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诊治思路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诊治思路

2011-11-13 50页 ppt 9MB 82阅读

用户头像

is_886729

暂无简介

举报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诊治思路null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思路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思路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 王新高 2011.4.19null脑血管病感染免疫病癫痫、变性病周围神经病诊治思路null脑血管病null脑血管病诊断一、患者是脑血管病吗?二、什么性质的脑血管病?两个问题卒中的鉴别诊断脑出血 脑梗死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静脉窦血栓辛辛那提院前卒中评分 (Cincinnati Prehospital Stroke Scale, CPSS)一、患者是脑血管病吗?辛辛那提院前卒中评分 (Cincinnati Prehospital Stroke...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诊治思路
null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思路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思路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 王新高 2011.4.19null脑血管病感染免疫病癫痫、变性病周围神经病诊治思路null脑血管病null脑血管病诊断一、患者是脑血管病吗?二、什么性质的脑血管病?两个问题卒中的鉴别诊断脑出血 脑梗死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静脉窦血栓辛辛那提院前卒中评分 (Cincinnati Prehospital Stroke Scale, CPSS)一、患者是脑血管病吗?辛辛那提院前卒中评分 (Cincinnati Prehospital Stroke Scale, CPSS)寻找下列体征之一 (任何一个异常强烈提示卒中) 口角歪斜 上肢无力 言语异常敏感度:66%(前循环88%) 特异度:87%nullFASTFace 面部麻木或力弱、尤其单侧Arm 上肢麻木或力弱,尤其单侧Speech 言语含糊或言语困难或不能被理解 Time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或伴随视野缺损、眩晕、平衡失调、剧烈的不明原因头痛,立即呼叫急救系统null急诊头CT可很好地将脑出血与脑梗死区分开 那如果CT正常呢?——当然得靠核磁共振了!null鉴别诊断晕厥格林-巴利综合征多发性硬化偏头痛硬膜下血肿脑肿瘤null可 疑 卒 中 立即一般评估:包括生命体征、血标本(血常规、血型、凝血功能、血糖、电解质、肾功能)、ECG等 神经功能评估:回顾病史、确定发病时间、神经系统检查(GCS、NIHSS)、急诊头CT检查、开辟静脉通道 CT是否显示脑内出血或SAH 否 是 可能急性缺血性卒中:应重读CT:是否有病灶;重复神经系统检查:是否症状易变,是否症状迅速恢复;复习溶栓:是否有禁忌;复习病人资料:目前缺血发作是否超过3小时 神经外科会诊: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瘤卒中、小脑出血、脑室出血、巨大血肿 无 多模式MRI或CT 是否符合溶栓条件 是 回顾对病人及家庭的危险性/益处:如果可接受—开始溶栓治疗;进入监护室,神经系统监测:如果恶化,即可行头CT;监测血压及生命体征;溶栓24小时内不进行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24小时后复查头CT   如果高度怀疑SAH,CT(—),行腰穿(腰穿后禁忌溶栓治疗) 腰穿血性 腰穿无血 否 对急性脑梗死的最初处理:1.监测、降颅压及支持治疗;2. 考虑抗血小板治疗;3. 根据情况抗凝治疗;4.颈部血管超声、TCD检查:他汀类降脂药、扩容治疗或PTA、CEA等 DSA 神外 对急性脑出血的最初处理:停用任何抗凝剂、逆转任何出血性紊乱、监测、降颅压及支持治疗、侧脑室穿刺、CT定位血肿穿刺等 卒中监护病房 脑卒中急诊救治流程                                                         脑卒中急诊救治流程院前急性缺血性卒中救治体系(7Ds)院前急性缺血性卒中救治体系(7Ds)院内急性缺血性卒中救治体系(7Ds)院内急性缺血性卒中救治体系(7Ds)null溶栓适应症① 急性缺血性卒中 ② 发病3h内,影像指导下前循环脑梗死可延长至6h,后循环动脉溶栓可酌情考虑延长至12h ③ 年龄≥18岁 null溶栓禁忌症绝对禁忌症① TIA或迅速好转的卒中以及症状轻微者 ② 病史和体检符合蛛网膜下腔出血 ③ 两次降压治疗后血压仍高于185/110mmHg ④ 治疗前CT检查发现有出血、占位效应、水肿、肿瘤、AVM ⑤ 在过去14天内有大手术和创伤 ⑥ 活动性内出血 ⑦ 7天内进行过动脉穿刺 ⑧ 病史中有血液学异常以及任何原因的凝血、抗凝血疾病(PT>15sec,INR>1.4,PTT>40sec,血小板<100×109/L) ⑨ 正在应用抗凝剂(华法令,INR>1.5)或卒中发作前48h内应用肝素者 (APTT延长) null相对禁忌症① 意识障碍 ② CT显示早期大面积病灶(超过MCA分布区的1/3) ③ 2月内进行过颅内和脊髓内手术 ④ 过去3个月患有卒中或头部外伤 ⑤ 前21天有消化道和泌尿系出血 ⑥ 血糖<2.7mmol/L(50mg%) 或>22.2mmol/L(400mg%) ⑦ 卒中发作时有癫痫 ⑧ 以往有脑出血史 ⑨ 妊娠 ⑩ 心内膜炎、急性心包炎 ⑾ 严重内科疾病,包括肝肾功能衰竭 缺血性卒中的诊断和临床评价缺血性卒中的诊断和临床评价缺血性卒中的初步诊断 急性卒中的病理生理学 卒中的血管损伤的判定 评估卒中全身危险因素 卒中机制 卒中的严重程度 病人因素缺血性卒中的诊断和临床评价缺血性卒中的诊断和临床评价缺血性卒中的初步诊断 急性卒中的病理生理学 卒中的血管损伤的判定 评估卒中全身危险因素 卒中机制 卒中的严重程度 病人因素卒中-假卒中 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静脉系统血栓缺血性卒中的诊断和临床评价缺血性卒中的诊断和临床评价缺血性卒中的初步诊断 急性卒中的病理生理学 卒中的血管损伤的判定 评估卒中全身危险因素 卒中机制 卒中的严重程度 病人因素缺血性脑损伤的严重程度 脑低灌注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 判定血管闭塞的程度缺血性卒中的诊断和临床评价缺血性卒中的诊断和临床评价缺血性卒中的初步诊断 急性卒中的病理生理学 卒中的血管损伤的判定 评估卒中全身危险因素 卒中机制 卒中的严重程度 病人因素血管病变部位(心脏、大动脉、主动脉弓、颈部血管、颅内血管) 血管损伤的原因(心脏——附壁血栓、AF、瓣膜病、PFO、心内膜炎)(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中度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夹层动脉瘤、血管痉挛、纤维肌发育不良、动脉炎)缺血性卒中的诊断和临床评价体系缺血性卒中的诊断和临床评价体系缺血性卒中的初步诊断 急性卒中的病理生理学 卒中的血管损伤的判定 评估卒中全身危险因素 卒中机制 卒中的严重程度 病人因素传统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 易栓症(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蛋白C缺乏症、蛋白S缺乏症、ATIII缺乏症、凝血酶变异) 其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缺血性卒中的诊断缺血性卒中的诊断步骤缺血性卒中的初步诊断 急性卒中的病理生理学 卒中的血管损伤的判定 评估卒中全身危险因素 卒中机制 卒中的严重程度 病人因素原位血栓形成 栓塞性卒中 腔隙性梗死 血流动力学/分水岭梗死 血管痉挛缺血性卒中的诊断和临床评价缺血性卒中的诊断步骤缺血性卒中的诊断步骤缺血性卒中的初步诊断 急性卒中的病理生理学 卒中的血管损伤的判定 评估卒中全身危险因素 卒中机制 卒中的严重程度 病人因素临床:NIHSS 影像:部位/大小缺血性卒中的诊断和临床评价缺血性卒中的诊断步骤缺血性卒中的诊断步骤缺血性卒中的初步诊断 急性卒中的病理生理学 卒中的血管损伤的判定 评估卒中全身危险因素 卒中机制 卒中的严重程度 病人因素年龄 既往功能状态 并发症 伴发病 心理 社会 经济 价值取向缺血性卒中的诊断和临床评价缺血性卒中的诊断和临床评价缺血性卒中的初步诊断 急性卒中的病理生理学 卒中的血管损伤的判定 评估卒中全身危险因素 卒中机制 卒中的严重程度 病人因素卒中-假卒中 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静脉系统血栓缺血性脑损伤的严重程度 脑低灌注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 判定血管闭塞的程度血管病变部位(心脏、大动脉、主动脉弓、颈部血管、路内血管) 血管损伤的原因(心脏——附壁血栓、AF、瓣膜病、PFO、心内膜炎)(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中度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夹层动脉瘤、血管痉挛、纤维肌发育不良、动脉炎)传统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 易栓症(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蛋白C缺乏症、蛋白S缺乏症、ATIII缺乏症、凝血酶变异) 其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原位血栓形成 栓塞性卒中 腔隙性梗死 血流动力学/分水岭梗死 血管痉挛临床:NIHSS 影像:部位/大小年龄 既往功能状态 并发症 伴发病 心理 社会 经济 价值取向缺血性卒中的诊断和临床评价null卒中辅助检查常规实验室检查、心理及认知功能检查 心脏相关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动态血压监测 脑结构学检查(CT、MRI) 脑血管检查(Dupplex、TCD、CTA、MRA、DSA) 灌注影像检查(CT-P、MR-PWI) null*卒中检查null缺血性卒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 吸烟、高龄、代谢综合症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小动脉闭塞其他病因 病因不明病因动脉到动脉 栓塞载体动脉 堵塞穿支低灌注/ 栓子清除下降混合型发病机制危险因素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的三大基石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的三大基石治疗就是二级预防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五大支柱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五大支柱动脉源性卒中的二级预防动脉源性卒中的二级预防null出血性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null脑出血自从有了头颅CT及核磁共振后,脑出血的诊断已不成问题,但对脑出血病因诊断仍需加强。只有明确病因后,才能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 nullnullTraumatic hemorrhagenull高血压性null78 yr M Amyloid angiopathy79 yr M Amyloid angiopathynull因此,对于脑出血来说,完善病因方面的筛查如:血常规、凝血象、肝肾功能、免疫全套,ANCA、肿瘤标志物,毒物筛查,腹部B超、胸部CT,头核磁共振(包括MRA和MRV)、血管造影,甚至脑活检等都是有必要的。null脑出血的治疗外科治疗内科治疗康复治疗根据出血部位、出血量和病因决定监护、镇静,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血糖、体温,抗痫、防治并发症等生命体征平稳,尽早康复治疗null蛛网膜下腔出血对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也不是问题(如果临床怀疑,头CT阴性,可考虑腰穿),重要的也是寻找病因。null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nullCTA或DSA检查是必需的null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外科治疗内科治疗介入治疗动脉瘤夹闭 动脉搭桥术监护、镇静、控制血压、防治并发症null周围神经病周围神经周围神经周围神经包括颅神经,脊神经根,背根神经节,周围神经干及其末梢,周围自主神经系统。null大有髓神经纤维 包括运动神经纤维和传导震动觉、本体感觉和轻触觉的感觉神经纤维。 小有髓纤维和无髓纤维 包括自主神经纤维和传导触觉、痛觉和温度觉的感觉神经纤维。 通常神经纤维的直径越大髓鞘越厚,神经传导速度越快 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轴索变性 华勒氏变性:轴索的断裂导致损伤部位的远端轴索变性,髓鞘崩解; 逆死性坏死:中毒和代谢性因素使远端部分神经轴索变性,并继发髓鞘崩解 节段性脱髓鞘 损伤常常为斑片状或节段性,由于轴索相对完整,恢复常常迅速(数周到数月)而完全。 神经元变性 运动神经元或背根神经节病变,常继发神经元的周围突和中央突变性。由于损伤发生在细胞体,恢复常常不完全。 周围神经病的诊断步骤周围神经病的诊断步骤判断临床症状是否符合周围神经病 临床判断病变的临床解剖类型 判定神经纤维的病理变化过程 起病方式及病程 判断病因是遗传性的还是获得性的 寻找现存或已愈的伴发性疾病 血液学、生化学及影像学等辅助检查 家系调查 周围神经及皮肤活检 null无力感觉异常感觉正常腱反射高腱反射高腱反射低腱反射低大脑半球 脑干 脊髓周围神经单神经病 多发神经病 多发单神经病如ALS如MMN、脊灰、肌肉病、MG等 客观检查 客观检查明确病变部位是 单发性神经病 多发性单神经病 多发性神经病 明确以受损的神经 感觉神经 运动神经 自主神经 临 床如:肌电图与神经传导速度、感觉定量试验、植物神经定量试验、放射学及影象学检查、及腓肠神经活检等 电生理检查的意义电生理检查的意义判断是神经源性或肌源性或神经-肌肉接头病变 周围神经损害累及运动或感觉或自主神经 解剖类型如根、丛、干、末梢或混合型; 神经纤维的病理改变如轴突变性、节段性脱髓鞘或神经传导阻滞; 神经再生。 null轴索损伤(轴索病);轴索的断裂导致损伤部位的远端轴索变性,髓鞘崩解(华勒氏变性);在大多数中毒和代谢性损伤,神经轴索远端部分变性,伴继发髓鞘崩解(称为逆行性死亡) 髓鞘病:可由炎症或遗传异常引起。在获得性脱髓鞘性神经病,损伤常常为斑片状或节段性。由于轴索相对完整,恢复常常迅速(数周到数月)而完全。髓鞘遗传性异常通常病变较弥散,伴有缓慢进展性病程null神经元病:为运动神经元或背根神经节病变,常继发神经元的周围突和中央突变性。由于损伤发生在细胞体,恢复常常不完全 神经节炎(病):交感神经节(神经链)和副交感神经节病变null外伤或缺血性梗死所引起的神经病呈急性发病,发病时症状即达到高峰。 炎症和一些代谢性神经病呈亚急性病程(数天至数周)。 慢性病程(数周至数月)是大多数中毒和代谢性神经病的特点。 慢性、缓慢进展性神经病(数年)见于大多数遗传性神经病或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反复复发-缓解病程见于GBS综合症 null持续数年隐袭性进展的疾病提示遗传性疾病。一些骨骼及皮肤的异常如高足弓、脊柱后凸侧弯、马蹄内翻足、先天性髋关节错位、器官的血管角化瘤提示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疾病。null内分泌疾病中如Ⅰ型和Ⅱ型糖尿病、甲减、肢端肥大症、等。 营养不良(如饥饿和酗酒)和特定的维生素B1、B6、B12缺乏或B6过量,肝脏疾病及胃肠道疾病(如吸收不良) 坏死性血管炎及结缔组织病 感染如麻风、单纯疱疹或带状疱疹、莱姆病、梅毒及HIV等 一些血液系统疾病如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白血病等 肿瘤(小细胞肺癌),骨髓瘤,淋巴瘤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Krabbe病,Fabry病null神经活检的价值是有限的,而且受组织学处理质量的影响。神经活检可确诊血管炎、淀粉样变性、结节病、巨轴索神经病和麻风病神经病。有时神经活检可提供潜在的病理过程的线索,有助于确立诊断,这样的例子包括遗传性神经病、毒素接触诱发神经病等。 皮肤活检为以小纤维损害为突出表现的周围神经病提供了有用的诊断手段。null周围神经病的治疗针对病因给予特异性治疗: 如糖尿病、麻风、莱姆病 神经营养及对症治疗:维生素B1、B12,止痛 免疫调节治疗:激素、丙球、血浆置换、环 磷酰胺等 功能康复null癫 痫null会“抽”的不都是癫痫不是所有的癫痫都会“抽”何为“癫痫”癫痫的定义癫痫的定义癫痫:多种病因-大脑-慢性疾病,神经元过度电位发放-临床反复 短暂 刻板发作性症状 癫痫: 癫痫是一种脑部疾患,特点是持续存在能产生癫痫发作的脑部持久性改变,并出现相应的神经生物学,认识,心理及社会学等方面的伴随症状.诊断癫痫至少需要一次临床癫痫发作. 发作:一次短暂突然开始和迅速结束的症状.可为癫痫性或非癫痫性null癫痫的诊断1.确定某种发作是否为痫性发作2.确定癫痫发作的类型或确定癫痫综合征3.确定癫痫的病因鉴别诊断 癫痫发作需要与多种临床症状相鉴别鉴别诊断 癫痫发作需要与多种临床症状相鉴别晕厥 过度换气 低血糖 TIA 心因性发作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猝倒症(cataplexy) 偏头痛 心因性神游(psychogenic) 冲动(impulsive) 小儿的屏气 (breath holding) 各种类型的睡眠障碍nullnull仔细和正确的病史 详细的病史是诊断癫痫的重要因素,应特别注意对发作细节的 描述,不应被家属“抽风”一词的误导。详细的既往病史常可提供病因诊断的线索。 脑电图检查有助于诊断 单纯EEG异常不能确诊癫痫 反复EEG检查可以提高检出阳性率 必要时住院行视频脑电图监测帮助确诊 视频EEG监测有助于鉴别非痫性事件 正确诊断癫痫的基础癫痫发作分类癫痫发作分类 1、部分发作 --简单、复杂、继发全面发作。 2、全面发作 --失神、肌阵挛、强直、阵挛、强 直阵挛、失张力发作六种。 3、不能分类的发作。 癫痫的病因癫痫的病因特发性---症状性---隐源性 1年龄因素: (新生儿,婴幼儿,儿童及青少年,成人,老年人) 2遗传因素: 3大脑发育异常 4颞叶内侧硬化 5颅脑损伤 6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7脑肿瘤 8脑血管病 9药物 10代谢障碍 11神经系统变性及脱髓鞘疾病癫痫的病因诊断不可忽视癫痫的病因诊断不可忽视62%病因不明 ≥65岁25%-40%病因不明 9.0%卒中 9.0%头部创伤6.0%酗酒 4.0%神经变性病 3.5%非进展性脑病 3.0%脑肿瘤 2.0%感染French JA, Pedley TA. N Engl J Med 2008;359:166-76.特发性癫痫特发性癫痫发病与年龄相关性强,儿童及青少年期发病 发作相对稀少 脑电图检查背景活动正常 一般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精神运动发育及智力正常 神经影像学检查无异常 有自愈的倾向,一般于青春期前后痊愈 通常只需单药治疗(monotherapy)且中小剂量即可奏效,很少需要多药联合治疗(polytherapy)。 症状性癫痫症状性癫痫年龄相关性不如特发性癫痫 较为明确的病因 发作相对较多,甚至癫痫连续状态 脑电图检查背景活动欠正常 可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及影像学异常 部分病人有精神运动障碍及智力异常 部分病人难治 基本仍选择单药治疗,单药治疗不能奏效而需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治疗隐源性癫痫隐源性癫痫可能属于症状性癫痫 临床资料未能提供相应的证据 头颅CT、MRI无明显异常总 结癫痫是一组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脑部疾病 脑电图对于癫痫的诊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EEG能提示癫痫发作和癫痫综合征的分类以及癫痫源的定位,还有助于判断治疗反应,作为减药停药的参考 癫痫包括40余个癫痫综合征,大多数的癫痫综合征都有着相对特异的脑电图表现总 结null癫痫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 一旦做出癫痫的诊断,几乎均应治疗癫痫的治疗癫痫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 一旦做出癫痫的诊断,几乎均应治疗 药物治疗是癫痫的主要治疗方式,抗癫痫药物能控制80%患者的发作对于首次发作,治疗是对于首次发作,治疗原则是无病因, 脑电图正常, 可暂不用AEDs 有可能的病因或脑电图有癫痫样发放,应给予AEDs 症状性癫痫, 应给予AEDs, 同时病因治疗。 Beghi等 1998AEDs 治疗目的AEDs 治疗目的完全控制发作 无药物不良反应 提高生活质量Dam 1998决策治疗前必须明确的问题:决策治疗前必须明确的问题:明确患者症状是否真正属于癫痫发作 癫痫发作的类型 癫痫综合症的类型 癫痫疾病的可能病因 患者目前的状况及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AEDs治疗的疗效AEDs治疗的疗效首选单药治疗: 65%可以控制发作 单药治疗无效, 两种AEDs合用 10%可以控制发作 两种AEDs合用无效,多药合用 5%可以控制发作 首次正确选用AEDs,正规治疗(剂量/服用方法) 对改善预后有很大价值!null18401860188019001920194019601980200005101520上市时间药物数量抗癫痫药物的选择 抗癫痫药物选择的基本原则抗癫痫药物选择的基本原则初始治疗根据发作类型和综合征分类选择AEDs; 抗癫痫药物的抗痫谱: 次选AEDs强调不同作用机制 抗癫痫的毒副作用 抗癫痫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及相互作用 癫痫患者的个体差异 其他 根据发作类型的选药原则根据发作类型的选药原则部分性发作的单药治疗( CBZ、VPA、LTG、TPM、PB、 LEV、ZNS、GBP ) 各种类型的全面性发作的单药治疗(vPA、LTG、 TPM、LEV) 全身强直阵挛发作的单药治疗(CBZ、PB、PHT、OXC) 发作分类不确定 (VPA、LTG、TPM、LEV) 部分性癫癎的添加治疗(所有新型AEDs)根据发作类型的选药原则根据发作类型的选药原则根据综合征类型的选药原则根据综合征类型的选药原则根据综合征类型的选药原则根据综合征类型的选药原则广谱抗癫痫药是 各种类型成年患者的合理首选用药 广谱抗癫痫药是 各种类型成年患者的合理首选用药 French JA, Pedley TA. N Engl J Med 2008;359:166-76.null癫痫治疗的误区1、临床未确诊癫痫即予治疗 2、未按癫痫发作类型选择药物 3、在控制不良的发作中未能确保用最大耐受量 4、在未否定第一种药疗效前加用第二种药 null癫痫治疗的误区5、未能确诊癫痫综合征 6、采用过高剂量的抗癫痫药 7、抗癫痫新药应用不当 8、过早撤停抗癫痫药 9、未能取得病人和家属的合作 10、滥行外科治疗 null帕金森病null诊 断把握核心症状,明确是帕金森综合症 寻找病因,除外继发性帕金森综合症 与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相鉴别帕金森病核心症状和体征帕金森病核心症状和体征T —Tremor (震颤)静止性震颤 R —Rigidity (强直)齿轮样或铅管样强直 A —Akinesia(运动减少) P —Posture (姿势反射异常)null静止性震颤 ( static tremor ) 常为首发症状:60%~70% “搓丸样”(pill-rolling) 频率: 4-6 Hz/秒 特点:静止时出现,随意运动时减轻,精神紧张时加重,睡眠时消失。 不对称性: “N” 字形发展,下颌 、唇、舌及头部最后受累。 70岁以上发病者可不出现震颤。 部分患者可合并姿势性震颤。 肌强直 肌强直铅管样强直:肌强直表现屈肌与伸肌同时受累,被动运动关节阻力始终最高,似弯曲软铅管。 齿轮样强直:若伴震颤,检查感觉在均匀阻力有断续停顿,似转动齿轮,是肌强直与静止性震颤叠加所致。运动减少、缓慢运动减少、缓慢随意运动始动困难、动作缓慢和活动减少。 日常生活动作难以完成。 写字过小征:写字时颤动或越写越小 面具脸:面肌张力增高,表情呆板。 行走时缺乏上肢联带运动。 吞咽肌及构音肌强直致吞咽不利、流涎及语音低沉单调。其它症状其它症状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汗液、唾液及皮脂分泌过多 顽固性便泌 精神症状和智能障碍: 抑郁多见 认知下降,晚期痴呆 诊断诊断中年以后发病,单侧起病,逐渐进展。 有运动迟缓、肌强直、静止性震颤等临床表现。 服用左旋多巴类药物有较好疗效。 排除帕金森综合征。 头MRI正常,PET或SPECT有多巴代谢或多巴胺受体的相应改变。帕金森病的分类帕金森病的分类原发性 原发性帕金森病、少年性帕金森病 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 感染性、药物性、中毒性、血管性、外伤性、肿瘤性和其他继发病因 遗传变性性帕金森综合征 亨廷顿病、肝豆状核变性、橄榄桥小脑萎缩和脊髓小脑变性等 多系统变性 (帕金森叠加综合征)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Shy-Drager综合症、纹状体黑质变性、皮质基底节变性等 帕金森病的症状学分类帕金森病的症状学分类震颤型 震颤为主,肌强直/运动迟缓较轻 病程进展相对较慢 强直/少动型 肌强直/运动迟缓为主 震颤较轻或缺如 姿势不稳和步态困难型 年龄偏大 易并发认知功能障碍 病程进展相对较快 帕金森病UK脑库诊断帕金森病UK脑库诊断标准UK Parkinson’s Disease Society Brain Bank Clinical Diagnostic Criteria步骤I:帕金森病症状的诊断步骤I:帕金森病症状的诊断运动减少: 随意运动在始动时减慢, 疾病进展后,重复性运作的速度及幅度均低。 至少符合下述一项: A、肌肉强直 B、静止性震颤:4-6Hz C、直立不稳(非原发性视觉、前庭功能、脑功能及本体感受功能障碍造成)步骤II:帕金森病的排除标准步骤II:帕金森病的排除标准反复的脑卒中发作史,后逐步出现帕金森样症状 反复的脑损伤史 确切的脑炎病史 有眼球运动障碍 在症状出现时,应用精神抑制药物 1个以上的亲属患病 病情持续性缓解步骤II:帕金森病的排除标准(续)步骤II:帕金森病的排除标准(续)发病三年后,仍是严格的单侧受累 核上性麻痹 小脑征 早期即有严重的自主神经受累 早期即有严重痴呆,伴有记忆力、语言和行为障碍 锥体束征阳性 CT扫描可见颅内肿瘤或阻塞性脑积水 用大剂量左旋多巴治疗无效(除外吸收障碍) 接触过MPTP,一种阿片类镇痛剂的衍生物,对黑质细胞有特异性毒性 步骤III:帕金森病的支持性标准步骤III:帕金森病的支持性标准确诊为帕金森病需要至少符合下列3项以上: 单侧起病 静止性震颤 疾病逐渐进展 发病后多为持续性的不对称性受累 对左旋多巴的治疗反应不良(70-100%) 应用左旋多巴导致的严重异动症 左旋多巴的治疗效果持续5年以上(含5年) 临床病程10年以上(含10年)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1、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 1.1 药物性帕金森综合征: 临床表现难以区别 症状多为两侧对称 病史中有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史 可伴有异动症,但常先于一侧肢体出现 暂停抗精神病药物后,数周至六月症状消失利血平、神经安定剂、胃复安、氟桂利嗪等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1.2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由纹状体中微血管堵塞引起 临床上步态障碍明显、震颤较少见 常伴局灶神经系统体征(如锥体束征、假性球麻痹、情绪不稳、痴呆等) 起病突然,病程呈阶梯样进展或者进展不大。 左旋多巴制剂一般无效 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1.3 脑炎后帕金森综合征: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常见于40岁前人群 起病前有发热、嗜睡、眼肌麻痹或流感病史 震颤等症状的发展快于一般的帕金森病 常见动眼危象、流涎等 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 1.4 外伤性帕金森综合征:有无外伤等病史可加以鉴别 2002年冬奥会   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2、帕金森叠加综合征 较少或不出现震颤 步态异常出现较早 对左旋多巴治疗不敏感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2.1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临床多为动作减少,轴性、对称性帕金森综合征。 震颤:10-15% 早期出现平衡障碍,发病时或发病一年内出现向后倒 颈部强直并稍后仰、假性球麻痹、认知障碍 眼动慢、瞬目速度慢、向下凝视不能,垂直凝视麻痹是必有的特征。 L-dopa治疗反应差,但10%患者早期有效。 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2.2 Shy-Drager综合症(原发性体位性低血压) 帕金森症状 发病症状对称 5年内发展迅速 有体位性低血压 自主神经症状:大小便失禁、无汗、肢体远端小肌肉萎缩 小脑、锥体束症状 对L-dopa反应不佳 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2.3 纹状体黑质变性 临床表现与帕金森病难以鉴别 鉴别主要靠病理诊断 左旋多巴疗效差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2.4 皮质基底节变性 不对称(经典) 强直-运动不能,肌张力障碍、jerk粗大震颤、肌阵挛 肢体忽略、失用、皮层感觉障碍 认知障碍 上视麻痹 无明显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L-dopa无效 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2.5 弥漫性Lewy体病 痴呆发病在先(较重),或者在PD发病后一年内发生痴呆 早期出现幻觉(视)、妄想、谵妄 波动性认知障碍,觉醒和注意力变化 对称性帕金森征,多为动作减少,震颤轻,无异动症,无明显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3遗传变性性帕金森综合症 3.1橄榄桥小脑萎缩 除帕金森症状外,多同时有共济失调等小脑和脑桥症状 影像学检查多有特征性改变 血谷氨酸脱氢酶活性降低 3.2其他: 肝豆状核变性、亨廷顿病、苍白球黑质色素变性等,需详细询问家族史以鉴别。null治 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 苍白球或丘脑 底核毁损或切除术  脑深部电刺激  细胞移植术 康复治疗nullL-dopaAB药物治疗 A DA替代疗法 B Ach拮抗疗法 C 促进神经末梢释放DA D DA受体激动剂 E 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 F 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 DA替代疗法DA替代疗法 正常 原理: 恢复纹状体DA和Ach递质系统的平衡 多巴胺乙酰胆碱BA PDnullC受体激动剂: 非麦角类/ 麦角类DCOMT抑制剂 恩他卡朋(珂丹)COMT抑制剂 恩他卡朋(珂丹)FB型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BI)E药物治疗原则药物治疗原则1.掌握用药时机 2.细水长流、不求全效 3.“Low”和“Slow”原则 4.治疗个体化 老年人早期应用 年轻人推迟应用PD运动并发症PD运动并发症运动波动: 疗效减退( weaking off ) 剂末恶化( end of dose deterioration ) 开-关现象( on-off phenomenon ) 冻结现象( freezing phenomenon ) 运动障碍包括: 剂峰运动障碍( peak dose dyskinesia ) 双相运动障碍( biphasic dyskinesia ) 肌张力障碍( dystonia ) null神经感染与免疫疾病多发性硬化病毒性脑炎脊髓压迫症神内4病房重症肌无力null脊髓压迫症null诊断步骤明确是否存在脊髓压迫症 确定病变部位 确定脊髓压迫的程度 确定压迫性病变的性质 脊髓压迫症的证据明确是否存在脊髓压迫症脊髓压迫症的证据脊膜、神经根刺激表现 根痛症状 脊髓受累表现:症状轻重与代偿功能有关 二便障碍 运动障碍 感觉障碍 腰穿:奎肯试验不通畅 MRI 根痛特点根痛特点沿神经根分布区扩散,躯干呈带状分布,四肢呈线条状分布 性质为电灼、针刺、刀切或牵拉感 可有强迫体位、姿势性疼痛或咳嗽、喷嚏或用力大便等加重 初期阵发性,可有夜间痛或平卧痛,被迫坐睡 压迫速度压迫速度急性压迫损伤重,恢复差,并常有脊髓休克 慢性压迫,脊髓能充分发挥其代偿机能,脊髓损伤以单纯机械压迫为主,即使已表现为横贯性损害,解除压迫后仍有恢复的可能 病变部位病变部位颈、胸椎管径最小,症状出现早 腰段、马尾区间隙大,症状出现晚病变的性质、生长方式病变的性质、生长方式恶性肿瘤、炎性病变(脓肿)、浸润性生长、硬性压迫出现症状早而重脊髓组织对压迫的耐受力脊髓组织对压迫的耐受力灰质>白质 细纤维 (痛温觉)>粗纤维(锥体束;本体、触觉)脊髓压迫造成损害的病理生理脊髓压迫造成损害的病理生理脊髓变形:局部压迫造成脊髓变形、移位、软化、水肿等,损伤局限在受压节段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动脉受压引起脊髓缺血,静脉受压引起脊髓瘀血、水肿等,脊髓损害范围常超过压迫的节段 CSF循环梗阻:多见于髓外硬膜下肿瘤。上下压力不同,当突然用力(如咳嗽时疼痛加剧)或腰穿可造成症状恶化,称为脑脊液冲击征null确定病变部位高颈髓(颈1~4) 颈膨大(C5-T2) 胸髓(T3-T12) 腰膨大(L1-S2) 脊髓圆锥(骶3-5) 马尾神经根 脊髓压迫平面的定位脊髓压迫平面的定位临床表现 根痛 感觉过敏区 肌肉萎缩 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脊髓MRI 可准确确定病变位置及范围高颈髓(颈1~4)高颈髓(颈1~4)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 四肢呈上运动神经元瘫 括约肌障碍 颈3~5节段受损将出现膈肌瘫痪,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 颈膨大(C5-T2)颈膨大(C5-T2)双上肢呈周围性瘫痪,两下肢呈中枢性瘫痪 病灶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可有向肩及上肢放射的神经根痛 排尿障碍 C8-T1侧角细胞受损时产生Horner综合征 胸髓(T3-T12)胸髓(T3-T12)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 双下肢呈中枢性瘫痪(截瘫) 括约肌障碍 受损节段伴有束带感 腹壁反射异常 上(胸7~8) 中(胸9~10) 下(胸11~12) 腰膨大(L1-S2)腰膨大(L1-S2)双下肢周围性瘫痪 双下肢及会阴部各种感觉缺失 括约肌障碍 根痛 腰膨大上段受损时,神经根痛位于腹股沟区 下段受损时为坐骨神经痛 反射异常 腰2~4损害则膝反射消失 骶1~2损害则踝反射消失 脊髓圆锥(骶3-5)脊髓圆锥(骶3-5)无双下肢瘫痪,也无锥体束征 肛门周围和会阴部皮肤感觉缺失,呈鞍状分布 脊髓圆锥为括约肌功能的副交感中枢,圆锥病变可出现真性尿失禁 马尾神经根马尾神经根马尾和脊髓圆锥病变的临床表现相似,为单侧或不对称 根性疼痛和感觉障碍位于会阴部、股部 下肢可有周围性瘫 括约肌障碍常不明显 null确定脊髓压迫程度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d) 病变部位同侧以下音叉震动觉减退 病变部位同侧以下肢体瘫痪 病变部位对侧以下痛温觉减退 不完全性脊髓损害 横贯性脊髓损害null髓内、髓外病变鉴别nullnull确定压迫病变的性质外伤:脊柱骨折、血肿、椎间盘突出症等 肿瘤:神经鞘瘤、转移瘤等 感染:脊柱结核、硬膜外脓肿等 血管病:脊髓血管畸形等 其他: 压迫性病变的性质判断压迫性病变的性质判断肿瘤:多为髓内或髓外硬膜下压迫常见 椎间盘突出症:多为硬膜外压迫,常有外伤史 炎症: 发病急,伴有发热与其他炎症特征 血肿:常有外伤史.症状体征进展迅速 转移瘤:起病较快、根痛明显、脊柱骨质常有明显破坏谢谢!谢谢!null
/
本文档为【常见神经系统疾病诊治思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