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南北朝官职

南北朝官职

2011-11-07 6页 doc 40KB 69阅读

用户头像

is_944850

暂无简介

举报
南北朝官职南朝陈职官品位表* 第一品  相国 丞相 太宰 太傅 太保 大司马 大将军 太尉 司徒 司空 开府仪同三司 巴陵王、汝阳王  后裔 尚书令 郡王第二品  中书监 尚书左、右仆射 特进 太子太傅、少傅 左、右光禄大夫 嗣王 蕃王 开国郡公 开国县公第三品  中书令 侍中 散骑常侍 领军 护军 中领军 中护军 吏部尚书 列曹尚书 金紫光禄大夫 光禄大  夫左卫将军 右卫将军 御史中丞 太后卫尉、太仆、少府三卿 太常卿 宗正卿 太府卿 卫尉卿 司农  卿少府卿 廷尉卿 光禄卿 大匠卿 太仆卿 鸿胪卿 大舟卿 太子詹事 国子祭酒 扬...
南北朝官职
南朝陈职官品位表* 第一品  相国 丞相 太宰 太傅 太保 大司马 大将军 太尉 司徒 司空 开府仪同三司 巴陵王、汝阳王  后裔 尚书令 郡王第二品  中书监 尚书左、右仆射 特进 太子太傅、少傅 左、右光禄大夫 嗣王 蕃王 开国郡公 开国县公第三品  中书令 侍中 散骑常侍 领军 护军 中领军 中护军 吏部尚书 列曹尚书 金紫光禄大夫 光禄大  夫左卫将军 右卫将军 御史中丞 太后卫尉、太仆、少府三卿 太常卿 宗正卿 太府卿 卫尉卿 司农  卿少府卿 廷尉卿 光禄卿 大匠卿 太仆卿 鸿胪卿 大舟卿 太子詹事 国子祭酒 扬州刺史 南徐、  东扬州刺史 皇弟皇子封国王世子 开国县侯第四品  通直散骑常侍 员外散骑常侍 黄门侍郎 秘书监 左、右骁骑将军 左、 右游击将军 太子中庶子 太  子左、右卫率 朱衣直阁 云骑将军 游骑将军 中书侍郎 尚书左、右丞 吏部侍郎、郎中 尚书列曹侍郎、  郎中 太子家令、 率更令、仆 太中大夫 中散大夫 司徒左、右长史 诸王师 国子博士 荆、江、南兖、  郢、 湘、 雍等州刺史 嗣王、 蕃王、 郡公、 县公等世子 开国县伯第五品  秘书丞 明堂令 太庙令 帝陵令 散骑侍郎 前军、 左军、 右军、 后军将军 左、 右中郎将 大长秋  太子中舍人、庶子 豫、益、广、衡等州,青州领冀州,北兖、北徐等州,梁州领南秦州,司、南梁、交、越、  桂、霍、宁等十五州刺史 丹阳尹 会稽太守 吴郡太守 吴兴太守 侯世子 皇弟皇子府谘议参军、板咨议  参军 皇弟皇子府长史、 板长史 皇弟皇子府司马、 板司马 皇弟皇子公府从事中郎 开国县子第六品  通直散骑侍郎 著作郎 步兵、 射声、 长水、 越骑、 屯骑五校尉 太子洗马 太子步兵、翊军、 屯骑三校  尉司徒左西掾、 属皇弟皇子友 皇弟皇子公府属 五经博士 子、男之世子 万户以上郡太守、 内史、相  嗣王府、 皇弟皇子之庶子府谘议参军 嗣王府长史、 司马 皇弟皇子之庶子府长史、 司马 庶姓公府咨议参军  庶姓公府长史、司马 嗣王府、庶姓公府从事中郎 皇弟皇子府中录事参军、 板中录事参军、中记室参军、 板  中记室参军、 中直兵参军、 板中直兵参军 扬州别驾、 中从事 皇弟皇子南徐、 荆、 江、 南兖、 郢、 湘、 雍州  之别驾及中从事 开国县男第七品  给事中 员外散骑侍郎 秘书著作佐郎 奉车都尉 驸马都尉 骑都尉 虎贲中郎将 羽林监 冗从仆射  谒者仆射 南台治书侍御史 太子舍人 太子门大夫 太子旅贲中郎将 太子冗从仆射 司徒主簿 司徒祭  酒领军长史、 司马 护军长史、 司马 廷尉正、 监、 平皇弟皇子府录事、记室、中兵等参军, 板录事、记室、  中兵等参军, 功曹史、 主簿 公府祭酒 皇弟皇子文学 嗣王府掾、 属庶姓公府掾、 属太子太傅丞 太子  少傅丞 蕃王府谘议参军、 板谘议参军 蕃王府长史、 司马 庶姓持节府咨议参军 庶姓非公不持节将军之长  史庶姓持节府板谘议参军 庶姓持节府长史、 司马 嗣王府、 皇弟皇子之庶子府、 庶姓公府之中录事、 中记  室、 中直兵参军及板中录事、 中记室、 中直兵参军 不满万户郡太守、 内史、 相丹阳、 会稽、 吴郡、 吴兴等  及万户以上郡丞 建康令 建康正、 监、 平沐食侯第八品  中书通事舍人 积射、 强弩将军 武卫将军 公车令 太子左、 右积弩将军 奉朝请 武骑常侍 太后三  卿丞 太常、 宗正、 太府、 卫尉、 司农、 少府、 廷尉、 光禄、 大匠、 太仆、 鸿胪、 大舟等十二卿之丞 大长秋  丞左、 右卫将军司马 太子詹事丞 胄子律博士 皇弟皇子府正参军、 板正参军、 行参军、 板行参军 嗣王  府录事、 记室、 中兵参军, 板录事、 记室、 中兵参军, 功曹史、 主簿 皇弟皇子之庶子府录事、记室、 中兵参  军, 板录事、 记室、 中兵参军, 功曹史、 主簿 庶姓非公不持节诸将军置主簿 庶姓公府录事、 记室、 中兵参  军, 板录事、 记室、 中兵参军, 主簿 嗣王府、 庶姓公府祭酒 蕃王府中录事、 中记室、 中直兵参军及板中录  事、 中记室、 中直兵参军 庶姓持节府中录事、 中记室、 中直兵参军及板中录事、 中记室、 中直兵参军 太子  太傅五官、 功曹史、 主簿 太子少傅五官、 功曹史、 主簿 太学博士 国子助教、 司樽郎 安蛮、 戎、 越校尉  及中郎将等府长史、 板长史、 司马 庶姓南徐、 荆、 江、 南兖、 郢、 湘、 雍等州别驾及中从事 不满万户已下  郡丞 五千户已上县令、 相皇弟皇子国郎中令、 大农、 中尉 乡侯 亭侯第九品  殿中将军 南台侍御史 东宫通事舍人 材官将军 太子殿中将军 太子左、 右卫率丞 嗣王府正参军、  板正参军、 行参军、 板行参军 皇弟皇子之庶子府正参军、 板正参军、 行参军、 板行参军 庶姓公府正参军、  板正参军 蕃王府录事、 记室、 中兵等参军及板录事、 记室、 中兵等参军 蕃王府功曹史、 主簿、 正参军、 板  正参军、 行参军、 板行参军 庶姓持节府录事、 记室、 中兵参军及板录事、 记室、 中兵参军 庶姓持节府功曹  史、 主簿 庶姓豫、 益、 广、衡、 青、 冀、 北兖、 北徐、 梁、 秦、 司、 南梁等州别驾及中从事史 扬州主簿、  西曹及祭酒、 议曹二从事 南徐州主簿、 西曹及祭酒、 议曹二从事 皇弟皇子诸州主簿、 西曹 不满五千户已  下县令、 相皇弟皇子国常侍、 侍郎、 嗣王国郎中令、 大农、 中尉 嗣王国常侍 蕃王国郎中令、 大农、 中尉  关中侯 关外侯  *本表据《隋书·百官志上》、《通典》而作。 北魏职官品位表* 第一品  太师 太傅 太保 王大司马 大将军 太尉 司徒 司空 开国郡公从一品  仪同三司 开国县公 都督中外诸军事 诸开府 散公第二品  太子太师 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 特进 尚书令 骠骑将军 车骑将军 卫将军 四征将军 诸将军加大  者左、 右光禄大夫 开国县侯从二品  尚书仆射 中书监 司州牧 四镇将军 中军将军 镇军将军 抚军将军 金紫光禄大夫 散侯第三品  吏部尚书 四安将军 中领军 中护军 太常卿 光禄卿 卫尉卿 太子少师 太子少傅 太子少保 中  书令 太子詹事 侍中 列曹尚书 四平将军 太仆卿 廷尉卿 大鸿胪卿 宗正卿 大司农卿 太府卿 河  南尹 上州刺史 秘书监 诸王师 左、 右卫将军 前、 左、 右、 后将军 光禄大夫 开国县伯从三品  散骑常侍 东、 西、 南、 北中郎将 护匈奴中郎将 护羌戎中郎将 护夷中郎将 护蛮越中郎将 国子祭  酒御史中尉 大长秋卿 将作大匠 征虏将军 二大、 二公长史 太子左、 右卫率 武卫将军 冠军将军  护羌戎校尉 护夷校尉 护蛮越校尉 太中大夫 辅国将军 中州刺史 龙骧将军 散伯第四品  二大、 二公司马 太常少卿 光禄少卿 卫尉少卿 尚书吏部郎中 给事黄门侍郎 太子中庶子 司空、  皇子长史 太仆少卿 廷尉少卿 大鸿胪少卿 宗正少卿 大司农少卿 太府少卿 中常侍 中尹 城门校尉  司空、 皇子司马 从一品将军、 开府长史 骁骑将军 游击将军以前官职为上阶  镇远将军 安远将军 平远将军 建义将军 建忠将军 建节将军 立义将军 立忠将军 立节将军 恢  武将军 勇武将军 曜武将军 昭武将军 显武将军 从一品将军、 开府司马 通直散骑常侍 中散大夫 下  州刺史 上郡太守、 内史、相 开国县子从四品  中坚将军 中垒将军 尚书左丞 二大、二公谘议参军事 司州别驾从事史 第二品将军、始蕃王长史  太子家令 太子率更令 太子仆 中书侍郎 太子庶子 第二品将军、始蕃王司马 前军、左军、右军、后军将军以前官职为上阶  宁朔将军 建威将军 振威将军 奋威将军 扬威将军 广威将军 谏议大夫 尚书右丞 司空、皇子谘  议参军事 司州治中从事史 左、右中郎将 建武将军 振武将军 奋武将军 扬武将军 广武将军 从一品  将军、 开府谘议参军事 散子第五品  宁远将军 鹰扬将军 折冲将军 扬烈将军 从二品将军、二蕃王长史 二大、二公从事中郎 秘书丞  皇子友 国子博士 散骑侍郎 太子中舍人 员外散骑常侍 从二品将军、 二蕃王司马以前官职为上阶  射声校尉 越骑校尉 屯骑校尉 步兵校尉 长水校尉 司空、皇子之开府从事中郎 第二品将军、始蕃  王谘议参军事 开府从事中郎 中郡太守、 内史、 相开国县男从五品  伏波将军 凌江将军 平汉将军 第三品将军、三蕃王长史 二大、二公掾属 著作郎 通直散骑侍郎  太子洗马 从二品将军、 二蕃王谘议参军事 第三品将军、 三蕃王司马 奉车都尉以前官职为上阶  太子屯骑校尉 太子步兵校尉 太子翊军校尉 都水使者 司空 皇子之开府掾属 领军长史、 司马 护  军长史、司马 归义侯 率义侯 顺义侯 朝服侯 轻车将军 威远将军 开府掾属 虎威将军 洛阳令 中  给事中 散男  第六品  宣威将军 明威将军 从三品将军长史 二大、 二公主簿 二大、 二公录事参军事 皇子郎中令 司空主  簿司空、 皇子录事参军事 从三品将军司马 第三品将军、 三蕃王谘议参军事 二大、 二公之功曹、 记室、  户曹、 仓曹、 中兵参军事 皇子文学 治书侍御史 谒者仆射 从一品将军、 开府录事参军 司空、 皇子之功  曹、 记室、 户曹、 仓曹、 中兵参军事 皇子功曹史以前官职为上阶  河南郡丞 虎贲中郎将 羽林监 冗从仆射 驸马都尉 廷尉正、 监、 评尚书郎中 中书舍人 从一品  将军、 开府之功曹、 记室、 户曹 仓曹、 中兵参军事, 功曹史 下郡太守、 内史、 相上县令、 相从六品  襄威将军 厉威将军 第二品将军、 始蕃王录事参军 二大、 二公列曹参军事 给事中 太子门大夫 皇  子大农 骑都尉 符玺郎以前官职为上阶  从二品将军、 二蕃王录事参军 皇子主簿 司空、 皇子列曹参军事 第二品将军、 始蕃王功曹、 记室、 户  曹、 仓曹、 中兵参军事, 功曹史 从一品将军、 开府主簿及列曹参军事 从二品将军、 二蕃王之功曹、 记室、  户曹、 仓曹、 中兵参军事, 功曹史 太子舍人 太常丞 光禄丞 卫尉丞第七品  威烈将军 威寇将军 威虏将军 威戎将军 威武将军 第四品将军长史、 司马 从四品将军长史、 司马  二大、二公祭酒 第三品将军、三蕃王录事参军 司空、 皇子之开府祭酒 武烈将军 武毅将军 武奋将军  王、 公国郎中令 积弩将军 积射将军 员外散骑侍郎 皇子中尉 二大、 二公参军事 二大、 二公列曹行参  军开府祭酒以前官职为上阶  司空、 皇子参军事 司空、 皇子列曹行参军 从三品将军录事参军 第二品将军、 始蕃王主簿及列曹参军  事从一品将军、 开府列曹参军事 第三品将军、 三蕃王功曹、 记室、 户曹、 仓曹、 中兵参军事, 功曹史 从  二品将军、二蕃王主簿及列曹参军事 左、右卫将军司马 讨寇将军 讨虏将军 讨难将军 讨夷将军 从三品  将军功曹、 户曹、仓曹、 中兵参军事 太子詹事丞 太仆丞 廷尉丞 大鸿胪丞 宗正丞 大司农丞 太府丞  秘书郎中 著作佐郎 中县令、 相从七品  荡寇将军 荡虏将军 荡难将军 荡逆将军 第五品将军长史、 司马 从五品将军长史、司马 强弩将军  二大、 二公行参军 司空、 皇子行参军 第二品将军、始蕃王列曹行参军 第三品将军、三蕃王主簿及列曹  参军事 第一品将军、 开府行参军 王、 公国大农  以前官职为上阶  太学博士 皇子常侍 太常博士 武骑常侍 从二品将军、 二蕃王参军事及列曹行参军 从三品将军主簿  及列曹参军事 第四品将军录事、 功曹、 户曹、 仓曹、 中兵参军事 从四品将军录事 功曹、 户曹、 仓曹、 中  兵参军事 司州主簿 奉朝请 国子助教第八品  殄寇将军 殄虏将军 殄难将军 殄夷将军 第二品将军、 始蕃王行参军 第三品将军、三蕃王参军事及  列曹行参军 第四品将军主簿及列曹参军事 从四品将军主簿及列曹参军事 侯、 伯国郎中令 司州西曹书佐  殿中将军 皇子侍郎 大长秋丞以前官职为上阶  侍御史 协律郎 辨章郎 从二品将军、 二蕃王行参军 从三品将军参军事及列曹行参军 第五品将军录  事、 功曹、 户曹、 仓曹、 中兵参军事 从五品将军录事、 功曹、 户曹、 仓曹、 中兵参军事 王、 公国中尉 司  州祭酒从事 下县令、 相从八品  扫寇将军 扫虏将军 扫难将军 扫逆将军 司州议曹从事史 二大、 二公长兼行参军 公车令 符节令  诸署令千石以上者 中黄门令 门下录事 尚书都令史 主书令史 殿中侍御史 中谒者仆射 中黄门冗从  仆射以前官职为上阶  宫门仆射 侯、 伯国大农 司空、 皇子长兼行参军 皇子上、 中、 下将军 皇子中大夫 二率丞 第四品  将军列曹行参军 从四品将军列曹行参军 王、 公国常侍 厉武将军 厉锋将军 虎牙将军 虎奋将军 第五  品将军主簿及列曹参军事 从五品将军主簿及列曹参军事 司州文学 从一品将军、 开府长兼行参军 员外将  军第九品  旷野将军 横野将军 子、 男国郎中令 太祝令 诸署令六百石以上者 中黄门 公主家令 皇子典书令  四门小学博士 律博士 校书郎 二大、 二公参军督护 都水参军 检校御史  以前官职为上阶  王、 公国侍郎 侯、 伯国中尉 谒者 太子家令丞 太子率更令丞 太子仆丞 第五品将军列曹行参军  从五品将军列曹行参军 司空、 皇子参军督护 第二品将军、 始蕃王长兼行参军 从一品将军、 开府参军督护  殿中司马督从九品  偏将军 裨将军 太子厩长 监淮海津都尉 诸局都尉 皇子典祠令 皇子学官令 皇子典卫令 王、 公  国之上、 中、 下将军 王、 公国中大夫 诸署令不满六百石者  以前官职为上阶  第二品将军、 始蕃王参军督护 从二品将军、 二蕃王长兼行参军 太常、 光禄、 卫尉、 领军、 护军、 太子  詹事之功曹、 五官 治礼郎 子、 男国大农 小黄门 员外司马督  *本表据《魏书·官氏志》、 《通典》而作。 按: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493年)颁行记载百官品阶的职员令, 太和二十三年又  进行了较大修改, 在宣武帝即位后施行, 成为固定, 直到魏末。 因后一个令施行时间较长, 并对后世影响较大,故本表收  载的为后令。 北齐职官品位表* 第一品  太师 太傅 太保 王大司马 大将军 太尉 司徒 司空从一品  开府仪同三司 开国郡公第二品  仪同三司 太子太师 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 特进 尚书令 骠骑将军 车骑将军 卫将军 四征将军  左、 右光禄大夫 散郡公 开国县公从二品  尚书仆射 中书监 四镇将军 中军将军 镇军将军 抚军将军 领军将军 护军将军 翊军将军 金紫  光禄大夫 散县公 开国县侯第三品  吏部尚书 四安将军 中领军 中护军 太常卿 光禄卿 卫尉卿 太子少师 太子少傅 太子少保 中  书令 太子詹事 侍中 列曹尚书 四平将军 诸王师 大宗正卿 太仆卿 大理卿 鸿胪卿 司农卿 太府  卿清都尹 三等上州刺史 左卫将军 右卫将军 秘书监 银青光禄大夫 散县侯 开国县伯从三品  散骑常侍 三等中州刺史 司徒左长史 东、西、南、北中郎将 护匈奴中郎将 护羌戎中郎将 护夷中  郎将 护蛮越中郎将 国子祭酒 御史中丞 中侍中 长秋卿 将作大匠 冠军将军 太尉长史 领左右将军  武卫将军 太子左、右卫率 辅国将军 护匈奴校尉 护羌戎校尉 护夷校尉 护蛮越校尉 太中大夫 龙  骧将军 三等上郡太守 散县伯第四品  镇远将军 安远将军 太常少卿 光禄少卿 卫尉少卿 尚书吏部郎中 给事黄门侍郎 太子中庶子 司  徒右长史 司空长史 大宗正少卿 太仆少卿 大理少卿 鸿胪少卿 司农少卿 太府少卿 三公府司马 中  常侍 中尹 城门校尉 武骑将军 云骑将军 骁骑将军 游击将军  以前官职为上阶  建忠将军 建节将军 通直散骑常侍 诸开府长史 中散大夫 三等下州刺史 三等镇将 诸开府司马  开国县子从四品  中坚将军 中垒将军 尚书左丞 三公府谘议参军事 司州别驾从事史 三等上州长史 太子家令 太子  率更令 太子仆 前军、左军、 右军、后军将军 中书侍郎 太子庶子 三等中郡太守 左右备身正都督 刀  剑备身正都督 备身正都督 御仗正都督 直荡正都督 三等上州司马以前官职为上阶  振威将军 奋威将军 谏议大夫 尚书右丞 诸开府谘议参军 司州治中从事史 左、右中郎将 步兵校  尉越骑校尉 射声校尉 屯骑校尉 长水校尉 朱衣直阁 直阁将军 太子骑官备身正都督 太子内直备身  正都督 三等镇副将 散县子第五品  广德将军 弘义将军 太子备身正都督 直入正都督 直卫正都督 领左右 三等中州长史 三公府从事  中郎 秘书丞 皇子友 国子博士 散骑侍郎 太子中舍人 员外散骑常侍 三等中州司马以前官职为上阶  折冲将军 制胜将军 主衣都统 尚食典御 尚药典御 太子旅骑校尉 太子屯卫校尉 太子典军校尉  领军府长史、 司马 护军府长史、 司马 诸开府从事中郎 开国县男从五品  伏波将军 凌江将军 三等下州长史 三公府掾属 著作郎 通直散骑侍郎 太子洗马 左右备身副都督  刀剑备身副都督 御仗副都督 直荡副都督 左右直长 中尚食典御 中尚药典御 三等下州司马以前官职为上阶  轻车将军 楼船将军 驸马都尉 翊卫正都督 直寝 直斋 奉车都尉 都水使者 诸开府掾属 崇圣侯  归义侯 归正侯 归命侯 归德侯 清都郡丞 治书侍御史 邺、临漳、成安三县令 中给事中 三等下郡  太守 大理司直 太子直阁 二卫队主 太子骑官备身副都督 太子内直备身副都督 开国乡男 散县男第六品  劲武将军 昭勇将军 尚书诸曹郎中 中书舍人 三公府主簿 三等上州别驾从事史 东、 西、 南、 北四  中郎将府长史 三等镇长史 三公府录事参军事 皇子郎中令 三公府功曹、记室、户曹、仓曹、 中兵参军事  皇子文学 谒者仆射以前官职为上阶  明威将军 显信将军 太子备身副都督 东、西、 南、北四中郎将府司马 虎贲中郎将 羽林监 冗从仆  射直入副都督 千牛备身 大理正、 监、 评侍御师 诸开府录事、 功曹、 记室、 户曹、 仓曹、 中兵参军事  三等上州录事参军事、 治中从事史 三等上郡丞 三等上县令 太子内直监 平准署令从六品  度辽将军 横海将军 直突都督 三等中州别驾从事史 三公府列曹参军事 给事中 太子门大夫 三等  上州功曹、 仓曹、 中兵参军事 皇子大农 骑都尉 直后 符玺郎中 三等中州录事参军事以前官职为上阶  逾岷将军 度嶂将军 直卫副都督 三等中州治中从事史 诸开府主簿及列曹参军事 三等中州功曹、 仓  曹、 中兵参军事 太子舍人 太常寺丞 光禄寺丞 卫尉寺丞 太子直前 太子副直监 太子诸队主第七品  戎昭将军 武毅将军 勋武前锋正都督 三公府东、 西阁祭酒 三等下州别驾从事史 三等上州府主簿及  列曹参军事 三等下州录事参军事 东、西、南、 北四中郎将府录事参军事 王、 公国郎中令 积弩将军 积  射将军 员外散骑侍郎 皇子中尉 三公府参军事及列曹行参军以前官职为上阶  雄烈将军 恢猛将军 翊卫副都督 诸开府东、 西阁祭酒及参军事、 列曹行参军 三等下州功曹、仓曹、中  兵参军事 东、 西、 南、 北四中郎将府功曹、 仓曹、 中兵参军事 三等中州主簿及列曹参军事 二卫府司马  太子詹事府丞 左右备身五职 三等镇录事参军事 大宗正寺丞 太仆寺丞 大理寺丞 鸿胪寺丞 司农寺丞  太府寺丞 秘书郎中 著作佐郎 太子侍医 太子骑尉 太子骑官备身五职 三等中郡丞 三等中县令  扬麾将军 曜锋将军 勋武前锋副都督 强弩将军 三公府行参军 三等上州参军事、 列曹行参军 三等  下州府主簿及列曹参军事 四中郎将府列曹参军事 王、 公国大农 长秋寺丞 将作寺丞 太子二率坊司马  三等镇仓曹、 中兵参军事  以前官职为上阶  荡边将军 开域将军 勋武前锋散都督 太学博士 皇子常侍 太常博士 武骑常侍 左右备身 刀剑备  身五职 三等中州参军事及列曹行参军 诸开府行参军 奉朝请 国子助教 公车、 京邑二市署令 三等镇列  曹参军事 邺、 临漳、 成安三县丞 侍御史 尚食丞 尚药丞 斋帅 中尚食丞 中尚药丞 太子直后 二卫  队副 前锋正都督 太子骑官备身 太子内直备身五职 诸戍主、 军主  静漠将军 绥戎将军 协律郎 三等上州行参军 三等下州参军事及列曹行参军 四中郎将府列曹行参军  侯、 伯国郎中令 殿中将军 皇子侍郎以前官职为上阶  平越将军 殄夷将军 刀剑备身五职 前锋副都督 太子内直备身 主书 殿中侍御史 太子典膳丞 太  子药藏丞 太子斋帅 三等中州行参军 王、 公国中尉 三公府典签 三等镇铠曹行参军 三等下郡丞 三等  下县令  飞骑将军 隼击将军 三公府长兼左右户行参军及长兼行参军 门下录事 尚书都令史 检校御史 诸  陵、 太庙令 大乐、 武库诸署令 衣冠将军 太仓、 典客、 骅骝、 钩盾、 鼓吹、 守宫、 左右尚方、 左藏、 太  宫、 掖庭、 司染 典农、 左右龙、 左右牝、 诸冶东西道、 驼牛、 司羊诸署令 诸开府典签 中谒者仆射 中黄  门冗从仆射以前官职为上阶  虎牙将军 虎奋将军 备身五职 御仗五职 宫门署仆射 太子备身五职 侯、 伯国大农 皇子上、中、下  将军 皇子上、 中大夫 王、 公国常侍 诸开府长兼左右户行参军及长兼行参军 员外将军 勋武前锋五职  司州及三等上州典签 太子诸队副 诸戍副 诸军副 清都郡丞  清野将军 子、 男国郎中令 太祝、 导官、 太史、 太医、 黄藏、 卫士、 细作诸署令 内谒者局统 三等上  州长兼行参军 中黄门 太子内坊令 公主家令 皇子防阁 皇子典书令 四门博士 大理律博士 校书郎  三公府参军 督护 都水参军事 七部尉 诸郡尉以前官职为上阶  横野将军 王、 公国侍郎 侯、 伯国中尉 谒者 太子家令丞 太子率更令丞 太子仆丞 诸开府参军督  护殿中司马督 御仗 太子食官、 中盾、 典仓令 太子备身 平准署丞 公车署丞 三等中州典签从九品  偏将军 诸宫教博士 太子司藏、 厩牧令 太子校书 诸署别部局、 都尉及合昌、 坊城局都尉 诸关、 津  尉三等上州参军督护 三等中州长兼行参军 秘书省正字 皇子典祠令 皇子学官令 皇子典卫令 王、 公  国之上、 中、下将军 王、 公国之上、 中大夫 廪牺、 太宰、 司仪、 左校、 中宫仆、 奚官、 肴藏、 清漳、典寺、  乘黄、 车府、 籍田、 华林、 甄官诸署令 诸县丞以前官职为上阶  裨将军 领军府、 护军府、 太常寺、 光禄寺、卫尉寺、 太子詹事府之功曹、 五官 治礼郎 子、 男国大农  小黄门 员外司马督 太学助教 诸幢主 经途尉 中侍中省录事 三等下州典签 尚书省、 门下省、 中书  省医师 两晋南北朝称呼 最近刚好写南北朝的文,搜称谓资料时,大汗淋漓~~~这么看的话,文中已经出现了很多BUG。。不过,有些经过考证的称呼,为嘛老觉得怪怪滴~~ 不说了,分享一下资料~~ 两晋南北朝称呼  称女子:女郎,小娘子(注意,千万别用“小姐”一语!!!后来的北宋南宋才出现,而且是指三陪) “女郎” 从《搜神记》可判断晋代已经有“女郎”一词 班问:“女郎何在?”曰:“女为河伯妇。” 便敕内:“卢郎已来,可令女郎妆严。”且语充云:“君可就东廊,及至黄昏。”内白:“女郎妆严已毕。”《搜神记》 婢女对外人也称呼自家主人的女儿为女郎。她们不会说“我家小姐如何”,而是说“女郎如何” 在《搜神记》好像只第三人称。《太平广记》里唐朝有当面称呼为女郎的例子:  翱因问曰:“女郎何为者?得不为他怪乎?”美人笑不答 "小娘子"(娘子当时意思为姑娘,不是某人老婆) 《太平广记》    ((刘)宋文帝元嘉三年八月,忽有一女子,衣青罗之衣,绝美,云:“王尚书小娘子,欲来访君”。文昭问其所以,答曰:“小娘子闻君歌咏,有怨旷之心,著清凉之恨,故来愿荐枕席。”言讫而至,姿容绝世。(出《八朝穷怪录》)) 称男子: 郎君,某郎,阿郎 "郎君"(《陈书》寄字次安,少聪敏。年数岁,客有造其父者,遇寄于门,因嘲之曰:“郎君姓虞,必当无智。”) "某郎"(姓或者名+郎,比如独孤郎) "阿郎"(《南史》萧梁时代:法和收太子圆照兄弟三人,问圆照曰:“阿郎何以至此?”), "小郎"指小叔子(东晋, 王凝之妻谢道韫。王献之与客谈义不胜,道韫遣婢白曰:“请与小郎解围。”(出《独异志》)),但我在《太平广记》里看到唐朝有用“小郎”指代某家小兄弟,小男孩的意思。“况小郎娘子魂识已随足下,慕足下深矣。” 称主人:郎主 "郎主"(《宋史》 奴客与符伍交接,有所藏蔽,可以得知,是以罪及奴客。自是客身犯愆,非代郎主受罪也。”) 外人,或者仆人称呼主人的儿子:郎君(当时有公子一词,但当面一般不直接称呼公子,而是郎君。公子多数用于第三人称) 外人,或者仆人称呼主人的女儿:女郎,娘子 总之,南北朝“郎君”“女郎”和后来“公子”“小姐”的用途是一样的。 称皇帝:陛下(第二人称),官,官家,主上(第三人称) 官家(《南史》时大球年甫七岁,闻而惊,谓母曰:“官家尚尔,儿安敢辞?”) 对皇帝可以用“大家”的昵称 妃子对皇帝的自称:妾(不是臣妾) 称王爷:大王,殿下 "大王"(《晋书》楚王玮将害汝南王亮等也。公孙宏说玮曰:大王今举非常事) "殿下"(《晋书》颖召志计事,志曰:“赵王无道,肆行篡逆,四海人神,莫不愤怒。今殿下总率三军) 称县长市长之类的地方长官:府君(《晋书》时于时会稽内史王舒遣子允之为督护,孙氏又谓潭曰:“王府君遣儿征,汝何为独不?”) 称官员:使君,有点像“大人”(《晋书》勖诸子谓系等曰:“我与卿为友,应向我公拜。” 勖又曰:“我与尊先使君亲厚。” 系曰:“不奉先君遗教。公若与先君厚,往日哀顿,当垂书问。亲厚之诲,非所敢承。”)(这段非常有价值,连着几个称呼:公,尊先,使君,先君) 称亡父:先君 对外人称父亲:家君(《晋书》驎之曰:“使君既枉驾光临,宜先诣家君。”) 太监一般被泛称为宦者。 贬称为阉竖。  当时人们称亲爱的会说“阿奴”
/
本文档为【南北朝官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