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张口闭嘴的学问

2011-11-15 47页 doc 701KB 58阅读

用户头像

is_288954

暂无简介

举报
张口闭嘴的学问 张口闭嘴的学问 前言 能言善道是人立足于世取之不尽的财富。当今社会缺少了这项本事是万万不行的。但是,口才绝不只是耍耍嘴皮子,它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的体现,它融合了一个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等等。它反映了一个人做人的境界、处世的功夫以及洞察世事的眼光。 做人不但要有好口才,而且必须知道如何正确运用自己的口才。话说得好,小则可以让人欢乐,大则可以办成大事;话说得不好,小则可以招怨,大则可以丧身。如果只知道“逞口舌之利”,整天与人争辩,甚至不分场合和对象,那么,即使你能在辩论中占上风,最后也必将招致...
张口闭嘴的学问
张口闭嘴的学问 前言 能言善道是人立足于世取之不尽的财富。当今社会缺少了这项本事是万万不行的。但是,口才绝不只是耍耍嘴皮子,它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的体现,它融合了一个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等等。它反映了一个人做人的境界、处世的功夫以及洞察世事的眼光。 做人不但要有好口才,而且必须知道如何正确运用自己的口才。话说得好,小则可以让人欢乐,大则可以办成大事;话说得不好,小则可以招怨,大则可以丧身。如果只知道“逞口舌之利”,整天与人争辩,甚至不分场合和对象,那么,即使你能在辩论中占上风,最后也必将招致恶果。真正的刀剑是有形的,每招每式都有化解之计,语言的刀剑却是无形的,如风一般无孔不入,因而杀伤力和穿透力比刀剑更强。 说话要谨言,做事要慎行。会说的,有锋芒毕露的时候,也有言过其实之嫌;话说多了,给人夸夸其谈、油嘴滑舌之感;说过分了还导致言多必有失,祸从口出。因此,多说无益,嘴只是一个扬声器而已,平时一定要注意监督、控制好调频旋钮和音控开关,否则会给自己带来许多麻烦。讲话不要只顾自己一时痛快就信口开河,以为人家给你笑脸就是欣赏你,没完没了的把掏心窝子的话都讲出来,结果让人家彻底摸清了家底。如果你不慎误入歧途,落入了耍嘴皮子、信口雌黄的邪门歪道,不仅不能使事业成功,反而会失去朋友甚至整个社会的信任。社会有多复杂,人心就有多复杂。能说会道十分重要,但又必须足够谨慎。 本即从说话处世的各个角度入手,向读者朋友们具体而全面地介绍了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应对职场中的复杂人际关系问题;如何在各种场合查言观色,谨言慎行。希望对读者朋友们的工作与生活能够有所帮助。 第一章低调做人:张口闭嘴有学问 言语是人们性格品质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一个说话极随便的人,会给人一种没有责任心的印象。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多言不如多知。即使千言万语,也不及一件事实留下的印象那么深刻。多言是虚浮的象征,因为口头慷慨的人,行动一定吝啬。有道德的人,绝不泛言;有信义者,必不多言;有才谋者,不必多言。多言取厌,虚言取薄,轻言取侮。保持适当的缄默,你定会获得人们的尊敬。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一个懂得语言艺术的人,一定是一个懂得如何做人的人。 在各种场合,能言善道是人们获得成功的一件强有力的武器。但是,成功的人,并非都是因为能言善道。正如俗语所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样,很多人的失败,往往就是因为不能控制自己的嘴巴。事实上,上天赐给你说话的能力,但又没教你说话的技巧。能力虽然是上天赋予的,但技巧要靠后天的努力才可得到。 话说得太多意味着什么?一是思路不清;二是信心不足。一个思路不清晰的人,很难让人信任。连自己的事情都搞不明白,如何帮助人家去做好事情。如果思路是清晰的,但话太多,表明这个人信心不足,信心不足的原因只有一个,即他所说的不像他所描述的那样好,但他又想尽力让人相信他说的话。 在陌生人面前,或者有智者在座时,如果话说多了,便是不打自招地暴露了自己的弱点,也失去了一个获得智慧和经验的机会。话要说得少而且说得好。因此,在我们的人生中,有两种训练是不可少的,那就是沉默与优美而文雅的谈吐。如果我们没有机智的谈吐,又不会适时沉默,是很不幸的。我们常因说错话而后悔,所以,当你对某事无深刻了解的时候,最好还是保持沉默! 善于言谈不容易,然而语言又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因此,要能达到双方沟通的效果,说话就必须有要领,否则就会有“做人难,难做人”之苦。那么,要如何说话呢? (1)言必契理。有的人见到老农,就说如何种植稻谷蔬菜;见到商人,就说出一套生意经;见到工人,就说各种工艺技巧。这表示其说话能契合各种时机,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要言论合理,也就是契合道理。 (2)言可承领。如何让别人接受我们的言论呢?对人要多说好话,不要吝于赞美是很重要的。此外,即使说好话也要能适时适地,简洁透彻明了,让人心生欢喜,从而接受我们的美言。否则,有好话不能使人领受,岂不可惜! (3)言则守信。言而无信,如何立身?所以,说话要有信用。当然要让人相信我们的言说,人格必为人所肯定。 (4)言无可讥。我们所说的话要圆融,令人无懈可击。要慎言,不可一知半解就随意发言,让人有讥讽的口实。什么话可以让大家接受、欢喜而不讥讽呢?那些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的言论,才能不为人所讥讽。 另外,如果你能把握好心态,掌握以下说话技巧,就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了。 急事,慢慢地说;大事,清楚地说;小事,幽默地说;没把握的事,谨慎地说;没见证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伤害人的事,不能说;讨厌的事,对事不对人地说;开心的事,看场合说;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别人的事,小心地说;自己的事,听听自己的心怎么说;现在的事,做了再说;未来的事,未来再说。 切记: (1)观点可以重复三次,但要变换形式说出来; (2)在倾听后提出解决,不在细枝末节上浪费时间; (3)说出要说的话,不应该说的话一定不能说。 人微言轻就要少开口 “人微言轻”的意思是:地位低的人所说的话没有分量。 所谓“没有分量”不是指所说的话没有见地、没有价值,而是没有人重视,甚至没有讲话的机会! 首先要说明所谓“人微”,即地位低的人。 怎样才是地位高、地位低? 地位高低没有标准,它完全是相对的,也就是说,当同一场合的人中,别人的职位比你高,资历比你深,专业素养比你深厚,那么你就是“人微”了。但若换另一个场合,其他人都不如你,或至少和你差不多,那你的身份就不一样了! 那么,为何“人微”就会“言轻”? 其实并不是人微就会言轻,而是因为以下的原因: (1)人们总是喜欢倚老卖老。认为自己经验丰富,因此自己的看法才对;你若经验浅陋,再好的看法也会被反驳。 (2)崇拜或迷信权威。权威不一定正确,但人们却又需要权威,因为权威可以让大家有安全感、有所依循,你若不是权威人士,所说的话当然就没有分量了! (3)面子问题。如果你的身份和他们相差悬殊,他们会让你感到有你在现场令他们觉得没面子,你若还说话,他们不是更没面子吗?所以他们根本不会重视你的话。 (4)自私的需要。在某些场合,有些人就算意见相左,但基本上仍是利益共同体,他们怎么可能因为你这地位低的人的 一两句话就影响他们? (5)观念刻板。认为地位低的人言之无物,所以没人听。 既然人微言轻,那就少开口!因为你没有机会开口,就算开了口,也不会被人重视,甚至还有被嫌恶的可能!比较好的方法是先以沉默的方式取得别人对你存在的认可,并慢慢地赋予你说话的权利。如果你的话有价值,自然就会产生力量,最忌讳的是不甘寂寞,企图以言语吸引别人的注意,以确立自己的地位。如果这么做,将会被驱离那个圈子,如果又言之无物,那么一次就够了,你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 如果你非说不可,姿态要很低,以免引起反感。如果你的话很有价值,有可能引起反响,但更有可能当场就受到驳斥,或在事后受到压制,哪怕你说的是真理! 不过也有一些人虽然人微,却不断要求言论权。这需要相当的勇气与毅力,至于他的声音有没有人听到,听到后受不受重视,那就不一定了! 有了美事不要四处张扬 聪明的人会将自己的得意事放在心里,而不是放在嘴上,更不会把它当做炫耀的资本。 当你和朋友交谈时,最好多谈一些他关心和得意的事,这样可以赢得对方的好感和认同,从而加深你们之间的感情。 有一个人在刚调到市人事局的那段日子里,在同事中几乎连一个朋友也没有,他自己也搞不清是什么原因。 原来,当时他认为自己正春风得意,对自己的机遇和才能很满意,几乎每天都使劲向同事们炫耀他在工作中的成绩,炫耀每天有多少人请他帮忙,某人昨天又硬是给他送了礼等“得意事”。同事们听了之后不仅没有人分享他的“得意”,而且还极不高兴。 后来,还是被他当了多年领导的老父亲一语点破,他才意识到自己的症结到底在哪里。以后,每当他与同事闲聊的时候,总是让对方把自己的得意之处炫耀出来,并与其分享,久而久之,他的同事们都成了他的好朋友。 生活中,与人相处,一定要谨记——不要在失意者面前谈论你的得意。 诚然,人在得意之时难免有张扬的欲望,但是在谈论你的得意时,要注意场合和对象。你可以在公开场合谈,也可以对你的员工谈,享受他们投给你的钦羡目光,也可以对你的家人谈,让他们以你为荣,但就是不能对失意的人谈。因为失意的人最脆弱,也最敏感,你的谈论在他听来都充满了对他的讽刺与嘲讽。当然有些人不在乎,你说你的,他听他的,但这么豪放的人不太多。因此,你所谈论的得意之事,对大部分失意的人是一种伤害,这种滋味也只有尝过的人才知道。 一般来说,失意的人较少有攻击性,郁郁寡欢是他们最普遍的心态,但别以为他们只是如此。当听了你的得意之事后,他们普遍会有一种心理——怀恨。这是一种转移到心底深处的对不满的反击,当你说得唾沫横飞时,却不知这已在失意者心中埋下了一颗炸弹。 失意者对你的怀恨不会立即显现出来,因为他无力显现,但他会通过各种方式来泄恨,例如说你坏话、扯你后腿、故意与你为敌,主要目的则是——看你得意到几时,而最明显的则是疏远你,避免和你碰面,以免再见到你,于是你不知不觉就失去了一个朋友。 随意自夸是不善做人者的通病,只有改变这一点,才有可能真正被人接纳,找到成事的“切入点”。 直言直语,伤人又伤己 何某是一公司的职员,他的好心地被其他职员所认可,可是一直升不了职。和他同年龄、同时进公司的同事,不是外调独当一面,就是成了他的顶头上司。另外,别人虽然都称赞他“好”,但他的朋友并不多,不但下了班没有“应酬”,在公司里也常独来独往。好像不大受欢迎的样子…… 其实何某能力并不差,也有相当好的观察、分析能力。问题是,他说话太直了,总是直言直语,不加修饰,于是直接、间接地影响了他的人际关系。 其实“直言直语”是人性中一种很可爱、很值得大家珍惜的特质,因为也唯有这种直言直语的人,才能让是非得以分明,让正义邪恶得以分明,让美和丑得以分明,让人的优缺点得以分明。但是在人性丛林里,“直言直语”却是有这种性格的人的致命伤,理由如下: 喜欢“直言直语”的人,常常只看到现象或问题,也常常只考虑到自己的“不吐不快”,而不去考虑旁人的立场、观点、性格。他的话有可能是一派胡言,但也有可能鞭辟入里。当听到一派胡言的“直言直语”后,即便对方明知所指,却又不好发作,只好闷在心里;而鞭辟入里的直言直语则因为直指核心,让当事人不得不激活自卫系统,若其招架不住,恐怕就要怀恨在心了。所以,直言直语不论是对人或对事,都会让人受不了,于是人际关系就出现了阻碍。别人宁可离你远远的,免得一不小心就要承受你的直言直语;不能离你远远的人,那就想办法把你赶得远远的,眼不见为净,耳不听为静。 喜欢直言直语的人一般都具有“正义倾向”的性格,言语的爆发力及杀伤力也很强,所以有时候这种人也会变成别人利用的对象,鼓动你去揭发某事的不法,去攻击某人的不公。不管成效如何,这种人总要成为牺牲品:成效好,鼓动你的人坐享战果,你分享不到多少;成效不好,你必成为别人的眼中钉,是排名第一的报复对象。 所以,在人性丛林里,直言直语是一把伤人又伤己的双面利刃,而不是披荆斩棘的“开山刀”,有这种直言直语个性的人应深思,并且建立几个观念: (1)对人方面,少直言指陈他人处事的不当,或纠正他人性格上的弱点。这不是“爱之深,责之切”,而是和他过不去;而且,你的直言直语也不会产生多少效用,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心堡垒,“自我”便缩藏在里面,你的直言直语恰好把他的堡垒攻破,还把他从堡垒里揪出来,他当然不会高兴!因此,能不讲就不要讲,要讲就迂回地讲,点到为止地讲,他如果不听,那是他的事! (2)对事方面,少去批评其中的不当。事是人计划的,人做的,因此批评事也就批评了“人”,所谓“对事不对人”,这只是“障眼法”。除非你力量大、地位够,否则直言直语只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如果能改变现实,则遭麻烦倒还值得;如果不能,还是少说为佳吧! 说人家闲话也要有技巧 常常听到有些人说:“我不说这件事会憋死!” 事实上,人性皆如此,说闲话还真是大家茶余饭后的“消遣”。其实不管你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或多或少都喜欢讲讲别人的闲话。 可是,我们一定要注意,说闲话,也有技巧,不可以随便乱说。年轻小伙子如果随便说溜嘴,倒是无伤大雅,但是如果上了年纪以后,还是只会说别人的琐碎之事,就会引起别人的讪笑。 一般来说,乱说闲话会产生一些不好的后果。然而批评家就善于运用说闲话的技巧,适时补救自己说出闲话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如果你非要说别人闲话,你可以参考以下五个原则: (1)要小心使用措辞,别说得太过分。 (2)不要提到有关金钱方面的事。 (3)不要提到对方的生理缺陷。 (4)不要把对方的私生活全盘托出。 (5)就事论事,针对独立事件批评即可。 你也要特别小心,你说出来的闲话会传到对方的耳朵里,所以你一定要对你自己所说的话负责。 大家都知道,闲话经过大家一传十、十传百,到最后可能越变越夸张,距离事实越来越远。甚至有时候,在事实被过分扭曲之后,再传到对方的耳朵里,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所以在说闲话的时候一定要深思,参考前面所提的五项原则,对容易被别人渲染的部分做到绝口不提,这样就可以避免一些不良的后果了。 有些人总喜欢提醒别人:“我告诉你一件事,不过你千万不要再告诉别人喔!”其实这样反而会造成逆反效果。因为这样会让听到这话的人心里累积太多别人的秘密,时间一长,就会产生想要把它们说出来的欲望。 所以你在说别人闲话的时候,最好是轻描淡写地说出来。 另外,还要特别注意是谁在听闲话,如果听的人非常用心,而且想要把它记住,那么,这种人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他一定有什么特别的企图,要用你所说的闲话制造一些问题。 这种人你就要离他远一点,最好别和他说闲话,否则倒霉的就是你啦! 宁可踩滑步,不要说溜嘴 人与人的关系,一旦变得亲密就容易不拘小节,甚至会逾越界线。界线一旦逾越了,必会危及彼此的交情。 阿拉伯有句谚语说:“脚步踩滑总比说溜了嘴安全。”不论多么亲密的朋友,还是必须有所节制,才不致坏了交情。 人是感情的动物,每天的心理状态都不会相同。不但如此,每天受到天气、季节变化的影响所产生的情绪也各不相同,所以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是随时在变化的。 简单地说,一个人的反应会因为纷扰的心情而有所不同。如果你以为对方和自己的关系非比寻常,不会和自己计较或是以为对方能够了解自己的心意而未加注意,反而,很可能在不经意的情况下使对方受到伤害。 与人诚心交往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但却不是把心中所有的事都和盘托出,而是要一步一步慢慢地进入状态。 不论多么亲密的朋友,交谈的措辞都不可疏忽,因为谨慎言辞就是一种礼仪的表现方式。人的内心深处绝对还是有与他人“不同”的地方,然而,不论是哪个时代,都会有人大叹“礼仪沦丧”。 现今还遵守着传统礼仪的人,的确是越来越少了,但这儿所指的礼仪不是那些繁文缛节的形式,而是你是否真正地了解到了礼仪的本质。 礼仪并没有特定的界限,但在和朋友长期交往之中,随时注意恪守礼仪与自我节制却是很重要的。一旦逾越了礼仪或失去节制,很容易会失去许多朋友。 说话要留有余地 一家报社的记者受领导之命准备去完成一项有难度的采访任务,当领导问他有没有问题时,他拍着胸脯回答说:“没问题,包您满意!”过了三天,他没有任何动静。领导后来问他进度如何,他才老实说:“不如想象的那么简单!”当时,领导虽然没说什么,但对他前几天拍着胸脯的回答已有些反感。 某人和同事有些不愉快,他向他同事说:“从今天起,我们断绝所有关系,彼此毫无瓜葛……”此话说完还不到两个月,他的同事成为他的上司,此人因讲了过头的话,只好辞职了。 这都是把话说得太满而给自己造成窘境的例子。把话说得太满就像将杯子里倒满了水,再也滴不进一滴水,再滴水就溢出来了;也像把气球充足了气,再也灌不进一丝丝空气,再灌就要爆炸了。当然,也有人把话说得很满,而且也做得到。不过凡事总有意外,而这些意外并不是人能预料的,话不要说得太满,就是为了容纳这个“意外”!杯子里留有空间就不会使杯中物因加进其他液体而溢出来,气球留有空间便不会因再充一些空气而爆炸,人说话留有空间,便不会因为“意外”出现而下不了台。所以很多政府官员在面对记者的询问或议员的质询时,都偏爱用这些字眼,诸如可能、尽量、或许、研究、考虑、评估、征询各方意见……这些都不是肯定的字眼,他们之所以如此,就是为了留一点空间好容纳“意外”。那么我们平时说话时应注意哪些方面呢? 做事时,你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对别人的请求可以答应,但不要“保证”,应代以“我尽量,我试试看”的字眼。 (2)上级交代办的事当然接受,但不要说“保证没问题”,应代以“应该没问题,我全力以赴”之类的字眼。 这是为了万一自己做不到,也好给自己留条后路,而这样说事实上也无损你的诚意,反而更显出你的审慎,别人会因此更信赖你!事没做好,也不会责怪你! 做人方面,你应注意: (1)与人交恶,不要口出恶言,更不要说出“誓不两立”之类的话。不管谁对谁错,最好出言谨慎,以便他日还有携手合作的机会。 (2)对人不要过早下评断,像“这个人完蛋了”,“这个人一辈子没出息”之类的话最好不要说。人的一辈子很长,变化很多,也不要一下子评断“这个人前途无量”或“这个人能力高强”。总之,应多用“是……不过……如果”之类的话语。 当然,人性丛林中的状况并不仅这几种。固然把话说满有时也有实际上的需要,但除非必须如此,否则还是保留一点空间为好,既不得罪人,也不会把自己陷入困境。 赞美之辞要适度 夸奖恭维别人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必须要把握一个度。因为高帽子尽管好,可尺寸也得合乎规格才行,给别人戴过重的高帽是不明智的。赞扬招致荣誉感,荣誉感产生满足感,但当被夸奖被恭维的人发现你言过其实时,他会感到自己受到了愚弄和讽刺。 过分而粗浅的溢美之词,会毁坏你的名声和品味。不论用传统交际的眼光看,还是用现代交际的眼光看,过分的夸奖都有阿谀谄媚之嫌。 在现实交往中,大凡向别人献媚的人,总是抱着一定的投机心理,他们自信不足而自卑有余,无法通过名正言顺的方式博取对方的赏识,表现自己的能力,达到自己的目标,只好采取一种不花力气的途径——夸奖别人,恭维别人。那么,怎样才算夸奖适中呢? (1)夸奖的话要坦诚得体,必须说中对方的长处。人总是喜欢奉承的,即使明知对方讲的是奉承话,心中还是免不了会沾沾自喜,这是人性中固有的弱点。换句话说,一个人受到别人的夸奖,绝不会觉得厌恶,除非对方说得太离谱了,说得太多了。 夸奖别人的首要条件,是要有一份诚挚的心意及认真的态度。言词会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因而轻率的说话态度,很容易被对方识破,继而使对方产生不快的感觉。 (2)不要像一个暴发户花钱似的,大手大脚地把高帽子到处送。对于不了解的人,最好先不要深谈,也不要随便奉承,要等你找出他喜欢的是哪一种赞扬与夸奖,才可以进一步交谈。最重要的是,切不要随便恭维别人,因为世上还有些人不吃这一套。 高帽子就是夸奖过分的产品,说白了就是美丽的谎言,首先要让人乐于相信和接受,不能像把傻孩子说成天才一样离谱;其次夸奖别人要言词美丽高雅,不能俗不可耐、低三下四,糟蹋自己;再者,夸奖的话不可一日说多遍,忍不住想夸人家,也要想法子在语言上和形式上有所突然,不能说相同的或毫无特点的话。这样,既达到了夸奖与恭维的目的,又没让被夸奖与恭维的人感到在给他戴高帽或者设置陷阱,你就是个善于夸奖的人了。 遇到敏感话题绕开走 并不是所有的话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适合拿来公开谈论,因此,要想在社交场合中建立起良好的口碑,赢得好人缘,你必须知道下面几个谈话的禁忌,从而在谈话中避开这些暗礁: (1)别把自己的隐私拿出来大谈特谈。虽然说在与人交往时,适当的自我暴露可以拉近与对方的距离,但你的话题一直围绕着自己的隐私,就会引起对方反感,觉得你是一个没有分寸的人。 (2)不要询问别人的隐私。要记住:“男不问收入,女不问年龄”是交往过程中要注意的。 (3)不要提别人的伤心事。不要和对方提起他所受的伤害,例如,他离婚了或是家人去世等。若是对方主动提起,则需表现出同情并听他诉说,但请不要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追问不休。 (4)别总盯着别人的健康状况。有严重疾病(如癌症、肝炎等)的人,通常不希望自己成为谈话的焦点。不要做个大嘴巴,一看到大病初愈的人回来工作就大声昭告天下:“老李,你的肝病治好了?”这样你会成为对方最想“痛揍”的人。 (5)如果不是幽默,请终止。幽默是我们所提倡的,可不是每个人都会幽默。如果你的幽默言语经常让别人捧腹开怀,那么请继续,可如果你的幽默会让别人铁青着脸离开,那么,最好打住。 (6)让争议性的话题消失。除非你很清楚对方立场,否则应避免谈到具有争论性的敏感话题,如宗教、政治、党派等话题会引起双方对立僵持的情况。 (7)不要随便评价别人。如果你实在忍不住要谈论谣言,去找你最贴心的朋友,不要向一个陌生人谈论他完全不感兴趣的话题。爱传播谣言的人往往以为每个人都和他一样喜欢评论别人。 第二章 言多必失:想干大事,少说为妙 有些时候,我们少说一些话会大有益处。有人说:“历史是胜利者写的。”这句话当然不全对,但有一点是值得思考的:胜利者的发言权毕竟有分量,有权威。若是并未取得真实的胜利,最有价值的行为和语言往往是自省、反思,讲述自己的失误。唯此,一切失误都可能转化为成功。 严肃的沉默是力量的积蓄,是信心的强化,是成功的征兆。 谨慎施展超人口才 马西尔斯是古罗马时代的英雄,人们封他为“战神”。公元前5世纪,他屡次使罗马城免遭屠戮。他经常在外作战,所以罗马人都不认识他,这使得他成为谜一般的人物。 公元前454年,马西尔斯打算角逐最高层的执政官,从而进入政界。按照规定,所有的候选人都必须在选举初期发表公开演说。马西尔斯什么也没说,只是脱下衣服。人们被他身上的累累伤痕感动得泪如雨下,几乎每个人都认定他会当选。 然而,在投票的前一天,马西尔斯在公众场合又作了一次演讲,但他只与那些陪同他来的富有市民交谈,而且一味地吹嘘自己的战绩,人们终于认清了他的本来面目,所谓的英雄只不过是个吹牛大王而已。于是,人们决定第二天不投他的票了。 几乎所有年长的人都不会急于去表现自己的口才,只是一些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还在试图通过施展口才来获得别人对自己的好感乃至崇拜。 人生的第一轮竞争是在学校进行的,谁能表现出自己具有比别人更大的发展前景,谁就是英雄。口才代表着一个人的交际本领,是未来发展中重要的一种能力,因此,谁在学校里能表演天才的说话技巧,谁就是其中的强者。 进入社会后,人生的第二轮竞争开始了。把知识的作用发挥出来,转变成为产值是他这一时期的所有的任务。在这场竞争里,判断强弱胜负的唯一准则,就是他所创造的产值。在这样的背景下,少说话多办事,是最好的处事方法。 也许你还想着能给别人留下一个深刻的“演说家”的形象,但事实上,你的老板、你的同事对于你的口才都不会持肯定态度,他们只会认为你这人喜爱夸夸其谈,喋喋不休,是没有实际操作本领的表现。 事实上,几乎所有人在学到卓越的操作本领的过程中,都会放下口才之学,潜心研究业务,思维变得理性了,说话也就越来越简明扼要。若在成长过程里试图以口才替代实干获得成功的话,那他会丧失许多机会,结果是不会太过完美的。 多嘴容易暴露心迹 多嘴多舌是个坏习惯,很讨人嫌,不知道你意识到了没有。可有人偏偏就爱多嘴多舌,脑蠢嘴快地把自己摆到他人面前。这样多嘴,有时与我们的身份不符,有时与环境不符,有时也会泄露了重要的机密。这样不仅让当事人和旁观者生厌,而且还有很多潜在的危害。我们以美国电影《教父》中的情节为例,告诉你多嘴多舌的坏处。 意大利毒枭索罗佐想在纽约经营毒品,他希望找到一个有背景的合作者,以便有个保护伞。索罗佐看中了经营赌博业的唐·科利奥尼家族,因为唐·科利奥尼在政府里有很过硬的关系。索罗佐找上门去,游说教父唐·科利奥尼。教父很清楚索罗佐的名声,知道他心狠手辣。为了让家族成员多见些世面,唐·科利奥尼让家族事务的主要成员参与旁听,杉尼也在其中。索罗佐单刀直入,陈述毒品的暴利,希望与唐·科利奥尼家族合作。索罗佐长篇大论,教父只是很礼貌地倾听着,不发表任何意见,甚至连索罗佐这样闯过大江大海的人,也不知道教父是怎样的。索罗佐终于耐不住了,喊出愿以五五对开的比例让利于科利奥尼家族。这让在场的很多人动心了,因为这的确是一个让人不能回绝的开价。而且索罗佐说出另一黑社会家族塔塔格利亚家族愿为科利奥尼家族的投资担保。教父的儿子杉尼嘴快,脱口而出:“此话当真?”教父很严厉地阻止了杉尼,并很礼貌地表示索罗佐可以走了。 杉尼因被其父严厉地阻止,心里憋着火,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其实,杉尼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他的那句“此话当真”,暴露了他的心迹,这使索罗佐下了一个判断:如果真让利给杉尼,他便有可能成为唐·科利奥尼家族中的愿意合作者。而时下是教父说了算,如果将教父干掉,杉尼便会成为科利奥尼家族中的新教父。那么索罗佐的毒品生意,就可以在纽约经营了。这个判断促使索罗佐决定,枪杀教父唐·科利奥尼。他认为虽然这会与科利奥尼家族结仇,但杉尼最终会在商业利益面前让步,他们在共同的商业利润面前会超越亲情而联合起来。索罗佐便开始了策划和行动。他绑架了教父的军师汤姆·哈根,杀了教父最得力,也最歹毒的杀手卢卡,然后在大街上枪杀教父。可是教父命大,挺过了这场劫难。经过了一番极大的努力,唐·科利奥尼家族才又重新赢得了在纽约黑社会中的地位。 这一切变故,皆因杉尼没有城府,坦露心迹所至。如果杉尼没有暴露他的心迹,索罗佐也就不会做出那样的判断,以至铤而走险了。也许在唐·科利奥尼家族严丝无缝的铁板面前,索罗佐只好自认晦气,耸耸肩走人了。杉尼当时没有明白过来的错误,你现在明白了吗? 多嘴容易暴露你的心迹。让人知道你的心迹,知道你在想什么,要做什么,人家就会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专攻你的短处。 为人处世口风要严 俗话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乱国。所以洞察事理的人,对人总是尽可能做到三缄其口。比如某君有怕人知道的秘密,而你说话时刚好在无意中触动了他的隐私,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会认为你是故意跟他过不去,从此对你恨之入骨。这是说话的第一大忌。 别人全力掩饰不使人知的事,如果让他发现被你知道了,必然对你非常不利。唯一可行的办法,只有强装不知,若无其事。这是说话的第二大忌。 他有阴谋诡计,你参与其中,并出谋划策,还帮他执行,从乐观的方面来说,你是他的左右手。而从悲观的方面来说,你是他的心腹之患。你虽然严守机密,闭口不谈这件事,不料另有人识破机关,对外泄密,那么你就无法逃脱叛变的嫌疑。你只有多多靠近阴谋主使人,表明自己的忠诚,同时设法找出泄露这个秘密的人。这是说话的第三大忌。 万一对方对你并不十分信任,你却极力献媚于他,假如他采用你的建议,而试行的结果并不好,一定会怀疑你在诚心拆台,使他上当。即使运行结果很好,他对你也未必增加好感,认为你只是侥幸发现,不能算你的功劳,所以你在这个时候还是闭嘴为好。这是说话的第四大忌。 对方获得成功如果是由于采纳了你的建议,而他又是你的上司,那么他必然会怕功劳被你抢去,内心惴惴不安。你明白这一心理后,就应该到处赞扬他,逢人便夸,极力表示这是上司的决策,是上司的远见,一点也不要透露你曾经贡献了什么力量。 你有开心的事,就该与得意的人谈;你有不顺利的事,应该和失意的人谈。说话时一定要把握好时机和分寸,不然的话,一定会碰一鼻子灰,不但达不到目的,而遭冷遇、受呵斥也是意料中的事。有些邪恶小人,巧妙地利用了别人在某些场合中的言语上的失误,拿别人当枪使,以达到损人利己的目的。 有句老话叫做“祸从口出”,为人处世一定要口风严密,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话可信,什么话不可信都要在脑子里多转几个圈,心里有个算盘。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一旦中了小人的圈套并被其利用,后悔就来不及了! 保守自己的秘密 在人际交往中,许多人常常把自己的秘密毫无保留地袒露出来,有时如果没把自己的心事完完全全地告诉问及的人,心中就会不安,认为自己没有以诚待人,感到对不起人家。 很显然,这种人在如何对待自己的秘密和如何对待坦诚这些问题上存在着错误的认识。 坦诚是人际交往中的美好品格之一。人需要交流,需要友情,但谁都不愿与一个从不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并对任何问题都不明确表态的高深莫测的人交往。然而,对坦诚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是十分必要的。坦诚并不意味着别人要把内心世界的一切都暴露给你,也不意味着你要把自己内心世界的一切都暴露给别人。每个人都有秘密,这是正常的。 一次约翰把自己的重大秘密告诉了乔治,同时再三叮嘱:“这件事只告诉你一个人,千万别对人说。”然而一转脸,乔治便把约翰的秘密告诉了另一个人。这种背信弃义有的是出于恶意,有的却是无意的。这与个人的品质修养有关。有的人透明度太高,这种人不但不能为别人保守秘密,就连自己的秘密也保守不住。有的人泄露别人的秘密,不是为了伤害别人,而是为了抬高自己,“咱们单位的事,没有我不知道的”,“我要是想知道某件事,我就一定能了解出来”——这些人常这样炫耀自己,他们认为,知道别人的秘密越多,自己的身价就越高。用泄漏别人秘密的方法伤害别人、娱乐自己,甚至把掌握的秘密当做要挟别人的把柄,当做自己晋升的阶梯,这种人在现实中也大有人在,对这种人更应该提高警惕。 由此可见,让他人为自己保守秘密,远比只让自己保守自己的秘密难得多。因此,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你不要让他人分享自己的秘密,要学会保守自己的秘密。 当然,过于封闭自己对自己的身心也是不利的,有时我们需要找人倾吐衷肠。这种倾吐,有时是为了寻求帮助,请对方出主意;有时则只是渴望找人诉说心事,这是人之常情,但问题在于你应该找准值得信赖的倾吐对象。倾吐的目的是为了驱除孤独,但如果向不该倾吐的人倾吐了心事,其结果会适得其反,你会因为遭到自己信赖的人的嘲弄和背叛而感到更加孤独。所以,你有必要在平时就找到关键时刻能替自己分担烦恼的挚友,以免在需要找人倾诉时无处倾诉。 对于自己的某种想法、某件事情,当你认为有必要保密时,你该怎样做呢?有两点:一是要耐得住孤独,自己不向他人吐露;二是当他人问及时,能够婉言谢绝。 婉言谢绝别人对自己秘密的探问确是一门交际艺术。对于关系不甚密切的人,谢绝不会使你为难。然而对于自己的老同事、老同学、老朋友,谢绝时就难以开口了。不过,无论关系是否密切,你在谢绝时最好不用“无可奉告”、“暂时保密”这类过于直率的言辞,应该把话说得婉转些。例如,甲想了解乙的择偶标准,就问乙:“想找个什么样的?”乙想对甲保密,就可以这样说:“这个问题我还没考虑成熟。”这样,虽然你没有回答对方的问题,对方也非常容易接受。 说理只需说三分 有一位高僧写了一个处世良方,内容是教人如何待人接物,写得很有意思,其中有:热心肠一副、温柔二片、说理三分,等等。有聪明人可能会问:奇怪,这说理为什么是三分而不是十分呢? “说理三分”,其实是一种沟通技巧。你的话若有道理,聪明人一点就通,不用十分,三分就足够了,不必画蛇添足;碰到蠢人(或一时走进死胡同的人),你再多费口舌也无用,何必执著,不妨假以时日,让他慢慢去悟;至于蛮横汉,他本不讲理,你即使讲上十二分,也无异于是对牛弹琴——岂止是对“牛”呢,说不定是在对“虎”弹琴,弹得“老虎”上了火,“噢呜”一声吞了你的小命! “说理三分”也是一种宽容。人总有缺点,或多或少总有不周全的地方,他或许并不明白,你巧妙地说上几句,点到为止,确是与人为善,让他心存感激。若是穷追猛打,非要弄得人家连面子都留不住,只能是两败俱伤。 在写作课上,老师常教学生一大诀窍:“含蓄不露,便是好处”,“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其实做人也是一样,不能太露,太露了不可取。含蓄是一种大气、一种风度,真正会做人的人,总是含蓄的,总是懂得明明占理十分只说三分,总是记得“得理也让人”。 不过,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 在实际生活、工作中,一些人总是“话说三遍”,甚至更多。尽管事与愿违,但说话者却还在埋怨听话者的迟钝、没有悟性。这样的人,空有一副好心肠,处世上却是失败的,至少白费了自己的口舌。 “话说三遍”,是说话者觉得“话”有理,“话”重要。因此,就要重复一遍,然后再强调一遍,或者更多,生怕别人听不懂,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可以说,“话说三遍淡如水”,其中的“话”有些是有理的,是该说的。问题是这“三遍”对某些人是过多了。过犹不及啊,有理,超过了度,也就无理了。“三遍”虽然用心良苦,但效果却并不明显。 (1)易伤害对方的自尊心。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三遍”容易使对方误解,以为自己太笨,太没有灵气。 (2)易挫伤对方的积极性、创造性。 (3)易诱发对方的逆反心理。你的“话”尽管有理,只是由于“说”多了,“说”得令对方感到不耐烦了,对方就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越说越不办。 其实,有理的“话”,重要的“话”,说在明处,说得恰到好处,说到见好就收就可以了。 分寸感是说话的最佳技巧 说话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时一句话能让人开怀大笑,有时一句话也能让人拂袖而去。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合作的社会,有的人在竞争中失败,有的人在合作中成功,这其中有何奥妙?答案其实就在说话的分寸之间!社交场上有“逢人只说三分话”、“点到为止”之说,政治场上有“领导过问了”、“研究研究”之说,生意场上有“一语值千金”之说,文化场上有“点睛之笔”、“破题入语”之说,社会上更有褒贬毁誉系于一言之说。可见,在现代人际交往中,是否能说,是否会说,是否把握了说话的分寸,确实会影响一个人的成功和失败。 毫不夸张地说,说话有分寸是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巧妙的形式。得体地把握语言分寸感的人,从来不会勉强别人与自己有相同的观点和相同的喜怒哀乐,他们善于运用得体的语言,准确、贴切、生动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自己在社交上八面玲珑,在办事时无往不利。反之,不懂得使用得体语言的人,最后只能使自己在社会上越来越被动,越来越陷入困境。 有些人与他人产生了矛盾,有时闹到拳脚相向、兵戎相交甚至流血丧命的地步,细究起来,大多都是因为几句话惹出的事端。话这东西可千万别小瞧它,与人相处是否和睦,与人共事是否遂心,干工作能否顺利,干事业能否成功,很多时候并不取决于事情是怎么办的,而取决于话是怎么说的。因为事情办错了,可以用“话”表示歉意,对方在情绪上不至暴跳如雷,在道理上不至过分纠缠。相反,倘若话说错了,激恼了别人,事情可能就越弄越糟,甚至因几句话而大打出手也未可知,但却很少听说哪个人因为一两件事办砸了,在赔了不是之后,还大打出手的。 所以,说话有分寸是有奥妙的。一方面,话说不到位不行。说不到位,别人可能悟不明白,理解不透,琢磨不出你的真实用意,你提出的想法或要求也不会被人重视和接受,非但事情办不成,还常常会被人瞧不起,这样怎么能换取别人的欣赏与亲善呢?怎么能赢得别人的友谊和器重呢?另一方面,话说得太过头也不行。要求太高,言辞太尖刻,让人感到不愉快,觉得你不识大体,不懂规矩,不知好歹,这样的人常常被人敬而远之,也同样无法与人正常交往。还有一个方面,就是话说得不巧妙不行。太憨实,有时会招来嗤笑;太絮叨,有时会招来烦感;太直露,有时会招来麻烦;太幼稚,有时会令人瞧不起。 所以,要想在这个社会上体面地立足和顺利地奔赴成功之旅,就必须把握好说话的分寸。 幽默也会伤人 幽默的话语,可以使人欢笑,但若使用不当,也会使人不悦。 因此,一个“幽默高手”在讲述笑话时,应顾及听者的心情与尊严,避免对他人过度的讥笑与嘲谑;否则自以为幽默的笑话,一不小心,擦枪走火,反而会冒犯他人,得不偿失。所以,西班牙学者葛拉西安说:“幽默是用来逗人发笑,而不是用来刺伤人心的!” 如果幽默是攻击、讽刺、伤害或责备人的,也许能使人发笑,但是绝不会使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也不会改善别人对你的看法。幽默运用得当,可以是快乐、强劲、振奋人心的。这时的幽默可以促成轻松、胜利、成功和无限充沛的活力。幽默所显示的不仅是原本的我们,更让人看到发挥潜力的我们。它使我们剥去虚假的骄傲和虚荣,更使我们睁开眼睛看到自己错误的想法、肤浅的观点和时而偏差的价值观。 但是,在讲述幽默笑话时,必须注意到时机、场合和听众。因为不是所有幽默笑话,都适合在各种场合讲给所有人听。 (1)不要拿别人的生理缺陷或隐私开玩笑。 (2)如果与两个以上的人相处,假如你只针对其中一个人说笑话,会使其他人感到被轻视。所以,在人多的场合,最好能说一些让大家都笑的笑话。 (3)即使是拿自己“开涮”,也不要忘记自己的人格。既不可把自己的弱点全部告诉别人,也不要让别人认为你像小丑般可笑。如果没什么可说的,还不如安安静静地听别人说笑话,然后和大家一块儿乐。 (4)注意场合。严肃庄重的场合,说话要谨慎。有的话适于在餐桌上说的,拿到办公室就不合适。 (5)不要失掉时机。如果适合讲某个幽默故事的时机已过,就不要再总想着那个幽默故事了。 (6)对别人的幽默要捧场。即使不那么好笑,你也不妨笑一笑。 (7)如果对方地位比自己高,就必须慎重一些,不能贸然说出失礼的话来。 幽默的目的不是压倒对方,而是要营造轻松、融洽的气氛,要使大家包括我们自己快乐。 商业机密不可泄漏 俗话说,人心隔肚皮,生意场上更是如此。因为利益攸关,大家各打各的算盘,自然不会放过你有意无意间透露出来的商业机密。因此,只有严守商业机密,才不至于被你的商务关系所伤害。 有这样一则寓言。 老虎给兔子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兔子老弟,以前是我不好,把你吓得四处躲藏。最近通过反省,才知道我过去实在是太过分了。如果你能既往不咎,我愿意向你赔礼道歉。另外,我从国外带回来一大包鲜草,如果你和你的家人能够享用,那将是我莫大的荣幸。听说你有三栋漂亮的别墅,如果你能原谅我,我愿意带上礼物参观你富丽堂皇的住处……” 兔子看完信后,心里很高兴,既然老虎有这个诚意,自己就宽容一些吧。它立即回信,邀请老虎来家做客。老虎果然带来了一包进口的鲜草。兔子带领着老虎参观自己的三处别墅,并对老虎说:“别人都说‘狡兔三窟’,这是我们保命的秘密呀!你千万不要让别人知道这个秘密,要不然,我一家老小十几口就要遭受灭顶……” 还没等兔子说完,老虎就把兔子生吞活剥了,分散在其他两所别墅里的兔子的家人也成了老虎一个月的美餐。 兔子的命运其实是咎由自取。它明明知道这是关系到它全家性命的秘密,却还是明明白白地透露给了别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人并不少见。他们在泄露秘密时,常挂在口头上的是:“你可千万不要告诉别人啊!要不……”最后,深受其害的人往往是他自己。 机密莫与外人言。如果只是生活上的琐事,受损伤的可能只是个人的名誉或威信。但是,如果泄露的是商业机密,受到危害的恐怕就是一个企业甚至多家公司的巨额利益了。 如果你想在商业上有所建树,就要注意保密工作。这不仅是生意人最基本的道德操守,也是求得生存应具备的常识。 真正成功的企业都有强烈的保守秘密的意识。可口可乐公司向来就拒绝与合作方共享配方,而且“秘密配方”只有几个核心人物知道。也许你会认为,与别人合作需要坦诚相见,但事实是,保守商业秘密和与别人友好相处并不矛盾,有时过于坦诚倒会引起对方的不良居心。在任何时候,保守商业秘密都应成为你的底线,商人没有必要告诉别人赚钱的秘诀和收益。 许多行业都有重要的商业机密,饮食业有自己独特的菜谱和配方,股市有新的动态和价格涨落,建筑、珠宝等产品有图纸,图书、报纸和电视等传媒有策划选题,等等。另外,各个公司还有自己的财务预算和亏损状况等。对那些进行风险投资的商人来说,商业秘密就是唯一的赌注和成本,保守商业秘密就关系着企业的命运。因此,对潜伏在身边的“商业间谍”和“商业内奸”必须提防,不可轻易相信他人。 一旦你的重要商业机密被泄露,你的一切就等于大白于天下,你的竞争对手势必会趁机采取相应的措施。你在明处,别人在暗处,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你的事业因此会受到致命的打击,而致使你遭受不幸的可能正是那些有意背叛你的跳槽者,或者是受到利诱的亲信,或者是对手派遣来的“探子”。 总之,时刻都要记住:商业机密是重中之重,不可泄露分毫。 第三章 刚柔相济:得饶人处且饶人 假如你人缘好,即使你做错了事,冒犯了别人,别人也会善意理解你的过错。但如果你人缘不好,你做每一件事别人都会挑毛病,更不要说做错事,冒犯别人了。即使你处处谨慎小心,事事正确,别人也会不以为然,不拿正眼看你。有好人缘的人脚下的路有千万条,反之,便只剩下一座独木桥了。而要想有个好人缘,就不要锋芒毕露,咄咄逼人。   学会与看不惯的人沟通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和别人的关系能够和谐、美好,然而,要实现这一愿望并非易事。生活中你会发现,有些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既不是因为思想观点上有分歧,也不是由于他们道德品质方面的有什么毛病,只是因为性格上有差异。有的人性情沉稳,做事认真,对遇事咋咋呼呼、做事毛毛糙糙的人可能看不惯;有的人果断泼辣,与遇事优柔寡断的人可能合不来。这种“看不惯”与“合不来”,虽说只是性格不合,但这个问题不能忽视。我们常常看到:有的恋人因性格不合,相互之间感到难以相处,最终不得不分手;有的人因与同事性格不同,工作上搞不好团结无法合作共事;有的人谈生意,因为没有耐心和一个慢性子的人协商,可能失去一笔好买卖。许多事实都说明,一个人能否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不仅会影响他的生活,还会影响他的工作和事业。因此,学会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对我们的工作、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那么,怎样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呢? 1.要承认差别 人与人之间,不仅有体貌上的生理差别,而且有兴趣、能力、气质、性格、心理等诸多差异。而性格是这些差异的核心,人与人的不同,首先表现在性格上的不同,正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只要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性格差异,就不会强求别人处处和自己一样,就可能消除由于性格差别而产生的“看不惯”、“合不来”,就会缓解矛盾,就会对不同性格的人减少一些反感和厌烦情绪。 2.要求大同存小异 性格不同的人,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往往不同,因此,要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就要善于在不同之中发现共同之处。比如你是个个性平和、处事慎重的人,你给某人提意见,会使用委婉圆滑,丝毫没有强烈、尖刻味儿的用语。而你身旁有一个性格刚直且暴躁的同事,他给这个人提意见,则会使用尖刻的用语,同时还可能批评你给别人提意见转弯抹角,怕得罪人。这时候,如果只看到那个直率的同志提出批评的态度和方式跟你不一样,就觉得他太粗暴,不讲情面的话,你不妨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即除了看到你们两人提意见的方式不同以外,还看到他和你一样,也是出于一片好心,目的都是真心帮助同事,你就不会认为他粗鲁无情,而觉得他有难得的直率和热心肠,也就不会计较他对你的批评了。我们要是看到别人和自己之间的共同点,就容易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了。 3.要多了解别人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性格之所以不同,是由于人们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和所经历的不同而造成的。那么,当你与一个性格不同的人打交道时,或者与一个性格很特殊的人相处时,你就应该了解一下他的性格形成的原因。假如你是一个性格开朗、活泼乐观的人,遇到的是一位沉默、呆板、孤僻的人,你就应该多和他交谈,或者侧面调查一下,你可能会了解到他经受了许多坎坷和磨难,甚至曾经遭受过严重的精神打击,或许你就会更多地理解他、体谅他、同情他,从而乐意帮助他,而他可能也会十分感激你,愿意与你交往,并成为你的好朋友。 乐天知命的人不会缺少朋友 对于自己喜欢的人,他提的建议我们较易接受。相反,对于自己讨厌的人,不论他提出什么建议,我们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反对。 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接受。不过,人与人相处,多少也要讲些缘分。换句话说,人人不会都喜欢你,人人也不会都讨厌你,正所谓“曹操也有知心友”,所以大家不要强求公司内人人喜欢自己,偶然出现些反对势力也不错。 希望别人接受自己,首先要对人亲切,令人清楚地感受到你内心的善意和对他人的关怀。 人与人在交往的过程中,往往有很微妙的心灵感应,所以你如果有烦心事,不论你外表装得多么愉快,也掩盖不了内心的不快。正因如此,想要别人喜欢并接近你,你一定要是个快乐的人。君不见一些乐天知命的人,身边总不乏朋友,不论是什么类型的人,都乐于和他们亲近。即使意见不同的,也乐于和他们相处,最重要的原因是——快乐。 一个乐观的人,内心无忧,自然能感染到别人,令别人也轻松下来。只有内心无忧的人,才能聆听别人的不快之事,为别人分忧。 同时,一个乐天的人,不会处心积虑地和别人争名逐利,自然容易被人接受。一个没攻击性的人才会成为同事间受欢迎的对象,而且往往也是两虎相斗后得益的第三者。 有时,我们会遇到情绪波动,或突然间很不开心的情况,在家中可以找家人倾诉,或出外跑跑步,缓和一下不安的情绪。不过,如果这种情况在办公室内出现,我们又不可以随便离开岗位,该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呢? 如果以同事为出气对象,绝对行不通。即使那位同事十分大量,知道你只是一时情绪化,所以不怪你;但其他同事见你乱发脾气,对你的印象也会大打折扣。这情况如让上司知道,更会影响到你的升职机会。因为一个情绪化的主管,很容易令下属不满,并会直接影响到工作和生产力,所以上级一般不喜欢挑选脾气大的员工作管理人员。 既然情绪化有那么多的坏影响,那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呢?只有找出病源,才能找出根治的方法。不然的话,盲目抑制,只会令下一次爆发,更加不可收拾。 有些人在工作压力大时,便会情绪低落,所以当工作量增加时,应先有心理准备,多做些轻松活动。有些人会因感情问题而影响情绪。这只好提醒自己,在办公室内以公事为重,不要把私人感情问题带进工作里。一旦情绪不稳时,可暂时去洗手间,以冷水洗洗面,使自己冷静下来。 骂不还口也是一个好办法 大卫·史华兹担任大学教授初期,曾一度蝉联“退学委员会”的主席。这个委员会设立的目的是要制定出一些政策,好让那些成绩太差或行为不端的学生有所遵循。 经过多次的聚会商讨之后,委员会要对全体教职员提供一项工作报告。史华兹把这个报告交给大会主席以后,就坐回原位了。这时,有一位教授忽然站起来,对这项报告的每一方面都横加批评。他把这个报告形容为“虚弱”、“幼稚”、“正如同作者一样的不成熟”。他所做的批评真是极尽挑剔之能事。 史华兹当时很想立刻反唇相讥,但还是强迫自己在表面上显得若无其事。在那位教授冗长的批评结束后,会议主席转而对史华兹说:“史华兹教授,你对这位教授的批评有什么补充说明的吗?”史华兹当即站起来回答:“对于这个报告不能讨好这位教授,我真是感到很抱歉,对我而言,我希望进行一次公开投票。”投票表决的结果很快就出来了,有四分之三的教职员工表示支持这项报告,史华兹获胜了。 散会后,一位有近40年大学行政工作经验的资深教授把史华兹拉到旁边,对他说:“史华兹,我很高兴你刚才并没有跟他一般见识,你有很充分的理由反驳他。今天在座的每一位同仁,都认为他的批评有悖常理,但当时只要你一反击他,马上会丧失别人对你的同情与支持。” 他继续说:“我们都认为自己很文明,但文明是有不同等级的。一个未开化的人,听到他不喜欢的批评时,很快就会使用拳头攻击对方;半文明程度的人,不会使用拳头,而是用恶毒的语言来反击对方;至于十分文明的人,是不屑于使用拳头与恶语来反击的,他只是拒绝反击而已,他深知此时能获胜的唯一方法就是不理会他。” 为什么说这是对付指责谩骂唯一的方法?理由为: (1)打架要有对手才能“打”,对方还手,才能越打越起劲,若对方不还手,这个架当然就打不下去了。吵架也是如此,人若不还口,对方也会骂不下去。 (2)你若不还口,对方气势会越来越弱,此时会出现几个状况,第一是草草收场;第二是下不了台,脸红脖子粗地硬撑场面,最后气急败坏地鸣金收兵;第三是为了维持气势,不得不持续“骂”下去,但因为你不还口,对方缺乏你言语上的刺激,他必须不断搜寻骂你的理由和字眼,有时甚至会前后矛盾,自露马脚,无法自圆其说,结果把自己弄得窘迫不堪。 (3)不管你有理或无理,骂不还口,可“塑造”你的“弱者”姿态,引发旁人的同情;当然,相对的,也会引发旁人对骂者的不以为然。而你的“风度”,相信也会获得别人的认同。 因此,骂不还口,可使自己处于绝对的上风。不过这相当不容易做到,因为你一旦被骂,自卫的本能立刻觉醒,但如果你口才不佳却硬要反驳,有理也变无理,不过如果你自恃口才好,唇枪舌剑一来一往,你也不一定占得了便宜。骂赢了对方,对方若心怀鬼胎,这对你也不是好事。不妨沉默以对,让对方无功而退,因为他已经骂过了你,你又没还口,如此他会降低对你的憎恨感。 有个政治人物据说常使用这个方法——当有人骂他时,他先是沉默,当对方骂完时,他则笑着说:
/
本文档为【张口闭嘴的学问】,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