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英国社会精英的摇篮

英国社会精英的摇篮

2011-11-17 6页 pdf 499KB 26阅读

用户头像

is_964688

暂无简介

举报
英国社会精英的摇篮 第8卷第6期 2008年11月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SocialSciencesEdition) V01.8No.6 NOV.2008 公学:英国社会精英的摇篮 易红郡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上海200062) 摘要:英国贵族不仅被认为有高贵的血统和门第.而且具备高贵的品质和杰出的领导才能.因此被视为社会 的精英。接受公学教育是贵族子弟成为社会精英的最好途径,公学是反映英国上层社会的一面镜子, 也是贵族子弟接受教育...
英国社会精英的摇篮
第8卷第6期 2008年11月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SocialSciencesEdition) V01.8No.6 NOV.2008 公学:英国社会精英的摇篮 易红郡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上海200062) 摘要:英国贵族不仅被认为有高贵的血统和门第.而且具备高贵的品质和杰出的领导才能.因此被视为社会 的精英。接受公学教育是贵族子弟成为社会精英的最好途径,公学是反映英国上层社会的一面镜子, 也是贵族子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 关键词:公学;贵族教育}社会精英 中图分类号:G649.5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69(2008)06—0073-05 英国贵族是一个拥有特定法律意义的社会阶层。 接受贵族教育是英国贵族特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这种教育的宗旨在于使年轻人成为举止优雅、 精明能干、通晓世故、富于开拓进取精神的绅士。 绅士教育是具有英国特色的一种教育思潮,“绅士风 度”更被视为英国民族精神的一种外化。自16世纪 以来,英国贵族教育发生了较大变化,公学、大学 和大陆游学取代了中世纪的骑士教育,接受正规学 校教育的贵族人数不断上升,贵族的受教育程度极 大地提高,贵族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多彩。本文 主要考察公学这一独具英国特色的贵族教育机构, 追溯英国精英教育的历史轨迹,揭示英才成长的秘 诀,以期为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在中世纪,贵族子弟一般是先在家里接受启蒙 教育,然后被送往大贵族家或王室充当侍从,接受 骑士教育。勇敢尚武是骑士教育的首要内容。英国 贵族祖先大多是作战时的军事首领或战争中的勇 士,率领民众抗击外敌是当时贵族的一种职责。这 种职责要求贵族子弟除了学习普通文化知识及宗教 神学外,主要精力花在习武方面。这一习俗既成为 贵族的一种生活方式,也内化为一种精神气质,即 骑士精神。到16世纪,骑士教育的地位逐渐下降, 17世纪时这一习俗几乎消失了。大多数贵族子弟 在家里接受预备教育至14岁左右。然后进入具有 更多贵族色彩的公学学习。 英国公学产生于14世纪末期,有的史家把 1382年创办的温彻斯特学校看作是公学的起源。 到17世纪英国已有九所著名公学,分别是温彻斯 特公学、伊顿公学、圣保罗公学、什鲁伯里公学、 威斯特敏斯特公学、泰勒公学、拉格比公学、哈罗 公学和查特豪斯公学。公学最初由私人捐助或公众 集资创办,免费招收贫寒子弟,培养一般神职人 员。由于公学毕业生大多获得了社会地位较高的宗 教职务,使得公学的地位不断攀升。“在产业革命 以前的几世纪,许多平民子弟通过公学而平步登 云,其作用有似我国的科举。就是说,公学曾 是贫穷而杰出的青年的进身和参政之阶的。,,[1]∞83’ 为了限制入学人数,公学从17世纪末开始实行收 费制,日益昂贵的学费导致贫穷学生逐渐减少。到 18世纪末,穷人子弟被完全排斥在公学之外,公 学的贵族色彩越发明显。以伊顿、威斯特敏斯特、 温彻斯特和哈罗公学的人数为例,1680年以前出 生的贵族在上述公学就读的人数为42人,在接受 教育的贵族人数中占16.2%;1681至1710年间出 生的贵族在上述公学就渎的人数为82人,在接受 教育的贵族人数中占34.90A;171l至1740年问出 生的贵族在上述公学就读的人数为143人,在接受 教育的贵族人数中占58.6%;1740年以后出生的 收稿日期l 2008—06—17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青年专项基金资助(XJK06QBJ003) 作者简介,易红郡(1970一).男,湖南攸县人,教育学博士后.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t西方教育史. 万方数据 74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11月 贵族在上述公学就读的人数为156人,在接受教育 的贵族人数中占72.2%[2](P‘1’。同样,在19世纪 前半叶,绅士和贵族子弟占了几所主要公学学生数 的1/2以上,另有16%以上的学生来自神职人员 和政府官员家庭,20个学生中只有1个来自从事 专门职业的家庭。“在早期工业化时代,英国的公 学是出了名的在欧洲乃至世界最贵族化的中等教育 机构。”[3]‘P3∞’ 公学里的风气反映着上层贵族阶级的文化,贵 族子弟把谈论国际大事和工业发展作为社会等级和 荣誉的标志,虽然他们也希望从事公共事业,但最 看重的还是那种培养人过绅士般安逸生活的教育。 他们往往轻视对科学知识的追求,认为它们毫无价 值,而对古典学科的学习则被视为社会等级的标 志。几乎所有公学都教授古典文化课程,到1870 年拉丁文和希腊文古典课程仍然占据学校4/5左右 的课时。这些课程尽管教得很差,但人们却为之辩 护,认为它们是最出色的精神训练,并把古典课程 吹捧为社会文化的精华。19世纪下半叶,随着科 学主义的兴起,一些有识之士对公学过分拘泥于古 典学科而排斥现代学科的做法提出了严厉批评,他 们呼吁改革学校课程,以科学教育取代古典教育。 斯宾塞指出:“如果除我们公学所进行的教育以外 别无教育,英国现在就会同在封建时代一样。那些 日益增长的对现象规律的知识,若干年来使我们能 征服自然,使它顺从我们的需要,使现在一个普通 工人得到几百年前帝王所得不到的享受,却几乎一 点儿都不靠我们教育青年的那些现成办法。最重要 的知识,那个使我们国家成长和作为我们整个生存 的基础的知识,是一种从街头巷尾得到的知识;丽 一些钦定的教育机构念念叨叨的却几乎全是一些陈 腐公式。,,[4](啪叫"他认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 了能够完美地生活而获得所需要的一切科学知识。 英国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家赫胥黎同样批评指出: “至于在一些著名的公学里,当一个学生带着最高 的荣誉毕业时,他可能还从来没有听到过近代地 理、近代历史和近代文学等科目。但拉丁文和希腊 文的教学占据了统治地位,学生必须死记硬背在他 一生中十之八九用不上的拉丁文和希腊文。他们可 能从来没有听说过地球围绕着太阳旋转⋯⋯因此, 当学生进入大学时,除了在古典文学和数学方面接 受过一些错误的训练之外,对于其他方面的知识则 一无所知。,,【5]‘P10’当时的贵族和绅士阶层也对公学 表示强烈不满。他们认为:“学校往往使未来的战 士对作为纯科学的数学茫然无知f对数学在工程、 筑城等方面的应用也经常是无知的;法学、政治学 以及当作应用于当时当地的生活与政府中的一门实 际科学的一般管理国家事务的本领,在学校与大学 里从法定的学科范围中却得不到明确的训练。那些 在17世纪中期作为才艺受到整个欧洲社会高度器 重的某些艺术如素描、油画、音乐、雕刻和其他形 式的手工艺术,学校没有为获取这些技能提供便利 条件。,,[6]㈣7”为了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为绅士,一 些贵族家庭纷纷聘请家庭教育孩子,他们认为 家庭教育在德行培养和传授实用知识方面比公学更 有效。 针对一些社会人士对公学的批评,1861年英 国皇家委员会成立克拉伦敦学校调查委员会,对九 大公学的捐款、经费、学制、行政管理、课程设 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查,并于1864年发表 克拉伦敦调查报告。报告认为,在过去公学虽然发 生了一些变化,课程有所增加,但数学、现代语、 历史、地理等学科仍然处于次要地位;这些学科的 教师地位也低于古典学科教师,而且学校缺乏合格 的新学科教师。报告指出:“在公学中,将自然科 学的教学排除在外,在我们看来是一个明显的缺陷 和弊端。它不适当地限制了对青年人的智力培养, 使他们的知识、兴趣和成年后的追求过于狭窄,而 这是有害的。”E73㈣6’委员会建议公学仿照德国文科 中学进行改革,扩大学习科目,在宗教和古典语言 之外,增设数学、现代外语、自然科学、绘画和音 乐等。他们认为,自然科学可以直接促进和培养人 的观察能力、准确而迅速的概括能力和有条理的思 维习惯,因而将自然科学引入正规课程是适宜的。 弥尔顿在公学所作的一次演说中指出,青年绅士应 学习一些更适合自己身份和尊严的知识。他说: “让你们的眼睛浏览在地图所描绘的一切国家,综 观古代英雄们的足迹所到之处,遨游万国,其中或 以各种战争、各种庆典而著称,或因文人骚客吟咏 而得名的地方,去横跨那波涛汹涌的亚得里亚海, 去攀登那埃特那火山而无虑伤害,然后去考察人类 的种种风俗习惯和那些井井有条的各邦国,接着去 探索一切有生之物的本质⋯⋯让你的思想翱翔太 空,不要退缩,凝视形态多变的白云、雄伟的雪 堆、朝露的源头,然后去考察藏雹的巨库、储电的 武库。不要让朱庇特或大自然的奥秘难住了你 万方数据 第8卷第6期 易红郡:公学:英国社会精英的摇篮 75 ⋯⋯”rs]僻7"弥尔顿认为不要让自己的思想局限于 大地范围,应冲破世界的樊篱,遨游在宇宙太空, 最后登上人类智慧的顶峰。因此他为青年绅士拟定 了范围广泛的自然科目。伴随着新学科纳入课程 表,公学的教学方法也开始呈现新气象。如古典学 科不是生硬灌输和呆读死记,而是联系当时的政 治、社会、哲学等,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 判断;把学习知识和品德培养结合起来,使掌握知 识促进品格成长。自然学科则提倡直观教学,注重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从克拉伦敦报告到 20世纪40年代,是公学发展的黄金时期,人们似 乎已经习惯于这种为上层阶级培养精英的教育。 然而公学并非是乐园,贵族子弟在这里要受到 极为严格的训练,他们不仅要接受社会公认的上层 人士应该受到的教育,而且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锻炼意志和体力,如越野、拳击、击剑、骑马等, 学会在艰苦的环境下生存。勇武善战和公平竞争是 公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公学最引以为豪的是对学生 人格的培养。注重学生品德训练和自我约束力的培 养一直是公学的特点。托马斯·阿诺德在1827年 的一次演说中指出:“在这儿我们所看重的,第一 是宗教和道德的原则,第二是绅士作风,第三是智 力水平。,,[3](P30”这种排序说明人格比学问更重要, 这也正是公学的办学准则。“单纯的物理科学不可 能培养出一个有教养的人,即便是那些更正统的科 学(像文法、算术、逻辑和几何),尽管它们在训 练一个人的推理能力的时候很有价值,但它们仍然 不能教会他如何做出正确的判断。这只能依靠道德 和宗教的知识。"【3](P31∞1864年的克拉伦敦调查报 告,首先肯定了公学对当时英国上层社会青年所进 行的思想品质、能力和性格方面教育的功绩,它评 论说:“估量英国人受恩于这些公学的程度是不容 易的。英国人最自负的是这些公学使他们获得了这 样一些品质:管理别人和控制自己的能力;把自由 和秩序结合起来的才能;热心公益的精神;充满活 力和男子气概的性格;坚定而不盲从舆论的精神; 爱好健康的娱乐和身体锻炼的精神⋯⋯公学在形成 英国绅士性格方面承担了最主要的责任。,,[7](附-8∞ 公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传 统。英国教育家邓特认为,公学教育的传统可以归 纳为如下几方面: (1)深信教育的目的是品格训 练,一切教育必须以宗教为基础。(2)深信公学的 职能是培养国民生活的领袖人才,即强调社会服务 的重要性。(3)深信这些品格在寄宿制学校的共同 生活中最能发展。(4)与古老大学联系紧密,维持 学业的标准,并倾向于人文学科。(5)深信这些目 标如果学校不受国家统治最能达成[9]㈣5_3郇。这些 传统无疑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公学被看作英国 社会的精神气质,公学毕业生在校时所接受的训练 树立了一个楷模,即终身严格遵守公平、责任和正 义的原则,有着强烈的主人意识和独立精神,爱好 自由和不屈服于强权等。 公学毕业后,不少贵族子弟进入牛津和剑桥大 学接受高等教育。公学与牛津、剑桥大学建立了一 种牢固的特殊关系,从而使得牛津和剑桥大学成为 公学教育的自然延伸。但在16世纪以前,英国贵 族很少进入大学学习,有人把大学当作平庸之辈为 今后谋生而无奈进入的场所。16世纪中叶以后, 一些乡绅子弟将进大学当作时髦,随后贵族子弟接 踵而至。1570--1639年间,有150名贵族子弟进 入牛津和剑桥大学学习,约有75人进入伦敦的四 法学院(即具有授予律师资格权的四个法律协会) 学习。当时伦敦的四法学院被认为是英国的“第三 大学”,16世纪下半叶许多贵族子弟和青年绅士聚 集在那里研修法律,使四法学院在高等教育中的声 望达到顶峰。1563年在议会下院420名议员中有 108人曾在四法学院学习,1584年460名议员中有 164人,而到了1593年有197人曾是协会成员。 其人数比进人牛津和剑桥大学的人多得多[10]帆59’。 贵族子弟大量涌人法律协会,使法律知识和法律原 则在贵族和绅士中得以广泛传播。“光荣革命”后, 接受大学教育的贵族人数逐步增加。1701年在162 名贵族中有52人接受了大学教育,到1799年在 255名贵族中有162人接受了大学教育,接受大学 教育的贵族人数近2/3[2]m’。在整个18世纪,就 读于牛津大学的贵族学生占两校贵族学生总数的 61.92%,就读于剑桥大学的贵族学生占两校贵族 学生总数的38.08%。牛津大学的基督学院和剑桥 大学的三一学院、圣约翰学院等是英国贵族子弟的 首选学院,这些学院一直是英国政治精英的摇篮。 进入19世纪后,贵族子弟在这两所名校就读的比 例继续攀升。 贵族子弟完成大学学业后要赴欧洲大陆游学, 游学被看作是贵族子弟结束高等教育的一种独特方 式。游学教育的目的是学习各国礼仪和语言、政治 体制、军事技术,研习舞蹈、剑术和马术,增长见 万方数据 76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11月 识,提高对不同民族文化和艺术的鉴赏能力。培根 在他的《论游历》一文中指出,贵族子弟在游历中 应当考察的事物是“君主的朝廷,尤其是当他们接 见外国使臣的时候f法庭,当他们开庭审案的时 候;还有宗教法庭、教堂及僧院,和其中遗留的纪 念品;城市的城垣与堡垒;商埠与港湾;古物与遗 迹;图书馆;学院,辩论会,演讲(如果有的话); 航业与海军;大城附近的壮丽的建筑与花园,武 库;兵工厂;国家仓库;交易所;堆栈;马术训 练;剑术,军操,以及此类的事物⋯⋯”【11](P63-6D 1594—1620年是贵族子弟大陆游学的最活跃时期。 游学的时间通常是3~5年,游学途中有导师、仆 人和车马相伴,费用昂贵。游学的首选地点是法 国,工业革命前法兰西被称为欧洲大陆“最伟大的 国家”,宫廷宏伟壮丽,人文学术氛围浓郁,家具、 地毯和各类艺术品琳琅满目,加上法语是当时英国 上流社会所公认的高雅语言,使英国贵族青年流连 忘返。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的发源地——意大利则 别具特色,其建筑、绘画、雕刻和文物之精美在当 时欧洲大陆无与伦比,佛罗伦萨、威尼斯、米兰等 历史名城丰富多彩的艺术瑰宝,也吸引着英国贵族 青年前往游学。此外,德国、西班牙和希腊等地也 是英国学子游学观光的好去处。 英国贵族子弟历经公学教育、大学教育和大陆 游学后,不仅提高了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增进对 社会、生活和人生的了解,而且磨炼了意志.开阔 了视野,使自己的行为举止更加优雅,兴趣更加广 泛,文化品位更加高尚。最后他们大多跻身宗教 界、政界、学界、法律界、经济界等,成为英国社 会各领域的精英人物。1942年弗莱明委员会的调 查表明,在一些重要职务中受过公学教育者占有极 高的比例,如在830名主教、法官、学院院长、高 薪文官、印度文官、殖民地总督及银行和铁路公司 经理中,受过公学教育者占76%。公学为政府培 养了不少政治家,如1963年的保守党议员中公学 出身者占92%,1966年的保守党议员中占77%; 1966年的工党议员中占18%,1967年的工党议员 占42%。其中大部分政治家毕业于英国九大著名 公学[12弘P82’。另据1962年的统计数字表明:在外 交官中有95%,大使中有88%,将军中有87%, 法官中有85%,大主教中有83%,殖民地总督中 有82%,政府高级官员中有67%,曾出身于公学。 试以伊顿公学为例,1/8的议会成员,1/3的内阁 大臣,伦敦大公司的1/3董事都是该校校 友【1]微们’。 随着贵族教育水平的提高,贵族子弟开始广泛 涉足哲学、神学、文学、戏剧、绘画、考古和科学 等文化艺术领域,贵族中涌现出一大批学者和文 人。在《英国名人辞典》所列18世纪名人中,属 于学术文化名人的约22%毕业于九大公学。在 1950年出版的《作家介绍》中属于文化天才者计 2500人,其中490人出身于九大公学,843人出 身于其他51所公学。也就是说,在当时的英国学 术领域,出自公学者约占49%,如果不把苏格兰 和爱尔兰计算在内,比率就上升为66%[1]㈣”’。同 时贵族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他们积极参加各 类文化艺术活动,兴建教堂、美术馆、图书馆和博 物馆,收集和珍藏书籍、绘画、古物等艺术品,拥 有藏书和绘画作品是显示贵族文化品位的象征;不 少贵族还充当诗人、作家、科学家、雕刻家、艺术 家和建筑家的庇护人,向文学、戏剧、哲学和考古 学协会提供庇护。贵族的社会形象也有了很大改 变,他们不再是昔Et粗俗野蛮的武士,而是通晓文 墨、彬彬有礼的绅士。具有文化品位和绅士风度, 有利于提高贵族在上流社会和社交界的地位和威 望。许多中小贵族家庭每年定期来到伦敦购买衣 服、装饰品、书籍等,享受伦敦的社交生活,这就 是伦敦社交季的开始。参加社交的各种活动如招待 会、接见会、舞会、宴会、赛马、俱乐部等,成为 英国贵族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呻3](P94_9∞。 四 然而,长期以来英国公学在中的社会排他 性、教学内容中的保守性以及生活方式中的蛮横庸 俗现象也使之招致不少非议。20世纪60年代初校 长会议在一份行动中列举了公学的十条“罪 名”;(1)公学是蠢人和庸人的避难所;(2)公学 专教拉丁文而不教科学;(3)公学对送学生进新大 学和红墙大学不感兴趣;(4)公学拥有获得牛津和 剑桥大学学额的特权;(5)公学垄断了伦敦商界、 桑赫斯特军校、白厅和律师界;(6)公学不将学生 送人工业并蔑视现代技术;(7)公学培养恃强凌弱 者和虐待狂;(8)公学生活条件野蛮;(9)公学享 有不公平的高师生比; (10)公学助长同性 恋n4]饿埔’。校长会议的态度反映了当时各种批评的 激烈程度。60年代随着教育民主化浪潮的高涨和 综合教育运动的开展,公学的地位受到严峻挑战和 威胁。1964年标榜民主和平等的工党在竞选宣言 万方数据 第8卷第6期 易红郡t公学:英国社会精英的摇篮 中提出要将公学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同时,公学还 面临着来自社会和经济等许多方面的挑战,包括公 学学龄人口的急剧下降、文法学校竞争带来的学术 压力以及物价上涨导致的学费剧增等。在种种压力 之下,1964—1979年公学进行了历时15年的重大 改革,一般称为“公学革命”。公学改革的主要内 容包括:改善在英国社会中的公共关系,建立“公 共关系小组”,开始将公学引向社会,改善师生之 间的关系,缓解对学生活动的限制.公学内部开始 呈现民主的气氛;实行男女同校制度,消除公学内 部的性别隔离现象;加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积极 参与地方社区事务,与新闻媒体建立良好的关系I 强调现代课程的学术成绩,拉丁文、希腊文等古典 学科的地位有所下降,数学、科学和经济学等现代 学科则备受重视。经过改革后的公学,不再把自己 视为凌驾于公共教育之上的高贵的教育机构,也不 再把自己封闭于社会之外,而是在保持自己特色的 同时,主动与公共教育体制接轨。为现代社会培养 精英人才。1997年当工党重新执政时,公学已牢 固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政府不再在取缔问上 为难公学。如今公学以崭新的面貌和全新的教育理 念深深扎根于英国土壤中。 总之,公学所奉行的是“精英主义”教育思 想,它们的目标是造就社会精英,培养能维护英国 利益的绅士。这种独特的教育理念和社会功能今天 仍然如此。欧基伟在《英国公学》一书中指出: “就其为富有阶级子弟学习场所而多年享有的显赫 地位看,就其品德培养和知识教育所具有的特点 看,公学实施的乃是公认为英国独有的存在于英 国,而且仅仅存在于英国的公学教育,这种教育是 主要产生于公学之内和为公学所传播的。如今公学 虽被许多新建立的和公学性质相似的学校所环绕, 但在一般人的评价中,公学依然有其特定的形态, 和以往它们成为历代数种中等学校的核心,是一样 的。,,【1]⑦95’美国教育家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评论 道:“公学主要为一个阶级服务,它只生产一种类 型——一种精神类型、一种风度类型;它百折不 挠、专心致志地以一种确定的方式塑造学生。在其 领域内,它是一所有效的教育机构,但其领域不能 与现代生活共存,因为现代生活是一种参与世界各 地的智力竞争和工业竞争的民主社会的生活。只要 英国社会仍是贵族的等级分层的社会,公学就能够 按自己的方式存在下去。”c15]㈣00’ 参考文献: [1]滕大春.外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1998. [2]Cannon,J.AristocraticCentury:ThePeerageofEf加teenthCentury E.g缸.a[wO.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4. [3][英]安迪·格林.教育与国家形成,英、法,美教育体系起源之比 较CM].王舂华等泽,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英]赫·斯宾塞.斯宾塞教育论著选[M].胡毅,王承绪译.北 京t人民教育出版杜,1997. [5][英]托·亨·赫胥黎.科学与教育[M].单中惠。平波译,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6][美]克伯雷.外国教育史料[M].任宝祥,任钟印主译.武汉·华 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7]Maclure,J.S-EducationalDocumentslEnglandandWales,1816 tothePresentDay[M].LondonlMethuen&CoLtd。1986. [8]吴元训.中世纪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9][英]邓特.英国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49. [103[英]奥尔德里奇.简明英国教育史[M].诸惠芳等译.北京t人民 教育出版社.1987. [11][荚]弗·墙根.堵根论说文集[M].水天同译,北京t商务印书 馆,1988. [12]Griffiths,A.SecondarySchoolReorganizationinEnglandand Wales[M].LondonlRoutledge&KeganPaultl971. [13]欧阳萍.伦敦对18世纪英国消费革命的促进作用[J].湖南科技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14]Walford。G.LifeinPublicSchools[M].LondonIMethuen& CoLtd,1986. [15][美]亚伯拉罕·弗菜克斯纳.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 [M].徐辉.陈晓菲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PublicSchool:theCradlesofSocialBestPartinGreatBritain YIHong-jun (DepartmentofEducation,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Shanghai200062,China) Abstract:TheBritishnoblesareregardedasnotonlybeinghighbornwithfamilystatus,butalsohaving noblequalityandoutstandingabilityofleadership,SOtheyareconsideredassocialelitists.Thebestway forthenobles’childrentobecomethesocialelitistsisreceivingeducationinthepublicschool,whichisa mirrortotheuppersocietyandalsothemainplacefortheeducationofnobles’children. Keywords:publicschool,nobles’education;socialelitist (责任编辑:刘传红) 万方数据 公学:英国社会精英的摇篮 作者: 易红郡, YI Hong-jun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上海,200062 刊名: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008,8(6) 被引用次数: 1次 参考文献(15条) 1.Maclure,J.S Educational Documents:England and Wales,1816 to the Present Day 1986 2.邓特;王承绪 英国教育 1949 3.吴元训 中世纪教育文选 2005 4.Griffiths A Secondary School Reorganization in England and Wales 1971 5.弗·培根;水天同 培根论说文集 1988 6.奥尔德里奇;诸惠芳 简明英国教育史 1987 7.克伯雷;任宝祥;任钟印 外国教育史料 1991 8.托·亨·赫胥黎;单中惠;平波 科学与教育 1990 9.赫·斯宾塞;胡毅;王承绪 斯宾塞教育论著选 1997 10.安迪·格林;王春华 教育与国家形成:英、法、美教育体系起源之比较 2004 11.Cannon J Aristocratic Century:The Peerage of Eighteenth Century England 1984 12.滕大春 外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 1998 13.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徐辉;陈晓菲 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 2001 14.Walford G Life in Public Schools 1986 15.欧阳萍 伦敦对18世纪英国消费革命的促进作用[期刊论文]-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引证文献(1条) 1.貟蒙蒙.李辉 英国公学的精英培养目标及对我国私立学校的启示[期刊论文]-魅力中国 2010(14)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dzdxxb-shkx200806014.aspx
/
本文档为【英国社会精英的摇篮】,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