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老年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特征和转归

老年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特征和转归

2011-10-25 7页 pdf 394KB 30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7101

暂无简介

举报
老年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特征和转归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0 年第 8 卷第 2 期 ·耳内科专辑· 老年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特征和转归 侯志强 1,2 兰兰 1 王大勇 1 李倩 1 赵阳 1 吴子明 1 王秋菊 1 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北京 100853) 2 南开大学医学院(天津 300071) 【摘要】 目的 描述老年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特征, 分析其预后, 并评估相关听力学和影像学检查的价值。 以便 更好的指导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 对 31 例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和同期治疗的 31 例非老年患者进行了回顾 性研究和对比分析。...
老年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特征和转归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0 年第 8 卷第 2 期 ·耳内科专辑· 老年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特征和转归 侯志强 1,2 兰兰 1 王大勇 1 李倩 1 赵阳 1 吴子明 1 王秋菊 1 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北京 100853) 2 南开大学医学院(天津 300071) 【摘要】 目的 描述老年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特征, 分析其预后, 并评估相关听力学和影像学检查的价值。 以便 更好的指导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 对 31 例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和同期治疗的 31 例非老年患者进行了回顾 性研究和对比分析。 分别将听力损失程度和听力曲线的类型进行分级,并观察其在患者中的分布。 将疗效分为: 无 效、 有效、 显效、 痊愈四个等级。 对患者进行积极的药物治疗, 并进行了纯音测听,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听性脑干 反应, 颈动脉超声, 颞骨 CT, 内听道或颅脑磁共振检查。 结果 老年突聋占所有突聋患者的比例约为 14.6%。伴有 系统疾病的患者极重度耳聋比例高于其他患者。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和听性脑干反应检查可反映出听力损失的程度。 治疗的总有效率不低(54.8%), 但总痊愈率较低(65%), 对侧耳正常的患者疗效好于对侧耳异常的患者, 疗效与病 程无明显相关性。 12 例患者老年进行了言语识别率的检查, 治疗无效患者的治疗前后言语识别率没有明显差异。 而治疗有效的患者治疗后的评分高于治疗前。 结论 老年突聋患者有其独特的临床特征和转归在临床诊疗中应特 殊对待。 通过特殊检查和临床特征可以反映出听力损失程度和预测疗效。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治疗效果; 言语识别率检查; 听力损失; 老年 【中图分类号】 R764.4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922(2010)02-141-07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is of sudden deafness in the elderly HOU Zhi-qiang1,2, LAN Lan1, WANG Da-yong1, LI Qian1, ZHAO Yang1, WU Zi-ming1, WANG Qiu-ju1 1 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853, China 2 Medical College of Nankai Univesity, Tianjin 30007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sudden deafness in the elderly, and detect the prog- nosis. And the value of the auditory and imaging examinations will be identified. The research will mak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easier than before. Methods This is a retrospective research including 31 sudden deafness patients in the el- derly and 31 sudden deafness patients who aren’t old people. The degrees of hearing loss and types of hearing curves were divided into several grade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m was observed. The efficacy was classified into 4 groups: in- effectiveness; effectiveness; marked effectiveness; full recovery. The active treatments, Pure tone test, 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tons,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Carotid artery ultrasound, CT, MRI were undertaked on the patients. 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sudden deafness in the elderly in all the sudden deafness patients approximately was 14.6%. The percentage of profound hearing loss in the patients with system diseases was bigger than others. The degrees of hear- ing loss could be reflected by DPOAE and ABR. The efficacy of 31 patients was 54.8%.The patients with normal unaffect- ed ear recovered better than the patients with abnormal unaffected ear, the pathogenesis isn’t the indication of old people. The differencies of Speech recognition scorces of the elderly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herapies were significant in the patients with effective treatments, but not in the patients with ineffective treatments. Conclusion There were particular features and prognoses in the sudden deafness in the elderly. The degree of hearing loss and the efficacy could be detect- ed by special examinations and clinical features. 【key words】 Sudden deafness; Efficacy, Treatment; Speech discrimination test; Hearing loss; Old age 基金项目:本课由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30830104),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30672310 & 30771203),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 大项目(7070002)以及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6BAI02B06 & 2007BAI18B12)联合资助。 作者简介:侯志强, 男, 山东人, 医学博士。 专业方向:耳聋的基础研究。 Email: houzhiqiang1228@gmail.com 通讯作者:王秋菊, Email: wqcr@263.net 141· · Chinese Journal of Otology Vol. 8, No.2, 2010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 可在数分钟、 数 小时或 3 天以内 , 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 损失, 至少在相连的 2 个频率听力下降 20 dB 以 上 [1]。 除了听力损失之外,常会出现一些伴发的症 状, 如耳鸣、 眩晕、 耳胀满感。 据研究明, 突聋 的发病率在 5 ~ 20 / 10万左右 [2]。 虽然现在关于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假说有微循环 病变、 病毒感染、 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假说 [3], 但到现在为止我们仍不能确定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及 病理机制。因此, 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治疗。 逐渐减量的激素治疗是目前基础的治疗方法, 另外 一些药物也被广泛应用, 如改善耳蜗循环药物、 降 低血液粘稠度药物及抗凝药物、 神经营养类药物以 及抗病毒药物等 [4]。 但是能够它们的治疗确实 有效的临床证据很少 [5-6]。 据欧洲、 美国及日本大量病例研究表明突发性 耳聋的典型病例发生在 43 - 53 岁之间, 男女发病 机会均等 [2, 7-8]。 年龄可能在突发性耳聋的发病中起 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可能具有不同 的临床特征。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多伴发老年性聋 和高血压、 糖尿病等系统疾病, 可能具有与 60 岁 以下突聋病人不同的特点。 本文对 2008 年 7 月到 2010年 1月在本科就诊 的 31例 60岁以上的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和随机抽 取的同期治疗的 31例 60岁以下的突聋患者进行临 床特征的描述和预后分析。 同时对一些听力学检查 和影像学检查的价值进行评估。 并通过这些研究更 好的指导老年突聋患者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1 病例和方法 1.1 病例的收集 本文对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 究, 所有研究对象均来自于 2008 年 7 月到 2010 年 1 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突发 性耳聋患者。 在病例的搜集和整理过程中有如下标 准: (1) 病人的年龄大于或者等于 60 岁的归入老 年组, 对小于 60 岁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 抽取 31 例归入非老年组; (2) 听力损失的发生必 须在 3天之内, 至少有两个相连频率的听力损失超 过 20 dB HL; (3)通过专科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排除 中耳病变; (4) 通过颅脑或内听道核磁共振、 颞骨 CT排除蜗后占位病变。 1.2 听力损失程度的分级 依据 WHO (1997) 年制定的标准, 以 0.5、 1、 2、 4 kHz四个频率的平均听阈为依据, 将听力损失 进行如下分级: 0 级 (正常): 25 dB HL 或者更小; 1级(轻度): 26~40dB HL; 2级(中度): 41~ 60 dB HL; 3 级(重度): 61 ~ 80 dB HL; 4 级(极重度): 81 或者大于 81dB HL。 1.3 听力曲线的分型 本研究将听力曲线分为如下四种类型 (见图 1):低中频下降型: 250、 500、 1 000 Hz其中任意频 率下降15 dB 以上;中高频下降型:≥2 000 Hz 频率 听力下降 15dB 以上;平坦型:所有频率听力下降。 取 500、 1 000、 2 000、 4 000 Hz 平均听阈≤80 dB; 全聋型:所有频率听力下降。 取 500、 1 000、 2 000、 4 000 Hz平均听阈≥81 dB。 1.4 治疗措施 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 主要的治疗包括血管扩 张类药物、 改善微循环类药物、 激素和神经营养类 药物。 本研究采取的治疗方案是: 银杏叶提取物注 射液(金纳多), 前列地尔注射液(凯时), 注射用单 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 溶于生理盐水或 5% 葡萄糖中静脉滴注, 一天一次。 治疗开始头三天应 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每次 10 mg, 每天一次。 然后改为每次 5 mg, 每天一次, 继续应用三天。 口 服药物包括金纳多片,甲钴胺片,甲磺酸倍他司汀。 1.5 疗效分级 依据 2005 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突发性耳聋诊 治指南 [1] 将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分为四级: 痊 愈: 受损频率听阈恢复至正常, 或达健耳水平, 或 达此次患病前水平; 显效: 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 30 dB以上; 有效: 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 15 ~ 30 dB; 无效: 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改善不足 15 dB。 1.6 听力学和影像学检查 在患者治疗期间进行了下列必要的听力学和影 像学检查: 骨气导纯音测听 (Pure tone test); 畸变 产物耳声发射 (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 sions, DPOAE); 听性脑干反应(Audio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 颈动脉超声; 颞骨 CT; 内听道或 颅脑磁共振。 言语识别率是在患者听阈上 30 dB HL 的刺激 声强度下对患者进行 25 个汉语词汇的测试, 然后 计算其正确的百分比, 正常范围为 80% ~ 100%。 1.7 统计方法 本研究应用 SPSS 18.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主 142· ·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0 年第 8 卷第 2 期 图 1 听力曲线的类型 a. 低中频下降型; b.中高频下降型; c.平坦型; d.全聋型 a b c d 要采用的统计方法是 χ2检验、 Fisher 确切概率法和 配对 t检验。 2 结 果 2.1 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 本研究共选取了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 31 例, 平均年龄为 69 岁, 年龄范围在 60 - 82 岁之间。 31 例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为 21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中 的一部分, 占所有突聋患者的比例约为 14.6%。 选 取的所有 31 例患者均为单侧发病, 15 例左耳和 16 例右耳, 21 例男性和 10 例女性。 患者来自全国各 地, 包括 21例(67.7%)北京患者和 10 例(32.3%)京 外患者。 有 14例(45.2%)患者的对侧未突聋耳有听 力损失, 剩余的 17 例 (54.8%) 患者对侧耳的听力 正常。 随机抽取的同期治疗的非老年突聋患者 (<60 岁)31例作为对照组。 平均年龄为 34岁, 年龄范围 在 12 - 59 岁之间。 31 例患者共有 28 例(90.3%)患 者单侧发病, 3 例(9.7%)患者双侧发病。 共有患耳 34 耳 , 左侧发病 22 耳 (64.7%), 右侧发病 12 耳 (35.3%), 男性 17 例,女性 14 例。 31 例患者中,共 有北京患者 12 例 (38.7% ), 京外患者 29 例 (61.3%)。 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 听力曲线类 型、 治疗效果、 病程、 耳闷、 耳鸣和眩晕等临床特 征的分布比例进行了分析, 对各种指标在两组间构 成比进行比较, 并计算 P值(表 1)。 2.2 听力损失程度相关的因素 本研究发现老年组突聋患者伴发系统疾病会加 重其听力损失的程度, 在非老年组和老年组患者, DPOAE 和 ABR 检查均可以反映出听力损失的程度 (表 2,表 3)。 在老年突聋患者组中伴有系统疾病和不伴有系 统疾病患者的对比中, 极重度耳聋所占的比例不 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45 < 0.05)。 老年组在 所有进行 DPOAE检查的 29例患者中, 根据患耳的 测试结果将其分为 3 类: (1)所有频率均引出反应 (0 例); (2)部分频率引出反应(3 例); (3)所有频 率均未引出反应(26例)。 重度耳聋患者的比例在第 (2)和第 (3)组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23 < 0.05)。 将 ABR 的结果分为正常和异常两种情 况。 在 ABR 正常的患者组和异常的患者组的对比 中发现, 极重度耳聋患者的比例在两组中的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0.041<0.05)。 在非老年组中, 伴发系统疾病的患者较少, 31 例患者中仅有有 2 例患有高血压, 1 例患有糖尿 143· · Chinese Journal of Otology Vol. 8, No.2, 2010 病, 各种患病病人组间重度听力损失比率没有统计 学差异(P > 0.90)。 DPOAE各分组间差异重度比率 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3 < 0.05), ABR 各 组间重度比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010 < 0.01)。 2.3 治疗效果的相关影响因素 老年组患者对侧非突聋耳的听力水平对治疗效 果有影响, 对侧耳听力正常的患者治疗效果好于对 侧耳听力异常的患者。 对侧耳正常和异常突聋患者 两组相比较, 其显效率 (显效和痊愈患者所占的比 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8 < 0.05)。 在非老年组患者中 , 病程 、 住址 、 ABR、 DPOAE 检查结果不同, 则其治疗效果也不同 (表 4)。 病程在 14天之内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 14 天 之后就诊的患者(P = 0.037 < 0.05), 不同 ABR 检查 结果组间比较, 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01), 不同 DPOAE检查结果组间比较, 无效和痊 愈的比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1 < 0.05)。 京内 (76.9%) 和京外 (33.3%) 患者的有效 率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32 < 0.05)。 2.4 突发性耳聋患者检查结果 在老年组中, 7 天内就诊的京内患者比例较 大, 和 7 天后就诊的患者相比, 其比例的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 (P = 0.013 < 0.05)。 在非老年组中, 这 种差异没有统计学差异(P = 0.080> 0.05)。老年组患 者有 8例进行了颈动脉超声检查, 有 17 例(94.4%) P 值 0.077 0.443 0.006 0.696 0.045 0.067 0.005 0.696 0.195 0.408 0.093 0.730 非老年组 (耳数) 6(17.6%) 6(17.6%) 10(29.4%) 12(35.3%) 4(11.8%) 7(20.6%) 11(32.4%) 12(35.3%) 17(50.0%) 4(11.8%) 1(2.9%) 12(35.3%) 17(50.0%) 14(41.2%) 5(14.7%) 7(20.6%) 8(23.5%) 12(35.3%) 29(85.3%) 15(44.1%) 34 老年组 (耳数) 0(0%) 9(29.0%) 8(25.8%) 14(45.2%) 1(3.2%) 4(12.9%) 12(38.7%) 14(45.2%) 14(45.2%) 10(32.2%) 5(16.1%) 2(6.5%) 17(54.8%) 21(67.7%) 3(9.7%) 3(9.7%) 4(12.9%) 8(25.8%) 21(67.7%) 15(48.4%) 31 基本临床 特征 听力损失程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 听力曲线类型 低中频下降型 中高频下降型 平坦型 全聋型 治疗效果 无效 有效 显效 痊愈 总有效率 病程 ≤7 天 8-14 天 15-30 天 ≥31 天 耳闷 耳鸣 眩晕 总数 表 1 老年突聋病人和非老年突聋病人的 基本临床特征比较 极重度 百分比(%) 53.8 60.0 75.0 59.1 11.1 45.2 系统疾病 高血压 糖尿病 高血压+糖尿病 系统疾病总数 其他 总数 轻度 0 0 0 0 0 0 总数 13 5 4 22 9 31 重度 2 1 1 4 4 8 中度 4 1 0 5 4 9 极重度 7 3 3 13 1 14 表 2 老年组听力损失程度与系统疾病 重度百分比(%) 42.1 100.0 65.6 81.8 30.0 0 65.6 项目 ABR 正常 异常 总数 DPOAE 全未引出 部分引出 全部引出 总数 非老年组 轻度 0 0 0 0 0 0 0 中度 5 1 6 6 3 0 9 重度 4 2 6 6 0 0 6 极重度 2 7 9 14 0 0 14 重度百分比(%) 54.5 90.0 71.4 76.9 0 0 69.0 老年组 轻度 6 0 6 1 5 0 6 中度 5 0 5 3 2 0 5 重度 6 4 10 7 2 0 9 极重度 2 9 11 11 1 0 12 表 3 听力损失程度与听力检查的关系 144· ·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0 年第 8 卷第 2 期 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有异常, 主要表现为颈动脉硬 化伴斑块形成, 或者有颈动脉的狭窄。 在非老年 31 例患者中, 共有 5 例进行了颈动 脉超声的检查, 有 3例异常, 2例正常。 老年组中有 12 例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了 言语识别率的检查 (表 5)。 对治疗无效的 3 例患者 治疗前后言语识别率的评分进行比较, 发现其差异 没有统计学意义(P = 0.858 < 0.05)。 而 9 例治疗有 效的患者治疗前后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47 < 0.05)。 3 讨 论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突发性耳聋中的年龄 大于或者等于 60 岁的老年人群, 这些人群多伴发 老年性聋、 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系统疾病, 他们具有 自己独特的临床特征和转归。 在所有的突发性耳聋 患者中老年人所占的比例为 14.6%, 以前的研究 表明突发性耳聋的典型病例发生在 43 ~ 53 岁之 间 [2, 7, 8], 说明其他年龄阶段的突发性耳聋患者所占 的比例较小, 本研究也发现老年突聋患者所占比例 较小。 突发性耳聋的男女及左右耳发病机会均等, 本研究中发病累及左耳 15 例, 右耳 16 例, 男性 21 例, 女性 10例。 左右耳发病数基本相同, 但是男性 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这可能是因为高血压、 心血管 疾病等在老年男性中发病率比女性高, 而且男性吸 烟、 饮酒等不良习惯较多, 生活压力较大。 在所有老年突聋患者中听力损失程度为极重度 的患者占的比例最大, 为 45.2%, 其次为中度和重 度聋患者。 以前有学者报道老年突聋患者的极重度 耳聋比例为75.0% [9], 虽然和本研究相比数值不同, 但都说 明极重度耳聋在老年突聋中的比例最大。 在不同听力曲线类型的分组中全聋型占的比例最 大, 为 45.2%, 其次为平坦型 38.7%。这些数据都说 明在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一般较 重。 在31 例老年患者中伴发高血压、 糖尿病的比 例为 71.0%, 并且在这些患者中极重度耳聋患者所 占的比例较大, 这说明老年突发性耳聋的听力损失 程度和是否伴发系统疾病有关, 伴发高血压、 糖尿 有效率 72.7 60.0 66.7 50.0 100.0 0 52.2 57.1 66.7 33.3 50.0 54.8 项目 ABR 正常 异常 总数 DPOAE 不能引出 部分引出 全部引出 总数 病程 ≤7 天 8-14 天 15-30 天 >30 天 总数 有效 3 0 3 3 1 0 4 1 1 1 1 4 非老年组 无效 5 12 17 14 2 0 16 4 2 6 5 17 痊愈 11 0 11 4 7 0 11 8 2 0 2 12 显效 0 1 1 1 0 0 1 1 0 0 0 1 有效率(%) 73.7 7.7 46.9 36.4 80.0 0 43.8 71.4 60.0 14.3 37.5 50.0 老年组 无效 3 4 7 13 0 0 13 9 1 2 2 14 有效 5 2 7 8 2 0 10 6 1 1 2 10 痊愈 2 0 2 1 1 0 2 2 0 0 0 2 显效 1 4 5 4 0 0 4 4 1 0 0 5 表 4 治疗有效率与听力检查、 病程的关系 治疗效果 无效 无效 无效 有效 有效 有效 有效 有效 显效 显效 痊愈 痊愈 病例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治疗前(%) 44 80 76 75 42 0 0 96 8 0 65 68 治疗后(%) 84 52 76 83 76 0 0 96 92 8 100 92 治疗前后差值(%) 40 -28 0 8 34 0 0 0 84 8 35 24 表 5 老年突聋患者治疗前后言语识别率比较 145· · Chinese Journal of Otology Vol. 8, No.2, 2010 病会加重突聋发生时的听力损失程度。 在非老年组 患者中, 高血压、 糖尿病的患病率仅为 9.6%, 远低 于老年患者, 且未发现系统疾病与突聋患病及疗效 之间有明显的关系。 老年组患者在 ABR 检查结果异常的患者中极 重度耳聋患者的比例和检查结果正常的患者相比较 大, DPOAE 的检查结果显示全部频率未引出的患 者中重度听力损失的比例较大。 这说明 DPOAE 和 ABR的检查结果可以反映出听力损失的程度, 与纯 音测听结果相一致。 在非老年组患者同样发现了这 一点 。 因为 DPOAE 和 ABR 是客观检查结果 , DPOAE 主要反应患者耳蜗毛细胞的功能, 尤其是 外毛细胞的功能 [10], ABR 主要反应听觉通路的功 能。 而纯音测听是主观检查结果, 主要反应患者整 体的听力情况。 所以, 两者可以相互补充, 相互验 证, 同时利用客观检查方法可以鉴别伪聋。 但是对 侧非突聋耳的听力情况并不会影响到患耳听力损失 的程度。 在进行了 DPOAE 检查的全部 29 例老年突发 性耳聋患者中, 无一例一耳可以引出全部频率的 DPOAE, 而在非老年组中, 有 15.6%的患者的非损 伤耳可以引出全部频率的 DPOAE。这说明老年人群 的耳蜗功能都有一定的损伤, 这可能和衰老、 噪 声、 中毒以及耳毒性药物等因素有关 [11, 12]。 本研究中 31 例老年突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 54.8%, 总痊愈率为 6.5%, 而非老年组患者的总有 效率为 50.0%, 总痊愈率为 35.3%。 两组间的总有 效率没有明显差异, 但是各种治疗结果的构成具有 明显差异, 年轻患者的痊愈率较高, 而老年组中只 有 6.5% 的患者可以完全恢复听力。 两者研究结果 表明老年组中不同听力损失程度、 听力曲线类型、 病程以及是否伴发系统疾病对治疗效果均没有明 显的影响。 突发性耳聋的自愈率在 45% ~ 65%左 右 [13]。 Tiong [14]等对 50 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分析 研究表明 21 ~ 60 岁患者的听力恢复好于其他年龄 段的患者。 但是, Pajor [15]等的研究表明年龄对突 聋治疗的预后并没有明显的作用, 各年龄阶段的治 疗有效率分别为: (1)≤30 岁: 45.5%; (2) 31 ~ 40 岁: 45.8%; (3) 41 ~ 50 岁: 46.4%; (4) 51 ~ 60 岁: 37.0%; (5) > 60 岁: 38.9%, 各组间的差异没有统 计意义。 有学者报道老年突聋患者治疗后听力提高 的比例为 55.0% [9], 伴发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治 疗后均没有听力的改善。 有学者对 67 例突聋患者 进行口服激素和安慰剂的对照研究, 在进行逐渐减 量的口服激素治疗组其听力提高的比例为 61.0%, 在对照组其听力提高率为 31%, 激素治疗明显好于 安慰剂治疗 [16]。 本研究表明老年突聋患者的总有 效率不低, 但是总痊愈率低于年轻患者, 这可能与 老年人群的耳蜗功能退化、 伴发老年性聋等疾病 有关 [17]。 以前的研究表明突聋的治疗效果好坏与病程密 切相关, Enache [18] 等的研究表明突发性耳聋患者 在 7天内就诊的治疗预后明显好于 7 天后就诊的患 者, 在 Ceylan [19]等研究中 1 周内就诊的患者治疗 后听力提高率为 92%, 2 周内就诊的患者听力提高 率为 84%。 其他学者的研究也证明了发病后就诊时 间较短的患者其预后良好 [20-21]。 同时, 年轻患者, 男性患者, 上升型听力曲线和 ABR 在治疗 1 月内 出现 V 波同样提示预后良好 [20]。 本研究在非老年 组患者中发现 14 天内就诊的患者预后明显好于在 14 天之后就诊的患者, 与以前的研究结果基本符 合。 但是在老年组患者中并未在不同病程组发现其 治疗有效率的差异 (见表 4), 这说明发病后治疗时 间的长短对老年患者治疗效果并没有明显的影响。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老年患者多伴发老年性 聋和全身的系统疾病, 且随着年龄老化听觉系统更 加脆弱,更易受到损伤,并且修复能力较差有关。 老年组中 7 天内就诊的患者(20 例)中北京患 者占 85.0%(17 例), 外地患者占 25.0%(3 例), 差 异明显。 非老年组中, 则发现北京患者的有效率明 显高于外地患者。 这可能与北京居民文化素质普遍 较好, 对疾病认识和重视的程度较高, 而且就诊方 便有关。 这说明这些因素也是影响突聋患者治疗效 果的因素。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治疗有效的老年突聋患者 其言语识别率恢复的情况好于治疗无效的患者 (见 表 5)。 这说明通过言语识别率检查可以预测出突发 性耳聋患者的预后情况。 对语言的识别是人听觉功 能的重要方面, 言语识别能力不但可以反应出患者 的听力水平, 同时可以反应出患者听觉神经传导通 路和听觉中枢的功能状态。 蜗后和中枢性病变导致 的听力损失可以出现言语听力和纯音听力明显分离 的现象 [22]。 因此,言语识别率检查还有助于排除蜗 后和中枢病变导致的突发性听力损失。 突聋的病因到现在为止尚未明确, 病因假说主 要包括血管因素、 自身免疫性因素、 病毒感染、 耳 146· ·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0 年第 8 卷第 2 期 蜗内膜结构破裂等 [23]。 其中血管因素是被研究最 多和最被认同的因素, 即突发性耳聋是由于供应耳 蜗的小脑前下动脉突然出现功能障碍 [24], 导致耳蜗 缺血, 从而发生突然的听力损失。 颈动脉超声可以 反映出颈动脉的情况, 这可以间接的反映出基底动 脉系统的血管情况。 如果颈动脉存在硬化斑块和狭 窄, 那么基底动脉系统包括小脑前下动脉发生病变 的可能性也很大。 本研究中共有 18 例突聋患者进 行了颈动脉超声检查, 其中 17 例 (94.4%)存在异 常表现。 这也从侧面体现出突聋的发生和血管病变 情况密切相关。 ABR 检查也可以反映后循环血供 的情况, 结果中显示 ABR 异常患者其听力损失程 度较重, 这也提示了突聋的发生和后循环血供有 关。 这些结果都支持突聋的发生可能和血管因素密 切 相关。 对突聋病人的长期随访显示, 突聋患者比正常 人群更容易患老年性聋, 发生中风的风险比一般人 稍大 [25], 有大约 4%~8%的突聋患者会最终进展为 梅尼埃病 [2]。 总之, 突聋的病因、 病理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来明确, 只有在明确了病因病理之后, 我们才能进 行准确有效的治疗。 老年突聋患者相对于其他年龄 阶段的患者有其独特的临床特征和转归。 治疗总有 效率不低, 但是痊愈率较低。 伴发系统疾病可加重 听力损失的程度, 通过对侧非突聋耳的听力情况可 预测患者的疗效。 疗效与病程长短没有明确的相关 性。 通过特殊检查可以反映出听力损失程度和预测 疗效。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 颈外科学分会. 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5 年,济南). 中 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6, 41(8): 569. 2 Byl FM, Jr. Sudden hearing loss: eight years' experience and suggested prognostic table. Laryngoscope, 1984, 94(5 Pt1):647-661. 3 Ban JH, Jin SM. A clinical analysis of psychogenic sudden deafness.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6, 134(6): 970-974. 4 Westerlaken BO, Stokroos RJ, Dhooge IJ, et al.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with antiviral therapy: a prospective, random ized, double -blind clinical trial. Ann Otol Rhinol Laryngol, 2003, 112(11): 993-1000. 5 Wei BP, Mubiru S, O'leary S. Steroids for idiopathic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6, (1): CD003998. 6 Conlin AE, Parnes LS. Treatment of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I. A systematic review. 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7, 133(6): 573-581. 7 Shaia FT, Sheehy JL.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impairment: a report of 1, 220 cases. Laryngoscope, 1976, 86(3): 389-398. 8 Minoda R, Masuyama K, Habu K, et al. Initial steroid hormone dose in the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sudden deafness. Am J Otol, 2000, 21(6): 819-825. 9 Kawabata I, Yagi M, Kawashima T, et al. [Sudden deafness in the elderly]. Nippon Jibiinkoka Gakkai Kaiho, 1994, 97(2): 233-239. 10 Liberman MC, Gao J, He DZ, et al. Prestin is required for electromotility of the outer hair cell and for the cochlear amplifier. Nature, 2002, 419(6904): 300-304. 11 Liu XZ, Yan D. Ageing and hearing loss. J Pathol, 2007, 211(2): 188-197. 12 Van Eyken E, Van Camp G, Van Laer L. The complexity of age- related hearing impairment: contributing environmental and genetic factors. Audiol Neurootol, 2007, 12(6): 345-358. 13 Mattox DE, Simmons FB. Natural history of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Ann Otol Rhinol Laryngol, 1977, 86(4 Pt1): 463-480. 14 Tiong TS. Prognostic indicators of management of sudden senso- rineural hearing loss in an Asian hospital. Singapore Med J, 2007, 48(1): 45-49. 15 Pajor A, Durko T, Gryczynski M. [Prognostic factors in sudden deafness]. Otolaryngol Pol, 2003, 57(2): 271-275. 16 Wilson WR, Byl FM, Laird N. The efficacy of steroids in the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sudden hearing loss. A double-blind clinical study. Arch Otolaryngol, 1980, 106(12): 772-776. 17 Gates GA, Mills JH. Presbycusis. Lancet, 2005, 366 (9491): 1111- 1120. 18 Enache R., Sarafoleanu C. Prognostic factors in sudden hearing loss. J Med Life, 2008, 1(3): 343-347. 19 Ceylan A, Celenk F, Kemaloglu YK, et al. Impact of prognostic factors on recovery from sudden hearing loss. J Laryngol Otol, 2007, 121(11): 1035-1040. 20 Narozny W, Kuczkowski J, Kot J, et al. Prognostic factors in sud- 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our experience an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n Otol Rhinol Laryngol, 2006, 115(7): 553-558. 21 Xenellis J, Karapatsas I, Papadimitriou N, et al. Idiopathic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prognostic factors. J Laryngol Otol, 2006, 120(9): 718-724. 22 韩东一, 翟所强, 韩维举. 临床听力学 [M]. 北京: 中国协和医 科大学出版社, 2008. 23 Lazarini PR, Camargo AC. Idiopathic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etiopathogenic aspects. Braz J Otorhinolaryngol, 2006, 72(4): 554-561. 24 Mort DJ, Bronstein AM. Sudden deafness. Curr Opin Neurol, 2006, 19(1): 1-3. 25 Rauch SD. Clinical practice. Idiopathic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 ing loss. N Engl J Med, 2008, 359(8): 833-840. (收稿日期:2010-3-29) 147· ·
/
本文档为【老年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特征和转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