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植物病理学-rice

植物病理学-rice

2011-10-27 50页 ppt 1MB 102阅读

用户头像

is_792768

暂无简介

举报
植物病理学-ricenullnull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病害的危害一直严重影响水稻的生产,如不进行有效地防治,年均损失产量可达300亿公斤,即使在现行防治的条件下,年均损失可能达200亿公斤。 水稻病害的种类很多,全世界有近百种,我国正式记载的达70余种,有经济重要性的有20余种,其中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发生面积大、流行性强、危害严重,是水稻上的“三大重要病害”。第一章 水稻病害 Rice diseasesnull第一节 水稻稻瘟病 第二节 水稻白叶枯病第三节 水稻纹枯病 第四节 水稻病毒病 第一节 水稻稻瘟病 ...
植物病理学-rice
nullnull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病害的危害一直严重影响水稻的生产,如不进行有效地防治,年均损失产量可达300亿公斤,即使在现行防治的条件下,年均损失可能达200亿公斤。 水稻病害的种类很多,全世界有近百种,我国正式记载的达70余种,有经济重要性的有20余种,其中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发生面积大、流行性强、危害严重,是水稻上的“三大重要病害”。第一章 水稻病害 Rice diseasesnull第一节 水稻稻瘟病 第二节 水稻白叶枯病第三节 水稻纹枯病 第四节 水稻病毒病 第一节 水稻稻瘟病 Rice blast 第一节 水稻稻瘟病 Rice blast一、症状(symptom) 稻瘟病在水稻的各生育期,各个部位均可发生。根据其发病时期和发病部位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等。null 1.苗瘟: 三叶期前发病,主要由种子带菌引起;叶基灰黑色,叶片变褐卷缩枯死,成片死亡,称发地火; null2.叶瘟:秧苗和成株叶片,本田分孽盛期发病最重。叶片上病斑表现有四种类型: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 3.节瘟: 抽穗后发病;初在稻节上产小褐点→绕节扩大→节变黑腐、凹陷、缢缩,造成稻穗折断和白穗;null 4.穗颈瘟: 穗颈,枝梗发病初为褐色小点→绕轴扩展→轴变褐坏死,造成白穗;nullnull 5.谷粒瘟: 椭圆或不规斑,中间灰白,有褐色边缘,早期发病,成暗灰色秕谷;null 二、病原物(Pathogen) 无性阶段属半知菌亚门/丝胞纲/丝胞目/梨形孢属/灰梨孢菌Pyricularia grisae;有性世代属子囊菌亚门Magnaporthe grisea,不常见; 1、形态:分生孢子洋梨形,或倒棍棒形,无色,成熟后1~2分隔,分隔处常缢缩。孢子梗不分枝,2~4个隔膜,基部较粗,色淡,顶端呈曲折状,孢子脱落后留有疤痕,常数根丛生,从气孔或表皮抽出;null 2、病菌生理特性 (1)病菌发育适温26~28℃,要求93%以上的湿度,孢子在水膜包裹条件下萌发最好; (2)病菌可产生多种毒素,抑制稻株的呼吸和生长。例如:稻瘟菌素、薄层酸、吡啶羧酸、香豆素、稻瘟醇。null (3) 生理分化:稻瘟菌易发生变异,表现在培养性状,生理特性,对杀菌剂的抗性,对水稻品种的致病力等方面;根据在 7个鉴别品种上的致病表现(TTP、珍龙13、四丰43、东农363、关东51、合江18、丽江新团黑谷),长江流域籼稻品种上以ZB、ZC群小种为主,粳稻上以ZF、ZG群小种居多; (4)寄主范围:在自然条件下,可侵染水稻、壮羊茅、秕壳草、马唐,人工接种可侵染小麦、大麦、玉米、谷子等禾本科作物和杂草(狗尾草、稗草); null稻瘟菌分生孢子形态图nullnull三、病害循环(Disease cycle) null3月下~4月上开始产孢,5~6月最多,孢子气流传播。干燥条件下:分生孢子可活半年~一年,菌丝在病组织内可活1年以上。潮湿时:2~3年即可死亡。 null 四、发病因素(Epidemic factors) (一)气象因素:气温在20~30℃,相对湿度90%以上在这个范围内,温度越高,湿度越大,潜育期越短。 湖北省:第一发病高峰 第二发病高峰 6月/上中~7月/中、下 9月/上~10月/上 中稻叶瘟早稻穗颈瘟 一季晚穗颈瘟 双晚叶瘟穗颈瘟null该病在湖北省的流行程度,与6~7月和9月的雨量密切相关;null (二)栽培管理 长期灌深水,偏施N肥,冷浸田发病重 ; (三)水稻生育期 四叶期——分列盛期(叶40%展开到完全展开后2天内最惑病),抽穗期是穗颈瘟感病期(始抽穗到抽出6天内最惑病)。null (四)品种抗病性 籼稻>粳稻>糯稻 垂直抗性品种>水平抗性品种 抗性基因:多为显性遗传和独立基因null4、抗性机制 (1) 形态结构抗病:表皮硅化细胞多,叶厚、窄挺; (2) 保卫反应:病菌入侵,稻株体内多元酚→醌→与氨基酸缩合→黑色素→能杀死被菌入侵的细胞和病菌。null(五)菌源数量和生理小种的变化 1、菌源数量 适宜条件下,一个病斑可持续产孢14天,达2000~6000个分生孢子。 2、稻瘟病菌具有高度的异核和异质现象,极易发生变异。 null五、预测预报 根据越冬菌源、气候条件、寄主生育期三者关系,预测病害的发展趋势。 1、长期预报 历年的气候与发病的关系,对照当年的天气预报,作出病害流行程度的估计。 null2、短期预报 (1) 从越冬病草上查产孢始期,预测叶瘟始见期: 将病节、病穗颈干燥贮存,第二年春播前取200根病组织,捆扎后置室外,均温15℃时,逐日检查产生分生孢子的情况,病草见孢后——30~40天田间出现零星病株。 (2) 由发病中心预测虽瘟大田发病进度: 稻分列盛期,气温达20℃,查村旁生长旺盛苗田,若有中心病株,且预报有连阴雨——7~9天大田可能普遍发病,10~14天盛发。 null(3) 从病斑型预测叶稻瘟发病程度: 分列期出现急性病斑,若此种斑成倍增长,3~5天可能会大发生(说明苗情和气候均有利发病)。 (4) 孕穗期叶稻瘟预测穗颈稻瘟: 孕穗期剑叶瘟10%左右,急性病斑急增,气象预报:  早稻抽穗期多雨 二晚抽穗有寒潮 穗颈瘟即可大发生 20℃以下低温 null六、防治 (一)农业防治 1、选用推广抗病品种 采用“引”“试”“繁”三步骤,就地鉴定,评选和推广优抗品种; 合理利用抗病品种,进行基因布置和基因轮换; 杂交稻的抗病力,与恢复系和不育系抗病谱紧密相关; 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管水施肥。 (二)药剂防治 1、种子处理 10% 401 1000倍浸种2天,有杀菌催芽作用; 2、叶面施药 叶瘟防治:叶瘟3%左右,喷药控制发病中心; 穗颈瘟:破口至始穗期各施药一次; 每公顷可用75%三环唑375g、2%加收米(春雷霉素)1350g、40%稻瘟灵1500g、40%异稻瘟净2000g对水900gk喷雾。 (二)药剂防治 1、种子处理 10% 401 1000倍浸种2天,有杀菌催芽作用; 2、叶面施药 叶瘟防治:叶瘟3%左右,喷药控制发病中心; 穗颈瘟:破口至始穗期各施药一次; 每公顷可用75%三环唑375g、2%加收米(春雷霉素)1350g、40%稻瘟灵1500g、40%异稻瘟净2000g对水900gk喷雾。 null稻白叶枯病最早于1884年在日本发现,目前已成为亚州和太平洋稻区的重要病害。 在我国1950年首先在南京郊区发现,现在除新疆外,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发生,但以华东、华中、华南稻区危害最重,一般减少10-40%,严重可减产50%以上。 细条病主要分布在亚州热带、亚热带稻区,现在在华东、华中、华南稻区已都有发生,局部地区其发病面积已超过了白叶枯病(例如福建,湖南、广西)。 水稻白叶枯病(附细条病) Rice bacterial leaf blightnull 一、症状(symptoms) (一)白叶枯 1、普通型:在分裂期以后出现,发病从叶尖叶缘开始,初为黄绿色或暗绿色条斑——沿叶脉迅速上下扩加宽;病健交界明显,呈波纹状,病斑最后灰白枯死,其上有少量黄色鱼籽状菌胶; 2、急性型:在环境和寄主生育状态适于发病的条件下,叶片病斑从叶尖叶缘开始,迅速扩展,病斑灰绿色,呈开水烫伤状,随即纵卷青枯;病部有密黄色菌胶; null水稻白叶枯病 1.病株 2.病叶前期 3.病叶(粳稻) 4.病叶(籼稻) 5.病部菌胶 6.病原细菌null水稻白叶枯病 null 3、凋萎型:kresek型;多在秧田后期——拨节期发生,病株心叶或心叶下1-2叶先呈失水状,青卷,随后萎蔫,其它叶片相继青枯,最后整丛枯死,折断病株,挤压基部,可见大量黄色菌脓溢出; 4、黄叶型:仅在广东发现,新出叶呈均匀褪绿或黄色宽条斑,病株生长受阻,从病叶上一般查不到细菌,但在病株茎基和节间,有大量细菌存在;null(二)白叶枯与细条病病状区别null(三)稻白叶与生理性黄叶的区别: 叶片喷菌试验:红墨水染色试验(1:2水)白叶病斑不着色,生理性黄叶变红色; null二、病原物(Pathogen) Xathomonas oryzae pv.oryzae(Ishiyama) Swings 属假单胞菌目,黄单胞杆菌属细菌。 (一)形态与生理 菌体短杆状,单细胞,两端钝园,极生鞭毛,G-;培养黄落黄色,光滑发亮,最适生长温度26-30℃;白叶枯病菌在3%葡萄糖或20ppm青霉素培养基上,不能不长,细条病菌能生长;null水稻白叶枯病菌null(二)致病力分化 用鉴别品种可把病菌划分成不同致病型,其田间群体毒力,主要以数量差异为主; (三)寄主 水稻、茭白、李氏禾、野生稻; null三、病害循环(Disease cycle)null 四、发病因素(Epidemic factors) 1.气候条件: null2、栽培管理:N过多、灌深水、漫、串灌; 3、品种抗性:糯>粳>籼 4、预测预报: (1)噬菌体数量预测预报 噬菌体/ml 环境适合 早、中稻: 500个 10-15天发病; 1000个 3-5天发病; (2)白叶枯病流行趋势流行趋势预测: (2)白叶枯病流行趋势流行趋势预测: null五、防治 1、种子消毒:强氯精500倍、20%叶青双500倍浸种2天; 2、选用抗病品种: 3、培育无病壮秧:种苗三叶期和移栽前3-5天各喷药一次 4、加强水肥管理: null5、药剂防治: 20%叶枯唑可湿粉剂(叶青双、噻枯唑、川化018)500-600倍; 85%强氯精(TCCA:三氯异氰尿酸); 10%叶枯净(5氧吩嗪)300-500; 14%络氨铜水剂300-400倍; 10%氯霉素可湿粉剂800-1000倍液; 50%代森铵水剂800-1000倍液;间隔7天,据病情施药2-3次。 第三节 水稻纹枯病 Rice sheath blight 第三节 水稻纹枯病 Rice sheath blight 稻纹枯病是世界性广泛分布的病害,是我国水稻上的三大病害之一,一般减产10~20%,严重造成植株倒伏、枯死,损失可达50%以上。null 一、症状(symptoms) (一)危害部位:叶鞘、叶片,严重时也危害稻穗和茎杆。 叶鞘发病:先在近水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小点→扩大成椭圆形斑,边缘褐色,中央暗绿至灰白色,不同病斑愈合,形成云纹状大斑,叶鞘发病坏死,导致叶片枯黄。 叶片发病:病菌可从叶鞘向叶片发展,也可因叶片与病斑接触而发病,病状与叶鞘发病相似,叶片严重发病,可使稻株不能正常抽穗。null(二)病症: 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白色至灰白色菌丝和不规则形白至暗褐色菌核,后期在病部可见白粉状霉层——为病菌担子和担孢子。 null二、病原: 无性态:半知菌亚门/无孢菌目/丝核菌属/瓜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有性态:担子菌亚门/非褶菌目/瓜亡革菌属Thanatephorus cucameris null1、形态和生理: 菌丝幼嫩时无色,老熟呈褐色,较粗,分枝处缢缩,距分枝不远处有分格; 菌核:由菌丝体交织而成,白至暗褐色,表面粗糙,不规则形;菌核由内外两层构成,外层为10~30层死细胞,约占菌核半径的1/2左右,内层为活细胞;浮核:外层厚;沉核:外层薄; 担子:倒卵形或园筒形,顶生2-4个小梗,其上各生一个卵园形、无色、单细胞的担孢子; null发育最适温、湿度:28-32℃,96%以上的相对湿度; 2、寄主范围:自然条件下可浸染15科近50种植物, 人工接种可使54科210种植物发病; 3、生理分化: 依据菌丝彼此能否融合,茄丝核菌划分出了12个融合群,稻纹枯菌为AG-1群,AG-1群又可分A、B、C三型,其毒力A>B>C; nullnull水稻纹枯病 nullnull1. 形态: 营养菌丝多核;直角分枝;能产生念珠状细胞;形成菌核。 2. 菌核的致病性: 菌核具“浮水性”, “沉水性”,“转变性”三特点;形成“水上病斑”、“水下病斑”、“跨越型病斑”。null 3. 生物型特性: 菌丝生长温度: 10~38℃,适温28~32℃ 菌核形成:12~15℃开始形成, 30~32℃最多 pH:2.5~9.8,最适为5.4~6.7 光照可抑制菌丝生长,但促进菌核萌发null 4.寄主范围: 茄丝核菌的寄主范围很广,自然发病的寄主有15科近50种植物,人工接种的发病寄主可达54科210种植物。 5.生理分化: Parmeter(1969)、生越(1972)等用菌丝融合法将茄丝核菌区分为7个融合群(AG,Anastomosis-Grop),水稻纹枯病菌为AG-1。 null三. 病害循环(Disease cycle)null菌核存留土中10万粒/亩,稻株发病轻;60-80万粒 /亩,稻株发病重;200万粒/亩,稻株将严重发病; 在干燥条件下,菌核保存8-20个月,萌发率80%,11年后仍有27.5%萌发率; 在土面或水层中越冬均可有活(96%以上),土表下9-25cm,也有87%的存活率; null 四、发病因素(Epidemic factors) 1、菌源数量:越冬菌核数量大,病害可能更重; 例如菌核1万粒/亩与120万粒/亩,稻株始病期相差5-7天; 2、气候条件:纹枯喜高温、高湿; 长江流域:早稻发病高峰——6/中-7/上 晚稻发病高峰——8/下-9/下null3、品种和生育期:孕穗——抽穗期最易惑病; 品种抗性有差别,但未发现免疫品种; 4、栽培技术: N肥过多,稻分裂期后灌深水,有利发病; null五、防治方法(Control methods) 消灭菌核、减少菌源、合理施肥、适时晒田 勤灌成灌、干干湿湿、药剂防治、控制蔓延; (一)消灭菌源: 秧田和本田翻耕耙平时,打捞浪渣,烧毁或深埋; 铲除田边杂草; 未腐熟稻草:不返还到水田;返回null(二)合理管水施肥 用水:前浅、中晒、后湿润; 施肥:施足基肥、早施追肥、NPK配合使用、避免中后期大量施用N肥; null(三)药剂防治:喷药要及时,过迟过早,防效均不理想; 1、制定防治对象田的标准: 早稻分裂末期,丛病率10%;孕穗中期,15%;始穗期, 20%;中、晚稻上各加5%; 2、药剂种类: 井岗霉素:内吸,保护治疗作用40-60ppm 75-100kg药液/亩 50%多菌灵可湿粉剂、30%纹枯利、50%托布津100g/亩,75kg液/亩。 第四节 水稻病毒病 Rice viral diseases 第四节 水稻病毒病 Rice viral diseases 全世界报道的水稻病毒病有10多种,我国已知的有7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水稻种植区,黄矮病和普矮病发生较为普遍。一. 症状(symptoms)比较一. 症状(symptoms)比较null水稻黄矮病null水稻普矮病null水稻黄萎病 二. 病毒特性 二. 病毒特性null 三. 病害循环(Disease cycle)null四. 发病规律(Epidemic factors) 1. 介体与发病 发病程度与介体出现时间及田间传播关系密切。 2. 与气候的关系 高温干旱时病重。 3. 与品种的关系 一般矮杆品种比高杆感病 4. 栽培与发病 氮肥过多,叶色浓绿,生长过旺,加重病害。null五. 防治措施(Control methods) 1. 清除毒源:铲除田间、沟边杂草 2. 治虫防病:设诱杀虫;治迁飞高峰 3. 栽培防病:合理布局,连片种植,合理施肥 4. 选用抗病(虫)品种 5. 抢救措施:排水晒田,施P,K肥 6. 搞好虫情预报
/
本文档为【植物病理学-rice】,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