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

2011-11-10 48页 ppt 1MB 231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3994

暂无简介

举报
颅内压增高null前 言前 言 颅内压增高是神经外科领域的一种常见综合征。是外伤、炎症、肿瘤、出血所共有的一组临床征象。因此,正确认识和理解颅内压增高是认识和理解许多神经外科疾病的基础。第 一 节 概 述第 一 节 概 述一.颅内压的生理 (一)正常颅内压的产生: 颅腔是一个半密闭的体腔 1.脑 2.脑脊液 3.血液 三者的体积与颅腔容积相适应, 并维持一定的压力,称颅内压。 ...
颅内压增高
null前 言前 言 颅内压增高是神经外科领域的一种常见综合征。是外伤、炎症、肿瘤、出血所共有的一组临床征象。因此,正确认识和理解颅内压增高是认识和理解许多神经外科疾病的基础。第 一 节 概 述第 一 节 概 述一.颅内压的生理 (一)正常颅内压的产生: 颅腔是一个半密闭的体腔 1.脑 2.脑脊液 3.血液 三者的体积与颅腔容积相适应, 并维持一定的压力,称颅内压。 颅内压的生理 正常颅内压 颅内压的生理 正常颅内压 成人 70-200 mmH2O 儿童 50-100 mmH2O 腰穿测此压力,颅内压监测。 null 颅内压的生理 (二)颅内压生理调节 正常人颅内压波动范围很小,它是通过一系列复 杂的生理调节机制来完成维持颅内压稳定作用的, 具体机制如下: 1. 脑脊液的调节: 脑脊液由侧脑室脉络丛产生 循环 蛛网膜颗粒 静脉 null 颅内压的生理 颅内压生理调节 脑脊液的调节: (1)当颅内压低于0.7kpa时: 侧脑室脉络丛分泌增加,吸收减少。 (2)当颅内压高于0.7kpa时: 侧脑室脉络丛分泌减少,吸收增加。 脑脊液占总容积10%,全部脑脊液 排出也只 能有10%的空间。 null 颅内压的生理 颅内压生理调节 2.血流调节: 血流以1200ml/min的恒定速率进颅。 血流量=(平均A-颅内压)/脑血管阻力 一旦颅内压增高到减少血流来调节时,应立即 抢救。 null 颅内压的生理 颅内压生理调节 3.脑组织: 长期受慢性压迫,可发生萎缩。一个人在颅内压 升高时,可以通过上述的某些调节机制来缓解颅 内压。 4.PO2、PCO2、呼吸 PO2升高,颅内压降低 PCO2升高,颅内压升高 吸气时略降低,呼气时稍升高 null 颅内压的生理 (三)颅内压增高: 各种原因造成上述生理调节失败,使颅 内压持续超过200mmH2O,并引起临床上一系列 症状和体症。 null 二.颅内压增高原因: 1.颅腔容积缩小: (1)狭颅症 (2)颅底陷入症 (3)广泛颅骨骨折 null 颅内压增高原因 2.颅腔内容物增加: (1)颅腔正常内容物增加: 脑体积增加、脑血流增加、AVM、 脑脊液分泌、吸收和循环障碍 (2)占位病变: 肿瘤、血肿、脓肿、炎症、寄生虫null三.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 (一)影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1.年龄: (1)婴幼儿,小儿颅缝未闭: 颅内压升高 颅缝裂开 病情进展缓慢 (2)老年人: 脑萎缩 颅内空间增大 上述两种情况,病程延长。 null 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 2.病变扩张速度: Langfitt,1965。 在狗硬膜外腔置一小球囊,造成颅内 占位,每小时注入1ml盐水,观察颅内压 变化。null 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 颅内压 (mmH2O) 500 400 300 200 100 1 2 3 4 5 6 7 8 体积 (ml) 体积 / 压力曲线 此曲线表明颅内压力与体积之间的 关系不是线性 关系而是指数关系,有助于增加对病程演变的理解。 null 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 结论: (1)病变之初,脑功能调节良好,占位体积增加,颅内 压不增加 或增加幅度小。 (2)4ml 脑调节功能衰竭 颅内压明显增加 null 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 临床意义: (1)颅内占位缓慢发展时,长期无颅内压增高,一 旦出现,病情急剧发展,晚期可出现颅内压增高 危象及脑疝。 (2)颅内占位发展迅速时,颅内压短期内开始增高, 达到临界点时发生脑疝,并随病变发展继续增 高,病情急转直下。null 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 在有颅内压监护情况下,测定体积/压力关系 曲线,放出少量脑脊液,可见颅内压有所下降, 其程度取决于颅内压增高的程度。 如果刚在临界点,放出少量脑脊液,颅内压可 大幅度下降。 如果颅内压处于可代偿期,放出少量脑脊液, 颅内压只轻微下降。null3.病变的部位: 病变的部位将影响颅内压增高,一般说来,由于 颅内的生理调节,小病变不引起颅内压增高;大病变 脑失代偿,颅内压增高,见于以下情况: (1)中线或后颅凹占位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 脑积水。 (2)大静脉窦附近病变,压迫窦静脉,使其回 流不畅,导致脑脊液吸收减少,脑水肿,产 生颅内高压。 null4.伴发脑水肿程度: 炎症(脓肿、结核)、恶性肿瘤颅高压 出现较早,病情进展迅速。 5.全身状况: 肝昏迷,尿毒症,败血症,肺感染, 酸中毒等。null (二)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1.对脑血流量(CBF)的影响: 脑血流量(CBF)=(平均动脉压 MSAP – 颅内压 ICP)/ 脑血管阻力口径 CVR 脑灌注压(CPP)= MSAP-ICP CBF = CPP/CVR(取决于血管口径,平滑肌的收缩) null (1)CPP保持在70-90mmHg,脑血管自动调节良好。 (2)CPP低于40mmHg,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丧失。 (3)颅内压与平均动脉压相等时: CBF=0/CVR=0 颈动脉造影,脑血流消失。 null2.脑疝:脑组织发生移位。 3.脑水肿: 颅内压 血流量和脑代谢 脑水肿 脑体积 加剧颅高压。 (1)血管源性水肿:肿瘤、损伤初期 (2)细胞毒性水肿:缺血、缺氧初期 两类水肿均白质水肿大于灰质,常为两者并存。null 4.胃肠功能紊乱: 某些病例发生呕吐、出血、溃疡、穿孔等,与下丘脑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5.神经源性肺水肿: 5-10%的患者表现为呼吸急促、痰鸣,泡沫样血痰。 这是因为下丘脑、延髓受压导致肾上腺能神经活性增 强所致。 null6.柯兴氏反应: Cushing,1900. 生理盐水 狗下腔 颅内压 颅内压=舒张压 BP P 脉压 潮式呼吸 BP 脉搏细数 死亡。 人对颅脑损伤的典型反应,多见于急性颅 内压增高。 null四.颅内压增高的类型: 根据发病机理分为: (一)弥漫性颅内压增高: 特点:1.各分腔之间无压力差,无脑组织移位。 2.此类病人对颅内高压耐受良好,放出 脑脊液,病情可得到良好改善。 null 常见 1.脑膜脑炎 2.弥漫性脑水肿 3.蛛网膜下腔出血 4.交通性脑积水 null (二)局灶性颅内压增高: 特点:1.病变在局部,产生的压力向远处传递,造成 各分腔之间产生压力差,导致脑干等中线结 构移位。 2.此类病人对颅内高压耐受力差,压力解除后 神经功能恢复较慢且不完全。这与局部受压 后,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受损害有关。 null 根据病变发展速度分为: 1.急性颅内压增高:病情急、发展快 见于:颅内血肿、脑出血等。 2.亚急性颅内压增高: 见于:颅内肿瘤、炎症等。 3.慢性颅内压增高:发展缓慢,长期 无颅内压增高的 表现,病程中可有自发性反复。 见于:良性肿瘤,由于慢性局限性压迫,使脑组织 受到破坏,出现局灶性症状,无颅内压增高 表现。 null 五.临床表现: 1.头痛: 部位:两颞、额部、眶部 特点:早晚重,虽咳嗽、弯腰或低头活动时加重。 2.呕吐: 为喷射样呕吐,与进食无关。 3.视乳头水肿: 表现:视乳头充血,边缘不清,中央凹消失,视盘隆 起,静脉努张。 原因:颅压高 视神经蛛网膜下腔压力高 视神经鞘内淋巴及眼静脉回流受阻 null 临床表现 此外 1.一侧或双侧展神经不全麻痹。 2.复视,黑朦,头晕,意识模糊,情感淡漠, 大小便障碍。 3.脉搏徐缓,血压升高。 4.头皮静脉努张。 5.儿童颅缝裂开,囟门饱满。null 六.诊断: 1.病史: 头痛病史,神经系统体征,癫痫发作,瘫痪。 2.体征: 视乳头水肿为确切体征,神经系统疾病定位 体征,视乳头正常也不能否认高颅压。 null 3.辅助检查: (1) 头部CT:无痛检查,明确病因。 (2) MRI:无痛检查,明确病因。 (3) 头颅X片:脑回、蛛网膜颗粒压迹加深,蝶鞍 扩大颅骨局部破坏,松果体钙化斑移位。 (4)腰穿:测压力、蛋白、白细胞、免疫学检查、 PCR-菌群分析等。 (5)脑血管造影:诊断脑血管病。null七.处理 1.一般处理 : (1) 观察:意识,瞳孔,血压,呼吸,脉搏等,有条 件的话,行颅内压监测。 (2) 意识不清者:保持呼吸道通畅。 (3) 频繁呕吐:补液,补充电解质及热量。 2.病因治疗: 肿瘤切除,血肿切除,脑积水分流 null 3.降颅压治疗:原因不明或暂时无法解决的病例。 (1) 利尿剂: 速尿:20-40mg/次 Tid 双氢克尿塞:50mg Tid po (2) 高渗脱水剂: 20%甘露醇:250ml 2-4次/日 (3) 胶体:血浆,白蛋白。 null 4.激素:稳定溶酶体膜,减轻脑水肿。 5.冬眠:亚低温疗法减少脑耗氧量,防止脑水肿 的发生。 6.脑脊液外引流 7.巴比妥治疗 8.过度换气 9.抗生素:预防感染。 10.对症治疗:高热,消化道出血等。第二节 急 性 脑 疝第二节 急 性 脑 疝一.解剖学基础: 1.硬膜在颅腔 前后位形成大脑镰, 水平位形成小脑幕, 中间围成小脑幕切迹。 大脑镰和小脑幕将颅腔分为: 幕上腔:左右大脑半球。 幕下腔:小脑,桥脑,延髓。 null 2.小脑幕切迹附近的结构: 海马回,钩回,动眼神经,中脑。 3.枕骨大孔处: 脊髓续于延髓,小脑扁桃体。 nullnullnullnullnull二.脑疝形成的原因: 脑局部占位 该分腔压力增高 脑丛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 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1.原因:各种颅内血肿,肿瘤,脓肿,寄生虫及 慢性肉芽肿。 幕上称为:海马钩回疝 幕下称为:枕骨大孔疝 null2.分类: 小脑幕切迹疝:颞叶海马回,钩回。 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及延髓经枕骨大孔形成。 大脑镰下疝:半球扣带回经镰下孔进入对侧分腔。null三.病理: 1.小脑幕切迹疝: (1) 中脑受压 昏迷 (2) 动眼神经受压 瞳孔散大,眼球外展位。 (3) 锥体束受压:直接或间接受压,对侧或同侧瘫 。 (4) 阻塞脑脊液通路,中脑导水管闭塞。 (5) 脑干受压 内部血管受压,牵拉 引 起脑干出血、缺血改变。 (6) 大脑后动脉可被压在小脑幕切迹缘上致枕叶坏死。 null2.枕骨大孔疝: 压迫延髓 呼吸循环衰竭骤然发生。null 四.临床表现: (一) 小脑幕切迹疝: 1.高颅压症状: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 2.意识障碍:嗜睡 昏迷 3.瞳孔改变: 开始:略小,光关反射迟钝。 随后:散大,略不规则,直接或间接反射消失, 眼睑下垂,眼球外斜。 晚期:双侧瞳孔散大。 4.运动障碍:病变对侧肢体少动,少数为同侧,晚 期呈角弓反张,去大脑强直。 5.生命体征紊乱:血压,呼吸,脉搏等极度紊乱。null (二) 枕骨大孔疝: 特点:1. 头痛,呕吐,生命体征紊乱出现早; 2. 颈项强直,意识障碍出现晚; 3.呼吸骤停而无瞳孔改变。 (三)大脑镰下疝: 脑坏死 对侧运动障碍,尿便障碍。null 五.治疗: 1. 立即给予脱水剂,缓解病情。 2. 进行必要检查,明确病因。 3. 去除病因治疗:一时不能确诊或暂无法治疗时,行 姑息性手术缓解颅高压。 (1) 脑室外引流 (2) 减压术 (3) 脑脊液分流 (4) 内减压术:切除部分脑组织。null
/
本文档为【颅内压增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