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鼻腔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鼻腔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2011-11-15 4页 pdf 353KB 25阅读

用户头像

is_365931

暂无简介

举报
鼻腔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08年 10月第 3卷第 5期 Chin Med Biotechnol, October 2008, Vol. 3, No. 5 381 ·综述· 鼻腔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胡音,高永良 鼻腔给药系统是指在鼻腔给药后,经鼻黏膜吸收从而发 挥局部或全身治疗或预防作用的一类制剂。随着新辅料和新 技术的逐渐应用,鼻腔以其可避免胃肠道酶的破坏作用和肝 脏的首过效应,药物吸收迅速、起效快,易于被患者接受 和顺应...
鼻腔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08年 10月第 3卷第 5期 Chin Med Biotechnol, October 2008, Vol. 3, No. 5 381 ·综述· 鼻腔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胡音,高永良 鼻腔给药系统是指在鼻腔给药后,经鼻黏膜吸收从而发 挥局部或全身治疗或预防作用的一类制剂。随着新辅料和新 技术的逐渐应用,鼻腔以其可避免胃肠道酶的破坏作用和肝 脏的首过效应,药物吸收迅速、起效快,易于被患者接受 和顺应性好等特点,现已被看作是疫苗、激素、多肽等许 多药物的最佳给药途径。目前,已经有一些蛋白质、多肽 类药物的鼻腔给药产品上市,如瑞士 Novartis 公司的降 钙素(Calcitonin)、德国 Ferring 公司的去氨加压素 (Desmopressin)以及法国 Aventis 公司的布舍瑞林 (Buserelin)等,而近期一种采用鼻腔喷雾方式接种的流感 疫苗(FluMist)也获得了 FDA 的正式批准。本文就近几 年来鼻腔给药系统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1 给药剂型的发展 鼻腔内毛细血管丰富、蛋白酶含量相对较少,因此成为 亲水性大分子药物和蛋白质、多肽类药物比较理想的给药新 途径。近年来,一些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们在这方面已经开展 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对鼻腔给药新剂型的应用和发展起 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1 热敏凝胶 热敏凝胶可随温度变化而发生形变,低温时在水中即能 溶解,大分子链因水合而伸展,当升至一定的温度时,可因 急剧的脱水合作用而呈凝胶状,因此利用热敏凝胶可通过人 体体温的变化或在体外局部施加热场从而实现药物的可控 释放。 Wu 等[1]利用酸化壳聚糖和聚乙二醇的混合物制备了一 种新型热敏凝胶,该剂型能通过滴剂和喷雾剂进行鼻腔给 药,在温度低于 37 ℃ 时以液态形式存在,高于 37 ℃ 时 即能转化成凝胶,降低了鼻纤毛的清除率,使药物得以缓慢 释放,他们运用共聚焦激光扫描电镜测定荧光标记的胰岛素 在大鼠鼻腔内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在给药 4 ~ 5 h 后,血 糖浓度与初始血糖浓度相比降低了 40% ~ 50%,且无不良 反应。这些研究都证实了以热敏凝胶制备的新剂型能明显促 进亲水性大分子药物在鼻腔内的吸收。 1.2 微球 微球能通过调节和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从而实现药物 的长效释放,同时又能保护蛋白质或多肽类药物不被降解, 然而不同高分子材料制备的微球也有着不同的释放特性和 生物黏附性。 Wang 等[2]以荧光标记的胰岛素和葡聚糖作为模型药, 氨化凝胶微球为载体考察了多肽类药物经鼻腔给药的释放 速度,结果发现氨化凝胶微球中胰岛素的释放速度明显慢于 未经氨化凝胶处理的微球,二者 30 min 后的累积释放率分 别为 18.4% 和 32.4%,8 h 后分别为 56.9% 和 75.1%;但 是,2 种微球中葡聚糖的释放速度都较快,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这提示影响控释行为的因素可能与模型药和微球间的静 电作用有关,同时,与氨化凝胶微球混悬制剂相比,氨化凝 胶微球干粉制剂能显著增加胰岛素在鼻腔内的吸收,其作用 机制可能是:①微球的亲水凝胶性质能吸取鼻黏膜表面水 分,导致上皮细胞膜短暂性缺水,使细胞间隙增大,有利于 生物大分子的通过;②微球表面带有正电荷,能与带负电荷 的鼻黏膜结合从而促进药物吸收;③微球具有生物黏附性, 可延长药物在鼻黏膜表面的滞留时间;而混悬制剂为液体制 剂,大大削弱了微球的亲水凝胶性质,而且其流动性也缩短 了药物在鼻黏膜表面的滞留时间。 1.3 脂质体 脂质体具有类似生物膜的结构,具有细胞亲和性,适合 体内降解,无毒性和免疫原性,用于鼻腔给药能显著降低药 物对鼻纤毛的毒性作用,是一种良好的药物载体。 陈铭等[3]采用薄膜分散-超声挤压过膜法制备了鲑鱼降 钙素柔性脂质体,并以大鼠为实验动物,鲑鱼降钙素普通脂 质体、鲑鱼降钙素水溶液作为参比制剂,对三者经鼻腔给药 后的降血钙效应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水溶液组经鼻腔给药 8 h 后的降血钙效应仅为(2.3 ± 1.6)%,普通脂质体组为 (3.7 ± 1.7)%,而柔性脂质体组为(19.1 ± 4.1)%。此外, 据报道柔性脂质体也可以显著降低去氧胆酸钠的鼻纤毛毒 性[4]。因此,利用柔性脂质体优越的变形性能,可降低药物 透过鼻腔上皮黏膜进入血液循环时所遇到的阻力,有望提高 蛋白质、多肽类药物的鼻腔给药效率,降低药物和辅料对鼻 纤毛的损害。 由此可见,一些新剂型的应用确实解决了许多生物药物 的给药难题,动物实验也证实了它们都具有很好的疗效,但 是蛋白质、多肽类药物常常需要室温保存,温度过高有可能 导致其发生变性,从而降低或改变药效。因此,从长期用药 的角度出发,应尽量减少缓释制剂的给药次数,以减少鼻腔 的不适症状。 2 吸收促进剂的发展 鼻腔给药的生物利用度较差,利用吸收促进剂虽然能克 服这个缺点,但同时也会损伤鼻黏膜。理想的吸收促进剂应 作者单位:100850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通讯作者:高永良,Email:ylgao868@yahoo.com.cn 收稿日期:2008-05-20 729zhangjian 高亮 729zhangjian 高亮 729zhangjian 高亮 729zhangjian 高亮 729zhangjian 高亮 729zhangjian 高亮 382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08年 10月第 3卷第 5期 Chin Med Biotechnol, October 2008, Vol. 3, No. 5 具备对鼻黏膜和纤毛无毒、无刺激性、无异臭、不致变态反 应、作用强而持久、用量小等特点。瑞士 Nastech 公司专 门从事鼻腔给药技术的相关负责人认为,与辅料相关的问题 通常是不了解其作用机制使用所致[5]。 2.1 壳聚糖 壳聚糖具有生物黏附性,能与鼻黏膜上皮细胞长时间结 合,抵抗黏膜纤毛对药物的清除作用,保证药物的跨细胞膜 传递,并能暂时性打开上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促进离子 型药物的跨细胞传递[6-7]。 Gavini 等[8]选用甲氧氯普安作为模型药物,通过在体羊 鼻黏膜研究了 5-甲基吡咯林壳聚糖载药微球和普通壳聚糖 载药微球分别经鼻腔给药的生物黏附性和溶涨性能,同时还 通过离体羊鼻黏膜研究了模型药的控药行为,结果表明用喷 雾干燥法制备的 5-甲基吡咯林壳聚糖微球比普通壳聚糖微 球更适用于甲氧氯普安的鼻腔给药。 Charlton 等[9]将鼻腔给药后能在鼻腔中滞留的低甲基 化果胶 5 型和 12 型分别与具有生物黏附性及促吸收作用 的壳聚糖 G210 混合后,进行体外释放实验和细胞膜转运 实验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证实了壳聚糖可用于促进药物在 鼻腔内的递送。 2.2 溶黏蛋白剂 Matsuyama 等[10]采用鲑降钙素作为模型药,以大鼠和 犬为实验对象,考察了 N-乙酰-L-半胱氨酸在不同动物鼻腔 中对鲑降钙素粉末的促吸收作用,结果表明模型药在大鼠和 犬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 30.0% 和 24.9%,与舌下 给药相比,其吸收速率明显增快,且无任何免疫反应和组织 损伤,N-乙酰-L-半胱氨酸可能是通过降低鼻黏液稠度和提 高上皮细胞膜通透性从而促进药物的吸收,可广泛用于蛋白 质、多肽类药物的鼻腔给药。 从目前吸收促进剂的研究发展来看,药剂学家越来越倾 向于选择生物相容性好、生物可降解且降解产物能被人体吸 收的天然生物材料,例如壳聚糖就是利用从贝壳类动物中提 取的甲壳素加工而成,明胶则来源于动物的皮、骨、腱与韧 带中所含有的胶原。由此可见,天然吸收促进剂的应用,不 仅降低了吸收促进剂对人体的毒副作用,而且也可在某种程 度上对人体进行营养补充。 3 给药装置的发展 OptiNose 是挪威 Oslo 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给药装 置,它通过人体自身呼气进行鼻腔给药,由于人体呼气的同 时,口鼻处的软腭自主闭合,药粉在 2 个鼻孔之间可形成 双向递送,即气流从一侧鼻孔吸入,由另一侧鼻孔呼出[11]。 Djupesland 等[12]以 9 名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闪 烁显像法对该装置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手压喷 雾泵相比,此新型鼻腔给药装置能减少药物在鼻前区的沉 积,显著提高药物在重要吸收区的沉积,为慢性鼻充血和鼻 息肉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药物递送入脑治疗提供了 可能。 美国 Kurve 公司也设计了一种称为 ViaNase 的经鼻 药物输送装置,其由一个鼻腔雾化器和一个喷雾瓶组成,这 种采用控制颗粒分散方法的结构紧凑的电子喷雾技术比传 统喷雾瓶、吸入器、雾化器更舒适、更有效,其产生的微滴 也更均匀,该装置所产生的涡旋流可将药物从鼻黏膜输送到 鼻旁窦,增强药物的穿透性,吸收效果更好,疗效也更佳, 而在传统的药物输送过程中大部分药物被迅速吞入,药物在 鼻腔内的滞留时间短,不能完全发挥疗效;此外,这种技术 也能装载单位剂量安瓿的药盒,减少了防腐剂的应用及其所 带来的不良反应[13]。 4 鼻腔免疫及其佐剂的发展 鼻腔疫苗是近年来经鼻给药研究的一个新方向。传统的 免疫途径多为注射给药,患者的顺应性较差,可能会引起二 次感染,且不能有效诱导黏膜免疫应答;而鼻腔免疫方便安 全,免疫调节剂和疫苗传递系统等佐剂策略的应用使其能够 成功诱导较高水平的系统和黏膜免疫应答,保护机体不受细 菌和病毒等黏膜致病菌的侵袭,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非侵 入性疫苗黏膜免疫途径[14]。近来,美国国家过敏症及传染 病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成功研制出一种鼻喷式 SARS 新疫 苗,经实验证实其可以保护猴子免受 SARS 病毒的侵袭, 并且也可用于人类以抵抗 SARS 传播,只需单剂量给药便 可发挥预防 SARS 的功效[15]。 Khatri 等[16]以复凝聚法制备的壳聚糖纳米粒包载质粒 DNA 进行抗 HBV 核酶的实验研究,考察了纳米粒的大 小、形状、表面电荷、包载率和纳米粒保护质粒免受核酸酶 消化的能力及其转染能力,结果表明经鼻给药后,实验组小 鼠血清中抗 HBsAg 抗体水平低于裸露 DNA 和吸附氢氧 化铝的 HBsAg 所激发的抗体水平,但 2 周后的检测结果 显示,质粒 DNA 壳聚糖纳米粒免疫小鼠的免疫球蛋白水 平仍高于临床免疫保护水平。这表明作为鼻腔 DNA 疫苗 的载体和佐剂,以壳聚糖纳米粒包载药物进行接种可达到有 效的免疫保护作用。Munro 等[17]研究了破伤风类毒素经鼻 接种后的免疫应答反应,结果发现细胞坏死因子(CNF1) 能有效诱导黏膜产生专一、长效的抗破伤风类毒素免疫应 答,将免疫后小鼠给予致死剂量的破伤风类毒素进行攻击 后,小鼠体内仍能维持有效的免疫水平。这表明 r-鸟苷三 磷酰酶激活的 CNF1 是一种有效的鼻腔疫苗佐剂。 鼻腔疫苗产品的开发,将大大减轻婴幼儿疫苗接种时的 疼痛感并降低接种风险,同时也适合大规模流行性疾病爆发 时大范围人群的疫苗接种,起效迅速、能有效遏制病毒扩散。 5 鼻腔制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目前,含有 HBsAg 和 HBcAg 的鼻腔疫苗制剂已进行 了 I 期临床试验,以 0.9% 的生理盐水作为安慰剂,该试 验以年龄在 18 ~ 45 岁之间的 19 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 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给予每人 50 mg HBsAg 和 HBcAg 的混合疫苗制剂,结果表明对于健康人体,该鼻腔疫苗制剂 729zhangjian 高亮 729zhangjian 高亮 729zhangjian 高亮 729zhangjian 高亮 729zhangjian 高亮 729zhangjian 高亮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08年 10月第 3卷第 5期 Chin Med Biotechnol, October 2008, Vol. 3, No. 5 383 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其不良反应可自我控制且作用强度 轻缓,在 30 d 内免疫诱导抗原血清 100% 转化,90 d 后 仍能维持在 75% 左右[18]。 Corren 等[19]采用随机、多中心、平行双盲法比较了氮 卓斯汀鼻腔喷雾剂和西替立嗪片剂的疗效和耐受性,以流 涕、喷嚏、鼻痒和鼻充血作为评分指标,对 299 例季节性 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评分,其中 62.9% 为女性,69.6% 为 白人,结果显示氮卓斯汀鼻腔喷雾剂和西替立嗪片剂的鼻腔 症状评分分别提高了 29.3% 和 23.0%,氮卓斯汀鼻腔喷雾 剂的耐受性和疗效明显优于西替立嗪片剂(P = 0.015)。 Lumry 等[20]也对氮卓斯汀鼻腔喷雾剂常用量(每天 2 次、 每次 1 喷)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随机、双盲试验,他们 将 554 例患有中等或严重程度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 分成 2 组,分别给予氮卓斯汀鼻腔喷雾剂和鼻腔喷雾安慰 剂,结果表明氮卓斯汀组与安慰剂组的评分分数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有 8.3% 的患者(每次 1 喷)和 19.7% 的患 者(每次 2 喷)反应有苦味感,有 1 例患者(每次 1 喷) 和 11.5% 的患者(每次 2 喷)出现嗜睡症状,表明对于季 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氮卓斯汀鼻腔喷雾剂常用量的疗效和 耐受性较好。Gluck 等[21]以鼻腔功能和细胞学检查作为安全 评价指标,对聚维酮碘脂质体鼻腔喷雾剂的不同浓度和喷雾 次数进行 I 期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39 例健康志愿者中无 1 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无细胞和遗传毒性,黏膜形态、嗅 觉、纤毛性能均不具有临床相关性,未见鼻塞症状,健康人 体对于聚维酮碘脂质体鼻腔喷雾剂的耐受性较好。 现有鼻腔产品多用于鼻部疾病与急性病症的治疗,且大 部分研究都围绕人体鼻腔对药物耐受性的临床评价,而用于 治疗其他疾病的临床试验都处在未开发阶段,尤其是对于药 物穿透血-脑屏障的临床安全性评价。所以,下一步应更多 开展一些针对脑内激素水平变化、神经系统传导及免疫应答 反应的临床评价研究。 6 结语 随着新材料的应用和新剂型的开发,以及给药装置的不 断改进和促进吸收剂的开发研制,鼻腔给药系统将有望成为 一种更为方便、有效、快捷的蛋白质、多肽类药物给药途径, 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同时鼻嗅球神经通道也为药物打 开了穿透血-脑屏障的大门,使脑靶向给药真正成为可能。 另外,通过鼻腔进行全身或局部免疫也日益成为疫苗接种的 新趋势,一些公司也在不断改进鼻腔给药装置,使得给药剂 量更加准确,吸收效果更好,给药方式更符合人体生理特点, 而且其良好的密闭性也能充分防止微生物和细菌的进入,减 少了防腐剂的应用。 但鼻腔作为人体呼吸系统的第一道屏障,对于改变其上 皮黏膜细胞形态和结构、黏液 pH 值、纤毛摆动以及长期 用药对鼻腔功能的影响,特别是药物穿透血-脑屏障后可能 所导致的后果,并没有具体的安全性评价和指标,目前 的研究还只停留在鼻腔对药物制剂耐受程度的考察阶段,而 且鼻腔制剂生产工艺成本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关于鼻 腔给药系统的研究和生产都还有待完善和改进。虽然目前大 部分鼻腔制剂还仅仅集中在对过敏性鼻炎、偏头痛、癫痫等 局部和急性病症的治疗,但随着鼻腔给药系统的不断发展, 其必将在全身性疾病和脑部疾病治疗、鼻内疫苗接种、激素 替代或补充治疗,以及老人和儿童用药等方面发挥出巨大的 应用潜力。 参考文献 [1] Wu J, Wei W, Wang LY. A thermosensitive hydrogel based on quaternized chitosan and poly(ethylene glycol) for nasal drug delivery system. Biomaterials, 2007, 28(13):2220-2232. [2] Wang J, Tabata Y, Morimoto K. Aminated gelatin microspheres as a nasal delivery system for peptide drugs: evaluation of in vitro release and in vivo insulin absorption in rats. J Control Release, 2006, 113(1): 31-37. [3] Chen M, Deng Q, Li XR, et al. The hypocalcemia effect of salmon calcitonin ultra-flexible liposomes after intranasal administration in rats. Acta Pharm Sinica, 2007, 42(6):681-686. (in Chinese) 陈铭, 邓秋, 李馨儒, 等. 鲑鱼降钙素柔性脂质体大鼠鼻腔给药的 降血钙效应. 药学学报, 2007, 42(6):681-686. [4] Deng Q, Hu X, Yuan Q, et al. Flexible nano-liposomes on the evaluation of toxicity nasal cilia. Chin J Clin Med, 2003, 4(16):27-29. (in Chinese) 邓秋, 胡新, 袁泉, 等. 柔性纳米脂质体对鼻粘膜纤毛毒性的评价.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2003, 4(16):27-29. [5] Xu GY. Advanced on intranasal administration preparations. Shanghai Med Pharm J, 2003, 24(11):514-516. (in Chinese) 许关煜. 鼻腔给药制剂研究进展. 上海医药, 2003, 24(11):514-516. [6] Illum L. Nasal drug delivery--possibilities, problems and solutions. J Control Release, 2003, 87(1/3):187-198. [7] Iqbal M, Lin W, Jabbal Gill I , et al. Nasal delivery of chitosan-DNA plasmid expressing epitopes of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induces protective CTL responses in BALB/c mice. Vaccine, 2003, 21(13/14):1478-1485. [8] Gavini E, Rassu G, Muzzarelli C, et al. Spray-dried microspheres based on methylpyrrolidinone chitosan as new carrier for nasal administration of metoclopramide. Eur J Pharm Biopharm, 2008, 68(2):245-252. [9] Charlton ST, Davis SS, Illum L. Evaluation of bioadhesive polymers as delivery systems for nose to brain delivery: in vitro characterisation studies. J Control Release, 2007, 118(2):225-234. [10] Matsuyama T, Morita T, Horikiri Y, et al. Improved nasal absorption of salmon calcitonin by powdery formulation with N-acetyl-l-cysteine as a mucolytic agent. J Control Release, 2006, 115(2):183-188. [11] Djupesland PG. Breath-actuated bi-directional delivery sets the nasal market on a new course[EB/OL]. United Kingdom: ONdrugDelivery, 2005 [2008-09-16]. http://www.ondrugdelivery.com/publications/NAS AL%20FINAL%20Lo-res.pdf#page=20. [12] Djupesland PG, Skretting A, Winderen M, et al. Breath actuated device improves delivery to target sites beyond the nasal valve. Laryngoscope, 2006, 116(3):466-472. [13] Marc G. Nasal delivery system with controlled particle dispersion [EB/OL]. http://www.pharmaceutical-int.com/categories/nasal-delivery- systems/2007-10-19. [14] Gao XL, Jiang XG. 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f intranasai 729zhangjian 高亮 384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08年 10月第 3卷第 5期 Chin Med Biotechnol, October 2008, Vol. 3, No. 5 immunization. Chin Pharm J, 2004, 39(7):486-490. (in Chinese) 高小玲, 蒋兴国. 鼻腔免疫研究进展. 中国药学杂志, 2004, 39(7): 486-490. [15] Liu DW, Wang HZ. Nasal spray vaccine available for SARS. Shanxi Med J, 2005, 34(9):757. (in Chinese) 刘德文, 王惠珍. 鼻喷式 SARS 疫苗问世. 山西医药杂志, 2005, 34(9):757. [16] Khatri K, Goyal AK, Gupta PN, et al. Plasmid DNA loaded chitosan nanoparticles for nasal mucosal immunization against hepatitis B. Int J Pharm, 2008, 354(1/2):235-241. [17] Munro P, Flatau G, Lemichez E. Intranasal immunization with tetanus toxoid and CNF1 as a new mucosal adjuvant protects BALB/c mice against lethal challenge. Vaccine, 2007, 25(52):8702-8706. [18] Betancourt AA, Delgado CA, Estévez ZC, et al. Phase I clinical trial in healthy adults of a nasal vaccine candidate containing recombinant hepatitis B surface and core antigens. Int J Infect Dis, 2007, 11(5): 394-401. [19] Corren J, Storms W, Bernstein J, et al. Effectiveness of azelastine nasal spray compared with oral cetirizine in patients with seasonal allergic rhinitis. Clin Ther, 2005, 27(5):543-553. [20] Lumry W, Prenner B, Corren J,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zelastine nasal spray at a dose of 1 spray per nostril twice daily. 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 2007, 99(3):267-272. [21] Gluck U, Martin U, Bosse B, et al. A clinical study on the tolerability of a liposomal povidone-iodine nasal spray: implication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RL J Otorhinolaryngol Relat Spec, 2007, 69(2):92-99. ·信息站点· 中国首个基因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上市 在“十五”、“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 计划)连续支持下,经过 8 年努力,2008 年 7 月,中国第 1 个基因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泰欣生(尼妥珠单抗),获得国家药监局的新药证书、生产批文和 GMP认证,近日 成功上市。 泰欣生由中国和古巴合资合作兴建的百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研制,是中古两国在生物医药领域长期合作的一项重大成 果。泰欣生是针对肿瘤组织过度表达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单克隆抗体药物,能够特异性针对肿瘤细胞进行靶向治疗,具 有靶向性强、特异性高和毒副作用低等特点,并能增强放、化疗的治疗效果。泰欣生人源化程度达 95%,达到国际同类产 品领先水平,该药在满足中国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已经开始批量出口。 此前,基因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的技术和工艺主要被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掌握,尤其是抗体人源化技术和哺乳动 物细胞规模化培养技术,一直处于高度保密和技术封锁状态。泰欣生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大规模哺乳动物细胞培养 药物生产领域拥有了自主工业技术产权,大大提升了中国生物医药的产业化水平。 43 届新特药会追踪:国家加大医药创新的投入力度 今年 9 月 4 — 5 日,由科技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等 11 部委联合举办的“全国健康科 技高层论坛”在烟台召开,大会以“发展医药科技、促进人民健康”为宗旨,邀请了政要、院士以及国内外知名科学家、 学者和企业高层人士共约 200 余人,就诸多相关话题做精彩报告和发言。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等参加了 大会。 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投入将大幅提高。科技部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中 涉及健康科技的经费已经超过 30 亿元,而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中,涉及生命科学方面的投入占计 划总经费的 30%。随着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与“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两个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在 “十一五”后的 3 年内,科技部将进一步加大对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使“十一五”期间医药领域总经费有大 幅提高。
/
本文档为【鼻腔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