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1927年~1937年中国国内形势的变化

1927年~1937年中国国内形势的变化

2011-11-04 12页 doc 57KB 305阅读

用户头像

is_390042

暂无简介

举报
1927年~1937年中国国内形势的变化1927年~1937年中国国内形势的变化及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 1927年~1937年中国国内形势的变化及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 ★(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 ①敌人营垒变化:国民党新军阀代替了北洋军阀;国民党各派系之间的争斗和混战更加激烈;九一八事变 后国民党内部出现新的变化。 ②社会矛盾变化:中国人民和北洋军阀的矛盾解决了,而与国民党新军阀的矛盾激化。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上升,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十年对峙局面结束。 ③革命形势的变化: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处于低潮,随着“工农武装割据...
1927年~1937年中国国内形势的变化
1927年~1937年中国国内形势的变化及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 1927年~1937年中国国内形势的变化及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 ★(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 ①敌人营垒变化:国民党新军阀代替了北洋军阀;国民党各派系之间的争斗和混战更加激烈;九一八事变 后国民党内部出现新的变化。 ②社会矛盾变化:中国人民和北洋军阀的矛盾解决了,而与国民党新军阀的矛盾激化。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上升,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十年对峙局面结束。 ③革命形势的变化: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处于低潮,随着“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革命形势重新高涨, 但第五次反“围剿”失利,革命遭到惨重损失。红军长征胜利后,逐渐形成抗日救亡新局面,革命势力又重新上升。 (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社会主次矛盾变化、表现、趋势及影响: ①国共十年对峙期间的各种矛盾: a.国民党新军阀与旧军阀之间的矛盾和国民党内部派别斗争。如宁汉合流、南京国民政府北伐、东北易帜、蒋桂战争、中原大战。 b.以共产党为代表的工农群众与国民党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国民党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围剿”红军,妄图消灭革命力量。 C.共产党内正确路线与错误路线之间的斗争。中共“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后,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控制党中央,造成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d.中日民族矛盾。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e.国民党内抗日将领与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矛盾。福建人民政府建立、西安事变。 ②主要矛盾的变化趋势: 由国共对峙和内战(或阶级矛盾)逐渐转变为中日民族矛盾。 ③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调整: 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了各种矛盾。a.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开展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取得 四次反“围剿”胜利和长征的胜利。b.纠正错误路线,确立正确路线:开辟农村包围城市之路;遵义会 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的领导。C.对日本侵华: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领导和推动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d.团结抗日将领,促成时局转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 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④国民党政策的变化: 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接着又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爱国将领冯玉祥、蔡廷锴等抗日反蒋;张 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 张。 (3)1931年~1932年中国国内形势发生的变化及影响: 国民党:①新军阀混战中蒋介石取胜并居优势地位,开始调集重点先后对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三次反革 命“围剿”,其积极内战政策,给日本以可乘之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建立“伪满洲 国”进行殖民统治;②面对日本侵略,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并妥协卖国,与日本签订《淞沪停战协定 》;③国民党内部开始分化,一些爱国官兵奋起抗击日本侵略。 共产党:①党内“左”倾错误开始占据统治地位,推行冒险主义方针,导致白区地下工作遭到严重破坏; ②红军和农村根据地继续发展壮大,并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红色政权,中国范围内两种性质不同的政权对峙 更加严重。 影响:①日本侵华使帝国主义在华势力重新调整,且中国国内社会矛盾发生深刻变化,由阶级矛盾向民族 矛盾转变;②中国国内阶级关系出现重大变化,全国人民掀起抗日救亡怒潮,且局部抗战开始。 2.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和发展 (1)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和发展过程: ①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开始: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新时期。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 派的第一枪;“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三大武装起义为中国 革命创建人民军队,由城市转入农村揭开了序幕。 ②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正确道路 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又及时总结了井冈 山斗争的经验,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开辟了 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 ③革命形势重新高涨: 在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指引下,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和各项建设 也取得巨大成就。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达10万人。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反 动派的三次反革命“围剿”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来又粉碎了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 第四次“围剿”。 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在长征初期革命形势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召开了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 正确领导,使党、红军和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实现了战略转移的伟大任务。 (2)1927年~1927年国共十年对峙期间毛泽东的伟大历史功绩: ①挽救革命方面:a.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理论;b.直接组织领导了秋收起义,第一 个打出工农革命的旗帜并确立了我军建军原则(党指挥枪),成为人民革命军队的缔造者之一;C.长征 中排除“左”倾干扰,在极困难的情况下,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探索革命道路方面:a.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地和最大的根据地;b.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C. 领导了前三次反“围剿”斗争,总结了红军的军事战略战术思想;d.制定了土地革命路线。 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面:a.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方针,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 础;b.指导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3.中国共产党政策的不断调整 (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所采取的不同政策和措施: ①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南京国民政府残酷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1927年,中 共“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 州起义,创建红军,并转入农村,进行“工农武装割据”斗争。 ②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上升,中国共产党提出“发动群众斗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并派大批干部 ,到东北去组织游击队。 ③1933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博古、李德推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红 军没能打退敌人的“围剿”,被迫长征。1935年,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 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④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 内战,一致抗日。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在北平领导“一二·九”学生运 动,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⑤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派 周恩来赴西安参加谈判,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 、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2)中共“八七会议”后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调整: ①1927年~1933年 中国共产党在政策。实践、理论、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纠正错误探索新道路的表现。 政治上:“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 方针。 实践上:发动三大起义,并在斗争中改变夺取城市的目标,挺进农村,建立了井冈山等许多革命根据地。 理论上:毛泽东提出了中国革命应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独特道路, 形成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经济上:在根据地开展大规模的土地革命运动,进行经济建设。 军事上:粉碎了国民党的四次“围剿”,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武装割据达到极盛 。 ②认识:a.革命事业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b.要取得革命事业的成功应把马克思主义与中 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以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态度,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4.中国共产党从极端困难中走向成熟 ★(1)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原因: ①中国共产党能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②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实践,总结出正反两方面经验。 ③中国共产党排除了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干扰,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 第二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历史必然性: 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 ②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调整有利于统一战线的建立。 ③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④对日本的侵华,国民党各派别有抗日斗争的要求和表现。 ⑤日本侵华,影响到英美在华利益,促成蒋介石态度的变化。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举起抗日大旗,号召“发动群众斗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坚决反对国民 党的不抵抗政策,在东北组织抗日活动,与福建人民政府签订《抗日停战协定》。 ②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 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瓦窑堡会议,明确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③1936年,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国共十年对峙局面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④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发表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 长城。蒋介石庐山谈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 ⑤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中国共产党改编工农红军。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评价: 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采取正 确政策的结果,也与国民党政策的转变分不开。毛泽东指出:“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性的作 用”。 两条抗战路线的比较 全面抗战路线(共产党)片面抗战路线(国民党) 领导阶级 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无产阶级 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 级 依靠力量 依靠全国人民并争取团结一切抗战的 力量 国民党政府和军队包办抗日,依靠英 美等国外援 阶级利益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国民党阶级利益 抗战结果 抗日力量不断壮大,成为抗战后期对 敌作战的主要力量 挫伤和打击了人民抗日积极性,丧师 失地 抗战前途 抗战胜利后,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 人民大众为主体的独立、民主的联合 政府 阻碍抗战的 胜利。胜利后中国前途仍 然是一党专政,继续停留在半殖民地 半封建状态之中 第四节 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3.中共七大 (1)背景:l945年5月,国民党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召开六大。为使抗战胜利变为人民的胜利,为争取光 明中国之前途,中国共产党在l945年4月~6月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内容: ①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报告指出中国人民面前有两个前途:由于国民党继续法 西斯独裁统治,坚持反人民立场,在日本被打败后,中国仍可能发生内战。这是黑暗的前途。我们要努力 实现光明的前途。报告还指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是中国人民当前的基本要求。只有废除国民党的一党专 政,才能成立民主的联合政府,达到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目的。 ②大会提出了党的任务: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 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③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3)意义。党的七大,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它为 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做了重要准备。 ★★4.抗战胜利的意义 (1)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 的历史转折点。 (2)抗战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供了一个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侵略的经验 和范例,也促进了民族觉醒和唤起了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采用人民 战争的战略战术在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同时,使党和人民得到巨大发展。这一切都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牵制和削弱了日本大部 分军队,使其不能北攻苏联,又大大减轻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对美英的压力,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和援助 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抗日战争既是中国人民反帝民主革命;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 分。它是进步的、正义的事业,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2)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力 。从敌后战场到正面战场,从国统区到沦陷区,从国内社会各阶层到国外华侨,从汉族到少数民族都充分 体现了全民族抗战的特点。 (3)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和建立,到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从敌后 根据地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到毛泽东《论持久战》指明抗战前途;从坚持斗争团结巩固统一战 线,到抓住国际国内有利时机及时反攻胜利,都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胜利中的关键作用。 (4)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突出特点。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力量的相互协调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 因。苏美对日作战是对中国抗战决胜的有力配合。 ★★4.抗日战争胜利的宝贵经验 (1)落后就要挨打。惟有国富民强才能使侵略者不敢轻举妄动,才能减少在战争中的损失,并为最终战 胜侵略者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 (2)全民族抗战必胜,分裂不得人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是抗战胜利的最重要的法宝。而 中国共产党在促成、维护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起着主导作用,成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真正核心。国 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在任何时候都是国家和民族兴衰的根本保证,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更是如此。 抗战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 (3)持久战的总方针,是最终取胜的正确战略。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正确方针成为夺取彻底胜利的指南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对夺取抗战胜利起着决定性作用。 ★★抗日战争的特点 (1)是第一次全民族有组织的自卫战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 争。 (2)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连成一体。 (3)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是显著特点之一。前期积极,后期消极是正面战场的特征,而敌后 根据地则始终如一。两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国共两党阶级属性的差距决定了该特点的存 在,也决定了统一战线内部存在尖锐斗争。 (4)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倡导并做出巨大让步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的建立,制定并贯彻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坚持敌后抗战始终不动摇、不退缩,决定性 地消耗了日军的力量。以斗争求团结,始终高举抗日大旗,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存在。 (5)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6)持久性。是所有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意义 (1)必要性: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逐步扩大,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全国各阶层 人民团结抗日、驱逐日本帝国主义是最紧迫的任务。 (2)方针制定: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同年底中共中央瓦 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奠定了中国 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 (3)初步形成: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力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 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 (4)正式建立: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在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 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四军。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 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5)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巩固,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6)经验教训:①合作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号召、倡导、坚持不懈的产物,是全国人民大力推动的产物。 ②合作是在民族生存关头提出的,民族存亡压倒一切。③国共两党相互让步,是实现合作不可缺少的条件 。④在合作中两党都应克服内部的消极因素。⑤在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的条件下,可以承认两种 长期并存。 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关的几个问题 ★★(1)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①具有广泛的民族性,是全民族广泛而长期的合作。 ②没有一个统一的正式的组织机构,也没有一个为国共两党所共同承认和正式公布的政治纲领。这一特点 ,加重了统一战线的不稳定性,给统一战线的巩固增加了困难。 ③国共两党都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国民党掌握着全国政权和军队,中国共产党只掌握局部政权,但是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抗日根据地是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④统一战线内部始终存在着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即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 。它们之间的斗争贯穿于抗日战争始终。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比较: 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它不仅有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 且还包括蒋介石为首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凡属中国的抗日的阶级、阶层都包括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中。而革命统一战线是上述前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一个统一的正式的组织机构,也没有一个为国共两党所共同承认和正式公布的政 治纲领;而革命统一战线有统一的政府机构,有政治纲领新三民主义。 ③合作方式不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国共两党是党外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国共两党是党内合作。 ④政权和军队的掌握不同:革命统一战线的政权和军队基本上都由国民党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双 方各自有军队和政权。 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终存在着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即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 ;革命统一战线中充满着国民党右派争夺领导权的斗争。 ⑥结果不同:革命统一战线由于国民党右派的叛变而中途破裂,导致大革命失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尽 管存在着矛盾和斗争,但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维护下,坚持到了抗战的全面胜利。 ⑦两个统一战线的任务不完全相同:革命统一战线的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任务是打败日本法西斯,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 ⑧从所处的国际环境看:革命统一战线得到了苏联的很大帮助,也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赞同,而世界各帝国 主义国家及其他反动势力则全部持敌视、反对的态度。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于处在二战新的国际环境 中,不仅得到苏联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帮助,而且由于英美帝国主义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所以英美帝国 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也帮助中国抗日,赞同国共合作。这对我党建立和坚持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 有利的。 中 国 现 代 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新中国成立初期,帝国主义对华政策分析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帝国主义对这两个新生政权采取的手段有哪些相似之 处,你从中可以得出什么认识?两个新生政权采取的外交政策和结果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手段:政治上不承认,外交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包围。 ★认识:帝国主义对新生政权的扼杀手段,说明了他们坚持与中国人民为敌的立场,害怕中国独立富强。 因此,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革命的主要敌人,要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必须坚持反对帝国主义。 ★外交政策和结果:①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在“告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 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保护外国侵略者在华既得利益。结果,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中华民 国名存实亡。②新中国成立后,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没收了帝国主义在华企业,提出了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积极同邻国苏联和新生国家建立友好关系,使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原因:两种不同的外交政策,主要是由各自的阶级本质决定的。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致使 他们不愿同帝国主义决裂,甚至对帝国主义存在严重幻想,而无产阶级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坚决捍卫民 族主权和国家独立。
/
本文档为【1927年~1937年中国国内形势的变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