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ch12国民收入核算9-6

2011-11-04 50页 ppt 1MB 25阅读

用户头像

is_026659

暂无简介

举报
ch12国民收入核算9-6null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Macro-Economics主讲人:韩宏华 hhhldd@126.com导言导言 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 阿尔弗里德·马歇尔 《经济学原理》 1890年出版 null宏观经济学的 创始人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1936年出版 经济学基本问题经济学基本问题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配置问题(微观经济学) 资源利用问题(宏观经济学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
ch12国民收入核算9-6
null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Macro-Economics主讲人:韩宏华 hhhldd@126.com导言导言 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 阿尔弗里德·马歇尔 《经济学原理》 1890年出版 null宏观经济学的 创始人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1936年出版 经济学基本问题经济学基本问题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配置问题(微观经济学) 资源利用问题(宏观经济学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居民、厂商)的经济行为 解决的问题——资源配置 中心理论——价格理论 研究方法——个量分析   微观经济学基本假设微观经济学基本假设市场出清 完全理性 完全信息 微观经济学基本内容微观经济学基本内容弹性理论(工具) 均衡价格理论 消费者行为理论 生产者行为理论 分配理论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研究对象——整个经济 解决的问题——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研究方法——总量分析 宏观经济学基本假设宏观经济学基本假设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 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纠正市场的不足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基本模型 IS—LM模型 AD—AS模型 失业与就业 基本问题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经济周期 经济增长(续)(续) 需求管理 宏观经济政策 供给管理 对外贸易政策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研究对象:整个经济 解决问题: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基本假设:市场失灵;国家应该干预经济,也的 能力调节经济。 研究方法:总量分析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互相补充 都是实证分析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经济学研究方法经济学研究方法价值判断:指对经济事物社会价值的判断,即对某一经济事物是好还是坏的判断。 实证经济学:超脱或排斥价值判断,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经济学研究方法和理论的形成经济学研究方法和理论的形成经济学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理论的形成:定义、假设、假说、预测、验证。二、理论的发展二、理论的发展亚当•斯密(1723-1790) 经济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1776) 经济学史上第一次革命,对重商主义的革命,建立了政治经济学完整的理论体系 第一篇:论劳动力增进原因和产品分配给各阶级的顺序 第二篇:论资本的性质、积累和用途 第三篇: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探讨各国的经济政策, 相当于欧洲各国的经济发展史 第四篇:评论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相当于经济学说史 第五篇: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相当于财政学 萨伊(1767-1832)被誉为科学王子、亚当•斯密的伟大的继承者、欧洲大大陆的政治经济学权威萨伊(1767-1832)被誉为科学王子、亚当•斯密的伟大的继承者、欧洲大大陆的政治经济学权威政治经济学概论(1803) 萨伊定律:一种产品一经产出,从那时刻就给价值与它相等的其它产品开辟了销路。(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李嘉图(1772-1823) 您已是政治经济学的最卓越的思想家,我相信,您也将成为卓越的著作家 詹姆斯•穆勒李嘉图(1772-1823) 您已是政治经济学的最卓越的思想家,我相信,您也将成为卓越的著作家 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 标志着英国政治经济学的完成 第一章论价值实际上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先导。头两章给人以高度的理论享受——马克思。 信奉萨伊的观点:生产的东西一定能卖出,不会普遍的过剩,对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抱有信心。边际革命—第二次革命边际革命—第二次革命门格尔[奥]、杰文斯[英]、瓦尔拉斯[法]分别提出了边际效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效用取决于人们对商品效用的主观评价,并引入了边际分析法。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1890) 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作。 以自由放任为最高准则,研究上从生产转向消费和需求,明确提出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研究中心,形成了以价格为中心的理论。微观经济学创立。古典宏观经济理论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萨伊定律 货币数量论 实际利率理论 工资和价格的灵活性 古典宏观经济模型 凯恩斯革命凯恩斯革命一本拯救资本主义的名著(高鸿业) ——解读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1929年:大危机(银行家遇到擦皮鞋的) 1936年:凯恩斯:看得见的手—国家宏观调控,干预经济 (挖坑理论:创造就业机会,拉动经济) (凯恩斯的故事)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演变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演变现代货币主义—弗里德曼 供给学派—拉弗 理性预期学派—卢卡斯 阅读 《经济学名著指南》(西安交通大学)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 三、宏观经济问题三、宏观经济问题就业和失业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生活中的宏观经济问题:生活中的宏观经济问题: 政府为什么要经济增长的速度? (多一个百分点有什么作用?衡量?) 经济低迷或高速增长的时候,政府怎么办? 经济低迷:刺激经济,三架马车 经济过热:高空飞行,通货膨胀,超过生产可能性边界 货币政策:增加利率后,如何投资? (当利率为零时,你是否存钱?日本or俄罗斯) 一国贸易中,如何维持国际收支平衡?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原因在哪里?) (在经济现象的背后,如何解读帮助自己判断?)宏观经济学及其范围宏观经济学及其范围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的整体经济运行及政府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经济运行等宏观经济问题的社会科学。宏观与部门或某个地区的局部性整体不是一个概念。 经常提到部门性或地区性的所谓“宏观调控”问题。不仅政府行政职能部门经常以宏观调控的名义进行经济干预,地方政府把它们的管理和干预活动看作宏观调控,甚至有的基层干部也要“搞一点宏观调控”。增加了对市场干预的随意性,带来不必要的效率损失。“宏观(Macro-)” 希腊文表示“大”的含义。 “宏观经济学”一词,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1933年提出。而凯恩斯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被称为宏观经济之父。null凯恩斯和 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是公认的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是宏 观经济学的创始者。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 货币通论》一书的发表,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诞生。 该书是对西方在20世纪30年代所发生的灾难性的经济 危机所作出的反应,并由此带来了经济学上的“ 凯恩 斯革命”。 “凯恩斯革命”: 所谓凯恩斯革命,是指凯恩斯根据 20 世纪 30 年代的实践,否定了在他之前经济 学关于市场机制可以实现总体经济的自我稳 定的观点,否定了古典经济学家萨伊关于“ 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定律。凯恩斯理论的 核心思想是:市场经济中存在着三大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收益率递减以 及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由于这三个规 律的作用,造成了市场上的有效需求不足因 此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是无法克服这一矛盾的。 因此政府需要伸出“有形的手”。 关于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从社会总体和总量的 角度研究社会稀缺资源的配置,以及由 此引起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的学科。 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社会 稀缺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合理配置问 题,也就是一国生产所形成的总供给和 总需求如何如实现平衡的问题。null对三大规律的解释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所谓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新 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例如新增加100元的收入 其中用于消费的比例为40%,边际消费倾向即为40%。按 照凯恩斯的理论,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增加,新增一定单 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消费倾 向递减规律。这一规律引起了消费需求不足。 资本边际收益率递减:所谓资本边际收益率, 是指新投入的一定数量的资本收益率。由于存在着边际生 产率递减规律,凯恩斯认为不断增加的资本投入,其单位 资本的收益率是递减的。这一规律必然引起投资需求的不 足。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所谓对货币的流动性偏 好,是指人们普遍存在着把现金货币留在身边,以作相机 处置的偏好。对于货币,人们有消费、储蓄、直接投资( 如购买股票、债券等)、预防不侧等不同选择。现金货币 是流动性最好的货币,人们有以现金的形式保留货币的倾 向,这就会引起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有 效 需 求 不 足70年代70年代经济停滞,油价上涨,两次石油危机,国家投入后,经济是否起来啦?怎么会导致通货膨胀? 佛里德曼 卢卡斯 我国经济改革的历程我国经济改革的历程改革开放从农村开始:价格改革出现通货膨胀,(84年、88年的抢购), 90年代结构调整(纺织业),高失业率出现(两难选择?) 92年南巡,经济快速增长,经济过热,93年7月经济出问题,收缩,控制信贷, (93—96年)软着陆(问题?); 刺激经济,发行国债 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房产、股市热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4万亿投入干什么?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轨迹治理整顿南巡讲话亚洲金融危机扩大内需通缩转向通胀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轨迹建国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与波动图建国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与波动图1950-2006年中国GDP增长率波动曲线1950-2006年中国GDP增长率波动曲线2002-2007宏观经济波动的具体表现与特征2002-2007宏观经济波动的具体表现与特征(1)投资增长过快(钢铁、水泥等投资) (2)工业增长过快(与其他产业不协调) (3)出口增长过快(过度依赖外部资源) (4)就业问题严重(失业人数不断增加) (5)收入增长缓慢(且收入水平不均衡) (6)消费增长缓慢(与收入水平相联系)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宏观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开放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及协调 ---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 宏观经济学鸟瞰宏观经济学鸟瞰 产品市场 总需求曲线   货币市场 短期决定及对策     国际市场 总供给曲线——劳动市场(和总量生产函数) 国民收入  长期决定及对策——经济增长论和经济周期理论   有关国民收入的短期决定的不同意见和对策四、学习宏观经济学的作用四、学习宏观经济学的作用如同了解天气预报的作用一样,比如说: 何时向进行贷款购房? 存钱还是买国债? 那些股票最具投资价值? 那些行业最容易使你致富? 新出台的政策是不是有利于你找工作? 还有很多……五、学习要求五、学习要求教学:引言、概念、模型、案例、思考题与课后作业 作业:比较多,但很重要 考核:考试70%,平时作业及答问30% 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 《宏观经济学》(第四版) 高鸿业 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十六版)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美)曼昆《经济学原理》(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经济学名著指南》郝超等,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 null《宏观经济学》黄亚钧 袁志刚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宏观经济学》梁东黎 编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宋承先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集》宏观经济学部分 尹伯成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宏观经济学学习指导》 梁东黎编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习题集》朱宝宪 陈章武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一、国民收入账户 二、国内生产总值 三、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四、其他 宏观经济指标 五、总产出核算的校正 六、国民收入一、国民收入账户——GDP一、国民收入账户——GDP1.国民收入账户的重要性把一国经济比喻为一辆汽车,国民收入账户就是汽车发动机的机械示意图。是国民经济运行最重要的指标,宏观调控的基础20世纪即将结束时,美国商业部长把国民收入账户的发明和运用称为“世纪性杰作”。认为:“当我们要寻找商务部的先驱们创造的对美国影响最伟大的成就的时候,国民经济账户——今天称之国内生产总值或GDP——的发明则当之无愧”。 得到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詹姆斯·托宾等政要和专家的一致赞同。GDP核算的意义GDP核算的意义 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 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主要有3个重要经济指标,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这三个指标都与GDP有密切关系,其中经济增长率就是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就是GDP紧缩指数,失业率中的奥肯定律表明当GDP增长大于2.25个百分点时,每增加一个百分单位的国内生产总值,失业率就降低0.5个百分点。 2. 国民收入账户的产生背景2. 国民收入账户的产生背景国民经济账户——GDP的度量是20世纪最重要发明之一,本身是历史需要的产物。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大危机,使得了解经济运行整体情况信息的需求比任何历史时期都更为迫切, 国民经济账户和GDP度量体系应运而生;随后,二战期间政府控制经济的需要上升,推动了有关统计体系进一步发展; 在政府、专家、企业界和公众的合作和不断努力下,国民收入账户统计不断改进和丰富。统计员——经济学家——政府幕僚——政府官员——公众国民帐户简史国民帐户简史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使得政府认识到建立全面度量国民经济宏观变量的统计系统的重要性。为此,美国商业部委托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的西蒙·库兹涅茨教授开发了一套国民经济帐户。这是最早的国民收入帐户,也是现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建立的标志。 40年代初,为适应二战时期美国制定作战的需要,宏观经济统计中引入了国民生产总值(GNP)年度估计,并推动了投入产出帐户(瓦西里·里昂惕夫开发)的产生和发展,该帐户后来成为国民经济核算帐户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为满足制定政策和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美国的有关统计系统不断改进和发展。例如,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早期,推动经济增长的目标促使统计部门对资本形成进行估计,并使得政府和个人收入统计更加细致及时。 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使得西方国家改进价格指数统计问题,产生了剔除通胀对真实产出影响的统计方法……随着时间的流逝,国民经济帐户推广到其他国家,成为各国经济统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来源:卢锋《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P349-3503.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演变3.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演变(1)20世纪50年代建立中央计划体系,采用物质产品平衡表系统(MPS)。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 建立在“生产性劳动” 基础上,核心指标是国民收入。(3)统计部门对GDP历史数据进行了两次重大补充和调整,使之与新的GDP数据适当地衔接起来。 建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SNA)两个缺陷: 一是仅反映五大物质生产部门,即工业、农业、建筑、运输邮电和商业的经济活动,不包括服务性行业,低估了经济活动规模。 二是不区分中间、最终产品,存在大量重复统计,高估了经济活动规模。(2)改革后,服务业迅速发展。 从1985年开始建立了国家和省两级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null关于 MPS 统计体 系弊端的一个实例……(C)+V + M 棉花 (C) +V + M 棉纱 (C) + V + M 棉布 (C) + V + M 衣服 (最终产品) (C) + V + M 中央计划经济国家经常采用的国民经济 统计指标是以物质产品为统计对象的“工农业 总产值“指标。这一指标以劳动价值理论为依 据来统计产品的价值,即每个产品的价值都 由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以及剩余 价值(M)构成。同时这个指标的统计对象包 括所有的物质产品,不仅是最终产品,也包 括中间产品。这就造成了大量的重复计算。4、SNA体系4、SNA体系1665年:威廉配第提出 凯恩斯主义 1953年联合国同一决定 1968年 修改的 ☆SNA 1993年修改的 ☆ ☆ SNA null宏 观 经 济 循 环 流 转 模 型政府部门直接税 间接税直接税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国外市场净出口居民进口厂商家庭要素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投资储蓄要素支出要素收入销售收入消费支出公债 发行货币 发行进口关税资本往来SNA核算方法SNA核算方法支出法 部门法 收入法二、国内生产总值二、国内生产总值1.国民生产总值 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 即国民总收入 GNI gross national income 指一国国民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2.国内生产总值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指一国或一个地区、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家统计局的定义)null中国:一个蛋糕(2008年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为300670亿元 ) 美国:九个蛋糕 日本:五个蛋糕 蛋糕构成?3.GNP与GDP的比较3.GNP与GDP的比较GNP按照国民原则。以本国公民为统计标准。 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 GDP按照国境原则。以地理国境为统计标准. 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中国诺基亚公司归芬兰人所有,所以该公司在中国经营得到的利润,虽是中国GDP一部分,但不被统计为中国GNP,而应归入芬兰GNP。 中国海尔在美国工厂的利润,应作为美国GDP一部分,但应被统计为中国的GNP。 随着国际经济联系加强,重视地域范围的GDP相对重要性上升。 问题:外国专家为支持本国的经济建设而在本国获得的报酬应当计入GDP。( ) GNP是个收入概念, GDP是个生产概念。 区别GNP与GDP的联系GNP与GDP的联系GNP+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封闭条件下,GNP=GDP。如果GNP>GDP,说明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如果GNP s(总需求 > 总供给)经济增长扩张储蓄由消费者提供;投资由企业进行。 储蓄动机和投资动机不同,储蓄与投资可能不一致。比如: 个人肯定不会为存货投资提供储蓄。2.三部门的收入构成2.三部门的收入构成三部门:两部门+政府部门。 Y=GDP支出方面:Y=C+I+G=消费+投资+政府购买 政府转移支付不在内,因为:政府的转移支付给予后,无非是归入个人消费和投资(主要是消费)。所以: C+I+G = Y = C+S+T, 即 I+G = S+T , I= S+(T- G) (T- G)为政府储蓄 投资=储蓄的恒等式仍然存在。收入方面:Y=C+S+T, T是政府净收入(净税金)=T0-Tr =全部税金-转移支付。 居民要交纳税收,又要得到政府的转移支付(忽略掉转移支付也可以) 。3.四部门的收入构成3.四部门的收入构成四部门=三部门+国外部门。支出方面:Y=C+I+G+(X-M) (X-M)为净出口 收入方面:Y=C+S+T+Kr Kr为是本国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如救济性捐款等,都来自要素收入。所以 C + I + G + (X-M) = Y = C + S + T + Kr即 I + G + (X-M) = S + T + Kr I= S +(T-G)+( M+Kr - X) =本国居民储蓄+政府储蓄+国外储蓄
/
本文档为【ch12国民收入核算9-6】,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