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解读_论语_中孝的思想

解读_论语_中孝的思想

2011-11-17 3页 pdf 842KB 31阅读

用户头像

is_404279

暂无简介

举报
解读_论语_中孝的思想 第 27卷 第 7期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Vo l�27 No�7 � 2011年 7月 � � � � � � � � Journa l of J ilin Teache rs Institute o f Eng inee ring and Techno logy� � � � � Jul� 2011 收稿日期: 2011�04�27 作者简介:陈 � 卫 ( 1966�) ,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博士生,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副教授,主要从事儒文 化教学研究。 解读 �论语 �中孝的...
解读_论语_中孝的思想
第 27卷 第 7期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Vo l�27 No�7 � 2011年 7月 � � � � � � � � Journa l of J ilin Teache rs Institute o f Eng inee ring and Techno logy� � � � � Jul� 2011 收稿日期: 2011�04�27 作者简介:陈 � 卫 ( 1966�) ,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博士生,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副教授,主要从事儒文 化教学研究。 解读 �论语 �中孝的思想 陈 � 卫1, 2 ( 1.吉林大学 古籍研究所, 吉林 长春 130012; 2.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吉林 长春 130052) [摘 � 要 ] �论语�中孝的思想包括很多内容, 本文重点从四个方面来论述:孝不违礼; 孝是让父母少忧; 敬是真孝 ;善谏父母为孝。最后还简要概括了孝在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深远意义。 [关键词 ]论语; 孝 [中图分类号 ] B222. 2� � � [文献标识码 ] A� � � [文章编号 ] 1009�9042( 2011) 07�0001�03 An Interpretation on the Thought of F ilial P iety i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CHEN W ei ( 1. Institute of Ancient Documen ts, J ilin Un ivers ity, Changchun J ilin 130012, Ch ina; 2. S taff Room of M arx ism, J ilin T eachers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 logy, Chang chun J ilin 130052, Ch ina) Abstract: The though t o f filia l p iety i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conta ins r ich conten .t This article d iscusses the thought of f ilia lp iety from the fo llow ing four aspects: filial piety doesn�t vi� olate rites; f ilia lp iety refers to the reduction of parents�worries; respectfu lness is rea l f ilia lp ie� ty; and w e should remonstrate w ith our parents gently if they arew rong. F ina lly, the pro found sign ificance of the filial piety to construct harmony fam ily, country and w orld is summarized. Keywords: The Analects o f Confucius; filial p iety � � 在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中, 孝是一个非常重要 的伦理道德范畴。孝的本义, 古代典籍有很多论述。 如 �说文解字 �: �孝,善事父母者也。从老省, 从子, 子承老也。� �尔雅 � 释训 �: �善父母为孝。� �逸周 书 �谥法�: �慈惠爱亲曰孝。��荀子 �王制�: �能以 事亲谓之孝。��论语 �论孝, 更多的是告诉人们行孝 最应注意的问题, 以启发子女如何深入细致地孝敬 父母。能孝敬父母的人, 其仁爱之心在与他人的交 往中能显露出来。 一、孝不违礼 孟懿子问如何是孝。孔子回答说: �不要违背。� 樊迟为孔子驾车, 孔子告诉樊迟说: �孟懿子向我问 孝,我答复他 �无违 �。�樊迟问道: �这是什么意思 呀? �孔子说: �父母活着, 按照礼制来事奉; 父母过 世,按照礼制来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 �论语 �为 政 � ) 父母健在时, 应如何以礼事奉呢? �礼记 �曲 礼 �中提出这样一些原则可作为参考: �昏定而晨 省。� (傍晚为父母铺好枕席,侍奉父母就寝。早晨向 父母问安, 看看父母一夜睡得可好,身体是否安适。) �父母存,不许友以死。� (父母在时, 为人子者不可对 朋友以死相许。) �听于无声, 视于无形。� (不用父母 说话动作, 儿女就能事先揣知父母之意,并知道怎样 做才能让父母如意。) 总之, 事奉父母无有定法, 只要有一颗回报父母 养育之恩的真诚之心,就会做出令父母心宽意惬之 事,这都是孝。当父母去世时,办理丧祭之事要合乎 礼制。 中国古时十分注重丧礼。其中以对服丧的期限 规定来体现后代爱亲、思亲、孝亲的行为。在 �礼记 �三年问�中讲到,古之对父母服丧的期限通 常是三年, 但这三年之丧的时间不是三十六个月,而 � � � � � � 吉 林 工 程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2011年 7月 是二十五个月。之所以有三年的规定, 是怕那些愚 陋邪僻淫乱之人,早晨死了亲人到了晚上就遗忘了, 若由着这种人, 竟会连鸟兽都不如。与这样的人相 互居住在一起, 岂能得安宁? 然而对那些讲究自我 修养的人来说,即使服丧三年, 还觉着时间快如白驹 过隙。因此,先王为人们确立折中孝行, 使人们足够 符合礼仪时就可除去丧服。 三年之丧,是历代帝王所共同遵守的, 尽管没有 人知道这种丧期的由来。孔子有这样的解释: �子生 三年, 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 天下之通丧 也。� (儿女生下来三年,才能脱离父母的怀抱。为 父母服三年丧, 是天下通行的丧礼。) ( �论语 �阳 货 � )这种解释自然而真切。 父母丧毕,要适时祭祀,祭祀时所用的祭器皆有 礼制。春秋时期, 葬祭之礼的制法是: 葬用死者之 爵,祭用生者之禄。 �中庸 �有这样的记载: �父为大 夫,子为士, 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 子为大夫, 葬 以士,祭以大夫。�(父亲是大夫, 儿子是士,就用大夫 之礼安葬,用士礼祭祀;父亲是士,儿子是大夫,就用 士礼安葬,用大夫之礼祭祀。) 在现代社会, 办丧祭之事的种种礼仪较古代都 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对父母的 追念哀思之情。有了这种真挚的情感, 即使不在形 式上穿戴三年的孝服,但心里会有三年之丧的,举手 投足是忘不了父母的。 因为俗世间人与人的交往, 非常容易加杂功利 计较之心, 总有一种人情淡薄之感。人们本有的深 情厚意常常掩抑而不可见。但对死者, 去祭祀,仅表 达的是一种情意,没什么报酬可得,更能显示其情意 深厚。所以丧祭之礼是孝道的最后表现,丧尽其哀, 祭尽其诚,可以激发人心, 使人民道德日趋敦厚。由 此可见丧祭之礼实是一种教育, 每一家庭的子孙通 过参与这些礼仪活动,培养了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二、孝是让父母少忧 孟武伯问如何是孝? 孔子说: �让父母只忧虑你 的疾病。� ( �论语�为政 � )人得疾病,不是人的主观 意志可以控制的, 但是我们可以控制的是我们的思 想、语言、行为, 决不能让父母再忧虑我们疾病以外 的事情了。如果我们在思想、语言、行为方面亏欠道 德,父母的内心一定羞愧难当,痛苦万分, 那就是大 不孝。 孔子说: �父母在世,子女不远行, 不得已非要远 行,也应有个定处 �。 ( �论语 �里仁 �)父母挂念孩 子之心,没有一刻是放得下的。倘若父母有疾故, 召 之不得,将使父母遗恨。所以孝子顾虑及此,故不远游。 今天, 求学在外、工作在外是常事, 但千万不可 认为自己在外面挺好的,不需要惦记,就长时间不与 父母联系, 切记 �儿行千里母担忧�。 在外的年轻人不要只习惯于父母挂记自己, 而 应学会体谅关照父母,要与父母经常保持联系,若发 现父母身体欠安, 就应以最快速度回家承担起自己 的责任,这亦是孝。 三、敬是真孝 子游向孔子请教孝道的问题。孔子说: �现在称 得上孝的, 就是能养活爹娘。至于狗、马, 人们也能 把它们养活啊! 如果不存恭敬之心, 饲养狗马与养 活爹娘有何不同啊? � ( �论语 �为政 � )从内心对父 母的敬爱之情是孝的第一原则。没有恭恭敬敬的 心,那我们对父母的供养就是不得以而为之的事情, 勉为其难地去做。 中国有句古话: �父母之恩,百身莫赎。� (父母对 我们的恩德,死一百次都报答不完。)所以曾子也说 过: �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孝有 三等, 大孝使双亲受人尊敬,其次不使双亲的名声受 辱,最下等的是仅能赡养双亲。) ( �礼记�祭义 � ) 明白了孝的层次,我们就应高地要求自己。 如与父母说话, 应软言细语;最为忌讳的是在父母面 前显己之能,瞧不起父母。 子夏向孔子问行孝之道。孔子说: �不给父母好 脸色。有事情, 年轻人效劳; 有美酒佳肴, 年长的人 吃喝, 难道这竟可认为是孝么? � ( �论语 �为政� )无 论帮父母做了多少事,可脸色阴沉沉的,即使给父母 准备的是山珍海味,父母吃在嘴里也难以下咽。 �礼 记 �祭义�说: �孝子之有深爱者, 必有和气,有和气 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孝子对亲人有深 爱之心的必然有和顺态度, 有和顺态度的必然有愉 悦的面色, 有愉悦面色的必然有柔顺的容貌。)只有 对父母拥有真诚的爱心, 才能和颜悦色待父母。曾 子说: �养可能也,敬为难。敬可能也, 安为难。安可 能也, 卒为难。� (赡养可能做到,尊敬父母却不容易; 尊敬可能做到, 使父母安乐却不容易。使父母安乐 容易, 能终生行孝却不容易。) ( �礼记 �祭义 �)曾子 深深理解世人的内心世界, 因而点化世人行孝的最 关键之处是终生行孝。正因为 �能终生以婉容照顾 到父母百年之时 �的人不多,所以历史上曾流传通俗 歌谣�老来难�, 目的是劝年轻人能用心体谅老人才 好,这样照顾老人时,才不至于 �色难 �。 四、善谏父母为孝 孔子说: �事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应 该婉转地劝告, 看到自己的意见没有被接受, 仍然恭 �2� 第 27卷 � 第 7期 陈 � 卫:解读�论语�中孝的思想 � � � 敬地不触犯父母,虽然忧愁父母不及时改错,但不怨 恨。� ( �论语 �里仁� ) �礼记�祭义 �说: �君子之所为孝者��谕父母 于道。� (君子所称为孝的��使父母知道做事的正 理 )但父母对问题的认识也有个过程, 有的错误不一 定你认识了,他们就知晓了,当劝而无效时, 不能对 父母翻脸。 父母有过错要上谏,但有时是需要用行动来劝 化的。对此孔子曾高度赞扬闵子骞。他说: �孝哉 闵子骞, 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 �论语 � 先 进 � ) 闵子骞的事宜可见�说苑�。其书云: �闵子骞兄 弟二人,母死, 其父更娶, 复有二子。子骞为其父御 车,失辔,父持其手, 衣甚单。父则归, 呼其后母儿, 持其手,衣甚厚温, 即谓其妇曰: �吾所以娶汝, 乃为 吾子, 今汝欺我, 去无留。�子骞曰: �母在一子单, 母 去四子寒。�其父默然。故曰: �孝哉闵子骞! �一言其 母还, 再言三子温。� �韩诗外传 �载此事云: �母悔改 之后,至均平,遂成慈母。�闵子骞是生活在存有各种 矛盾的家庭中, 正因为如此,方能衬托出他的一片孝 子之心,正可谓: �六亲不和,有孝慈。� ( �老子� ) �礼记 �祭义�云: �立爱自亲始,教民睦也。�从 爱亲到敬兄,再到民睦, 可见, 孝道是开往社会和谐 的直通车, 孔子更是把孝友当作最大的政治。 在家能爱自己的父母, 出门在外必能关爱别人 的老人。一个社会,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关心 爱护的,社会一定是温暖的, 国家是祥和的。所以修 身就是齐家,齐家就是治国。中国的物质文明、精神 文明都发展起来, 中国在国际和平事业上定会有举 足轻重作用,可以说治国就是平天下。 参考文献: [ 1]刘宝楠.论语正义 [ M ].北京: 中华书局, 1990. [ 2]朱 � 熹.四书章句集注 [ 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 3]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 M ].北京: 中华书局, 1960. [ 4]杨天宇.礼记译注 [ 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责任编辑 � 刘福满 ] �3�
/
本文档为【解读_论语_中孝的思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