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鉴赏诗歌形象教案

2011-11-07 6页 doc 83KB 46阅读

用户头像

is_236409

暂无简介

举报
鉴赏诗歌形象教案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考试说明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形象分类及概念解析 “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 人物形象:A、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B、作品中其他人物。 自然景象或意象:诗人借来表达主观感情的载体(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二、鉴赏方法 (一)人物形象 诗人或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①鉴赏依据: ★作者风格背景(注释) ★人物(行动、语言、神态...
鉴赏诗歌形象教案
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考试说明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达技巧;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形象分类及概念解析 “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 人物形象:A、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B、作品中其他人物。 自然景象或意象:诗人借来表达主观感情的载体(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二、鉴赏方法 (一)人物形象 诗人或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①鉴赏依据: ★作者风格背景(注释) ★人物(行动、语言、神态、心理) ②答案构成: A.什么形象 B.形象的基本特征 C.形象的意义(对主或情感的表达作用) 【例】简析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 衷 情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参考答案】 步骤1: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抗金英雄形象。 步骤2: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步骤3: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因理想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痛苦与愤闷以及强烈的爱国热情。 【练习】优化第186页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①,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兜鍪:指千军万马。兜鍪,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1)本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2)词人借这一人物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塑造了一个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方,奋发自强,战斗不息的英雄孙权形象。或塑造了一个年少有为,具有非凡胆识,盖世武功的不断征战的英雄孙权形象。 (2)词人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正是反衬当朝文武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练习】分析下列诗中塑造的陆鸿渐的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 (皎 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参考答案】 步骤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豪放。 步骤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附一:常见艺术形象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 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二)事物形象 咏物诗或杂诗中的意象,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 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1)什么形象 (2)形象特点(结合诗句及表现手法具体分析) (3)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早  梅 (张 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案】 步骤1: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3: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练习】 分析下面诗歌中的形象。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答案】 步骤1:刻画了一个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的石头形象。 步骤2:“千锤万凿”写出了石头开采的不容易,“烈火焚烧”点出了石头经历严峻的考验,“浑不怕”写出了不怕牺牲、要把清白长留人间的石头形象。 步骤3: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三)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物,是诗人借来表达主观感情的载体(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 。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一首诗有无诗味,首先要看这首诗有没有优美隽永的意象。 附二、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 杨柳 长亭 孤帆 驿路、浮云——离别、游子 大风 长云 寒霜 飞雪 苦雨——凄凉悲愁 梅花 翠竹 松柏 幽兰 菊花——高洁隐逸 美人 神女 灵修——国君 羌笛 竹笛 羌管 寒蛩 蟋蟀——思乡 青鸟 鸿雁 雁足 尺素——音信、信 白雪 玉壶 冰心——高洁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形成,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 “境”是境界,是氛围,是情调。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1.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2.意象是意境的基础。 3.意境需要读者再创造。 诗歌意境常用语: 雄浑开阔、瑰丽雄奇、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濛迷茫、苍凉悲壮、清新明丽、清净幽远、闲适恬淡、凄清冷落、华美壮丽、安谧闲静、雄伟壮阔、慷慨激昂…… 写景方法: A、 动静结合。B、声色结合。C、虚实结合D、点面结合E、远近高低 试题类型:描摹图景、概括意境、分析景与情的关系 1、描摹图景、欣赏画面的题目 ①各角度分析。 A、远近 B、动静 C、色彩 D、点面 ②总括画面特点。 【例】请分析这首诗画面美。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草堂时。 【答案】这首诗写了江山、花草、燕子、鸳鸯,四种景物,显出蓬勃盎然的春意。单句写远景,偶句写近景;单句景物较概括,偶句景物较具体;第三句是动景,第四句是静景。远近相生,概括与具体结合,动静相宜,再加上浓艳的画面色彩,谐调的画面组合,构成一幅完整的春景图。观之令人赏心悦目。 2、分析意境的题目 A、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 语言力求优美。 B、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 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 特点和情调。 C、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香,泥融土湿,燕子筑巢,日丽沙暖,鸳鸯静睡。(绘景)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意境)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情感) 一般表达式: 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营造了……氛围(描绘出一幅……的图画),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练习】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答案】诗人选取了“江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江月近人、风灯夜照、沙头宿鹭、船尾跳鱼的恬静优美的画面,(步骤一) 创设了安谧平和的意境,(步骤二) 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步骤三) 3、分析景与情的关系的题目 情景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例】(09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杪:miǎo 树枝的细梢 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案】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 飘渺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练习】(11年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情景关系大体上有两种:一是因果关系。二是手段目的关系。因果关系包括时间上的先后,有时候先景后情,也称为触景生情,眼中所见,心生情感;有时候先情后景,依情设景(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此诗是先景后情,由眼中所见之景,触发心中感情。手段目的关系,一般都是借景抒情,再进一步说,有借乐景写乐情,借哀景写哀情的正写,也有借乐景写哀情,借哀景写乐情的反写。此诗属于借景抒情中的借哀景写哀情。 【答案】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 诗的前六句描绘眼前之景,后两句表达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练习】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是诗人行经宜阳(唐代行宫处)时即目所见的暮春景色 。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案】本诗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草萋萋”,大片土地荒芜,处处长满了茂盛的野草。清泠泠的泉水没人汲引灌溉,任其“东流复向西”,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之静,以乐写哀,以声衬静,透露出伤春的凄凉,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 PAGE 5
/
本文档为【鉴赏诗歌形象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