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病理学 粥样硬化

2011-11-06 47页 pdf 2MB 10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0157

暂无简介

举报
病理学 粥样硬化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动脉、微循 环和静脉。本系统疾病尤其是心脏和动 脉的病变,构成了对人类健康与生命的 严重威胁! 我国其死亡率仅次于恶性肿瘤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症atherosclerosis  • 概念:是一种与血脂异常及血管壁成分改变 有关的动脉性疾病。  • 病变特征:在大、中型动脉内膜下发生脂质 沉积,引起内膜灶性纤维性增厚及其深部成 分的坏死、崩解,形成粥样斑块,伴平滑肌 细胞增生和钙化,最终致动脉硬化。  • 临床:常见于中老年人,在心、脑等重要器 ...
病理学 粥样硬化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动脉、微循 环和静脉。本系统疾病尤其是心脏和动 脉的病变,构成了对人类健康与生命的 严重威胁! 我国其死亡率仅次于恶性肿瘤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症atherosclerosis  • 概念:是一种与血脂异常及血管壁成分改变 有关的动脉性疾病。  • 病变特征:在大、中型动脉内膜下发生脂质 沉积,引起内膜灶性纤维性增厚及其深部成 分的坏死、崩解,形成粥样斑块,伴平滑肌 细胞增生和钙化,最终致动脉硬化。  • 临床:常见于中老年人,在心、脑等重要器 官引起严重的缺血性病变。 病因及发病机理 危险因素  1. 高脂血症 hyperlipidemia  血浆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异常升高 在高脂血症时,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 脂蛋白(VLDL)容易透过动脉内膜沉积;  ox­LDL是最重要的致AS因子,是损伤内皮细胞和平 滑肌细胞的主要因子 高密度脂蛋白(HDL)可抑制二者在内膜沉积并使 其在肝内及血浆中降解而排泄。抗氧化作用。 2.动脉内膜损伤: 高血压、吸烟等损伤内膜。 吸烟CO升高刺激内皮释放生长因子 平滑肌增生 吸烟使LDL易于氧化(ox­LDL  泡沫细胞); 烟内含糖蛋白 致突变物 平滑肌细胞  3.继发高脂血症: 糖尿病、甲减、肾病综合症  LDL和/或VLDL  高胰岛素血症 平滑肌增生  4.遗传:LDL受体基因突变  LDL极度  5.其它因素:年龄、性别、病毒感染、肥胖 Endothelium  Internal  elastic  membrane  Proliferation of  smooth muscle  cells  Extracellular lipids  and necrotic cells  Extracellular  matrix synthesis  AS 发 病 机 理 病理变化 1.脂纹 fatty streak  宽1~2mm,长1~5cm的脂纹或帽针头大小的脂斑, 黄色,平坦或微隆起。 部位:主动脉后壁和各分支出口处 Foamy   cell 2.纤维斑块  fibrous  plaque  隆起的 灰黄色、 瓷白色的 斑块。 3. 粥样斑块  Atheromatous  plaque  atheroma 4.复合性病变  (1)斑块破裂 纤维帽破裂 (2) 斑块内出血 (3) 血栓形成 (4) 钙化 (5)动脉瘤形成 (6)血管狭窄 主要动脉病变 (一)主动脉粥样硬化 部位:依次为腹主动脉、 胸主动脉、升主动脉。 特点:管壁增厚、变硬 主动脉瘤 主动脉瓣膜病 无血流通过障碍 可伴发血栓形成 (二)脑动脉粥样硬化 部位: 颈内动脉、基底动脉、 大脑中动脉和Willis环 病变:纤维斑块、粥样斑块 后果:狭窄或阻塞 脑萎缩 脑梗死 动脉瘤等。 (三)肾动脉粥样 硬化 部位:肾动脉开口 处、近端主干、 叶间或弓形动脉 病变:斑块 后果:狭窄或阻塞 肾萎缩 肾梗死  AS固缩肾 (四)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部位:下肢动脉:髂、股和胫动脉等 病变:斑块 后果:狭窄或阻塞 间歇性跛行、萎缩 坏疽 (五)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 病变:斑块 后果:狭窄或阻塞、肠梗死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粥样化性心脏病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部位:左前降支、右主干,左 主干或左旋支、后降支 病变特点: 斑块呈新月形(血管的心壁侧)  多发性,近侧段重、远侧段轻 后果:狭窄或阻塞、分四级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概念:  1.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冠状动脉狭窄而致的心肌缺血性心脏病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AHD)  原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耗氧量剧增 分类: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  猝死(sudden coronary death) (一)心绞痛(angina pectoris)  概念: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 或心肌耗氧量剧增致使心肌急 剧的暂时性缺血、缺氧所引起 的一种临床综合症。 临床表现: 胸骨后压榨性或紧缩性疼 痛,向左肩或左臂放射,每次  3~5分钟,常有明显的诱因。 机理:缺氧致酸性代谢产物或多肽类物质堆积,刺激 神经末梢 类型:  1.稳定性心绞痛:1~3月内频度、诱因、疼痛性质和 强度不变。负荷时  2.不稳定性心绞痛:3月内疼痛频度、程度、时限等 经常变动 休息或负荷  3.变异性心绞痛(Prinzmetal ):休息或梦醒时发作,S­  T抬高 结局:心绞痛发作多能在用药后缓解,多次发作可形成 心肌梗死 (二)心肌梗死( myocardial infarction)  概念:冠状动脉供血中断,导致冠状动脉供血区持 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较大范围的心肌坏死 病因与发病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伴血栓形成和/或斑块内出血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伴痉挛  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伴心脏负荷过重 心肌梗死的部位: 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室间隔前2/3及前内乳头 肌,约50%。左前降支 左室后壁、室间隔后1/3及右心室,窦房结等, 约占25~30%。右主干 左室侧壁、膈面、左房及房室结,占15~20%。 左旋支 梗死类型 :  (1)心内膜下心肌梗死(Subendocardi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  特点:心室壁内侧1/3的心肌, d: 0.5~1.5cm,严重时呈 环状 (2)区域性或透壁性梗死(Transmur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  特点:d: 2.5cm  全层(2/3时称厚层梗死) 梗死的病理演变 贫梗,凝固性坏死  6 h以前:无变化  6 h后:苍白  8~9 h后:土黄。  4天后:梗死灶周围出现炎性充血带。  7天后:肉芽组织。  2~8周后:梗死灶逐渐机化及瘢痕形成。 肌浆凝聚、核消失 中性粒细胞浸润、心肌开始溶解 梗 死 灶 肉 芽 组 织 长 入 、 机 化 心肌梗死的生化改变:  1. 30分钟内: 糖原减少消失  2. 血和尿中肌红蛋白升高 ,6~12h内出现峰值  3. GOT、GPT、 CPK、LDH升高  24~36小时达峰值,3~6天降至正常  4. CPK具有MI临床诊断意义 M I的后果及并症:  1.心力衰竭 乳头肌 二闭 急性左心衰  1%,  3天内 大面积心肌 左、右或全 心衰  2.心脏破裂  3~13%,2周内,4~7天。 蛋白水解酶 (1)左室下1/3处 (2)室间隔破裂 (3)左室乳头肌断裂 3.室壁瘤 (ventricular aneurysm)  10~30%,急性期但更常见于愈合期,左室前壁近心 尖处,原因 4.附壁血栓 (mural thrombosis) 左心室,原因,  5.心源性休克  10­20%  面积大于 40%  6.急性心包炎  15~30%  梗死后2~4天 纤维素性  7 .心率失常  75­95%,  原因 (三)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  原因:中-重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狭窄 心肌纤 维持续性和/或反复加重的缺血、缺氧 肉眼观:体积增大,心腔扩张(厚度正常),多灶性 瘢痕,有时可见已经机化的附壁血栓 镜下:心肌纤维弥漫空泡变性,多灶性陈旧性梗死灶 或瘢痕灶 结局:心衰 (四)冠脉性猝死(sudden coronary death)  中年,男:女=3.9:1  有或无诱因,立即或1~数小时死亡 两个条件:排除性诊断  1.除外自杀、他杀  2.冠脉中、重度AS,无其他致死性疾病。 原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冠状动脉痉挛 参考资料  1.李玉林主编.  病理学,第六版, 2004.  2.杨光华主编.  病理学,第五版, 2001.  3.Robbins M.,Angell  and Kumar V. Basic  pathology,7th.2001 .  4.Cotran,Kumar and Rubbins M. Pathological  basis of disease, 6th. 1999.  5.宫恩聪等主编. 大学病理学, 第一版,2001.  6.高子芬等主编. 大学病理学彩色图谱, 2001.
/
本文档为【病理学 粥样硬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