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传导路和自主神经系

传导路和自主神经系

2011-11-05 38页 ppt 3MB 49阅读

用户头像

is_386690

暂无简介

举报
传导路和自主神经系nullnull第四节 传导路一、感觉传导路 二、运动传导路pathways of nervous system:pathways of nervous system:1.感觉传导通路 the sensory pathways 2.运动传导通路 the motor pathways →数级神经元→效应器 effector感受器→数级神经元→大脑皮质或 receptor 皮质下中枢大脑皮质或 皮质下中枢传导路传导路传导路——是指高级中枢与感受器或效应器之间传导神经冲动的...
传导路和自主神经系
nullnull第四节 传导路一、感觉传导路 二、运动传导路pathways of nervous system:pathways of nervous system:1.感觉传导通路 the sensory pathways 2.运动传导通路 the motor pathways →数级神经元→效应器 effector感受器→数级神经元→大脑皮质或 receptor 皮质下中枢大脑皮质或 皮质下中枢传导路传导路传导路——是指高级中枢与感受器或效应器之间传导神经冲动的通路。由若干神经元借突触连接成神经元链。 (1)感觉传导路(上行传导路):至少由三级神经元组成,第二级神经元的纤维交叉。 (2)运动传导路(下行传导路):至少由两级神经元组成,分别称为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the sensory (ascending) pathways:the sensory (ascending) pathways:视觉 vision 听觉 hearing 平衡觉 嗅觉 smell 味觉 taste痛觉 pain sense 温觉 temperature s. 触觉 touch s. 压觉 press s. 本体觉 proprioception 内脏感觉 visceral s.一般感觉 特殊感觉null (一) 躯干和四肢的 意识性本体觉 和精细触觉 传导路null感觉器、肌腱脊N(周围突) 脊神经节(1)后根(中枢突)薄楔束薄束、楔束核(2)背侧丘脑(3)内侧丘系、交叉中央后回上2/3, 中央旁小叶后部丘脑皮质束、内囊nullnull(二) 躯干和四肢的 痛、温、 粗触觉 传导路null感觉器皮肤脊神经节(1)后角细胞(2)背侧丘脑(3)中央后回上2/3 中央旁小叶后部脊神经(周围突)后根(中枢突)交叉至对侧—脊髓丘脑侧束—痛温觉 脊髓丘脑前束—粗触觉 丘脑皮质束,经内囊后肢向上null (三) 头面部 浅感觉 传导路头面部皮肤三叉N节(1)三叉N脑桥核、 脊束核(2)背侧丘脑(3)中央后回下1/3三叉N(周围突)三叉N根(中枢突)交叉至对侧—三叉丘系丘脑皮质束(内囊后肢)nullnull(四) 视觉 传导路null视锥、视杆细胞双极细胞(1)神经节细胞(2)外侧膝状体(3)距状沟上下视N,视交叉(鼻侧半),视束视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nullnull二 运动传导路 下行传导通路 The descending pathway下行传导通路 The descending pathway运动传导通路由上、下两级运动神经元组成 上运动神经元:胞体主要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巨型锥体细胞(Betz) 和其他类型的锥体细胞。其轴突组成(锥体系)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与下运动神经元构成突触联系。80-90%的锥体束纤维与下运动神经元之间存在有中间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胞体位于脑神经运动神经核和脊髓前角内,轴突组成脑神经和脊神经,管理头面部和躯干四肢的随意肌。null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皮质的锥体细胞脊髓前角锥体束锥体系Pyramidal system脑干躯体运动核皮 质 脊 髓 束皮 质 核 束corticospinal tractcorticonuclear tractnull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前束皮质脊髓侧束锥体交叉脊髓前角细胞交叉脑神经躯干、四肢 骨骼肌中央前回下1/3皮质脑干束同侧 (舌下N核、面N核下部除外)脑神经躯体运动核对侧头面部骨骼肌上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脊神经中央前回上2/3和 中央旁小叶前部null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临床现: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临床表现:null锥体外系锥体外系1.定义: 锥体系以外影响和控制躯体运动的传导通路 2.有关结构:多 大脑皮质→脑桥核、小脑、纹状体、底丘脑、黑质、丘脑→红核、上丘、脑干网状结构、前庭N核 3.纤维联系:分三类,环路多 4.终止部位:脊髓、脑干,大脑 5.作用: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运动,维持体态姿势,管理习惯性动作。小 结小 结感觉传导路的共同特点 1)至少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2)第一级神经元细胞体在周围神经节内。 3)第二级神经元细胞体位于低级中枢,纤维交叉至对侧。 4)第三级神经元位于间脑,纤维经过内囊。 运动传导路的特点 至少由二级神经元构成。null第五节 内脏神经系统一、内脏运动神经 二、内脏感觉神经null1、内脏运动N与躯体运动N的区别: 节前神经元 (低级中枢)节前纤维节后神经元 (内脏神经节)节后纤维效应器null2、交感神经null中枢部:T1-L3脊髓节段侧角细胞周围部:节前纤维 交感N节 ——椎旁节和椎前节 节后纤维 ——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神经节神经节椎旁节:脊柱两旁,19~25个/侧 椎前节:脊柱前方,腹主A脏支根部null椎旁节 颈部 3对 (上、中、下) 胸部10~12对 腰部4~5对 骶部2~3对 尾部 1个(奇N节)nullSympathetic chain ganglia 交感干 星状神经节 交通支 白交通支(节前f) 灰交通支(节后f)交通支交通支椎前节椎前节腹腔神经节 主动脉肾N节 肠系膜上N节 肠系膜下N节 (2) 节前纤维的三种去向 (2) 节前纤维的三种去向(3) 节后纤维的三种去向终止于相应节段的椎旁节。侧角细胞前根脊神经白交通支交感干节前纤维在交感干内上升或下降,终止于上方或下方的椎旁节。穿经椎旁节内脏大、小N 终止于椎前节。椎旁节椎前节灰交通支脊N 躯干、四肢血管、汗腺、立毛肌直达效应器(胸部)攀附动脉构成动脉丛 同名动脉供应的器官交感神经的分布概况交感神经的分布概况 脊髓T1~5侧角细胞节前纤维椎旁节节后纤维头、颈、胸部、上肢。 脊髓T5~12侧角细胞节前纤维椎旁节、腹腔节、肠系膜上节节后纤维上、中腹部的实质性器官,腹腔内结肠左曲以上的消化管。 脊髓L1~3侧角细胞节前纤维椎旁节、肠系膜下节节后纤维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管、盆腔脏器、下肢。null3、副交感神经中枢部:副交感核 —脑干、骶髓2-4节段中间带周围部:节前纤维 副交感神经节 ——器官旁节和器官内节 节后纤维 ——平滑肌,心肌,腺体null骶副交感核骶神经盆内脏N盆丛周围部 (1) 副交感神经节——器官旁节/器官内节 如睫状N节、翼腭N节、下颌下N节、耳N节 (2) 副交感神经的分布 颅部副交感N(见脑N第3、7、9、10对) 骶部副交感N盆腔脏器,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管 (3) 交感N与副交感N的主要区别 (3) 交感N与副交感N的主要区别低级中枢部位不同 周围神经节部位不同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短、节后纤维长 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长、节后纤维短 节前神经元与节后神经元的比例不同 分布范围不同 对同一器官所起的作用不同 交感N以兴奋为主,副交感N以抑制为主null内脏感觉的特点: 1、对于一般强度的刺激不引起主观感觉,但在内脏进行比较强烈的活动时,即可产生内脏感觉。 2、对触觉、切割、烧灼等刺激的感受很迟钝,但对牵拉、膨胀等刺激很敏感,能引起痛觉。 3、内脏痛是弥散的,定位不准确。
/
本文档为【传导路和自主神经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