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第十七章指南定义的哮喘控制179

第十七章指南定义的哮喘控制179

2011-11-06 4页 pdf 221KB 23阅读

用户头像

is_359264

暂无简介

举报
第十七章指南定义的哮喘控制179 179 第十七章 指南定义的哮喘控制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周 新 哮喘管理的目标是达到和维持疾病的控制,而无使用药物的副作用。哮喘控制可以涉及到临床控制、 生理学控制和病理学控制等几方面。如何评价哮喘控制的临床指标和实验室指标,对于实施治疗方案是十 分重要的。 一、哮喘控制的临床评价指标与界定 1.哮喘控制的定义 哮喘全球倡议(the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中将哮喘控制定义 为:最少或没有慢性哮喘症状,包括夜间症状;最少的哮喘发作...
第十七章指南定义的哮喘控制179
179 第十七章 指南定义的哮喘控制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周 新 哮喘管理的目标是达到和维持疾病的控制,而无使用药物的副作用。哮喘控制可以涉及到临床控制、 生理学控制和病理学控制等几方面。如何评价哮喘控制的临床指标和实验室指标,对于实施治疗是十 分重要的。 一、哮喘控制的临床评价指标与界定 1.哮喘控制的定义 哮喘全球倡议(the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中将哮喘控制定义 为:最少或没有慢性哮喘症状,包括夜间症状;最少的哮喘发作;没有因哮喘急诊就医;最低限度的需要 使用缓解症状药物β2受体激动剂;体力活动和运动不受限制;PEF(peak expiratory flow)变异率<20%; 肺功能接近正常;最少或没有药物副作用。此定义作为哮喘治疗的目标是很理想的,但它缺少时间概念和 具体的量化标准,因此在临床实践中不易推广应用。近年来,在一些治疗哮喘的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中提 出了有关哮喘加重、哮喘控制等临床评价的量化指标,明确了一些基本概念,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哮喘的 临床控制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2.对哮喘病情的判定 ⑴哮喘急性发作:指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特征,常 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所致。哮喘急性发作的程度轻重不一,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 度 4级。病情加重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危及生命,也称为突然发生的致死性哮喘 发作。因此,在临床上应该对哮喘急性发作的病情做出正确的评估,尽早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⑵哮喘加重(或恶化):定义为气促、咳嗽、喘息、胸闷或这些症状的组合呈进行性加重(恶化)。哮 喘加重的程度可以从缓慢进展到迅速危及生命的发作不等。在哮喘加重的定义中包含了哮喘急性发作。哮 喘加重可分为轻度加重和严重加重。 轻度哮喘加重的定义:①与基础值相比 FEV1下降≥20%;②在随访的 7 天内,与基线相比,PEF 下 降≥20%的天数>2天,或每天使用解救药 β2受体激动剂的天数>2天,或夜间因哮喘而觉醒并须用 β2受 体激动剂的天数>2天。 严重哮喘加重的定义:有以下任何一项指标:哮喘加重须口服激素治疗;哮喘加重需急诊或住院治疗; 连续 2天晨间 PEF低于基线值≥30%。 ⑶哮喘慢性持续:在哮喘非急性发作期,若哮喘患者仍有不同程度的哮喘症状或呼吸流量降低,则定 义为哮喘慢性持续。可将用药前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间歇、轻度持续、中度持续和重度持续 4级。当患 者已经实施规范化治疗后,哮喘病情则应根据患者临床现和目前每日治疗方案的级别重新分级。哮喘慢 性持续期按病情轻重分级有利于治疗方案的调整。 ⑷无哮喘症状日:无日间及夜间哮喘症状,无夜间因哮喘而觉醒。 ⑸哮喘控制日:无日间及夜间哮喘症状,无夜间因哮喘而觉醒,无须使用解救药 β2受体激动剂。 3.哮喘控制的临床评价指标 哮喘控制的临床评价指标主要有:日间哮喘症状、夜间症状、按需使用 β2受体激动剂、哮喘加重和肺功能检测(FEV1、PEF、PEF变异率)等。其他指标有:无哮喘症状日、哮 喘控制日、活动受限和生活质量等。目前专家们一致认为单用一项临床指标评价哮喘控制程度可能会过高 估计,缺乏全面性,应该用多项临床指标来判断哮喘控制。根据患者哮喘控制状况,适当地调整哮喘治疗 方案和药物剂量,即维持、升级或降级治疗。GINA(the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推荐当哮喘控制并维 持至少 3个月时,才可进行降级治疗,吸入激素剂量可减少 25%。已故澳大利亚哮喘专家Woolcock于 2000 180 年欧洲呼吸年会上提出了达到哮喘控制所需的时间,认为经过治疗后日间、夜间症状在数天内可缓解,FEV1 改善需数周,PEF改善需数月,不需使用短效 β2受体激动剂需数月,而要使气道高反应性恢复需数年。 至今尚无一项公认的临床评价指标,但有几个评价和界定标准可供临床参考。南非哮喘专家 Bateman在“获得哮喘最佳控制”(GOAL)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中了哮喘“完全控制”和“良好控制”两项 标准。完全控制的定义为:每周(连续 8周中至少 7周)达到以下指标:无日间哮喘症状;无须使用解救 药 β2受体激动剂;每日晨间 PEF≥80%预计值;无夜间觉醒;无急性加重;无急诊就医和使用的哮喘药物 无相关的副作用。良好控制的定义为:前 8周中至少 7周,每周至少有以下 2项或 2项以上指标:症状积 分>1分的日间症状≤2天,使用 β2受体激动剂≤2天或 4次,每日晨间 PEF≥80%预计值;以及没有以下 任何一项:夜间觉醒,急性加重,急诊就医,使用哮喘药物出现相关副作用。如果达不到良好控制指标, 则定义为哮喘“未控制”。 Aalbers等在另一项全球多中心的临床试验(SUND)中提出了“良好控制周”的界定标准。具体是:无 夜间哮喘症状,无哮喘加重,无因出现不良事件而改变哮喘治疗方案;加上至少以下 2 项:哮喘症状(1 分)≤2天,按需使用 β2受体激动剂≤2天(最多 4次/周),每日晨间 PEF≥80%预计值。由于该临床试验 使用的是激素加长效 β2受体激动剂的联合制剂——福莫特罗/布地奈德(信必可),因此作者又提出在维持 剂量(2吸,每日 2次)基础上,根据哮喘控制情况实行升级或降级治疗。升级标准:连续 2天使用解救 药 β2受体激动剂,每天使用≥3次;或连续 2天夜间因哮喘而觉醒。升级时的治疗剂量为 4吸,每日 2次。 经升级治疗后若 1周内连续 2天无哮喘加重症状,无须使用解救药 β2受体激动剂,以及晨间 PEF>85%, 则可再降回原来的维持量。降级标准:1周内使用 β2受体激动剂≤2天,每天≤2次;1周内夜间无因哮喘 而觉醒。降级药物剂量改为 1吸,每日 2次。 近年来,在哮喘控制的临床评价中,有些作者采用了调查问卷的方法,如 Nathan设计的哮喘控制试验 (ACT)、Juniper 设计的哮喘控制调查问卷等,大多数涉及病人的日、夜间症状,活动受限影响,使用解 救药物,误工误学以及肺功能等情况。尤其是加拿大的临床流行病学和统计学专家 Juniper在经典的 32条 目哮喘生命质量调查问卷(the Asthma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AQLQ)的基础上改良为 15条目的简易 哮喘生命质量调查问卷(mini-AQLQ),并设计了在哮喘急性严重发作时评估生命质量的急性哮喘生命质 量调查问卷(急性 AQLQ)。这些调查问卷对于哮喘病情及疗效评估都起了很好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推行 哮喘规范化治疗方案,应该寻求一种简易、实用并易被临床医生和哮喘病人掌握的哮喘控制临床评价指标。 Bateman 在 2004 年美国肺科年会上介绍的“30 秒哮喘测验”,就是一种较为实用和有一定临床价值的哮喘 控制评价方法,这一方法目前被加拿大呼吸学会推广应用。其测验内容如表 17-1。 表 17-1 30秒哮喘测验(Bateman,2004) 每周使用急救 β2受体激动剂是否≥4次(除外运动前每日 1次使用)? 是□ 否□ 每周因哮喘出现咳嗽、喘息或胸闷的天数是否≥4天? 是□ 否□ 每周因哮喘出现夜间咳嗽、喘息或胸闷是否≥1次? 是□ 否□ 过去 3个月是否因哮喘而停止运动? 是□ 否□ 过去 3个月是否因哮喘而误工或误学? 是□ 否□ 上述问任何一项回答为“是”,表明哮喘未得到控制 181 在评价哮喘控制的实验室指标中,除肺功能 PEF、FEV1等指标外,在临床上有直接和间接判断气道炎 症的方法。间接方法有血 Eos绝对值、血 ECP和尿 IL-4测定;直接方法有诱导痰炎症细胞检查、呼出气 NO 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支气管黏膜活检等。在上述指标中,目前认为痰 Eos 计数检查是最可靠的 反映气道炎症的无创方法。 二、获得哮喘最佳控制的研究 调查表明,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哮喘病人并未达到指南中所定义的控制水平,以往也没有进行是否 能够达到哮喘控制的前瞻性研究。2000年起,现任 GINA科学委员会主席 Bateman领衔进行了“获得哮喘 最佳控制研究”(GOAL)。GOAL是一项为期 1年、分层、随机、双盲、平行分组的研究。比较在达到预 先定义的两个复合性哮喘控制指标时,个体化的、预定义的、逐步递增剂量的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舒 利迭,葛兰素史克公司)和单用丙酸氟替卡松(辅舒酮,葛兰素史克公司)的疗效和安全性。控制的定义 则使用上述“完全控制”、“良好控制”和“未控制”的复合指标。 根据病人在筛选期前 6个月内使用的糖皮质激素剂量,随机分配在 3层中任意一层。第一层未吸入激 素;第二层每日吸入<500 μg BDP(布地奈德)或等效量的其他激素;第三层每日吸入 500~1 000 μg BDP 或等效量的其他激素。在第一阶段剂量递增期,每 12周进行治疗“升级”,直至达到哮喘完全控制或者达到 研究药物的最高剂量(舒利迭 50/500 μg,每日 2次;或辅舒酮 500 μg,每日 2次)。第一层和第二层病人 治疗最多为 3级,即:舒利迭 50/100、50/250、50/500 μg,每日 2次;或辅舒酮 100、250、500 μg,每日 2次。第三层病人治疗最多为 2级,即:舒利迭 50/250、50/500 μg,每日 2次;或辅舒酮 250、500 μg,每 日 2次。当病人达到哮喘完全控制或使用研究药物达到最大剂量 12周后,则进入第二阶段。在第二阶段, 病人继续使用他们达到哮喘完全控制时的药物剂量,直至 1年的双盲治疗期结束。在第一阶段未达到哮喘 完全控制的病人,在第二阶段末(44~52周)进行重新评估。进入 4周的开放治疗期,在此期间所有病人 都给予口服泼尼松(强的松)治疗(0.5 mg/kg,最大剂量 60 mg/d,共 10天)及舒利迭 50/500 μg,每日 2 次,治疗 4周。 共有 44个国家,326个中心的 5 068例病人参加了该项研究,其中 3 421例符合入选标准,我国有 12 个中心 265例病人入选。在所有分层病人中,第一阶段达到哮喘良好控制和完全控制的病人比例,舒利迭 组均显著高于辅舒酮组,在第一层中,舒利迭组和辅舒酮组达到哮喘良好控制的比例分别为 71%和 65%; 在第二层中分别为 69%和 52%;第三层分别为 51%和 33%。在第一阶段,第一层中舒利迭组和辅舒酮组达 到完全控制的病人比例分别为 42%和 31%;第二层分别为 32%和 20%;在第三层中分别为 19%和 8%。 “达到哮喘控制的时间”定义为在 1~12周期间达到第一个良好控制周或完全控制周的时间。结果显 示:第一层 50%病人达到第一个良好控制周的时间,舒利迭组为 3周,辅舒酮组为 4周;在第二层分别为 2周和 7周;在第三层分别为 5周和 10周。在 1年研究期间,50%病人能达到第一个完全控制周的时间, 第一层舒利迭组为 16 周,辅舒酮组为 24 周;第二层分别为 21 周和 45周;在第三层中,舒利迭组为 38 周,由于辅舒酮组不足 50%的病人达到完全控制,其时间无法计算。 在第二阶段(维持剂量期)结束时,有更多的病人达到了哮喘的良好控制,累计比例如下:在第一层 舒利迭组为 78%,辅舒酮组为 70%;在第二层中分别为 75%和 60%;在第三层分别为 62%和 47%。达到 完全控制的比例为第一层舒利迭组为 50%,辅舒酮组为 40%;在第二层中分别为 44%和 28%;在第三层分 别为 29%和 16%。 采用辅舒酮治疗未达到良好控制的病人给予口服泼尼松龙(强的松龙)与舒利迭组 50/500 μg联合治 疗后,第一~第三层病人达到良好控制的比例分别为 7%、9%和 10%,达到完全控制的比例分别为 6%、 9%和 11%。 采用舒利迭治疗的未达到良好控制的病人给予口服泼尼松龙后,在第一~第三层病人达到良好控制的 比例分别为 5%、4%和 7%,达到完全控制的比例分别为 5%、6%和 5%。 此外,GOAL研究还表明 2个药物治疗组均降低了哮喘急性加重率,改善了哮喘生命治疗(AQLQ) 以及改善了患者的 FEV1。在安全性方面,双盲研究期间舒利迭组和辅舒酮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 182 4%和 3%,主要为哮喘急性发作(不一定与治疗有关);与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两组均为 10%, 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口腔念珠菌感染、声嘶和咽喉痛等。 GOAL研究表明,不同严重程度的未得到控制的哮喘病人,只要经过治疗,大多数可以达到并能够维 持指南定义的复合哮喘控制目标。与单独吸入辅舒酮相比,吸入舒利迭会有更多的病人、以更快的速度和 更低的糖皮质激素剂量达到哮喘的完全控制和良好控制。 哮喘管理的目标是达到和维持疾病的控制,而无使用药物的副作用。哮喘控制可以涉及到临床控制、生理学控制和病理学控制等几方面。如何评价哮喘控制的临床指标和实验室指标,对于实施治疗方案是十分重要的。 哮喘全球倡议(the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中将哮喘控制定义为:最少或没有慢性哮喘症状,包括夜间症状;最少的哮喘发作;没有因哮喘急诊就医;最低限度的需要使用缓解症状药物β 受体激动剂;体力活动和运动不受限制;PEF(peak expiratory flow)变异率<20%;肺功能接近正常;最少或没有药物副作用。此定义作为哮喘治疗的目标是很理想的,但它缺少时间概念和具体的量化标准,因此在临床实践中不易推广应用。近年来,在一些治疗哮喘的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中提出了有关哮喘加重、哮喘控制等临床评价的量化指标,明确了一些基本概念,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哮喘的临床控制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⑴哮喘急性发作:指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所致。哮喘急性发作的程度轻重不一,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度 级。病情加重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危及生命,也称为突然发生的致死性哮喘发作。因此,在临床上应该对哮喘急性发作的病情做出正确的评估,尽早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⑵哮喘加重(或恶化):定义为气促、咳嗽、喘息、胸闷或这些症状的组合呈进行性加重(恶化)。哮喘加重的程度可以从缓慢进展到迅速危及生命的发作不等。在哮喘加重的定义中包含了哮喘急性发作。哮喘加重可分为轻度加重和严重加重。轻度哮喘加重的定义:①与基础值相比 ;②在随访的 下降≥ 天内,与基线相比, 下降≥ 天,或每天使用解救药 受体激动剂的天数> 天,或夜间因哮喘而觉醒并须用 受体激动剂的天数> 的天数> 天。严重哮喘加重的定义:有以下任何一项指标:哮喘加重须口服激素治疗;哮喘加重需急诊或住院治疗;连续 天晨间 低于基线值≥ 。⑶哮喘慢性持续:在哮喘非急性发作期,若哮喘患者仍有不同程度的哮喘症状或呼吸流量降低,则定义为哮喘慢性持续。可将用药前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间歇、轻度持续、中度持续和重度持续 级。当患者已经实施规范化治疗后,哮喘病情则应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目前每日治疗方案的级别重新分级。哮喘慢性持续期按病情轻重分级有利于治疗方案的调整。⑷无哮喘症状日:无日间及夜间哮喘症状,无夜间因哮喘而觉醒。⑸哮喘控制日:无日间及夜间哮喘症状,无夜间因哮喘而觉醒,无须使用解救药 受体激动剂。 哮喘控制的临床评价指标主要有:日间哮喘症状、夜间症状、按需使用 、 、 受体激动剂、哮喘加重和肺功能检测( 变异率)等。其他指标有:无哮喘症状日、哮喘控制日、活动受限和生活质量等。目前专家们一致认为单用一项临床指标评价哮喘控制程度可能会过高估计,缺乏全面性,应该用多项临床指标来判断哮喘控制。根据患者哮喘控制状况,适当地调整哮喘治疗方案和药物剂量,即维持、升级或降级治疗。 )推荐当哮喘控制并维持至少 ( 。已故澳大利亚哮喘专家 于 个月时,才可进行降级治疗,吸入激素剂量可减少 年欧洲呼吸年会上提出了达到哮喘控制所需的时间,认为经过治疗后日间、夜间症状在数天内可缓解, 改善需数月,不需使用短效 受体激动剂需数月,而要使气道高反应性恢复需数年。至今尚无一项公认的临床评价指标,但有几个评价方法和界定标准可供临床参考。南非哮喘专家 改善需数周, 在 获得哮喘最佳控制 ( )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中设计了哮喘 完全控制 和 良好控制 两项标准。完全控制的定义为:每周(连续 周)达到以下指标:无日间哮喘症状;无须使用解救药 周中至少 ≥ 预计值;无夜间觉醒;无急性加重;无急诊就医和使用的哮喘药物无相关的副作用。良好控制的定义为:前 受体激动剂;每日晨间 周,每周至少有以下 项或 周中至少 项以上指标:症状积分> 次,每日晨间 天,使用 受体激动剂≤ 天或 分的日间症状≤ ≥ 预计值;以及没有以下任何一项:夜间觉醒,急性加重,急诊就医,使用哮喘药物出现相关副作用。如果达不到良好控制指标,则定义为哮喘 。 未控制 等在另一项全球多中心的临床试验( )中提出了 良好控制周 的界定标准。具体是:无夜间哮喘症状,无哮喘加重,无因出现不良事件而改变哮喘治疗方案;加上至少以下 项:哮喘症状( 天,按需使用 受体激动剂≤ 天(最多 次 分)≤ 周),每日晨间 ≥ 预计值。由于该临床试验使用的是激素加长效 福莫特罗 布地奈德(信必可),因此作者又提出在维持剂量( 受体激动剂的联合制剂 吸,每日 次)基础上,根据哮喘控制情况实行升级或降级治疗。升级标准:连续 天使用解救药 次;或连续 天夜间因哮喘而觉醒。升级时的治疗剂量为 受体激动剂,每天使用≥ 吸,每日 次。经升级治疗后若 天无哮喘加重症状,无须使用解救药 受体激动剂,以及晨间 > ,则可再降回原来的维持量。降级标准: 周内连续 受体激动剂≤ 周内使用 天,每天≤ 次; 周内夜间无因哮喘而觉醒。降级药物剂量改为 次。近年来,在哮喘控制的临床评价中,有些作者采用了调查问卷的方法,如 吸,每日 设计的哮喘控制试验( 设计的哮喘控制调查问卷等,大多数涉及病人的日、夜间症状,活动受限影响,使用解救药物,误工误学以及肺功能等情况。尤其是加拿大的临床流行病学和统计学专家 )、 条目哮喘生命质量调查问卷( 在经典的 )的基础上改良为 条目的简易哮喘生命质量调查问卷( ),并设计了在哮喘急性严重发作时评估生命质量的急性哮喘生命质量调查问卷(急性 )。这些调查问卷对于哮喘病情及疗效评估都起了很好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推行哮喘规范化治疗方案,应该寻求一种简易、实用并易被临床医生和哮喘病人掌握的哮喘控制临床评价指标。 年美国肺科年会上介绍的 秒哮喘测验 ,就是一种较为实用和有一定临床价值的哮喘控制评价方法,这一方法目前被加拿大呼吸学会推广应用。其测验内容如表 在 。 、 等指标外,在临床上有直接和间接判断气道炎症的方法。间接方法有血 在评价哮喘控制的实验室指标中,除肺功能 和尿 测定;直接方法有诱导痰炎症细胞检查、呼出气 绝对值、血 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支气管黏膜活检等。在上述指标中,目前认为痰 计数检查是最可靠的反映气道炎症的无创方法。 调查表明,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哮喘病人并未达到指南中所定义的控制水平,以往也没有进行是否能够达到哮喘控制的前瞻性研究。 科学委员会主席 领衔进行了 获得哮喘最佳控制研究 年起,现任 )。 ( 是一项为期 年、分层、随机、双盲、平行分组的研究。比较在达到预先定义的两个复合性哮喘控制指标时,个体化的、预定义的、逐步递增剂量的沙美特罗 丙酸氟替卡松(舒利迭,葛兰素史克公司)和单用丙酸氟替卡松(辅舒酮,葛兰素史克公司)的疗效和安全性。控制的定义则使用上述 、 良好控制 和 未控制 的复合指标。根据病人在筛选期前 完全控制 个月内使用的糖皮质激素剂量,随机分配在 层中任意一层。第一层未吸入激素;第二层每日吸入< ~ (布地奈德)或等效量的其他激素;第三层每日吸入 周进行治疗 升级 或等效量的其他激素。在第一阶段剂量递增期,每 ,直至达到哮喘完全控制或者达到研究药物的最高剂量(舒利迭 次;或辅舒酮 ,每日 次)。第一层和第二层病人治疗最多为 ,每日 、 、 级,即:舒利迭 ,每日 次;或辅舒酮 、 、 ,每日 级,即:舒利迭 、 次。第三层病人治疗最多为 ,每日 次;或辅舒酮 、 ,每日 周后,则进入第二阶段。在第二阶段,病人继续使用他们达到哮喘完全控制时的药物剂量,直至 次。当病人达到哮喘完全控制或使用研究药物达到最大剂量 年的双盲治疗期结束。在第一阶段未达到哮喘完全控制的病人,在第二阶段末( 周)进行重新评估。进入 周的开放治疗期,在此期间所有病人都给予口服泼尼松(强的松)治疗( ~ ,最大剂量 ,共 天)及舒利迭 ,每日 周。共有 次,治疗 个国家, 个中心的 例病人参加了该项研究,其中 例符合入选标准,我国有 例病人入选。在所有分层病人中,第一阶段达到哮喘良好控制和完全控制的病人比例,舒利迭组均显著高于辅舒酮组,在第一层中,舒利迭组和辅舒酮组达到哮喘良好控制的比例分别为 个中心 ;在第二层中分别为 和 ;第三层分别为 和 和 。在第一阶段,第一层中舒利迭组和辅舒酮组达到完全控制的病人比例分别为 ;第二层分别为 和 ;在第三层中分别为 和 。“达到哮喘控制的时间”定义为在 和 ~ 周期间达到第一个良好控制周或完全控制周的时间。结果显示:第一层 周,辅舒酮组为 周;在第二层分别为 病人达到第一个良好控制周的时间,舒利迭组为 周;在第三层分别为 周和 周。在 周和 年研究期间, 病人能达到第一个完全控制周的时间,第一层舒利迭组为 周;第二层分别为 周和 周;在第三层中,舒利迭组为 周,辅舒酮组为 周,由于辅舒酮组不足 的病人达到完全控制,其时间无法计算。在第二阶段(维持剂量期)结束时,有更多的病人达到了哮喘的良好控制,累计比例如下:在第一层舒利迭组为 ;在第二层中分别为 和 ;在第三层分别为 和 。达到完全控制的比例为第一层舒利迭组为 ,辅舒酮组为 ,辅舒酮组为 ;在第二层中分别为 和 ;在第三层分别为 。采用辅舒酮治疗未达到良好控制的病人给予口服泼尼松龙(强的松龙)与舒利迭组 和 联合治疗后,第一~第三层病人达到良好控制的比例分别为 、 和 ,达到完全控制的比例分别为 、 。采用舒利迭治疗的未达到良好控制的病人给予口服泼尼松龙后,在第一~第三层病人达到良好控制的比例分别为 和 和 ,达到完全控制的比例分别为 、 、 和 。此外, 个药物治疗组均降低了哮喘急性加重率,改善了哮喘生命治疗( )以及改善了患者的 研究还表明 。在安全性方面,双盲研究期间舒利迭组和辅舒酮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 ,主要为哮喘急性发作(不一定与治疗有关);与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两组均为 ,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口腔念珠菌感染、声嘶和咽喉痛等。 和 研究表明,不同严重程度的未得到控制的哮喘病人,只要经过治疗,大多数可以达到并能够维持指南定义的复合哮喘控制目标。与单独吸入辅舒酮相比,吸入舒利迭会有更多的病人、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糖皮质激素剂量达到哮喘的完全控制和良好控制。
/
本文档为【第十七章指南定义的哮喘控制179】,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