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现代文学整理-戏剧

现代文学整理-戏剧

2011-10-22 6页 doc 53KB 47阅读

用户头像

is_523946

暂无简介

举报
现代文学整理-戏剧第一个十年 第一个十年 一、文明新戏: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和诞生 1、话剧的传入 1866年,上海西人业余剧团和上海兰心剧院。 约1899年后,教会学校学生业余演出和“文友会”。 2、春柳社和“文明新戏” 1907年2月,留日学生(李叔同、曾孝谷、陆镜若、欧阳予倩)于东京演出《茶花女》第三幕。后又公演五幕剧《黑奴吁天录》。 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自觉探讨与创造之始。 《演艺部专章》:本社以研究新派(演艺)为主。注重表演的“写实性”,翻译改编外国的剧作。 3、进化团和“天知派新剧” 1910年底,第一个职业性的新剧团体。任天知、汪仲贤...
现代文学整理-戏剧
第一个十年 第一个十年 一、文明新戏: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和诞生 1、话剧的传入 1866年,上海西人业余剧团和上海兰心剧院。 约1899年后,教会学校学生业余演出和“文友会”。 2、春柳社和“文明新戏” 1907年2月,留日学生(李叔同、曾孝谷、陆镜若、欧阳予倩)于东京演出《茶花女》第三幕。后又公演五幕剧《黑奴吁天录》。 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自觉探讨与创造之始。 《演艺部专章》:本社以研究新派(演艺)为主。注重表演的“写实性”,翻译改编外国的剧作。 3、进化团和“天知派新剧” 1910年底,第一个职业性的新剧团体。任天知、汪仲贤、欧阳予倩、陈大悲。 “天知派新剧” 创造了中国现代话剧的早期创作与演出模式,重教化功能,开“广场戏剧”先河。追求现场宣传鼓动效果,强调即兴表演,角色类型化。 《血蓑衣》《东亚风云》《新茶花》 4、新剧公会和“甲寅中兴” 1914年,新民社、民鸣社、开明社、文明社、春柳社等组成。 职业化和商业化。 “家庭戏”为主,突出娱乐性和表现性,题材倾向和审美情趣世俗化,但艺术粗糙。《恶家庭》。 5、学生业余演剧 南开学校和清华学校学生对话剧艺术的探讨 注重剧本创作,较健全的演剧体制。《新村正》《贫民惨剧》。 二、“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建设西洋式新剧”的战略选择 1、“旧剧评议” 对传统旧戏的猛烈攻击。 主要指向儒道封建性内容,同时批判传统戏剧观念、非写实的艺术表现形式,要求建立新的戏剧观,建设“西洋式的新戏”。 传统戏曲(小说)文学史地位的提高 “中国戏曲”课程。 2、翻译改编和“易卜生专号” ①战略部署 胡适、傅斯年。宋春舫的“欧洲戏剧”课程(1916,北大) ②易卜生专号 1918《新青年》4卷6期,《傀儡家庭》《国民公敌》《小爱友夫》, 胡适《易卜生主义》,袁振英《易卜生传》。 个性解放思想、现实主义精神, “制造现实的幻觉”的戏剧美学观,散文体戏剧形式。(剧场话剧) ③译介热潮 多元的戏剧观念、戏剧美学、戏剧形式与技巧的涌入。 3、“国剧运动” 1926年6至9月,《晨报》副刊《剧刊》,赵太侔、余上沅。 主张从整理与利用旧戏入手去建立新剧。反对社会问题剧,娱乐性、纯艺术性倾向,提出糅合东西方戏剧的表现艺术。 三、“爱美剧”和“小剧场运动”的倡导 1、上海民众戏剧社 1921年3月,汪仲贤、陈大悲、沈雁冰、郑振铎、熊佛西。 “五四”后第一个新戏剧团体。《戏剧》月刊。由理论倡导转入建设与实践。 提倡“写实的社会剧”,提倡“民众的戏剧”,对文明新戏的继承和超越。 2、上海戏剧协社 1921年,应云卫、谷剑尘,后欧阳予倩、洪琛加入。 3、“爱美剧” 《民众戏剧社宣言》的提倡、学生业余演剧的高潮。 1921年11月,北京实验剧社。 北京学生业余剧团的联合组织。 1922年1月,新中华戏剧协社。 上海民众戏剧协社的扩建。 1922年冬,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 第一所培养戏剧人才的学校。 1925年,恢复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 第一个国立戏剧教育机构。 4、“小剧场运动” 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戏剧取代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戏剧的革新运动。 1919宋春舫《小剧院的意义、由来及现状》 陈大悲《爱美的戏剧》 建立不同于文明新戏的话剧体制,正规化、专门化、科学化,洪琛《少奶奶的扇子》;新的戏剧美学原则、表演体系和模式的提出,强调逼真、生活化效果。 四、田汉、丁西林等的话剧创作 1、“社会问题剧”的最初成果 ①胡适《终身大事》 仿《娜拉》,开风气之先。 ②陈大悲《幽兰女士》 从家庭着眼分析社会问题,归结到道德的完善。 ③欧阳予倩《泼妇》 透过婚姻问题揭露封建道德的罪恶。 ④蒲伯英《道义之交》 揭穿中产阶级真面目。 ⑤洪琛《赵阎王》 注意写出人物复杂性格。袭用奥尼尔《琼斯王》。 2、田汉 ①戏剧活动 多产的剧作家,新文化运动、话剧运动积极分子。 “创造社”(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三叶集》(郭沫若、宗白华)。 1922《南国》半月刊(易漱渝)、1924《南国特刊》。 1926“南国电影剧社”(唐槐秋)、1927“南国社”。 ②“艺术家”形象系列 重象征、重哲理、重抒情,“精神流浪汉”气质。 《梵峨嶙与蔷薇》 “人生艺术化”的理想中西方唯美主义的影响,“通过了现实主义熔炉的新浪漫主义剧”。 《湖上的悲剧》 离奇的悲剧,动人的生命命题。 《苏州夜话》 “四海无家”的画家。 《南归》 浓重的感伤,内心深处的渺茫感。 《古谭的声音》 神秘的象征诗剧,表现“生命的永远的诱惑”。 ③美(爱情、艺术)的幻灭(摧残、扭曲) 《咖啡店之夜》《苏州夜话》 梦想幻灭后正视了“社会的真实”。 《获虎之夜》 婚姻与阶级问题,个性解放和感伤。 《名优之死》 悲壮的色彩,思想激进的反映。 ④“诗人写剧”的特色 抒情性强,重视语言的艺术。 3、创造社的戏剧活动 ①郁达夫《戏剧论》,郭沫若历史剧、成仿吾《欢迎会》,郑伯奇《抗争》。 ②白薇 与创造社接近。 《琳丽》《苏斐》《访雯》 女性的呐喊,浪漫主义气息,侧重表现心理。 4、强调“趣味”的创作 ①陈大悲、汪仲贤 仍保留文明戏特点,写小市民,追求“趣味”。 ②熊佛西 《戏剧与趣味》 以趣味为戏剧上品。 《醉了》 表现刽子手复杂心理。 《洋状元》 讽刺留学生,近乎闹剧。 《一片爱国心》 “五卅”以后作,原革命党人和日籍妻子的矛盾。 ③余上沅《兵变》 情节热闹。 5、丁西林 ①独创机智与幽默喜剧 发掘生活中的喜剧因素,结构为喜剧趣味。“欺骗”的母题。 《一只马蜂》 现实的和审美的两种生活观念构成喜剧冲突。 ②独幕剧的戏剧冲突模式 “二元三人”模式。第三者起结构性作用。“皆大欢喜”式结局。 《压迫》 房东老太太、男客、女房客。 《酒后》《北平的空气》 ③语言的喜剧性 机智幽默。 ④袁昌英《孔雀东南飞》 第二个十年 一、走向广场 无产阶级戏剧、红色戏剧、国防戏剧、农民戏剧的倡导。 1、五大剧社 田汉南国社,洪琛复旦剧社,应云卫上海戏剧协社,朱襄丞、罗鸣凤辛酉剧社,陈白尘摩登剧社。 2、“无产阶级戏剧” ①1929上海艺术剧社 沈端先、郑伯奇、冯乃超、钱杏邨,《艺术》《沙仑》刊物和《戏剧论文集》。提出“无产阶级戏剧”的口号。 ②南国社的转变 1930田汉《南国月刊》之《我们自己的批判》。 ③中国左翼剧团联盟(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1930年8月,上海艺术剧社,辛酉、南国、摩登。 “演剧大众化”。 以话剧直接反映现实革命斗争,面向工厂农村。 田汉《洪水》、尤兢《江南三唱》、袁殊《工厂夜景》、冯乃超《阿珍》、欧阳予倩《同住的三家人》 反映人民困苦生活。 适夷《S.O.S》《活路》 表现抗日反帝斗争。 3、“红色戏剧” 为红色政权服务,红军宣传队——八一剧团——工农剧社,高尔基戏剧学校。 着重宣传鼓动和娱乐性,强调即兴发挥和观众参与,结合歌舞,鲜明的“广场戏剧”特色。 四幕话剧《庐山之雪》,剧本《我——红军》(沙可夫等)、《战斗的夏天》(李伯钊)、松鼠(胡底)。 4、国防戏剧 配合抗日,发挥戏剧宣传作用,提倡通俗化、大众化和方言话剧。 《走私》《咸鱼主义》(洪琛执笔)、《汉奸的子孙》(于伶执笔)、《我们的故乡》(章泯执笔)、《放下你的鞭子》(崔嵬等改编) 5、三大戏剧运动代表人物 ①田汉 《梅雨》《顾正红之死》《洪水》《乱钟》《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 现实性加强,及时反映重大历史事件。但失去抒情性和传奇性。 《回春之曲》 艺术个性的保持和发展。 ②白薇 《打出幽灵塔》 古典浪漫写实的悲剧。人物众多,情节多巧合。 《革命神受难》 仍保持浪漫主义特色,主观抒情色彩浓烈。 ③洪琛 更激进的创作倾向。 《走私》 揭露走私和反帝抗日联系,强烈的现实意义。 《咸鱼主义》 独幕剧,批评小市民国难当头的自顾自心理。 《农村三部曲》 机械的现实主义的倾向。 《五奎桥》 较早用阶级观点反映农民斗争的剧作。农民和豪绅的矛盾。 《香稻米》《青龙潭》 6、农民戏剧实验 1932-1936,河北定县,熊佛西主持。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领导的“定县乡村建设实验”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最直接,最具体,最有力的社会式的教育”手段。 剧本改编,农民演剧,露天剧场,观众参与。(广场戏剧的完备和发展。) 二、 “剧场戏剧”的确立及夏衍、李健吾的创作 1、职业化 ①理论倡导 1929年11月,欧阳予倩《戏剧运动之今后》 强调“职业化”,重视剧本创作。 ②创作实绩:《雷雨》1934.7 文学性+舞台性,艺术性+商业性。 ③职业演出 中国话剧从幼稚期进入成熟期的标志。 职业剧团的建立(中国旅行剧团),专业固定剧场的出现(上海卡尔登剧场), 2、“大剧场”演出的热潮 剧场戏剧的职业化、营业性得以确立。1 936-1937,上海等大城市。 ①三大剧目 《赛金花》(夏衍)、《大雷雨》(俄国奥斯特洛夫斯基)、《日出》(曹禺) ②中国业余实验剧团 1937年上海,业余剧人协会改组而成。演出《罗米欧与朱丽叶》、《武则天》(宋之的)、《太平天国》之《金田村》(陈白尘)、《原野》(曹禺)。 3、夏衍 《赛金花》 “讽喻史剧”,以漫画夸张讽刺卖国求荣政策。 《秋瑾》 表彰革命者,历史教训。 《上海屋檐下》(《重逢》) 集中于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刻画,从“席勒化”到“莎士比亚化”的转变。 ①日常生活的戏剧性 善写普通知识分子与小市民平凡的人生。 《小市民》(《都会的一角》《中秋》《重逢》《赎罪》《娼妇》) 《上海屋檐下》 市民家庭司空见惯的感情摩擦和人事纠纷中痛苦的发现。取材的平凡性、构思的朴素性和内在的深刻性结合。 ②简约含蓄的情节结构 《上海屋檐下》 在同一舞台空间里,同时展开五家人家的悲喜剧,主线突出,结构单纯,又保持了生活本身的复杂性与丰富性。准确传神的勾勒,极端简洁与鲜明。“黄梅天气”的多层象征意义。微温而含蓄的态度,不动声色的控诉,含着眼泪的鞭挞。 ③人道主义观点 与民主主义立场结合,关注大时代中个人的命运,浓郁的人情味,含泪的笑类似契诃夫。 4、李健吾 从人物内心的矛盾来分析人物行动的原因,更着重于对戏剧艺术的探索。对话俏皮利落,结构严密紧凑,构思奇巧。 《这不过是春天》 警察厅长夫人及剧中其他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 《梁允达》 农村生活题材的悲剧,仍集中于内心矛盾的探讨。 《以身作则》 讽刺封建礼教。 5、袁牧之 《一个女人和一条狗》 以心理制作悬念,对话玲珑机智,穿插小动作。 6、宋之的 《武则天》 着重心理分析的历史剧,女性的反抗和挣扎。 7、陈白尘 《太平天国》第一部《金田村》 极强的现实感,开40年代太平天国题材历史剧之先河。 第三个十年 一、“广场戏剧”的三次高潮 ㈠抗战初期:向“广场戏剧”倾斜 1、抗战戏剧 ①三幕剧《保卫芦沟桥》 揭开序幕。 ②救亡演剧队 上海戏剧界救亡协会。 ③抗敌演剧队和抗敌宣传队 救亡队改编,周恩来领导,政治部第三厅组织。具强烈政治色彩的戏剧团体,大众化要求。 ④演出形式 广场剧 《保卫华北煤窑》(刘保罗) 街头剧 《各界抗日除奸大游行》《庙会》(刘保罗)、《放下你的鞭子》(崔嵬等)、《三江好》(吕复等)、《八百壮士》(王震之、崔嵬)、《流寇队长》(王震之) 茶馆剧 游行剧 《汉奸和十字舞》《争取最后的胜利》《大家一条心》 2、“话剧民族化”的尝试 游行剧、活报剧、谐剧(王永梭《赶汽车》) 田汉新平剧《江汉渔歌》《新儿女英雄传》 ㈡敌后根据地:从秧歌剧到新歌剧 1、从中外名剧到“新秧歌剧” 《兄妹开荒》 《夫妻识字》(马可)、《牛永贵挂彩》(周而复、苏一平)、《惯匪周子山》(水华、王大化、贺敬之、马可)、《一朵红花》(周戈) 2、“新歌剧”的创造实验 ①《白毛女》 创作经过。 自觉借鉴、利用与改造民间的艺术资源。集体创作中不断修改的过程。民间+五四+革命。 艺术形式。 歌剧音乐戏剧化与性格化。西洋歌剧和传统戏曲手法结合。 民间趣味和审美习惯。 与革命性主题完美统一。 ②发展和影响 《赤叶河》(阮章竞)、《刘胡兰》(魏风等) 话剧民族化。 《把眼光放远一点》(胡丹沸)、《反“翻把”斗争》(李之华)、《抓壮丁》(吴雪等)、《同志,你走错了路》(陈波儿等)、《战斗里成长》 传统戏曲改革。 《逼上梁山》(集体)、《血泪仇》(马健翎) 3、农村剧团 河北阜平高街村剧团《穷人乐》《不能靠天吃饭》 河北平山县柴庄剧团《选英雄》《围困堡垒》 山西忻县扬家坡剧团《刘成龙告状》 ㈢40年代末:学潮中的广场活报剧 1、学生运动和活报剧 政治的、群众的、行动的艺术,充满浪漫主义、英雄主义气息的狂欢的艺术。 《控诉》 1948清华剧艺社,抢救教育危机的呼声。 《大江流日夜》 1948燕大燕剧社,声援东北流亡学生的怒吼。 《“社会贤达”》 1947南京学生五一游行中对王云五的讽刺。 2、职业剧作家的创作 吴祖光《捉鬼传》、宋之的《群猴》、瞿白音《南下列车》、陈白尘《升官图》 也有广场戏剧的特点。 二、大后方、上海孤岛:“剧场戏剧”的再度兴起 话剧运动的战略重点转移。 国统区中华剧艺社、中国艺术剧社、中央电影摄影场剧团、中国万岁剧团、中央青年剧社;上海孤岛上海剧艺社、中法剧社、中国银行剧社、上海职业剧团,中国旅行剧团;1944桂林“西南第一界戏剧展览会”。 ㈠历史剧创作的繁荣 1、历史剧热潮 抗战初期 阳翰笙《李秀成之死》、吴祖光《正气歌》 相持阶段 研究历史与哲学的热潮,采用历史题材,借古喻今。政治功利性。 郭沫若《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南冠草》、阳翰笙《天国春秋》、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桃花扇》,上海的阿英(魏如晦)《海国英雄》《杨娥传》、于伶《大明英烈传》 2、历史剧创作 ①阳翰笙 《李秀成之死》《天国春秋》《草莽英雄》 政治家的眼光和魄力,雄浑阔大的气势。 ②欧阳予倩 《忠王李秀成》《桃花扇》 关注于历史人物精神力量的开掘及对于读者观众的精神感化作用。将旧戏和电影手法融入话剧,表现力丰富。 ③阿英(钱杏邨) 三大南明史剧:《碧血花》(《明末遗恨》《葛嫰娘》)、《海国英雄》(《郑成功》)、《杨娥传》 太平天国史剧《洪宣娇》 ④其他 杨村彬《清宫外史》(《光绪亲政记》和《光绪变政记》) 姚克《清宫怨》 注重心理剖析。 ㈡正面描写知识分子的创作潮流 1、歌颂性潮流 对知识分子正面主人公历史地位的确认。 处于矛盾冲突中的并不高大完美的正面人物。设置歧途中的知识分子作为反衬。抗日背景下浓厚的时代气氛。偏重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 2、夏衍 ①《法西斯细菌》 知识分子面对时代挑战所经历的心理困扰和自我否定的痛苦过程。悲剧的英雄,理想不能实现的悲剧,时代、民族的悲剧,文明暂时无力战胜“愚蠢和野蛮“的悲剧。 五幕剧中十年的政治风云,人生舞台与戏剧舞台的大转移,史诗性追求。人物心理刻画的历史深度,艺术表现的简洁、含蓄、准确。 ②《芳草天涯》 试图对正面展开政治性主题的创作模式有所突破。知识分子个人感情生活中的困窘和无能,黑暗的现实世界投射到心灵深处的阴影。 其他:《一年间》《心防》《愁城记》《水乡吟》《离离草》 3、宋之的 《祖国在召唤》 现代知识分子的内质。 《雾重庆》(《鞭》) 爱国知识分子堕落的悲剧,揭露现实与人心深处的黑暗。 4、陈白尘 《岁寒图》 强烈的对比手法,抵抗社会病菌侵袭、诱惑的主题。 5、袁俊 《万世师表》 传统道德在现代知识分子中的继承与发扬。 6、于伶 《长夜行》 从平凡中发掘离奇,从离奇中展现主题,仍反映时代特征。 7、吴祖光 《风雪夜归人》 捕捉生活的诗情,与知识分子题材相通。下层人物的精神力量,温暖而有淡淡的感伤。 8、田汉 《秋声赋》 以家庭生活矛盾、爱情纠葛来塑造抗战知识分子的正面形象。背景更开阔,情节更曲折,但人物性格的刻画较表面化。 《丽人行》 三个不同的女性,性格单一,对比鲜明。汲取传统戏曲多场次结构法,多条线索交错的立体化效果,每场设“报告员”。 9、路翎 《云雀》 对处在历史转折时期的知识分子复杂内在精神的开掘。 ㈢讽刺喜剧创作的发展 初期讽刺中夹杂愤激,喜剧内含着悲剧,后只剩下辛辣的嘲弄,出现纯粹的喜剧。 1、陈白尘 《魔窟》 暴露沦陷区敌伪丑态。 《乱世男女》 嘲弄由南京逃难的“都市的渣滓”。 《结婚进行曲》 借妇女职业问题写国统区社会不合理现象。“悲喜剧”。 《后方小喜剧》 讽刺官僚机构的腐朽性。 《升官图》 纯粹的喜剧。手法夸张,人物、情节漫画化,追求痛快淋漓的戏剧效果。反映了特定的时代情绪。 2、老舍 《残雾》 嘲讽抗战官僚。 《面子问题》 “面子”观念在抗战时期官僚机构中的表现。 《归去来兮》 讽刺知识分子弱点,“多余人”典型和“改造国民性”主题。小说化的戏剧,注重性格创造。 3、袁俊 “世态喜剧”的倾向。 《小城》 西方自由恋爱之风在内地小城的畸形变态。 《边城故事》 边地兴办机器采矿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引起的风波与变质。 《山城故事》 现代知识分子在现实中碰壁后转向投机事业,“以恶抗恶”的心理病态。 《美国总统号》 4、丁西林 《三块钱国币》 从人物性格差异与碰撞中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喜剧性。 《妙峰山》 善意而热忱的讽刺,未来“现代中国社会”及“现代中国人”的理想蓝图。 三、沦陷区:职业化、商业化的“剧场戏剧”的繁荣 1、职业性剧团涌现 东北三大剧团:长春大同剧团、沈阳协和剧团、哈尔滨剧团。 北平:北平剧社、四一剧社,1944“话剧年”。 上海:苦干剧团、中国旅行剧团、新华艺术剧团、同茂剧团(国华)、上海艺术剧团、上海联艺剧团、国风剧团。 2、商业性演出 早期文明戏的影响,舞台演出成为戏剧的中心环节,也有商业化之负面后果。 3、创作出版热潮 上海世界书局《剧本丛刊》,上海正中书局“现代戏剧丛书”。 4、市民化倾向 《秋海棠》 “第一出深入民间的话剧”(张爱玲) ①追逐热点题材 市民伦理观的贯穿,体现传统市民理想。 反映宫廷政治为主的历史剧:姚克《清宫怨》、周贻白《天外天》 描写民间艺人悲欢离合:秦瘦鸥顾仲彝等《秋海棠》 抒写都市家庭生活:石华父(陈鳞瑞)《职业妇女》 暴露旧式大家庭罪恶:费穆《浮生六记》 侦探剧、神话剧:陈绵《天罗地网》(《干嘛?》)、顾仲彝《八仙外传》 ②话剧与传统戏曲的联姻 题材、手法、表演,穿插戏曲以至同台演出。 ③审美趣味 强调喜剧性,悲喜兼具、寓哭于笑。 5、杨绛 “喜剧双璧” 《称心如意》 寄人篱下的孤女,孽生于中西文化病态层面的虚伪自私。 《弄真成假》 互相欺骗的成功的婚姻。展示 “里弄文化”,庸俗而有生命力的小市民典型。“以雅入俗”,摆脱了简单的价值判断的智慧的观照。
/
本文档为【现代文学整理-戏剧】,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