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心 灵 探 险

心 灵 探 险

2011-10-19 50页 doc 252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672950

暂无简介

举报
心 灵 探 险  心 灵 探 险   赛斯修练法   Nancy Ashley 着   王季庆译   目 录   自序   1、创世:赛斯论我们来自何处   2、一种“变为”的状态   3、架构一与架构二   4、此时此地   5、信念功课:之一   6、威力之点就在当下!   7、梦戏   8、想象力的角色   9、冲动:直接的联系   10、信念功课:之二   11、罪恶感与恩宠   12、对立性:一种人类的构筑   13、一个对话   14、价值完成   15、刷新记忆:之一   16、信念功课:之三   17、肯定你的情绪   18...
心  灵  探  险
  心 灵 探 险   赛斯修练法   Nancy Ashley 着   王季庆译   目 录   自序   1、创世:赛斯论我们来自何处   2、一种“变为”的状态   3、架构一与架构二   4、此时此地   5、信念功课:之一   6、威力之点就在当下!   7、梦戏   8、想象力的角色   9、冲动:直接的联系   10、信念功课:之二   11、罪恶感与恩宠   12、对立性:一种人类的构筑   13、一个对话   14、价值完成   15、刷新记忆:之一   16、信念功课:之三   17、肯定你的情绪   18、一张成功清单   19、一个视觉性的自传   20、把爱送给“先前的”自己   21、信念功课:之四   22、练习去想象   23、多重人格和潜能   24、预言未来   25、由过去来的线索   26、没有走的路   27、信念功课:之五   28、藉着以相反的信念来取代以改变信念   29、你理想的自己   30、重写过去   31、秘密   32、你的个人迷思   33、信念功课:之六   34、刷新记忆:之二   35、故意唱反调的人   36、信念功课:之七   37、藉声音治疗   38、想象力   39、摆钟卜卦   40、信念功课:之八   41、五年之后   42、与未来的你做朋友   43、放下   44、自我催眠   45、信念功课“之九”   46、你的“神”   跋   南希.艾希里:   一位大学教授,为何在面对中年危机而从学校出走的一年里,对“某个次元的某个幽灵那种无聊玩艺”突然转变了态度,并进而想将自己的经验写成练习薄,以让更多的人能分享到发现赛斯的喜悦呢?   只因为赛斯让她了解到:我们创造我们自己的实相。而如果我们的确创造了自己的实相,那么无疑的,我们便能做我们想要做的不论什么改变。我们掌握着自己的命运,而不是“没有办法的”让“外在力量”促使我们做我们做过的那些事。   在这本练习中,作者尽其所能的把赛斯许多见解广阔的概念都精确而简洁的总括了,读者只需抱着一颗游戏的心,跟着步骤做练习,并不断的维持下去,把这些观念和行为整合到每日的生活中,要变成一个有意识的实相创造者,一点也不难。   自 序   当我在十年前第一次与赛斯相遇时,我认为他是个骗子。有个黄昏,我才认识不久的一个年轻女孩顺道来访,她充满了来自一堂瑜伽课的高亢精力,臂下夹着一本紫色封面的平装书,书名是《灵魂永生》,我只看一眼封面上的照片就知道那是什么把戏了。这儿有某个在出神状态的女人,假定是在接受来自某个其他次元的某个幽灵的话。   多么无聊的废话!象我这样一个自尊自重的大学教师才不会对那玩意信以为真呢!那类玩艺到处都是,而那个凯西(她自称是个通灵者)全都读遍了。我又一次自忖为什么我会那么喜欢她。虽然十七岁的她和我儿子同龄,我们之间所有的却非一种母——女的吸引力。这个新发现的友谊满怪异的,它正在我觉得与我的老友及我一度感觉为其一部分的世界疏远了的这个时期来到。   三年前,在七年一次的休假时期来到,我带着一儿一女远走西班牙。那是我头一次体验单亲的责任,头一次大规模的旅游,头一次对另一个文化有深入的了解。我曾预期在那离家、离国的一年里,我的生活会有所不同,而的确也是如此。但我并没预期,当我回到我从一九六0年起就生活在那儿的熟悉的夏威夷世界时,它看起来也象是完全不同的了,就好象我仍然在外国似的。在那时我并没想到是我变了,因为我仍自觉是同样一个人——一个有过“休假年”经验的单亲;但除此之外,与以前并无不同。   我不再是一个“与一个男人有亲密关系的女人”,而一旦回到了家,我就不曾预期那会对我的生活有多大影响。但我很快就发现它的确影响我能有的选择——我的社交生活,我看别人的方式——就象是,我一生直到那时为止都从未有过一个独立的存在。而现在我有了,却不大确定我到底喜不喜欢它。   另一个不同在我对我教大学的态度。当我在西班牙时,我为学写作的学生作了一本教科书的大纲——我多年在夏威夷大学教学所发展出的许多教本之一——已被接受要出版了。但当我回来而重拾这工作时,我发现我不再相信它建立于上的那些前了。事实上,我发现我不再相信以前所持的许多对写作的教学与学习的前提。我甚至怀疑学生们真能用一本书来学写作。但如果事情真是如此,我又如何为自己的存在辨护呢?因为我觉得,那个存在是因有着作出版而得以合理化的。   不只是我新找到的独立及我的工作令我感觉奇怪,我的朋友们也一样。他们在这儿,谈着和在我离开之前同样的话题,好象那一年的离去根本从未发生过一样。他们还是完全一样使我不安——我不再能对他们的兴趣激起多少热情,但在同时,我又说不清楚自己兴趣何在。至少这个凯西奇怪的兴趣对我而言很新鲜很新奇。无疑的,我并不相信星象和转世,那是她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讨论的;但话说回头,我已不再知道我相信什么了。   在这种心态之下——在凯西带着我没读过的新书来访不久——我决定向学校请一年假到加州去,那是我来夏威夷以前住过的地方,是美国少数几处我能找到对我稀薄的夏威夷血液而言,气候够温暖的地方。我想,藉由换个地方,也许我能找到一个我在夏威夷得不到的对人生的看法。那时的我,挥舞着所有“中年危机”的典型症候而必须想个办法——花些时间走开去仔细思考我所经历的改变。   有件事对我变得清楚了:我想要变成一个“作家”。几年以来我每周花不少时间写作,但就我而言,我已出版的文章和教本并不是“真正的写作”。要作个作家,你必须要写小说,而那就是我现在打算做的事。   因此,我请了一年的假,带着我十一岁大的女儿,以及想找个安静地方写作、同时也理清我的存在的模糊想法到加州去了。但是还有养活我们这档子事得照顾到。在金山大桥彼端的朋友家里住了几天之后,我觉悟到对一个无薪给的未来作家和她活泼的女儿而言,马林郡是贵得离谱了。   然后碰巧有人提到马林郡北邻的索诺玛郡住家比较便宜。因而在一个分外清爽、阳光普照的日子,我们无意中朝那边开去,过了圣罗莎,进入西边的巨大红木森林里。被那些树的庄严之美所震慑,我们决定在那一带找个地方住。我们刚巧在一个乡村小店的布告牌上看到一则启事,打了个电话,而在一小时之内就租下了在蒙里欧的一个廉价小木屋,位于汹涌的俄国河畔的红木丛里。   够巧的是我们的两位房东也都是作家,以他们一丛小木屋的租金来养他们的写作习惯。那位太太属于一个女作家团体,那个团体至今仍生气勃勃的在附近的一个城里活跃着。我们一见如故,而她可以说是任我踢叫强拎着我去参加的——毕竟,我又不是个作家,去那儿干嘛?但在我与作家团体碰面一次之后,我就上瘾了——倒不是对写作,反而是对和那些我所见过最迷人的、多彩多姿的女人们的交互作用而言。   在夏威夷我总以为我的生活方式与我的大家同事比起来多少有点放荡不羁。但在这儿,藏匿在“反文化”的气氛当中,我觉得自己正经得紧。当我走进当地的健康食品店时,我老是自觉忸怩,我总是唯一穿着牛仔裤和毛衣而非一件嬉皮装的人。这些人不知怎么总能靠以物易物、交换、兼差和粮票而设法让他们自己有地方住,有衣服穿,有东西吃。许多人是某种艺术家,而全都至少热衷于一样事情,不管是妇女运动、建造一间房子、学校、营养或禅。当然,我以那年休假在西班牙小城里看村人同样浪漫的眼光去看他们。但这些却是(多少)和我说同样语言的同胞,而且,大多来自同样的中产阶级根源。在那一年里我与其中不少人弄得相当熟了,而且还形成了几个长存的友谊。   那么,我们——我女儿和我——就在那儿,住在一个嬉皮社区里巨树下的小小木屋里。大多数的日子我都花在我书桌旁,那是我由一张门板和装橘子的木箱出的,挤在六尺乘八尺的厨房里。当我女儿在河对岸桥边不远的、低压力的学校里闲闲度日的同时,炉子暖着我的背。但这并非我写作“伟大的美国小说”的一年;除了少数几篇短篇小说外,我写的东西结果多半是自我探索性的。日子过得相当兴高采烈——令人震撼的布景、得以认识这些人、我对小说的初萌芽的尝试——但大部份时候我仍是悲伤的,我开始看出,我至今所追求而未成功的是透过婚姻生活得到一种方向感;现在则全靠我去找到我生命的方向了——那令我感到孤寂。同时,我也开始了解在我的工作上我一直在当女主角,我对学生的关心还不及我对当个明星有兴趣——那使我对回去教书觉得不安。话说回来,在这儿我是和人同住着,他们有些和凯西一样的怪,他们相信各种各类乖僻的事,而不去做那些他们“被认为”该做的事,象是守住专职及存钱在银行里。他们如此惊人的充满活力、多彩多姿又有吸引力,但他们却与我有天壤之别……或并没有?   那么,在蒙里欧这一年并没帮我理清什么,而是令我觉察到我曾经是而不再是什么。我略略得知,我在西班牙的一年给了我一个对实相的不同看法,我再也不可能是原来那个人了。在一个“陌生的”文化里又过了一年使我改变得更多了。藉着观察那些拥有不同信念(因而有一个不同实相)的人,我自己的信念也变得可见而相形之下变得不可接受了。我必须摒弃它们,却不知用什么来取代。   就在此时,我第二度遇见赛斯,在准备离开我的森林环境回去夏威夷和大学时,我拜访一位朋友的家去跟她道别,她正巧在读赛斯的《灵魂永生》。在所有这些人中间待了一年,我比来时要开通些而且好奇些。我打开书的半中间,读到:“如果你扩展你的爱、健康和存在的感受,那么你就会在此生及其他生生世世被吸向那些特质;再次的,因为它们是你所专注其上的事。恨战争的一代不会带来和平,爱好和平的一代才会带来和平。”   那个概念有什么(前卫)呢?我心里奇怪。对我来说它满有道理的。我很快地浏览一下书里不同的片段——因为这不是阅读它的场合——而格外地为它的清晰和一致性以及我感觉到在它背后的可靠性所震撼。在过去,我曾浏览过“奥秘的”书籍,发现那些文字很难看得下去,不论它们潜在的长处是什么。但我却发现这本书写得很清楚易懂,而且如凯西说过的:“很切题。”这个赛斯真的在对我说话呢!   回到夏威夷后,我买了当时已出版的所有赛斯书——《灵界的讯息》、《灵魂永生》及《个人实相的本质》。首先我把它们读过一遍,在某些部分画线,并在书页边批注。然后我回头,开始做些他建议的练习,在我的日志里写下所发生的事。不久我便建立了一个每日例行的“赛斯功课”,有大约三年的时间那成了我生活的主要焦点。我变成了有点象个隐者,只有去教课或去半条街外的海滩时才离开家。其他的时间我都在家,多半独自一人。为我自己创造一个新实相是我的目的,而赛斯是我信赖的向导。   一开始我对他的关键性概念——我们创造我们自己的实相——有所抗拒,因为在那时,我的实相有许多令我不喜欢的地方。我为什么会创造它们?但我随即开始去看那积极的一面,而看到我的实相的所有愉快面。开始欣赏、感谢自己做得“对”的地方,而看出那个概念的一个重要涵义:如果我们的确创造了自己的实相,那么我们便能做我们想要的不论什么改变。我们掌握着自己的命运!我看出我以前感觉多无助,相信“外在的力量”促使我做我做过的那些事,而我没有办法。因此这个新概念对我而言具有相当的启示性。   过去这些年来我阅读过很多心理学的书。六十年代初期我发现了马斯洛,那时他说的话就如十年后赛斯对我说的一样有意义。马斯洛相信我们应该以健康、自我实现了的人作为效法的楷模,而非以有缺陷、有需要的人作为我们去效法的楷模。那对我而言是真知卓见。他对已自我实现的人的描写很有启发性,但却似乎不可企及。我无法只靠意志力使自己具有一种完整感和与所有其他人的相连感,以及自发、开放、诚实、善意、个人性、自治、游戏性等等特性。有这种特质的人一定是与生俱有的,或有一个和我非常不一样的童年,而且,就那一点来说,也是和大多数人非常不一样的童年。毕竟,心理学书籍说我们在六岁以前已定了型;而且要改变那个型是难如登天——因而你最多只能对你自己是谁——一个静态的、固定的模型——适应而已。   但由赛斯,我了解了我们并不为我们的过去所摆布;我们永远可以由改变我们的信念来改变我们的实相;我们可以只靠信心而创造我们所要的实相。要做到这个,只不过那些信念对我们而言是无形的,那是因为我们把它们理所当然地视为是我们实相的基本假设——而非由于它们是被埋藏在无意识心智的某处。(依赛斯所说,“无意识”——我们心智那向着宇宙调准的部分——要比我们所谓的有意识的、自我支配的心智要有意识得多;而且还与它一样的条理分明,但却是以一种不同的方式。)   一旦我得到了“我们并不为我们的过去或一个不可测的无意识所摆布”这个令人激动的了悟,我便上了路。好象我的脑筋转了个弯,在其后不论发生了什么我都以一种新看法去看它。有些我以前会贴上“坏的”标签的东西,我现在只把它看作是我还未曾觉察一个信念的证据。而一旦我觉察了,我便能改变它。有了这个新觉察,我不再觉得有必要去为我所曾做的“坏事”伤脑筋了。我可以了解我为何做那些事——因而对我自己做了那些事更能容忍。增加的自我评价和自信又随之导致新的启示、新的改变、更多信心——一种滚雪球效应。我常在日志里写道,我是在一种如蠡茧的状态,由信念来孕育一只蝴蝶,而当我破茧而出,重新进入世界时,我用的是同样的比喻。   当时间渐渐过去,我惊觉于这世界在我眼里看起来要比以前生动了许多!有天我去一条我多年来没有再走过的山径远足。在我记忆里那是条阴沉的小径,但这天它色彩鲜明,生机沛然。自此以后每次我看它都是那个样子,而几乎不可思议我过去能以任何别的方式看它。但我曾为自己创造了一个阴沉的实相——在那条山路上,以及在我生活的其他面。   今天,所有那些全都改变了。在过去五年来我不记得有任何感觉沮丧的时候。我的心情由幸福感——大多的时间——变为微微不耐——当我的信念生效得不够快时。我对我的独立已变得非常自在了,而当我克服阻碍、解决困难或向未知探索时,我爱那种胜任的感觉。我在大学里的工作已完全改变。我不再“讲课”,而是把我的课变成了“研讨班”,由学生来主持,而我自己尽量置身幕后。透过这方法,我十分自然地想到以“练习簿”形式为学生写成教学资料这个新主意,那本书很快就将出版。   目前我的朋友有各种各类的,反映出我更多样的兴趣及对许多观点更具雅量。在变得和大自然及其深沉的节奏更和谐一致之后,我安排我的生活环境使我能尽情利用到它的抚慰性效果。我在欧胡岛北岸有田园风味的滨海小屋,棕榈环绕,外瞰拍岸惊涛,阵阵信风透过纱窗吹来了天然的通风设备。当我在写这篇文章时,我正在观赏屋后的青葱山脉。我的艺术作品挂满了墙面。好些年来我曾玩票性地作画,但却从未对我的成品感到满足过。然后有一天,在好几个的检查我对我创造力之本质的信念之后,我想出一种用布做的半浮雕——一种对我正合适的现媒介,表达出从未在我任何着作出现的强烈官能美感。我开始定期制出作品,而现在它们已开始吸引别人的兴趣及买主。   自从我开始有意识地创造我自己的实相之后,发生了这么多的新发展。一天我在海滩上重读《心灵的本质》(我从没停止由那些书学习),突然有了一个冲动,我立即把它写在书页的空白处——因为我已变得信任我的冲动了。我写道:“一本赛斯练习簿。”第二天我给珍·罗伯兹发了封信,提议由我写一本与赛斯书同步的修练法,并且把我想要做的事列出大纲来。在两周内,我收到了回信,说我那主意不错,我可直接给出版商写信,我照做了。而其余的,如他们所说,就都成历史了。   这个长而不害臊的自我祝贺式的叙述之目的,乃是想说明,丝毫不假我们的确创造了我们自己的实相,而如果我们发现我们对它不甚满意,就能改变它。当然,如赛斯提出的,我们的实相本来就是流变不居的,但我们可以更有意识的介入那些改变里,如果,首先,我们相信我们能,其次,在上面用功。当我回顾时,我可以看出我是如何的一迳在创造我的实相;我沿路所做的选择又如何是发展我现在的实相所必须的先决条件。例如,若我没看过马斯洛的书,我后来很可能没有读赛斯书的心理准备。如果凯西没令我在一年前对赛斯书曝了光,当我在一年后碰上它时,我的反应可能有所不同。如果我没有写“练习簿”的经验,也许我不会想到给赛斯书也写一本。   我们继续在一些行动中作选择,这些抉择随之又把我们导向某个方向。我们的“内我”永远在试着指导我们朝向我们潜能的最佳发展,但因为我们已学会去怀疑或不信赖我们的冲动,因为我们不再相信自己,我们常常结果变得不满足、困惑或陷入一个全面的“身体认同的危机”中,象我以前那样。藉由对我们的生命负起有意识的管理之责,我们能重获本为每个人天赋权利的信赖和信心。今天我是个快乐的人;喜欢我所选择的方向;高兴我是有意识地那样做了;高兴我在赛斯内找到一个可以帮助我的人。这本书的孕育乃出自我对赛斯教诲的正面看法。我愿与别人分享我的过程,就在于我希望他们也能从中获益。   就某些方面而言,这本书是我让自己试做的课程的一个精华版本。我相信如果你彻底而忠实地做那些方式做那些练习,你在几个月内就能得到我在三年时间里碰运气得到的东西。我曾以某种方式做过所有的练习,而对我而言,它们中有些比另一些的效果要好。我对做比较“理性的”练习,如信念功课之类,觉得比较自在,因为它们与我对一个人如何学到东西的期望比较一致。即使如此,我想我可能从扩展了我的想象力和观想力量的更“直觉性的”练习里获益更多。在大多数的练习里,我试着综合了理性和直觉性的学习方法。   在开始做这些练习前,先找一本厚而结实的笔记簿来当作一本日志,因为这将是对你的进展的一个重要记录。在这些练习里,我已尽我所能的把赛斯许多见解广阔的概念尽量精确而简洁地总括起来。为了做这些练习,你并无必要买任何赛斯书,但,对那些比较喜欢直接由赛斯那儿得到那些概念的人,我把我资料的来源包括了进来。   这本书在一种团体的情况里最为有用。有许多练习可以在一个工作室的背景下由大家一起来做;别的可以由个人来做,然后与团队分享。一个团体之所以有价值,不只在于有不同的观点,而且它还提供了动机。当你知道那团体预期你已做了某个特定的作业,你就有了不去拖延的额外诱因。   如果你能对做这些练习采取一种游戏性态度,而非把它们视为必须想办法跟上的一种日常劳务,那么你就会更快乐的进步,而在过程中更好玩。但不论你的态度如何,去做那些练习却是绝对必要的。光阅读它们是不够的!要想变成一个有意识的实相创造者需要练习。这本练习簿会给你开个头——然后就全仗着你去维持下去,把那些观念和行为整合到你每日的存在里。   好好玩吧!   南希·艾希里   1、创世:赛斯论我们来自何处   ……有“非存在”。那并不是一个空无一物的情境,却是一个情境,在其中已经知道并且预期到许多的“可能性”,但那些可能性却受到阻碍而未能表现出来。   朦胧地,回溯过你们几乎不复记忆的所谓的历史之前,曾有过这样的一个情境,那是个极痛苦的情境,当其时,创造与存在的力量已知,但产生它们的方法却未知。   这是“一切万有”(All that is)必须学到的教训,没有人能教给他。最初的创造力汲自这极大的痛苦,而仍旧可以看到这痛苦的反映。[《灵界的讯息》]   它始自一个“意识”想要表达“它自己”的渴望。“一切万有”—— 一个以爱为动力的有觉性的能量完形(gestalt)——是在一种潜伏的状态。它觉知它所有的潜能,却不知如何去表现它们。它的想象力无际无涯;在它的思想里有一个宇宙又一个宇宙的累累丰富。在它内,实存(entities)呈现出越来越生动的形式,而大声呼叫着想要具体表现出来,想要“存在”。但是“一切万有”不知道如何使它们实现,因为每一个实存都是它心中的一“念”,而每一念都是一粒能量。它如何能表达这些“念”而不放弃形成它们的那部份能量呢?   这就是“一切万有”的两难之局——似乎是个无法解决的难局,因为它意指把他们与它自己分开。但这又如何可能呢?“一切万有”是个统一体。当它的痛楚越来越变本加厉,当在它内所有那些渴望“寻求重要性”的能量想法处理这创造性的难局之时,一个想法在她心里形成了。这个长生不老的实存想到一个全新的观念:“在统一之内的分离(separateness-within-unity)。最初这观念只被隐隐地感觉到,但当它的重要性增长时,它背后的情感也随之增长。   啊哈!“一切万有”怀着怎样的渴望想象着由这个新主意涌出的可能性啊!真的!这将可容许它所拟想的它的每个部份变成一个独立的“存在”(being),却又不失为它的一部份。每一个都拥有它自己的立足点和视角,都与另一个不同,而由它自己的中心看生命。光是想到它由这些存在能学到多少东西,就够令人兴奋的了!他们可以告诉它由他们的观点来看生命是什么样子,可以透过他们的眼睛给它看多重世界的杰作,当他们一边学习“一切万有”的幅度之深广时,一边也增益了它的幅度。“在统一之内的分离”,多妙的主意啊!   “一切万有”觉得它整个的存在都在低吟着这个渴望:去成就那个“重要性”的可能性,去使那“潜伏性”明确化,去令它实现。“一切万有”创造的那些“存在”努力想解放出来的热望使“一切万有”的低吟变成了高亢多彩的无法忍受的强烈渴望。于是“一切万有”以一个庞然的信赖与弃守的姿态松用放行。它放弃了它心中固有的限制性概念,而当如此做时,把那概念所关闭起来的能量发挥了出来。   在其结果所造成的创造性的大爆炸里,播散了“心灵宇宙”(psychic universe)的种子,每一粒种子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觉性的能量,有它自己独特的看法,并且也充满了那给予它生命的同样充溢的想去了解想去爱的渴望。它对它诞生前的那宇宙性难局的苦痛犹有记忆,而透过那记忆它被推入存在的持续不断的活动里。每个种子仍觉察到那曾给它自由的“源头”,并知觉自己仍为其一部分。   这些苗木般的意识想要创造的情感性愿望促使它们以无数种方式游戏性地组合。一旦它们发现一种具有重要性的组织,它们就依附其上,并且也吸引同好来加入。如此便创造出整个实相系统,这些系统由深沉而历久不渝的情感中长出,含着丰富的爱和创造的渴望,恒常在运动中。   我们的物质宇宙就是这样被具体显现出来的。很象“一切万有”在它的渴望中放弃了它的一部分,让它们可以去追求独立的存在,同样的这些部分中的某一些,在“它们”对物质经验的强烈渴求下,把它们自己“印”到物质里。它们在同一刹那在各处放出光,如此便为我们所知的生命创造出一种媒介,为所有可能的生命形式创造出蓝图及工具。   那么,我们生命的素质是生自强烈的情感上的渴望。它由意识自然地升起,把“知觉”带入物质的层面到能量的深沉“感觉基调”(feeling-tone)上,就象无穷无尽的各种音乐和和弦。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形成我们的原子和分子升起的独特“感觉基调”,而在物质存在上打上我们身份的“印记”。这些“感觉基调”渗透了我们的存在,决定了生命所赋予我们的情感类型。它们是在人我之间的连结物,因为它们代表了生命力,代表了所有存在由之造出的原料。当我们对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反应时,我们的情绪允有波动升降,但在这些短暂无常的情绪之下有长而深的节奏韵律,作为我们生命中事件的基础,并提供我们方向与目的,决定我们知觉的特质及什么对我们是重要的。“感觉基调”是我们灵魂的声音,代表了我们存在的精髓和本质,我们由那本质而形成我们的物质经验,它是我们自身在纯能量上的表现,代表我们在肉身里的永不能被复制的“身份”(iden-tity)。而在同时呢,它们又是我们在三度空间的存在里与所有其他生灵的共鸣性连系。   我们创造我们自己的实相。这第一个练习是个基础性的练习,因为它使你能与你自己独特的能量——在你内彰显的“一切万有”的那个部分——有所接触。在感知到那个能量——在你内的那个深沉的音乐和弦——的时候,你开始觉悟到你的确有力量使自己的“自性”(self)对宇宙发生影响,并且了悟那个“自性”是的确与任何别个不一样的。   安静坐着,闭上你的眼睛。感觉在你内的深沉韵律。试着对“它会是什么感觉”这个问题不要存有先见,而只就向内看,等着那些“感觉基调”对你变得明显起来。你知道这些“感觉基调”存在着,并且你也明白我们是生自这些深沉的音调,生自“一切万有”想透过肉身而认识“它自己”的强烈渴望。你是这种感受及“存在”于肉身里的欲望的一个独特表现。你是知觉、倾向与意向的一个独特组合,在这个三度空间的世界里表现你的“自性”。把你自己向“你是什么”开放,感受在你内的那些深沉的音调。开始去觉察你自己的韵律,你存在的伟大能量,而让你自己体验它。   别问你自己:“我真的在体验这个吗?”不要预测你自己。什么来了就接受什么,并且“知道”那是来自你自己最深部分的一个讯息。感觉它,玩味它。尽可能地停留在这感受里。   做这练习不要计时。不要以为你必须花,好比说,十五分钟或半个小时,或定下任何一段时限去做。那可能会使它好象是个责任,某件不管你想不想做都必须去做的事。最重要的是,这个练习应当是个你喜欢做的练习。   也许你必须试好多次,才会认知你已接触到你的“感觉基调”了。有些人可能有一种即刻的“啊哈”经验,而觉悟到他“一直”是触及到这些音调的,却没有“有意识的”注意到它们。无论如何,你们所有的人迟早会认知它们的,因为它们根本没有被藏起来,却是你日常经验的一个亲密的部分。它们是你与“一切万有”的连系。   我建议一开始你多加练习——或许一日两回——直到它变成你的第二天性。然后再不时有意识地检查一下你的“感觉基调”,并且当你不开心或沮丧时,运用一下这个练习所给你的“有力感”。当你对你的“感觉基调”明白地觉察时,你会感觉到心中有主而安全。   为了加强所有这些感受,你有时可以对自己慢慢吟咏“唵”(O-O-O-O-O-O-M-M-M-M-M-M)这个声音,出声或默诵皆可,它可以加强你的身体,给你能量。当我在开车时,我常用这个诵,结果发现我真的享受起夹在车流中的情况了。   当你做这个练习许多次而熟悉了这些“感觉基调”所给你的“有力感”之后,就去感受这些基调由你的身体向外散播——因为它们正就在如此做。随着你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能量的悸动,你放出你自己的这个精髓,它与其他的精髓混在一起,一而再地创造出你们的物质环境。感觉你自己集中在内心,而放出你重重的能量波。看见它由你的身体向外辐射到四周的环境里,在那儿它变成了你自己的一个延伸。觉悟到你知觉为“在外边”的物质其实是你的念头的具体化,由“你的”能量形成你的“内我”、你的精髓、你的灵魂的象征。感觉那能量放射进入地心,也升入天空,透过了云层而进入宇宙最远的地方,因为它的确是这样的。这些来自你意识的放散物质真的以这种方式向外延伸,它们的影响无远弗与。   这就是你的创造力、你的“自性”的本质。   2、一种变为的状态   当你说:“我要找到我自己”的时候,通常你理所当然地认为有一个已完成的你自己的版本,而你把他误导到什么地方去了。当你想要找到上帝的时候,你也常是以同样的想法在想。其实任何时候你都“不离自己左右”。你一直在变为(becoming)你自己……上帝与你的心灵,两者都经常不断地在扩展中——无法形容而永远在变为。[《心灵的本质》]   存在的要素即行动。按照赛斯的说法,我们的——以及所有其他的——宇宙是由有意识的能量所组成,永远在“恒动”中。能量的每一小点的每个动作影响到所有其他的能量,而改变了整体的模式。   能量的每一个小点经由它的动作而得以与其他的点区分,并且获得了作为一个分开的独立动力的身份。在“创世”之前,我们为其一部分的那个能量的集合体是尚未分化的、潜伏的,充满了可能性,却是在一种非存在(non being)、非活动的状态。“意识”已有了,但没有知道的方法。这个能量为了要认识它是什么,必须要挣出到“它自己外面”,但一旦它如此做了,它便已由它本来是的东西变成另外的东西了。于是,为了要认知那另外的东西是什么,它又必须再挣出到它自己之外去。   “感知某物”这个行动总是会把被感知的东西变成了别的东西。量子物理学家已经发现在微量物质上是这个情形;在非物质的心灵能量上,情形也是一样。   那么,这就是“存在”——一个变为你是什么的过程,而在这变为的行动里,改变了你本来的样子。万一“存在”有“完成了”的一天,它就不再“存在”,因为就正是这个过程,这个动作,给了它“生命”。这个过程也就是当“一切万有”把它能量的一部分释放出来,由它已完成的、理想的状态去变成不论它想变成的什么状态时,它所发动的一个过程。   行动即存在的精髓,而“不可预测性”即其定则。你无法确定地预测任何行动的结果,因为那行动改变了它作用于其上的那个东西。在你的“变为”的行动里,你改变了你之为何物。而事实上,推动一个行动的动机就是它的这个不可预测性。如果你确知,某个好的行动必然会发生某种后果,你就不会对其结果有多少好奇了。就是因为你不知道它到底会怎么样,你才有动机去采取那些发现其结果的行动,而这个——你的好奇心,你想知道的强烈愿望——就是维持你的活力,促使你继续“变为”的力量。   那么,就“存在”的充满活力的、永在变为的本质而言,要说“找到”你自己——仿佛有一个已完成的你的成品存在于某处——是没有什么道理的。的确是有一个“理想的心理模式”(稍后再解释),但那个模式永远不会被实现,因为实现它的过程自动会改变它。因此去想“当我长大我会是什么样子”,不如去思考你变为的性质还更有用些。集中焦点在成品上不如集中焦点在过程上。这样的话,如果你对自己目前的存在状况不甚满意,你将知道你要怎么办:改变这过程,改变你的行动,再看那个做法对你的存在状况——你的“变为的状态”——有何影响。这本手册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使你对你创造出自己实相的思想和行为更有意识地觉察到,因为只有透过这种觉察你才有希望改变不满意的地方。   做这个练习你需要用到你的笔记本。首先开列一张单子,记下这些年来你已“变为”的东西。回想你人生中的一些阶段,当你经过一些显着的改变,由一种存在状态变到另一种时。一个明显的例子可以是由依赖父母变为依靠自己。另一个例子可以是由一种情绪状态变为另一种,比如说渡过了沮丧而进入一种不同的存在状态。想起好几次在你一生里你所曾经历的这种改变,不论是变好或变坏。   现在试着去推演一下是什么造成了那个改变。首先,看看你能否准确地指出你在改变之前对你的状况的想法,以及在改变之后的想法。无疑的它们已随你存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了。现在,你到底做了什么而引起你存在状态及你思想的改变?也许大部份是潜意识的,但且试着把在那段过渡期里,你所采取的一些行动,以及你所有的一些情绪带入你有意识的觉察里。你曾对那改变加以抗拒?或试着使它加速?你改变了睡眠或饮食习惯吗?你交了新朋友而丢掉了旧朋友?你改变了住所、发型或衣着吗?针对每一个改变时期,试看你能否想出你——那个改变的创造者——是如何带来那个改变的。   现在且找一找“模式”。你是否发现你有用相同的方法(好比说改变你的饮食习惯)带来每个改变的倾向?你能否找出你一再重复的某种策略?你是否在改变成你认为比较好的一种存在状态时用了某种策略,而在改变成比较差的存在状态时用了另一些策略?你是否觉得,好象那些变好的改变是你自己带来的,同时那些变坏的改变是出于“在你控制之外的力量”?如果真是如此,那么你就要了解那是你的“信念”,因而也成为你的现实,而非其反面。   且看看你目前的存在状态,看你能不能把它看成是在过程中。把你自己看作刚刚来自一个状态,而正在到另一个状态的途中。你正在由甲到乙的半路上。由这个观点,来看把你带到这条路上的这一点的那些思想和行动。现在用这同样的模式,看看你能否预测出你将来的思想和行动。可能有什么结果?当你到达乙点时,你会在什么存在状态?   在你的笔记里详细的形容一下你目前在其中的“过程”。你对过程是否有任何不满意的地方,它好象没把你导向你所要的结果?如果真是如此,你能做什么“过程的改变”,而给你正在变为的“产品”一个正面的影响?如果你发现你应有所改变,就答应你自己你在途中会采取一些小步骤以带来那些改变。   现在,这练习的最后一步,是在你心中看到你自己在这一生的末端。看到基于你目前的行动模式,在那时你将已经历过的所有的变为,而同时了悟到,去思考你将会变成什么,这个行动的本身就会自动地改变那个产品!   3、架构一与架构二   就象在看一个电视节目之前,你并不知道在电视摄影棚里所发生的事……因而同样的,在经验到一件实质事件之前,你也不知道在“实相的创造性架构”里所发生的事。我们将称呼那个广大的“无意识的”精神性与宇宙性的摄影棚为“架构二”……情形就好象是这样:“架构二”包含了一个无限量的资讯服务,它立刻使你得以接触到你要求的知识,它在你与别人之间建立了电路网,它以令人目眩的速度计算“可能性”。然而,它却不是以一个电脑的不具人格的态度去做那些服务,却是心怀一种为你们的最好目的——你的以及每个其他人的——的充满爱心的意向去做。[《个人与群体事件的本质》]   为了要解释创造我们的实相所涉及的动力,赛斯用“架构一”及“架构二”来代表我们在其中得享“经验”的已展现的实相。基本上,“架构一”即物质世界,由自我(ego)——我们与之认同的我们那个有意识的版本——管理。“架构二”是在幕后的实相,我们由其中汲取在创造实相时所涉及的那些资料,而后我们才在物质世界中经验我们造出来的实相。主管这广大的“资讯服务”的是内我(inner self)——也被称为内在的自我、心灵、无意识、灵性的自己及灵魂。这个实存(entity)选择并且诠释进入它的资料——以“有觉性之能量”的方式表现的资料——然后把它送去给自我,自我再决定要不要对这资料采取行动。   然而,赛斯强调这种架构的区分是个武断的分隔,只为了讨论上的方便而设的。实际上,这两个架构是彼此互补而不可分的。正如我们的自我依赖着内我而得以展现,而内我也是不断地寻求展现。两者都觉察这种相互的依靠,而它们在直觉里、冲动里、梦里及意识的改变状态里相遇。   就象所有自然界生物,我们生而俱有一种朝向成长及发展我们才能的推动力——变为我们本来就是的东西的推动力。和所有自然界的生物一样,我们是以这样一种方式相互依赖,以至于一个人的完成导向整个族类的完成,那么,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有个赛斯所谓的“理想的心理模式”。“架构二”——或,不如说,在这架构中运作的内我——正恒常不断地努力使我们向那个方向前进。这个模式是有弹性的,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在变化的环境反应,但它永远使我们向可能的最好方向前进,不但为了我们自己的好处,也为了所有我们与之接触的人的好处。   因此,我们由其中汲取我们经验的“架构二”,并非一个“中立的”媒介,却是一个善意的媒介,温和地把我们推向建设性的诀择。要与这个向善的力量抗拮,你必须有个对邪恶的强烈信念。在将来的一些练习里,我们会看看我们为什么会不信任我们的直觉与冲动、害怕我们的梦、并且对我们唾手可得的无限创造泉源缺乏信心的一些理由。你将会明白“内我”因无法直接体验物质实相,必须依赖自我去按照它对实相的信念而对实相加以诠释。而接着,由于它强烈的渴望看见那些信念得以展现,便把它的能量转换成物质的形式。我们也将探索发现我们所抱持的那些创造出我们实相的信念之方法。   但是在这个练习里,我们将针对“信心”而言。因为已为我们“习焉而不察”的信心——我们能够运作;“架构二”会供给我们在“架构一”里得到经验所需的知识及能量——是我们在“架构一”里大部份行为的基础。例如,我们信任早晨太阳会升起;而它的确如此。我们假定我们的胃肠会消化我们的食物;而它们的确如此。当我们驾驶一辆汽车时,我们认定如果我们转方向盘,车子便会驶向那个方向等等——我们所采取的最微细渺小的行动都是被我们的意向将被达成的信心所决定的。   在我们采取某种行动之前,百分之九十的时候我们不觉得有必要去衡量正反两面,因为我们“知道”它会带来我们要的结果。而正因为我们的确“知道”此点,正因为我们有信心那个想要的结果会发生,它就发生了。   常言道:“对你已知的事你不需要信心。”这句话暗示知识是“理性的”而信心是“非理性的”(而知识多少要比信心“高超”)。但照赛斯的说法,我们的信心却是我们知识的来源。既然我们无法经由正常的感知方式直接知道“架构二”的内容,那我们只能靠信心前进。而只要我们对某事有信心,它就会显示出来。透过这些显现,我们获得知识。   因此以赛斯的看法,信心跑第一。知识乃信心之结果,而非一种更高超、“理性”的意识状态。那么,此时正是我们该开始对“信心”有信心而非不信任它的时候了!如赛斯说的:   对一个创造性的、令人满足的、为人渴望的目标之信心——不移之信心——真的由“架构二”里汲取所有必要的成份、所有的元素(不论其数字多么宠大惊人)及所有的细节,而后把那些冲动、梦想、偶遇、动机或不论什么必要的东西塞入“架构一”里,以使那所想要的目标恰恰以一完成了的模式显现。[《珍的上帝》]   为这个练习,你将为自己创造一个“信条”,肯定你对“架构二”的作用的信心。以下是珍的先生罗勃·柏兹为他自己所写的一篇,也许可供你参考:   我有那简单、深厚的信心,相信任何我在此生所渴望之事皆能由“架构二”降到我身。在“架构二”里没有障碍。“架构二”能创造性地产生我在“架构一”里想要的每件事——我绝对的健康、绘画与写作、我与珍极好的关系、珍自己自发而焕发的健康与创造性、她所有书的越销越畅。我知道所有这些积极的目标会在“架构二”里精细计划出来。不论它们看起来有多复杂,而后它们能在“架构一”里显现出来。我有那简单、深厚的信心,我在此生所渴望的每件事都能由“架构二”奇迹式的作用降到我身。我不必担心任何一种细节,知道“架构二”拥有那无限的创造能力去处理及产生我可能要求它的每件事。我所需要的一切就是那无限的创造能力去处理及产生我可能要求它的每件事。我所需要的一切就是对“架构二”之具创造性的“善”有简单而深厚的信心。[《个人与群体事件的本质》]   为你自己制作一张海报,你的“信条”以大黑字体写在上面,把它钉在你的床边或浴室门上。每次你看到它时必定念上一遍,然后就忘掉它,而怀着你的信心会被回报的信心。   4、此时此地   一只动物——不一定要是森林里的一只野生动物,而是一只普通的狗或猫——以某种形式反应。它对环境中的每样东西都有所警觉。不过,一只猫不会由四条街外被关起来的一只狗儿预期任何的危险,也不会去臆测如果那只狗逃掉而找到猫安适的院子会发生什么事。   可是,许多人不去注意他们环境里的每样东西,却透过他们的信念只专注于“四条街外的恶犬”。也就是说,他们不对在时间或空间里具体存在或可见的东西反应,却反而将念头盘据在那些也许存在也许不存在的威胁上,而同时却忽视了那些就在身边的其他中肯的资料。[《个人与群体事件的本质》]   物质世界充满了讯息。每件我们“在外面”看到的东西——风吹过树林、蜜蜂在花间嗡嗡地飞、一只狗的咆哮——都在那儿告诉我们一些什么。我们继续不断地与我们的环境相互作用,接收到讯息也送出讯息。藉着细胞的通讯我们的身体自动地这样做,而由此确保我们安全而有效地运作。只要我们警觉而对我们的物理环境调准了频率,我们的心与身便能运作无误。   可是,问题就在,还有一个由“心”创造出来的内在观念世界,我们必须与之打交道。身体透过肉体感官能处理由生物环境来的资讯,但若要诠释来自文化环境的资料,它却要靠“自我”。举例来说,身体留给“自我”去决定,一个特定的社会状况是否天生包藏着一个威胁——而随之照章行事。因此,如果你的隔壁邻居皱着眉叫你到篱笆边,你的身体会按照你的“心”对那不豫之色的诠释而反应。如果你的心说那种表情象征一个威胁,身体便会随之做准备;如果你的心说没涉及什么威胁,身体便会如常的运作。   那么,只要是我们的心对威胁的评估与一个生物上的评估相符,我们和我们的身体便有一个很好的互动关系,在其中身体对具威胁性的情况迅速而适当地反应。但若我们持续性地在没有生物性危险——好比“四条街外的恶犬”——的情况里知觉到危险的话,身体就没有任何明确的东西可反应,但它却非反应不可,因此很快就会变得过劳而迷惑了。经过一段时间,这可能导致疾病或某些其他的虚弱,而我们自然的丰沛活力很可能失落在这混乱中。   当然,人类为何会变得与大自然离得这么远,我们为何会剥削且试图控制自然,而非与它和谐相处,是有其理由的。其理在我们对“分离”与“敌对”的信念——也许是人类意识在这物质层面所采取的方向之不可避免的结果。但如赛斯一再地说的,我们无法不珍视我们的生物性而能珍视我们的灵性,因为两者有许多共同性。我们的身体及所有大自然都是灵魂的物质性显现。大自然是我们的“内我”透过象征对我们说话。另一方面,我们实相的人造面——包括其社会与政治结构——则是我们“自我”的信念之显现。那么,它们是“二手的”、较不实质的、短命的显现;而同时大自然则是最高的、主要的显现。   这意谓着当我们在与自然作亲密交流时,比当我们在试着凭知性理解个人实相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时,要离我们的本性近得多!   当然,所有这些都被以无数方式说过无数次了。每个人都知道我们是紧张过度。每个人都同意我们操心过度。每个人都承认,如果我们能就只活在“此时此地”,我们的身体会好得多。每个人都感觉到大自然是身体想去的地方。每个人都知道这些事,而也许有那么一天我们会对之采取一些行动。但现在我们都太忙了……   但别迟延下去了。如赛斯所说:   你感官的自然“生物合理性”必须保持清晰,而只有那样,你才能充分利用必须透过你自己与时空之交会而来的那些直觉与远景……处处环绕着你的大自然之永远实在的完整性。它代表你的直接体验。它提供了安适、创造力与灵感,那是只有当你容许“二手的”经验取代了你日常分分秒秒与物质的地球之接触时,才会将它阻断掉的。[《心灵的本质》]   每天做这个练习五到十分钟。在户外找一处安静的有树的地方。安静地坐着,看看四周,再问自己:现在我意识到什么?看清每样东西:色彩、形状、质感、风吹在你脸上的感受。生动地体验那景致。   然后闭上眼睛。对先前你也许没注意到的许多声音变得觉察起来。认出他们,在心里把那些声音与发出声音的东西连结起来。感觉你的身体象是自然环境的一部份。开始觉察它的温度——你的手是否觉得暖或冷,或你的脚冷而你的肚子热。开始觉察你体内的其他感觉。嘴里有没有一种味道?你闻到什么气味?透过嗅觉感受你与自然的联系——嗅味同时在你体内与体外,是你的也是自然的一部份。   现在睁开眼睛,把内在与外在合起来。透过感官感受你与自然的联系。开始觉察所有自然现象的互相连接性。感觉你自己为自然过程之一部份。感受这种相互作用。感觉你所有的知觉合了起来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感觉你的听觉与你的视觉、你的味觉与你的嗅觉,感觉它们象是一个统一的灿烂知觉。把那知觉保持在你心里,然后再闭上眼。让这种统一感消褪,而声音变成主宰。密切地跟随某一个特定的声音,集中在它上面,在你心中追随它。然后张开眼睛而立刻再度的把你的感官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你所有的知觉加起来成为一个单一而极度集中的辉煌感知点。   让这感官世界强化,然后闭上眼再度的放松焦点。   当你这样做了几次,而觉察到在每次只感知一件东西与感知一个统一整体之间的对比时,你会对这个统一发展出一种感觉。你会认出,当你的意识是完全在此时此地、完全集中在物质实相时,你感觉如何。   在你日常的例行事务中,不时试试去获得这精细的焦点,把所有的感官资料整合起来以提供对物质实相可能的最明晰的感知。经过一段时间,你将发现这种练习会丰富你的日常经验,容许你完全地贯注于真正在手头上的事。你的心和你的身会联合起来处理它。   5、信念功课:之一   你的经验象一块布,而这块布是你透过了你自己的信念与期盼织出来的。你心目中对自己以及对实相的本质所抱的观念,样样都影响到你的思想与你的情绪。你把你自己对实相所抱的信念当作是一项真理,几乎连问都不问,因为每样事情看起来都这么的顺理成章。对你而言,这些事情其本身就是一种事实的“声明“,明显得连审视一下都是多余的。   因此,你就对这些事予以全盘的接受了,极少想到去怀疑一下。你把所有的这些当成是实相本应有的特性来接受,根本就不认识这其实只不过是你自己对实相所抱的信念而已……它们变成了一种“无形的假设”,但它们依然渲染了你的经验。[《个人实相的本质》]   一个信念是一个念头——附带着“期望”。   我们不停地在思考。我们的每一念在“架构二”里都有一个真实性。每一个都是一个活生生的“实存”,“有觉性的能量”的一个单位,由那有觉性的能量之完形——“内我”——中生起,资讯和知识在那个架构里发生不断的相互作用。   但并非所有的念头都在“架构一”里变得具体化了,只有在其后有足够情感强度的那些才具体化——思想与想要具体化的期望或渴望合在一起。有时候,那期望或渴望是建立在自我对实相的评估上——它预期或想要看到具体显现的东西——而有时,则纯粹是建立在内我知道什么对其成长有好处上面。每当一个充满了情感的念头变得为你所觉察时,内我自动地由这内在经验形成一个物质上的“对等物”,以使自我能在物质实相里体验那个念头。这经常在发生,而你的内我(及其他的内我)时时刻刻都在创造又重创物质世界。   这些物质的“对等物”是以电磁单位(赛斯称之为EE单位)的方式由内我的能量形成的,EE单位是当这有觉性的能量(或意识)在一个情感的高峰时所“散发”出来的原子之下的粒子,它们组成了我们物质世界的每样东西——空气、我们的身体、岩石、建筑物。透过内我的欲望和意向,这些单位向外散发以形成原子和分子、细胞及器官,而终至那整个的伪装系统——我们的物质实相。我们看见“在外面”的那些东西,是我们的内在主观经验凝固了的形式——凝固了的意念!我们的身体以及在我们世界里的每样东西都是由内我的集体努力所组织、建造并维护,以便看见它们自己在三度空间的实相里“客观化”。意识的力量和本质就是如此!   那么,这就是实相被创造出来的方式——经由预期性的想法。那就是赛斯的意思,当他一再重复声明说我们透过我们的信念创造我们的实相,而如果我们想改变我们的实相,我们首先必须发现我们对它所抱的信念。他强调这些信念是“有意识的”这个事实——而非隐藏在我们心中某个不可触及的部分里。但它们“可能”对我们而言是“看不见的”,因为我们把它们当作是关于实相的“事实”而非对它的信念。   举例来说,我们全都有的对实相的一个信念是夜晚随白天而至。而就因为我们全都相信这是如此,它就是如此。我们的信念创造我们的实相——那就是指藉由默想我们的实相,我们能发现我们的信念。   赛斯称刚才提到的那种信念为“基本假设”——我们所有人都同意把我们的存在建立于其上的那些概念。所有的实相系统(其数无穷)都有一套基本假设,那是任何想在那系统内运作的人所必须遵循的。例如,在我们的实相里,我们对空间时间的想法即为基本假设。但在其他实相里,它们却不一定适用。   当然,我们无法改变我们的基本假设而期望在这实相里运作——除非我们能有法子使在这实相里的每个有意识的实存都同时改变到某些其他经过协议的假设上。但我们每个人都持有好象是对实相的基本假设的许多其他信念。其中之一也许是:“我很胖。”你对自己说:“我很胖这个事实是有关实相的一个事实。”可是,事实却是,你相信你很胖,所以你很胖。但你的胖并非关于这实相的一个基本假设,也不是在这实相里的每一个人所同意的对生存条件的一个信念。不管你是否肥胖,这个实相将继续存在,因此“我很胖”是个你能够改变的信念。但首先你必须彻底了解“我很胖”真的是个信念而非一个事实,相信那点之后,你就能改变那信念,因而改变你的实相。   珍·罗伯兹有好几年举办每周一次的ESP班,其经过由珍的一位朋友也是ESP班学生之一的苏·华京斯记录在《与赛斯对话》里。赛斯在这些课中常自发地“现身”,评论学生说的话,给予忠告,并给他们一些功课作为家庭作业。他所给的功课中有一套就是“信念论文”,在其中他叫学生写下他们在某些领域的信念,然后在下一次上课时念出来并加以讨论。这本手册将有一套相似的练习,叫你们检查你们在种种不同区域里的信念。   这第一个练习是集中焦点在你对婚姻、宗教及政府的角色的基本假设。以这些信念来开始是很好的,因为这些假设比在那些较不制度化的区域里的假设较为显而易见。在检查你的信念时,以“事实”来开头——例如,关于婚姻:在美国有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婚姻以离婚结束。这是一个“事实”,或不如说,是被很多人认同的一个信念——但却非一个基本假设。且检查一下这个“事实”对你自己个人的信念系统的影响。你相信你自已的婚姻只有50%的成功机率吗?或如今婚姻是很难维持的了?那么,就用“事实”去研究你的某些私人信念。   
/
本文档为【心 灵 探 险】,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