办中、小学,特别是民办初中在办学条件、教育质量、管理水平与公办中、小学校差距较大;公办初中、小学在办学条件、办学质量方面校际差距也明显,函需实施全区统一的投入与建设标准,函需从观念、经费、制度等方面推进标准化、化学校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辖区劳动力素质偏低,外来务工人员教育体制不活,培养、培训方式不新,不能真正适应外来务工人员就业、转岗、创业需要,给教育带来较大压力和挑战。 3、教育管理体制和学校内部运行机制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与现代学校制度的要求尚存在较大差距,也严重制约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4、教育体系结构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化社会不相适应;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尚未建立良性循环的互动机制。 (三)、罗湖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科教强区战略,积极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均衡化、优质化和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多元发展,为罗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学习型城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四、 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一)、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 3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年来,就高等教育的发展来说,可以用 “差强人意”来概括。首先,从数量上来讲,这30年,我们建了三所拥有“独立产权”的全日制高校:一是上世纪80年代创办的深圳大学;二是上世纪90年代创办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三是本世纪初组建的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其次,从办学实力和办学质量上来讲,三所高校都打下了比较雄厚的办学基础,相关办学条件在国内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深圳大学目前在国内综合性本科院校排行榜上居百名左右。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中名头响亮,还刚刚成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也是国家重点建设的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但实事求是地说,深圳高等院校的数量与深圳经济社会的地位、定位尚不相称。且不与各省会城市去比,仅就全国五个计划单列市(深圳、厦门、青岛、宁波和大连)而言,我们也排在最后一名。深圳高等学校的办学质量也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就如刘玉浦书记曾指出的那样,深圳大学发展在多个方面仍与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定位有距离。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受制于专科办学层次和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认识问题 等,办学影响力和社会贡献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深圳又一个30年的画卷即将开始描绘。生逢改革开放的时代,置身创新图强的热土,深圳高等教育的未来充满了希望。这种希望既体现在南方科技大学的积极筹办上,也体现在深圳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着力推行的改革上。南方科技大学的筹办表明了深圳市委市政府对高等教育重要性的清醒认识、大力发展本土高等教育的决心以及借鉴国际一流大学管理机制的胸怀。深圳大学已经先行先试、其他高校即将相继推行的改革则说明,尊重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一个有益于大学健康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正在深圳形成。有这样的共识,有这样的环境,深圳高等教育前景可期。 (二)、深圳大学的现在与未来 深圳大学是深圳经济特区创办的特区大学,也是深圳市惟一承担本科与研究生教育的综合性大学。经过23年(1983,2006)建设,已经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在深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理应成为高层次人才“矿藏”、高水平创新基地和城市文化的优秀代表,成为科教兴市、文化立市和建设国际化城市的重要支柱。必须立足深圳,心系全国,纵览国际,加快发展,超前发展。 (1)、现状 4 建校以来,深圳大学紧随特区,大步前进。特别是“十五”期间,上规模、上层次、上质量,比较圆满地实现了预期目标,并逐步认识和把握了制约学校发展的主要矛盾,为制定和实施“十一五”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1、办学层次 以本科为主,发展研究生教育,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并批准3个硕士点。1998年批准新增6个硕士点,2000年批准新增9个硕士点,2003年批准新增20个硕士点。 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招收培养光学工程博士。 2005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我校新增2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2006年批准新增1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 200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同时批准我校新增3个博士点(政治经济学、光学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和27个硕士点。 目前我校拥有65个硕士点(其中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3个为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3个博士点(其中光学工程为一级学科博士点)。 2、办学质量 人才培养。“十五”期间培养全日制本科毕业生10294人,平均年就业率为98%;培养研究生321人,平均年就业率为100%。历届毕业生中已有一批人在全球全国崭露头角。如93届毕业生、深圳腾讯公司总裁马化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04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25位商界人士之一。 科学研究。“十五”期间共承担科研项目617项,其中“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防科研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08项。2005年实到科研经费6100万元,在广东省高校位居第5。共发表论文5713篇,其中理工类论文被SCI、EI、ISTP收录414篇;人文社科类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4篇、CSSCI收录813篇。共出版专著356部、译著35部。获得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广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解放军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6项;转让科研成果48项,被采纳科研成果281项。在 五届“高交会”上共签订金额 5 5.46亿元。另获省部级以上教学研究成果奖17项。 校风教风学风日益良好。学校育人环境进一步优化,学习气氛浓厚,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参加全国大学生各类竞赛成绩喜人。“十五”期间,先后被评为“全国学生军训先进单位”、“全国基层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 3、主要矛盾 管理体制老化与教育发展现代化的矛盾。我校目前的内部管理体制基本采用我国高校管理的常规模式,人事分配制度基本套用公务员规定,后勤服务基本沿用“学校办社会”的自理自给传统,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变革、社会转型和教育现代化,直接影响学校的人才聚合、内部和谐、工作效率,影响积极性和创造性。 办学规模增长与办学资源紧张的矛盾。在校生规模比原设计规模4000人扩大了近5倍,校园用地不足。建筑面积应有90,100万平方米,实有50万平方米,欠缺40,50万平方米。校内学生宿舍应有20000床位,实有7000床位(包括招待所),且设施简陋,无法解决学生住宿要求。新调教师住房困难,校内周转,难以为继。 办学层次快速提升与内部治理相对粗糙的矛盾。表现为:学科布局不够合理,高端人才不够整齐,科研效益不够显著,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师生关系有待密切,机关服务有待改善。 学校水平与城市水平不相匹配的矛盾。 (2)、发展目标 从本世纪初到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步入大众化、国际化轨道,规划发展的主要途径是改革、调整、提高。广东省委省政府正改善全省教育布局,支持中心城市做大做强市属大学。深圳市委市政府已把扩建深圳大学、办好深圳大学列入深圳市发展“十一五”规划。全市人民热切希望深圳大学媲美深圳,衬托深圳。学校正面临更新的挑战和更大的发展机遇。 1、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探索现代大学制度为理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杠杆,聚合优秀师资,锻造质量、特色,凭借自主创新和社会贡献,为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规模、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学术地位和国际影响,拓展一条创新之路、特色之路、和谐奋发之路、后来居上之路。 2、发展目标 6 规划总目标:把深圳大学建设成为一所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有特色、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 高水平。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支教学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拥有先进完备的教学科研设施,创立一些优势明显的学科,创造一些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 办学特色。特区大学,体现鲜明的时代性、地域性和独特的办学本质:根在特区,魂系改革。窗口大学,体现鲜明的开放性:交往世界,融入国际。实验大学,努力开拓中国高等教育的新路子,体现鲜明的探索性:心想未来,敢为人先。 学科特色。理工类坚持以深圳新兴产业和国际新兴学科为导向,重点发展光学、电子科学、 建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人文社科类坚持贴近社会实际,重点发展经济、文化、法律、管理、艺术设计等学科。逐步形成与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创新优势和学术竞争力的特色学科。 人才培养特色。视野开阔,注重实际,热衷创新,崇尚竞争。 五、 对未来深圳教育的展望 (一)总体目标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完善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与评价体系,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化、优质化,高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教育体系,到2020年,构筑门类齐全、体系完备、结构合理、机制灵活、管理科学、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潜力比较强的罗湖现代化教育体系,使我区教育规模、结构适应区域人口发展的需要;教育体系适应我区人力资源开发需要;教育质量适应我区产业发展和国际化城区的需要。 (二)、主要方针 (1)优化教育结构,完善教育体系; (2)深化体制改革,开展制度创新; (3)规范发展民办教育; (4)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5)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6)加强队伍建设; (7)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以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 (8)创建学习化社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7 (9)加强深港教育交流和国际教育合作。 六、 总结 当今世界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迅猛,世界范围的经济、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对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谁在21世纪的教育中占上风,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当前深圳教育任务极其艰巨,需要作出巨大努力增加经费投入,改善学校物质条件,提高师资水平和加强教育管理。但是我们也有充分的理由期望在未来的岁月里符合中国具体条件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将逐步形成。 8
/
本文档为【短小精悍的爱情格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