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第九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

2011-10-27 7页 doc 34KB 34阅读

用户头像

is_571003

暂无简介

举报
第九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第九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 第九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 南宁市第三十一中学 黎 栩 一 说教材 (一) 教材地位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九课内容,从属于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上承辛亥革命,下起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跨域新旧民主革命两个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 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维新派鼓吹改良,革命派力主共和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进一步思索中国的前途何在,他们萌发了想西方学习思想文化的愿望,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因此,从近代...
第九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
第九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 第九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 南宁市第三十一中学 黎 栩 一 说教材 (一) 教材地位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八上册第九课,从属于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上承辛亥革命,下起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跨域新旧民主革命两个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 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维新派鼓吹改良,革命派力主共和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进一步思索中国的前途何在,他们萌发了想西方学习思想文化的愿望,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因此,从近代探索史的角度看,新文化运动既是旧思想的发展,又是新思想的开始。 通过本课学习,一方面能使学生建立完整的近代思想发展史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正确认识其发展规律有重要作用。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人物及其作品,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以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基本内容——斗争锋芒——发展——历史意义为线索,让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以提高学生梳理知识、驾驭知识的能力。 (2)以新文化运动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缺陷,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同时,感受到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三) 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与意义。 处理:因为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思想在当今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仍具有现实意义,学生应重点把握,抓住一个“新”字,通过师生合作,分析新文化运动反对专制、迷信、旧道德、旧文化在当时有何现实意义,以此正确认识评价新文化运动。 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孔教。 处理:把新文化运动放到历史大趋势和小环境中,反映出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技术————思想层面,而从当时小环境看,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引发了新文化运动。 二 说学情说教法 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容易与教师、历史人物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共鸣。所以,要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利用他们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1、激励教学法 从激发学生的目的出发,启发诱导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精彩的历史图片、文字资料展示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力图创造一个师生互动的良好的教学情境。 3、点拨式教学法: 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从而进一步巩固知识点。 将此三种方法融汇于教学中,由设问—讨论—认识本质—推进—深化认识,完成研究性学习 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北京大学的校徽,它是1917年由鲁迅先生设计的,教师让学生谈谈北大校徽的含义,然后教师再展示其真正的内涵,由此导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新文化运动正是发生在北大的一场关注人的思想解放运动。 (这一设计,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将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 (二)学习新课: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这是一个思想自由、人才辈出的时代,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知识分子的目光转向思想启蒙,唤起国民觉醒。广大人民受到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一种新的主义、新的信仰在中国大地传播开来。” 让学生从中体会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时代特征,当时北大校长蔡元培采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这个时期先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齐聚北京大学,请大家认一认他们都是谁?(教师展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照片,让学生根据自己预习所掌握的资料来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经历及成就)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激励教学法运用在此) 2、是什么让他们走到了一起——新文化运动背景 教师引出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在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洋务派“师夷长技”,并没有能够自救,甲午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维新派主张变法,结果只是昙花一现,革命派主张共和,结果革命虽然胜利了,但是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先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并没有气馁,而是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而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 而袁世凯在此时却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表现有哪些?(学生据自己的预习资料和课本回答)进而教师提问“孔子之道”指的是什么?(学生将自己课前预习的结果告诉大家:三纲五常、忠孝节义);进而提问:他这么做目的是什么? (学生得出结论:把孔教作为自己恢复专制独裁统治的工具) 最后,师生得出共同的结论:是一种使命让这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到了一起——唤醒国民觉悟,救亡图存。 (设计意图:层层诱导,使学生认识逐步深化,得出正确结论) 3、他们能带领国人走出多远? 教师提问:新文化运动前期“新”在哪里,后期“新”在哪里?(学生先看书,后小组讨论) 学生发言:前期提出四提倡、四反对,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教师归纳: 前期:(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也就是提倡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反对封建独裁。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强调的是用自然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反对封建愚昧。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强调从个人有独立自主权利的观点出发,提倡独立思考,反对依附古人,反对盲从封建权威,反对做习惯势力的奴隶,要求从封建传统下解放人的个性与才能,使其能够得到自由的发展。 (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文章,反对模仿古人,反对言之无物。斗争锋芒直接孔教,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潮流。 后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李大钊是在中国宣传社会主义的第一人。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人,新文化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4、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总结:是一场资产阶级猛烈挟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目的是救亡图存。 教师过渡: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曙光。没有新文化运动就没有1919年五四运动的石破天惊。 5、新文化的意义(学生总结) (三)课堂: 教师展示知识结构,作为学生学案,供学生学习。 (设计意图: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四)研究性学习作业: 以新文化运动将斗争锋芒指出孔教作为切入点,请学生正确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
/
本文档为【第九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