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

2011-11-08 15页 pdf 1MB 26阅读

用户头像

is_187797

暂无简介

举报
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 �哟‘��� 中国在进 行“城市化 ”的进程中应注意与产业调整相 结合 要加 速资金 的发展 � 但并不是把现有的传统产业调整掉 , 不能搞全国上 下一 刀 切的面向高科 传统产业不是缩小 而是要扩大其在社 会 , 一 城市化 与新型」巨」 化 “城市化 ”的本质是 因“市 ”而 为城 , 并不是单纯 的划城为 “城 ” 。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 福垣就曾提出 , 中国在进行 “城市化 ”的进程中应注 意与产业调整相结合 。 要加速资金 、技术相对密集产 业的发展 , 但并不是把现有的传统产业调整掉 , 不...
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
�哟‘��� 中国在进 行“城市化 ”的进程中应注意与产业调整相 结合 要加 速资金 的发展 � 但并不是把现有的传统产业调整掉 , 不能搞全国上 下一 刀 切的面向高科 传统产业不是缩小 而是要扩大其在社 会 , 一 城市化 与新型」巨」 化 “城市化 ”的本质是 因“市 ”而 为城 , 并不是单纯 的划城为 “城 ” 。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 福垣就曾提出 , 中国在进行 “城市化 ”的进程中应注 意与产业调整相结合 。 要加速资金 、技术相对密集产 业的发展 , 但并不是把现有的传统产业调整掉 , 不能 搞全国上下一刀切的面向高科技的产业调整 。 对于 传统产业不是缩小而是要扩大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 的总量 。 产业升级和扩充是城市经济的基础保障 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以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 “十六大 ”报告提出我国工业今后 !∀ 年要走 的 新型工业化之路 , 其核心应当有三 # 一是充分利用科 技成果 , 以科技进步为动力 , 以提高生产力为 目的 ,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二是可持续发展 , 保护生态环 境 ∃三是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 增加就业 。 信息技术已 经成为当代最 先进的技术手段 , 信 息技术的渗透与融合 , 将在提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 产业技术水平中发挥核心作用 。 加速改造提升传统 产业步伐和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 必须以信息 技术的应用为重点 , 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 的紧密结合 , 提高产品质量 、水平 , 降低成本 , 缩短生 产周期 , 提高劳动效率及产品和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 加速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 。 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应遵循以下原则 # %� 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 围绕我国经济结构 战略性调整的总体目标 , 改造提升工作的核心是优 化产业结构 , 提升产品的技术档次 , 使传统产业 的发 展尽快步入以技术进步为主要增长方式 的轨道上 来 。 ! �坚持可持续 发展 。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坚持 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 , 注重节能降耗 , 防止 污染 , 提 高资源利用效率 。 &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充 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优化配置资源 中的基础性作用 , 针 对市场需求 , 进 一步增加产 品品种 , 提高产品和 服务质量 。 ∋�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 。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 , 在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 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过程中 , 必须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 (� 坚持培育企业核心能力 。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要 紧紧围绕培育和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 , 加强技术 创新体系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 , 提高创新能力 。 )� 坚持与创新 、管理创新紧密结合 。 改造提 升传统产业要 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和加强企业全 面管理相结合 , 转变生产经营模式 、提高管理水平 , 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 以产业扩充思路调整产业结构 一直以来 , 在调整产业结构问题上 , 很多人都 把产业结构调整等同于提升产业结构 。 为此 , 纷纷 甩掉产品档次低 、技术含量少 的产品 , 而把 目光转 向高科技产业 。 对此 , 中国改革基金会 国民经济研 究所所长樊纲提出 , 现在不宜 提 “提升产业结构 ” , 而应该是 “扩充产业结构 ” 。 事实上 , 在前一概念的 指导下 , 沿海 一些城市 , 甚至 内地不发 达地 区过早 提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 结果浪费了资源 、财力 。 国—」 专 栏 % 一 � ∗ —· 产 业政策 , 就 是政府将 宏观经济管理深入到城市社 会再 生产过程之中, 对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产业 变化进行定向干预 的一 系列政 策的总称 。 其所要达到的 目标 , 就是以城 市在 一个 国家或地 区分工 中的地位 和作 用为前提 � 保证 产业更新 , 结构优化 , 更有效地使城 市产业发 展适 应国 内国际经济及高科技 发展 的新趋势 , 不断提升产业层次 , 冲击或 占领世界产业高地 。 · 产业高地 , 通俗地讲就是某城市的产业在一定区域内的产业垂直分 工中具有整体优势 , 在产业横向分工中其有很强的竞争力 � ! ∀ ∀ & 年 % 月第 ∋ 期 际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实例也证明 , 并不是每 一个地 区都适合发展高新技术 。 所以 即使能够搞高 新技术 , 也决不能放弃传统制造业 。 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杯优化是城市经济发展的 长期性课题 。 这个课题不仅要求城市结构在市场导 向和政府调控 的作用下 , 根据经济结构发展的规律 , 有序地进行转型和优化 , 同时不断跟上世界经济结 构变动的步伐 , 以促进整个城市经济结构的升级 , 提 高城市经济层次 , 增强综合经济实力 。 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和优化必须遵循经济结构发 展的客观规律 , 按一定的原则来进行 。 我们认为应把 握的原则有以下几方面 � � 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和优化必须符合国民经 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和世界经济结构转 型的趋势 , 要 突出城市的经济特色 , 尽量避免城市间在经济结构 方面的雷同和摩擦 。 !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 的作用 , 通过市场公平 、公 开 、公正 的竞争优化商品结构 、技术结构 、劳动力结 构等 ∀ 同时 , 有效发挥政府调控作用 , 弥补市场失灵 , 把握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和优化 的总体方 向和运行过 程 。 # 在城市资源和资金相对有限但又必须保持城 市平稳发展的情况下 , 通过主导产业 的培育带动城 市生产力结构 的调整 ∀ 通过体制政策和制度创新实 现生产关系结构的转换 , 从而在城市经济结构的转 型和优化过程中真正做到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 ∃ 现代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 已经超 出了单个企 业 自身的能力和资源范 围 , 它更多地 , 并且越来越 多 地来源于企业与产业价值链上 、 下各环节的系统协 同中 , 即竞争的优势应该建立在更大范围的 、更多种 类的产业资源和核 心能力的基础上 。 从更高的层次 上讲产业 的竞争 已 经演绎为产业 价值链之间的竞 争 。 所 以我们应当在产业层 面上建立更高更广 的战 略视野 , 以谋求在更新 、更广泛的资源和能力基础上 构建竞争优势 。 基于产业价值链的系统协同效率来建立竞争优 势可 以选择 以下几种模式 � 深化与产业价值链上 、下游协 同关系 , 整体化快 速响应市场 。 企业通过投资 、协同 、合作等战略手段 深化与产业价值链上 、 下环节的企业 的关系 , 在开 发 、生产和营销等环节上进行密切的协同和合作 , 使 自身的产品和服务进一步融人客户企业的价值链运 行当中 , 从而切实改善其运作效率 , 进而帮助其增加 产品的有效差异性 , 提高产业链 的整体竞争能力 。 强化产业价值链的薄弱环节 释放整体效能 。 注 意强化产业价值链中的薄弱环节 , 主动帮助和改善 制约 自身价值链效率的上 、下游企业 的运作效率 , 从 而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能 , 将使其竞争优势能 建立在产业链释放的整体效率基础上 , 从而获得相 对于其他链条上竞争对手 的优势 。 具体 的做法可以 通过强势的高效率企业对低效企业进行控制和强制 城市主导产业指标体 系的构成 主导产业 生产总值 占全社会 % & ∋ 的比重 社会纯收入 社会劳动生产率 出口 创汇总顺 主导产业对城市 % & ∋ 的贡从率 主导产业 固定资产增长的科技进步贡从率 主导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主导产业劳动力科技进 步贡鼓率 主导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相关系数 了 、少、口 、 效益指标济经 科技进步指标 城 市 主 导 产 业 指 标 体 系 主导产业 活劳动消耗 主导产业物化劳动消耗 主导产业劳动力占用 主导产业能源占用 主导产业资派占用 主导产业 物资消耗效果 了 ‘声、 、 标性指劳动耗费 主导产业部门(企业)指标 主导产业产品 销售率 , 服务优良率 主导产业 产业总产值增长率 主导产业利税颇 主导产业 投资效果系数 主导产业劳动生产率 国内市场 占有童 国际市场 占有量 主导产业与增加就业 的相关系数 主导产业 与环 境保护的相关系数 主导产业与扩大社会服务的相关系教 主导产业 融资总黄占全社会触资总� 的比例 主导产业资金服务对其相关系教 主导产业资金总� 使用 回 报平 主导产业服务时 ∗ & ∋增长的贡献率 主导产业建设周期 主导产业服务年限 主导产业计算年限 主导产业资金换算系数 ��,! � ‘ 、了 、,哎,口 、了 、少刃、 、市场需求指标 社会效益指标 金融服务指标 时间因素指标 的手段 , 也可以 通过建立战略合作伙伴的方法进行 解决 , 最后还可以通过产业链主导环 节的领袖企业 对产业链的系统整合来实现 。 把握关键环节 , 重新组织产业价值链 。 必须识别 和发现所在产业链 的核心价值环节 , 也即高利润 区 , 并将企业资源集中于此环节 , 发育核心能力 , 构建集 中的竞争优势 ∀ 然后借助这种关键环节的竞争优势 获得对其他环节协同的主动性和资源整合的杠杆效 应 , 这样使得企业 可以成为产业链的主导 , 获得其他 环节的利润或价值的转移 , 构建起基于产业链协 同 新城市宣言 引导作为行业领袖的领先企业 不 仅仅满足于 己取得的行业 内的竞争优 势和 领 先地位 , 还 条要 通过产 业链竞争模式的动态运用 , 去应对产业 价值链上价值重心的不 断转 移和 变化 , 使自己 始终处在高价值的关键环节 中 , 保持竞争忧 势 ‘ 的竞争优势 构建管理型产业价值链 , 不断提高系统协同效 率 。 引导作 为行业领袖的领先企业不仅仅满足于已 取得的行业内的竞争优势和领先地 位 , 还需要通过 以上几种产业链竞争模式的动态运用 , 去应对产业 价值链 卜价值重心的不断转移和变化 , 使 自己始终 处在高价值的关键环节 中 , 保持竞争优势 。 同时还要 密 切关注所在行业的发展和演进 , 主动承担起管理 整 个产业链的责任 , 这样才能获得产业链 的合理结 构和高效的协同效率 引领整 个行业去应 对其他相 关行业 的竞争冲击或发展要求 , 以 保持整个行业的 竟争力 谋求产业链的利益最 大化 。 以主导产业战略整合优势资源 城市化新与型工业化 主导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 的产业 从产业发展上讲 , 它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 影响程度通常都较大 , 同时受到国民经济其他产业 的影响也较大 。 因此 , 这些产业 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 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 以 主导产业战略整合产业优 势 资源就是要形成城市的产业高地 。 产业高地的核 心 是 “高 ” , 即商品或服务高质量 、高技术性能 ∀对市场 的强影响力和独特的竞争力 ∀ 并且还表现为较大的 规模扩张力 、、 ,尔业高地的立足点是经济一体化 。 它包 括 国民经济一体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 。 经济一体化 要求形成产业高地的产业 体系具有独特性及各层次 衔接上的完整性 , 同时 , 在全 国或全球产业分工中创 造某些方面的优势 。 产业高地 的基础是科技和经济 融合 , 以 高新技 术提升主导产业层 次 , 同时 , 推动传 统产业转型 。 至于以 市场为导 向调整产业 结构的方 式 , 主要有以下几种 � � 在充分考虑需求结构制 约 的基础上来调整产 业供给结 构 。 尽 管需求结构对产业供给的要求会有 多种变化 , 但是 注重质 量 、技 术含量 、品牌 已成为基 本趋势 。 因此 , 产业结构的调整应把握这 个基本趋 势 , 使调整后的产业能提供 更多 的有效供给 , 同时得 到更大的发展 。 ! 重 点建立 、 完善企 业研 究 开发体 系 , 完善微观 科技 开发基础 , 提高产业发展后劲 。 在建立现代企业 制度中要把建立和完善企业研究开发体系作为一项 重要内容 , 同时 , 必须建立一套制度来保证企业的科 技投放 。 如规定从销售收人中提取一定 比例作为技 术开发投 人 、 对设备 、 仪器等规定一个加速折旧 标 准 , 以提高装备的先进性等 。 # 大 力培育新的 经济增长点 , 以扩 大产业 结 构 的 调 整空 间 。 在这个过程 中城市政府应积极做好引导 、 和配套工作 , 即以 既定的产业政策为引导指向 , 案例 � 南京工业主导产业的确定方法 � 、对南京工业的总体认识 根据钱纳坦等人 提出的结构转型 模式 , 在人均国 民生产总值达到 !� ++ 关元之前 , 制造业对经济增长 具有持续 的带动作用 、 �, , , 年 , 我国人均国内生 产总位为 − . # ∃ 元 、 按当年汇率计算仅 为 / 0 , �/ 美元 , 汉苏省人均国内生产总 值为 �+ − − . 元 , 折合 �! 0 0 � � 美元 , 南京 市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 �− 0� − 元 , 折合 ! + #� + ! 关元 。 这表明在未来相 当长的 时期内 , 工业增 长仍将是南京市经济增 长的主要支待因素 、、 因此 , 继续推进工 业化进程 , 提高工业化的层 次和水平 , 将是今后南京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 衡量 一个地区 上业结构水平 的标 志一 看1 2 业化程度 ∀ 二看加 工高度化 程度 。 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根据 ! + 多 个国家 的时间序列数据 , 分析制造业 中 消费品工业 和资本 品工 业净产值的 比 例关系 , 以此来划分工业的不同阶段 。 在霍夫曼看来 , 在工业化第一阶段消费 品工业生产在制造业 中占主导地位 , 第 二阶段资本品工业生产有迅速发展 , 但 相 比之下 , 消费品 工业仍占优势 ∀ 第只 阶段资本品与消费 品工业生产比重大 体相 当 , 初步迈入工业化国家行列 ∀ 第 四阶段资本品生产超过消费品生产 , 基 础工业高度发达 。 霍夫曼比例中的消费 品和资本部 门可以近似地看做轻工业 部门和重工业部门 , 或者可 以说霍夫曼 比例就是轻重工业比例 。 南京的霍夫曼 系数明显低于全国和周边省份 因此从 某种意义上讲 , 南京的工业结构是重工 业化的 , 重工业 中的加工工业 占总产值 的 − # 3 左右 。 ! 、主导产 业确定的方法 确定主导产业 , 常见的观点有两 种 , 一种观点是 “把 短缺的基 础产业作 为主导产业 ” , 实行所谓的‘’适应性补短 战略 ” , 集中生产要素用于改善基础产 业的 “瓶颈 ”状态 , 使其与加工工业在 比 例上相适应 。 这种方法尽管是从具体国 情出发来选择主导产业 , 但却忽略了选 择基准与约束条件的差异 , 把作为约束 条件的具体国情也当作了选择基准 , 从 而 导致了其 自身的逻辑矛盾 。 即一方面 依据主导产业内在特性建立选择基准 , 它要求 选择具有高生产率 、高关联效应 和高收 人弹性特征 的能带动整个经济 成长的先进产业 ∀ 另一方面依据约束条 件建立选择基准 , 它要求选择能缓解和 ! ++ # 年 � 月第 ∃ 期 以进人门槛为规范的起点 , 以配套服务为培育手段 , 从而促使新经济增长点的诞生和健康发展 , 不 断提 高其增长潜力 , 为现有产业创造新的需求 , 避免一哄 而上 , 一上就乱 , 最后扼杀新经济增长点的现象发 生 。 ∃ 更 多地依靠市场 力量 ,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 在 较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 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市场 的公平竟争使资源和市场份额和优势部门转移集中 而得以实现 。 因此 , 依靠市场力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是个有效方式 。 而在这个过程中 , 城市政府的作用就 在于加强市场经济法规 、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 规范 、保护市场竞争秩序 , 同时 , 弥补市场失灵 的不 足 。 如建立产品质量 , 技术 、能源 消耗环境保护等标 准 ∀ 收集并定期发行 主要行业供求状况和投资状况 信息 , “诱导 ”或 “劝阻 ”对有关行业 的进人 ∀ 消除 “退 出障碍 ” , 提供 “退出援助 ” , 促使某些 企业从某个行 业 (或部门)退出或者转产 。 七浦妻衷爵翩 作者 � 南京 财 经 大 学 胡 荣 华 晏 维 2 龙 来 源 � 咬南京经济》 产业集群是城市经济的核心支柱 城市产业群与产业城市群整体互动的现 代产业新模式 � 产业集群成为城市经济增 长点 现代化大工业对农业经济的重大冲击冲淡了大 家庭 的血缘纽带和地域对人的束缚 。 集约化的劳动 使家庭 的作坊中的多面手式的手工艺人失去 了市场 竞争力 。 在以福特制为代表的现代化大工业中 , 大量 工人为 了适应机器 的速度 而进行着简单的重复 劳 消除产业结构失衡 的基础产业和瓶颈 产业 , 而后 者并不具备主导产业的内在 特征 。 主导产业的发展主体是企业 而不 是政府 , 主导 产业就其主要部分而言 , 是在经济增长过 程中“自动 ”形成的 , 因 为这些产业具有很好的市场和盈利前 景 。 因此 , 尽管个别产 业需要政府 的支 持才能够成为主导产业 , 但对大多数潜 在的主导产业而 一言 , 并不一定需 要政府 在投 人方面的特殊支持 。 另一种观点是 “把劳动密集型 出日 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 。 出 口 产业 的优先 发展可以产生三重效应 , 首先 , 可以充 分利用国内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 解决劳 动就业问题 ∀其 次 , 换取 国内短 缺的原 材料 , 缓解 “瓶颈 ”压 力 , 并可腾 出部分 资金用于能源 、 交通等部门的投资 ∀再 次 , 换取 国外先进技术 与装备 , 改造机 电及其他加工工业 , 促进重化 上业尽快 走向世界 。 但值得 注意的是 , 虽然加人 4 5, + 会使贸易壁 垒减少 , 但至少有两 个因素制约中国未来的 出 日 � 一是国际 市场需求 。我国出 口产品的大部分属于 发达国家限制进 口的范围 , 同时遇到新 兴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 ∀ 二是我国出 日产品结构 。 初级产品的原油 、煤不可 能有什么增长 ∀农副产品受国内资源限 制 ∀ 机电产 品受技术水平 限制 , 这决定 了出 口 只能有限增 长。 另外 , 出口附加 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 而进 口附加 值高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 , 本身就意 味着利益的 “流失 ” 因而并不完全符合 动态比较优势原则 , 也不利于产业素质 的增强和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 南京确定主导产业是 在综合考 虑 各行业 影响力 与感应度 以 及销售与利 润等综合因素 , 并结合 目前工业支柱产 业 的基础上进行的 。南京是江苏省的政 治与科技文化中心 , 雄厚的科技实力使 南京基本具备了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 。 长江兰角洲和长江流域经济带即将崛 起 , 南京作为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之 一 , 既担负发展 的支撑作用 , 同时将是 直接受惠城市 。 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形 成的南京石 油工业 、汽 车制造 、电子 信 息等产业仍然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 根据 统计资料 , 南京确定 了化学原料及制品 制造业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 卜大 行业为南京现阶段工业支柱产业 在此基础 上 , 通过影响力 与感应度 分析 、销售 一与利润率分析 , 南京认为电 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 制品制造业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电气 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其他制造业 、电力 蒸汽热水 的生 产和供应 业 、 医药制造 业 、服装 及其 他纤 维制品制造业 、 塑料 制品业 、皮革 、 毛皮 、羽绒及其制品业 应 该 是南京市积极发展的产业 6 # 、结论 日前 , 我国经济正步人主铮产业 发 展的第二阶段 在这 一阶段 , 化学 上业 、 电子及通 讯设备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 制造业 、黑色金属 及有色金属冶炼 一与压 延等产业将成为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 。 从发展趋势看 , 这一阶段就全国范围看 估计会从 ! + 世纪 末持续到 ! + �+ 年 甚 至 更长的时间 , 而对南京而 言 , 完全可 以利用现有 的优势 , 率先向第三阶段过 渡 。 当然这种规划顺序的实现时限 , 将 取决于我 国的改革 与发展状况和世界 经济环境 主导产业 的培育和成 长一般 无需 政府过强的倾斜政策来保护和扶持 , 而 且 过度的保护反而会 导致 主导产业 的 低效率运行 , 缺乏 国际竟争力 因此 , 政 府对主导产业的培 育 、扶植主要应当体 现在改善 主等 产业部门和企 业的外部 环境 2 5二面 , 帮助主导产业部门建 立起富 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现代企业制度 , 完 善市场机制 , 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 为 主 导产业的脱颖而出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新城市宣言 ! + + # 年 � 月第 ∃ 期 创新 是区域产 业保持竞争 力 、持续繁 荣的根本保 产业集聚所具 有的独特功 能使集聚体内部的创新成 为可 能 , 而且使创新的速度加快 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 动 。 ! + 世纪 / + 年代末 0+ 年代初许多发达的传统工 业城市陷人衰退 , 经济停滞不前 , 劳动条件恶化 。 然 而意大利 、 美国等国家却有少数新兴的工业 区表现 出勃勃的生机 , 在一些传统产业或高技术领域表现 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 在 ∋78 9: 和 ;< =:5 于 �, 0 ∃ 年合著 的《第二次产业分工》一书中 , 系统地提 出了柔性专 业化生产的概念 , 并探讨 了这种生产组织形式变化 对人类社会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 。 信息技术必须有新的生产组织形式配合才能充 分发挥优势 。 这正是新兴的柔性专业化生产组织的 核心所在 。 新兴的柔性专业化生产组织强调企业之 间的网络化协作关系 , 企业之 间通过网络化协作使 得整个企业群体可 以同时具备大企业的规模经济优 势和小企业的灵活适应能力 , 在变动和多样化 的市 场需求面前 , 获得竞争优势 。 这种企业群体又称为产 业群 。 产业群这种社会化的生产组织具有更高的分工 协作要求 , 一方 面 , 它需要先进的技术设施 , 保证企 业之间能够默契的配合 , 比如 , 瑞典的沃尔沃针对不 断发展 的汽车个性化需求 (大批量或个别定货 ) , 通 过本地的一个供应商园以及来 自欧洲大陆的零件供 应体系共同组成的生产网络 , 把从接到定单到汽车 发送到客户手中的时间压缩到三周 以内 , 提供零件 的欧洲供应运输到沃尔沃在哥德堡或根特的组装厂 的时间不能超过 ∃ 0 小时 , 供应商园内的物流组织也 必须保证高效可靠 , 这些都需要先进 的信息技术和 交通体系的支持 。 另一方面 , 它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安 排和法制保障实现企业之间竟争与合作的微妙平 衡。在北京亦庄的诺基亚星网工业园 、苏州和东莞等 地的台商企业之间的网络中都可以看到这种产业群 的现象 。 企业之间需要长期合作建立起信任关系 。企 业之间 比较稳定系统 , 如果系统内更多的要素区位 于同一个 区域 , 因有共同的 目标而对影响系统效率 的各个要素环节进行改善 、调整 、化解难题 、修补缺 陷 , 从而可以使系统的运行质量更高 。 产业集聚可以以低廉的价格 (有时是无偿的 )向 成员提供各种公共品(服务或设施) 、准公共品 。如果 企业能够雇用经集聚体内的培训机构培训的劳动 力 , 即可节省内部培训费用 。 其他专门化的基础设 施 、当地机构专家的咨询 , 也可以以低成本享用 。 集 聚体内积蓄的信息也相当于准公共品 。 而集聚体外 的企业要享用此类服务和设施 , 则需要支付昂贵的 费用 。 比起经济学中提及的由政府机构提供的公共 品 (往往是很有限的) , 产业集聚所提供的设施和服 — 一—一一 专 栏 ! >一一 — ? >—一一一 · 产 业群 , 是 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 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 , 它们 同处于 一 个特定的产 业领域 , 由于具 有共性和互 补性而联系在 一起 。 产业群 通常包括上下游 、互补产 品的生产商 、提供专业 化墓础结构和提供技术支持 的其他机构 , 例如大学 、智囊 团 、职业培训机构 、技术机构等 。 务所涉及的领域更为宽泛 , 而且提供者既有政府也有民间 机构 , 更为多元化 。 ! ,创新机制— 巨型实验室创新是 区域产业保持竞争力 、 持续繁荣的根本保障 。 产业集聚所具有的独特功能使集聚体内部的创新成为可 能 , 而且使创新的速度加快 。 从某种意义上讲 , 产业集聚本 身就是一个创新体系 。 第一 , 集聚体内企业可快速而准确地捕捉客户或消费 者的最新需求动态 。 第二 , 集聚体内企业接触新的技术 、新的部件 、新的设 备 、新的服务 、新的营销方式的机会多 , 可敏感地捕捉新的 市场机会 。 相反 , 区位孤立 的企业要想获取这些信息则需 要支付昂贵的费用 。 第三 , 产业集聚在速度 、能力和灵活性方面推动着创 新行为 。 在速度方面 , 不管创新属于新的产品线 、新的工 艺 , 还是新的物流模式 , 如果身在集聚体内 , 企业可从周边 的专业化企业那里迅 速获得创新所需要 的新的部件 、服 务 、机械及其他要素。 另外 , 创新所需要的互补性也通过周 围成员的参与而实现 。 在费用方面 , 集聚体内企业可以以 较低的费用进行关于新产品 、新工艺 , 新服务的各种实验 。 第四 , 相互竟争企业在地理上 的集中 , 刺激企业不懈 地致力于创新 。 任何一个竞争对手的创新都会给其他企业 产生压力 。 由于各企业基础条件类似(职工工资 、水 、电价 格等 ), 若想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 只能依赖于旨在差别 化的创新 , 创新便在集聚体内的这种机制下得以迅速扩 散 。 # 创业机制—区域孵化器企业是区域产业保持活力的重要保障 。 创业在产业集 聚中发生的 比率要远远高于孤立的区位 。 主要的理由有以 下几点 � 第一 , 产业集聚体内蕴藏着丰富的市场机会的信息 , 诱发新企业 、新事业的诞生 。 身处产业集聚区 , 容易发觉产 品 、服务 、供给业者的缺陷或不足 , 由此萌生新的构想或新 的概念 。 第二 , 产业集聚本身就是潜在 的市场 , 且可为创业者 提供广泛的支持 , 所以创业容易发生在当地 。 对于只有构 想和新 的事业概念的新的市场参与者 , 集聚体内高度专业 化的关联企业和机构可 以高效和低费用向其提供人才 、技 ! ++ # 年 � 月第 ∃ 期 术 、资金 、设备 、部件 、经营诀窍等必 要的投 人资 源 , 使创业容易进行 , 即产业集聚内部的参人壁垒 低 。 同时 , 由于产业集聚容易形成专门化资产的市 场 , 故退出壁垒也低 。 第三 , 在集聚体内部 , 脱离母体而独立(≅∋ 7Α 8 ΒΒ )的现象相 当普遍 。 在意大利和硅谷 , 发现新的 市场机会后脱离原来的企业而独立的事例层出不 穷 。 由于大多数的创业是以弥补集聚体内欠缺的 形式 , 或以差别化 的形式开辟新的产 品或服务领 域 , 所 以 , 创业起着加强产业集聚整体实力的作 用 。 第四 , 产业集聚对域外投资者产生磁场效应 。 产业集聚的低进入壁垒 、 高生产性预期对域外企 业家有吸引力 , 促使他们到此实现创业的梦想 。 同 样 , 产业集聚的存在也吸引着外国的投资者 。 由于 集聚体内持续发生创业和创新 , 产业集聚的广度 与深度不断扩展 , 且进 、退壁垒低 , 企业的参人与 退出普遍 , 竞争变得 日趋激烈 , 在竟争中生存下来 的企业 比起集聚外的竞争对手企业处 于有利位 置 。 地方企业集群的全球环境 、国家环境和区域环境 国际竞争 区际竞争 全球环境 地方企业集群 在发达的集群中 , 企 业的专业化程度高 , 社会劳动分工程度深 , 企业间的联系密 切 , 镶嵌于本地社区文化 , 这些集群具有 区际 、国际竞争力和集体学习能力 , 并能 整合集群外部资源 , 应对全球化 国家环境 全球化 技术进速步加 产一学 一研一官一体化 地方创新系统 区域环境 (地方环境) 域联系和合作 国际合作 以产业促群战略推进城市促群新战略 产业聚集所形成的产业优势是城市竞争优势 的重要组成部分 。 政府在制定城市化发展 战略中 应当采取产业聚集的基本战略 , 培育和推动产业 聚集 , 营造良性循环的文化生态环境 , 最终提升城 市竞争力 。 � 政府要及时发现和识别正在形成中的城市 产业群 , 为业已形成的产业群提供全方位的公共 服务 , 积极推动和促进城市产业聚集 。 政府要注意 和利用区域分工 , 依据自身优势和产业基础 , 鼓励 对同一产业进行持续的资金和技术投人 , 培育和 发展优势产业 ∀ 运用财税政策 , 引导企业提高技 术 、扩大规模 、推动产业升级 ∀制定优惠政策 , 吸引 国内外高技术 、高管理 、高增值企业来城市落户 , 促使影响城市竞争力的优秀企业脱颖而出 , 持续 城新市宣言 健康成长 这将使城市优势产业实现几何增长 从 而实现城市经济的超常规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不 尽快创造一种产业群文化使企业认识到植根本地实 施产业群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 # 政府要 扩大对科技 、教育等领域的投 入 , 通 过当地 网络放大技术创新能力 。 按照学习型社会和 学习型城市的要求 , 城市发展 战略中应重视扶植地 区性大学研究体系 , 发挥大学研究的知识外 溢效 应 , 促进高科技产业高速发展 。 城市政府要鼓励同 一产业的企业组织起来 , 形成一个地区性网络 , 通 过业务衔接 、资源共享 、经验交流等形式降低经 营 成本 , 提高整个产业 的效率 ∀在 一种信息 自由交流 的体制下促使创新的出现 , 缩短科研成果的转化周 期 。 实践证明 , 产业聚集是城市竞争力提高的重要 途径 。 当前 , 产业聚集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 者和专家学者的深切关注 。作为发展中国家 , 中国的 多数城市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城市竟争力 , 但它们还 难于同国际上 的大城市全面竞争 。 只有把全球化和 本地化结合起来 , 发展新的产业组织的城市才会取 得城市发展的成功 。 因此 , 我们应高度重视并积极实 施促进产业聚集的城市发展战略 。 ! 创造一种产业群文化 , 营造产业聚集氛围 , 培养企业文化认同 , 鼓励企业植根本地 , 不断延 扩大产业链条 。 文化认同是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的关键因素 。 聚集效应能否显现不但在与产业本 身在空 间上的整合 , 更在于文化上的认同 。 政府要 园区经济是城市经济的重要载体 在城市化进程 中 , 各种类型的工业园区正成为 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一股强大力量 。 这些园区以 一 产 业 聚集所形 成的众业 优势 是城市 竞争优势的觅要组成都分 政府 在制定城市化 发展 战略 粼应 当采 取产 业没尖的基本战胳 , 培育 松 推动产黛聚集 , 黄 造 良性循 狱 的 文化生态环境 , 缎终提升城市竞争力 2 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 种制度化的安排为纽带 , 以创新性 的政策为保证 , 能 在较短时期内形成具有鲜明产业特色 及企业 、产品特 色的园区经济 , 是实现城市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载体。 开发区 、商务区 、生态园区三位一体的城 市经济新高地 从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功能布局看 , 开发区 和生态 上2 业园 区 的主题 是高新技术 及产 业集群 , 商 务区的建设将与高新技术经济发展遥相呼应 , 形成 两翼齐 飞 , 2二位一体的发展态势 。 科技 与商务互动 , 共同促进城 市经济发展 、、 当然 发展 “ 区域特色经济 ”或 “ 园区 经济 ”的核 心 是体现特色 , 它离不开资源 、 市场和技术 三个基本 要 素 、 在发展 “园区经济 ”过程中 , 必须要结合当地经 济 发展水平 , 从实际出发 扬长避短 , 发挥优势 , 培育 和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效益 的规模经济 , 形 成开 发区 、 商 务区 、 生态 园区 三位一体的城市经济新高 地 2 � 依托优势 , 因地制 宜 。 要在现有经济发展的基 础 6 , 充分利用 区域资源 、地缘 、 人才 、技 术 、资金 及 发展环境等优势 、 经过科学论证选择对整个区域经 济 及相关产业起主导作用 、增 加经济总量 、总体经济 效益好 、经济可持续发展 、具有本区域特色的经 济强 项作为主导产业 , 切实形成 “园区经济 ”优势 。 因为资 源具有市场属性 , 它必须面 向市场才能获得生存空 间和发展动力 , 所以在发展 “园区 经济 ”过程中 , 一定 要防止以 乡镇 区划限制资源 市场配置的束缚 , 坚决 打破计 划经 济体制遗 留下来 的限制 资源配 置的框 框 克服资源在我的管辖之内 , 就得由我 开发 , 我有 多少钱办多少事或大资源小开发的错误观念 。 排除 一切人为障碍 , 使资源在更大的范围内开发 、配置和 使用 , 发挥更大社会和经济效益 ! 市 场导向 、纵深开发 。 要面 向国际国内两 个市 场确定产业发展 目标 和产品方向 , 寻求新的经济增 长点 , 项 目或 产品 , 由低层次 向高层 次转 变 , 实现梯 次增值 , 在经济总量和质量上取得重大进展 。) # 科技为 先 、创新为本 知识或智力资源的占有 、 配置 、生产和运用是发展 “园区经济 ”的重要依托 。 科 技 进步和技术创新是发展 “园区经 济 ”的核心 , 要 充 分 发挥人力资源聚集的优势 , 积极培育面向市场的 科技 与经济有机结合的创新机制 , 大力发展知识经 济 , 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 , 全力推进信息化和科技 产业化 进程 , 为实现 “园 区经济 ” 的跨越式发 展提 供 强大 的技术支待 , 要抢占制高点 , 把知识 、 人才 、科技 优势迅速转变为经济优势 , 使科技园区产业真正形 成 高科技含量 、高生产能力 、高市场占有率且具有 自 案例 ! 产业群 �浙江区域竞争力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 , 浙江省根据当地资 源状况 、经济纂础和产业传统 , 结合市 场需求 , 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优 势 。 根据 国家统计局对 .# ! 种主要工业 产品产量的统计 (统计范围为规模以 2 2仁 企业 , 统计对象 主要是最终产 品 。 ) , !《ΧΧ )年 , 浙江有 # # − 种产品的产量居 全国前 �+ 位 , 占被统计产品的 − # 3 , 其 中有 . − 种产品产量居全 国第 � 位 , 有 .# 种产品产量居全 国第 ! 位 ∀ 这里 面 约有 �# 种左右的产品其产量超过全国 总产量的一半以 2 6 , 产量超过全国总产 量 # + 3 的产品有 ∃ ! 种 , 占全国总产量 � + 3 以上的产品有 �# 0 种 在产量居全 国前 ! 位的产品 , 有 −( 〕石3 的产量占全 国 ! + 3 以上 , 不少产品在全国处于主导 地位 。 浙江产业的竞争力主要集中在劳 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 上 , 而这些劳动密 集型传统产业 的竞争力主要是依托 产 业群建立起来的 。 在浙江 , 广大中小企 业 , 由于受资金 、技术和人才的限制 , 取 得突破性创新的能力较弱 。 而形成产业 簇群 , 不仅可 以帮助和促进企业之间建 立相互交流和学习 的机制 , 而且可以将 外部的信息 、知识内部化 , 活化企业的 内部资源 , 提高企业的知识构建能力和 组织竞争能力 。 这样 的区域特色产业 , 更好地发挥了经济高度社会分工 、专业 化协作和生产成本低廉 、 市场反应 灵 敏 、规模经营等群体优势 , 并进 一步促 进 了内部创新 , 强化了产业 的集聚和技 术的集聚 , 形成 了区域性的整体规模经 济优势 。 产业群内 中小 企业 之间的专业 化 分工协作产生了外部经济 。 这种外部经 济是 由产业环境或由一群企业 的技术 扩散或专业化协作所导致的 。 浙江省湖 州 市织里镇是远 近闻名的童装之都 , 上 个世纪 0 + 年代初 , 当地老百姓 自产自 销 绣花枕套 、床罩开始 , 逐渐孕育出了 国内最大的童装市场 , 形成一个老百姓 参与的童装产业 。 全镇九万人 , 现有 童 装生产企业 −−++ 家 , 还带动起 ∃ − − 家 印花企业 、�+ !� 家绣花企业 、0/ ! 家 面 料辅料企业 、#, 家缝纫机配件 户 、 #/ 个 联托运站 , 整个织里镇就是一个没有围 墙 的童装大工厂 。 产业群的形成还助于中小企业之 ! + + # 年 � 月第 ∃ 期 浙校世浙 身特色的“园区经济 ” 。 要深化改革 , 大胆探索对多种 行为主体相适应的激励驱动机制 , 促进社会创新资 源的整合 , 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 的形成 , 多快好省的 发展特色经济 。 ∃ 优化布局 、规模推进 。 要依据资源特点和园区 的总体规划 , 优化 “园区经济 ”结构 , 优化生 产力布 局 。 加快乡镇体制改革步伐 , 大胆突破影 响生产力发 展体制性障碍 , 打破 乡镇行政区域界限 , 加快园区规 模化 、集约化开发与建设 。 要科学规划和引导企业相 对集中连片发展 , 力求做到企业布局与自然 环境 和 谐统一 、人文景观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 、传统与现代 相互交融 , 从而形成各具特色 、适度集中 、疏密相间 、 错落有致的企业布局结构 。 要推进 “园区经济 ” 向规 模化发展 , 没有规模就产生不了规模效益 , 也就形成 不了经济优势 。 发展 “园区经济 ” 的关键是要在市场 规模 、产业规模 、企业规模和产品规模上促进各种要 素在高水平上的有机结合 。 逐步培育形成经济结构 优化 、布局结构合理的园区特色经济发展模式 。 . 开发资源 、保护环境 。 发展 “园区经济 ”一定要 在规划的指导下进行 。 对园区产业 、大型企业等项 目 的安排 , 要与园区特色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 。 “园区 经济 ”不 等于 自然资源型经济 , 不能把着眼点只放在 有限的现有的 自然资源上 。 要把开发利用资源 与保 护资源 、保护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 , 实现 “园区经济 ” 的可持续发展 。 园区经济需要引入新的园区运营商 在我国宏观经济体制由经济向市场经济转 间的技术扩散与知识流 动 , 进 而为 区 域 内部生产要素 的升级创造 了良好 的 环境 。 在这些 产业群内部的中小企业 之间 , 有 正式 的协作关系 , ‘仑们通过各 种 合同 , 形成 正式 的经济网络 , 也有非 正式 的各种 交易和交流活动 , 使人 们 形成各种非 正式的社会网络 , 相互交 流信息 和技艺 , 很 多知识 和信 自、就 在 那 Β拄传播 开来 , 新知 识不断产生和 积 累。 对于浙让来说 , 与产业群相伴相随 的专业 市场在产业 群发展呼, 发挥 一9 十 分重要的作用 。 国际 七的研究指出 , 这 种社会网络和经济网络形成 了地方创 新网络 , 这是形成 产业群竟争力的基 础 、 送域经济 的繁荣与 广大居 民生 活 水平 的提高需要 生产 力的持续成长 , 而 区域生产力的持续成长需 要那些 具 有国际竟争优势的产业 的快速 形成 一与 发展 对浙江而言 , 如何依托现有的产 业群 构筑 区域核心竞争力 , 从 比较优 势转向竞争优势 , 既是维持浙 江经 济 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的重要途径 也是 提升国际竟争力的关键 , 根据浙枉产 业的现状 , 我们认为 , 应该在以下方面 努力提升产业资源 与生 产 根据波特的观点 , 特殊资 源的优势 , 即高层 次的资源优势是维持 区域竞争优势的首一要条件 高层次的资 源优势通常包括 �技术 的所有权 、 在单 一产品或服务 2 6 的差异等 这种 竟争优 势通常有一些特征 � 首先 , 就是企业要 获得更先进的技术与能力 , 像高级专业 人才一 、内部技术能力 、与 主要客户保持 密切关系等 ∀ 其次 , 高层 次竞争优势通 常是借由长期累积并持续对设备 、专业 技术 、提高研究发展 、营销 6面 的投资 而来 , 进而培养 出来的 自行发展的动 力 高层次的竞争优势不仅使企业持续 生存 , 同时 也与高生产率互为表里 飞 浙 江有相对较好的企业家成长环境 , 但高 素质的企 业家还相对较 少 ∀有活跃的微 观经济主体 , 但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或掌 握核心技术的企业不多 因此 , 当前重 要 的是进 一步把提升广大企业家的素 质 , 培养和引进各种高级专业 人才 , 提 升各种产业资源与关键要素的层次 , 并 使各种 关键资源与生 产要 素建 立相依 相存 、 互相促进的有机联 系和运行机 制 。 第二认 要积极扶持各类企业全球参 与国际分工 , 构筑本土产业群与全球生 产体系的有机联系。要 充分利用现有产 亚群的 比较优势 , 积极主动地融人由跨 国公司主导的国际生产体系。根据浙江 产业群的现状 , 具体可 以通过 如 一 下模 式 � “万向模式 ” , 即通过为跨 国公 ∀ Δ提 供零 部件 , 进人跨 国公司的产 、Ε哄连, 成 为某 一产品的全球性 生产基地或 制造 中心 ∀ “领带模式 ” 利用比较优势 , 为闲 际著名品牌加几2 、代理 , 依托 5ΦΕ 际著名 品牌的连带效应 提高自身产品的附加 价值和竟争力 ∀ ‘,Ε5 泰模式 ” , 在一 此 且 有一 定生产二规模的产品或行 业 、通过龙 头企业 , 带动了 ‘大中小企业进人 国际 5Γ1 场 , 同时积极进行核心技术的开发与研 制 , 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9 产业竞争优势 的创造与持续应该说是 一 个本 上化的 过程 , 要允分利用浙江现有的产业从础 与优势 , 在激烈 的闰际 竞争中 要确 介2 核心竞争力理念 , 通过确 介2 企业或产业 的核心竞争力 , 不断地 改善 与提升现有 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 、要改变观念 , 充分发挥政 府 在提升产业 竟争力中的作川 产 在区域 产业发展 中 , 政府努力的方向应该在 于努力改善生产率增长的环境 , 如努 力 提升 本地 的各种 资 源 “1 要 素的 层 次 , 改善企业投人要素和基础 设施的 质量 和效率 , 制定规则和政策来促进 企业升级 和创新 , 规范市场秩 序 而不 应 过多地着 眼 某 一 具体 的企 业或 产 口口口 。 新城市宣言 园 区经济的发展需要 引入新的园区 运营商 , 而政府 正确运用宏观和微观管理方法 , 合理 界定自身的职责和管 形成市场经济条件 下的高效 、 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 轨过渡时期 , 政府部门应当转变经济管理方式 , 按照 市场经济规律 ,用市场手段培育 、发展 “园区经济 ” 。园 区经济的发展需要引人新的园区运营商 , 而政府则 应该按照市场规则 , 正确运用宏观和微观管理方法, 合理界定自身的职责和管理权限 , 尽快建立并形成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效 、精干的政府管理体系 。 � 政府在培育和发展园区经济工作中的主要职 责是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 。 在市场经济 体制下 , 必须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基础 , 以企业为主 体 。 政府部门必须顺应经济规律的要求 , 真正实现政 企分开 , 在所有者归位的情况下 , 逐步淡化对经济的 干预力度 , 把企业投资决策 、生产经营权还给企业 , 使企业真正成为企业 , 使市场真正成为市场 。 把自己 的工作重点从具体的企业管理向创造宏观经济环境 方面转移 。 政府工作的着力点应放在对园 区经济发 展方向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 、加强对软硬环境建设 、 把企业办不了或办不好的事情承担下来 。 进一步改 进工作作风 , 最大限度的减少政府对经济事务的行 政性审批 , 简化审批程序 , 规范审批行为 , 提高办事 效率 , 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 加大为企业提供服 务 、信息和政策的支持力度 。 ! 因区经济的形成过程 实质上是各类生产要素 向优势产业和具有增 长潜力的领城 不 断聚集和优化 重组的过程 。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对资 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 。 政府部门在培育和发展园区 经济过程中的 主要 任务是利用经济手段加强对信 贷 、税收 、管理和服务等方面进行宏观调 控和指导 。 制定相关政策 , 吸引区域内外资源的各类生产要素 向 “园区经济”集中 , 重新构筑适合生产力发展 的经 济实现形式 。 通过资源重组 、资源流动寻找园区的最 佳定位 , 建立起节约资源 、降低消耗 、增加效益的经 营机制 ∀建立起自主创新 、提高生产要 素效率 、改善 投人产出的技术进步机制 ∀ 建立起适应市场竞争和 资源优化配置的运行机制 。 # 培育和发展园区 经济应坚持开放性 。 市场经济 的市场是开放性的市场 。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 我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 , 企业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 势在必行 。 因此 “园区经济”必须与国际大市场融为 一体 , 关起门来发展 “园区经济”是没有出路的 。 必须 坚定不移地坚持开放性原则 , 发展开放型经济 , 鼓励 和支持区域内外 、 国内外生产要素顺畅地参与园区 经济的重组 和优化配置 。 要改革目前的招商办法 , 充 分运用市场机制 , 使招商工作由单纯 的政府行为向 企业行为转变。 要坚持“三个有利于 ”的标准 , 积极鼓 励 、 支持各种所有制经济形式的企业参与园区开发 建设 , 充分挖掘和发挥各类生产要素的潜能 , 做到不 求其公 , 但求其新 , 不求所有 , 但求所在 。 尽快改变单 一经济投资主体的状况 , 形成产权结构 、投资主体多 元化的格局 。 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吸引企业在 园 区发展的必要条件 , 而全球经济一体化也对投资环 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按照国际通行规则 , 创造一 流的投资环境 、 创造有利于外商住居 生活 的社会人 文环境 。 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 、两种资源 , 提高 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 在高新技术企业进人园区 时 , 政府的职责是建立严格的认定程序 , 遵循公开 、 公平 、公 正的原则 , 实行科技评估机构评估 、科技行 政部门审定 、向社会公布认定结果的基本程序 , 才能 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在园区发展 。 总 的来说 , 在我国 , 大多数开发区建设的初衷是 作为一个新经济区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由于投资成本 上升及 主导产业部门进人成熟或衰退期 , 使得产业 转移成为可能。 开发区因此面临两种选择 , 一是加速 产业升级 , 做强做大经济区 ∀ 二是以产业为基础 , 强 化城市功能 , 增加基础设施建设 , 使开发区成为新城 区 、新城市的雏形 , 其辐射带动功能将取代原有 的老 城区 。 前者将依赖于政府服务的透明性和高效率以 使开发 区保持长久的吸引力和发展动力 。 后者则要 求引人 “经营城市 ”的概念 , 使开发 区由新经济区转 变为新城区 , 在工业化 、城市化中充当先锋 , 实现城 市发展 、城市经营与开发区的有机结合 。 以园区为依托打造城市工业新体系 优势和劣势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 产业 (产品 , 下 同)是一个动态的 、发展的范畴 , 不同产业都有一个新 旧更替 , 彼衰此起的过程 。 因此 ,把优势产业 、支柱产 业看成是成熟的产业 、凝固的产业是片面的 。 确定优 势产业或主导产业不在于产业规模的大小 , 不在于 是否已成体系 , 而在于是否具有潜力 、特色 和市场竟 争力 , 在 “园区经济 ”发展 中是否起到支柱和带动其 他产业 的作用 。 因此 , 在分析 、评价 、发展和引进产业 时 , 既要重视优势产业使其更优 , 也要 重视潜在优势 专 栏 # Η一一一 > 一一一一一一 特色经济或园区经济 , 是指在特定行政辖 区内, 以一 定 的
/
本文档为【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