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

2011-10-22 20页 doc 112KB 14阅读

用户头像

is_085182

暂无简介

举报
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讲义 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 一、理论篇 (一)申论的含义 “申论”出自春秋时期我国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申而论之”。所谓“申”即“申诉”、“申辩”,也就是说明的意思;所谓“论”即“论述”,也就是进行论证。 (二)《申论》考试测评的能力要素 在我国改革不断引向深入的今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机关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机关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政策水平,从执政能力层面上还要求他们要具有搜集、分析、整理资料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具体地说,它通过四个界定的环节来完成测试应试者各方面能力要素的...
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
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讲义 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 一、理论篇 (一)申论的含义 “申论”出自春秋时期我国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申而论之”。所谓“申”即“申诉”、“申辩”,也就是说明的意思;所谓“论”即“论述”,也就是进行论证。 (二)《申论》考试测评的能力要素 在我国改革不断引向深入的今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机关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机关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政策水平,从执政能力层面上还要求他们要具有搜集、分析、整理资料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具体地说,它通过四个界定的环节来完成测试应试者各方面能力要素的。 1、阅读资料。这是《申论》考试第一环节,也是《申论》考试的基础环节。这个环节主要测评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也就是要求应试者把一篇“半成品”的资料进行分析,并上升到理性高度来认识,找出众多资料、分散事物、隐含观点的内在联系,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这个环节虽然未用文字在答卷上反映,却是完成其它三个环节的前提条件。 2、概括要点。这是《申论》考试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主要测评应试者分析、抽象、概括能力。也就是要求应试者在正确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分门别类地进行筛选、加工,按一定的逻辑思路,提炼出所给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可以说,它是阅读材料环节的小结。这个环节完成得好不好,会直接影响提出的对策是否具有针对性,影响到将要进行的论证是否有扎实的立论基础。“概括要点”的目的,在于准确地把握给定的资料的主要内容以便进一步着手解决问题。能不能有效解决面临的主要问题,取决于对复杂情况的准确判断,有时候情况复杂,问题纷呈,彼此交错,就得分析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才有可能着手解决问题;有时候问题比较集中,但反应(或反映)千差万别,就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否则解决问题就难以把握适当的分寸尺度。 3、提出对策。这是《申论》考试的第三环节,也是《申论》考试的关键环节。这个环节主要测评应试者思维的开阔程度、创新意识、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给应试者提供了充分发挥的自由空间,应试者可根据各自的知识、阅历、生活经验,对同一问题各抒己见,见仁见智。需要注意的是,必须结合给定的资料所涉及的范围和条件,才有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4、进行论证。这是《申论》考试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个环节主要测评应试者借助语言文字将自己的思想、意识较为准确表达出来的能力,它是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能力的表现。它要求应试者充分利用给定资料,切中主要问题,全面阐明、论证自己的见解。前面三个环节尽管非常重要,不容任何懈怠,但相对于最后这个环节来说都是铺垫。论证环节,需要浓墨重彩,淋漓尽致。这不仅因为它所占字数多,分值相对较高,而且一个人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准、思维品质、文字表达都将在这个环节得到更全面、更充分的展示。 (三)、《申论》考试的特点 1、​ 从考试背景资料的内容上看,它具有宽泛性、科学性、针对性等特点。 (1)、宽泛性。它是指所给定的背景资料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法律、教育、道德、管理、人事、工作作风、公共交通、地理环境、行为准则等。例如:它可能涉及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和生活、构建和谐社会、加入WTO的如何遵循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促进合理的人才流动、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办学水平、遵循科学发展观进行经济的宏观调控、城市建设与文化保护、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遵守行为准则提高市民素质、浓厚城市精神增强城市内涵等一系列问题。 (2)、科学性。它是针对现阶段国家工作人员素养目标而定的。 它可从以下层面来理解:给定的的背景资料的内容是近期发生的抑或是大家在近期较为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而且所反应的问题大部分已经定论。例如近几年来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的背景资料涉及到的环境保护、人才流动、加入WTO以后对我国的影响等便是明证。当然,也不排除给定的背景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尚无定论或存在争议,尽管出题的概率较小。无论如何,它都要求应试者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政策水平、理论功底、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是国家工作人员不容或缺的素养。另外,所给的背景材料应试者一般都感觉确实有东西可写,不存在专业之间的界限,也就是所考的内容给应试者竞争的机会是较为均等的。 (3)、针对性。一是指所给的背景资料所反映的问题具有现实针对性,它反映是政策的某一方面,社会生活的某一现象、某一领域存在的问题等。二是指回答问题的针对性。它要求应试者依据文本,认真阅读和思考,把握背景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进行回答和写作,任何脱离文本的宏论都是不合乎要求的。 2、从《申论》考试的形式来看,它的结构较为。总体上分三大部分:首先是注意事项部分,说明答卷的要求、时间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其次是《申论》写作的背景材料部分;最后是申论要求部分,要求应试者在弄清背景材料的基础上完成题目。 下面所例举的是《2001年中央、国家机关考试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公务员申论试卷》: 2001年中央、国家机关考试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公务员《申论》试题 满分:100分 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资料的能力与对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位置。 (二)、资料: 2000年10月19日,美国联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一个顾问委员会紧急建议:应把含笨丙醇胺(英文缩写“PPA”)的药物列为禁药。这以后的一段时间,PPA问题成为一个全球性“热点”。 我国有的传媒称为:一石激起千层浪,PPA让全球“大感冒”。 (1)、PPA在治疗感冒、咳嗽以及一些减肥的非处方类药品的成份中十分常见。美国耶鲁大学的霍尔维兹博士及同事对2000个成年人(包括702个脑中风病人)进行了长达5年的跟踪研究,得出结论:服用含有PPA药物的病人容易发生脑中风,应禁止使用。美国联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接受了这一建议。 (2)、一些美国公司第二天便推出了新药。据透露,他们此前已知道耶鲁大学在作有关研究,便暗中研制不含PPA的新药,以便一旦PPA禁用,立即把新药推向市场。一些著名的药品经销公司除立即把相关药品撤下货架,还张贴告示,同意顾客退货且全额退款。有些公司却不愿采取行动,他们辩解说:“食品和药品局只是提出建议,而没有声明回收药品,我们没有理由把药品撤下来。”但“PPA事件”越炒越热,他们怕砸自己的牌子,最终还是不得不把所有相关药品撤下货架。 (3)、一些美国律师认为很有必要问一问:制药公司是否早知道或者应知道PPA对人体的危害。知道或应该知道,都是一种过失。如果知道而没有告诉大众,就可以认定是故意过失,这意味着这些公司应受惩罚。 (4)、英国有关部门对PPA进行了调查,认为PPA导致脑出血的证据很不充分,只是有加大中风危险的可能。有关发言人说,英国治感冒和咳嗽的药品虽含PPA,但对其含量的限制比美国严得多,所以英国患者面临的风险可以忽略不计。尽管如此,卫生部门还是列出了14种药店中常见的含用 PPA的药品名称。 (5)、日本厚生省统计,目前日本市面上销售的药物中有65种含PPA。日本媒体迅速向社会公布了这些药物的名称,提醒公众选择药物注意安全。日本厚生省表示,虽然美国已开始没收含PPA成份的药物,但日本暂不采取类似行动。因为在美国PPA被广泛用于减肥药,在日本只允许用于感冒药,而服用此类药物引发脑溢血的概率极低(仅有一例)。不过日本许多感冒患者却无视政府的表态,坚决拒服含有PPA成份的感冒药。 (6)、墨西哥在2000年11月10日宣布禁售53种与PPA有关的药品,“感冒药”立即成为墨西哥的主要话题之一。不少患者宁愿高烧不退或咳嗽不止,也不敢使用任何一种抗感冒药品。许多医院和药店纷纷向制药厂退药,有关厂家和销售商损失惨重。 (7)、含PPA的感冒药从美国市场撤出后,有不含PPA的感冒药立即成为抢手货。加利福尼亚洲一位名叫维克多利娅的小学教师用几年时间研制出的一种不含PPA的抗感冒药,不仅堂堂正正登上加州药店柜台,而且受到全美6000多家药店的青睐。 (8)、2000年11月16日,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立即暂停使用和销售含PPA的药品制剂,同时,对含PPA的新药、仿制药、进口药的审批工作也暂停,进一步处理意见正在研究中。生产“康泰克”的中美史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表示服从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相关决定。 (9)、康泰克原是许多北京人感冒后的首选药,一夜之间成了过街老鼠。不少读者纷纷向药品管理部门或新闻媒体咨询“药品不良反应有多严重”、“以前吃了康泰克这种含有PPA的药怎么办”、“药品有不良反应为何还让它上市”、“应不应向厂家索赔”等。一时间,老百姓对再简单不过的感冒吃药犯上了迷惑。 (10)、北京市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申心负责人说,近五年,接到过数例使用康泰克出现不良反应的报告,一例为头痛,一例为呕吐,其余均匀皮疹。迄今为止,还没有吃了康泰克引起心律失常、高血压、急性肾炎、失眠等不良反应的报告,更没有造成脑中风等严重后果的个案。 (11)、专家指出,药品不良反应一般要滞后很长时间才被发现。例如听力残疾的致聋原因绝大多数和药有关,但发现这些患者的致聋是由于某药品的不良反应,已经是几年甚至十几年之后的事了。国家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主要的目的就是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减少药害事件,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三)、申论要求: 1、有条理地概述这些材料的主要内容,字数不超过200字。 2、假定你是某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请你就PPA风波所引发的问题提出善后处理意见,字数不超过300字。 3、据上述材料,自选某一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 下面根据例举试题,对《申论》考试的基本结构及测试要求作简要说明。 (1)、注意事项部分。该部分是针对应试者的应试作答而提出的指导性建议。 (2)、资料部分。给定的一篇或一组资料,内容可能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法律、道德、教育等社会现象诸方面,反映的基本上是社会现实生活中近期大家关注的某一热点问题,而不会涉及重大理论问题或专业性极强的技术问题。 (3)、提出申论要求部分。该部分要求应试者在弄清给定资料的基础上完成若干题目。从近几年中央、上海市及其他省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来看,有几种情况:一是“申论要求”涉及三个主要方面,即全面认真地阅读所给定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与提炼,用短小的篇幅和精炼的文字(150-200字),准确地概括出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或主要内容;应试者根据自己对所给资料的理解,用300字左右的篇幅,针对资料中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就所给定的资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题目进行论述。二是“申论要求”涉及两个主要方面,即上面言及的第一和第三方面,省略了第二方面。 《申论》考试在考试形式上除具有上述特点外,还具有灵活多样性和考试答案非统一性的特点。 (1)、灵活多样性。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表达方式的灵活性。其二是申论要求的灵活性。 (2)、考试答案的非统一性。考试答案的非统一性主要指的是“方案”部分和论证部分。 4、《申论》考试与传统的材料作文的不同 (1)、从所给的背景资料来看,材料作文所给的大都篇幅短小,反映的问题较为单一且容易把握,而《申论》考试所给的资料篇幅较长,反映的问题较为复杂:反映的主要问题中可能会涉及到社会问题的各个方面。 (2)、材料作文所给的资料一般都独自连缀成篇,且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没有阅读障碍,而《申论》考试给定的文本大都是不集中地、分散地反映某一问题,并有阅读障碍。归纳起来,命题者可能在背景资料中设置以下障碍: a、所给的资料可能是一组不按人们的思维顺序排列的资料,容易造成顺序上的误导; b、堆砌一些和所反映的问题无关的或关系不大的资料,诱其上当。 C、有一些资料虽反映了主要问题但不厌其细。 以下例举的是2001年上海市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申论》试题的背景资料。 材料: (1)沙尘暴,中国人新世纪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 (2)沙尘暴的危害和影响可能超出你的想象。 (3)治理沙尘暴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4)沙尘暴古已有之,内蒙古的牧民称之为“黄毛风”,但它的频繁发生则是近年的事。据统计,中国去年近20个省会城市受源起西北地区的沙尘污染,其中远至重庆、南京和杭州等地。半个中国都在沙尘暴的威胁之下。 (5)这是一组已被媒体反复引用的数据: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沙尘暴的发生次数急速上升,50年代5次,60年代8次,70年代13次,80年代14次,90年代23次;2000年一年就发生12次,2001年至今已发生6次、而且起始时间已由往年的三四月份提前至新年的第一天凌晨。 (6)有关专家研究发现,尘土并非来自大沙漠腹地,而是主要来自沙漠边缘正在沙化的草地、耕地、抛荒地。“千万沙尘暴的原因中,人为活动占了70%。”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文斌说。他说,人为活动主要包括过度放牧和草原开垦。目前,内蒙古全区的牲畜存栏数7000万只羊,而整个自治区草场的理论畜量4000多万个羊单位,在部分地区,草场超载率越过300%。近年山羊绒涨价,牧民养山羊的积极性提高、存栏数迅速增加,山羊的适应能力比绵羊强,但对草场的破坏能力则是绵羊的20倍。沙尘暴的背后是土地沙化日益严重,年均扩展速度为:50至60年代,1560平方公里,70至80年代,2100平方公里,90年代2460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 (7)据统计,2000年,内蒙古的牲畜数量不仅未减,反而增加了31%牲畜,总增加头数2553万头。内蒙古提出了“增畜增草,提质提效”的发展战略。内蒙古自治区代主席乌云其木格说:要继续抓好“双增双提”战略的实施,加强草原水利基础建设,建设人工、半人工草场,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草场质量,实现草畜基本平衡,从根本上解决由于牲畜超载过牧造成的草原沙化退化问题。 (8)表面上看,保护生态环境和牧民发展经济是矛盾的,但两个问题的解决无疑是相辅相成的,一个问题解决不了,另一个问题就同样解决不了。 (9)专家测算,近年来,我国每年因风沙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固然是令人痛心疾首的,但这些数字所包含的内容还远远不止这些。沙尘暴对整个社会生活的影响将是十分深远的。 (10)由于土地沙化引起的物种退化,由于不合理的生态建设对生物多样化的破坏,由于牛羊圈养而对生物圈的改变以及牛羊本身的品质、皮毛的退化,从而产生的生态失衡现象将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已受到一些专家的关注。 (11)农牧民们为了生存将改变传统的经济结构,一些企业也将利用治沙契机追逐沙产业的利润,国家将会把大量的奖金投入到保护生态的项目中去,这对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和利润分配必然产生影响。 (12)土地沙化后促使牧民转移、人口自然流动的加速,杀掉或者圈养了牛羊之后的牧区文化的重构,以及沙尘暴带来的种种社会心理问题的诊治,都将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 (13)目前最为紧迫的任务还是如何治理沙尘暴。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指出,在生态问题上,保护现有的草场比治理沙漠要重要得多,有效得多,也容易实施得多。但现在大部分资金都用于治理而不是保护,这是因为治理就意味着有项目,有项目就意味着有利益。生态治理也不可避免地卷进了部门、地方利益的纷争之中。 (14)为数众多的专家们的对沙尘暴的积极反应让人们误以为这是一个纯技术问题,事实上,这是一个远比技术更为复杂的社会问题。 (15)沙尘暴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检讨这些人为因素――人口增长、滥垦乱采、超载放牧、滥用水源,有多少是纯技术问题呢? (16)这些原因并未因为历史的教训而完全得到解决,甚至在新一轮的建设中暴露得更加充分。比如在各部门对生态项目和资金的争先恐后现象中,暴露了财政拨款制度方面的问题。而且由直接实施的一些生态治理工程的低效也是有目共睹的。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唐杰认为,生态环境属于“公共产品”,主要发挥外部效益,要由政府来提供投资,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要充分引进市场机制,发挥利益的引导作用。 (17)有人称如果把建国以来各地所上报植树成活的林木统计起来,每一家人的炕头都挤满了树。谁会对这些树的去向负责任呢?如何建立新的造林监管机制,恐怕涉及到对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问题。 (18)从银川到巴彦浩特途经贺兰山时,我们看见了秦长城。绕山而建的秦长城是为当年抵御匈奴的入侵而修筑的。随后我们又看见了同样绕山而建的生态建设区的围封护栏。如今地沙化的治理也同样具有保家卫国的意义,但是敌人却变成了我们自己。 (19)能否战胜自己,是这场战役的关键。 ①从上面例举的背景资料可以看出:a、分条列项排列共19条资料组成。它所反映的问题是困扰我国环境的最大问题,但不是按照我们正常的思维顺序排列的,顺序上有些杂乱:沙尘暴的危害→沙尘暴的发展→沙尘暴产生的原因→沙尘暴的危害→沙尘暴对社会的影响→沙尘暴治理→沙尘暴产生的原因→沙尘暴治理的措施→沙尘暴治理的关键。我们正常思维顺序应是:沙尘暴的性质→沙尘暴产生的原因→沙尘暴的危害→沙尘暴对社会的影响→治理沙尘暴的措施→治理沙尘暴的关键。b、(4)对沙尘暴名称的介绍、(15)条对沙尘暴产生原因的介绍、(18)条对治理沙尘暴的重要性的介绍等,有的嫌多余,有的虽然和主要问题有联系,但是重复或过于枝蔓。C、(6)、(7)是介绍沙尘暴产生的原因的,而(10)、(11)、(12)条是沙尘暴对社会影响的,但由于介绍较为细致,阅读时极容易扰乱思维,给概括材料带来了影响。 (3)从题目的要求来看,材料作文要求应试者在阅读理解资料的基础上,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而《申论》考试则不同,它是在阅读理解资料之后,首先要概括资料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然后要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最后才是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性文章,可见要求之广、之深、之难和材料作文不可同日而语。 (4)从文章的结构来看,材料作文侧重于对问题的论述,也就是对自己所提出的论点进行正反两方面富有逻辑性的论证,而《申论》考试的论述,则侧重于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申论》考试命题四大发展趋势 一是向“命题形式灵活”方向发展 二是向“命题的现实针对性”方向发展 三是向“命题阅读资料量大面广”方向发展 四是向“命题多样化、灵活性”方向发展 二、信息篇 (一)规范意识 1、规范政府执政行为 (1)诚心政府;(2)责任政府;(3)服务政府;(4)效率政府;(5)法治政府;(6)人文政府。 2、规范行业服务行为 (1)交通行业;(2)生产行业;(3)管理行业(物业、集市贸易等);(4)服务行业(餐饮、旅馆、商场服务、娱乐等);(5)教育行业。 3、规范执法部门执法行为 (1)刑事犯罪与民事纠纷;(2)税金征收;(3)工商执法;(4)市容监察;(5)交通管理执法;(6)环境执法。 4、规范商家竞争行为 (1)提倡良性竞争;(2)杜绝恶性竞争。 5、规范公民个人行为 (1)公德意识培育即“七不规范”与“八荣八耻”;(2)岗位意识和职业精神培育。 (二)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沙尘暴的肆虐,长江、黄河母亲河的污染,臭氧层的局部被破坏和空气的不同程序的污染、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等等,说明了我们发展经济的同时环境也日趋恶化。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我们要时时告诫自己,我们的生存环境日益逼仄,我们要提高环保意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我们的文化传统历来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我们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是一种统一的、和睦的、协调的关系,中国人在自然面前一直保持着一种亲近、一种敬畏。可是在工业化时代,我们对环境的态度完全改变了。我们丧失了对自然的亲近,而日渐与自然疏远隔阂;我们丧失了对自然的敬畏,而代之以不加节制的榨取与征服;我们不再谨慎地维持我们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而是恣意地破坏这种宝贵的均衡。有一个事实可能是大家公认的:肮脏的环境、污染的大气、污浊的河流和海水;几年前的洪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知道了保持水土的重要性,于是中央政府制定了有效的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政策措施,迈出了环境保护的重要一步。万泉河是一个多么纯净清爽的名字!可是长久以来,尽管河两岸修着汉白玉栏杆,河道也整齐壮观,可是万泉河里却流着臭气可闻的污水。特别有讽刺意义的是,在河边,就赫然摆放着这样的标语:还一片碧水蓝天!当我们的河流还流淌着污水的时候,当我们每天闻着露天的巨大垃圾堆发出的臭气的时候,当我们在公园里试图休闲锻炼一番而又不能不同时呼吸着污浊的空气的时候,谈还一片碧水蓝天简直是莫大的讽刺!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如果我们的美丽的河流、山川、蓝天都丧失殆尽的时候,我们的工业化和经济增长有意义吗?因此,我们要提高环保意识,我们不但要治标,还要治本,而治本的关键在环境保护与治理污染。 (三)节约意识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快速稳定的增长,经济效益和人民生活水平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我们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影响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些“瓶颈”问题。例如:中国是世界上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2003年我国万元产值(GDP)能耗为2.6吨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倍,日本的12倍。上海是1.07吨,虽在全国处于先进地位,但与国际水平相比仍很落后,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65倍,日本的4.9倍。 我国水资源也不丰富。资料显示:我国人均淡水拥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联合国今年发布的《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中,中国的人均水资源排在了第128位。随着我国人口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都在急剧增长,年取水量已经占到了世界全部取水量的12%,是用水最多的国家之一,这就使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了:每年因缺水造成的工业经济损失上千亿元,农田受旱面积达到4亿亩(占耕地总量的1/4);全国660座城市有约400座城市缺水,100多座城市严重缺水。切实保障人民安全饮水的权利,合理利用和妥善保护水资源已成为上上下下的共识,也是各级政府必须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如此等等。 (四)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 我国国门已逐步地全方位地向世界打开,作为一个公民无论何时、何地、何情,都要自觉地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绝不允许损害国家、民族利益的行为存在。“位卑未敢忘忧国”。走出国门,领略异国风情与文化,不要忘记一举手一投足却彰显的是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和外商谈判,绝不能因一已之私利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我们要自觉地维护国家的信誉与民族的形象。 (五)法制意识 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考试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公务员《申论》试题所给的背景资料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某省某市居民H因脑溢血留下严重后遗症。超标噪音是其致病诱因之一。H向市环保局提出向噪音主要来源――住处附近某印刷总公司的索赔要求。该印刷公司不服环保局要求其赔偿决定,诉诸区法院,而法院却作出有利于印刷公司的判决。H没有因此善罢干休,拿起法律作为武器,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该资料虽然反映的是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经常遇到问题:传统遗留和盲目建设造成的城市建设布局不合理给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而这种影响一时又很难加以消除。而另一个方面也反映了当人们的生活受到严重干扰的时候,人们知道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充分说明人们法制意识的增强。随着我国逐步走向法制化,作为公民必须要具有法制意识,有了这种意识一方面在工作和生活中就会想办法维护自己的权益,政府的许多行为就会受到制约,促使政府的行为比较规范;另一方面,公民有了这种意识,也会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六)、创新意识 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第一,创新意识是决定一个国家、民族创新能力最直接的精神力量。在今天,创新能力实际上就是国家、民族发展能力的代名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解决自身生存发展问题能力大小的最客观和最重要的标志。虽然我们不能说创新意识就是创新能力本身,但我们却能肯定地说,创新意识薄弱的民族绝不会有很强的创新能力。 第二,创新意识促成社会多种因素的变化,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创新意识源于社会生产方式,它的形成和发展必然进一步推动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 应当特别指出的是创新意识对教育发生的重大影响值得我们关注。创新意识的扩展,更有利于创新活动的进行,更有利于创新人才的成长和大量涌现。如果离开这样的环境,要塑造人的创造性精神品质,显然是无法成功的。 第三,创新意识能促成人才素质结构的变化,提升人的本质力量。创新意识实质上确定了一种新的人才标准,它代表着人才素质变化的性质和方向,它输出着一种重要的信息:社会需要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有开拓精神的人、有新思想道德素质和现代科学文化素质的人。它客观上引导人们朝这个目标提高自己的素质,使人的本质力量在更高的层次上得以确证。 总之,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需要以创新意识的引导为前提,它激发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的进一步发挥,从而使人自身的内涵获得极大丰富和扩展。就人类自身而言,创新已成为人类的本性和本质特征,创新带给人的精神愉悦是任何物质享受和感官享乐无法比拟的。在这个意义上,创新是人类自我实现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人类本质力量的确证,它增进了人的智慧,最大限度地唤醒、激活了人类的潜能,对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开发意义重大。 (七)民族精神、城市精神和申博精神 弘扬民族精神,首先要让大家了解民族精神,不能只了解外来文化、西方文化。数千年来,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民族历史的土壤之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光彩夺目、普照人间。诸如“天下为公”的尚公精神,“发奋忘食,乐以忘忧”、“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三军中以夺帅也,匹夫不可以夺志”、“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和民族气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忧国忧民的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崇尚仁义,厚德载物”的雍容大度、包容万物的宽容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懈追求精神;“刻苦自励”、“头悬梁、锥刺股”的勤学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 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积淀和发展而成的,从而不断推动社会的前进,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不但继承和弘扬了民族精神,而且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惊天动地、气贯长虹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解放以后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我国人民用智慧和生命绘就了一幅幅壮丽的中华民族精神新画卷,包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1998年的“抗洪精神”、2003年抗击“非典”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 我们的责任就是要把这些伟大的民族精神不断地向各族人民宣传,并深深扎根在他们的脑海里。民族精神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容和目标。在国家危亡的革命战争时代,民族精神主要表现在能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在人民生命财产遇到危难时刻,民族精神主要表现在能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而和平时期在日常工作学习中,民族精神表现在能爱岗敬业、勤奋进取、勇于创新。当代人弘扬民族精神,应表现在勤奋学习、练好本领,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而努力攀登科学文化高峰。 我们还要让大家了解我国的实情,从而更加深刻认识到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从国际形势看,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高新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正面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目前最缺的是高层次、高科技人才。我国是人口大国,人才弱国,人力资源大国,人力资本弱国。要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之路,关键是培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这一历史的责任落在现时代的青少年身上。攀登科学文化高峰,必须弘扬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的精神。 在上海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好的时候,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城市的现代化,最难也是最关键的,就是人的素质和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现代化。因此上海要加强城市发展的软件建设,培育和塑造上海城市精神。 那么什么是城市精神呢?我们认为,城市精神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 城市公德精神:(1)公共道德,公共秩序; (2)职业道德,家庭美德;(3)生态意识,环境意识。 2、公民精神:(1)从政治和法律层面来看,它包括自由精神、平等精神、法制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理性精神,这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交汇部分;(2)居民的价值观,它包括精神境界、理想信念、行为方式、风俗习惯等。 3、时代精神:概言之,它就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海纳百川、追求卓越。 4、人文精神。它包括:(1)要有文化品味、艺术韵味和个性魅力;(2)要有人文关怀,也就是人与人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关注生命本体,而不是颇此之间交往的疏离和老死不相往来的冷漠。 上海从激烈的申博竞争中得胜,证明上海作为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已经在全球站稳了脚跟,但必须知道,上海市民的素质还不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准,这需要上海市政府在今后的几年里划世博会的机会,开展全民素质教育,真正改善城市的形象。回想在申博的日日夜夜里,广大市民以“顾全大局、通力协作,积极参与、争做主人,兢兢业业、不辞辛劳,认真负责恪尽职守”的精神,万众一心,积极参与和支持申博工作。这正是上海人民塑造出崭新的“申博精神”。 (八)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1、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工程 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是我们党领导和执政的重要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素质不断提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但是,我们仍要清醒地看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在执政能力建设上,无论是认识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突出的表现:一是领导经济的能力,尤其是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二是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政治核心作用及保证监督作用都还存在发挥不力的情况;三是处理复杂问题和依法执政的能力还不强。为此,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要求,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从基础上巩固,从素质上提高,从机制上完善,从功能上明晰,切实将其作为关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性工程抓实抓好。那么,怎样才能抓好呢? 一是要从基础上巩固,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着力点;二是要从素质上提高,把党员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保证;三是要从机制上完善,建立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机制;四是要从功能上明晰,按照统一要求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的原则,明确不同类型基层组织的具体执政功能。 2、最大的执政能力 党的执政能力,从根本上还是要解决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感问题。从这一意义上讲,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最大的执政能力,又是执政能力建设的最终目的。 首先,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其次“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最后,要把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作为检验执政效绩的根本标准。这里有两点要注意的:一是这种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建设。在经济发展上,要提高生产力水平,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其次在政治发展上,要建立民情民意反映制度,让广大人民群众反映问题渠道畅通。二是要把评判执政效绩的权力交给群众。 3、迈向执政的新境界 执政不仅仅要有历史和法律赋予的执政资格,也要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执政不能仅仅满足于已经执政和能够执住政,更要通过优化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来执好政。已执政不等于执好政。执住政的模式多种多样,不计成本与代价,无限制扩大执政机器能维持住政权;不考虑方式方法,一味地包办管制也能求得政权在握。但这都不是,也不能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选择。中国共产党意识到要执好政,治政方略是根本,所以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主张因要维护党的权威而让党凌驾于法律之上,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执政决不是为执政而执政,而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人民执政。 (九)构建和谐社会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公认。同时应当看到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已经和即将发生的深刻变化,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大量的矛盾甚至会集中出现。中国的发展面临关键的临界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显示,从人均1000美元到3000美元这样一个时期是多事之秋。顺利地度过这一临界点,中国社会就会进入一个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的轨道;否则,便可能会出现“拉美化”的局面。“拉美化”是一种病态的现代社会。在这样的社会当中,人均GDP或许不低,但是失业率居高不下,贫富差距过于悬殊,社会动荡不安。“拉美化”是国际公认的现代化失败的典型。 为了防患于未然,顺利度过发展的临界点,需要做很多事情。其中的关键在于,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形成社会阶层之间良性的、公正合理的互动结构。 和谐社会的第一个标志是,社会阶层之间的相互开放和平等进入。在现代社会中,作为公民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平等的基本权利。基于这种平等的基本权利,任何阶层特别是具有较高社会位置的阶层都不应以任何理由人为地设置障碍,来排斥其他阶层的社会成员进入本阶层,以达到维护本阶层特有利益的目的。对于任何一个社会成员来说,只要是具备了某种能力,就应当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得到相应的社会位置。同时还应当看到,社会成员的平等权利和自由追求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社会流动机制来实现和保证的。社会流动的重要功能在于,可以为社会位置较低的弱势群体成员处境的改善提供平等的机会,同时,又可以为优秀者自致性的胜出提供有效的途径。就一般情况而言,一个社会的社会流动程度越高,就越意味着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希望。反观中国现实社会,目前仍然存在不少有碍于社会阶层相互开放和平等进入的、必须予以消除的因素,如不平等的户籍制度、进入公务员阶层的身份资格限制、对民营企业家进入一些行业的限制等等。 和谐社会的第二个标志是,各种阶层应当得到有所差别的并且是恰如其分的回报。在现代社会的条件下,只能按照贡献进行分配。这里所说的“贡献”,不只是限于人们在“经济效益”方面的贡献,而是包括了人们对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贡献。按照贡献进行分配的公正规则体现了对社会各个阶层直接性贡献的承认,体现了对阶层之间、行业之间正当的合理的差异性的承认。应当看到,各个行业领域、各种职业分工的差别,对从业人员的劳动复杂程度、具体的工作技能以及工作的难度具有不同的要求,而且,市场对于不同的物品也有着不同程度的需求,不同行业领域的从业人员也因之对社会具有了不同的贡献。可见,根据不同的贡献进行有所差别的分配是合理的。 和谐社会的第三个标志是,社会各个阶层之间应当保持着一种互惠互利的公正规则。社会阶层之间的互惠互利表现为:处在较高位置的阶层的利益增进不能以损害处在较低位置的阶层的利益为必要的前提条件;相反,在较高位置的阶层的利益增进的同时,较低位置阶层的处境应当随之得到改善。一种比较容易出现的现象是:由于位置较高的阶层在各种资源拥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所以,这些阶层在同利益相关的制度设计、政策安排诸方面也就相应地拥有较大的影响力,进而就可能利用种种优势造成一种使位置较低的阶层受损而使自己获益的局面。一旦如此,那么对于合作的另一方亦即位置较低的阶层来说是十分不公的,必定会使位置较低的阶层产生诸如不满、抵触、甚至是反抗的情形、以至于造成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恶性互动。 需要提及的是,就构建和谐社会而言,在中国现阶段要特别注意防止两种有害倾向的蔓延:一种倾向是“劫富济贫”、“仇富”的倾向。由于中国的平均主义传统源远流长,也由于某些致富者确实存在着违规违法现象,因而“劫富济贫”、“仇富”倾向容易抬头。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有碍于整个社会财富的积累。这种倾向如果得以蔓延,会破坏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所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以及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和谐。另一种有害的倾向是“劫贫济富”,即通过损害民众尤其是低收入者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利益,使社会财富向少数人一方聚集。这种作法如果盛行,会扭曲小康社会的目标,并激化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是要“惠及十几亿人口”,而不仅仅是“惠及”少数人。 (十)诚信精神 从本意上讲,诚信是一种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人们建立了一种诚信和谐的社会关系,是绝大多数人所期待的。但我们已看到在一定程度上的诚信危机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假货充斥市场,销售后的服务不兑现,行政部门报喜不报忧,借贷逾期不还等。一个社会的诚信程度从来就是衡量国民的人文素质以及社会生活水准的重要标志,更是衡量其政治制度化水平及政治秩序的重要标准。社会普遍诚信等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不仅需要提倡、号召,而且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制度设计、政府的积极作为、精英人物的导向作用等等的社会机制的作用。人的诚信是在活生生的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社会的任何制度性结构和权威性导向都直接、间接地对社会成员的观念和行为产生影响;如果一个社会在普遍诚信方面发生了什么问题的话,那么应从一些制度性的环境中去寻找根源和基础。 (十一)宏观调控与统筹发展 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2005年经济工作首项主要任务就是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如果联系200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使用了“经济周期”的概念,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的经济运行态势判断,可以表明中央政府已在经济周期和经济成长阶段的框架内考虑宏观调控问题,目标是尽力缓解经济大起大落的周期性波动,维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政府对经济进行调控的理论依据是存在着市场失灵。一般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存在着更大的缺陷,诸如市场发育程度低,缺乏有效竞争,外部大量存在。公共产品供给障碍,价格体系扭曲等等,这些市场缺陷有赖于政府的干预去弥补。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处于转型过程中。经过2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中国社会经济的市场性因素有很大增强,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导向趋势已经确立。但是,中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时间毕竟很短,市场体系的发育成熟还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价格机制配置资源的微观基础和制度条件仍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剧烈震荡,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了对经济发展实行有利导向,就需要政府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统筹国内、国际各方面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十六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预示着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将以全新的发展观作为基本指导方针。这一指导方针是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历史性总结的产物,更是面对WTO时代、加快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发展思路。新发展观的核心是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从制度安排的视野克服市场经济的不完全性和非对称性,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统筹发展一是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必须彻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管理体制,必须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为核心,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二是要实现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必须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变迁与转型,努力构建公共管理体制。当前,在体制转轨时期所暴露的诸多问题,往往直接表现为经济利益矛盾,但其实质都不会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经济与社会一体化的问题。三是要实现区域统筹发展,必须改革条块分割的行政区划体制;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改变以短期政绩为主要指标的考核指标体系;要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必须改变崇尚规模管理、轻视质量管理的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 (十二)教育问题 目前,反映最多的是教育。在教育的价值中,人们历来重功能而轻本体,而且只重单一功能,如“书中自有黄金屋”,“学而优则仁”;如读书只为求职盲目攀高等等。诸如此类教育价值的观点,实际上是让自然人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再次使人陷入分裂状态,把教育引向异化。那种脱离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片面追求升学率,就业以岗位为中心,唯钱是举,一味追求物质利益的教育,它所追求的是一种典型的功利教育价值观念。这种教育的异化表现为把教育价值定位为以功利主义为导向,教育的最终目的只是单纯为获得个人物质经济方面的成功。这种所谓的“成功教育”与人的发展需要是不完全符合的,功利主义的教育依据急需程度来定义教育价值的高低,将物质或经济方面的利益作为终极目的,注重现实而忽视了未来。 事实上,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是全面的,而非单一的。教育必须要“铸人铸魂”。教育“铸人铸魂”就是要坚持“德育为先”。育人必先育德,育德必先育魂。现代社会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舞台,教育不再是封闭的“玻璃瓶”,成长于社会转型期的受教育者的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新形势下的教育首先要树立全局观念,坚持“德育为先”。德育教育要做到与时俱进,更加紧贴时代发展的脉搏。德育教育内容不再是虚无缥缈也不允许虚无缥缈,在突出时效性的同时,切实加强人生理想信念教育、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将个人人生理想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中的时代潮流中,确立国家利益至上的基本价值观念。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中,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开放胸怀,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在提升自身的同时,不是被动地去适应社会,而是积极地去迎接社会的挑战。 教育的价值核心是“铸人铸魂”。“铸人铸魂”就是真正把受教育者当作一个生命体、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来看待。教育“铸人铸魂”赋予新的“学生观”,立足于人的生命整体,强化美行雅止培养,使学生的知识、能力、体魄、内质、个性、创造性以及社会适应性都会得到良好的发展,培养“完整”意义上的人。这就决定我们的教育,无论是幼儿园、中小学还是高等教育,都必须将着眼点放在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上来。注重综合素质培养,要不断开发人的创造性潜能,不断提高受教育者的创造性和创造能力,而创造力的提升最终需要综合素质作为基础。它不仅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自身不断改革和发展的内在需要。 三、技巧篇 这里重点是对不同题型作答规律的研究。在未探讨之前,首先要了解近几年《申论》考试几种类型。从大的方面来说,从内容上来看基本上可以分成三种: 1、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着力去解决的; 2、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新的事物,既存在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因素,需要我们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考虑的; 3、在社会生活中,出现模范人物,我们应向其学习,使整个社会始终朝着积极向上的目标迈进。 在这三类试卷中,研究第一种类型解答方法是我们研究《申论》考试作答规律的基础。抓住主要矛盾方面,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下面就第一种类型的试卷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阅读材料,概括材料主要内容(主要问题)的重点及技巧。 1、判断中心语句和中心语段。 要想较为全面地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首先要准确地判断中心语句和中心语段。 中心语句有时放在段落的开头,有时放在段落的中间,有时则放在段落的结尾,没有具体的标准,但也有规律可循:大多放在每段落之首或结尾。 中心段落一般放在给定材料的尾部,并有一些显著性特征或标志:如“总之”、“最终”、“结果”、“总而言之”等等。 2、概括和提炼。 如要概括和提炼主要内容,中心句和中心段是不能或缺的材料。一般说来,按照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认识问题的方式方法,这类试卷有可能涵盖以下要点,需要我们在概括提炼时认真对待。 (1)问题的实质; (2)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3)问题发展的过程或程度; (4)问题的严重危害及后果; (5)问题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6)解决问题的措施或主要突破口。 下面我们就2001年上海市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申论》试题的背景资料进行阅读、概括和提炼的训练。材料见P8 页。 环节这里从略。 参考答案:沙尘暴已成为新世纪困扰我国最大的环境问题。沙尘暴和产生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滥垦乱采、超载放牧等。现在沙尘暴发生的次数急遽上升,不仅使我国蒙受高额的经济损失,还将对整个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如造成物种退化、环境污染等。就目前解决沙尘暴所暴露出来的问题看,保护比治理更重要。在治理过程中,要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建立新的监管机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引进市场机制,发挥利益的引导作用。能否战胜沙尘暴,关键是能否战胜自己。 下面例举一份背景资料并把答案附后。阅读之后,对照《参考答案》,有什么想法? 请阅读下面的资料,概括其主要内容: 武汉市法制办传来消息,武汉市相关政府部门将采用“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度”来对付公务员的“慢作为”。 在社会经济取得突飞猛进的今天,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政府系统在工作作风转变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一些干部作风态度差,中心意识、服务意识不强,不作为、慢作为,甚至乱作为。 眼下,各级政府正在积极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公务员的“不作为、乱作为”成为监督的焦点,然而公务员“慢作为”却因为种种原因一度被忽视。有人对“慢作为”这样解释:习惯于按部就班,不论问题的难易缓急,都是研究研究,请示领导后再答复,使一些当天可以处理的事情不能迅速处理。 其实,“慢作为”和“不作为”、“乱作为”在本质上并没什么不一样。它们与中纪委三次全会提出的“四大纪律”、“八项要求”格格不入,与公务员的基本要求格格不入,损害政府的机体和功能,降低行政效率水平,影响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慢作为”比“不作为”、“乱作为”更可怕。因为“慢作为”比较隐蔽,难以被察觉,即便被察觉了,也难以给予“定罪”。换句语说,“慢作为”就像是糖尿病,看起来没事,可实质上隐患大,并很可能会危及到“生命”,即政府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 因此,对“慢作为”的治理势在必行,但更应该提前着手,趁在“病入膏肓”之前。如今,为了解决“慢作为”带来的危害,武汉市相关政府部门明确提出,将在系统内实施首问负责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度:凡本部门的事情,部门内任何一职员都要给当事人明确的答复并限时办理。这种为人民服务、对民众负责的态度和举措显然值得肯定和借鉴。 然而,要彻底根治“慢作为”,仅仅依靠“首问负责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度”显然不够,还需要根据工作特点,找准薄弱环节,细化、完善公务员的相关考核标准和措施办法。比如,规范处理一些没有明确处理时限的工作;统一一些既怕不作为,又怕乱作为,公务员自身又把握不定的复杂问题的处理原则等。与此同时,各级监察机关作为行使监察职能的专门机构,要加强对政府部门履行职责的监督检查。 人们常说,社会在转型,政府需再造。现代意义上的政府应该是有限政府、有效政府、服务政府、透明政府、责任政府等等。不管对政府的要求和目标如何定位,我们都可以看出,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应该讲效率,应该有责任意识,应该为人民服务。在政府具体行为的落实过程中,只有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一项制度有效执行的参照标杆,民意与政情才可能通过一些小小的平台实现无缝对接。从这个意义上讲,细节造就现代政府。正如交易成本经济学大师奥利弗·威廉姆森所言:“行动在于细节。” 其实,民众衡量政府所提出的一项服务改革措施的标准很简单,就是看政府如何做,是否做得比以前更好,如果没做好应如何改进。可以说,细节在时刻考量着每一个政府公务员的服务水平,也深深地影响着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参考答案] 现代化需要现代政府,现代政府推进现代化。中国告别了“短缺经济”,但并不意味着告别了“短缺社会”,与现代化的经济社会相比,我们在许多供给上过剩的同时,却面临着许多“短缺”:短少信用、短少人才、缺少市场秩序等等。可对于转型时期的政府而言,缓解乃至消除社会“短缺”服务,为政府机关提速应该是其努力的最明确方向;而要实现这一切,就应该从根治“慢作为”开始。 另外,有的试题的申论要求是阅读资料后概括主要问题。这里只需适当地调整“2”的顺序,即可得出答案: (1)由什么原因造成什么事件(或问题); (2)事件(或问题)发展的过程怎样; (3)事件(或问题)的性质(或实质)是什么(上升到理论高度); (4)问题的严重危害及后果; (5)解决问题的措施和突破口。 参考答案(略) (二)提出对策的要点及技巧 1、提出对策的原则。 (1)一致性和
/
本文档为【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