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第五章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2011-10-30 46页 ppt 1MB 154阅读

用户头像

is_506157

暂无简介

举报
第五章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null第五章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第五章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5.1 植物病害的诊断 5.1.1 植物病害诊断的程序 5.1.1.1首先判断是否是病害 病害区别于虫害及自然或人为造成的机械伤害的特征 5.1.1.2 确定病害类型 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5.1 植物病害的诊断5.1 植物病害的诊断5.1.1.3 确诊病原物 (1)症状的识别与描述 (2)调查询问病史与有关档案 (3)采样检查(镜检与剖检) (4)专项检测 (5)逐步排除法得到适当结论5.1 植物病害的诊断5.1 植物病害的诊断5.1.1.3...
第五章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null第五章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第五章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5.1 植物病害的诊断 5.1.1 植物病害诊断的程序 5.1.1.1首先判断是否是病害 病害区别于虫害及自然或人为造成的机械伤害的特征 5.1.1.2 确定病害类型 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5.1 植物病害的诊断5.1 植物病害的诊断5.1.1.3 确诊病原物 (1)症状的识别与描述 (2)调查询问病史与有关档案 (3)采样检查(镜检与剖检) (4)专项检测 (5)逐步排除法得到适当结论5.1 植物病害的诊断5.1 植物病害的诊断5.1.1.3 确诊病原物 真菌病害:症状观察、病原检查 细菌病害:症状观察、喷菌现象 病毒病害:症状、田间分布、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线虫病害:结合症状,进行病原鉴定,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null炭疽病霜疫病null炭疽病霜疫病null炭疽病细菌性褐斑病null青枯病枯萎病5.1 植物病害的诊断5.1 植物病害的诊断5.1.2 柯赫氏法则 对于少见或新发病害的诊断和病原生物的鉴定。 5.1.2.1 原理 (1) 某一微生物当被怀疑是某一病害的病原物时,它一定与该病害同时存在。 (2) 从发病植株上能分离到这种微生物, 并培养成纯培养物。 (3) 将这种纯培养物人工接种到健康的寄 主上能诱发同样的病害。 (4)从人工接种的寄主上能分离出同样的微生物。5.1 植物病害的诊断5.1 植物病害的诊断5.1.2.2 操作步骤 (1) 从病株上分离病原物,并纯化培养。 (2) 将纯培养物接种到健康的植株上。 (3) 在适宜发病的条件下观察接种株是否发病。 (4) 从接种的病株上再分离病原物。 5.1 植物病害的诊断5.1 植物病害的诊断5.1.2.3 局限性 (1) 病毒和线虫引起的病害不能培养,可以活体接种,病毒病害还必须要了解其田间传播途径。 (2) 只适用于单一病原物引起的病害。 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物引起,或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共同引起则不适用。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1 防治原理 5.2.1.1 消灭病原物的来源或抑制它们的繁殖 (1) 了解主要的初侵染来源,减少其基数 来自土壤:土壤消毒或轮作 来自种子:温汤侵种或药剂拌种 (2) 控制再侵染来源, 抑制其繁殖 A 清除田间病株 B 使用杀菌剂 C 改善田间环境条件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1.2 阻止病原物的传播和侵入 了解病原物的传播方式和侵入途径 通过昆虫传播:杀死昆虫 伤口侵入:减少伤口产生  如:线虫 气孔侵入:到气孔形成后才喷药 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1.3 增强植物的抵抗力或逃避病原物为害严重的时期 a 了解品种抗病性以及 易感病时期 b 作物对栽培管理条件的要求 c 病害发生始期、盛病期 防治手段: 回避、杜绝、铲除、保护、抵抗和治疗。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2 病害的综合防治 综合防治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系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综合防治的主要途径: 植物检疫、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3 植物检疫 指由国家颁布条例和法令,对植物及其产品,特别是苗木、接穗、插条、种子等繁殖材料进行管理和控制,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蔓延。 5.2.3.1 目的 阻止病原物的人为传播。 5.2.3.2 理由 病害的发生有区域性。 葡萄霜霉病、香蕉花叶心腐病、枯萎病、柑桔溃疡病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3. 3 任务 (1)防止危险性病虫害传进传出 (2)对新传入的病虫害划定疫区 (3)消灭新发生区病虫害 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 植物病害的防治对外检疫:国与国之间的检疫 预防病害从一个国家传到另一个国家 对内检疫:国内各地区间的检疫 预防病害从一个地区传到另一个地区 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3.4 确定检疫对象的 (1)危险性大 (2)国内未有或只是局部地区有 (3)靠人为远距离传播 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3.5 检疫措施 (1)禁止进境; (2)限制进境; (3)调运检疫; (4)产地检疫; (5)旅客携带物、邮寄和托运物检疫; (6)紧急防治。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4 农业防治 又称栽培管理或栽培防治。 原理:通过栽培管理措施创造利于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害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 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4.1 使用无病繁殖材料 可以有效地防止病害传播和压低初侵染接种体的数量。 建立无病种子繁育和无病毒母本树制度。 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4.2 合理利用抗病品种 抗病品种抗性“丧失”的原因: (1)种子的混杂和退化 寄主本身的变异:天然杂交;机械混杂;繁殖器官的异质性 (2)环境条件的影响 null(3)病原物群体构成发生了变化 原因: A 病原物方面通过突变等途径产生了新的毒性小种。 B 寄主方面由于大面积种植单一抗性基因品种使得新的毒性小种有条件急剧增繁。 C 自然或人为的栽培环境的变化促进了新的毒性小种的繁殖和侵染 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 植物病害的防治解决对策: (1)抗性品种的轮换使用和合理布局。 (2)多系品种和聚合品种的利用。 多系品种:除抗性基因不同外,其它遗传背景基本相同的一组品种。 聚合品种:多个抗性基因通过分子育种学手段聚合到一个品种之中。 (3)非专化性抗性品种的利用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4.3 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 轮作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 植物病害的防治采取轮作防病需要考虑的因素 (1)轮作期限 a 病原物在土中的存活期 b 轮作的方式 (2)轮作对象 a 了解病原物的寄主范围 b 应种植非寄主植物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4.4 加强栽培管理 (1)改进栽培技术 (2)合理调节环境因素 (3)改善立地条件 (4)调整播期 使易感期与发病高峰期错开 (5)优化水肥管理 调节植物营养状况 防止积水和干旱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4.5 保持田间卫生 (1)及时清除病株、病残体 减少侵染来源 (2)施用清洁的肥、水 肥料充分腐熟灌溉水中不带病原物 (3)防止人手、工具带菌 不要先与病株接触 与病株接触过的工具要消毒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5 生物防治 指利用有益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的各种措施。 5.2.5.1 机制 抗菌作用、溶菌作用、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捕食作用和交叉保护作用。null竞争作用:有些微生物生长繁殖很快,通过它的生长繁殖和病原物争夺空间、营养、水分和氧气,从而控制病原物的繁殖和侵染。 重寄生作用:又称超寄生。指一种病原物被另一种病原物寄生的现象。 交叉保护作用:植物感染弱毒的株系后就不再感染强毒株系。null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5.2 防治措施及应用 (1)引进外源拮抗菌 放射土壤杆菌K84菌系防治根癌病 木霉菌制剂控制根腐和茎腐 (2)调节环境条件,使已有的有益微生物群体增长并表现拮抗活性。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6 物理防治 主要利用热力、冷冻、干燥、电磁波、超声波、核辐射、激光等手段抑制、钝化或杀死病原物,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1)汰除 (2)热力处理 (3)射线处理 5.2.7 化学防治 是指使用农药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 5.2.7.1 化学防治的优点与缺点 优点:防效高、见效快, 方法简便 缺点:成本高、易产生药害 污染环境、 破坏生态平衡 产生抗药性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7.2 化学防治的原理 (1)化学保护 是指在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之前消灭或抑制病原物,以保护植物不受侵害。 (2)化学治疗 是指药物能渗入或被吸收到植物体内,起杀死或抑制已进入植物体内的病原物或影响病原物的致病过程的作用。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 植物病害的防治(3)化学免疫 是指药物进入植物体内后能改变植物本身的代谢作用,从而提高植物的抗病力,但这种作用是暂时的。 (4)化学钝化 主要用于病毒病的防治。 有些金属盐、氨基酸、维生素、植物生长素和抗菌素等进入植物体内以后,能影响病毒的生物学活性,起到钝化病毒的作用。 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7.3 杀菌剂的类型 (1)保护性杀菌剂 a 只起保护作用 b 药剂残效期短 残效期:使用药剂后对有害生物有一定毒杀作用的 时期。 c 杀菌谱广 d 不易产生抗药性 波尔多液、石硫合剂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 植物病害的防治(2)内吸性杀菌剂 a 具保护和治疗作用 b 残效期较长 c 专化性强,杀菌谱窄 d 易产生抗药性 有机磷、苯并咪唑类、羧酰替苯胺类、甾醇抑制剂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7.4 杀菌剂的剂型和辅助剂 剂型:粉剂、粒剂、可湿性粉剂、胶悬剂及胶体剂、乳油、水乳剂、种衣剂、微胶囊剂、烟剂 辅助剂:填充剂、湿展剂、乳化剂、溶剂、分散剂、黏着剂、稳定剂、增效剂、发泡剂、消泡剂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7.4 农药的合理使用 (1)对症用药 确诊发病原因,选择有效药剂 细菌病害:链霉素、氢氧化铜(可杀得)、氧氯化铜、碱式硫酸铜(果菜多)、络氨铜(瑞枯霉、DT) 病毒病害:83增抗剂、植病灵、病毒宁、 抗毒剂一号、毒克星(病毒A) 线虫病害:力满库、铁线灵、米乐尔、呋喃丹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 植物病害的防治真菌病害: 卵菌病害(霜霉病、疫病、绵腐病、猝倒病):乙磷铝、杀毒矾、瑞毒霉锰锌、克露、安克、百得富、普力克(霜霉威)、霜脲锰锌 白粉病、锈病:粉锈宁(三唑铜)、多硫悬浮剂(灭病威)、硫磺悬浮剂、胶体硫 枯萎病:多菌灵、恶霉灵(绿亨一号) 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 植物病害的防治其它真菌病害: 多菌灵、 百菌清(达科宁)、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 、退菌特、 速克灵、 碳疽福美、新万生(大生)、 敌力脱、世高 、 粉锈宁(三唑铜)、多硫悬浮剂(灭病威)、硫磺悬浮剂、胶体硫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 植物病害的防治(2)适时施药 以防为主。发病初期 发病盛期 (3)选择适当的施药方法、用药量、用药次数 施药方法:喷雾法、喷粉法、种子处理、土壤处 理、熏蒸法、烟雾法。 最低浓度 最少次数 (4)避免产生抗药性 不长期单一用一种药剂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避免药害 a 作物的敏感性 b 环境温度、湿度等条件 c 药剂浓度和理化性质 d 施药方法 e 施药次数 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 植物病害的防治(6)注意人、畜安全 安全间隔期:指在作物收获前多少天必须停止施用这种药剂的期限。以保证农产品上这种农药的残留量不超过规定的标准。 百菌清 7天 多菌灵 14天 5.2 植物病害的防治5.2 植物病害的防治植物病害的防治: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综合防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途径,有效地防止病害的发生,以减少病害所造成的损失。
/
本文档为【第五章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