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国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市场分析报告

2011-10-26 40页 doc 406KB 87阅读

用户头像

is_764173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市场分析报告1、中国废有色金属业发展情况报告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李雷光 太阳谷控股(美国) 110 Wall Street, 11th Floor NY, NY 10005 USA 目录 第一章 再生资源概况...........................................................5 第二章 中国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背景和现状.......................................6 第三章 中国废有色金属/废五金业发展情况报告............
中国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市场分析报告
1、中国废有色金属业发展情况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报告 李雷光 太阳谷控股(美国) 110 Wall Street, 11th Floor NY, NY 10005 USA 目录 第一章 再生资源概况...........................................................5 第二章 中国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背景和现状.......................................6 第三章 中国废有色金属/废五金业发展情况报告...................................10 第四章 中国废电子电器回收再利用情况分析及前景展望............................23 第五章 中国废钢回收再利用情况分析及前景展望..................................27 第六章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企业投资策略分析..............................34 第七章 中国国内重点企业......................................................39 第一章 再生资源概况 第一节 再生资源定义 再生资源是相对原生资源而言,俗称废旧物资,是指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加工处理,能够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具体包括废旧金属、报废电子产品、报废机电设备及其零部件、废造纸原料(如废纸、废棉等)、废轻化工原料( 如橡胶、塑料、农药包装物、动物杂骨、毛发等)、废玻璃等。 再生资源大体上可分成3类:一是生产性再生资源,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黑色与有色金属废料、非金属废料;报废的机器与设备、机动车辆等;铁路废器材;废柴油、机油;仓储积压产品与残次产品(已经审核可作报废处理)等。二是消费性再生资源,如废旧金属、塑料、橡胶、玻璃、毛麻棉及制品、纸张、骨等。三是其他特定废旧品,如已报废的枪支、弹药等军用物资;已失效或已使用过不能再用的医疗器械及药品;废弃的电子产品、电池等。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再生资源很难分类清楚,如汽车从生产出来后可作生产用也可作老百姓消费用,最终归属则是一致的,即报废成为再生资源。 一般来说,可资源化开发利用的再生资源应具备3个特征: 一是规模性,废弃物产生的量大而面广,可组织回收利用; 二是无害性,在回收、分选、加工、处理和再利用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不造成二次污染,对人类健康与生活不构成新的危害; 三是收益性,经过回收、处理、再利用,可从中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或可弥补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带来的损失、危害及治理的成本。 再生资源还具有3大优点: 一、它是宝贵的有用资源; 二、由于上游产品的更新和淘汰,它又是不断增长的资源; 三、利用再生资源可以减少原生资源的开采,最大限度地保护不可再生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原生资源开采中所造成污染的废弃物的排放。因此它是对节能降耗,环境保护起到有效作用的资源。 第二节 再生资源情况 由于全球范围内的能源紧张和环境保护需要,再生资源产业被视为“社会静脉产业”或“第二矿业”。上个世纪末的时候,发达国家再生资源产业规模已是2500亿美元,本世纪初已经增加到6000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底将达到1.8万亿美元。在今后的30年内,其规模将超过3万亿美元。该产业提供的原料将由目前占总原料的30%提高到80%。再生资源产业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蕴藏着无限商机。比如:美国再生资源产业有企业5.6万个,从业人员130万左右,年产值2360亿美元,与美国汽车业相当;日本规划到2010年,再生资源产业的从业人员1400万,年产值约3500亿美元。 发达国家再生资源产业的基本特征为: 一、在行业属性方面,不仅涉及生产领域,而且涉及流通领域,还涉及消费领域与后消费领域,是一个交叉领域多,涉及面广的大而复杂的系统; 二、在内部结构方面,集流通、生产、科研、环保为一体,合理流程、分工协作、专业化与多元化发展的现代产业; 三、在表现形式方面,集经济效益、环保效益、社会效益为一体,产权多元、市场化有序运作、优质化服务的企业群或规模化的集团公司。 第二章 中国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背景和现状 第一节 中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背景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和中国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废旧物资的再生利用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上的重要问题。再生资源具有比原生资源生产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的优点。做好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有助于缓解和解决中国的资源短缺问题。以再生金属为例,通过废杂铜为原料生产铜制品,相对于从铜矿石冶炼铜合金,能源消耗可减少90%以上,制造成本减低约70%,减少了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彻底消除二氧化硫的排放问题。光是2008年中国内再生金属产业相当于节能3000万吨标煤,节水17亿吨,减少固体废物排放10亿吨,减少SO2排放45万吨。 近几年来,重要资源短缺和环境压力的瓶颈已经逐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不高,资源的高消耗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中国生态环境虽然局部有所改善,但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如何转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中国各级政府的目标和当前的紧迫任务。特别是2006年在中国国内26个城市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再生资源回收工作正在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举措而不断深入推进。初步确立了回收行业管理体制,并逐步在完善回收行业政策体系,制定了多项优惠政策措施,支持和激励了再生资源产业发展,为处于起步阶段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商务部在全中国26个城市启动了再生资源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后,中国国务院把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列入了国家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并明确由商务部负责。而《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又明确“国家鼓励和推进废物回收体系建设”, 为了能实现人与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动态平衡,中国中央政府已明确规定要以按照循环经济促进法确定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流程,构筑充分回收利用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去促进生态环境系统、经济系统协调发展。 2008年起,中国财政部已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纳入服务业专项资金中给予扶持,试点城市政府也都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突破有关政策的界限,给予了财政资金支持。如北京和上海市分别拨付专项资金补贴;成都市财政给予每个绿色回收站点每月500元的直接补贴;沈阳市给予回收网络体系承建单位政策性补贴30万元,回收站点如果验收合格,可以获得补贴500元。同时,各地公安交通部门在回收的运输环节,工商、环保、城建等部门在网点和市场的规划和建设中,也打破常规,简化手续,为回收体系的建设营造了良好政策氛围。 目前中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有5000多家,回收网点16万个(未登记注册或临时的回收网点有近40万个),回收加工处理工厂3000多家,从业人员140万人。若包括进城收废品的农民工,中国国内废旧物资回收行业的就业人数近1000万。遍布全国各地,并且在一些重点地区形成了不同的产业规模。中国每年可回收的再生资源近1亿吨,价值2000多亿元,其中废钢铁4000多万吨、废纸3000多万吨、废有色金属500多万吨、废塑料600万吨、废轮胎5000多万条、其他废旧物资1000多万吨。 中国废钢铁回收率为70%- 80%,废有色金属回收率为85%,废塑料25%,废旧橡胶47%,废纸20%,废碎玻璃13%,报废汽车的年回收量为80多万辆,废旧物资的年加工预处理量达2000多万吨,其中废旧车船的拆解能力已达到1000多万吨,废旧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的回收和提纯能力也大大提高,废旧物资回收加工机械的品种和规格也呈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各类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加工以及产品开发的科研院所目前已达10多所。“十五”期间中国回收利用再生资源总量为4亿多吨,年平均回收利用量在8000万吨,年平均增长率为12%以上,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总值超过了650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超过了20%。2007年回收利用再生资源1.82亿吨,其中废钢铁8392万吨,废有色金属999.65万吨,废纸6021万吨,废塑料1488万吨,其它如废橡胶、废棉、废麻、废化纤、碎玻璃等1300万吨。 中国除废钢铁回收率达到50%左右。而废塑料、废橡胶、废纸和废玻璃的回收率分别只有25%、32%、35%和13%。大型科学化的废旧家电、电脑等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还没有完全开展起来。有关统计表明,全世界再生资源产业的产值每年可以达到6000亿美元,其中美国达1100亿美元,日本达350亿美元,而中国再生资源年产值大约200亿美元左右。与此同时,每年可以回收利用但没有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价值达350亿美元至400亿美元。这组数字既反映出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同时也显示出中国再生资源发展还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因此可以说,再生资源是夕阳材料,朝阳产业。为此,把握这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全球化,网络优势,实行多方位、多层次的联合合作,不断创新经营手段,在新形势下谋求企业壮大,是我公司在中国国内谋求发展的根本方向。 第二节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再生资源行业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与中国再生资源产生量和需求量相比,与发达国家对再生资源的利用情况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现实情况下由于中国缺乏有效的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监管措施,也没有构建起再生资源充分回收利用的循环发展模式,中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经营规模普遍较小,网点散乱,模式单一,没有形成高效的产业化流程,且加工处理工艺落后。再生资源的拆解、分拣、收集等预处理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程度很低,主要以手工操作为主,大多数操作人员是缺乏技术培训的农民工。因此极大多数企业和个体户还处于设备简陋、技术落后、能耗高、回收率低的状态。技术落后不仅导致资源回收利用率低,每年都有大量资源白白流失,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情况也相当严重。 为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的发展,中国各级政府都相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相关产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循环经济法为核心,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为基础,各项法规和标准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虽然在各界的努力下,国内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取的了不俗成绩,但很多问题依然存在。 首先,因为宣传乏力的原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未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行业发展的社会基础不够牢固。目前,再生资源利用大有可为、利国利民的观念还未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相对于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中国各级政府对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缺乏系统性的扶持政策,力度也不够。结果导致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存在投入少、科技攻关及推广缺乏资金、发展缺乏后劲等一系列问题。      其次,国内现有的针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政策不稳定。再生资源产业在国家的产业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确定下来,企业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其行为也得不到有效规范,不利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的发展。一些地方政府对再生资源行业缺乏统一的政策,产业导向不明确,致使很多企业对该产业的发展心存疑虑,对其前景信心不足,不敢投入太多资金。  再加上,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企业普遍经营规模小、加工处理工艺技术总体水平落后,技术力量薄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开发投入严重不足。由于资金投入少,技术开发能力弱,导致废旧物资加工处理工艺落后,技术及装备水平极低,一些与再生资源加工处理相伴的环境污染物未能妥善处理。即使是先进适用的技术,也由于缺少资金而难以推广应用。与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差距甚远。 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废旧物资回收行业的发展,但目前很多废旧物资回收加工企业仍是微利或无利,基本没有条件和能力引进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从而阻碍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发展进程。另一方面,国有回收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人员、债务包袱重,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弱,经济效益差,相当一部分回收企业亏损严重,某些回收公司经营难以为继,废旧物资回收行业发展呈低水平徘徊。废旧金属加工处理工艺落后,一些与金属资源加工处理相伴的环境污染未能妥善处理。整治环境污染力度也不强。企业没有条件和能力引进和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从而阻滞了再生资源行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拉大。    再生金属资源市场一定程度上存在无序发展现象。一是缺乏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二是企业各自为战,缺乏上规模的再生金属资源交易市场,增加了交易成本与生产成本。三是企业之间在国际市场上存在哄抬收购价格、竞相压低出口价格的无序竞争问题。四是产业链内部的协作和关联度比较低,未能高效地发挥产业链的优势。有些地区的再生金属行业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产业链,但是产业链内部由于缺乏适当的组织和引导措施,无论是政府和企业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还是企业与市场之间,都还没形成非常顺畅的沟通和协作关系,企业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不高,多数企业之间还没有建立起上下游的产业链条关系。    重要的是,中国国内资源回收率低,不易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丢弃现象严重。据测算,目前中国可以回收而没有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价值达350亿元。每年约有500万吨左右的废钢铁、20多万吨废有色金属、1400万吨的废纸及大量的废塑料、废玻璃等没有回收利用。由于中国废旧物资零星分散,其回收、加工、运输费用高,销售价格低,致使部分品种回收量减少,与实际生成量相差较大,资源流失严重,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如中国每年丢弃的镉镍电池(二次电池)2亿多支,废旧家用电器、电脑及其它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理还未能走上正轨。    另一方面,中国城市垃圾收集方式不合理。中国居民的生活垃圾仍为混合收集,虽然一些城市实行垃圾的分类收集,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设备,最终仍然是混合清运和处置。一些城市路边的回收垃圾桶虽然标明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宣传和监督机制,垃圾桶中仍然是混合垃圾。由于城市垃圾缺乏有效的分类收集,不能有效地将厨余物等有机质分离出来,用于堆肥的垃圾原料含有玻璃、塑料、甚至电池等有毒有害垃圾。堆肥产品质量不高,肥效低,销路不畅,严重制约着垃圾堆肥处理的发展,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在国内城市推行垃圾的分类收集。     而一般来说,国内城市的废旧物资回收运作方式有三种: 1)流动回收点,多是无证经营,无人管理的流动收购人员,他们没有固定的场所和必要的设施,直接将收购的废品转卖给回收站。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铺位价格的提高,城市中心和小区内的废品收购站越来越少,他们成为回收废品的主体; 2)通过合法注册经营的废品收购站; 3)物资回收公司和废旧物资交易市场,废品回收站回收的废旧物资大部分通过他们进入废品流通市场,回到生产系统。这些废旧物资中,纸张、塑料、玻璃、金属等易于处理好销售的常规物品回收较为容易,而电池、家电等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则是废旧物资回收的瓶颈。我国目前规范废旧物资回收的现有一些法律体系不系统、不配套,绝大部分电子垃圾被游走于大街小巷的小商贩收走,经过拆解分类后卖给一些没有任何资质的“地下工厂”,为未来的环境治理留下巨大的隐患。而以废旧物资为原料的再生资源企业缺乏技术和相关标准,无法实现废旧物资的综合利用,既损失资源又造成了环境污染。     由于气候的差异、经济水平等的不同,国内各个城市城市垃圾的管理技术有很大差别,同国外垃圾成分相差更大。国内没有积累起足够的基础数据用来直接论证技术路线的选择。很多城市在招标时提供的数据也是从个别城市的数据参考获得的,这些数据同实际情况相差很大。大多数可获得的资料是基于“废弃物的收集量”数据,而不是“废弃物的产生量”数据。而且,国家及各级政府部门,以及许多企业,缺乏对现有各种技术使用实际状况的了解,不能对现有的技术做出正确的、明确的评价和比较,从而导致了技术选择上的盲目性。         1990年以前,城市政府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的投资非常少。城市垃圾的管理成本低。1998年以来,政府对生活垃圾处理的投资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九五”期间,全国垃圾处理固定资产投资额约44亿元;“十五”、“十一五”期间加大了投资力度。但是由于历史欠账多,固定资产投资不足仍是制约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主要因素。我国垃圾处理费开征时间晚,并不是每个城市都征收与垃圾处理相关的费用;已经开征垃圾处理费的城市,收缴率也很低。收缴的垃圾处理费不足以支付垃圾处理成本,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垃圾处理运行机制远未形成,难以吸引社会资金投资于垃圾处理行业。 第三节 中国政府对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发展的政策 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中国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某些重要资源长期依赖进口。再生资源利用是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重大举措,也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更好的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中国政府正逐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再生资源利用重要性的认同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化的宣传工具,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对发展循环经济重大意义的认识,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为,使全民都来理解、支持和自觉参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事业,夯实资源再生利用的社会基础。  以此同时,中国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逐步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加快制定并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法律法规体系,实施依法管理。各当地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一些操作性强的规章。通过法律规范,一方面明确产业发展导向和政策导向,打消相关企业的疑虑,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有利于政府对行业依章管理,将行业管理纳入规范化轨道,提升该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更重要的是,中国各级政府都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像广东,江西,安徽,山东这些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政府在落实国家鼓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有关政策上,在相关技术政策、产业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以及市场准入上,都给予倾斜。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比如,政府会支持一些经营好、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上市,为企业直接融资创造条件。对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处理中心、再生资源信息网络等方面的示范项目,优先安排技改投资并给予财政贴息。  另一方面来讲,各级政府一方面以政策倾斜引导企业对设备进行更新改造,鼓励企业加强国外先进生产技术、设备以及人才、资金的引进与合作,促进再生金属回收利用技术接近和赶上国际水平,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竞争环境;另一方面着力打造本地品牌企业,发挥其示范作用,提高该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其它成长中的促使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将企业做大做强。例如,经过几年的发展,广东大沥,广东清河,浙江台州,宁波镇海等地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已经涌现出一批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再生金属回收利用企业。 第三章 中国废有色金属/废五金业发展情况报告 第一节 中国废有色金属/废五金行业现状 全球大部分金属都能以再生金属的形式循环利用。各工业发达国家再生金属产业规模大,再生金属循环使用比率比较高。中国虽然拥有品种较为齐全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但储量并不丰富,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 均水平。特别是如果按照国际通行标准进行新一轮资源评价后,中国铜、铝、铅、锌等主要有色金属的矿产储量就大大缩水,可利用储量大幅度减少,铜等金属的储量比原来公布的减少一半以上,铝的可采储量仅为原来公布储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均不能保证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所以,由于中国内有色金属矿产储量的不足,无力支撑有色金属产量持续增长的需要,因此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对进口矿山原料的需求就不断增加。2007年,中国进口560万吨废金属,超过全球废金属的70%。有色金属废料进口量每年以两位数增长,进口量也位居全球第一。2008年铜精矿的进口量超过220万吨(实物量,以下同);氧化铝的进口量达到335万吨;铅精矿的进口量为30万吨;锌精矿的进口量超过70万吨。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有色金属矿山原料进口国。  同时,中国有色金属产量连续三年位居全球首位,成为有着巨大产量和消费量的国家。中国铜和铝的消费量位居全球首位,铜消费量占全球铜消费总量的22%,而铝的这个比例为25%。2007年,中国再生金属总产量达到530万吨,比2006年增长16.9%。其中废铜200万吨、废铝275万吨、废铅45万吨、废锌9.7万吨,与2006年相比,分别增长19%、17%、15.3%和减少11.8%。2008年,中国废金属产量520万吨,同比减少1.8%。其中废铜198万吨、废铝270万吨、废铅44万吨、废锌8万吨,与2007年相比分别减少1%、1.8%、2.2%和17%。 随着中国这几年对环保节能的重视与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中国再生有色金属行业已不仅仅是像过去那样是中小企业的天下,一些大企业也纷纷加入进来。发展再生有色金属已经成为有色金属未来的发展方向。新一轮的再生金属热起点高,规模大,技术设备先进,标志着中国再生金属利用行业从传统的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向着集团产业升级的方向快速发展。      《有色金属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提出,为支撑再生金属中长期发展目标,在2006-2020年间,中国将重点发展废杂金属机械拆解、分选分类技术;表面洁净化等预处理技术;提高金属熔炼回收率技术;再生铝保持性能技术;废电池无害化处理技术;废汽车、废家电回收利用技术;钢铁烟尘回收锌技术;“三废”治理技术;研究制定再生金属行业标准、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预计到2010年底,中国再生金属产量将达到740万吨(占总产量30%),2020年再生金属产量将达1240万吨(占总产量40%)。 中国废金属业虽然获得了快速发展,但同时也面临很多问题。整体行业实力不强,产业集中度不高,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产业技术水平不高,金属回收率偏低,过分依赖进口等问题。一大批大中型废有色金属企业开始探索走联合,改造,提高的路子。加强技术创新,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和完善产业法律法规。 中国2009年全年有色金属行业整体发展良好。2009年中国的有色金属行业收入增长4.87%,从行业的情况来说,一个季度比一个季度要好。一季度全行业收入同比下降15%,但是利润同比下降接近53%,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严重危机的体现。到了二季度的时候,整个收入下降到13%,利润的情况还是下降51%,利润的下降情况还是很严峻的。但是,三季度的回升速度非常快,三季度收入只下降了3%,利润回升到下降33%,可以说是比较明显的回升。四季度有色金融价格大幅度的上涨,收入增长53%,三季度下降3%,到四季度的上涨53%,可以看到上涨的速度非常快,三季度利润下降33%,四季度湿润实现22%的增长。 2009年有色金属行业子行业中,量比较大的是铜铝铅锌。铜行业收入和利润远逊于有色金属其他子行业。铜行业收入下降15%,而整个有色金属行业收入是上涨了5%,铜的利润下降53%,从铜的行业讲,比全行业差很多。铝相对较好,收入总体下降1.25%,利润上涨4%,尤其是铝价三季度以后上涨比较快,产能的恢复情况比较快,整个铝行业比较好。铅锌是上涨1.4%,利润上涨33%,利润角度讲铅锌行业是增长的,铜是最差的,收入和利润都大幅度的下降。 铜行业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2009年铜的价格下跌速度非常快,铜的矿产资源大部分靠进口,铜的副产品的价格也下跌非常快,硫酸的价格2009年出现大幅度的下跌,从1000多跌到几百甚至50块钱一吨都卖不出去,铜的副产品价格下跌对铜的影响非常大,从而造成铜行业收入和利润远逊于有色金属其他子行业。  一 废铝 (一)废铝概述 铝是目前世界上除钢铁外用量最大的金属。铝同时也是最适合于回收和再生的金属。汽车工业、建筑工业、电子工业和包装工业铝的回收率非常高。在有色金属中,铝的使用范围也十分广泛。民用、军用、建筑、运输、交通、电子电讯、家用电器、电力、机械……,各行各业中铝合金属几乎无所不在。随着产量、使用量的增加,废弃铝制品量也越来越大。铝废料有很高的回收价值。许多铝制品都是一次性使用,从制成产品至产品丧失使用价值时间较短。铝从矿石到成金属,再到制成品成本极高、耗能巨大。仅电解一道工序生产一吨金属铝就需13000-15000瓩一小时电。而由废弃金属铝再生、再用能使能耗、辅料消耗大大降低,节约资源、成本。 铝废料可分为“新废料”和“旧废料”两类。“新废料”又称为“过程废料”,即在冶炼 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这类废料在大冶炼厂和加工厂现场重熔回收是很普遍的;但独立的重熔厂也回收生产铝板和挤压件等时产生的边角料和切屑。“旧废料”是产品使用期结束和报废后产生的废料,这类废料可获量与产品使用期限有关,如汽车中铝制品制件使用期限为12年,建筑业中为30年。后者的最高回收率为85%,比前者低。“旧废料”一般都在独立的再生铝厂中处理和重熔,大部分转化成生产铸件的铸锭,常常加入合金添加剂硅、铜、镁;也有一部分转化成钢铁工业用的铝脱氧剂。“旧废料”在今后10年甚至更长时间将继续增长,目前约占总废料量的一半。    通常所说的废旧铝或废杂铝就是后一种废铝。它们中的大部分用于生产废铝合金,少部分成分单一的杂质含量低的优质废料也用于熔炼特定成分的铝合金,如废1350铝电线电缆可大量用于熔炼1350合金,废旧铝易拉罐可直接熔炼3004合金,废铝门窗可用于熔炼6063合金,但是为了精确调定成分必须添加一定量的原铝锭或合金元素添加剂。  与生产原铝相比,生产废铝在环境保护方面有显著优点。从废铝料生产再生铝,二氧化碳排放量比用水电生产原铝减少91%,比用燃油发电生产原铝减少97%以上。在产量相同条件下,生产废铝的建厂投资仅仅为生产原生铝的十分之一。 目前,全世界回收的铝废料中,约有五分之一来自包装行业,五分之二来自运输,三分之一来自建筑业。报废汽车中铝废料的回收和废铝饮料罐的回收是两个重要领域。目前全世界生产的铝合金,约有80%用于制造汽车用的铸件和锻件,因此汽车产量和用铝量的趋势直接影响到废铝工业。报废汽车中铝废料的最高回收率已达95%。废铝罐回收也有很大进展,全球范围内,平均回收率在50%以上。 (二) 中国废铝市场现状和前景 中国国内大多数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率和共生拌生金属元素利用率仍然很低,每年因此而损失1000多亿人民币。另外一面,中国国内机械制造业,汽车工业,房地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消费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在加快,可供回收利用的废旧金属量不断增大。 由于不断增长的需求和政府政策的支持,据美国和日本统计,至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制造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废铝产量为275万公吨,仅次于美国的300万公吨。2009年,中国发布废铝行业规范,规范称新厂的年产能最少为5万吨,现有工厂的产能至少为2万吨。中国现有5个年产能在5万吨以上废铝生产商。随着中国原铝消费的迅猛增长,原铝的积累量不断增加,仅仅从1990年开始计算,到2004年中国累计消费的原铝已经达到了近4000万吨,目前中国已是世界第一大铝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是中国铝土矿资源稀缺,因此回收利用再生铝资源非常迫切。据了解,中铝公司目前正在青岛建设年产20万吨的再生铝合金工程,项目投产后,可比同等规模的原铝生产厂节电28亿千瓦时,节水200万吨,并节约铝土矿等固体材料120万吨,这一项目有望年内建成。中铝公司今后5年内将初步建成废铝回收体系,使再生铝产量达到公司铝总产量的10%。说明中国铝废料回收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二 废铜 (一)废铜概况 废铜按其来源有两类。 一类是新废铜,它是铜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冶金厂的叫“本厂废铜”或“周转废铜”。铜加工厂产生的废铜屑及直接返回供应厂的叫做“工业废杂铜”、“现货废杂铜”或“新废杂铜”。 另一类是旧废铜,它是使用后被废弃的物品,如从旧建筑物及运输系统抛弃或拆卸的叫旧废杂铜。铜和铜基材料,不论处于裸露状态,还是被包在最终产品里,在产品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可回收再生。一般来说,用于再生的废铜中新废铜占一半以上。而全部废杂铜经再加工后有大约1/3以精铜的形式返回市场,另2/3以非精炼铜或铜合金的形式重新使用。直接应用废杂铜的前提是严格的分类堆放及严格的分拣。直接应用废杂铜具有简化工艺、设备简单、回收率高、能耗少、成本低、污染轻等优点。直接应用废杂铜的多少,大体上反映了一个国家铜的再生水平。    相比之下,我国废杂铜的直接使用率较低,每年约为20万吨,仅占废杂铜总回收量的30%到40%,并且黄铜加工材的生产多由乡镇民营企业运作,大大降低了经济效益,并在能耗、环保方面带来后患。中国进口废杂铜主要来自美、日、德、俄,其中美国高居榜首。 而美国对废杂铜的管理又有严格的规定。 以美国的分类标准作为典型加以介绍。美国的废杂铜依据纯度进行分类。美国废杂金属再生研究所甚至把铜及其合金细分为53类。    美国通常把含Cu量大于99%的铜材叫做1号铜,1号铜可以直接重熔和使用,不要求进一步加工;把铜含量最低为94.5%的铜叫2号铜,这种废杂铜在以金属铜的形态使用之前,通常一定要重熔。其它常见的分类等级还包括加铅黄铜、黄铜与低锌黄铜、弹壳黄铜、汽车散热片、高铜黄铜(红色黄铜),以及应用十分广泛的高速切削黄铜,其车屑直接再生,以同成分合金的形式用于重新加工黄铜产品。对制造厂家而言,其主要优点就是大幅度降低净金属消耗的成本。废杂铜也用于生产铜的化学制品,但不易获得定量数据。    许多国家对铜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废铜来满足国内需要。例如,美国的铜消费量居世界首位,在1976到1996年的20年间,由废铜再生提供的铜占每年铜消费量的比例在44%至54.7%。在欧洲,铜矿资源缺乏,除大量进口铜精矿外,还要依赖废铜作重要补充。据统计,2008年废铜占总原料的42.6%。其中废铜直接利用的为22.4%,经再次精炼的为20.2%。  (二) 中国废铜市场现状 中国目前还没有废铜方面的标准, 但随着中国工业化速度的加快,废杂有色金属的回收、贸易以及再生利用产业所面临的社会经济环境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废杂有色金属的品种构成变化较大,而且大量的国外废杂有色金属以及各类可利用的废料涌入国门,给中国国有色金属的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料来源,同时也对再生有色金属的生产加工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国既是铜资源较贫乏的国家又是世界上第二大铜消费国。而解决资源缺乏和消费急增矛盾的方法则是大量进口铜原料,90年代以后,中国废杂铜进口量迅猛增加,中国近两年废杂铜用汇额达22.5亿美元,为同期进口铜精矿用汇额的 1.32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废杂铜进口国之一,主要来源地是工业发达和环保要求严格的国家和地区,其中从美国和日本进口量比例分别为38%和25%。2010年一月份,国内进口废铜18万吨。此外,估算我国每年尚有 15万吨的自产废杂铜。我国炼铜行业矿铜原料与废铜原料之比为 2.69:1,废杂铜在铜原料中比例已达27%。 目前,中国已经形成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珠江三角洲3个重点废铜拆解、加工、消费地区,这些地区精铜产量不足铜总产量的 40%,但它们的废铜产量却占中国废铜产量的75.55%。全中国79.43%的铜加工企业分布在该3地区,全中国82.95%的铜在这三地区消费(指被加工),特别是江、浙、沪3省市所占分额尤其突出,。仅浙江省1998-2000年3年间铜加工材产量即达 124.16万吨,占同期全国铜加工材产量的30%。2000年,浙江废杂铜,年产铜材5万吨以上的大型铜加工企业2家,0.5万-5万吨的中型铜加工企业29家。0.05万-0.5万吨的小型铜加工企业55家。大、中型铜加工企业数仅占企业总数的2.33%和33.72%,而大、中型铜加工企业所利用的废杂铜占利用总量的21.80%和52.78%。废杂铜的利用已形成以大型企业为龙头、中型企业为主体的格局,并逐步壮大发展形成了浙江台州路桥、河北安新、广东清远、江苏宜兴及苏州等一批拆解量大、交易量大的废杂铜专业市场。 按地区来说,从实物量看,浙江、广东和天津是中国主要的废铜进口地,从金属量看,广东是中国最重要的废铜进口地。国内回收废铜主要集中在山东临沂、湖南汩罗、河南长葛、河北保定等地进行交易,利用废铜主要集中在浙江、广东、山东、江西、天津、河北等地。 总体上看,中国废铜行业近几年来稳步发展。2008 年受经济危机影响产量有所回落,但仍达到190 万吨左右。2009 年经济危机对行业的影响更大一些,1~9 月废铜产量约120 万吨,同期比减少27.3%。由于国内消费领域铜产品蓄积量相对不足 、消费领域铜产品尚未进入报废回收高峰期、以及国内回收政策和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影响,所以,现阶段国内回收废铜还无法满足中国再生铜行业持续发展的原料需求,进口废铜仍是目前中国再生铜行业的主要原料来源,约占三分之二左右。再生铜占铜材消费量比例达25%左右,再生精炼铜占精炼铜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同时,从世界范围看,2008 年我国再生铜占世界再生铜总产量(620.9 万吨)的比例达到30.6%,其中再生精炼铜占世界再生精炼铜总产量(278.6万吨)的43%左右,利用废铜直接生产的铜材占世界总产量的20.5%。 目前中国国内每年回收废铜(金属量)70 万吨左右,约占废铜总需求量的三分之一。2009 年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大,特别是一季度国内回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1~9 月,国内回收废铜约40 万吨。从 2009 年中国废铜进口量变化可以看出两点,一是2009 年每个月份的废铜进口量明显少于2008 年同期;二是2009 年废铜进口数量波动明显比2008 年大。不过,通过计算可以发现,2009 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废铜进口量分别是2008 年同期的52%、68%和81%,说明2009 年以来中国废铜进口在逐步恢复。但是自2009年 5 月份以来,海关加大了对废金属进口的查验力度,此举在规范废金属进口行为的同时,也导致企业进口废金属成本增加、通关速度慢和企业生产经营风险加大,以至部分企业不得不停止进口废铜,行业内出现以电铜代替废铜的现象。 2009 年中国废铜市场整体表现不好,主要有三个方面因素影响:一是经济危机,一季度废铜进口和国内回收业务基本停滞,废铜市场供应十分紧张,部分企业库存部分废铜,大都是2008 年进口的,价格急跌造成谁也不愿出手;二是海关增加了废金属进口的查验力度;三是新的再生资源回收增值税政策对国内回收造成了一定影响。所以造成前半年废铜市场供应特别紧张,后来虽然铜价一度突破5 万元/吨,但废铜市场并没有恢复到以往的繁荣景象。 根据中国海关最新数据显示分析,2009年1月至12月,中国累计进口废铜数量达400万吨,累计进口废铜金额共计6,090,205千美元(2008年1月至12月,中国累积进口废铜数量为558万吨,累计进口废铜金额共计5,970,256千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减少28.3和增加2%。 其中,2009年12月,中国进口废铜数量达44万吨,11月进口废铜数量为30万吨,和上月相比环比增加了46.7%;今年12月中国进口废铜金额共计1,040,361千美元,11月进口废铜金额为652,918千美元,比上月环比增加了59.3%。 数据统计结果显示,12月份中国废铜进口数量有所增加,比上月增加了14万吨,涨幅46.7%。因中国建筑和汽车行业的铜需求仍然强劲,将使国内铜价的上涨速度超越国际铜价,吸引铜进口量的反弹。于此相对应的是铜价的上涨,在12月初的时候1#光亮铜的报价是51000元/吨左右,目前报价是56000元/吨以上,累计涨幅达5000元/吨之多。市场对经济复苏的乐观,及对需求增长的期待继续支撑起铜价格,预计随着大环境的逐步好转,铜价仍将延续上涨趋势。 。 此外,再生资源回收增值税政策的实施也对国内回收产生了较大影响: 退税周期长加大了企业资金压力,加上废铜市场的不稳定,对中国刚刚起步的国内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以及在全球刚刚建立起来的全球废铜采购渠道优势都是一个考验,当然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这也对再生铜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有利。 国内废铜产量料最早于2014年进入高峰期.目前,废铜进口亦有减少,这主要受海外供给下降、海关自5月起对废铜进口进行更严格检查的影响,进口成本有所上升.  废铜进口占据中国废金属进口量大半,也是生产精炼铜的重要原料。2007年中国产349万吨精炼铜,其中约120多万吨都是进口含铜金属加工而成。2007年,中国进口废铜共558.48万吨,占进口废金属实物量771.75万吨的72%,比2006年的494.3万吨增加13%。中国2009年1-9月共生产120万吨再生铜,其中仅有三分之一来自于本地回收废铜. 2008年全年中国共生产再生铜198万吨.  (三)国内废铜市场纯在的问题 一 国内回收废金属目前还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中国废金属产业的原料需求 进口废金属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是主要原料来源,但是,世界各国对再生资源日益重视,废金属输出国对优质资源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印度、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再生金属产业近年来也发展迅速,导致国际废金属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最重要的是,如果中国政府不增加废金属进口品种、扩大进口范围,不进一步完善废金属分类标准,不完善和统一废金属进口监管机制,不提高通关效率,降低进口成本和减化审批手续的话,中国废金属进口会面临很多压力和不稳定因素。 二 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不完善 国内废铜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是越来越好,但具体的配套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标准体系仍不完善。 ◆ 回收领域:再生资源回收增值税政策、进口拆解园区和国内回收交易市场的发展规划、其他有关政策规定的调整还没有具体到位。 ◆ 利用领域:固定式反射炉得到了行业的普遍认可和广泛应用,但彼此之间在形状、规格尺寸、能源消耗、能源利用率、污染排放等方面差异很大。缺乏统一的标准,不利于行业技术装备水平的整体提升。 ◆ 产品方面:2008年中国铜导体用铜量已达354 万吨,其中利用废铜生产的铜杆有三分之一,国外早已有利用废铜生产低氧光亮铜杆的标准,但中国目前还没有。 三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中国废铜企业大部分是民营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无力,也不可能花大钱开展技术研究。少数行业龙头企业会开展一些技术研究,但由于市场竞争的关系,往往严格保密,行业之间缺乏交流、合作。专业研究机构目前还很少涉足再生领域,行业整体创新能力不足。 四 产业集中度过低 发达国家废铜企业一般只有几家、十几家,而中国数以千计,虽然中国废铜产业整体已具有较大规模,但平均产能很小。既有宁波金田这样的大企业,也有产量几千吨左右的小企业,产业集中度过低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五 企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大部分企业依然采用家族式管理,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没有建立应对铜价波动的风险决策和防范机制,完全凭老板的个人感觉。造成铜价涨的时候一片繁荣,铜价跌的时候关门大吉的景象。 (四) 中国废铜行业发展前景 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废铜产量占铜消费的比例普遍在50~70%以上,而中国仅25%左右。由此可见,中国废铜产业发展的潜力和空间相当巨大 在十种有色金属中,铜可能是中国自有矿产资源供需矛盾最大的金属,而且这个矛盾可能越来越大。国际上的大型铜矿山已基本被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所垄断,中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很被动。摆脱这种局面的唯一办法就是发展废铜国内回收体系和加大全球废铜进口渠道。 在《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再生金属已经被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国政府规划明确提出:着力抓好再生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覆盖全社会的有色金属再生利用体系,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建设有色金属回收交易市场、拆解市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若干年产30万吨以上的再生铜、铝等生产线;到2011 年,废铜占铜产量的比例提高到35%,比2008 年提高6 个百分点。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有关部门也正在制定再生金属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 大型铜矿山企业近年来纷纷涉足再生铜领域,由于其在资金、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必将在推动再生铜产业技术装备升级、产品升级、环保升级、管理升级、产业集中度提高等方面有巨大促进作用。 总之,作为中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重要领域,中国废铜行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具备了较大规模,具备了产业升级和实现更大发展的基础。加上国家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历史机遇以及政府的规划和引导,中国废铜产业在未来几年里必定会取得更大发展和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三 废铅 (一)国内废铅市场背景与现状 1990年3月22日,中国成为《控制危险废料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的签约国,因此,中国的废铅原料几乎全部来自国内,其中大部分为废旧铅酸蓄电池。在西方和中等发达国家,回收废铅蓄电池的途径,一是制造商通过其零售网络负责回收。二是政府准许的收集铅酸电池和含铅废物回收的强制专门联盟和专业回收公司收集后交废铅厂。三是废铅厂经批准建立特定的废铅蓄电池回收清除公司。而中国从事废铅废料回收的主要有各地物资回收公司、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废铅生产企业、蓄电池生产企业及大量的废旧物资收购人员。其中个体私营收购点占60%、蓄电池零售商占18%、汽车维修和4S店占5%、蓄电池制造商占8%、再生铅厂及专业回收点占9%。最终流向则是蓄电池厂和原生铅冶炼厂占17%、小型冶炼厂占41%、规模再生铅厂占42%。  中国铅储量居世界前列,但铅矿资源短缺现象却非常严重。生产废铅可以从铅废料中直接回收,不需要像生产原生铅那样经过采矿、选矿等工序,废铅生产成本比原生铅低38%。此外,废铅能耗仅为原生铅的25.1%~31.4%,每生产1吨再生铅,可节约1360千克标煤,减排固废98.7吨,节水208吨,减排二氧化硫0.66吨,大大减少铅废料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在资源和环保的双重压力下,大力发展废铅产业以减少原生铅矿石的开采量,使铅金属进入生产-消费-再生的良性循环,是目前中国国内循环经济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废铅生产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直到1978年后才形成独立的专业化再生铅企业,近十几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产量从1996年的2.8万吨增长到2007年的45万吨。据统计,中国2010年废铅产量将达到70万吨,2020年达到120万吨,废铅占铅总产量达到30%。而在发达国家占铅产量的比重达到60%左右,2006年我国废铅产量占铅消费量的比例仅为17%。与以往“小、散、乱”的格局不同,近几年随着行业政策的陆续出台,新技术、新设备逐渐得到推广应用,废铅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产业格局也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变化。   废铅产业具有明显的资源和环保优势。最近十年来,规范废铅产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前后陆续出台。2003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施行,它对再生铅生产在保护和改善生产环境、生态环境方面具有明显的成效。同年10月,《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发布,明确指出废铅酸蓄的收集、运输、拆解、再生铅企业应当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之后方可进行经营或运行。不过,此项政策只是指导性文件,对于当时的产业格局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2005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出台,但是它并没有管理法规、实施细则、管理办法,可操作性较为欠缺。 国内的废铅企业以小企业居多,行业整体水平低,处于无序竞争的状态。2007年《铅锌行业准入条件》的出台提高了再生铅准入门槛,提高了废铅产业层次和产业集中度,使一大批环保不达标、技术工艺落后、资源浪费严重的小废铅企业淘汰出局。2007年成为中国废铅产业发展的“分水岭”。 2007年3月10日发布的《铅锌行业准入条件》分别从生产规模、工艺装备、能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与职业危害等方面对铅锌行业提出了明确的条件要求,其中对废铅的要求是:现有再生铅企业的每年生产准入规模应大于1万吨;改造、扩建废铅项目,每年规模必须在2万吨以上;新建废铅项目,每年规模必须大于5万吨。鼓励大中型铅冶炼企业并购小型废铅厂与铅熔炼炉合并处理或者附带回收处理废铅。铅再生利用项目资本金比例要达到35%及以上。新建及现有再生铅项目,废杂铅的回收、处理必须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必须有节能措施,确保符合国家能耗标准。每吨废铅冶炼能耗应低于铅130千克标准煤,电耗低于100千瓦时。新建废铅企业铅的总回收率大于97%,现有废铅企业铅的总回收率大于95%,冶炼弃渣中铅含量小于2%,废水循环利用率大于90%。 中国现在每年可回收废铅约70万吨,含金属量40万吨,回收率仅有85%左右,没有规范完善的废铅资源回收网络体系严重制约了废铅产业的发展。中国政府正力争通在24个城市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工作,从社区回收、再生资源集散加工市场等方面入手,培育废铅资源集散加工基地,提高废铅资源回收的有序性和规范性,使其健康发展。 由于回收体系分散,中国的废铅生产遍及全国,形成了江苏邳州、河北保定、山东临沂、湖北襄樊、安徽界首等几个再生铅集散和生产区域。再生铅产量80%以上集中在江苏、山东、安徽、河北、河南、湖北和上海等地。这些经济试点企业能耗下降12.1%,废旧有色金属年回收利用量相当于年产量的25%左右。 河北保定地区废铅小企业众多。经过多年发展,涌现出华诚和新鑫等大型企业。安新县的华城有色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是保定风帆股份有限公司的定点配套企业,他们成功自主研发了卧转式新型反射炉,年产铅及铅合金3万吨。保定新鑫铅业有限公司年产精铅6万吨,在泰国成立了泰国博鑫隆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华东有色金属城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废旧金属交易市场,该集散市场的原材料吸纳能力不可忽视。湖北再生铅产业主要集中在鄂西北,以谷城县的湖北冶金股份有限公司为核心。在巩固原有回收网络的基础上,加强与国内知名的4S汽车专卖店的合作,处理其交付的废旧铅酸蓄电池。借助汽车工业优势,建立了以废铅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园。江苏最大的再生铅企业江苏春兴集团依托天津、重庆、厦门、广州等地的分公司,建立了覆盖面广泛的回收网络,徐州总部的生产能力超过10万吨。上海飞轮有色金属冶炼厂是上海市定点处理废蓄电池企业,产能4.5万吨。2007年,该厂与上海市80家电动车生产、销售企业签约,对废铅酸电池实行定向回收,原料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产量也得到提升。 国外废铅的生产集中在少数大型企业手中,美国有13个,法国有5个,英国有5个,德国有2个,而中国有300多个。目前,中国国内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市场及渠道仍不规范,由于大型废铅企业、原生铅企业、外资企业纷纷介入废铅生产,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的竞争日益激烈,大型企业回收渠道的建立和完善极大的压缩了小企业的生存空间。由于企业过于分散,回收队伍庞杂,国内很难发展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废铅集团。在《铅锌行业准入条件》中,国家鼓励大中型优势铅冶炼企业并购小型废铅厂与铅熔炼炉合并处理或者附带回收处理废铅。 (二) 国内废铅市场的前景   中国废铅的主要原料80%以上来自废铅酸蓄电池。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废铅酸蓄电池的蓄积量持续增长。2007年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598亿辆,为废铅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原料保障。   经过50多年的发展,最近两年,中国废铅产能及产量得到大幅提升,废铅生产已经开始往高起点、经营规模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中国大型废铅企业积极地走投资主体多元化,资本社会化的路子,要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如今,铅矿资源原材料供应紧张,对废铅的热捧成为必然。与其他资源一样,一些为了完善产业链,加强与上游资源的联系,各企业都进行强强联合,使废铅与原生铅矿采、选、冶、加工形成了有机的整体。同时,外国资本的介入和上市公司的出现,使中国废铅产业在合纵连横的战略布局上重新整合资源,为中国废铅企业的做大做强奠定了基础。 目前再生铅政策体系已经具备初步框架,从科技投入增加、管理现代化到产能扩大,做强做大中国再生铅产业的条件已经渐趋成熟
/
本文档为【中国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市场分析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